宋明理学的源流
1、宋代理学为什么会起源
(1)、收拾人心
拨乱反正的需要。
唐末五代十国武人专政,风气败坏,道德沦亡,毫无廉耻,宋代读书人为扭转这不良风气,挽救人心社会,从教化入手而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存在基础。

(2)、与佛教争夺人心
抗击西方意识形态。
隋唐以来,佛教迅速发展,其精密思辨特点,对中国儒家这种缺乏逻辑思辩能力的格言式学说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几乎瓦解了儒家学说。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影响为最大。
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但是大多是结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无法解释疑惑,无法让人信服。
儒家学说是实用主义的,强调学以致用,其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技术,离不开功名利禄,没法进入形而上学境界,无法超越自己,例如儒家从不讨论:人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活着,人可以知道的知识边界是什么这类古希腊时代热门的问题。

但是人类与动物不同,必然会问精神上的问题。由于我们精神是可以超越有限和无常的,但是精神的载体不论是生物身体或宇宙(六合八荒为宇。古往今来 为宙)都是有限和无常的,都有起点和边界。这就导致一个人生基本苦恼,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问题:在物质领域不存在无限永恒,而人的精神却在追求超越这种有限 和无常。这样超越的的结果必然是从自我进入忘我,从理性进入信仰,从清醒进入混沌,超越的必然结果是无长短大小,先后轻重这些基于时空尺度的比较概念(超 越的标志就是消灭了时空概念,所谓坐忘的特征就是不知何地,不知何时),这种纯粹的精神永恒和无限境界按照很多超越者的描述时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彼岸, 不过这个彼岸只有精神才能达到,载体是去不了的。这个境界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打开了以上大门,远远超越了儒家政治技术学说的境界,导致儒家学说节节败退。

所以就算是唐代儒学得到政府大力倡导,但是由于儒学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的粗糙,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甚至日益衰微,气息奄奄,士大夫阶层均以修行超越标榜。

宋初学者为建立儒学能够对抗佛教的逻辑体系和形而上学体系,不得不吸收道教和佛教中关于宇宙本体的概念(因为自己没有,儒家学说本质是如何做官的官场学说),作为建构自己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就是理学。

(3)、儒学需要改革
传统意识形态需要修补。

儒学自两汉以至隋,已由孔、孟、荀的儒学变为经学,已经僵化到奄奄一息,必须创新求生。

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而为“注”作“注”的疏,致力于文 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与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距离越来越远,而且笺注日趋繁琐,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错误亦 不会指出,反而代为解释维护,这种琐屑的讲疏,有违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逐末。已经走投无路。

其实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书》时,就已经提出要创新,
他们鄙弃汉儒琐碎的训诂、章句之学,要专究于修己、治平之道,而着力于做人的工夫。

(4)、宋朝中央政府需要
君主大力提倡。是巩固权力的需要。
宋初各帝鉴于唐末五代以来伦理道德崩溃,臣民的廉耻之心尽丧,社会风气因此而败坏不堪,使一般的士人只求荣利,不重气节。如五代的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而不以为耻,反而自称为“长乐老”洋洋自得。

更由于宋朝得位不正,担心武人效仿陈桥驿故事,所以坚定执行重文弃武国策,认为让国人多读书,就能防患于未然。
所以从宋太祖立国开始,便执行文做官而分利的政策,极力提倡文教,奖励儒学,力崇实践,专事于修养的工夫。

于是社会风气为之转移,进而成为宋儒致力于身心修养的理学。

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宋代书院极盛,例如白鹿、岳麓、应天、嵩阳四大书院。书院多聘请名儒主讲,他们大多排斥功利,崇尚道义,教学宗旨在于发扬孔门义理之学及修己立人之道,开启了理学身体力行的风气。
这样也就彻底解除社会精英可能对宋家皇位的威胁。当然后遗症是让整个民族变成小白兔,精神被阉割,人人是太监,整个国家精神上不堪一击。

2、周敦颐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二程再传朱熹,而奠定理学的基础。

周敦颐主要成就是《太极图说》和《通书》。
《太极图说》以图形说明宇宙发生的原理和次序,《通书》则重在阐述“诚”的意义。

周敦颐学说渊源于道家的太极、阴阳五行之说,参以佛家的心性,而以儒家仁义之道为宗。他核心名句是以“无欲故静”作为修养方法(实际是来自佛家“清静寂灭”之说,又与道家的“恬静无欲”有相近地方)。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后静,静极而后动,循环不息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

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灵秀,具有太极之理、五行之性,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本来是善。
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

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合阴阳)。
仁义之性,皆是善的,但用得不当,却可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欲立“人极”,必须无欲、主静,无欲便会心灵虚 静,于事物的是非利害的考虑上便能居于中道,明理通达,而在行动上便自然的正直无私,能做到这样的话,便能达到至诚的境界,也是一个圣人的境界,同时也是 一个太极的境界,达至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建立起理学基础。
3、程颢和程颐
程颢、程颐的学问就是在《通书》基础上发展的。
但是二程不喜欢探讨宇宙问题,而主张直接从人生实际经验来建立人生的道理,因此教人从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上来寻求修养的方法。

程颢认为天下一切真理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不会流于空谈,他认为“天理”在于“仁”,人如能具有仁德,便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必须先“识 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义、礼、智、信皆仁也”。他认为“仁”在人之本性中,不须外求,只要“明心”,便能“见性”,便能“求仁”“得仁”,我们明 白这道理后,便须紧记不忘,更要身体力行,一切行事,皆本此心去做,即所谓以“诚敬存之”,所以“诚”与“敬”便是明道、修身、养性的法门。

程颢侧重“心”的修养,认为“舍心之外天下无理”,要人“自其心体验天理”。
总之,程颢认为学者须先识仁,然后以诚敬存养。他重内心体证,认为人必须透过内心反省以掌握做人、修养的道理。名言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程颐论“心性”与程颢相同,但论“诚、敬”方面的修养则不一致。程颐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在“涵养”和“进学”两方面,并认为“涵养须用 敬,进学在致知”、“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一方面修己的意志,使之专一集中,不为外物所动(敬);一方面今日格(“穷”(求)的意思)一物(理), 明日格一物,然后加以归纳,便会豁然贯通,明白万物都是一理。他主张“持敬”与“穷理”并重。
这是朱熹朱熹道问学、即物穷理之学说的来源。

4、朱熹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认为“格物”、“致知”可帮助了解个别事物的理,从而归纳了解宇宙的天理,因此他认为修养方法在“道问学”以致知,“存天理”以去人欲。

朱熹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真理存在,这个真理就是“太极”。至于“真理”要表现而成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于“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 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物的形成:“理”与“气”合而构成人,由于气中有清、浊,因而人性亦有善、有 恶。

因此,朱熹教人从善,要“存天理,去人欲”。
要去人欲,便必须“敬”与“致知”。
所谓“敬”,是要使人的一己之心,常常受到警策监督,一旦有私念私欲的萌芽,便要马上加以克制;“致知”即求取学问的意思,他以为天下之物理精髓皆具于圣贤书中,所以读圣贤典籍便是致知的所在,而古书则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六经的阶梯。

人若做到“敬”与“致知”,是绝对可以到达至德、至善、至理的境界。

宋代的理学经朱熹提倡而大盛。

5、邵康节(邵雍)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邵雍,着有《先天图》等。他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认为宇宙之本是“太极”,亦即是“道”、“心”(换 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人如能知天地万物之道,便能参天地、育万物,成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简单说就是天人 同构)。

6、陆九渊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陆九渊,他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故透过自我内心的反省即可了解天理;他重视持敬,持敬使人能明心见性,因此他强调反省,认为知识的多寡与个人修养无必然关系。而提倡“尊德性”。

陆九渊特别注重持敬的内向工夫,主张心即是理,不容有二,认为即物穷理为支离破碎,而教人先发明本心之明,而后博览,以应万物之变。陆九渊名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启发了明代王阳明的心学。

7、张载
还得介绍一下张载。张载是继孙复、范仲淹经世济人的思想再加以性理的参透而成。张载治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张载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都由于气的聚散、动静,气中又有阴阳二性,沉、降、静之性是阴性,浮、升、动之性是阳性,气有聚散,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 毁。气的聚散,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的产生,有一定的秩序,这叫做“理”。“人”亦由气聚所产生,故亦得其性的部分,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人 与万物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是人与万物的父母,人就应该努力破除“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和天地万物合一。为达这目的,首先要变化“气质之性”, 使它恢复为原来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就是朱熹所说的“理”。

张载在《西铭》一文中阐明人对宇宙所应持的态度:“吾人之体”即“宇宙之体”,“吾人之性”即“宇宙之性”,我们应视宇宙为父母,应以事父母之道对待宇宙,应视天下之人皆如兄弟,天下万物皆如同类。

所以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主张。

张载核心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叶适

叶适是理学务实派(事功派)的代表人物,特点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也即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叶适曾经与朱朱熹陆九渊鼎立而三。

叶适提倡功利,反对空谈性命,认为学者重点是学以致用,所以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政策。

叶适的哲学思想是: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 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反对朱熹陆九渊等等的性理空谈,认为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周敦颐纯属谬论。但是叶适显然缺乏思辩能力和逻辑能力,其哲学 思想比较浅薄。

叶适本人虽然强调实践,但是其门人多流于辞章,纯属口水党:“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只有少数有“欲以事功见其门庭”。

《金刚经》此福德胜前福德
第十三段(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佛说:须菩提!比如整条“恒河”中所有的河沙数量,其量之多,是没有人能计算清楚的,如果用这计算不清的河沙,再将其每一粒河沙代表一条恒河,也就是说,恒河的数量与恒河沙的数量是相等的,再将这多得无数的恒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来,你须菩提意下如何?这么多的恒河沙多不多?
这里说的“恒河”是印度北部的大河,自远古以来一直是印度教徒的圣河。其大部流程为宽阔、缓慢的水流,流经世界上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恒河源出喜马拉雅山南麓加姆尔的甘戈特力冰川,全长2700公里,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支流贾木纳河及其以上部分;其中在印度境内长2071公里,流域面积95万平方公里,向东南流,河水最后注入孟加拉湾。
恒河流域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河系,其河宽且长,河中的沙,因细故多,为阎浮提诸河所不及,又为大家所悉知悉见,所以佛说法时,常以譬喻极多之数。
佛用数不清多的恒河,再将这么多恒河所有的沙粒加起来,问须菩提多不多?须菩提回答说:甚多、世尊!佛说:为什么甚多呢?须菩提回答说:甚多就是很多很多、多得无法形容的意思,因为恒河的数量依佛所比喻,是一条恒河所有沙粒的总和,这个总合成的恒河数量就多得无法计算,何况将这么多恒河中所有的沙粒再加起来,我无法形容,只能说是甚多。
佛说:须菩提!我今天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七宝”布满以上所说所有恒河沙,每一粒沙代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都布满了七宝,有人用这么多的七宝来做“布施”,他得到的福德多不多?须菩提回答说:甚多、世尊!
这里说的“善男子、善女人”是什么意思呢?善男子、善女人是指皈依三宝后,在佛门中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和女人,在家者,称为男居士、女居士;出家则称为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也泛指一切菩萨。七宝在《般若经》里指的是黄金、白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这七宝表示富贵、位尊、吉祥等各种含义。
那么“布施”又是什么意思呢?“布施”又称为檀那、布施度或布施波罗蜜,是菩萨六度中之首度。就是以福利施与人,种类就一般而言有三种,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1、财布施:分内财、外财。内财指身体器官,头目脑髓,体力,能力,比如为病人献血或捐献眼角膜或其他器官,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或用自己的体力、能力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等,就是内财布施。而用金钱财物等去帮助别人,走出困境,这是外财布施。
2、法布施:法布施主要是为别人讲解佛经,用佛法去帮助别人断妄证真,或送人经书,劝人学佛、念佛、持戒等,即是法布施。
3、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就是随缘救护一切众生,使其不生恐怖,比如不杀生、放生、吃素等,即是无畏布施。
布施能得到色身、寿命、安乐、力气、辩才这五种果报。这五种果报,无论施者、受者都可获得。但是,布施对象不同,所得果报就会有差异,据《菩萨优婆塞戒经》所说:
譬如布施给畜生动物类、得百倍果报;布施给一个破戒者,使其悔过,重新受戒、得千倍报;布施给一个持戒者、得十万倍报;布施给一个境界在初禅以上的外道离欲者、得百万倍报;布施给一个须陀洹向者、得千亿报。布施、供养一个须陀洹初果圣人,乃至于从初果到成佛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位菩萨,都是无量报。如果布施之人有下列三事,则布施后不能得到胜妙果报、即:
一、先多发心,后则少与:本来发心答应要布施多少,事后却未完全做到,譬如已经答应、应承要拿一万元帮助对方,实际上却只拿了五千元。这样布施五千元之果报,最后虽然还是会有,却不胜妙,也许得来会很勉强。
二、选择恶物,持以施人:有的喜欢把自己不要的东西送给人家,或是把旧的东西送到佛寺去,这是不对的做法,这样所得果报不胜妙。应该把最好的或是对方真正需要的东西送给对方,这才是如法之布施。
三、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就是布施后又生后悔,觉得自己吃了亏,于是就后悔帮助了他人,如此产生悔恨,则所得果报必不胜妙。不胜妙是指本来该得十分报,结果最多只能得到五分报。
佛告诉须菩提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金刚经》中,哪怕只是受持了四句一首的偈颂等,能将这首偈颂的含义为他人解说,那么这个人得到的福德胜过前福德,就是比那个用七宝布满无数恒河沙多的三千大千世界做布施的人还要多很多。
为什么说给人讲解一首四句偈,就比一个用无数多的七宝做布施所得到的福德还要多呢?四句偈该怎么理解呢?“偈”是梵语、又称偈佗,于佛经中相当于我国律诗绝句类的唱颂词。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比如本经后文中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及类似于此四句的称为一偈。
然后再将这四句偈的含义讲解给别人听,别人听了能懂,能生欢喜心,那么这个说法的人所得到的福德就比哪个用无量多七宝做布施的人还要多。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用再多的七宝做布施,虽然能得到很多的福德,但福德只能享用福报,福报再多也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而用四句偈为人讲解,就能帮助别人开悟自性,证得涅槃,永断生死烦恼,这是功德。福德的享用是有限的;功德的享用是无限的、是永恒的。所以佛说: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理在于此!

#净土宗善导教法念佛共修论坛[超话]#开示丨凡夫入报

一、凡夫入报

(一)弥陀净土报法高妙

我们先说明极乐世界是怎样的净土。

1.三身三土

佛有三身三土:
①法身佛,居法性土。法身无相,绝诸言说。

②报身佛,居报土。菩萨因地誓愿修行圆满,果报成佛,万德庄严,称报身,也称真身。报身佛所居住的净土,叫作报土、真报土。

③化身佛,居化土。为应不同众生,从真身化现,称化身。化土有化净土,也有化秽土,娑婆世界是秽土。

诸佛净土,除了报净土,其他叫化净土,像天台说的凡圣同居土就属于化净土。

2.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报身报土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佛身、什么样的净土?在善导大师的时代,各宗各派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极乐世界是高妙的报土,但是凡夫不能往生;有人认同凡夫能往生,但认为凡夫往生的极乐世界是低等的化土。总之,都不认为凡夫可以往生报土。

而善导大师却说,《观经》九品皆是凡夫,阿弥陀佛是报佛,极乐世界是报土。

善导大师在《法事赞》中用“无为涅槃界”五个字说明极乐报土的景象。“无为”就是远离造作,不衰不变,不可能有成住坏空、生老病死,是法性本身的境界,所以叫“无为”;“涅槃”是不生不灭,就是佛本身所证悟的境界,所以佛就叫“证大涅槃”;“涅槃界”就是佛本身的境界。

(二)善导大师“凡夫入报问答”

1.凡夫如何入报土

报土的高妙境界,说凡夫能往生,这在通途教理是讲不通的。所以善导大师设了以下问题。

问曰:

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报身证满法性,“报”与“法”是能证与所证,所以合称“报法”。既然说彼阿弥陀佛是报佛、极乐国土是报土,报身法身的境界非常高超、微妙,连阿罗汉、贤位菩萨都够不着,一定要登地以上的大菩萨才能到,罪业深重的凡夫怎么能往生报土呢?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教理就讲不通。

2.托佛愿强缘

答曰:

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其实是我们理解错误了。往生净土,不论众生有没有垢障。如果论众生的罪垢和业障,确实如我们所讲的,不可能往生。正是因为托了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作为增上强缘,致使凡夫人、天,与圣者声闻、缘觉、菩萨,这五乘众生平等往生弥陀报土。

如果论众生,都是罪垢、业障。这样论的话,没有一个能往生的。大家都在这里论:我有业障,我有罪垢,我不清净……阿弥陀佛不论这些。如果论这些,我们没有一个能往生。那论什么?论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靠佛力救度,所谓“正由托佛愿”,托阿弥陀佛的愿力作为强缘,所以“五乘齐入”。

3.往生因缘

(1)因

佛法讲因缘,有因,有缘,因缘和合就能产生结果。单因单缘不能结果。

因是内因,也就是目标——愿生弥陀净土;缘是外缘,实现目标的外在条件,也就是方法。

因分为两种:有真,有假。

缘也分两种:有强,有弱。

因,有真有假。因如果是假的,缘无论再怎样强,都不能感果。如果不是真的愿意往生,只是做表面工作给别人看,阿弥陀佛再慈悲、再怎样要救度我们——缘再强,也不能往生。所以,因要真,真的愿生净土,真的愿意去,真的信顺——真信,真愿。

首先在我们内心检视:我是不是真的愿往生?

有的人,你看他好像晃晃悠悠的,其实他心里打定主意要去往生的,要往生的时候撒手就走。有的人天天喊口号,其实心里挂碍五欲六尘,挂碍家庭,真要走的时候,他又舍不得。真不真只有自己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外相看不出来。我们要来真的!

(2)缘

因有了,就看缘。真因遇强缘,感果一定;真因遇弱缘,感果不定。

往生,有两种缘:

一种是靠我们自己修行种种有漏有为的善行功德,回向求愿往生。这个缘很弱,这叫弱缘、杂缘,往生不定,很危险。善导大师说“回生杂善恐力弱”。

另一种是靠阿弥陀佛的弘誓强愿,所谓“托佛愿以作强缘”,决定可以往生。

这就很明显了:有真因,遇强缘,往生易如反掌。

怎样乘托佛愿强缘呢?善导大师在《法事赞》中的这首偈语说得很清楚:

极乐无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很明显:“念弥陀专复专”就是乘阿弥陀佛的弘愿为强缘,这样必得往生。

4.五乘齐入

“五乘齐入”非常广泛,上到等觉菩萨,下到五逆凡夫,“齐”是平等,平等往生到弥陀报土。

“齐”有两种:一是下齐上,二是上齐下。

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人、天凡夫为下,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人为上。

乘托阿弥陀佛的弘誓强缘,下劣凡夫和上位菩萨平等往生弥陀报土,这叫下齐上。一旦到达弥陀报土,就是佛的境界,这就叫“齐”。

按照通途教理,登地以上的菩萨可以随意往生十方报土。可是,阿弥陀佛的报土超越十方诸佛报土,是最殊胜的报土,上位菩萨想往生,也要同下等凡夫一样乘托阿弥陀佛的愿力强缘,这叫上齐下。

摘自 | 净宗法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https://t.cn/z8yXDFj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莉婷从来没有说过,书专啊,你要帮我宣传 也从未做过任何我们经历过的营销,就是这么脱俗,这么纯粹,这么温暖…… 地存在着。 [偷笑]尽管她生意很好可能不需要我
  • #上海租房[超话]#浦东新区张江高科二号线广兰路 2号线广兰路 国创中心、展想广场附近 樟盛苑, 新装半年 朝南带阳台独卫一室户 卫生间在屋内 价格3600 旁
  • 【米兰想和克亚尔续约到2023年】 按照意大利知名记者尼科洛-斯基拉的说法,AC米兰目前正在尝试和球队的主力中卫克亚尔续约到2023年。 现年32岁的克亚尔20
  • 交流对象:茅台公司市场部大数据中心领导 文总 主要内容: 1、管理层:丁总对业绩和价格管控诉求比高总更高,想在任期内做点事情,目 前生产管理关注较多,销售控价政
  • #Max的小窝 调作息第一天从掐点十二点前躺床上开始 昨天接了好朋友回来一起吃了很开心的晚饭,还有被惦记了惊喜两个月饼嘿嘿有我超爱的芋泥味儿,以及拿到了帮带的终
  • 刚勾完一个夏虎的qq线稿,保存以后电脑也刚好要没电了。 现在披一件外套开始要画速写作业了,做作业前先放空放空脑子——打开备忘录看看我有没有记录什么趣事,结果听到
  • #大都市Numero# 吉米·德萨纳(Jimmy DeSana )1950年出生于底特律,是70-80年代纽约朋克舞台上一代艺术家和摄影师的领军人物之一,同行
  • 一出新品就偷摸着给我点外卖 永远记着我的喜好少糖少奶 而我还是会像刚恋爱那会兴奋地去门卫处拿外卖 昨天路上说了一句秋天了该吃糖炒栗子了立马回复明天下班给你
  • 眼泪立马掉下来 舅舅一直说外婆一直觉得这件事情是她的遗憾,最后一段时间里面总是疼痛,怕大家不懂自己安排好所有事情,帮着试丧服的时候就觉得可能那一天不会太远,听到
  • 宝,昨晚梦到你不见了,我们找了你好久好久却找不到。后来在路上看到你,我叫你,你朝我走来,我欣喜若狂!可当我把你抱在怀里看着你的眼睛,却忽然犹豫了。理智告诉我:是
  • #满月之下请相爱[超话]# 看完了这部剧,以下是我的感想: 首先是角色给我带来的感受 雷初夏:小太阳初夏,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古灵精怪,热心肠,很细心,而
  • 「終點起點」 這兩年來我們經歷了很多事情,事發當時,最重要的不是告訴所有人我們有多無辜多委屈,而是眼前這五個我生命中最愛最重要的夥伴們,我想為我們這段人生經歷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如果你為了積德而去行善那麼還不如不做真正的積德行善是出於本心沒有任何的目的​日行一善福报不断每日行善理得心安持续行
  • 刚开始追眷思量时对男主镜玄不是特别上心,虽然很喜欢他的儒巾造型[馋嘴],但洒家比较喜欢阳光开朗幽默搞笑款,比如萧霁酱丝儿的,只是觉得他思维缜密沉着冷静法力高强,
  • 说起金星,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作为主持人和演员,金星的口才堪称一流,同时她也是一位高情商的主持人,做客节目的时候,金星罕见爆料与老公夫妻生活,让人大跌眼镜,鲁
  • #相亲[超话]# 个人基本信息#找结婚对象[超话]# 高兴,女,91年生,身高167 cm,体重49kg,籍贯湖北,目前在一家上市公司,从事海外渠道经理,通信
  • 来自倩倩的毕业作品 干净的纯白色蛋糕 将翻糖与艾素糖结合 很适合婚礼蛋糕 西安烘焙 西安蛋糕 #西安生日蛋糕##烘焙培训#西安烘焙#西安烘焙培训#甜点#生日蛋
  • #上音人# 【用原创作品唤起儿时回忆,上音作曲家赵光《石库门随想曲》致敬红色经典】建党百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赵光创作《石库门随想曲》,致敬红色经典
  • 别人这个点醒着十有八九是看球 而我是睡前打开了小甜剧(脸色复杂[单身狗] 看了四集讲一讲大致感受吧:(可能涉及微透 首先这个设定真香、可以让我忍着不去考虑细节看
  • #午间产业知识导读##小新摘书# 【《领跑》——新产品篇】 汽车工业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蓬勃发展起来,尤其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更是成倍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