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5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公示(附名单)

又有50个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药品标准公示。2020年2月初,国家药监局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对配方颗粒品种实施备案管理。目前多省陆续出台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以及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互认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5月27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2022年第一期)的公示》,涉及50个中药配方颗粒,具体包括:

矮地茶、白茅根、北沙参、萹蓄、槟榔、侧柏炭、炒槟榔、炒山楂(山里红)、赤芍(川赤芍)、赤小豆(赤小豆)、穿心莲、刺五加、大黄(掌叶大黄)、地龙(参环毛蚓)、藁本(辽藁本)、瓜蒌子(栝楼)、红花、红景天、胡黄连、化橘红(柚)、积雪草、焦槟榔、金樱子肉、锦灯笼、酒川牛膝、酒大黄(掌叶大黄)、酒黄连(黄连)、橘红、两面针、鹿衔草(鹿蹄草)、罗汉果、麦冬(川麦冬)、麦冬(浙麦冬)、密蒙花、木棉花、木贼、青葙子、沙苑子、山豆根、石榴皮、太子参、小蓟、小蓟炭、辛夷(望春花)、盐沙苑子、盐泽泻(东方泽泻)、月季花、浙贝母、炙黄芪(蒙古黄芪)、紫苏梗。

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现就上述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国家药品标准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示期为三个月。

试点20年,中药配方颗粒迎来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省级标准或实现互认

一直以来,国家层面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也逐渐加强,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与标准研究。

在20年前,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印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药监注〔2001〕325号),开启了国家层面组织、系统监管下的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科研、生产、使用试点工作,基于严谨、科学、审慎的原则,这一试点政策一试就是20年时间之久。

经过了漫长的20年严谨试点、科学研究,在国家相关部门、6家国家试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的不懈努力及大量中医医院临床应用基础上,终于迎来了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的统一政策。

2020年2月初,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决定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对配方颗粒品种实施备案管理,其质量监管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同时对配方颗粒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作出规范。

此次公告也释放出了几点信号: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20年,从试点走向标准统一且门槛提高;

由于门槛提高,在4-5年之内,外行企业很难一窝蜂涌入中药配方颗粒行业;

中药配方颗粒迎来巨大市场机会,现有各省配方颗粒企业抢先领跑,将成本省产业霸主和资本追逐目标。

2020年2月24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有关中药配方颗粒药品标准制定的通知》,将进一步加快组织中药配方颗粒药品国家标准审核的步伐,明确鼓励企业参与国家药品标准的制修订。

《通知》显示目前已经形成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草案,已完成公示,近期将按程序报国家药品监管局审批颁布。此外,还有39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正在审评过程中,另有246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已有企业正在开展标准研究。

《通知》要求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应当符合《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的规定。各省局应当积极开展省级标准的制定工作,共同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中医临床需求。

2021年4月,经国家药监局批准,首批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正式颁布,设置6个月的过渡期,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另自实施之日起,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应标准即行废止。

2021年4月30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第二批)公示》,共涉及36个中药配方颗粒,公示期为三个月。

目前,各省陆续印发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制定工作程序及申报资料要求,省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积极落实《公告》要求。据蒲公英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1年9月19日,共15个省市发布1206个省级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公示/征求意见稿。另外广东、四川两省发布136个省级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公告。

随着各省标准逐步出炉,省级标准实现互认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2021年9月16日,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互认研讨会在定西市陇西县举行。会议初步达成四项意向共识:

一是加快建立省级标准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互认指南,加快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建设和互认工作。

二是积极探索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集团内共用前处理及提取车间的方式,是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安全的积极举措,是落实各省监管责任和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有利措施。

三是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严格、完善的集团内共用前处理及提取车间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确保中药配方颗粒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

四是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监管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落实监管各方责任,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提高监管效率,保证共用前处理及提取车间责任清晰、监管措施到位。

随中药配方颗粒的统一,对企业硬件条件和技术条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一个从未发展过中药配方颗粒业务的“外行企业”如果想进入配方颗粒领域,单就时间成本上至少需要4、5年时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虽然面临巨大的市场机会。

有业内人士分析,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将迎来新一轮资本兼并、重组,资本推动全国市场布局,这将是配方颗粒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现有省级试点企业估值、溢价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存在一定程度产业疏整促政策,但中医药医院市场份额巨大的省区,将是资本追逐争抢的热点区域。

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陕亮十年#(四)丨求新求变 陕西这样跑好文旅融合“新赛道”】2022年4月26日,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开馆迎客。这座位于西安高新区天谷七路899号的省图新馆建筑面积8.19万平方米,设计藏书800万册、拥有阅览座位4000个,是“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建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最大,集智慧阅读、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与艺术、非遗、旅游、科技、教育、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的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未来,伴随着图书馆的全面开放和综合服务的持续优化,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必将成为体现陕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十年来,陕西文旅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截至2021年,陕西有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有近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700万余件(组)馆藏文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提出了“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派话剧”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守正创新

陕西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进步的火炬,是党和人民的重要生命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陕西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厚的革命文化以及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为文学、影视、戏剧、绘画、书法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底蕴深厚的文学陕军、长安画派,厚积薄发的陕西影视,异军突起的陕派话剧等,这些颇具影响力的文化陕西品牌,让陕西具备了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坚实基础和可能性。

作为陕西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文学陕军”在为人民写作、为时代而歌的征程上主动担当,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现实题材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主角》、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出警》等,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截至目前,“文学陕军”已斩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0多个。

在影视作品上,西部影视异军突起,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作品数量和质量持续攀升。从2020年首部亮相央视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装台》《大秦赋》,到先后斩获百花奖、金鸡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陕西影视厚积薄发,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从荧屏、银幕上走进了百姓生活,也走进了群众心间。

同时,“陕派话剧”不断推陈出新,《平凡的世界》《麻醉师》《共产党宣言》《路遥》等优秀戏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已有13部作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6部作品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6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4人获“文华表演奖”,28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一本本文学著作、一部部影视作品、一台台精彩剧目、一件件书画艺术作品,绘就了陕西文艺波澜壮阔、繁花似锦、日新月异的图景,成就了“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长安画派”“陕派话剧”等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陕西特色文化品牌,也奏响了陕西文化和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激昂序曲和华彩乐章。

摸清家底

为文物保护建起法治防护墙

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文化中外名城。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有蓝田猿人、半坡遗址、轩辕黄帝陵等远古历史,也有周、秦、汉、唐等10多个政权上千年的建都史,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伟大革命史。

在陕西,出土有10万至1.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的南郑疥疙洞洞穴遗址,为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证据;陕北地区发现的气势恢宏的宫室类建筑、布局规整的宗庙类遗迹和等级分明的大型墓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太平遗址的考古研究,使关中地区龙山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对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开展的多学科研究,推动了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取得新进展;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的发现、清平堡遗址的考古工作,为研究我国民族融合和长城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史前遗珠、秦汉闳放、隋唐之风……近十年来,陕西取得的考古新成就不胜枚举。三秦大地留下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书写着中华民族悠长壮阔的历史。而如何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为文物保护建起防护墙,让人民群众能感受文物之美、体会文化之韵?这是近年来陕西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1年3月31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新修订的《条例》扩大了秦始皇帝陵的保护范围,规范管理体制,用法治的力量促进保护秦始皇陵的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田文平表示,《条例》的修订出台对推动秦始皇陵保护、管理及展示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具有关键作用。

立法保护秦始皇陵,只是陕西省保护文物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无论从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还是从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再到奖励惩罚制度,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体系,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来,陕西在摸清守好文物“家底”的同时,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创新文物保护模式,让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国宝”焕发新光彩,古老的文物古迹与全新的时代命题正在碰撞出夺目的火花。

务实惠民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文化惠民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是要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年来,陕西省众多文化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万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依托陕西省群众文化节,陕西先后举办优秀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全省广场舞展演、“花朵”全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全省优秀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等一系列群众性示范文化活动,带动全省累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389场,参与人数超过2578万人次。此外,陕西省还颁布《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举办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惠及群众600余万人次。

为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能,吸引更多读者朋友“走进”图书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2019年,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和汉台区邮政分公司联合推出“汉图有书任你借,邮政一元替你还”惠民服务。读者可以在家通过微信公众号“你看书我买单”小程序进行下单购书,借阅的图书通过快递便可免费送到读者手中。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归还借阅的图书时,可以选择到汉台邮政分公司邮政网点的便民还书站支付1元的邮寄费用,将所还图书和签条一并封装后交邮政工作人员即可。

小小尝试,解决了借书还书的难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陕西持续加大政策指引和财政投入,公共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一批批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服务设施的日渐丰富。

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44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了陕西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求新求变

陕西旅游产业破局求变

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而旅游则是陕西的标志性名片。

今年“五一”假期,“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无疑是整个陕西乃至全国最热门的文旅景区之一,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的全国热榜,登上西安景点种草TOP1。在线下,“长安十二时辰”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游客前来游玩,只为一睹大唐盛世,感受大唐文化魅力。

进入大门的那一刻,宛如穿越至1300年前的唐朝长安城。游客不仅可以与“崔器”“王维”“李白”等演员互动,还可以观赏唐风建筑,品尝长安美食,体验唐风娱乐活动,全方位、全体验、全身心地“回到唐朝”。

“长安十二时辰”街区为什么这么火?作为全国首个唐风市井生活体验街区,“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将影视IP与文化IP进行了巧妙结合,通过多元业态带给了游客沉浸式的体验,从而打造了一个“爆款”文化旅游产品。

疫情当下,除了将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也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之一。由于疫情防控等多种因素,国内游客跨省、跨市旅游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露营旅游、近郊度假成为全国旅游的新热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陕西露营相关企业有3603家,排在全国各省份第5位,这说明“小”露营也能塑造出“大”经济。

实际上,陕西旅游的新增长点不止于此,民俗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或业态逐渐兴起。陕西旅游从原来的“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对着镜头笑一笑”的初级观光方式,正走向多业态、多内容、多形式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十年发展历程,陕西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绩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陕西文化经历了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发展转变。如今,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文化陕西”定位,陕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凭借“文化+旅游”的双引擎,走出了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文旅发展道路。

撕去古老、厚重的文化标签,陕西正以一个朝气蓬勃、古今交融的形象,朝着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标奋勇前进。#飞阅新三秦##从空中看奋进中的陕西有多震撼#

【陕西: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 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引擎】

2022年5月19日,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系列对接活动正式启动,同日,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第二届陕西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开始报名;5月20日,秦创原·西安航天产业链对接会在西咸新区举行。短短两天,一系列与秦创原建设相关活动密集推进,陕西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热情被加速激发。

2021年,陕西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5.48%,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8.67%,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23%……而这一系列数据,亦得益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推动。

秦创原是什么?

“秦”,陕西的简称,代表老秦人干事创业的“拧劲儿”;“创”,是创新、创业、创造、创优;“原”,是要追根溯源进行研究,打造创新驱动高原高地,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陕西省是科教大省,但从“科教大省”升华成“科技强省”却面临着基础研究薄弱、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等挑战。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全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力求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其总窗口设在西安西咸新区和西部创新港,各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都可以参与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

“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4月25日,陕西西图数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图数联”)总经理刘洋一行,与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简称“西发公司”)就智能终端装备、3D人脸识别、视觉算法、智慧工厂4个要点进行了技术交流。最近刘洋正忙着与西发公司推进制作智能工具柜具体事宜。

西图数联是秦创原第一批入驻企业,主要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统计学院,主攻3D人脸识别以及计算机视觉在工业和能源方面的应用技术。

刘洋介绍说:“我们已经研发出来的技术可以说是‘过剩’的,但是将科技型成果转化为成熟的产品并推广往往比较难。幸运的是,自秦创原建设启动以来,除了奖补政策,西图数联在融资对接、人才政策、宣传推广等方面都享受到了一系列政策红利。”

“西咸新区给我们提供了三年免租的政策,在金融扶持上面给我们落地补贴,在企业产业发展方面,新区帮助我们推广产品……这些都是能给西图数联带来实际红利的帮扶。”刘洋说。

借助秦创原的惠企政策“组合拳”,西图数联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据了解,西图数联现已自主研发了2D人脸识别系列产品、2D+3D人脸识别系列产品以及真3D人脸识别系列产品,2021年实现营收426万元,预计今年营收将突破3000万元,未来五年公司年营收将达到5亿元以上,实现科创板挂牌上市。

西图数联的快速发展,是陕西抓好要素投入和服务保障,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培育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的一个缩影。

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一年多来,已通过秦创原“1+N”政策体系为千余家企业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05亿元;设立总规模近80亿元的15支基金,形成涵盖从种子期到成长期的企业全链条全周期的投资体系,西安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一总两带”也已正式接入服务平台。

解决产业链“痛点” 打通创新链“堵点”

5月13日,西咸新区西部云谷三期——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里,一台数控滚齿机正在运转实验中。技术人员在控制面板按下几个操作键,一会儿功夫,一件无暗纹的齿轮零件加工完成。

这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赵万华教授团队与秦川集团、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依托多年研究成果在秦创原落地转化的重点项目。2021年3月,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成为秦创原首批签约的创新研发平台之一,打响了陕西机床产业突破技术“卡口”的“第一枪”。

“现有磨齿机床虽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七成,但跟国际上一些品牌相比,产品性能、寿命还存在不小差距。”秦川高端齿轮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瑞亮说,“这次和赵万华教授合作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对原本的磨齿机床进行了改良,齿轮表面暗纹问题已基本解决,进入实验阶段,研发成功后该产品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可解决车辆变速时的噪音问题。”

在李瑞亮看来,如果单靠企业自身来研发项目,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投入分散、科研成本高昂都是巨大的短板,“我们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去模拟,没有理论研究为支撑,很难突破技术瓶颈。”

目前,秦川机床与赵万华教授团队计划合作研发新一代磨齿机床。“我们称之为惊艳市场的一台样机。”李瑞亮表示,“从前几十年的技术发展来看,国内工业母机研发基本都是对标国外技术,这次合作将抛开原有设计思路,不参照原有模型,打造一台全新样机,引领整个技术领域。”

这是陕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一个生动缩影。要解决产业链上的实际问题,就要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产业和产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速赋能。

2021年11月8日,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签约落地。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集科技研发、产业化和孵化于一体的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即将形成,这不仅将解决高档数控机床的“卡脖子”问题,还将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秦创原,从而推动数控机床产业链聚集发展。

自2021年3月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陕西明确23条重点产业链,重点支持转型升级、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和科技型企业落地,新建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9个创新联合体;建设19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84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两链”融合已初见成效。

西安邮电大学教授、陕西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晓莉认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进创新“三器”(即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平台建设,可以满足创新企业各阶段发展的要求,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共聘科技经纪人,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依托秦川高端机床研究院等组建8支共50人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及以创新项目和关键技术链接企业和科研机构,有助于实现产业发展需求和创新技术的对接。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高校到企业,打造创新驱动高地,秦创原为创新主体和产业主体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供应。让科研成果不只停留在试验台,让企业获得技术攻关的外部“智库”,秦创原正在开辟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活力更强的发展新路。

秦创原在三秦大地开花结果

5月16日下午,在西安市经开区的西安中车永电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永电公司”)风电电机定子生产车间里,几位工人正在认真地进行嵌线绝缘包扎工作。该机组采用集成设计,在保证电机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机组成本。

西安经开区作为西安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顶梁柱,肩负着引领打造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的重要使命。此前,西安经开区12个首批秦创原创新、研发、展示中心已成功创建并挂牌。

自2021年3月以来,陕西举全省之力加速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除了西咸新区总窗口,陕西其他市区也纷纷积极响应,各得其所,各取所需,秦创原建设成效显著。

一年多来,作为陕西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西安高新区在推进秦创原建设成为陕西科技创新高地方面表现亮眼:

从整体布局来看,西安高新区目前建设有秦创原·西安高新区高能级创新平台、秦创原·西安高新区产业孵化转化平台和秦创原·西安高新区服务支撑平台。

其中,已建成的秦创原·西安高新区服务支撑平台之一的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已完成了29家企业注册,前海金控西安分公司、世纪证券陕西公司、西高投等9家机构已入驻园区。

2022年,西安高新区将全面推进182个秦创原重点项目建设,年度投资900亿元以上。

2月23日,西安市发布首批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基地成为入选的30个平台之一,雁塔区成为获批成果转化“加速器”平台的唯一区县。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下,宝鸡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60户,分别同比增长40%、22%,并与西咸新区、西安交通大学签署《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迸发。

咸阳高新区也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打造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形成了“筑梦·创享空间”“筑梦·创智空间”“咸阳高新锐境国际创新中心”等六大双创平台,不断提升承载能力。

2021年全年咸阳高新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市级瞪羚企业3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

据了解,今年陕西省还将开展多项任务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8%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00亿元;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认定瞪羚企业200家以上,遴选入库培育30家拟上市后备科技企业。

时下,秦创原给三秦大地注入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发展动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平台相继落地,科创资源加速聚集,作为陕西最大的科技孵化器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秦创原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已经成为陕西创新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创新机制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比如可以通过深化与陕西省直部门工作协同等机制,加强与各地市的对接合作,完善全省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好总窗口作用。通过春种基金,助推陕西高校探索创新成果转化批量授权模式,实现实验室成果的市场培育和转化。”西安邮电大学教授、陕西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晓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者、政府服务者……点点滴滴的创新资源,正通过秦创原这个创新驱动总平台,汇聚成一股股科创洪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两链”深度融合,赋能陕西高质量发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作为一个数码区关注者,日常看了很多新手机发布,个人感觉抢某某某首发确实挺无聊的,细心打磨带来实际更好的用机体验,而不是抢首发导致优化不行,bug频出,才是最好的
  • 他俩再见之后A对着B(昏迷中)说的第一句话就是I'm sorry[泪]想象一下B有一天照例向A或者其他人展现魅力微笑结果A内心的愧疚+生气+喜欢混杂在一起,忍到
  • #莞sir正能量# 【一言不合,11岁的他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冒险”】 4月10日凌晨12时46分许,大岭山公安分局巡警大队夜班广场步巡定点组队员黎仲明和林帆
  • #上海疫情# 人生在世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立地为人有三不黑:育人之师,救人之医,护国之军;千秋史册有三不饶:误国之臣,祸军之将,害民之贼;
  • 讲真的,我从来不舍得用你对我方式来对你,我努力维持着你我的关系,只是我舍不得和你说再见而已,看着你头像,看着你生活,看着与你的聊天记录,回忆着一直以来你和我说过
  • #圆虎一悟# 在整个人生旅途中,你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格局和眼界。正所谓,跟着蜜蜂才会找到鲜花,和优秀的人同行,你也会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
  • #读书日签#对#大脑#复杂的神经网络进行结构解析是揭示大脑奥秘的基础。 #书单推荐#【当我们肯安静下来,关照一切的发生,心便会静下来】《一个人不要怕》这是著名作
  • 我本无意,却甘愿在有你的流年里,静守一池墨香,与岁月共醉!我便循着幽幽的梅香,在一抹清浅里,携一怀不变的初衷,让生命在似水流年留下的痕里,寂静,安然!
  • 凯瑞对技术与文化的考察,对传播研究中的媒介环境学派有了新的启示。 凯瑞对技术与文化的考察,对传播研究中的媒介环境学派有了新的启示。
  • 自律是一件又酷又痛苦的事,我希望自己更有力量去坚持我认为重要的事,不惧旁人,死磕到底 四月读书,苏轼传,估计应该了解他的人都会为他人格着迷吧 四月小记,七七
  •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八字桥,没有过分的商业开发,还保有原汁原味的生活痕迹,水乡古镇那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十足,老人们在午后喝杯茶吃个蚕豆晒晒太阳,好不惬意,让我好生
  • 终于去吃了艿椰的清补凉,性价比好高啊,就是在的那个小吃城吓人吧啦的(环境太差所以没有拍照)估计也不会再去了…小面包在机电院开业了支持一下,不过现在吃过的牛B烘焙
  • 最后,代表圣莫里茨及其周边地区和汽车界最有趣的汽车、艺术、设计和建筑的专家评审团审议谁将赢得因美丽、风格和最重要的乐趣而颁发的精彩奖项#什么时候买车最划算# 毫
  • 《心莲》 你是天边仙山的一株草莲,却无私地扎根在纷繁的人间。 ​ (过去作品)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着急,拿起美颜相机去欺骗生活放慢脚步 ・ᴗ・感受生活∂
  • 只是23天还是没有咖啡,真的不适应,好想喝拿铁,期待周末京东可以把我的咖啡粉送到。我的一天从晚上8点就结束了,只能跟着她上床,昏暗的灯光下玩玩手机刷刷微博刷刷抖
  • 跌幅榜东威科技下跌11.51%,和达科技-10.65%,海创药业-U、普冉股份、博众精工跌超5%,前期反弹类股补跌,远端解禁临期股较为弱势。博拓生物、和元生物、
  • 哈喽我是小海❗ ❗ 我想寻找50位皮肤不健康的朋友 《例如:毛孔粗大,皮肤出油,有黑头,有痘痘,有斑点,皮肤暗淡》 你身边有朋友有这样的现象吗我想帮助他免费解
  • 蔡司Contaflex TLR 万吨水压机这台传奇机器在1935年9月问世,图1 这个设计专利就是当年3月提交的。天猫永辉食品旗舰店39.9元,可领40-35
  • 非常有意思的是,根据“牛津大学新冠疫情政府响应追踪系统”(Oxford COVID-19 Government Response Tracker,简称OxCGR
  • 当前健康码赋“绿码”的解释:健康码“绿码”是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经大数据比对核验后,对低风险地区申领健康码并坚持打卡的非“四类人员”集中发放的一批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