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灵魂
诵满了一亿遍观音心咒后的神奇感应

1.从前印度圣境有一位八十老翁,念诵六字大明咒一亿多遍,后成就寿自在持明,又住世三百年后,肉身飞往极乐刹土。
2.尼泊尔境内有一妓女,后舍恶业,持诵六字大明咒一亿余遍后,现量成就彩虹至尊度母身,余人皆可亲见。后依此身,如鸟腾空,飞往普陀山净刹。
3.从前藏地中部地区(拉萨一带)有一猎人,为净除大恶业,深信观音,至心持诵六字大明咒王一亿余遍,亲见观音七次,命终之时,显现彩虹,尸体火化时,骨上现出三寸许的观音圣像。
以上三则公案乃班钦却吉降措(班智达法海)所云也。
4.据印度历史记载:往昔印度有一位80岁的老翁,对密法有极大信心,但不能如理修行。一生中念了《六字大明咒》一亿遍,后来获得长寿持明果。活到300岁后,不舍肉身,直接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以上公案选自《密宗虹身成就略记》
5.这察的才旺吉老妇人,九十岁时死去,家人问我超拔事,我问:“她用小牛的两张皮做铺盖吗?”他家人说:“是。”我说:“她好像很好地念诵了嘛呢心咒?”他家人说:“老人念了一亿四千万遍。”我说:“有转经筒吧?”他家人说:“转动着的是从热拉笨寺请来的解脱经轮。”我说:“是一个红色的吗?”他家人说:“是用红色皮革包裹着的。”“她现在在普陀山净土,不需要什么超拔,供养些斋僧茶就可以了。
以上公案选自至尊上师阿秋喇嘛观察一些亡人的因果报应的五十二则公案
6、佛经中说这个六字咒,如果一生能持满二百一十万遍,便断能于死后往生极乐净土,不堕六道轮回之中。此外,若持满一亿遍,不论诵者之年龄,更会有一颗神奇的小牙长出来。如果诵至二亿遍,又再会有另一颗小牙长出。
大家听到这说话,肯定会很怀疑这个老僧是不是在骗人,甚至可能在心中嘀 咕:“这个老僧肯定是个疯子!”可是,如何真的是衲骗大家持咒,衲又能得到甚么好处呢?衲之所以特别提出这一奇妙的事,是因为衲亲眼见证过这种事,所以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衲的外祖母在衲年少时非常宠爱我。外祖母十分虔诚,诵满了一亿遍观音咒,所以她有一颗这种神奇的牙。外婆从不让别人看到她的这颗牙,连衲的母亲,亦即外婆的亲女儿也未看过,外婆唯独让我看她的牙。这颗小牙色如珍珠,外表十分闪亮,但比普通的牙齿略小一点。在吃完饭后,外婆其他牙齿少不免会有污渍,但这颗小牙却从不会沾上污渍。以上的确是衲亲眼见到过的事。

节选祈竹仁波切开示
按:很多藏族的老人每天都在持诵观音心咒,他们很多人不懂如何观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在持诵观音心咒,走路,休息,做买卖。。。他们很多人都有不小的本事,治病,预知。。。他们很多都可以一生之中完成好几个亿的心咒。。。他们很多人都能够往生净土,甚至是特别殊胜的即身成就。。。很多大成就者都是特别特别的赞叹观音心咒的殊胜功德,顶果钦哲仁波切,法王如意宝,阿秋喇嘛,竹旺仁波切。如果圆满一个亿的观音心咒将会获得世出世间的诸多悉地。有信心的人一起发愿今生至少圆满一个亿的观音心咒。

#晚分享# 蒋勋讲《桃花源记》: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常常出现在你茫然不觉的时刻

《桃花源》是一首诗,《桃花源记》是这首诗前面的序,可是这个序比诗还长,而且比诗更有名。很多人大概都没有看过那首诗,但大多数人看过序,我们以前的教科书也只选了序,为什么?因为序没有教条,一直到今天读起来都觉得是散文中的极品。

陶渊明幻想出那样一个桃花源,用了最简单、最浅显、最自在的语言和形式,不押韵,也没有格律,带我们进入一个思想领域,而且不露痕迹,完全是讲了一个故事。

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最早、最好的短篇小说。时间是“晋太元中”,地点是武陵,人物是武陵人,职业是捕鱼。一个好的散文作者、思想家要转成好的小说家,不能一开始就是讲道理,那样别人会排斥,所以我称这篇序是纪录片的写法。最前面交代的是时间、地点、人物,完全没有作家的主观意见,全是客观的东西。可是事实上这整个故事都是虚构的,并没有这个人,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这个武陵的捕鱼人“缘溪行”,因为以打鱼为生,所以就顺着溪水走,哪里有鱼就去哪里。“忘路之远近”,注意“忘”字出来了,我们去爬山也好,旅行也好,很难忘路之远近,常常会问:“我们下面去哪里?多久可以到?”可是如果你真正陶醉在风景中,就会“忘路之远近”。正因为这个人迷路了,才有下面的发现。

这有点像“精移神骇,忽焉思散”。理性世界消失了,“忘路之远近”以后,“忽逢桃花林”,所以说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常常出现在你茫然不觉的时刻,你忘掉目的性之后,才会碰到美景。这是进入山水的过程,你的感官已经被它包围,被它迷住,反而有一种新发现。

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刻,常常是你把现实的东西暂时忘掉的时刻。我们平常总是要记住很多事情,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各种密码,那些东西慢慢构成一个假设出来的“我”,生命就被那些东西牵绊住。可是这一天,渔人“忘路之远近”,把打鱼这个现实里的职业暂时忘掉,流连在一片桃花林,这个时候才进入自己的生命世界、心灵世界。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河的两岸全部是盛开的桃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草地这么漂亮,满地都是落花,这是一个没有人来过的世界。“渔人甚异之”,怎么过去从没有看过这么美的景色?生命有时候是要有好奇的,不然就变成单调的重复,会有职业的疲倦感。“复前行,欲穷其林。”想往前走走看,看看这片树林的尽头是什么样子。

这一大段完全没有作者的主观意见,全部是纪录片式的描述。这是高手。你看他写诗的时候,忽然讲很多道理,写序的时候只是要引导人家去读他的诗,完全轻松、自在,没有刻意,这是散文和小说的最好写法。我看学生的作品时,会建议他们把个人意见删掉,因为他没有观察,没有描述,上来就是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在这篇序里,全部是客观世界的景象,所以我们被吸引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树林的尽头就是水的源头,水是从山里面出来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其实是一个生命对一个未知世界进行的窥探。陶渊明的写法非常奇特,透过这一个小口,想去感知一个平常没有接触过的世界,那里面有幽微的光,吸引你进去。

《桃花源记》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名篇,为什么?因为它没有任何道理,只是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把很多世界都打开了。它很有象征性。桃花林的水源也是我们生命活水的来源,那个小口正是我们生命中要打开的洞口。只是平时我们把这个洞堵塞住了,根本不看它。

“便舍船,从口入。”这六个字非常重要。你不舍弃你的东西,就不会得到下一个东西,舍是入的开始,因为你背负的东西会限制你。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哲学家气质的诗人,这时候他忽然把自己的哲学转成了一个画面。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时候我和学生讲创作,也是用这一段在讲。创作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狭窄的部分,你就是觉得通不过,甚至会回头,不到一定的程度,你就不会看到豁然开朗的部分。我想任何专业都一样,刚开始在外面的时候都很兴奋,可进去以后,有一段时间会产生难度,坚持度过以后,又豁然开朗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个民间的生活景象出来了,有农民耕作的田地,还有桑树和竹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地中的小路彼此沟通着,人们往来耕种,鸡在叫,狗在叫。“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非常简单的白描,可是很活泼地把民间的生活状态和朴素情感直接传达了出来。如果我们今天到乡下去,那个场景还和这里描述的一样,是非常单纯、非常平凡的生命状态。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渔人讲明自己的来历以后,人们就把他邀请回家,好好款待他,有没有觉得很像我们现在的民间?我小时候走到哪里,人家就“设酒杀鸡作食”;现在每逢原住民的丰年祭,也是“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我们小时候也常常有这种情况,家里来个客人,一个村子的人都跑过来了,也会打听很多事情。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他们告诉这个打鱼的人说,他们好几代以前的祖先,因为秦朝的时候天下大乱,就到这个地方来避难。所谓“绝境”,是外面人不太容易到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这些人再也没有出去,他们所处的是一个农业社会,所以才能自给自足。我们今天好像没有办法这样过日子,因为我们需要好多东西,可是在桃花源里,人们自己种桑、养蚕、织布、种米,自给自足,不需要外面的东西。这是早期人类的一种单纯生活,人还可以回到很简朴的生活形式。

我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他一定要住在便利店楼上,因为便利店里什么都有,不然就没有安全感。人和物质的关系也很有趣,人有依赖性和依靠性,觉得没有某个东西就不行。大地震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原来还是可以过很简单的生活的。有时候灾难是一种提醒,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是必需的。就像伊朗导演阿巴斯的电影《生生长流》,伊朗大地震以后,人可以那么朴素、简单地活着,而且是有信仰地活着。这些例子会警醒我们:你对物质的依赖到了什么程度?

“问今是何世”,这句很有趣,住在桃花源里面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所知道的最后的朝代叫秦,后面就不知道了。真好,我最近都不开电视,就是不想知道这些东西。“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的时间停在了秦朝。这里好像是一个讽刺,政权所建立的朝代,也许正是老百姓要遗忘的东西。这些人不愿意再有朝代,朝代更替带来的只是战争、痛苦跟灾难。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告诉桃花源中人现在外面的情形。“皆叹惋”,里面的人都摇头叹息,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有趣的对话,是一群停止在自然岁月里的人与一个生活在世俗政治中的人的对话。没有陶渊明行与影分离的观念,或许就不会有这篇文章。他假设两个不同的世界之间形成一种多元的对话。这个对话其实也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自身入世的部分与出世的部分在之间。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他人都邀请渔人去家里坐坐,农业社会都是这样,大家很容易就变成朋友。“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我觉得这里非常微妙。“不足为外人道也”,你可以解释为不能提,或者是不要告诉别人,可能是害怕被打扰,也可能是说我们这么微不足道,不要让外面知道。可是作者用了白描的笔法,不加任何解释,反而显得意味深长。中国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个桃花源躲起来,不要有任何政治的干扰。

“既出,得其船。”渔人出来了,刚才是舍船,现在又得船,恢复了本来的职业,也恢复了他入世的角色。出来以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他刚刚才答应不告诉别人,这个时候就一路做记号,全部是心机对不对?他很明显是想要再回去。这个渔人的角色一直在转换,舍船的时候是一个个角色,得船的时候又是另一个角色。可是当他一直在做记号的时候,表示精神性的东西已经消失了,怎么做记号都没有用,当你那么想得到的时候,它其实早就不见了。

更糟糕的是,“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文字真是简洁得不得了。渔人见了太守,就告诉他有桃花源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已经完全变得政治化。看到这段的时候,有点儿紧张,真害怕桃花源从此就完蛋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今天如果说台湾发现了一个地方是没有报户口的,那真是不得了。“寻向所志”,跟着他所做的记号去找,可是“遂迷,不复得路”我最喜欢后面这一句。他做了这么多记号,怎么还会“遂迷,不复得路”?这是因为在没有心机、“忘路之远近”的时候,天机就会出来,可是一有心机,天机就不见了。

这篇文章真是有趣,层次非常丰富。我觉得它是在讲人性,人性坦荡得一清如水时,就会看到最美的东西,而当一个人有了心机,所有东西就都不见了。这个“迷”其实是迷失了。有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会觉得所谓的迷失是因为执着,你一旦刻意要某个东西,肯定就找不回来了。

我脊椎不好,就学打坐。进行到第十天,我发觉有一种奇怪的气在体内流通,兴奋得不得了。次日赶快继续,有点等的意思,等那种感觉再来,可是再也没有来过,我师傅就骂我贪。我在创作时也知道,写诗和画画时最好的笔墨,常常来自生命完全放松的时候。

我觉得到这里结束就很好,但陶渊明又加了一个结尾,这个结尾也真是好。桃花源明明是虚构的,他要让它显得真实,就加了一个南阳刘子骥。此人是一个高士,如果太守找不到,高士可以去找吧?但是,“未果,寻病终”。高士也没有找到,最后病死了。“后遂无问津者”,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去找,“津”是渡口的意思。每次读到最后一段,我都有一种很大的悲哀。没有人再找,是没有人再相信桃花源的存在了。这个渔人最后大概会被大家当成疯子。不相信是更大的悲哀,因为你心里面连桃花源都没有了,桃花源不见得是事实的存在,可是应该是心中的乌托邦。但刘子骥之后竟没有人再相信,也没有人再去找,失去了向往,我们今天的状态就是这样。陶渊明在那样一个战争纷起的乱世,去王羲之写《丧乱帖》不远的时代,写出这样一篇文章,其实是在表达内心对桃花源的渴望。

台湾小说家黄春明从《桃花源记》衍生出了儿童剧剧本《小李子不是大骗子》。里面说这个渔人回来没有请太守去找桃花源,而是将带回来的桃花枝杆插在自己家里。过了一阵子,春雨下过,桃枝就发芽了,他在家里培育出一片桃花林。黄春明的意思很清楚:桃花源是要培育的,你与其去找桃花源,不如就在你的身边、你的脚下培育桃花源。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有趣的,陶渊明绝对没有想到,一千五百年后会有个叫黄春明的作家去继续发展他的东西。

(本文节选自《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

【自称“耶稣转世”“上帝之子” 一男子坐拥上百名女性追随者】如果下面这个白胡子老人站在你面前,对你说他是耶稣转世,你会相信吗?

▲克里斯多和他的追随者 来源:每日邮报

然而,这世上竟有上百人对此深信不疑,甚至还愿意终生追随他。

▲《每日邮报》关于克里斯多的报道,标题为《一男子自认为是耶稣,且在全世界有上百名年轻女性追随者》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巴西的巴西利亚,这个名叫因里·克里斯多(Inri Cristo)的66岁男子,自称是“上帝之子”转世,并花了35年时间在世界各地宣传自己的“圣言”。

结果,他被拘捕多达40余次,并被美国、英国和委内瑞拉等国家驱逐出境。而他并没有因此“沮丧”,如今,他在巴西利亚郊外用铁丝网围出一块地,号称是“新耶路撒冷”,并骑着电动车继续“传教”……

▲骑着电动车传教的克里斯多 来源:每日邮报

据《国家地理》报道,克里斯多把自己所在的“教堂”称为“圣三一圣殿”,他告诉记者,从小时候开始,自己的脑海中就有一种强有力的声音在说话,告诉他“我是你的父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发出这个声音的就是“上帝”。

1969年,年仅21岁的克里斯多,以“先知”的身份开始在公众面前出现,而在此之前,他的身份是蔬菜水果商、面包师、送货员和服务员。

▲来源:国家地理

为了与过去划清界限,他甚至改掉了自己的名字,因里·克里斯多是他给自己起的新名字,意为“基督”。

他说:“我知道在巴西和世界上的无数人,他们的心跳与我的心跳同步。”就这样,他先后去往27个国家或地区宣传自己的“教义”,而这些“教义”,听上去都非常的荒诞和匪夷所思。

▲在屋顶上传教的克里斯多 来源:国家地理

克里斯多认为,一个人罹患癌症的原因是灵魂的自杀,当这个人失去了上帝的信任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唯一的治愈方法不是药物,而是上帝的第一条诫命——“您应该只崇拜神,并且爱他,与其浪费时间寻找药物,不如尽力去爱你的神”。

有人对克里斯多提出质疑,如果你真的是上帝的儿子,为什么不帮助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呢?比如洪水、海啸、地震……哪怕只是做出预言也可以。

▲准备发表讲话的克里斯多 来源:每日邮报

而克里斯多则振振有词:“我告诉你们,这些自然灾害是证明我在地球上存在的标志之一,不信你们去读‘马太福音’,上面写了‘神的王国什么时候会来?’我回答‘你会听到战争、饥荒、瘟疫、地震……所有这些不过是婴儿出生的开始’。”

至于疫苗,在克里斯多看来更是无稽之谈。他认为,与其浪费时间在研究疫苗上,不如爱神,称“只有全能的神,才能给予有效并且唯一可靠的解毒剂”。

在他看来,器官捐献更是罪大恶极,并扬言:“你的身体不是你的,他是上帝给你的躯壳,让你来到这个世上,只有上帝才能决定你的身体,如果你这么做了,是会下地狱的。

诸如此类的言论还有很多很多,总而言之,克里斯多的话就是“上帝”的话,听他的就没错,不听就等着下地狱吧……

▲正在传教的克里斯多 来源:克里斯多的个人网站

为了证明自己是“上帝”,他还举出许多非常可笑的例子。比如《启示录》中说,耶稣应该“与云同行”,克里斯多就表示,没错啊,我去其他国家都是坐飞机的,这不是与云同行吗?

《启示录》里还说,神会被每一个人看见,克里斯多也同意,也没错啊,我都上电视了,我还有一个自己的网站呢,这还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我吗?

▲克里斯多的个人网站

可怕的是,还真有人听信了他的痴言妄语。跟克里斯多居住在一起、把他当“上帝”的有十几个人,其中年纪最大的86岁,最小的25岁。这些人统一穿着天蓝色的衣服,克里斯多给他们所有人都起了新名字。最小的孩子叫阿拉拉(Alara),她是婴儿时期被父母带到克里斯多身边的,25年之后,阿拉拉成为了克里斯多的私人助理,负责整理他的衣服,为他运营网站。

▲克里斯多的追随者 来源:每日邮报

每周六,克里斯多都会在自己的“教堂”里传教,甚至在“教堂”里有个专门的“克里斯多展”,用来展出他的日常用品,称这是“上帝用过的东西”。平时,克里斯多和他的门徒们则靠着种香蕉和芒果等水果来维持生存。

▲“教堂”里的“克里斯多展”来源:每日邮报

《太阳报》等媒体曾说克里斯多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但他本人却非常不认同。他说:“我的任务是为不可避免的核战争下的幸存者做准备,未来会形成新的社会制度,这是不可避免的。”

▲克里斯多和他的追随者 来源:每日邮报

也许在很多局外人看来,克里斯多的行为十分可笑,甚至会觉得“我永远都不会加入这么可笑的组织”,但它的危害却时刻存在,以至于《纽约时报》都对此种行为和团体发出了警告,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

美国塔夫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对邪教做过深入的探究,发现邪教组织头目都非常善于操纵他人,很容易吸引追随者。所有人都有弱点,而这些头目们非常善于识别这一点,他所要做的就是弄清楚你的需求和欲望,然后加以利用。

而这其中,人类的情感,就是邪教头目捕食并赖以生存的东西。

邪教会将自己描绘成能解决任何问题和情绪的最佳方案,从而对人进行全面的心理控制,一旦他们让你放松了警惕,就会开始要求你与旧生活切割,让你认为他们才是你的亲人,通过切断你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联系,让邪教变成新家,使你沉浸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体系之中。

在成功抛弃旧生活之后,邪教还会重塑你的身份,他们会让你抛弃个人观念,并将之替换为邪教给你灌输的东西。你不再是自己,而是某个人的门徒。研究人员对此表示:“邪教通常会建立一套自己的歪理邪说,并告诉信徒,你们才是掌握着真理的人,而别人没有。这种做法巩固了邪教组织想为信徒们树立的团体价值观,使得局外人根本无法说服那些已经加入邪教的人脱离出来。”

▲克里斯多的追随者 来源:每日邮报

而最终使这些被控制者自发而坚定地想要成为该邪教组织一员的,是让这些人相信他们是为某个“崇高的事业”而被特别选择的,相信他们是某种“神圣计划”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在《邪教与身心联系》一书中写道:“邪教掠夺了许多人的思维,就像孩童时期,父母就是孩子的一切一样,被爱、被重视、得到照顾、获得指引……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就渴望的东西,邪教头目正是利用这种渴望来吸引人。”

归根结底,每个人的生活都取决于自己,无论邪教操纵人心的手段有多高明,强大的内心才是无往不胜的武器。

来源:中国反邪教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凭一句“我母鸡啊”走红,76岁离世千人送行,23岁孙子成烈士央视春晚的综艺节目以小品、魔术为主,但近几年来,央视春晚的''长青树''逐渐退出了春节联欢会的舞台,
  • 重点内容:在玩家遇到NPC后,能在地图上标注出NPC的图标及名称;增加了一名新NPC:Jar-Bairn以下NPC增加了新的任务阶段:迪亚洛斯/ 涅菲丽·露/
  • 那现在这种状况,第一,奥密克戎全球几十亿人感染,病毒不可能消失,第二,中国不可能闭关锁国,不然后果历史上上都写着,第三,奥密克戎传染性极高,r0是12到14,流
  • 我们强调有必要继续增加对乌克兰邻国的国际援助,为此,我们还强调了对接收、保护和支持此次冲突造成的难民和流离失所人员的具体承诺。我们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充分认识
  • 第一次被这么说呢广濑:但是我也,觉得像向日葵,眼中只有一个人的姿态西山:“我也”?向日葵的花语是,眼ww中ww只ww有ww你www广濑:ww哈哈哈哈哈哈哈江口:
  • 最开始还以为会是很黑暗的曲子,随着歌曲向前推进,歌词中的“我”和我本人变得像是面对面似的,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决心和成长。“没关系的,还有别人爱着她们,我一个人走了
  • 但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必把太多的人请进我们的生命里,走进不了内心的,就只会一地鸡毛;读过的书:变化气质,沉淀灵魂读书,是为了避免被琐屑生活打磨得麻木不仁;读书,是
  • #李泽铭[超话]# 群星荟萃,聚光银幕,2022#微博电影之夜全阵容#正式官宣!8月14日#微博电影之夜#盛典直播时间——15:00:直播预热16:15:红毯环
  • #光遇陪玩[超话]#你的微博里面辣妹很多♀️原来我也只是其中一个♀️万分难过问你为什么❓难道痴情的我不够惹火伤不起沉寂の超高级院校招人了,派单和接待福利好,经常
  • 3楼台阶上,她俯视,我刚好抬头,其实人来人往挺多的,她说是你吗,我说是我吧,我们都各自相视一笑[春游家族]仿佛老友地铁口分别,我说我们下次一定不会再见面了,今天
  • 【又有3385名游客告别三亚,踏上归途】8月10日,海南多个部门全力保障,继续做好滞留游客的返程工作。#海南将分类分批安排滞留旅客返程##海南与各省市协力安排滞
  • 我不能知晓当时他一个人凌晨走回学校的心情是如何的,可能是很无助很委屈很像控诉为什这么不公平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微博我不可能不写,只有把贪官全部抓进去了,我以
  • 相信真正爱YU的姐妹都能做到尊重官网版权的,就像到正规渠道去支持YU的作品是同样道理[心]后附翻译君的注册教程,有兴趣的姐妹们可以参考一下哦[太开心]【给虾的告
  •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六名本科生同学周柏宇、程琪越、何嘉烨、李佳棋、李怡润、杨子恒,在西葡语学院李紫莹老师、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姜飞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短视频作品《桥·
  • #沈子清[超话]##沈子清##五月##hi五月##你好五月##五月你好##五四青年节##立夏# 你无言的温暖,是无形的陪伴;遥远的地方,远近相宜,相随不离不弃;
  • 他设计的这款帆船书架后来也成为了经典,虽然是设计于1940年,但在今天看来,这款书架的结构还是非常新颖和时尚的,它的灵感来自抽象化的网格,结构十分轻盈,由于支撑
  • 今日emo我和扑通见面的时候 我刚分手 前段时间我跟前男友说 我们下学期来了之后养只猫吧 他回答了我一句 下学期再说吧我当时就知道了 我们 不会拥有一只猫了 于
  • 让我们,好运连连,一起成富婆#遇见美好##治愈不开心##好运##吸引力法则#我真的很迫切dg能对上这次暗号!dg快找个理由发这个[蜘蛛侠],既证明了自己又可能有
  • 我的爱沉重,污浊,里面带有许多令人不快的东西,比如悲伤,忧愁,自怜,绝望,我的心又这样脆弱不堪,自己总被这些负面情绪打败,好像在一个沼泽里越挣扎越下沉。江国香织
  • 德国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新增0例,死亡新增0例。英国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新增0例,死亡新增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