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印》—“纯印”的真实义

“纯印”的真实义

一百多年前,自带法名的“纯印”来到世间,广度有缘众生,其名号涵有深义。纯即心、即空、即一、即体、即理、即真、即净;印即法、即道。“纯印”之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依纯印示现所修,即可返本还原,当生成就。
纯乃真,印乃法,真法也。纯乃心,印乃法,心法也。实为心心相印,以心传心,大乘佛法也。此法离言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文字,无字经是真经,佛菩萨为度化众生,使令早日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不得已而用有相的文字、言语来引导启迪迷蒙者,由信而解,渐渐依法修持,逐步上达新阶。引迷入悟,须经五戒十善,四圣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六度万行,直趋觉境。
其实,妙法本来自心固有,无须外求。真佛在自心,心外本无佛。心外亦无法,心外亦无道。心生万法,天地归心。空却本来我,实理自心得,真理自心修。法本无得法。无得即是空。未悟此理时,须凭言说、文字之助缘,依指为引鉴,依经典为度筏。待彻悟时,弃指而奔月,抛筏,轻装直趋一真。此时,若仍依言说文字皆成累赘。可谓超生了死是了一,然一亦应了,才是真的解脱。讲说了言语、有相的白纸黑字不是一,乃存一。一既存,非纯净,与心性不相应。若明理,或触类旁通。世人的博学、聪明、智慧、才能是识,是有漏之智。无知是根本智,有知是后得智。当你空却凡心为佛心时(还本来我),无智无得时,皆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包罗千经万论。空无之真,依外法决不可得。唯有修者、悟者自得。“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道法本无言,非言亦不显。”“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讲经说法,乃是修行的助道之缘,如过江必用舟载。但真正讲经说法,不离自心,非述非法,应向本性下功夫,才能建立万法,法由自心生,法由自心灭,心具万法,万法尽通。一法不立,一法不染,心体本净无住法相故。佛说种种法,皆是助道之缘。因病投方,因人施教,渡人迷津。对下智劣根者,先以小乘形相喻之,导迷入悟,否则难以入教。对于中等根性者,则见机而行,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对较上智者,则阐扬性理、妙理。佛传法是传心,传其固有之心,诱发自己的良知良能。此良知良能,则是我未生以前带来的,良知无所不知,良能无所不能。所以道由心得,不由法得。若依法得,人云亦云,分别教相,心徒增知见,成障智慧的所知障。与道、与心无益。“不取虚空,不依佛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罗蜜妙理。是自性妙慧,不是世慧,是神慧。不在言语。”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天天诵经而不行善,心仍搞贪嗔痴,等于有病不服药天天念药方,但病愈,药与方即须舍掉。犹如过江后,到彼岸就弃舟登岸,再顾恋载渡之舟,即是负担。不能恢复我固有的至清至净的本来面目。纯印老人讲:“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是自心,佛是自心佛,非心外所求之佛。悟道之人,自悟本性,了愿了冤,一了百了,自度自得。并非依靠佛菩萨为我了。佛不能度我,全赖依教奉行,依法修行,自己度自己。只要悟得“无心”(破我相我执)、“无法”(破法执、断无明),真空即是自己佛性,何用他求。
纯乃空。空无所不包、无所不示、无所不闻。大道无言,理本真空,性本无为。大道无形而蕴育天地,大道无情而运行日月,大道无名而长养万物……大道默运——昼夜运转而无声。所以谓大道无言,真佛无口,无示无听亦真示真听。
说他大,真是大,宇宙万物心中纳。说他小,真是小,隐于微尘无处找。
法是不学而生,道是不求而得。佛是自家本有,空却见闻觉知,真空之妙心无穷无尽。
“纯印”乃“无心之心法”。学佛人应多行无为的功德,广为国家、社会、民族谋利益,以净化心灵。依慈悲博爱为准则,以己之力造福于人,不建个人功德碑,却广行功德,不得真功则难以立德。多行功德才能了愿,不为修行而行善事,不为成佛而办佛事,不为我而利他,常行常新,死守“无功无德”之心,方能了前生之罪孽。此即佛之心地。“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其学佛应效法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即无我,无我则空。只有在生活中“小善广为,小恶不为。”空却我,还真我,此“我”本不贪不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无善无恶,此即不二之法也。如心中想成佛,必有魔来对待。因佛与魔如影随形,永远是分不开的。妄想成佛反作魔。但求无心,修不走心之法,方为真修,此乃成佛之道,纯印之法也!
纯乃空,但真空含妙有,真空无为而无不为,不是“顽空”。顽空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它不能生妙有。真空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虚空含山河大地、宇宙万物,所以不空。但宇宙万物确存在,是有。虽有乃是心生、缘生、幻生,本非实有,非有则空,此即真空生妙有。真空在天曰“理”,赋人曰“性”,蕴育天地,人生曰“道”。人若能空却五欲六尘,无知无见、无想无念即返本还原,便是佛。凡夫欲成佛成菩萨,必须要革心、洗心、转心、变心,与世人所求、所想、所行、所为相违悖,此即纯印老人一生的示现。“事事无心事事行,心不存事,看开放下。”心中除一声佛号外,别无一物,此即无为。道不求而得,学其不学,不学之学,为真正之学。此学真正之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此知是我身本有的良知,良知被后天尘劳所昧,必以佛号启之、洗涤,这就叫修道、悟道、行道、了道、证道。证道不离身心,身外无道,心外无法。各宗教无不是我体之分相也,信仰上,众生有分别、有选择,但佛性没有分别,此即“心佛众生一性也”。此性必以无为、无贪、无著、无得而证。欲达此性,最稳妥最方便莫过于念佛法门。此即纯印来娑婆度众生之愿也。
一百多年前(一八八七年),自带法号的释纯印来到人间,非一般因缘。旨传佛的心法。纯,是不生不灭、不坏不离的,非一非异的金刚心。学佛人若能洞彻此心性,便得道果。佛讲的金刚经,即是金刚心,此心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一切善恶都出于这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的主(支配者),身是心的用(被支配者)。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造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心正成佛,心邪成魔。一切惟心造,可见心是一切祸福的种子。
此心无定,非邪非正,亦非佛魔,因其善变故。纯印老人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何者是佛呢?见性是佛。性在何处?性本无时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始无终地在作用。性在作何作用?为什么人们看不见呢?性无体无相,犹如虚空无有内外,无有实体。非空非有,非有非空,大到虚空法界,小到微尘,性无不在作用。怎奈迷人不觉不识,难察觉性的体性。性是如何在作用呢?广说无尽,略说有以下诸方面:
性入胎而成身形,出胎出世而称人。称形体不同之名;性在眼曰见;性在耳曰闻;性在鼻曰辩气味;性在口曰谈论发声;性在手执捉运用;性在脚奔波交替相用。性若展开遍现时,涵十法界。性若收摄时,不出微尘。悟者知此即佛性,又称妙明真心(纯印)。迷者将此性称灵魂(非灵乃魂)。
世间有形有相的诸法,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可感觉到;所以人们容易接受了解。唯佛的心法(纯印),极难使人相信和了解,更少有人会运用。所以纯印老人住世一百多年,为表此心法,在生活中运用与修行。至往生前十天,方向其犟牛子告知她名字的来历。可见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通过纯印老人体传口教,可结论为:迷时人逐法,悟时法逐人。解时舍识用根,迷时根识合用。世人若识此心,无一动念。无知无见,无想无念,是名正觉,即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人为什么得道悟道证道者甚少呢?因有知见故。此知见无不是由自己而发,即我相。如能做到纯印老人那样,逢苦不忧,遇乐不喜,逆境不馁,顺境不兴,辱而不恼,为无我相,不见己故。己若能亡,钱财、亲眷怎能看不开,放不下呢?此即纯印老人说的看不见的心。若能悟此心,把得住,看得定,能作心的主人,六根对六尘,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被心所支使,身、口、意不造恶,常修善,就是佛的行持,佛的行愿。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样修行,必定成佛。
可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无不是从自己的清净心中流出。
纯印之义,即佛的心法印,以心传心之意。悟此心即佛,迷此心即凡夫。佛心,众生心,无二亦无别,一念心生十法界。
从“纯印”二字可顿悟如来圆顿心法,在语默动静,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上,能契理契机,法法自在,法法一如,直趋觉路。明了,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大道无言,全靠心悟。
修行人若不悟解心性之理,犹如镜中索物,水中捞影。宇宙万物,唯人有智灵,生于世间,有苦有乐,最易修证。智灵是心之性,亦万物之性,物性则空,何以故?无形无相,目视不见影,思之又非遥,无见而非无。世人若明此理,永断纤疑,圆成大信,即得纯印法。
境立映心有   心无境不生
若将心系境   心境各盲盲
心境各随住   两者即恒清
悟净心无起   迷心境自非
若迷心与境   心境两茫茫
悟境心始净   知心境亦清
净心无染境   了境心无形
心空实无境   眼障耳不闻
真性涵宇宙   意净天无云
自性如虚空   真妄在其中
彻悟本来我   一通一切通

《钱神论》•西晋•鲁褒

原文: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

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後。处前者为君长,在後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馀,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哉茕独。“岂是之谓乎?

钱之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後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嬴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嬴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

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涂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云:‘钱无耳,可闇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夫钱,穷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暧,贫者能使勇悍,故曰’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尘和光。上交下接,名誉益彰。

黄铜中方叩头对曰:“仆自西方庚辛,分王诸国,处处皆有。长沙越 ,仆之所守。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适妇。伊我初生,周末时也。景王尹世,大铸兹也。贪人见我,如病得医。饥飨大牢,未之逾也。”

译文:

过去神农氏死了以后,黄帝、尧、舜便教导人们耕作养蚕,后来在交易中就以使用丝织品为主。有非常聪明的人先知先觉,便改变了交易的方式,他们开出一座铜矿,然后俯视大地,仰观上天,将铜铸成了叫做"钱"的东西。因为天圆地方,所以把铜钱里面的孔铸成方的,好像大地;把铜钱外面铸成圆的,好像天穹。

钱作为一个实体,有天也有地。它的内部效法地的方,外部效法天的圆。把它堆积起来,就好像山一样;它流通起来,又好像河流。它的流通与储蓄,都有一定的规则。在街市上使用会很方便,不用担心他有所损耗。它很难腐朽,好像那些长寿的人;它不断地流通却不会穷尽,就像"道"一样运行不息,所以它能够流传这么久。它对于世人,如同神明宝贝,大家像敬爱兄长那样爱它,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孔方"。没有了它人们就会贫穷软弱,得到了它人们就会富足强盛。它没有翅膀却能飞向远方,它没有脚却能到处走动。它能够使威严的面孔露出笑脸,能使口风很严的人开口。钱多的人干什么都能占先,钱少的人便得乖乖地排在后面。排在前面的人就是君长,而排在后面的只是臣仆。那些作君长的富足并且闲钱很多,而那些作为臣仆的贫困并且钱财远不够用。《诗经》里说:"富人哪,总是那么欢乐;孤独的人,好可怜!"难道指的就是这个吗?

"钱"得名于"源泉"的"泉",所以百姓每天都要用到它,钱的源泉是不会缺乏的。再远的地方它也能去,在深的地方它也能到。那些京城中的达官显贵,在学校中总是疲倦得打不起精神,对于清谈一事也极厌恶,每遇清谈之类的事,便瞌睡得不行,可是见到孔方兄便不同了,没有人不惊醒凝视的。钱所能够给人们带来的佑护,可以说是吉祥没有不利的。为什么要读了书以后达到富贵呢?只要有钱,就会有享不尽的功名利禄。照这么说来,钱这东西可真是神物了。

它没有地位却受人尊敬,没有势力却那么红火,它能够推开富贵官宦之家的朱门、紫闼。有钱的地方,可以化危机为平安,可以让死的重新复活;可要是没钱了,那贵的就要变成贱的,活的也得把它杀咯。所以,和人争辩、打官司,没有钱是没有办法胜利的;势孤力单,没有出仕的人,没有钱就不会被提拔。愁怨忿恨,没有钱就没有办法化解;好的声名,没有钱便不可能被传播。

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身居官位的那些人,对于孔方兄的热爱,从来都不曾停止。他们拉着它们的手,一直抱它们在怀中,不管它们的样子是优是劣,也不管它们有多大年岁。在孔方兄的家中,宾客们总是聚得满满的,门前就同集市一样热闹。谚语说:"钱虽然没有听觉,却可以暗中指使别人做事。"这话难道是假的吗?又说:"有钱便可以役使鬼神。"那么更何况是人呢?

子夏说:"死生是命运所决定的,富贵是上天所决定的。"我却以为,死生并非命运所决定,富贵也不过因为钱而已。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因为钱可以转祸为福,变失败为成功,使危险的人变得平安,使死人得以生还。性命的长短,官位、俸禄的高低,都是在于钱的多少,天又怎么能决定呢?如此说来,天有它的短处,钱有它的长处。对于四季的运行,万物的生长,钱肯定比不上天的作用;而使穷困的人显达,使处境窘迫的人得以摆脱,上天的力量就不如钱大了。如果有臧武仲的智慧,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仪和音乐来修饰,就可以算得上一个完人了。然而如今要成为一个完人又何必那样?只靠孔方兄便可以了。

钱,可以使政治上不得志的人变得通达,使富贵的人过得温暖、舒适,使没有钱的人变得勇猛、凶悍。所以说,国君没有钱财士人就不会前来,国君没有奖赏士人就不会到他那。谚语说:"做官如果没有靠山,那还不如归田务农。"即使有在朝的官员,却没有孔方兄,那么和没有脚却想要行走,没有翅膀却想要飞翔又有什么分别呢?即使你的才学和颜回一样好,容貌和子张一样漂亮,手里没有钱却想要奋起,有什么希望呢?还不如早些回家,大力发展农商吧。在人们的来往中,对于孔方兄的使用,所有的人,包括所谓的君子,其实都是一样的。在上下交接钱的时候,可是特别能显示出一些人的生命和地位啊。

《道教的财富伦理观》
财富伦理观是反思财富的价值、思考财富的创造与使用而形成的伦理观念。先秦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揭示的就是社会总体财富多寡与社会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

道教的财富伦理观,最根本的主张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的获得必须是正当的。

道教认为,人人都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都应该努力去创造财富。《太平经》说:“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衣食者。”“夫人各自衣食其力。”这就是说,人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而不肯力为之,反致饥寒,负其先人之体。而轻休其力不为,力可得衣食,反常自言愁苦饥寒。但常仰多财家,须而后生,罪不除也。或身即坐,或流后生。所以然者,天地乃生凡财物可以养人者,各当随力聚之,取足而不穷。反休力而不作之自轻,或所求索不和,皆为强取人物,与中和为仇,其罪当死明矣。”由于自己懒惰而造成饥寒,那就辜负了上天赋予自己的能力。

道教的神仙信仰中,包含神仙赐予财富的内容。财神信仰就是典型的表现。历史人物范蠡,就是因为善于经营致富而被奉为文财神的。对于人们基于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产生的求富愿望,道教都是肯定的。

从社会角度来说,道教明确指出,“民之利用厚生,非财不立”,因而希望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理想的社会景象就是:“府库资财甚满盈,兵戈永息乐升平。民歌有道图长治,报国勤看《大洞经》。”

但是,具体到个人来说,道教总是劝人要少私寡欲,淡薄名利,不汲汲于追求财富。《老君崇百药》就说:“不多聚财是一药。”“不多贪财是一药。”个人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是:“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

财神
道教特别强调不能取非义之财。道教的种种戒律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如刘宋道士陆修静所撰《受持八戒斋文》中说:“不得盗他物以自供给。”《玉清经·本起品》载元始天尊所说十戒中的第七戒规定:“不得欺凌孤贫,夺人财物。”《妙林经二十七戒》中说:“不得盗窃人物,不得妄取人财。”《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规定:“不得横求人物。”“不得强取人物。”“不得妄取人一钱以上物。”道教认为,以不正当手段谋取财富的人,必遭恶报。《太上感应篇》说:“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忘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说:“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可见,道教力图以因果报应说来劝戒世人:非我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在财富的分配上,道教主张“损有余而补不足”。道教认为,社会上的财富乃是公有的。《太平经》说:“此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因而人人有权享用社会财物,不能容许少数人占有大量财物、多数人极端贫困的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太平经》认为,富人好比是碰巧钻进谷仓中的老鼠,不能因为老鼠呆在谷仓里,就认定谷仓为老鼠所有。它说:“此家但遇得其聚处,比若仓中之鼠,常独具足,此大仓之粟,本非独鼠有也。”它还进一步指出,“少内(指皇室仓库)之钱财,本非独以给一人也;其有不足者,悉当从其取也。愚人无知,以为终古独当有之,不知乃万户之委输,皆当得衣食于是也。”由于财富乃天下人所共有,因此,《太平经》对那些“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的为富不仁者,予以严厉的批判。经中痛斥富人“不肯以力周穷救急,令万家乏绝,春无以种,秋无以收,其冤结悉仰呼天,天为之感,地为之动。不助君子周穷救急,为天地之间大不仁人”。

《太平经》认为,阴阳二气交通而成和气,万物才能生存。人应当效法之:“和气者相通往来,人有财亦当相通往来。”若聚敛钱财,而不肯救济贫困,就是阻塞和气的流通,“与天地和气为仇”,必然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总体来看,针对普通人,道教在财富问题上的观点是:一是对财富的追求要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二是即使富裕了,也还要节俭;三是要扶危济困,不能为富不仁。《初真十戒》的第七戒说:“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这一规定,以简炼的语言,包括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告诫。

针对修道之人,道教主张不积累任何财富。《道德经》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教认为,修道之人应该遵从“圣人不积”的教导,对世俗的财富不要有任何贪求。《老子想尔注》说,修道之士“于俗间都无所欲”,“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衣弊履穿,不与俗争。”《丹阳真人语录》说:“饥则餐一钵粥,睡来铺一束草,褴褴缕缕,以度朝夕,正是道人活计。”总之,修道之士,出尘离俗,安贫乐道,于世间无欲无求,当然更不会为财富而累身。那么,对于信徒的布施,该如何处置?道教历来的做法是,一部分用于维持道众的基本生活,一部分用于维修宫观,其余的则全部用于赈灾济贫。历史上记载有许多道士散财济贫的故事。当今道教界在捐款赈灾、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等方面,也作出了大量的贡献。这既是道教的优良传统,也是道教的精神风貌所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适合长期不发动态的高级小众文案花即使不被欣赏也会自然长大只有我知道我和以前判诺两人你如果回头看看我我马上心软我是嘴硬可我没说过要失去你日复一日的生活也会有新的快
  • 不想着怎么处理,还威胁观众,有没有心!早知爱护自己的牙齿,还需面对着这一次次难捱的治疗吗?
  • 勤奋的人,能摆脱困境,改变命运;善良的人,能心安一生,改变人生。世界上所有的惊喜和好运,都是你累积的温柔和善良,一定要站在所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每一个不曾起舞
  • 我是真的感到无助了……我是真的被事情压到快要窒息了……老妈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加油]以后还会有以后需要烦恼的事情,现在…今天…的这点烦恼算什么?那一瞬间真的是
  • - 学校情况 -从公寓出通勤13分钟就可以直达UCL管院从公寓出发乘坐轻轨23分钟即可直达东伦敦大学从公寓出发乘坐地铁22分钟即可直达格林威治大学从公寓出发乘坐
  • ”17岁的我面对30岁的你时,我曾说:“肖肖,30岁啦,古语言’三十而立‘如今的你,也是事业有成,成熟稳重了,希望在三十岁的日子里,你依旧开心顺利,平安喜乐!六
  • 范冰冰碾压谁都无所谓的,她经常艳压的,但是其实合照里,大家看整体。但她真的很有女明星的荣耀感因为合照必须高姐是出来打颜值的一定要垫高。
  • [太陽]~一行禪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够微笑,能夠平和快樂,不單我們,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看完我焦虑了,就在我每天满足于孩子听话懂事可以自己吃饭上厕所等等日常
  • 全片没有提一个“冷”却让人透过日常甜蜜的二人世界看到人间冷暖……现在也没有搞明白为何被下架。老四和贵英是村里无人知晓的存在,却又何尝不是无数农民形象的投射。
  • ”』←虽然这句话好像意译得有点过头,但是看了还是觉得很酷『有个老修士曾说,我的出生真是诸神的大慈悲』『如果诸神想要作弄世人,就该让我成为长子,而道朗当三子。『当
  • 作为一名人生已过半的人,对此深信不疑,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只要在选择的这段人生里,自己感受到充实、快乐,幸福就好,而不要过多关注别人的言语,看法。有了这
  • ”林业部门工作人员高志伟与树长陈永生,检查古树保护措施  在蓟州,像古槐树这样记录在册的古树,有3800多株,大多数古树,都已成为当地的景点,吸引着八方来客。”
  • 我不聪明,但肯定不傻,很多事,我都能看明白,只是不想说而已;因为人有时太聪明了会很累,有时候糊涂一些更快乐。 ​​​我虽然不优秀,但我善良不虚伪,我喜欢有话直来
  • 像温暖寒夜的街灯一样,那颗晚归的心,也在我的心房,为你暖暖的绽放;我是想早早回到你的身旁,但我的诺言,总是没有,我脚下的长路长……《夜归人》我知道,你一定在夜深
  • #像素画##动画##表情包##吉他##尤克里里# 从小我都很想学弹电吉他,成为一名摇滚巨星 [悲伤] 可是最后我连木吉他也没学会,只学了尤克里里(夏威夷小吉他)
  • 少数生肖羊还可能因爱美而做了整容丶美容,或是买下高价位的护肤品丶化妆品,结果皮肤反而因此过敏,让你忙着照顾过敏肌肤丶又对不适用的产品不知该如何是好,简直得不偿失
  • 拍2件KOKA/可口多口味冲泡方便面85g*10袋券后【19.8元】包邮秒杀5元优惠券: 【有效期至22年11月30日,介意慎拍】新加坡原装进口,油炸鸡汤面,面
  • 买了好几个ip的设定兴冲冲翻来看完就萎了,这是图集不是设定集啊喂! 亚马逊选了图4567这玩意儿来演这个“至善至美”之躯!
  • 这词写得让人读来愁心似醉兼如病,肝肠寸断无尽头,所以还是得少点读,不如开怀去吃饭,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要说还得是东北菜带劲儿[求饶][求饶][求饶]孟秋《浣
  • #CV接新[超话]##CV接新[超话]##cv[超话]#各位老师好,这里是怀旧配音联盟男CV只限清风,在线接新。当然少年也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