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有一种困扰就是总被长辈各种催,比如催着找对象、催着结婚、催着生小孩。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根本不由自己说了算,只能被大人们各种指挥。其实这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凤门,凤毛麟角,,我们在实际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这更多比这更难。其实之所以有这种困扰,主要就是自己不够强大,没有力量应对困难,也就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变得内心强大,抗击风云多变的世界呢?我在《涵解:无畏真实》这本书找到了答案。

作者赵涵是阅读推广人,也是知识情感类达人。但是她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光鲜,她也遇到过校园欺凌,也曾遭遇了各种病痛的折磨。但是她用亲身经历向我们证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只要我们有坚强的力量面对困难,我们就可以抗击外界给予我们的一切。

1、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歌德说:“世界上最难的事,莫过于知道怎样将自己还给自己。”赵涵说:“于你,这个世界只有一次人生,你永远不可复制,也只有你才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这一次也是单程票。我们无需对外向别人索要答案,而是要对内向自己发问:你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因为你的人生是你的课题,只有你才能对他负责,别人无权干涉。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有经验,所以有些人会把自己人生的主动权交给别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只有你能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别人只是建议,而是你是那个主导者。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更加努力的过好这一生,用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努力践行自己的人生准则,然后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自己特别无助,对于自己的人生不知道该怎样规划。这个时候我读到一本书是李一诺的《力量从哪里来》,上面有一段话特别触动我:“我们每个人生命里真正的太阳不应该是别人,而应该是我们自己。这不是说我们不可以从别人的身上收获力量和勇气,而是这些力量最终要变成我们自己的光和亮,才能照亮我们自己的人生路。”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也深刻理解到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给自己力量,我们自己才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提到了课题分离的话题:“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所以无论是力量从自己身上获得,还是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都是说我们的人生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无论我们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我们都要竭尽全力自己面对,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无需依靠他人而已,而要全力依靠自己。

2、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内心强大的人并不是没有弱点,而是他们敢于正视这个弱点,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当我们想到办法之后,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力量去面对往后余生中的更大的波涛汹涌。
赵涵说:“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会惧怕自己的弱点,会迎难而上,因为单枪匹马地应对难题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软肋,而直面软肋也是我们从单枪匹马到千军万马的发展过程中最艰难的一步。”
我们常常会羡慕那些内心强大的人,总以为他们生来就是那样。但实际上他们也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锤炼,而这种锤炼正是面对弱点迎难而上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可以把自己从单挑匹马打造成千军万马,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让我想到了一土教育的创始人李一诺。其实李一诺有很多光鲜的标签,比如前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前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但是在这个光环之下,她也有自己的纠结。比如她本科毕业后拿到奖学金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虽然在国内的英语一直不错,GRE也是考了750的高分,但是到了美国的第1个月什么都听不懂。虽然她自己当时很难接受这种情况,但是她并没有被自己困住。敢于面对现实和弱点,不再炫耀自己的英文优秀,而是承认自己确实听不懂,从0开始学英语。这样最后的结果是4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英语比美国人讲的还快。李一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证明了: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恐惧,都有一次次的不敢。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盯着这个不敢,找到自己背后的力量,然后闯过去。
在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每次当我在工作中遇到从未遇到过的困难的时候,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退缩或者踌躇不前。而是首先接纳自己当下的状态,然后想办法去解决看似很难的问题。我发现当我敢于去接纳自己的弱点,敢于去正视困难的时候,困难不再是那个以前立在我面前的吓人的大boss,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关卡。这让我更加有勇气和力量去解决它。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默念圣严法师的十二字箴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是通往光的路径,也是我们磨练自己让内心变得更强大的法宝。

3、拥有坚实的内核足以抗击风云多变的世界

赵涵说:“人一定要活得像一个牛油果,如果你有坚实的内核,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才不会被一场疾病或一次意外打倒。如果我们像洋葱,就会因为没有内核而步步退缩,直到自己被打败。”
特别喜欢这句话,它是对我们人生状态的概括。我们不是像洋葱那样随波逐流、见风使舵,为别人而活;我们要像牛油果那样,有一个坚实的内核,无论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能够用坚实的力量抗击外界的一切。
有了这句话作为支撑,我们就有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和做事原则。当面对各种困难和质疑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做到有信心克服困难,有力量打败质疑,从而活出我们人生的意义。
记得朋友有段时间去了一家新公司。因为对公司和领导并不熟悉,所以刚开始的时候面临很多的困难,也有被质疑的时候。刚开始朋友有一种想放弃的感觉,心想为什么要忍气吞声这样被对待呢?但是他后来还是坚持了下来。我特别佩服他,现在看到了这段话,我就更能体会他的力量从哪里来。我们在一生当中肯定会有不顺利的时候,这是外界带给我们的,我们无从改变。但是我们可以用坚强的内心抗击这些阻力。当我们相信自己并且想出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既战胜了自己也赢得了掌声。
让我们用坚实的内心去抗击风云多变的世界,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在《涵解:无畏真实》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赵涵内心强大的力量,无论她遇到了怎样的境况都能够用坚实的内核面对困难,用强大的力量战胜困难。这是特别难能可贵的地方,也是她能够成为自己人生主人的秘诀。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阻碍,我们都要向赵涵那样,活出最真实的自己,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碳中和##碳达峰##双碳目标##能源数字化#
【能源数字化是碳中和的助推引擎 应抓好数据治理】

目前,我国年碳排放量在100亿吨左右,按照“3060”战略部署,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时,我国碳排放量将控制在116亿吨左右,此后碳排放量逐年下降,到2060年左右与碳吸收量相等,从而实现碳中和。

当前我国碳吸收量为12亿~14亿吨,净排放接近90亿吨。由于自然界中碳吸收主要靠植物光合作用,也就是生态碳汇,其总量受国土资源禀赋制约较大,增长潜力很小。若工业级碳吸收(工业碳汇)技术不实现大突破,尤其是技术经济性不实现大突破,则只能依靠减少碳排放量来实现碳中和。由于碳排放量与工业生产规模、效率强相关,需要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减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说实现碳中和的任务极为艰巨。

能源行业是碳中和的关键

从行业来看,我国碳排放来源占比分别为:火电45%;重、化工35%;交通1.5%以及其他5%。不难看出,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几乎所有的碳排放都与能源有关,都产生于能源的生产、储运和使用环节。因此可以认为,碳中和问题本质上就是能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减少能源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排放。目前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实现,一是调整能源结构,二是节能。

先来看调整能源结构。首先应该考虑提高非化石能源生产端的比例。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年产量折合标准煤7.3亿吨左右,占全部一次能源生产的18%,年发电量为2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8%左右。我国二次能源(主要是电能和成品油气)的生产中,煤电年发电量约5.2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69%左右,能源生产的整体结构与前述碳排放结构是吻合的。因此,未来几年我国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生产,除了发展集中式的大规模风电、光伏、光热、生物质等非化石能源之外,也鼓励发展新能源为主的分布式能源,形成“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其次,应该考虑在用能侧发展电气化,逐步实现在交通、餐饮、家庭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当然,电能替代应该与生产侧的非化石能源替代步调保持一致,在能源生产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用能侧的电能替代不能真正起到降低碳排放的作用。

再来看节能。限于我国的资源禀赋现状,无论是降低火电比重,还是提高生态碳汇能力,在现实经济环境下都难度较大,因此通过采取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能耗强度,从而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另一个关键。

按照国务院在2021年10月26日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我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这样的目标如果能实现的话,将是全世界范围内有史以来碳排放强度的最大降幅。

国家能源系统是一个复杂体系,不管是调整能源结构还是节能减排,都需要抓住这个复杂体系的核心环节,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双碳”战略的落实。2021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从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看,要想实现电源结构向新能源转变、输电网向可调节负荷能源互联网转变、负荷特性向柔性和生产消费兼具性转变、运行特性向更加智能的平衡与协同优化方式转变,仅仅依靠传统的能源技术是不可能的,必须引入数字技术,通过传统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实现能源系统的整体数字化转型。

算法+数据,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平衡与优化

数字化是对传统信息化技术和工业技术(对能源行业而言,就是能源生产和运行技术)的发展、融合与创新。

对传统能源技术而言,它融合了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近年的进展,使能源系统能够产生和交换数据,能够跨时空互联互通,能够基于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和优化;对信息技术而言,它使信息系统能够突破人工录入数据、记录数据、统计和分析数据等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式,成为与能源技术系统(包括自控系统)在网络上、功能上、数据上全面融合的能源数字系统。所以能源数字化是新一代的企业技术体系。

关于数字化,有三点需要指出:

第一,深度融合。数字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两化深度融合,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数字技术或者数字化子系统是能源系统不可分割的一个天然组成部分,就像如今的电力电子和自控系统是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样。

第二,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关系。有些观点把数字化与信息化对立起来,或者并列起来,认为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系统,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数字技术继承和发展了信息技术,从本质来讲,它是信息技术在新时代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数据是核心资产。数字化时代,数据是核心,数据是数字化系统的源头,也是数字化系统的结果,只要抓住了数据,无论技术如何变化,供应商如何更替,企业都不会受到根本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数据也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除了数字化,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还有一个关键词——“平衡”。

其实,对能源行业而言“平衡”无处不在:在生产领域,追求的是投入的物料(原料、燃料)与产出物(电能、成品油)的平衡;在网络运行领域,追求的是输入的能源与输出负荷的平衡(对电网来说,就是电力电量平衡)。

可以说平衡就是能源系统在给定条件下的正常运行状态,也是系统运行的核心目标。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能源系统就会优化或劣化,直到系统被手动或自动调整适应新的条件,达到新的平衡。所以优化就是创造利于能源系统降本增效的运行条件与系统资源配置,使系统由一个较低的平衡态迁移到较高的平衡态的过程。

以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末端的区域综合能源智能化为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供能侧既有大电网供电,又有多种分布式能源、储能,电、热、冷、燃气、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能源工质混杂;用能侧既要求安全、稳定、持续供能,又要求能够智慧用能,经济高效地对企业生产波动、能源市场波动、能源系统波动进行快速响应,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区域综合能源平衡相对于传统的配电网电力电量平衡,复杂程度要上升好几个数量级。单纯依靠传统的能源技术、电力电子与自控技术,已经很难实现整体上的平衡和优化,必须依靠数字化技术,利用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包括自控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区域能源系统的“安稳长满优”运行。

能源数字化应抓好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是组织中涉及数据使用的一整套管理行为,由企业数据治理部门发起并推行,是关于如何制定和实施针对整个企业内部数据的商业应用和技术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流程。

不同的组织对数据治理有不同的定义,我国对数据治理的定义源于国资委在《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其中对数据治理的描述为“明确数据治理归口管理部门,加强数据标准化、元数据和主数据管理工作,定期评估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加强生产现场、服务过程等数据动态采集,建立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数据采集、传输和汇聚体系。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创新数据融合分析与共享交换机制。强化业务场景数据建模,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提升数据洞察能力”。

目前国内通常认为数据治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数据规划、组织、架构等管理以及数据工具与平台的集合,核心是对企业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的评估、指导和监督,通过一系列的组织、制度活动保障高质量的数据不断创新数据服务,从而实现数据资产价值最大化,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劲动力,为企业创造数字化价值。

数据治理为企业带来了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改善数据质量、获得数据地图映射、改善数据管理,还可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降低企业成本、更好地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当下,能源企业对这些数据治理的实践主要集中在结构化数据方面,通常分为以下三种流派:第一,分析域数据治理,也称“元数据治理”。其以元数据为核心,目标是理顺数据分析建模过程,提高数据质量,为构建分析型数据应用提供保障。而元数据主要解决所谓的 “数据四问”,即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第二,事务域数据治理,也称“主数据治理”。其以主数据为核心,目标是确保业务应用及其集成与交互的顺畅,提高数据质量,降低业务风险。第三,数据质量驱动的数据治理,即对业务应用、分析应用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建模、利用过程中涉及的数据,针对其技术上的唯一性、一致性、完整性等质量特性,以及业务上的准确性、标准化、全面性等质量特性,进行梳理、清洗、检验、维护等治理工作。

从能源行业现状看,三种数据治理在实践过程中相互有一定的交叉,但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融合三种数据治理实践,也没有出现对非结构化数据尤其是以时序数据为代表的能源大数据进行治理的典型案例,希望这一局面能够尽快得到改变。未来,建议能源企业多从泛在感知、贴源数据、高效优化、全面智能、仿真与全真等方面入手,设计和落实企业未来架构。

与能源技术本身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历史一样,能源数字化其实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议能源企业能够加深认识,抓住重点,搞好顶层设计,逐步建成理想的数字化体系。

沈鹏:书法的发展需要这样的争鸣

张公者先生以多年的实践、求索,提出了“书法合体”的概念,参与讨论者众多。因为问题涉及到书法本质的历史发展与现实走向,具有丰厚的学术内涵和现实意义。“体”是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范畴。古代书论中论及“体”的地方颇多。体,是生命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形态。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又指“本体”,并与“用”相对,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近现代哲学大师熊十力先生著《体用论》,即从“体”“用”两个方面,对宇宙人生作了探讨,同时其援佛入儒、纵横古今的学术高度及其“重立大本,重开大用”的人文关怀,都在近现代文化史上留下重要一页。从书法理论上说,对“体”这一范畴的重新叩问,也有助于我们对书法艺术规律有更深的体察与领悟。
在古代书论中,关于“体”,总体上看有以下内涵:一曰字体之体。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序》云:“秦书有八体。”又如晋人卫恒《四体书势》分古文、篆书、隶书、草书为四种书体,论述其起源和发展。二曰结体之体,是指汉字书写的笔画结构,进入了书法艺术的范畴,如:“颜柳结体既异古人”(宋姜夔《续书谱》),“此赋草书世传王大令书,然结体殊不类”(宋黄伯思《东观馀论·跋草书洛神赋后》)。体是静止的,又在运动中形成,所以有了“势”,如“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唐张怀瓘《书断》),“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也;谓如水火,势多不定”(唐虞世南《笔髓论》)。古人对“体”这一范畴的探讨在字体、结体、体势等几个维度上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书法深层次的文化涵义。体与气、骨、筋、肉、血、脉等术语一样,具有一种“生命观”,从身体到本体再到字体、体势,在中国书家心目中,书法和人体一样,是生命形态,同时体现着中国文化周流不止、生生不息的宇宙观。“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虞世南《笔髓论》),中国书法的审美世界,也因此变得深刻而丰富。同时,古人又说“书肇自然”,艺术的创造,遵循着自然生成变化及运转的规律。而书法的本体价值,实际也正是生命形态在自然形态中物化的表现,书家在创作之时,显现出“主体”与“客体”的交融,情感与形式的统一,这就是孙过庭所说的“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书法的发展与字体的变化存在平行又交叉的现象。从书法史上说,一流的大书家或者书法经典作品,往往在字体转变的历史潮流中涌现。由大篆到小篆,乃有李斯秦篆;由隶变乃有汉代隶书的诸多经典,由隶书的草化而有皇象、索靖。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书圣”地位,实亦有赖于他的“新体”,即行、今草、正书。另以草书的形成和发展而论,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竹简(睡虎地秦简)中已经可见合并、连缀等手法,这些手法即可看作后世草书的创作手法的原型。章草的成熟,也在楷书和行书之前。今草及后世所谓大草,是由章草演变的。
但是,中国书法字体,篆、隶、行、楷、草五体书,在其发展中相互渗透。一部分书家在文字字体变化的历史潮流中,勇创新体,获得巨大建树。同时还有更多的书家,在较为稳定的字体形态中,取法古人,发扬自身的个性,发挥创造,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书法审美的多样性。如颜真卿写楷书,字法笔意,每取乎篆籀,深沉博大,在唐人中如一峰突起,其行书,则更是屋漏痕篆书笔法。张旭、怀素的草书,其笔法亦通乎篆书。宋代诸家,如苏东坡、米芾行草,在体势上,都有隶趣。在审美上,借古入今,乃有古趣,也是一般规律。如傅山,写楷书、行草,时常杂糅篆书形体,到清中叶以后碑学运动,书法审美上更呈现出以上古三代金石趣味为追求的现象,极大改变了中国书法史的走向。一时期,碑学成为了书法史的主流。取法金石笔意,甚至取古字进行“合体”的创作现象,在笔者看来,是一种“托古改制”,其中间最重要的还是艺术家的原创精神。艺术家的个性,各种“新理异态”的艺术元素,在师古、学古的形态中展现。一如西方文艺复兴,反对神学束缚,而上追古罗马。近代黄宾虹论及清代道、咸以来的碑学,亦常以西方文艺复兴来类比。实际上其追求个性解放的内在思想,中外有着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总体上说,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家的创造,需要在传统、时代、自我三者的脉络之间寻觅契合与平衡。清人何绍基有云:“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熔铸古人,熔铸不同的字体、不同的碑帖,自然会产生“合体”的形态,而“自成一家”,打破前人藩篱,就是创造。书法史上看,王献之以“破体书”为能,创造气势连贯、绵延不绝之“一笔书”,故狭义之“破体书”往往指这种草书,即后人所谓大草,又如唐人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云“始从破体变风姿”。而在笔者看来,“破体”的意义更在于不墨守成规不拘泥形式的创新精神。原创与个性,是广义的“破体书”的核心要义。

在当下的文艺风气中,张公者先生在书法界发起关于“合体”与“破体”的讨论,很大程度上可谓切中时弊。书法的发展,需要这样有高度和深度的争鸣活动。这种讨论,有助于大家对传统书论中的一些课题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能推动书法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而这些理论探讨中产生的火花,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发展而言,自然也是不无裨益的。

(文为荣宝斋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书法合体论》序,题为编者所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此外,在西岸和加沙,“以色列”除了逮捕许多运动员外,还摧毁了22个体育设施。3.该视频是在Khan Yunis以东拍摄的,因此靠近“以色列”与加沙的边界,这也表
  • 不知道如今她在哪了,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历经这个世界的毒打后依旧刚强,可她永远是我的小同桌,那个会给我抄作业,帮我打人的悦儿.蒽 爹妈还记得我生日 但是一毛金币也没
  • 合着你闺蜜助阵的白情活动不是自我剖析而是给你垫背啊,我说怎么这么着急开序章啊原来是你写了这么个玩意怕被大家骂死所以要借白情的“东风”啊~总而言之这俩联起手来训诫
  • 这么说吧,黄俊捷就如小鞠,刘小北就如惠子,不是夏演得那么双标深情,加上破编剧写了大量双人互动剧情,你以为他还能站在这里?好了,剧里靠夏之光,剧外也靠和夏之光的西
  •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如果你真的努力了,目标明确了,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的更加优秀#杨幂背部身材# 背这么薄离不开长期的自律但是比起背部身材杨幂工作
  • 就像当初思考什么是只手之声那样,只是这一次没有另一个欧阳上智来点破了也许很多人会说打败一剑万生是为了能和萧姐姐在一起啊但其实无论叶小钗是输是赢,萧竹盈都会选择和
  • 其实这就是两人前世有过很深的牵绊,成为了今生的一段缘分,不然这段感情是不会维持两年之久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一段婚外的感情是不会超过九个月的,虽然两人存在一定缘
  • 但爱情是贪婪并让人小脑萎缩的,我渐渐开始不满只隔着屏幕的慰藉,我提出了奔现,xyz已读不回,隔了一夜才问我是不是真的确定要见面,我说非常肯定,我要见他不管他是
  • 其实那段时间真的很开心,工作没有像大家想的那么刻板,平常有什么活动,我们也都积极响应参加,跟同事之间相处也都很好。逢年过节邻居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碰见李羲承的时
  • 在专家点评环节,俞燎远高度肯定了平水日铸茶“花蕾形、板栗香、鲜爽味”的产品品质,认为其不仅备受消费者青睐,也获得众多专家的认可,而品牌“六统一”管理模式更是在全
  • 在这荒唐的年纪,我本不该相信那些至死不渝的传说,可是你的出现,就像陨石燃烧划过宇宙,点亮了我的星空,我偏执的看向你,走向你,我燃烧的爱意,让我拼尽全力,也想
  • 《网飞三体》也有广阔的世界观,但由于将大部分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故事从中国转移到了英国,它给人的感觉从来都不是精确的或生活化的。JINS是最早与学术机关开始共同研
  • 表彰大会上,区民政局、鸭绿江街道领导对在过去一年中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了表彰,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并感谢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居民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简单且有效的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表达出来,坦诚给对方,或许,这也是爱的一种表现。所以,如果还在乎对方,请尽量勇敢大胆地说出来,一
  • 32x29x17cm(长x高x宽)高仿包材质 nano高仿包Chane1嬉皮包23B新款AS7 原单】紫色很nice美美的全家福✔️上身图11163952,全新
  • 今天就来看看,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四家华为汽车概念股,谁的含金量更高,到底他们谁才是目前最强的华为汽车。我现在仍不知道这台手机的价格,但至少从配置和体验上来看,
  • 来到乡间的快乐 离开喧闹的都市,来到平静的乡村,感觉一下子似乎换了一个人生。 这里有危峰兀立的青山,清澈见底的小河,无边无际的田野,辽阔无垠的草地,成片成片
  • 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隔阂,说不出哪里变了,可就是走不进了,断的绳子怎么系都有结,这世上只有和好,没有如初,和好容易如初太难,你觉得我斤斤计较,是因为吞下委屈的那
  • ▎半年一更 岛主请帖 欢迎光临 『不知名岛屿』请勿随意关注或取关❗❕现生愉快 吃好喝好睡好玩好 饱和生活状态70%:D目前理大学生:)欢迎来大理找我约饭/十个
  • 昨天是我注册这个微博号的三周年,以后就能看到三条“那年今日”了我走出抑郁的每一步在这里都有迹可循,未来的生活过得无论多顺利都是我应得的周一最无聊了,坐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