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阴符经 ──张果注解#道教##千古回眸[超话]#
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观自然之道,无所观也。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心深微而无所不见,故能照自然之性。性惟深微而能照,其斯谓之“阴”。执自然之行,无所执也。故不执之以手,而执之以机。机变通而无所系,故能契自然之理。夫惟变通而能契,斯谓之“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机,而“阴符”之义尽矣。李筌以“阴”为“暗”,“符”为“合”,以此文为序首,何昧之至也。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者,命、物、时、功、神也。传曰:圣人之理,图大而不顾其细,体瑜而不掩其瑕。故居夷则遵道布德以化之,履险则用权发机以拯之。务在匡天地,谋在济人伦。于是用大义除天下之害,用大仁兴天下之利,用至正措天下之枉,用至公平天下之私,故反经合道之谋,其名有五,圣人禅之,乃谓之贼;天下赖之,则谓之德。故贼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黄帝所以代炎帝也。贼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帝尧所以代帝挚也。贼天之时,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帝舜所以代帝尧也。贼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大禹所以代帝舜也。贼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殷汤所以革夏命也。週武所以革殷命也。故见之者昌,自然而昌也。太公以贼命为用味,以取其喻也。李筌不悟,以黄帝贼少女之命,白日上腾为非也。五贼在乎心,施行在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传》曰:其立德明,其用机妙,发之于内,见之于外而已矣。岂称兵革以作寇乱哉?见其机而执之,虽宇宙之大,不离乎掌握,况其小者乎?知其神而体之,虽万物之众,不能出其胸臆,况其寡者乎?自然造化之力而我有之,不亦盛乎?不亦大乎?李筌等以五贼为五味,顺之可以神仙不死。诬道之甚也。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传》曰:人谓天性,机谓人心。人性本自玄合,故圣人能体五贼也。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传》曰:天机张而不生,天机驰而不死。天有驰张,用有否臧。张则杀威行,驰则杀威亡。人之机亦然。天以气为威,人以德为机。秋冬阴气严凝,天之张杀机也,故龙蛇畏而蛰伏。冬谢春来,阴退阳长,天之驰杀机也,故龙蛇悦而振起。天有寒暄,德亦有寒暄。德刑整肃,君之张杀机也,故以下畏而服从。德失刑偏,君之驰杀机也,故奸雄悦而驰骋。位有尊卑,象乎天地,故曰: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寇乱所由作;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尊卑由是革也。太公、诸葛亮等以杀人过万,大风暴起,昼若暝。以为天地反覆,其失甚矣。天人合德,万变定基《传》曰:天以祸福之机运于上,君以利害之机动于下,故有德者万变而愈盛,以至于王;无德者万化而愈衰,以至于亡。故曰天人合德,万变定基。自然而然也。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传》曰:圣人之性,巧于用智,拙于用力。居穷行险,则谋道以济之;对强与明,则伏义以退避之。理国必以是,用师亦以是。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传》曰:九窍之用,三要为机。三要者,机、情、性也。机之则无不安;情之则无不邪;性之则无不正。故圣人动以伏其情,静以常其性,乐以定其机。小人反此,故下文云:太公为三要,为耳、目、口。李筌为心,神、志,皆忘机也。俱失《阴符》之正意。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传》曰:夫木性静,动而生火,不觉火盛,而焚其质。由人之性静,动而生奸,不觉奸成而乱其国。夫明者见彼之隙以设其机,智者知彼之病以圆其利,则天下之人,彼愚而我圣。是以生者自谓得其生,死者自谓得其死,无为无不为,得道之理也。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传》曰:天地以阴阳之气化为万物,万物不知其盗。万物以美恶之味飨人,人不知其盗。人以利害之谟制万物,万物不知其盗。三盗玄合于人心,三才静顺于天理。有若时然后食,终身无不愈;机然后动,庶类无不安。食不得其时,动不得其机,殆至灭亡。故曰食其时,百骸治;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神所以神也《传》曰:时人不知其盗之为盗,只谓神之能神。《鬼谷子》曰:彼此不觉谓之神。盖用微之功著矣。李筌不知此文意通三盗,别以圣人、愚人为喻,何甚谬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传》曰:日月有准,运数也;大小有定,君臣也。观天之时,察人之事,执人之机,如是则圣得以功,神得以明。心冥理合,安之善也。筌以度数为日月,以余分为大小,以神气能生圣功神明,错谬之甚也。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传》曰:其盗微而动,所施甚明博,所行极玄妙。君子用之,达则兼济天下,太公其人也。穷则独善一身,夫子其人也。岂非择利之能审乎?小人用之,则惑名而失其身,大夫种之谓欤?得利而亡义,李斯之谓欤?岂非信道之不笃焉?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传》曰:瞽者善于听,忘色审声,所以致其聪。聋者善于视,遗耳专目,所以致其明。故能十众之功。一昼之中三而行之,所以至也。一夜之中三而思之,所以精也。故能用万众之人。李筌不知师是众,以为兵师,误也。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传》曰:心有爱恶之情,物有否臧之用。目视而察之于外,心应而度之于内。善则从而行之,否则违而止之,所以劝善而惩恶也。筌以项羽昧机,心生于物;以符坚见机,心死于物。殊不知有否臧之用。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传》曰:天以凶象咎徵见人,人能儆戒以修德。地以迅雷烈风动人,人能恐惧以致福。其无恩而生大恩之谓也。李筌以天地不仁为大恩,以万物归于天为蠢然。与《阴符》本意殊背。至乐性余,至静性廉《传》曰:情未发谓之中,守中谓之常,则乐得其志而性有余矣。性安常谓之自足,则静得其志而廉常足矣。筌以奢为乐性,以廉为静,殊乖至道之意。天之至私,用之至公《传》曰:自然之理,微而不可知,私之至也。自然之功,明而不可违,公之至也。圣人体之亦然。筌引《孙子》云:视卒如爱子,可以之俱死。何也?擒之制在气《传》曰:擒物以气,制之以机,岂用小大之力乎?太公曰:岂以小大而相制哉?筌不知擒之义,误以禽兽。注解引云玄龟食蛇,黄腰啖虎之类,为是悲哉!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生者,人之所爱,以其厚于身。太过则道丧,而死自来矣。死者,人之所恶,以其损于事。至明则道存。而生自固矣。福理所及谓之恩,祸乱所及谓之害,损己则为物之所益,害之生恩也。筌引《孙子》用兵为生死,丁公、管仲为恩害。异哉!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虞愚,我以不虞圣。人以期其,我以不期其圣《传》曰:观天之运四时,察地之化万物,无所不知,而蔽之以无知,小恩于人,以蒙自养之谓也。知四时之行,知万物之生,皆自然也。故圣人于我以中自居之谓也。故曰死生在我而已矣。人之死亡,譬如沉水自溺,投火自焚,自取灭亡。理国以道,在于损其事而已。理军以权,在于亡其兵而已。故无死机则不死矣,鬼神其如我何?圣人修身以安其家,理国以平天下,在乎立生机。以自去其死性者,生之机也。除死机以取其生情者,死之机也。筌不??天道,以愚人、圣人、体道愚昧之人而验天道,失之甚也。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注在上矣。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传》曰:自然之道,无为而无不为。动静皆得其性,静之至也。静故能立天地,生万物,自然而然也。伊尹曰:静之至,不知所以生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传》曰:浸,微也。天地之道,体著而用微,变通莫不归于正,微之渐也。微渐故能分阴阳,成四时。至刚至顺之谓也。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传》曰:圣人变化顺阴阳之机。天地之位自然,故因自然而冥之,利自然而用之,莫不得自然之道也。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注在文上。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传》曰:道之至静也,律历因而制之,不能叶其中鸟兽之谓也。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传》曰:八卦变异之伎,从是而生。上则万象,下则万机。用八卦而体天,用九畴而法地。参之以气候,贯之以甲子,达之以神机,闭之以诡藏,奇谲之荡自然也。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传》曰:阴阳相胜之术,恒微而不违乎本,明之信可明,故能通乎精曜象矣。

至道无难(三重公案,满口含霜。道什么),
言端语端(鱼行水浊,七花八裂,搽胡也)。
一有多种(分开好,只一般,有什么了期),
二无两般(何堪,四五六七,打葛藤作什么)。
天际日上月下(觌面相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切忌昂头低头),
槛前山深水寒(一死更不再活,还觉寒毛卓竖么)。
髑髅识尽喜何立(棺木里瞠眼,卢行者是它同参),
枯木龙吟销未干(咄,枯木再生花,达磨游东土)。
难、难(邪法难扶,倒一说,这里是什么所在?说难说易),
拣择明白君自看(瞎,将谓由别人,赖值自看,不干山僧事)。
雪窦知他落处,所以如此颂“至道无难”,便随后道“言端语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雪窦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似三隅反一。尔且道,什么处是“言端语端”处?为什么“一”却有多种,“二”却无两般?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若透得这两句。所以古人道:“打成一片,依旧见,山是山,水是水。长是长,短是短。天是天,地是地。”有时唤天作地,有时唤地作天。有时唤山不是山,唤水不是水。毕竟怎生得平稳去?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种平怀,混然自尽,则此四句颂顿绝了也。
雪窦有余才,所以分开结裹算来也。只是头上安头道:“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虽无许多事,天际日上时月便下,槛前山深时水便寒。到这里,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岂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处。
雪窦头上太孤峻生,末后也漏逗不少,若参得透见得彻,自然如醍醐上味相似。若是情解未忘,便见七花八裂,决定不能会如此说话。“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乾。”只这便是交加处。这僧恁么问,赵州恁么答。
州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
时有僧便问:“既不在明白里,又护惜个什么?”
州云:“我亦不知。”
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
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此是古人问道底公案,雪窦拽来一串穿却,用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今人不会古人意,只管咬言嚼句,有甚了期?若是通方作者,始能辨得这般说话。
不见僧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
严云:“枯木里龙吟。”
僧进问云:“如何是道中人?”
严云:“髑髅里眼睛。”
僧不悟,举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霜云:“犹带喜在。”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霜云:“犹带识在。”
僧仍不悟,又举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山云:“血脉不断。”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山云:“干不尽。”
僧云:“什么人得闻?”
山云:“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
僧云:“未审龙吟是何章句?”
山云:“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圜悟在评唱里说,雪窦了解这个公案的内涵,所以作了这个颂词来做总结,先说“至道无难”,随后说“言端语端”,这是在举一反三。再说:“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是举三而反一。圜悟说雪窦这个开示是“三重公案”,意思三次被人“拶住”,差点无法脱身。祖师虽然是慈悲为人,但是说的越多反而让人妄生歧义,好比满口含霜吐不出水,说不清道不明。“言端语端”是说大道并不遥远,就在在言语中显现。为什么说“一”却有多种,而“二”无两般呢?因为“一”指的就是众生本有的平等的真如自性,而自性能生万法,所以说“一”有多种。 佛经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阿赖耶识”、“唯我”、“唯心”等等名称皆是同一物。圜悟著语说:“分几种名称挺好,只有一个法门,什么时候能到达尽头?”“二无两般”的“二”指的是“真”“俗”二谛,“真”“俗”二谛是事物所具有的两种真理,学佛就是要从世俗而入胜义。通达二谛的道理才可以通达佛教,唯有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互成互破,才能扫尽一切执着而显现真如自性。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体,此乃一切法无二相也。“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不具眼”,就是不具备看透实相的法眼。一个没有开眼的人,应该向什么方向去摸索呢?如果能悟透“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两句话,自然就知道方向了。所以古人说:“打成一片,依旧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长是长,见短是短。见天是天,见地是地。”去掉情识计较,将万事万物蕴含的禅理看作浑然一体,这样打成一片之后,对于山水天地的名称名相也不再执著了。苏东坡有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也很平常。佛经云:“诸法唯假名,但依名字立”。名字怎样称呼并不影响事物的实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心地上平稳?其实很简单,就像“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是很正常的自然景观。面对这一切自然现象,只需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无可计较,没有分别。对表相的执著和烦恼也就消失了,那么这四句颂词所说的涵义就透彻了。

雪窦才华横溢,所以他分开用几种比喻来表述意境,但是这也属于头上安头,多此一举。“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其实根本无需多此一举。因为天上太阳升起时,月亮自然就下去了。窗前山色变深沉时,山水自然也变得寒凉。到了这种境地,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这不就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吗?

雪窦这则颂词一开头就写得很深奥,所谓曲高和寡,所以到后面又透漏一些玄机,松开一些口子。如果学人能参的透彻,就像品尝醍醐美味一样,如果还在用平常情理去计较,那就七零八落,支离破碎了,必然不能领会这些话的奥妙了。“骷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骷髅识尽喜从何来?有喜悦那就是还有意识分别。枯木里有龙吟之声,说明还没有销蚀干净。这两句又是另一件公案了,雪窦把另一件公案和本公案交织起来深入阐释这个“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与石霜、曹山二位禅师的开示交加起来,便禅味十足,风光无尽了。如今的人不懂得古人的意境,只知道咬文嚼字,什么时候才能明心见性呢?如果是一个开悟的大禅师,自然一看就明白这句话的奥妙。

从前有一个参学的僧人去参香严禅师,他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这个问题就像梁武帝的“什么是圣谛第一义”一样,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来表达的义理。香严回答:“枯木里龙吟”学僧又问:“如何是道中人?怎么样才算是入道了,才算是开悟的人呢?香严回答:“髑髅里眼睛。”“枯木里龙吟”指的是灭绝一切妄想,参禅参到犹如枯木一般死寂时,依然能听见龙吟一般美妙的声音,犹如枯木逢春,真心的妙用显现了。而“髑髅里眼睛”,指的是断除情识分别之人就像一具髑髅一样死寂,但此时眼识依然能起到觉知作用。香严的意思是禅并非一昧死寂,而是通过止息妄念,恢复活泼的自性妙用,“枯木里龙吟”和“髑髅里眼睛”都是象征死中得活。大死之人才能够大活,如果只能死而不能活,那么就是凡夫了。

这两句莫名其妙的回答让这位僧人实在不解,他又去参石霜禅师。还算他有点小聪明,他直接把香严的答案拿来问石霜。他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回答:“犹带喜在。”就是说最初悟入时心中有一种得法的喜悦感。学僧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石霜回答:“犹带识在。”意思是此时情识还可以起妙用。

石霜几乎将香严的答案点透了,但是这个僧人依然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他又去参曹山禅师。他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曹山回答:“血脉不断。”他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曹山回答:“干不尽。”这里“血脉不断”和“干不尽”指的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和本自具有的自性丝丝缕缕生机不断。僧人又继续问:“什么人能够听见枯木里龙吟之声啊?”曹山回答:“尽大地未有一个不闻。”就是说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听见。这个僧人又继续问:“未审龙吟是何章句?”不知道这个龙吟的声音有什么说法?有什么依据吗?曹山回答:“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意思不知道什么出处,我只知道听见这个声音的人都已经死了!”“闻者皆丧”大禅师的答案往往就是这样不同寻常,振聋发聩。“闻者皆丧”指的是身心脱落,实证“无我”,“我”不存在了,自然也没人能听见龙吟声了。

复又颂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雪窦可谓大有手脚,一时与尔交加颂出。然虽如是,都无两般。雪窦末后有为人处,更道:“难、难。”只这“难”、“难”,也须透过始得。何故?百丈道“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雪窦凡是一拈一掇,到末后须归自己。且道,什么处是雪窦为人处?“拣择明白君自看”,既是打葛藤颂了,因何却道?君自看?好彩教尔自看,且道,意落在什么处?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
雪窦又写了四句颂词,将香严的“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作了一番阐释和总结。“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在枯木里能听见龙吟声那才是真正的见道了。骷髅里面的情识分别都断尽了,真正的法眼才能起到妙用。“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百丈祖师提倡“从浊辩清”,“浊法”指的是贪嗔爱取等行为方式,“清法”指的是菩提涅槃解脱等行为方式。当“喜识”都断尽了也不存在有一法可得了,身在其中的人还怎么去从“浊法”中辨别“清法”呢?烦恼即菩提,哪有浊清之分呢?

雪窦真是个有好手段的人,一时间把公案的奥妙之处都写在了颂词之中。但是最后提到为人处,雪窦也说“难,难。”“难、难”就是难上加难。“为人处”指的是禅师接引他人入道的手段。前面雪窦说“至道无难”,这里雪窦又把自己前面的话给推翻,“无难”变成“难、难”,但就这“难”字,也需要开悟的人才能领会。为什么?百丈祖师曾说过:“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就像雪窦在拈古颂古时,到最后也都要化为己用。你说,雪窦接引徒众的家风是什么?“拣择明白君自看”,是“拣择”是“明白”你自己看。为什么绕来绕去说了那么多,又要你自己看?幸好是叫你自己看,不然又陷入执著。你且说雪窦的用意是什么?“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山僧”是圜悟对自己的谦称,别说你们领会不了,就是我圜悟在场,也无法领会。圜悟真的领会不了吗?实际上他和雪窦一样用心良苦。他们都担心后人粘滞在颂词和言语上,形成新的执著。所以雪窦要大家自己看,启发学人自证自悟。就像百丈祖师提倡的“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一切的理论,包括山河大地间蕴含的禅意都要归于自性之中,禅者要着重开发自身的直觉智慧,回归自性,而不是迷着公案,拘泥文字。陷于知解和妄念的窟穴中不能自拔,不能独立地彻见本性,体悟真理。这就是雪窦的家风,也是圜悟的心迹。

——选自刘松林居士《碧岩探骊》

母亲河畔度春宵

~~~~~~~~~~~~~~~~~~~~

古人云:春宵一刻值千金。记曰:

黄河两岸春意浓,大河上下悟太空。

潜行防护游郊外,桃李芬芳万花红。

清净身心,虚心守神。

《内经》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见《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之《灵兰秘典论》特别强调了精神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所有的人体器官中,“心主神明”是最主要的观景因素和决定因素。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在《黄帝内经素问》之《六节藏象论篇》特别指出: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太素》作少)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太素》作太)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最后一句话:“凡十一脏,皆决于胆也”。通观整部《黄帝内经》,对于人体的健康而言,起核心作用的是“心”,起决定作用的是胆。“心主神明”之外,凡十一脏都取决于胆。胆气如何,胆识怎样?决定着身体的整体功能和疾病的预后。开春之后,万物复苏,正是肝胆经络主事之时。胆气不足,则肝血不充,身体的功能就会出现大问题。胆气愈壮,肝喜条达,是少阳经开运之时。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春季养生是王道。

当此阳春三月,放胆云游,漫步大河之滨,疏肝利胆,诚乃春季养生之妙也。

疫情防控期间,大河之滨游客稀少。黄河清澈宁静,且看两岸柳绿花红。

黄河两岸,花香袭人。大河上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气温适宜,百花齐放,百鸟和鸣。无量春光,无量芬芳。

不知疲倦的小蜜蜂穿行在万花从中,专心采集花蜜,不辞辛劳,在忘我的境界感受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沉浸在美丽的花园中,百花绽放,心情舒畅。天人合发,《内经》所谓“生而勿杀,赏而勿罚”,无所不美,此之谓也。记曰:

春光无限好,云游品位高。母亲河畔听鸟叫,桃花源里度春宵。最爱漫步黄河岸,自在逍遥看城郊。

林下荒坡上默默无闻的“二月蓝”正在精彩绽放。卑微的小花和小草在美丽的春天尽情释放着自己的芬芳。

“二月蓝”是十字花科的植物,地下部分犹如小萝卜头,耐旱,耐贫瘠土壤。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

春风两岸均寒暑,桃花处处笑春风。桃之夭夭,引人入胜。漫步于芳林花丛之中,陶冶君子性情之美,不亦乐乎?美哉!

小蜜蜂在花丛中的飞行速度很快,她的警觉性很高。好不容易抢到了她的工作镜头,却是一个虚化的身影。

此情此景,引人注目。赏心悦目,乐以忘忧。记曰:

其一、三月赏春感记

春宵一刻值千金,无量桃花一片心。

寂灭红尘烦恼海,长春不老真如门。

其二、春日读《华严经》杂记

冬去春来百花开,三界十方拜如来。

无量芬芳能供养,无量如来功德海。

开春悟道,花开见佛。六根清净观花语,蜜蜂飞上莲花座,精进禅定悟真如。

深入春天的美丽花园,花开无数愿无尽,体会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望。无量花海成就无量如来功德海。春风浩荡,有勇猛精进之般若蜜。春风化雨,广开甘露门,启发菩提心。礼敬诸佛,无量芬芳供养十方无量。赞叹如来不可思议境界之无量功德海。至矣,善哉。记曰:

桃花岛外杏花村,

三阳开泰迎新春。

春分九州均寒暑,

天下纷纷祭花神。

东风吹遍五岭外,

净土慈悲九天门。

无上菩提开觉路,

一念成真万念真。

阿弥陀佛成正果,

普贤行愿是初心。

大自然无穷无尽,普贤大愿无穷无尽。春风浩荡无穷尽,花开无量无穷尽,春雨甘露无穷尽,普度众生无穷尽。

大河长流无穷尽,天道不息无穷尽,光明无量无穷尽。造化之美,生生不息,生生不已无穷尽,菩萨大愿无穷尽。

大河奔流福禄长,中华民族保康庄。母亲河畔风光好,炎黄子孙爱家乡。中华复兴今胜昔,开国文章迈汉唐。

一带一路通欧亚,全球一体拜炎黄。伏羲一画开天地,河洛九州统中央。易经万古分阴阳,礼乐千秋颂诗章。

河山一统,和谐万邦。一举两得,事半功倍。求同存异,有容乃大。虚怀若谷,无欲则刚。道贯阴阳,天下为公。

天道是永恒的信仰,大同是人类的梦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仁政德治,莫非王道。

作者:张正春 https://t.cn/Rxdg3hW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十一届大广赛名家名师校园创意巡讲江西师范大学站将于2019年5月10日14:00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音乐艺术广场报告厅举行,让我们共同探讨创意之道吧!本次校
  • 养正气,去邪气儒家最讲正气,最为荡气回肠的便是孟子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静”是一种修身的方法,是一种为
  • 【第8548拍·油画】詹荣达油画三联《香远溢清》90cm*30cm*3,画布未含框;詹荣达,职业画家,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作品深受欧美国家及中东地区的人
  • 据韩国贸易协会24日的统计,今年1-8月,韩国红酒进口额同比增9.5%,达到1.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据韩国贸易协会24日的统计,今年1-8月,韩国
  •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
  • 武商集团今天介绍,这些信息均为谣言,不属实。武商集团今天介绍,这些信息均为谣言,不属实。
  • 游戏可种植的作物种类丰富,且没有时间限制,自由度高,适合喜欢种田游戏的玩家。商店地址:欢迎关注我们的鉴赏家主页:雕刻貔貅玉戒 客訂款我們是轉禍為祥的吉瑞之獸除了
  • 就比如最近的心情,不开心也不难过~第666条微博,本想记录有纪念意义的事,但生活中更多的日子就是平淡中度过的~只是想通了一些事吧~未来结婚也好、不结婚也罢,如果
  • 互联网冲浪第一名,随缘产出博主,拥有大型微博别墅群,大型废话连篇现场选手,温柔可爱基本不开麦[旺柴]欢迎来找我玩,你主动我们就有故事[吃瓜](具体的可以看置顶图
  • —————————————————————————2021除夕之夜188九面富贵佛开运转运祈福蜡烛法会从兰纳王朝走到今天,在历史的见证之下,九面富贵佛在无形中向
  • ——————————————————————现在是一年的尽头的深夜,深得这夜将尽了,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乃
  • 2、自我智力这种人倾向沉思默想,能易于接近自己的感情.有内在人格智力的人能自我反省和喜欢沉思默想。可以说,心理治疗不过是治疗者在帮助每一个当事人找出适合自己的生
  • 而投机失败的结果,往往被tmd不投及之前还惨:她在巴蜀山区的生活,反正江湖上没好话……——————今天我们把秋秋卖掉了……倒是没请这一家,全是我们自己跟自己玩!
  • PS:[害羞]想参考牙医、医院,分析牙齿症状的话,可以【私信】博主哦~你想要的她都有~[哈哈]#杭州二次矫正口碑/排名好的口腔医院有哪些?杭州比较好的私人口腔诊
  • 【低调与高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处世的方法,人生的智慧。做事讲究“高调”在挑战自己的同时,也在搏击人生。
  • 这样一个人,在序言里,从头到尾不想提自己,只是不断诉说影像之魅力,让人们知道究竟是谁才是《局部》的作者。例如我以前写过的一段:“好东西从来是让人甜蜜又心酸的。
  • 但我这里提醒各位投资者,但凡出现这种具有标杆性资金的减持就是一个信号,我们做投资尽量不去做最后一棒的接力者,哪怕后面有多么的精彩,安全生存才是所有的前提。所以,
  • 隋代高僧智顗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影响远及国内外。隋梅 国清寺有隋梅一株,在大雄宝殿右侧,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
  • 生病期间,他想明白一个问题:人生的起点不是他能决定的,也不是自己的错。陈道明有一个“上山下山”的理论,看得十分透彻:山上的人,千万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什么时
  • 记忆开始倒带,我就想起了94年世界杯……那时痴迷,夜间看球白天抄写评论做剪贴本,我竟搜集了许多的资料,将那届世界杯的点点滴滴记录在册……始终觉得那是很完美的一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