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波生物加速冲刺北交所 凭借研发与创新打造“硬实力”】
  继5月24日,锦波生物通过了山西证监局的辅导验收之后,6月6日该公司收到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受理通知书》,这意味着锦波生物北交所IPO申请正式获得受理。锦波生物冲刺北交所可谓开启“加速度”。
  锦波生物于2021年12月23日进入辅导期,正式冲刺北交所。2022年5月24日,通过辅导验收,5月27日,公司向北交所报送申报材料,6月6日获得受理。从报送辅导备案申请材料,到北交所正式受理其IPO申请,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目前北交所过会最快纪录保持者为惠丰钻石,其从申报受理到过会仅用了71天。此前,该公司于2021年7月进入辅导期,2022年3月通过辅导验收,3月7日向北交所报送了申报材料,3月10日获受理。锦波生物目前上市工作推进速度甚至超越了惠丰钻石。
  北京证券交易所总经理隋强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今年北交所能够实现发行上市的常态化,2022年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规模,提高上市公司的“质”与“量”。锦波生物所属的医药行业一直备受北交所青睐,而从锦波生物近年业绩来看,也可说是一个“品质”过关的公司。
  锦波生物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1.61亿元、2.33亿元;实现净利润4218.13万元、3227.12万元、5690.18万元。呈逐年递增趋势,疫情防控期间仍保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这与企业拥有强大的原研能力不无关系。锦波生物的董事长杨霞,2008年至2016年在山西医科大学从事教研工作,为了打破技术到产品转化的壁垒,创立的锦波生物。自创办以来,锦波生物就专注于原研、创新,围绕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抗病毒领域,系统性从事功能蛋白结构解析、功能发现等基础研究,并运用合成生物学等方法实现功能蛋白的规模化生产。
  近年来锦波生物用于投入研发的费用也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2021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382.31万元、2,376.99万元和2,906.9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8.86%、14.74%和12.45%。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率略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020年-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公司已自主形成了蛋白结构研究及功能区筛选技术、功能蛋白高效生物合成及转化技术、功能蛋白标准化注射剂研究平台、功能蛋白多维度评估BSL-2实验室及临床前应用1-1-19平台五大核心技术平台。此外,公司建设有山西省功能蛋白技术中心、复旦-锦波功能蛋白联合研究中心、功能蛋白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川大-锦波功能蛋白联合实验室、重医二院-锦波功能蛋白临床转化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涉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产业化研究等多个领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授权27项,取得国际先进成果3项。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企业的研发能力。
  公司的三类医疗器械“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于2021年6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是国内目前唯一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植入剂产品,该产品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该产品所使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预计在血管内皮、子宫内膜、创面、口腔黏膜修复及骨科等领域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
  锦波生物本次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资于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新材料及注射剂产品研发项目、广谱抗冠状病毒新药研发项目、品牌建设及市场推广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用于增加公司营运资金,发展主营业务。其中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新材料及注射剂产品研发项目拟投入2.32亿元,全部为募集资金投入;光谱抗冠状病毒新药研发项目拟投入1.56亿元,募集资金投入额为1亿元,其余0.56亿元将为自有资金。
  不论是一开始为创业拼搏,还是现在为登录北交所努力,锦波生物一直与自主研发、积极创新这类关键词紧密联系在一起。杨霞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曾表示,锦波生物取得的进步和成果来源于锦波生物多年秉持的原始创新理念,核心技术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来源于产学研合作体系汇聚集体智慧,公司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新型合作模式。
  始终坚持研发与创新给了锦波生物持续增长的底气与动力,如果未来有了资本市场的加持,锦波生物将大有可为。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
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
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
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
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
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
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 | 共产党员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https://t.cn/A66LfL1y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部门聚餐 A喝多了 完全丧失行动能力那种 念在一场同事 并且以前私交也不错 就送他回家 想起来A和B是舍友 好兄弟 俩人合租 我就想着与其让A含糊不清地说地址
  • 稻盛和夫说:当你压力大到要崩溃的时候不要跟别人讲也不要觉得很委屈因为没有人会持续心疼你所以无人问津也好 技不如人也罢你要试着让自己安静下来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而
  • VV品牌推送“法国珠宝商 Mellerio ”推出了新一季珠宝系列——「Isola Bella」以意大利北部的著名观光湖心岛「贝拉岛」(Isola Bella)
  • 用言行把善传递给别人,让人感受并且放大,是最大的善#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我们常会为错过一些东西而感到惋惜,但其实,人生的玄妙,常常超出你的预料,无论什么时
  • 意识投注于这个片刻,就在此时就在此地,你的能量重新得到恢复洋溢而充沛,要知道,所有的目标都是以当下作为单位,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当你过好了每
  • 2019年王者归来,在日本举行的花样滑冰比赛中,韩聪和隋文静不辱使命,夺得了冠军,但在完成动作之后,韩聪眼神真挚亲吻了隋文静的胸口,这简直是炸了锅,他们是情
  •  真正能影响“十项全能”帮你迈向繁盛人生的,是如下因素:自己不酗酒不吸烟;锻炼充足,保持健康体重;以及,童年被爱,共情能力高,青年时能建立亲密关系,更为重要的是
  • 不过心软的他们,基本上也不会太难解决,只要在他们生气的时候,装点软,让他们觉得自己太过“残忍”那就基本上行了。这个时候的他们就跟白羊一样,满脑子被怒气占满,很容
  • 身体的自在舒适无声弥漫,成为我们对空间和器物的赞礼。成都高新区装修|210平四居意式轻奢风格本期成都高新区装修案例,在这个空间里,木纹色与黑钛的结合将独特魅力的
  • 形象虽然是zui直观的,但同时也算是圆肩驼背里危害zui小的”你可千万别以为只是影响了你的形象。过大导致求美者的身体以及外表不太美观,严重则给她们的生活以及工作
  • 】临近岁末年终,河曲公安切实严把“安全关”坚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聚焦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 才108块,晒返3 实际105,一般的pu包包也差不多这个价格了,相当于普通包的钱买小羊皮蜜糖色,甚至一直都在缺货的哈 #千山电动牙刷# 我的评分:[星星][星
  • 因为我们的心力开始成熟…所以,当你的心力到了成熟期,你就会遇到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果是你,你是继续回到自己的舒适区?因为之前做的冻卵功课是美国的,但国际形势特殊,
  • 它们甚至遮蔽住我们的双眼,遮掩住我们纯真的心,让我们的脚步开始凌乱,旋转在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里……#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人在世俗的世界中
  •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
  • 付佳鑫的母亲就是一名基层疫情防控工作者,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常看到母亲不分昼夜地辛苦工作,在耳濡目染之中,他萌发了当一名防疫志愿者的想法。   连续几天,蒋
  • #汪东城[超话]##全世界最好的汪东城[超话]# Day5 最喜歡的拍照姿勢 抱歉上一則任務應該是Day4 我打成3了[允悲] 要說我最喜歡東哥哪個拍照姿勢的
  • 突然想起上周五的下午,同样的地点,有架东航的飞机划过,我说这孔雀涂鸦很有辨识度,老公说这是东航的云南公司。因为清楚枕边是心爱的人,才会总记得要留三分醒着的爱意,
  • #吃在大连[超话]# 【海派小厨】地址:中山区武汉街46-2号中宝口腔旁腌笃鲜一碗汤下去身子就暖和起来了鲜而不咸响油鳝丝和葱油面是绝配拌在一起吃美滋滋红烧肉也好
  • 我们就假定俄罗斯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成立的,我们还假定俄罗斯这次能如愿以偿地征服乌克兰,实现其对所谓安全的需求,也就是说普京的这盘棋完全走赢了,是一个彻底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