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性二义者。一者。虚妄唯识性。即遍计性。所遣清净。二者。真实唯识性。即圆成实性。所证清净。若言唯识者。有二义。一者。世俗唯识。即依他起所断清净。二者。胜义唯识。即圆成实。所得清净。又言唯识性相不同。相是依他。唯是有为。通漏无漏。性即圆成。唯是真如。无为无漏。又云。唯言识者。是了别义。意云。五位一百法理之与事。不离识。今摄归识。总言识名。以万法由心起故。然即非唯一人之识。亦非唯一识。更无余识等。出唯识体者。一所观出体者。即取五位一百法为体。以通观有为无为法故。即以识相识性。合为唯识体。皆不离识故。二能观出体者。即唯取心心所为体。心所与识。常相应故。即唯能非所。若约唯识观。即取于境中慧为体。于所观境。观察胜故。又明唯识差别。总摄诸缘及理。有其十种。一遣虚存实义者。遣为除遣。虚为虚妄。观遍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体用。应正除遣。为情有理无故。存者留义。实谓实有。即观依圆法。体是实有。是本后二智境。应正存留。为理有情无故。良由一切异生小乘。无始时来。妄执我法为有。清辩菩萨等。妄拨理事为空。今于唯识观中。遣虚者。空观。对遣有执。存实者。有观。对遣空执。非有非空。法无分别。离言诠故。二者。舍滥留纯义。舍为舍离。滥即相滥。留谓存留。纯为无杂。虽观事理。有境有心。为心不孤起。仗境方生。境不自生。识变方起。由境有滥。舍之不称。唯。心体既纯。留说唯识。故唯识论云。我唯内有。境亦通外。恐滥外境。但言唯识。非为内境。如外都无。华严经云。三界唯心故。三摄末归本义。摄谓绾摄。末即见相二分。归即向。本。谓识自证分。是所依体故。今摄末见相分。归本自证分体。故言唯识。故解深密经云。诸识所缘。唯识所现。四隐劣显胜义。谓王所俱能示现。心所即劣。依他起故。隐劣不取。心王即胜。所依体故。故言唯识。即名显胜故。庄严论云。许心似二现。如是似贪等。五遣相证性义。识言所表。具有事理。事谓相用。遣而不取。理为体性。应求作证。故摄论偈云。依绳起蛇解。见绳知是无。证见彼分明。方知明性乱。六境义。境谓所观境。识即能观心。此所观境。由识变现。境不离识。立境唯识义。阿毗达磨经云。鬼人天等。所见各异。七教义。即能诠教。说有唯识义故。楞伽经偈云。由自心执着。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是故说唯心。八理义。道理唯识。唯识颂云。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九行义。行谓观行。即菩萨在定位。作四寻伺观等。即观行及定。俱不离识故。瑜伽论偈云。菩萨于定位。观境唯是心等。十果义。谓佛果四智。菩萨所有功德。皆不离识。故庄严论云。真如无境识。是净无漏界等。如上十义。性相境智教理行果等。皆唯是识。无有一法而非所标。故称群经了义中王。诸圣所依之父。若有遇者。顿息希望。无一法而可求。无一事而不足。全获如来无上之珍宝。宁同荆岫璞中。已探教海秘密之灵珠。岂比骊龙颔下。遂得尽众生之苦际。断烦恼之病原。一念功全。千途自正。是以法华经云。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闇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闇。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故知唯此真实。万法皆空。以此标宗。更无等等。如观法经云。彼有菩萨。名曰上首。作一乞士。入城乞食。时有比丘。名曰恒伽。谓乞士言。汝从何来。答。我从真实中来。又问。何谓真实。答曰。寂灭故名为真实。又问。寂灭相中。有所求无所求耶。答曰。无所求。又问。无所求者。何用求耶。答言。无所求中。吾故求之。又问。无所求中。何用求耶。答。有所求者。一切皆空。得者亦空。著者亦空。实者亦空。来者亦空。语者亦空。问者亦空。寂灭涅槃。一切虚空分界。亦复皆空。吾为如是次第空法。而求真实。故知若能于法法上求空。则于门门中解脱。若人法问答言语往来。如宗镜中像。若般若智照。寂灭涅槃。如宗镜中明。所以若像若明。一切皆空。唯有镜体。恒常披露。遍一切处。未尝出没。故云。吾为如是次第空法。而求真实。即知一切法。皆真实故。无所求中。吾故求之矣。亦是夫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故融大师云。若有一法可得。即是非时求也。所以净名经云。空当于何求。答曰。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答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古释云。空智因于见生。则空智无性。无性故智空。故名空智。邪见因诸佛解脱而有。邪因正生。邪见亦空矣。诸佛解脱。因悟众生。心行。则解脱空矣。即约其空体无二。所以互求理无不遍。释曰。邪正既体本同。空理。又未曾暂隐。若于此平等性中。即不须求。为未知者说求耳。如无生义云。如经云。愿求诸佛慧。亦不着愿求。求佛慧尚不令贪着。何况其余善法。又菩萨以离愿求。但众生不知求佛道。菩萨故发愿。只云我愿求佛道。众生因此。方知发心而求佛道。得意自知无所求也。如上所解。则念念与实相相应。更无余念也。所以楞伽经云。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是知若于诸相。常与实相相应。自然远离诸过。会第一义。清净真心。朗然明彻。而无念着。即事即如。唯心直进。即佛之所许。自觉之境矣。故论偈云。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宗镜录》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第七十讲·上

参学《六祖坛经》体会70·上

如来心法奥妙深,一句弥陀成佛因。
纯印心法摄万象,不离自性始出尘。

《楞严经》有两句话: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这两句经要对学佛的人来说,就是告诉我们切不可方向错,修行是修自己的清净心。最捷径的方法,莫过念阿弥陀佛,以佛号伏住烦恼,使妄念、分别、执著的心不起,人们对方法的选择与成佛的难易,必须谨慎又谨慎,即契理又契机,又稳妥,不偏为宜,它直接关系到当生能不能成就的大事。尤其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末法时期,更要慎之又慎,真是错之千里,万劫不得人身!这里的三昧,是指定,息虑宁心,心定一处而不动,就叫三昧。修这个定法,有快慢之别,故称迟速不同伦。况且,初学佛的人,无不将意识思惟法则当究竟,这样必定有能执和所执。还没有离开意识内在所生的妄想尘障,而成凡夫心修凡夫法。所以纯印老人让我入不思惟境界讲法。为什么呢?因为语言文字都是抽象的表示,它不能证入空寂本觉的自性,老人一生也是表修清净心而成就,叫和光同尘,心不著相,她不供仙神佛像等,免误导众生向外求、向像求。

顿渐品第八
从这个题目就可以看出,佛法可分顿法和渐法。此品记述南顿北渐的分途弘化,以及惠能、神秀两位大师门下徒众不免有违言的情形,所以“顿渐”作为品题。实则法无二致,唯一乘妙法,本无顿渐之别。因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觅外法,心外觅佛,未悟自性,小根者闻大乘很难接受,易生诽谤而造重罪,故施权以令渐修。此品用意,使之如来大教,法唯一乘,本平等施予。机缘有早晚,有正邪,有善恶,根性有利有钝,但法没有顿渐。融顿渐之机,共入如来一乘平等之教。正如古人所表示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凡闻法者,皆到如来一切智地之本旨。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译文:
六祖居住曹溪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荆南的玉泉寺,就是现今的湖北省当阳县。那时两宗都弘化极盛,人称南能北秀,而有南顿北渐的分别。一般人都不了解两宗的宗趣。六祖对大众说:“佛法本是一宗,人有南北之别;佛法本只一种,只缘人有见性迟速不同。怎么能说有顿渐之别呢?佛法无顿渐之分,但人的根器有利有钝,所以才有顿渐之称。”然而神秀的徒众,常常讥笑南宗六祖:“一个字也不认识,还有什么可取的长处呢?”神秀听了这话后就说:“他已得无师自悟的佛智了,深深证悟到最上乘的境界,我不如他。而且我的师父五祖,亲自传授衣法给他,岂是空说?我恨不能远道前往亲近他,在这里枉受国家对我的恩宠,你们不要留住在这里,可前往曹溪参访要决!”有一天,神秀命令他的门徒志诚说:“你天资聪明而富才智,可以为我到曹溪去听法。倘若有闻所未闻,要尽心力好好记取,回来再讲给我听。”
论议:
佛门的心法,乃一心二门:一、真如门,出世法;二、生灭门,入世法)。像人天乘、二乘人、缘觉法,二乘所修的是四谛(苦集灭道),圆觉所修的十二因缘,这都是生灭门。虽然他们出了三界,但是还有变异生死。禅学也有二门:顿门、渐门。若由真如门入者,可直指真心,彻悟真性,直证真如;一真一切真,一中一切中,皆流入萨婆若海,直显妙真如心,不必假借方便,当下即是,亦无步骤渐次,无欠无增,不添不减。此即顿门禅。由生灭门入者,着眼在妄想心上。以虚幻为真实,以幻智修离幻妄。为道日损而损之又损,幻妄日离而遣之又遣,务使妄心逐渐消除,直至损无可损,遣无可遣,最终求得解脱;犹如为明镜拂拭尘埃,须要下一番功夫,心还它一分明朗,去掉一分妄心,即证一分菩提;妄心减,菩提增,阶梯渐次,按步就班,循序渐进。这就是所谓渐门禅。修只是期待顿悟,绝非盲修瞎练。渐门与顿门之悟无二无别。六祖说:“只是一宗一种。”可见顿渐二宗之分,只缘“人有南北,根有利钝、悟证有迟速”,非法有二殊。神秀大师且以居处遥远不克亲近为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遣徒去曹溪听法。其心态的光明,修养的纯粹,实为今人所难及。僧赞僧,佛法兴,四众若能如神秀大师这样,何患佛法不兴盛。秀师实亦大可钦佩!两宗纷争,皆门下徒众所为,非二位祖师之心啊!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这段经文就告诉我们,对南北顿渐的误解,六祖特别明确提出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当时六祖居岭南,曹溪宝林山南华寺,传佛心宗。神秀大师居湖北荆州当阳山玉泉寺,演畅圣教。时人称南能北秀,有南顿北渐之说。但何名顿渐,其差别在哪里?学者亦莫知宗旨之所归趣。实佛教乃三乘同轨,万法归一。一者心也。千法万法不出一心,千心万心,皆出于我之真心,真心者我之本体也。心者天地万物之本,一切惟心造。法无顿渐,人有愚聪,神秀大师,虽未传心印(纯印),亦非常之人,怎可偏抑而厚非呢?
“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所谓顿渐,乃是人之根性利钝,有人一闻千悟,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有人读遍了大藏经,听遍了法师语,尚如木偶探海,不知深浅,不解经意。所以法无顿渐,因人而异。皆如来宣说,趣真实利,开启实相妙慧,终入一佛乘。顿者,顿见圆理,顿起圆行,顿入圆位,顿证菩提,一切皆圆皆顿。“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所谓渐者,对教理行位,皆依次第,渐解渐悟,渐修渐进,故名为渐。因机利钝而有顿渐之教,实则法本一宗,诸法平等,本无顿渐。六祖答神会说:“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顿中顿。顿渐是常因,悟中不迷闷。”又顿悟利根人闻此一心法门,不假推寻,立即悟明心地。从初发心时,便观诸法实相,如镜顿现,断惑证真,无须次第修证,一见一切见,一闻一切闻,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虽修一观,圆融三观,虽修一行,圆赅万行,圆见三谛,顿证如来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秘藏,故名为顿;所谓渐者,钝根人闻如来心法,“心印、纯印”天机口诀,务必多闻,方渐渐了解、渐渐起行,方达究竟。三观次第修,三惑(见思、尘沙、无明)次第而断,三谛次第而证,历三大阿僧祇劫,方证佛道,故名为渐。顿渐在人,而非法之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若明心地,了达心宗,无法不圆。六尘皆是真宗,万法无非妙理。若执文字相,徒生知解。若识本心、见本性,与识字不识字没有什么关系。虽识言教,而不识心,犹如认指为月,如何指归?讥人者,适自讥耳。犹向空吐口水,自身受害。
“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可见,自古以来,历代高僧贤达之士,皆以护法为心,皆互相钦重,无门庭知见。岂同沽名钓誉之流,虽名弘法,实以邪乱正。故佛法不倒于外道,唯倒于教内弟子而已!唐六祖至今千余年,时像法中,尚有门户之争,难怪今时佛门四众,自赞毁他,离间信众,心怀嫉妒,横生讥毁,不惜灭佛正法,殊为可愍可悲!秀师明哲,反嘉六祖得无师智,悟最上乘,非己所及,并荐诸门人,宜往曹溪参决,悟心印无上妙法,秀师德行实为后人之表率。

未完待续。。。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第七十讲·上

聚缘心灯 

第七十讲

如来心法奥妙深,一句弥陀成佛因。

纯印心法摄万象,不离自性始出尘。

《楞严经》有两句话: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这两句经要对学佛的人来说,就是告诉我们切不可方向错,修行是修自己的清净心。最捷径的方法,莫过念阿弥陀佛,以佛号伏住烦恼,使妄念、分别、执著的心不起,人们对方法的选择与成佛的难易,必须谨慎又谨慎,即契理又契机,又稳妥,不偏为宜,它直接关系到当生能不能成就的大事。尤其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末法时期,更要慎之又慎,真是错之千里,万劫不得人身!这里的三昧,是指定,息虑宁心,心定一处而不动,就叫三昧。修这个定法,有快慢之别,故称迟速不同伦。况且,初学佛的人,无不将意识思惟法则当究竟,这样必定有能执和所执。还没有离开意识内在所生的妄想尘障,而成凡夫心修凡夫法。所以纯印老人让我入不思惟境界讲法。为什么呢?因为语言文字都是抽象的表示,它不能证入空寂本觉的自性,老人一生也是表修清净心而成就,叫和光同尘,心不著相,她不供仙神佛像等,免误导众生向外求、向像求。

顿渐品第八

从这个题目就可以看出,佛法可分顿法和渐法。此品记述南顿北渐的分途弘化,以及惠能、神秀两位大师门下徒众不免有违言的情形,所以“顿渐”作为品题。实则法无二致,唯一乘妙法,本无顿渐之别。因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觅外法,心外觅佛,未悟自性,小根者闻大乘很难接受,易生诽谤而造重罪,故施权以令渐修。此品用意,使之如来大教,法唯一乘,本平等施予。机缘有早晚,有正邪,有善恶,根性有利有钝,但法没有顿渐。融顿渐之机,共入如来一乘平等之教。正如古人所表示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凡闻法者,皆到如来一切智地之本旨。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译文:

六祖居住曹溪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荆南的玉泉寺,就是现今的湖北省当阳县。那时两宗都弘化极盛,人称南能北秀,而有南顿北渐的分别。一般人都不了解两宗的宗趣。六祖对大众说:“佛法本是一宗,人有南北之别;佛法本只一种,只缘人有见性迟速不同。怎么能说有顿渐之别呢?佛法无顿渐之分,但人的根器有利有钝,所以才有顿渐之称。”然而神秀的徒众,常常讥笑南宗六祖:“一个字也不认识,还有什么可取的长处呢?”神秀听了这话后就说:“他已得无师自悟的佛智了,深深证悟到最上乘的境界,我不如他。而且我的师父五祖,亲自传授衣法给他,岂是空说?我恨不能远道前往亲近他,在这里枉受国家对我的恩宠,你们不要留住在这里,可前往曹溪参访要决!”有一天,神秀命令他的门徒志诚说:“你天资聪明而富才智,可以为我到曹溪去听法。倘若有闻所未闻,要尽心力好好记取,回来再讲给我听。”

论议:

佛门的心法,乃一心二门:一、真如门,出世法;二、生灭门,入世法)。像人天乘、二乘人、缘觉法,二乘所修的是四谛(苦集灭道),圆觉所修的十二因缘,这都是生灭门。虽然他们出了三界,但是还有变异生死。禅学也有二门:顿门、渐门。若由真如门入者,可直指真心,彻悟真性,直证真如;一真一切真,一中一切中,皆流入萨婆若海,直显妙真如心,不必假借方便,当下即是,亦无步骤渐次,无欠无增,不添不减。此即顿门禅。由生灭门入者,着眼在妄想心上。以虚幻为真实,以幻智修离幻妄。为道日损而损之又损,幻妄日离而遣之又遣,务使妄心逐渐消除,直至损无可损,遣无可遣,最终求得解脱;犹如为明镜拂拭尘埃,须要下一番功夫,心还它一分明朗,去掉一分妄心,即证一分菩提;妄心减,菩提增,阶梯渐次,按步就班,循序渐进。这就是所谓渐门禅。修只是期待顿悟,绝非盲修瞎练。渐门与顿门之悟无二无别。六祖说:“只是一宗一种。”可见顿渐二宗之分,只缘“人有南北,根有利钝、悟证有迟速”,非法有二殊。神秀大师且以居处遥远不克亲近为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遣徒去曹溪听法。其心态的光明,修养的纯粹,实为今人所难及。僧赞僧,佛法兴,四众若能如神秀大师这样,何患佛法不兴盛。秀师实亦大可钦佩!两宗纷争,皆门下徒众所为,非二位祖师之心啊!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这段经文就告诉我们,对南北顿渐的误解,六祖特别明确提出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当时六祖居岭南,曹溪宝林山南华寺,传佛心宗。神秀大师居湖北荆州当阳山玉泉寺,演畅圣教。时人称南能北秀,有南顿北渐之说。但何名顿渐,其差别在哪里?学者亦莫知宗旨之所归趣。实佛教乃三乘同轨,万法归一。一者心也。千法万法不出一心,千心万心,皆出于我之真心,真心者我之本体也。心者天地万物之本,一切惟心造。法无顿渐,人有愚聪,神秀大师,虽未传心印(纯印),亦非常之人,怎可偏抑而厚非呢?

“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所谓顿渐,乃是人之根性利钝,有人一闻千悟,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有人读遍了大藏经,听遍了法师语,尚如木偶探海,不知深浅,不解经意。所以法无顿渐,因人而异。皆如来宣说,趣真实利,开启实相妙慧,终入一佛乘。顿者,顿见圆理,顿起圆行,顿入圆位,顿证菩提,一切皆圆皆顿。“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所谓渐者,对教理行位,皆依次第,渐解渐悟,渐修渐进,故名为渐。因机利钝而有顿渐之教,实则法本一宗,诸法平等,本无顿渐。六祖答神会说:“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顿中顿。顿渐是常因,悟中不迷闷。”又顿悟利根人闻此一心法门,不假推寻,立即悟明心地。从初发心时,便观诸法实相,如镜顿现,断惑证真,无须次第修证,一见一切见,一闻一切闻,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虽修一观,圆融三观,虽修一行,圆赅万行,圆见三谛,顿证如来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秘藏,故名为顿;所谓渐者,钝根人闻如来心法,“心印、纯印”天机口诀,务必多闻,方渐渐了解、渐渐起行,方达究竟。三观次第修,三惑(见思、尘沙、无明)次第而断,三谛次第而证,历三大阿僧祇劫,方证佛道,故名为渐。顿渐在人,而非法之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若明心地,了达心宗,无法不圆。六尘皆是真宗,万法无非妙理。若执文字相,徒生知解。若识本心、见本性,与识字不识字没有什么关系。虽识言教,而不识心,犹如认指为月,如何指归?讥人者,适自讥耳。犹向空吐口水,自身受害。

“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可见,自古以来,历代高僧贤达之士,皆以护法为心,皆互相钦重,无门庭知见。岂同沽名钓誉之流,虽名弘法,实以邪乱正。故佛法不倒于外道,唯倒于教内弟子而已!唐六祖至今千余年,时像法中,尚有门户之争,难怪今时佛门四众,自赞毁他,离间信众,心怀嫉妒,横生讥毁,不惜灭佛正法,殊为可愍可悲!秀师明哲,反嘉六祖得无师智,悟最上乘,非己所及,并荐诸门人,宜往曹溪参决,悟心印无上妙法,秀师德行实为后人之表率。

未完待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使我的能量圈就像磁场,一不小心就吸引所有目光”当你有了能量圈,你会发现,你所想要的都会向你靠近,与我一起,盛放能量之光。可是,和他在一起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那
  •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让人觉得你毫不费力,度过一段自己都能感动的日子。 善良,一个很普遍的词,经常被人称道,因为我们面对善良可以不设防,袒露胸襟即使鲁莽,也能得
  • 由于之前错认了图书馆,还在那花费了两个多小时,以至于时间紧张,附近很多想去的地方都没能去成,有点遗憾。现在的天气真的很好,很适合叫上三五好友来野餐、放风筝、玩游
  • [坏笑][嘻嘻][嘻嘻][嘻嘻][嘻嘻]2、我爸一边给我转发什么奶茶的危害,什么外卖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巴拉巴拉吧啦,我一边站在店里:蜜桃四季春常温不加冰!临近硕
  • #安利# #种草# 【免代❤购费】接单ing~看看abilletage的神仙束腰,Noir croix系列基本上是谁买谁知道的有口皆碑,版型超绝超显瘦[憧憬][
  • 一是对引进国外人才智力项目获国家、省经费资助的,按1:1比例配套支持。通过实施租金减免、物业水电费补贴、落实税收优惠、政府优先购买服务等措施,吸引人力资源服务机
  • #日常[超话]##摄影# 周二和姐妹去了这个☕️店店内饮品10到30元不等但是我们点了芒果汁哈哈哈哈哈哈这个店好像之前是个摄影工作室很多拍摄的道具都还在 所以就
  • 真ちゃん拿着les Paul很新鲜!JUNCTIONゲネ!
  • 我竟然还记得,冰天雪地里伸不直手指,冬夜寒雨,镜片模糊,一个要归家的人……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春节一天天的近了。 就好像在长夜里跋涉很久的人,看到天色微明的那
  • (配风景照)2.时间在不断筛选你身边的人和事,过去事过去人,笑笑就好,现在事现在人,尽心就好,未来事未来人,随缘就好(配风景照)3.终有一天,你会静下心来,像个
  • #日常[超话]##校园生活##大学生活##plog博主日记##美食# 最近两天的早午晚饭P1这个全麦还不擦P3的牛肉泡馍昨晚着实让我爽到了P4这个三明治不好吃
  • 有哪些你怦然心动的情话1.你困了就睡 没困我就陪你 醒了给我发信息 我醒了回你 有些温柔的事我只想为你做2.如果有幸成为你的妻子 我将用我一生的爱陪伴你守护你
  • @Jin_yiyiyi 剧里chou破天际的人是谁 百万修图师修过的都能chou出圈的某人某剧 是谁就不多说的 懂的都懂 不合王八论深浅 还百家粉 是个长脑子
  • 我承认这确实是事实,可是你让宋尼雅,这个从小就爱你,爱了你十年的人,曾经被你许诺过的人,怎么生活下去呢?当我到了能理解死亡的年龄,当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我感
  • #北京生活##春日美食推荐官##我的美食日记##超能新星汇#6点抢完菜忿忿离去转头看到Lucas睡的如此安稳他总是可以有瞬间安定我的能力[抱一抱]你要知道你吃的
  • #liella#你没事吧你没事吧[汗][疑问][疑问][疑问][汗]一开始就策划是5个人想圈钱想疯了吧, 从lovelive游戏有付费爱心和免费爱心之分后我就有
  • ——以上段落配图,上涨+下跌+上涨图形案例如下:注意,不考虑不意味着这种情况没有赢利可 能,而只是这种情况可以归到盘整类型的操作中,但“下跌+上涨”买卖方法是拒
  • (我对胡子的看法在我看到妈咪胡茬照片之后就被治好了,原来有胡茬也很好看)(没有拉踩的意思只是想把我说过的话都给大家看看,人是很复杂的生物,不能凭借任何一句话就断
  • 房子老了,人新了,字迹模糊了,但依然清晰……我再也不能在那个巨大无比的客厅跳舞了,602再见了❤️第二次去参观巴黎的美术馆,依然感动。新家大了好多,可以消遣的地
  • 五月别把自己逼太紧 轻松一点咯上午曼姐要开组会,正常点起床,吃完饭擦了一下桌子,键盘上都有灰,但是又不能天天不开窗户[裂开][裂开][裂开]然后给来做实验的学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