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新籁丨秦岭南麓群山之巅,有个规模巨大的石板房古村落→】地处秦岭东段南麓的洛南县下了一整夜的雨后,显得格外安静。我们到达时,天上缕缕阳光穿过云朵——放晴了。#大美秦岭##春山新籁#

从县城沿着县道,记者一行再向着鞑子梁方向驱车前行。在山脚下,遇见了刘长锁夫妇,一个赶着牛,一个肩扛棍。他们是要上山放牛,顺带着打槐花。一番准备之后,脚力更胜的老刘便渐渐消失在记者的视野外。

这里被称为“中国原始民居的活化石”

鞑子梁村位于洛南石坡镇李河村境内,距离县城东北方向40公里,村里分布着张家大院、杨家大院、刘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等4个院落,目前留下的有56座、158间石板老屋。这些已有700年历史的院落全部用石板砌成,被称为“中国原始民居的活化石”。

此次担任我们向导的,是石坡镇党委书记陈永玲。这位身着亮黄色卫衣、黑色长裤,行事干练的年轻女书记,凭借多次上梁下沟的经验,在雨后湿滑的山路上,仍显步履轻松。

沿着山下移民新村村后的土路向梁上进发,走不远就看到一条蜿蜒的山路。掉落的松柏枝叶混合在湿润的泥土里,散发出股股清新的气味。山路平缓却不能快速地往上爬,轮廓不是很清晰,但来来往往的牛儿却用牛粪给路人进行了精准标记。这条路上,几乎每一垛风干牛粪上都生长着一簇繁茂的、蓝紫色的马兰花。

其实不光是山路上,“五一”前夕新雨后的鞑子梁,四处都是野生马兰花的天堂。

快到梁顶时,记者面前出现了一些用石板垒砌成梯田模样的地块。那些石板错落有致,远看浑然天成。

走进刘家村落,古朴、宁静、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没有住人。地上、台阶上铺的是石板,屋顶上搭的是石板,墙壁由石板砌成,门窗由石板做就。院内散落着石磨子、石碌碡、石猪槽、石牛槽……它们与绿苔相伴、青草相拥,久经风雨。

在这里,目之所及,都是石头构筑的世界。

据《续修商县志稿》记载,鞑子梁是太古时期秦岭成山时形成的,其褶皱极密,断层连续,岩石的走向斜向一方,岩石名为银灰色片麻岩。“这些岩片成为鞑子梁居民的天然建筑材料,寸土之下遍地石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古之鞑子梁人取石用木,依山而建石板房。”陈永玲介绍说,相邻的李河、肖湾等村大都却是土墙石板瓦,其结构形状也与鞑子梁石板房有很大的不同。

为什么只有鞑子梁的居民采用岩石盖房?当地人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下来的说法是,元末时一支蒙古人军队,因为打了败仗,为活命插刀为营,占梁为家,建房而居,繁衍生息。这里山梁环绕,处于群山之巅,是得天独厚的避匿之所。后来,人们把这一山梁就叫鞑子梁。鞑子梁南有一沟叫金鞍沟。清朝时,人们在这条沟里发现一具镶有黄金、宝石的马鞍子,从此这条沟就称为金鞍沟。两个传说都指向鞑子梁曾有元朝军队驻扎。

石板老屋修复是个“工夫活”

“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的石板房都住着人,有20多户共100多口人。2010年后,为了解决世世代代的吃水难题,方便山梁上居民的生活,政府陆续将大家搬到了山脚下的移民新村。自此,鞑子梁村便有了新的名称——金鞍村。”金鞍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国带着记者走进一处正在修缮的石板房内,述说着自己的儿时记忆:“这里是刘家村落,是整个鞑子梁的第二道梁,过去这里是前厅后院连片建设的,能够容纳3户人家,规模庞大。”

“小时候见大人们修过房。在梁上取来石板,整合、敲打成需要的形状,然后一片片砌合、拼接而成一面墙。”听说镇上开始支持村里修缮老屋,常年在省城打工的杨师傅也回到了家乡,年过六十的他是修缮队“四大匠人”之一。

这4位匠人懂得怎么盖石板房,因为年纪确实大了,于是镇上给他们配了七八个工人打下手。从今年3月10日开始修缮刘家村落,杨师傅他们已经在山上吃住了近50天,才完成了一间房屋的修缮。“工程进行得很慢,比砖瓦房盖起来麻烦很多。石板之间不用石灰水泥那样的粘合剂,只能凭借技艺和经验的拼接。仅修复一面墙就需要8天左右的时间。”刘建国说。

古村极富魅力,这里的片片石墙石瓦记录着过去生活的情景,保存极其完整,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这亦是对农耕生活的记忆,对和谐的自然环境的追求。2002年4月,陕西省住建部门以“中国洛南鞑子梁石板房”的建筑类型为专题,开展传统民居建筑调查(民居类型代码611021—03)。最终认定鞑子梁村是全国罕见的规模巨大的石板房古村落,居住人群为“蒙古后裔”。

“关于如何保护与开发好鞑子梁,我一直在反复思考。通过前期大量的调查研究,镇上决定以此次修缮为契机,完整保护古村落的原始样貌,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在山下的新村,突出山水游,在金鞍村打造集特色民宿、采摘观光、沙滩垂钓为一体的休闲宜居桃花岛,展示石板房古村落的民俗文化。让保护与开发获得平衡,让古村落焕发新的生机。”陈永玲向记者描述了山村的发展远景。

守护好这方山水 奏响新时代“田园牧歌”

越过几道山梁,记者一行最终来到杨家大院。这里的人也都响应了移民搬迁政策,在梁下的新村过上了新生活。

没了人烟的村落,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只见被岁月侵蚀的房屋不少都已坍塌,石板墙面也变得斑斑驳驳,铺地的石板缝中更是生出一团团的仙人掌,长得高过墙越过了房。

歇脚时,遇见了满载而归的刘长锁夫妇,他们赶着一队饱餐而归的牛群,携带着一大袋槐花。据他们讲,前些年搬下山后,他们住进了新房子。还在分得的田地上,种植了烤烟和金银花等经济作物,年年都有稳定的收入。

在山下的移民新村,樊爱琴一家也过上了移民新生活。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儿孙满堂的她,笑容满面地与记者分享着春天的鞑子梁:山上正在修复的石板房就是自己的老宅,政府建设的移民新居就在县道旁边,交通十分便利,院门口就是自来水,告别了靠天吃水、水窖取水的苦日子。

从新村出来,记者看到,春天的洛南,处处都是刚刚覆好地膜的烤烟田。借着无人机从空中俯瞰,道道地膜泛着光,如同山间的五线谱。劳作在田间的村民和满山的风景融合在一起,绘出了一幅美妙的春日画卷。

烤烟产业现在是村上的重要支柱产业,烤烟育苗中心则是村支书刘建国引以为傲的村集体经济的来源,这里培育的烟苗足以辐射全镇4000亩烤烟种植,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还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山水洛南,在守护好这一方秦岭山水上更是做足了文章。他们创新机制,开展“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的秦岭保护模式,结合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以县、镇、村、组、片为责任主体,明确环境管理职责,充实环境监管人员,健全完善管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监管工作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确保全县秦岭生态环境安全。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的每一位鞑子梁人,都期待着澄(城)商(州)高速和洛(南)卢(氏)高速的建成,早日连通西安旅游圈、郑洛旅游圈、武汉旅游圈,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就会更加优越。

有了好山好水好风光,再有便利的交通,他们一定会在这坡林溪谷间,奏响秦岭深处的新时代“田园牧歌”。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闫珅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谢伟 记者 张红中

一排排红底金框的照片被挂上展板,不少老人围到展板前逐张“欣赏”,时不时互相打趣:“看这个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哈哈哈,看那谁,眼睛都成一条缝了”……这一幕,是摄影师杨鑫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一个画面。视频中老人们欣赏的“影展”,竟然是为他们免费拍摄的一张张遗照。在杨鑫的相机中,已经有超过2000位老人的笑容被定格。今天,我们就从这条新闻聊起。
在手机摄影普及的今天,给别人拍张照片并不难,但在一些农村,因为地处偏远,或是不想“乱花钱”,有些老人除了身份证没拍过其他照片,有的直到去世都找不到一张可以用作遗像的照片。杨鑫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决定发挥专长,策划组织“老有所忆”免费拍摄活动,为当地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从拍摄到制作的全程服务。在农村的小广场上或老人的小院里,志愿者把红色背景布支起来,一开始还有些紧张害羞的老人在引导下逐渐放松,咧开嘴,露出牙齿或者没有牙齿的牙床。“老人们都希望能够留下最美的笑容,不光是说去世了后用,就是平时看着自己笑得这么好的照片,也感觉十分舒心。”杨鑫和拍摄团队在给老人们送去关爱和温暖的同时,也感动了许多网友。

死生亦大矣。这则新闻里的遗照,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代表着悲伤,抑或是晦气,恰恰是对生命的敬重,恰恰是给老人的心理安慰。一张体面的照片,让老人为世界、为儿孙留下最美的笑容。毕竟,“比起死亡他们更害怕被遗忘”。所以拿到装裱精美的遗照后,很多老人露出了笑容,有的反倒孩子似的互相比较起谁更好看,“有一位老人还站在小广场的正中间,唱起了秦腔”。打开故事的更多细节,无疑可以收获更深层次的触动。老人们面对生死的郑重与达观,提醒人们在城市高楼塔吊、钢铁森林、车水马龙之外的乡村里,还有一群空巢老人不应被忘记。
在很多人看不见的地方,一些美好的事物正在拔节生长、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一名叫许凯的年轻人同样将镜头对准了农村留守老人,用聊天拉家常的方式拉近与老人的距离,用相机留下他们生活的美好瞬间;一名理发师往返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每周抽出时间穿梭在村庄的大街小巷为老人免费理发;一位博主有一辆移动爱心餐车,坚持免费给村里的老人做饭……借助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这样的真情和善意被不断放大,彰显了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心与关爱。
不论是城镇化还是乡村振兴,乡土都是绕不开的存在。未来,全国基本实现城镇化后,仍将有4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即便在城市扎根,那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不会被轻易斩断。吾乡吾民,故土难忘。农村是亿万国人的精神原乡,承载着割舍不掉的乡愁乡情,珍藏着关于过去和历史的记忆与眷恋。田间地头、屋里屋外、池塘河边,到处都是别样的景致,到处有捡拾不完的“诗行”。也正因如此,那些带着泥土气的文字,那些对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镜头和画面,那些针对农村老人群体的善行善举,总能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在相关新闻和视频的留言中,有网友写道“我想爷爷奶奶了”“回家也要和家人合影”。的确,关爱空巢老人,关键还要靠家庭。力所能及的照料,来自远方的关心,常回家看看,尤其是珍重每一次难得的相聚,定格团圆的瞬间,都将给老人带来莫大的安慰。切莫重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才能真正让更多晚年得到安慰、得以安度。
关心关爱农村老人,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和责任。现实生活中,不少农村办起了幸福食堂,搭建起日益完备的养老服务体系,朝着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目标不断迈进。物质生活有保障,情感需求和精神关怀也不能落下。杨鑫等人的尝试启示我们,关爱农村老人、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农村老人们厚重的人生之书里,珍藏着无数关于乡情故土和过去岁月的故事,值得更多人去阅读、去感悟、去记录,去续写新的篇章。

这正是:敬老爱老不可少,精神关怀很重要。

【揭开“神秘面纱”!陕西考古博物馆今起试行开放陕西考古博物馆的百年使命】#陕西考古博物馆今天试行开放# #西安多个景区五一门票开始预约# 当文明的曙光照耀人类最初的面庞,人类一面执着前行,一面自豪回望。第一柄石斧、第一只陶罐、第一个铜鼎、第一把铁犁……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更是文明的记忆。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记忆藏在中国的大地上,也藏在每个国人的心里。它字里行间书写的是民族的血脉和传奇,发现它是使命,传承它是热爱。

用遗迹实证民族的过往是中国考古人的初心,这初心中充满了爱国的情感。曾经,在满目疮痍的中国,以保存国故、重建古史、振奋人心为宏愿的中国学术界将目光投向了西北地区,一批身着长衫大褂的社会精英在陕西寻求以实物资料索解周秦汉唐史迹、探索民族渊源,叩问大地,上下求索。

他们不会想到,百年后,陕西终以一座考古博物馆完成了他们当初的使命。

一把洛阳铲,在爱国情中实证文明信史和华夏史脉

930年前,陕西蓝田的吕大临写下《考古图》。当然,把文物作为金石学研究的吕大临不会想到,在他故乡的土地上,考古最终超越了他当初“探其制作之源,以补经传之阙亡,正诸儒之谬误”的方向而最终成为实证中华文明信史的重要学科。

192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大门。此时,距离吕大临著录《考古图》已过去829年,而主持此次考古的瑞典人安特生,却将考古发掘的结论导向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西方通行的史学观点却认为中国的文明史只能从四千年前的夏代算起,此前的一千年只能作为传说对待,原因是缺乏实物证据。

中国人的历史需要中国人来证明。13年后,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把目光投向陕西,在宝鸡斗鸡台开启对周秦历史文化的实证和研究。

彼时在宝鸡考古工地上,有一位年轻人的身影,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考古学大家的苏秉琦。这一年,他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在这里,他触摸着周人的瓦鬲。这些瓦鬲向他讲述了商人、周人及至秦人之间文化传递的“秘密”。在陕西的土地上,苏秉琦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的类型学研究方法,也懂得了考古工作者的历史使命。1994年,苏秉琦过85岁生日时,他的学生写下祝寿词:“历史已逝,考古学使他复活。”

苏秉琦这样解释他的探索:“考古学最终是为阐明把亿万人凝聚到一起的基础结构。”

凝聚亿万人,似乎每一位挖开陕西土地的考古学家都有这样的体验。1954年,31岁的石兴邦,在西安城东郊开始了半坡遗址的挖掘。在一座六千多年前的村落,留下神秘的人面鱼纹盆、尖底瓶、孩子的瓮棺、女人的纺轮……这是中国考古学历史上第一次发掘出古人类完整的史前居住遗迹。1958年,我国首座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建立。石兴邦说,他就是想通过这个博物馆让中国人了解史前的中国。

考古学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在陕西的土地上,这样的论断不断地被证实——每一处考古发现都重现着历史,展示着中华民族历史的荣耀。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这样评论陕西考古的意义:陕西考古为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全新研究资料。

洛阳铲就是历史的如椽巨笔。文明的熠熠光辉终将通过这柄手铲刻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这样评论考古工作者手中的手铲:一把手铲连通古今,把春秋代序的细节延伸至远古蛮荒,使王朝更替的真实生动触手可及,将文明发展的历史娓娓道来……这柄手铲也掘出了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大部分重要馆藏。100年,20余万件出土文物,数以千计的古代遗址,数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为这座以考古为主题的博物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所研究院,在黄土地建世界一流考古研究机构中国样板

如果说一柄手铲是连通古今的钥匙,那么研究机构则更像是文明薪火相传的学校。

1958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导了第一次全省文物普查。同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正式组建。谁都不曾怀疑,陕西的考古研究注定会成为中国考古事业辉煌的一页。

从潼关到陇原,从塞北沙漠到汉水盆地,从115万年前的蓝田人,到五六千年前的半坡人,直至周秦汉唐,陕西考古走出了自己的风采!

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在西安召开,考古学迎来新的春天。改革开放以来,陕西考古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法门寺地宫、汉阳陵、北周武帝孝陵等重大考古发现不断改写我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乾陵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院、梁带村芮国博物馆等蜚声中外的博物馆,成为展现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重要载体。

进入21世纪,陕西考古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人类起源探索方面,秦岭地区、黄河沿岸旧石器时代考古,特别是汉中疥疙洞遗址的发掘,首次在秦岭地区发现早期现代人化石,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考古学证据。

在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方面,高陵杨官寨、延安芦山峁、神木石峁等遗址先后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研究课题项目。其中,杨官寨遗址是关中地区已知的庙底沟时期唯一有完整环壕的聚落遗址、国内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时期的大型成人墓地,意义重大。石峁遗址的发现尤为引人注目。近10年来的考古收获表明,石峁城址是距今4300年至3800年间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巨型石雕、精美玉器、壮观的石砌城垣,无不展现了黄土高原上早期王国都邑的辉煌。

唯有前行可抵岁月漫长,打造世界一流考古研究机构中国样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64载春华秋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后有40余项考古项目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田野考古奖”“中国考古新发现”“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等重大荣誉。

陕西考古工作机构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瑞士、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知名高校与文博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成了中国文明史、东方社会史乃至世界文化史研究的重要阵地,在世界考古领域独具魅力。

一座博物馆,在新时代开启中国考古新篇章

陕西的考古人常常思考,如果说百年前的洛阳铲挖出的除了文物还有一片爱国心,那么今天的考古事业究竟应该由什么来承载?

陕西的考古事业造就了无数的博物馆。从1958年开始,陕西几乎每十年就有一个依托重大考古发现建设的博物馆出现,孕育了半坡、秦始皇陵兵马俑、法门寺、汉阳陵等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型遗址博物馆,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金色名片”。

似乎只有一座博物馆才能承载令人惊叹的发现。而一座考古主题的博物馆,无疑能让每个普通人更深刻理解考古学的真正含义。它不是挖宝,不是探秘,甚至都不仅限于补全一段历史,它体现的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

基于丰富的考古研究成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筹建了国内首家考古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博物馆按照科研和展示相结合的原则,分设“一馆五中心”,包括了考古博物馆、科技考古中心、资料信息中心、公众考古中心、后勤动力中心及科研中心。博物馆通过多种手段集中展示考古学家如何通过丰富的地下物质遗存,来解读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

“通过一组组器物让人们重返文明现场,洞悉历史秘密,是陕西考古博物馆的使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种建荣说。

科学发掘、保护利用、阐释展示,是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定位。这座博物馆将向社会大众介绍考古学理念、技术和方法,还有考古人的执着和考古学的魅力。

历史总以默契致敬执着,从1921年仰韶文化开启中国现代考古,到2022年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中国现代考古学以百年历程完成了从田野零星调查到博物馆系统展示研究的进步。陕西考古博物馆装下的已经不再是几组文物,或是考古工作的一面,抑或是文明现场的一瞥,它装下的是百年来考古工作者的赤子心。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考古学正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坚强支撑学科。秦岭山脚下的中国第一座考古博物馆无疑在承载中国考古百年使命的同时,也用无比的自信开启了中国考古的新篇章。(陕西日报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我告诉别人我想养狗时,别人:为什么不养猫啊 猫猫多可爱or养狗很辛苦的 你还要管孩子没精力啊当我告诉我爹我想养狗时,我爹:想养什么狗啊?拉布拉多?你XX叔叔老
  • ”两年前,恩梅沙也面临着相同问题,身前有韦霍斯特这座大山,自己很难踢上9号位,但相比以往那个拉边后在边路不知所措、只会蛮干的莽夫,如今的恩梅沙,更擅于阅读空间和
  • 。。
  • 真舍不得嵩哥[泪]村民们都太宝藏了,闯哥越来越好,moi和《月牙湾》爱死了,真的让我在歌里接收到了勇气给我了力量,你好棒呀!虽说都是音综 不过差别还挺大有的像是
  • 今天晚上重温到第三季的第六集,看完又在小组里搜各种话题,我喜欢里面的每个角色,最爱还是Steve[污]表面花花公子实际是修勾勾,希望第四季不要死![爱你]希望男
  • p3是我在一个出物群准备收几张热卡,但是对方不走平台而且给了两张没头没尾的信誉图,又是小号我说完不收直接删了她。因为好友蹲收【小兔头】和白兔头挺久了,这是她买的
  • #DPC中国联赛# S级战队登场6月7日赛程12:00 iG vs Ybb A级联赛15:00 Aster vs Aster.A S级联赛18:00 PSG.L
  • 不要为了那页已消逝的时光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 多子日常 十月 10.2号 大姨妈,折磨死我了……睡了好久,昏昏沉沉的,头痛。发烧时睡觉做梦那种感觉,就很累,梦也很长。我以前啊发烧都先在家挺着,上一次连着半
  • 染过最显白的发色☘️亚麻灰棕太美啦#上海染发#太显白了黄皮染完白三个度的发色|喜欢#潮色# 的快安排它!亚麻灰棕以亚麻色为基础,+灰色更多是头发 上面的质感,i
  • 十周年结束了回过头来想想全程都充满了惊喜与感动昨天晚上梦到了西野七,在梦里依稀记得问了她明天能在舞台上看你回来吗今早醒来之后觉得怅然若失又莫名其妙不敢期待又心存
  • 出肉率30% 俺也太亏了虽说今天发工资 但也不能这样欺负人吧我爹说没事啊 想吃就买一个放冰箱里 只要是自己想吃的 都不亏 我说我没得选 这个最小所以买它 有一
  • #头条新闻##全球教育##全球教育# 「我发明伟人能力的样子用保学生都成倍的提高智力提高聪明度,变得更聪明,使学生都有伟人的智力使学生都成第一、使中学最少节约
  • 前2年还卖的挺贵的,这是过气网红吗,居然2块钱不到一片[吃瓜]【拍2件39.8】SNP 人参滋养保湿面贴*20片刚去狗东看了,自营还是109块才10片,估计这也
  • 看完《乘风破浪》一公,我开始深深怀疑自己的审 美,我喜欢的表演大多输了。“我在这黑的白的蓝的随我定义惊艳你。
  • !!
  • 第2章 不要悲伤,不要难过 花园酒店,临街雅座。林小玥随一面生男子进入,看到熟悉的背影,脑中还搜索着像谁。 “姗姗,面包借我一个。”好巧不巧,林小玥也来了,那
  • 【冀图讲坛 | 第461期·科普知识讲座:秋冬季脑血管病的防治与穴位保健】本期主讲嘉宾张素钊先生是硕士研究生,针灸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吴贞主任作题为《司天方在
  • 我凭着作者的名字刨根追底地去微博上搜到了你,从此和你结下了这个缘分,偶尔看看你发的动态,看着小花生一点点长大,时间真的过得好快,真的好想有机会能去武汉见见你,希
  • #向日葵金融# 我已经看淡了只在维权群这种只能动嘴巴的事情,事情已经发生,倒泄你的不愉快不是出路!半信半疑的我提着胆子进去了,#北京#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已经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