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炼心篇#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道长,你说: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道教的根本信仰,必然是以大道为宗旨的。在道教中常讲一句话叫“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那么,有信士曾问笔者: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这看似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和惯常认知中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认为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所争议的,甚至很多人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质疑的问题。《道德经》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就是一的状态,从一种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而生和气,并由此衍生出了天地万物。既然是自然的演化,就不必要去追问为什么。就像是我们现在常常理解自然万物是宇宙从一个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结果,那么这个点为什么要爆炸呢?这一反问,似乎可以为“道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一个源头,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演化,从先天大道到我们现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的过程,既是“道生”的过程,也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在这里,其实已经对“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个命题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是自然,而不是某一种具有明显生化和繁衍功能的实体。道生万物,其实是一种比拟,是把道衍化万物的过程比作是“生”。生,是生成、生化的意思,具有抽象化的表达,和我们平常理解的通过父精母血而生出新的生命的具体的“生”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什么才是道;

二、道生万物是怎么生的?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确实很有些难度。道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要意其实只有两个字,即“道”和“德”。在道祖的语境中认为,德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道是德的本体,所以道教中称其二者是本与迹的关系。而我们今天说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正是“道”与“德”在我们人间社会文明中的具体体现。如一个人日常的行为遵从仁义礼智信,符合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等,我们就可以称他是一个有道的人。道,必须要通过德(具体的言语行为)来彰显,反过来讲,我们的悟道和修道,也必须从德入手。这样的理论,正是建立在“道是什么”的基础上的。

《道德经》里面说,道这个事物,恍恍惚惚,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而道祖在发现了这个事物后,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所以叫“强名曰道”。意思是说,道和我们能看得见、摸得到的所有事物都不一样,它明明存在,却又不可以捉摸和表达;他明明没有实体,却又可以在万事万物中都体悟到一种杳杳冥冥的存在。

针对“道是什么”的问题,道祖其实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一、道虽然称为“存在”,但道并不是一种实体,因此只能参悟,并不能占有;

二、道和万物的具象化不同,是一种抽象化的形态,因此称其为“无”,但这个“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依赖于万物之“有”而存在的。因为有“有”,所以才有“无”;因为有“万物”,所以才有“道”。道在万物之中。因此,“有”是真的有、是物质性的存在;“无”是体悟上的存在,并不具有物质性。(毕竟,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有”。)

由此就可以明白,道生万物,其实就是“有生于无”的概念,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但如果这样讲,又会接着问,世界本来虚无,怎么会凭空诞生出有呢?

这个问题,其实和“道为什么要生万物”的问题一样,存在一个预设陷阱。无中生有之“生”,同样是生化,而不是诞生。无,与道本同,所以无也不是与有相对的没有,而是一种状态性的表达。实则是,天下万物皆是从有中生有。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的男女和合生出小孩、一颗种子生出了一株植物、一个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生出一个影子,这都是从一个“有”生出了另外一个“有”。虽然是有中生有,但第一个“有”和它所生出来的“有”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小孩和父母,植物和种子,影子和人身,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生成的关系,却又不是完全的复制和粘贴。这种内在的、无法看见、听见、捉摸和占有的关系,其实就是道,也就是与“有”相对的“无”。简单地说,道本身便是生成、变化的代表词。因此,并不是有一个叫做“道”的实体生出了万物,而是天地万物本身便是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演化,进而生出了更多不同的形态。这个变化本身,这个演化和生成的过程,才是“道生”。

而道,既在万物之中,又本来便是万物。将万物生万物的客观描述和哲理化思考综合起来,则是为道。脱离了万物而单独谈道,便会陷入空谈玄的谜题中。同时,不承认道的形而上,而只是纯客观地唯物、唯有地讨论,失去了客观世界与主观认知的结合点,这就等于否认了人作为认知世界本体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修道、悟道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修行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人们能够正确地认知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才能使短短的人生变得有所价值。这才是要提出“道生万物”这个命题的意义所在。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我们来看几则公案:

唐代禅师渐源仲兴,耒悟时是道吾宗智禅师的侍者。一日随道吾去居士家吊慰,渐源抚棺材曰:“生邪、死邪?”道吾曰:“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渐源曰:“为什么不道?”道吾曰:“不道,不道。”归至中路,渐源曰:“和尚今日须与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道吾曰:“打即任打,道即不道。”渐源便打。道吾归寺院曰:

“汝宜离此去,恐知事得知不便。”渐源便礼辞,隐于村院。经三年后,一日忽闻童子念《观音经》至“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忽然大悟,遂焚香遥礼曰:“信知先师遗言终不虚发。自是我不会,却怨先师。”

若言生,是谁生?生从何处来?若言死,是谁死?死往何处去?实无有生死可言,因而道吾说“生也不道,死也不道”,让渐源自己发疑去悟。只有切实自悟无生,才能真了生死。道吾之“不道”,恰是极妙之“道”。渐源因经文启示而大悟,方明道吾“生也不道,死也不道”之遗言“终不虚发”。若问生死假相归于何处?证悟无生,妙“无生”处即是归处。无生,即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无生,并非抽象的道理、观念;无生,是最妙的真实的“存在”;无生,方能现种种身;无生,亦即所现种种身。

《五灯会元》卷六中有则“问杀首座”的公案:

九峰道虔禅师。尝为百霜侍者,洎霜归寂;众请首座继住持。师白众曰:”须明得先师意,始可。“座曰:”先师有什么意?“师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啾啾地去,一条白练去,古庙香炉去,念万年去。其余则无。“问:”如何是一条白练去?”座曰:“这个只是明一色边事。”师曰:“元来未会先师意在。”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装香来,香烟断处,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遂焚香,香烟未断,座已脱去。师曰:“生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末梦见在。”这个首座和尚,能在一柱香的时间内说走就走,“坐脱立亡”,说明他的修行已达到了对于生命自由来去的火候了。虽然九峰道虔禅师对此不称道,但是首座和尚用生命作为答卷的公案,却说明禅者对真理的追求,已经到达视死如归的境界了。

再看一则公案:

法庆禅师的侍者因读了《洞山录》这本禅书以后,感慨地说:“古人在生死中,那么任性自在,实在好奇怪!”之后法庆禅师又道:“我坐化时,你可用话唤醒我,如果叫得回来,就是生死自在之士。”侍者看看禅师,禅师作yu yan颂云:今年五月初五,四大将离本主;白骨当风扬却,免占檀那地土。

时光迅速,到了五月初五,禅师就将所有的衣物交给侍者供僧结缘,刚听到初夜的钟声,就趺坐圆寂,脉搏停止,呼吸全无。

侍者记得当时的谈话,就唤道:“禅师!禅师!”

许久,法庆睁开眼睛,问道:“做什么?”

“禅师为什么不将衣帽鞋袜穿好而去?”“当初来时,我根本就不曾带什么呀!”

侍者一定要将衣服给法庆禅师穿上。法庆禅师穿上衣服,写了一个偈颂交给弟子后,又奄然而化了。所以说修行的人,对于“死”是胸有成竹,无忧无惧的。而禅者虽有生死,却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云岩禅师病重的时候,道吾问他:“如果离开了这个臭皮囊,我们会在什么地方相见呢广云岩说:“不生不灭处相见。”道吾说:“你怎么不说不生不灭处,也不求相见呢。”

当我们对于“现在”也放下而不执着于境的时候,还有什么对生死的疑惑呢?这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只有自己才可以解决。

洞山禅师面对生死下了不少转语,而当他直接面对死亡时,情景又如何呢?

师(洞山)不安,令沙弥传语云居(道膺),乃嘱日;“他或问和尚安乐否,但道云岩路次相绝也(准备与早去世的云岩禅师会面了)汝下此语须远立,恐他打汝。”(知子莫如父)沙弥领旨去,传语声未绝,早被云居打一棒,沙弥无语。师将圆寂,谓众曰:“吾有闲名在世,谁为吾除得?”众皆无对,时沙弥出日:“请和尚法号”(有眼不识泰山,则非泰山)师曰:“吾闲名已谢。”(清扫干净)

僧问:“和尚违和,还有不病者也无?”师日:“有。”曰;“不病者还看和尚否?”师日:“老僧看他有分。”日:“未审和尚如何看他?”师曰:“老僧看时,不见有病”(这个“我”,那个“我”须看得明白)师乃问僧:“离此壳漏子,向甚处与吾相见?”僧无对……乃命剃发、澡身、披衣,声钟辞众,俨然坐化(真是从容不迫)。时大众号恸,移辱不止。师忽开目谓众日:“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惜死,哀悲何益?”复命主事办愚痴斋,众犹慕恋不已,延七日,食具方备,师亦随众斋毕,乃曰:“僧家无事,大率临行之际,勿须喧动。”遂归方丈,端坐长往。

可以说,洞山禅师圆寂是极为风光的,“预知时日,安然坐化”对他而言大概早就是到家本领。洞山是自觉自由的,并非被动的、不自由的如此这般。这既是禅师们如实修炼和体证的自流露,也具有很深刻的内涵--超越了生死的界限,活就能活的自在,死也能死的安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4、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即使是迷惘的时刻也没有松懈过前进的步伐,永远的鸡血满满,还能鼓动身边的好友一起鸡血前进,结果大家都变成鸡血组合了哈哈
  • 10.哈登,当赛季25岁,场均27.4分5.7板7助攻,全明星、最佳一阵。 3.考辛斯,当赛季24岁,场均24.1分12.7板,全明星、最佳二阵。
  • 大概就是作者中间写的太好了吧,年少的男主送的那枚空军徽章被女主永远珍惜保留,其实早就动心了吧,这到底是什么神仙初恋[舔屏]!但是康城大大一直要写现实向,其他文感
  • #CHUJIEinNews# Converse 在不断尝试翻新各类生活用品的过程中,开创了利用复古衣物,经过重新清洁裁剪加工,将其全面升级为独特鞋面的 Con
  • #易烊千玺[超话]#每日打卡,表白我宝,第570天,TFBOYS 出道3180天,成立3190天,TFBOYS 十年之约还有476天,喜欢TFBOYS 的第30
  • 【着力保供稳价】充分发挥能源中长期合同的作用,对涉及民生和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用煤用电用气,实现中长期合同全覆盖。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
  • #陈张太康[超话]# [彩虹屁][彩虹屁][彩虹屁]100万粉恭喜[彩虹屁][彩虹屁][彩虹屁]留下对太康的祝福揪5个小可爱bx狐狸月度会员心眼和殿下超棒的[送
  • #阳光信用# [赢牛奶]#每日一善# 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你明知道躺在床上睡懒觉更舒服,但还是一早就起床
  • 但这世界啊,美便在于,有人是照耀他人的光,有人是等待黎明的夜。 看到有人落难时,不落井下石,多一点温暖,因为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
  • 从神秘莫测的动植物到地球上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诗意图鉴”系列用细腻的手绘插图和优美的文字带领你探索变幻万千的自然万物、文明古城的前世今生和尚未发掘的无人之地。
  • 快上杰士邦天猫旗舰店,或直接搜【战无止境LGD】0.01锁400元会员礼,还有0元抽TI决赛观赛门票,太令人心动了,中国人不骗中国人,更多惊喜等你探索发现 #年
  • #王源[超话]##得力品牌代言人王源##源源得力yydl#夜色笼罩,仍灯火长明。夙夜匪懈的日子会在将来看到坚持的意义,终会成为理想的模样,强大到无往不利!
  • 不过比起月薪,金牛座女生更看重的是对象的年薪水平,就算前者不高也没关系,但后者一定要有两位数以上才能保证婚后家庭的正常运转,金牛座女生对自己的眼光并不是很信任,
  • #盐城工职院新闻# 【我校科技成果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大奖】 3月16日至20日,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 #李易峰[超话]##祝李易峰0504生日快乐# 【@李易峰 2022生日户外大屏解锁活动】还有两周时间就是峰哥的生日[心]相信各地的蜜蜂都已经摩拳擦掌想要以自己
  • 这个骗局我之前有见过,且我知道我朋友目前绝对不可能回国,所以我第一时间让她发语音给我证明是她本人并且去vx找我的朋友A询问这个微博是不是她的,朋友A表示她根本不
  • 1.那么,从法律方面来看,张某与桑女士的协议是否有效?③适龄儿童、少年父母在城区无独立房产(以市民中心提供凭证为准,下同)但有共有房产(指父母与直系上一辈共有,
  • #博鱼品牌##锦鲤跃浪,奔赴梦想#体育快讯【沙欣:我想继续赢得奖杯,希望在未来能执教多特】4月16日讯 前多特球员沙欣在接受Tivibu Spor的采访时表示,
  • 很多人都说他运气好,可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之所以他能够有如此成就,绝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他每天都比别人多些努力。相反的,一个能够将身边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的人,又
  • 其中,喜马拉雅“我要和你在一起”新春播客演说会于1月27日-2月15日在喜马拉雅APP开启,为西安市民呈现一场盛大的“线上西安中国年”活动之外,还将组织“暖冬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