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第二十段)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狮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有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这时世尊为了让阿难和众生都能进入“无生法忍”而见自“本心”。“无生法忍”指的是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人法俱空,识心自在的一种证境,这种证境称为见性,即见到了自己的“本心”、见到了自己的法身,已是初地菩萨境界,决定能成佛了。
如来在狮子座上摩阿难头顶说:如来常说的一切“诸法”,包括你说的那个能想能推理的“心”,其实都是“唯心所现”,也就是“真心”的显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这里说的“诸法”,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说的是佛灭度后,弥勒菩萨愍念众生邪见增盛,难入正法,于是从兜率天来到人间,现身于中印度阿逾陀国,为当时一位名无著的菩萨说《瑜伽师地论》,统收万法,将万法概括为六百六十法,摄一切名理殆尽。此论文共有五分,即:一、本地分;二、摄抉择分;三、摄释分;四、摄异门分;五、摄事分。此为“唯识学”除《解深密经》外最重要的圣典。后天亲菩萨因为见《瑜伽师地论》文字繁多,即于此论之“本地分”中,略录百法名数写成《百法明门》,使万法宗要归于指掌之中,以方便后学。
百法将一切诸法归纳为五大类、即:一、心法:心法是将八个识心归纳为八种,以心王阿赖耶识统领万法。二、心所有法: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种,这五十一种都是妄心。三、色法:色法有十一种,统摄整个物质世界和一切生命现象。四、心不相应行法: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种,这二十四种与心王不相应,虽然可以修到四空天,但不能证菩提。五、无为法:无为法有六种,这六种修的是世间定和出世间定。这五大类合计为百法,概括了一切法,是名“诸法”。
那么,以上说的“因果”又是什么意思呢?“因果”作论,也称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则,是指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原因和结果。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又必定是另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原因和结果是不断循环,互为因果,永无休止的。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无论哪一方面的成功或失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因果关系的必然。即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某个理由,每个结果都有特定的原因。这个法则非常深奥且具极大影响力,以致世人将其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
这个铁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因、就得到什么样的果。”佛教认为:因果是由身体行为、语言行为、思想行为,这三大行为所造作的善恶诸业所形成,形成善恶二报;三大行为是“因”、善恶二报是“果”。善恶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在恶报中修善,坏事就可以变成好事,恶报即可转为善报。这些所谓的因果,看似真实,但在自性中都是虚幻的,都是生灭法。
那么“世界”又是怎么回事呢?“世”指时间的迁流,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共三世。“界”指空间的划分,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共十方。“世界”是由时间和空间所组成,以须弥山为中心,加上围绕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洲即“四天下”及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再加六欲诸天、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再加初禅三天和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再加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再加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诸天、为一“大千世界”。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小千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
经文中说的“微尘”又是什么意思呢?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中说:“应知极微是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见、不可听闻、不可齅尝、不可摩触。故説极微是最细色,此七极微,成一微尘。是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是肉眼难以看见的,常用以指极细小的尘埃;又常比喻卑微,微不足道;佛经中又常比喻数量之多不可计算。
佛对阿难说:以上所说的一切诸法、因果、世界、微尘,都是真心的功能作用所结成的物体和法相,他们的关系是主人和客人的关系,“心”是常住的主人,万事万物为生灭去来的客人。
各方世界的一切所有,如小草细叶、一缕阳光、一个结节,究其根本,都有其体性,就是虚空,也有个外貌名相,更何况清净无染的妙明真心,及自性所含的一切妄心,怎么会没有其体呢?你阿难如认分别觉观,能了知一切的“心”,定为自己的“心”,也没有错,但这个“心”就应离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等诸多的尘相和事物,远离一切尘相后的“心”才是你真实的“全心体性”。
如你阿难现在听我说法的声音,心里就起分别,只要有这个分别心,即使你灭了一切“见”(看见)、“闻”(听闻)、“觉”(感觉)、“知”(知觉、知道)、仍然是内守幽闲,仍然是“法尘”分别影事中清净的一面而已,这清净的一面并非真心。
此处说的“法尘”是指“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之一、是六识心的另分。是意根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五根所缘的境界,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善恶诸法成为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这五尘落谢的影子,成为记忆,记忆中的往事称为影事,是法尘的作用。幽闲是记忆中相对的空白处,但并没有离开法尘,如禅修打坐时,觉得很空、很清净,但只要有这个感觉在,就是内守幽闲,这个幽闲也只是妄心的作用而不是真心。
佛对阿难说:我没有责备你执“非心为心”,但你应该用这个“心”仔细揣摩,使这个“心”远离一切尘缘境相,认识能离“分别心”的体性,知道能离这个有“分别心”的“知”,它知道你在起分别,但它却没有在一切分别中,这个“知”的体性才是“真心”。
如果你认为这个能分别尘境的体性,在离开六尘外相后就不存在了,那么你认识的这个“心”,就只是那个法尘分别影事,而不是“真心”了。六尘境相不是常住,在生住异灭中变化无常,若变灭时,没有认识清楚的这个“心”即同“龟毛兔角”一样,就如乌龟本来无毛、兔子本来无角,“心”也就变成本来就没有了,如果就此而认为自己是“无心”了,你的法身也就等同于断灭,那么,谁来修无生法忍呢?这时阿难和大众都“默然自失”。“默然”:是无语可说、“自失”意为失去了对真理的认识。
佛告诉阿难说:世间一切诸多的修行人,虽然能成就“九次第定”。“九次第定”是在修成四禅八定后进入的一种定,排在八定之后,故名九次第定,又名“灭尽定”。此定灭了一切见、闻、觉、知,灭了前六识,故名灭尽定,得此定已出离三界,超越生死,可证阿罗汉果。
佛说:“心”的问题如果没有认识清楚,仍然不能断灭一切烦恼,就不能成就阿罗汉果,这都是将“妄心”执为“真心”的结果,所以你阿难虽然博学多闻,仍然不能证得圣果,就是没有把“真心”认清。佛在这一段里已讲明了什么是“心”和“心”在那里,应认真体悟,当下即可明心。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经文及诵读仪轨

恭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龙天善神、金刚护法慈悲加持,弟子XX诚诵《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尤其是我们家所有人的宿世累劫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堕胎婴灵、附体阴气众生。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愿所有众生生生世世都能够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种姓高贵、形色端严、长寿、无病、缘分优异、财势富足和智慧广大);愿所有众生生生世世都能够在出生时,立即值遇正法,并有如理修持之自由;愿所有众生都能够令上师心生欢喜,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听闻佛法后修持精华义,彼生越过三有之大海(欲界之有、色界之有、无色界之有);愿所有众生都能够演说妙法,成办利他,无有厌倦心;愿所有众生都能以无偏大事业,普度一切众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所有众生精进修行,永不退转。
  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此经文的利益及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都能够化解冤结、皆得业障消除,离苦得乐,皈依三宝,福慧增长、菩提芽生、世出世法皆得顺利,圆满吉祥,尽此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我愿无尽,诸佛菩萨加持无尽,此经利益众生无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忏悔:(至诚恳切忏悔三业,痛心疾首忏灭罪业)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普光明藏会上佛菩萨
南无一切龙天善神、金刚护法、护咒圣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chi)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qí)阇(shé)崛(kū)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证得法身),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 常游三昧(禅定),不舍大悲,惭愧(戒)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安静),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善于财施)、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qian)连、摩诃迦叶(she),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指金刚大力士)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ta)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指如来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

  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 现所觉了?”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jiao)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hun)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 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 现所觉了。”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佛陀的儿子)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善根福德不足的人是听不到的),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 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qí)阇(shé)崛(kū)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补阙真言:那摩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3遍)

补缺圆满真言: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娑诃。

回向:愿以此诵经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尤其是我们家所有人的宿世累劫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堕胎婴灵、附体阴气众生。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得到经文的利益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龙天善神、金刚护法、护咒圣众的慈悲加持。
  一者回向,普光明藏,现量实证;二者回向,佛果菩提,速疾圆满; 三者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愿以此功德同时回向给此经护法菩萨以及护法众神,愿他们增加福德和势力,早日证得佛果。
  愿所有众生化解冤结、皈依三宝、精进修行,福报与智慧无量增上,早日证入普光明境,早日成就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三遍)

《金刚经》谤佛与说法者无法可说
第二十五段(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佛说:须菩提!你不要在心里面想,如来会有这样的念头:“我当有所说法。”千万不要有此念想。须菩提说:是何缘故不要有这样的念想呢?佛说:我明确告诉你,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问题很严重!为什么会很严重呢?因为此人没能理解到如来所说之法的真实含义。
这里说的“谤佛”是什么意思呢?“谤”全名“诽谤”,上古称为“华表”。三皇之后的五帝时期,舜继位后,在朝廷前设立木牌,名“诽谤木”,让百姓把批评意见写在木牌上。因舜名重华,所以“诽谤木”又称“华表”。发展到后代,成为宫殿门前的装饰物,名称有“进善旌”、“诽谤木”、“敢谏之鼓”等,都代表古时信访工作的开端。
可见诽谤一词原为褒义,后至战国中期,齐威王采纳邹忌进言,大刀阔斧整治吏治,在各州县立与人一样高的诽谤木,上挂木牌,国人隶农,百官商贾均可对时政加以评点进言,书之于木牌之上,定期由官府收集木牌,直送齐威王处。由此,齐国官风大为改观。此时,诽谤一词仍保持了上古时期的褒义。
齐威王之后,齐国官场奢靡安逸之风倏忽复燃,诽谤之木越立越高,逐渐人不可及,书牌进言之事便成了天下笑谈,由此,千百年后,诽谤一词便为现世所用之贬义。
现在所说的“诽谤”是指歪曲事实,用恶劣的语言、文字等作人身攻击,或造谣污蔑,败坏他人的名誉。主要有玷污,使某物不再纯洁的意思,而污蔑主要是用话语或文字栽赃陷害的意思。
谤佛就是诽谤佛,诽谤佛就是诽谤法、诽谤法就是诽谤僧,因为法是佛所说、僧是法所成,所以,谤佛就是诽谤佛法僧三宝,如此会造下极重恶业,后果很严重。其罪行深浅是根据其邪悟的方式、方法、诽谤的对象、邪悟的依据程度及所产生的影响大小、久近等而有不同。一切罪业中,诽谤三宝的罪业最重,死后即堕阿鼻地狱,罪毕又生其他地狱,三途遍历,余业报应,极难消除。
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这就是一种邪悟。为什么会是邪悟呢?经藏难道不是如来说的吗?经藏中明明讲了声闻四谛法、缘觉十二因缘法、菩萨四摄六度法、一乘佛法等种种法,这些法不是佛说的,又是谁说的呢?
没错,三乘法乃至一乘佛法等种种法,都是佛说的,不是其他人说的。既然如此,说“如来有所说法”讲的就是实话,讲实话怎么会是谤佛呢?这是实话,但实话非实话。正如有人认为:人参杀人无罪!比如有一个人生病了,他的一个好朋友买了很贵重的有大补但忌寒症作用的人参煎成汤让其服下,想他早点康复,结果他朋友得的是严重的伤寒感冒,服下人参汤后寒被关住了,汗出不来,反而使病情加重了,出现了生命危险,最后人都死了,这能没有罪吗?这就是不懂医理所造成的好心办坏事,一样的有罪!
说“如来有所说法”虽然讲的是实话,但由于没有正确理解“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这几句话的真实含义,就与那个好心办坏事的人差不多,虽是实话在说“如来有所说法”,结果却是害了法,就和那个好心给人服用人参汤的人一样,结果就害了人的性命。
说实话怎么会是害了法呢?因为如来说的法,就好比以手指月的道理,手指是指示,月亮是法,顺着手指的指示去看月亮,就可以看见月亮,认识真正的法;但如果认手指为月亮,就看不见月亮,更不能认识真正的法。如果认定手指就是月亮,并将这样的话去告诉别人,使别人也认指为月,就会害人失去真理,落入歧途。
说“如来有所说法”和上面说的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一旦人们按此说,认如来所说法为法,就会落入法执中,不能得真解脱,其结果就形成了实话中的以法害法。这里应当知道:好心害人只害一个,如果是害法,就会害很多的人,就会害了很多人的慧命,这个罪是很大的,所以如来将其定性为谤佛罪!
怎样才是正确理解“如来所说法”呢?如来所说法:即在身内也不在身内、即在身外也不在身外、即在中间也不在中间、即在能见中也不在能见中、即在所见中也不在所见中、即在语言里也不在语言里、即在文字中也不在文字中。那么到底在哪里呢?在不需外求的每一个人的心里!但这个心,是离了一切在与不在,是无形无相、无生无灭、自在无碍的常乐我净。像这样去理解,就是“如来所说法”的真实义。
佛说:须菩提!说法的人,能说出来的,都不是真正的法,为什么都不是真正的法呢?因为说出来的法已落语言相,而真正的法,是离言绝相的,所以,说真正法的人,是无法可说的,即便有所说法,这个法也只是个名称而已,是名说法。
在历史上能深解“说法者,无法可说”最著名的大德是南北朝齐梁时期的傅翕居士,梁武帝请傅翕大士讲《金刚经》,并亲自到讲堂聆听。大士升座后,将手上的戒尺在空中挥了一下,还未开讲,即便退下。武帝感到纳闷,大士便问道:“陛下懂否?”武帝说:“不懂。”大士说:“我讲经已经结束了。”梁武帝也是佛门中的饱学之士,却不解这一个字都没有讲,就宣布讲完了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就是“金刚禅”,就是本经中所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的第一义谛。
这时,慧命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很有一些众生,于未来世,听闻到如此甚深之法,会不会相信?会不会生信心?此处“慧命须菩提”之“慧命”是什么意思呢:慧命指法身、法身以智慧为生命,故名慧命。如果是肉体色身、必依赖饮食长养;而法身生命、必依赖智慧长养。如果智慧之命受夭折毁伤,则法身之体就会亡失。末代钝根之人,于佛法中起断灭见,就会夭伤慧命,亡失法身。须菩提是大阿罗汉,是法身大士,故名慧命须菩提。慧命须菩提担心末法时代的众生,由于去佛日远,根浅智薄,在听闻《金刚经》般若秘义后,是否能生起信心?
佛说:须菩提!能不能生信心的众生,为彼非众生、非不众生。非众生就不是众生、非不众生就是众生,说其不是众生,是因为如来藏中,清净无染,本无一尘,故说不是众生;说其是众生,是因为如来藏虽然清净无染,却能生万法,自然也能生众生,故说是众生。那么是何缘故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呢?
佛对须菩提说:所谓众生众生,在如来藏中如来说不是众生,如果非要说是众生,也只是个名称而已,是名众生。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人,自然会对《金刚经》生起信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救人是本能反应,民警、消防部门和媒体事后都在找我们,现在还给我颁奖。天啦噜[苦涩]我滴可[苦涩]我下午真的晒的好累好累 我已经就是放弃擦汗了 擦来不及出…说解散
  • 20230903东莞#梁静茹当我们谈论爱情演唱会# 早已沉醉在你暖暖的手掌紧握住我不放偷偷的闻着你带孩子气的男人香我喜欢 就这样 靠在你胸膛我喜欢 没有时间 没
  • 整个朋友圈都在晒的美酒配咖啡不喝是不是会犯法 邻居晚餐时间给我送咖啡让我到了这个点还没睡~于是~回忆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年的不懂事 如今回忆起来却好像都是美好
  • #陈星旭[超话]##陈星旭#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不是与生俱来带着光环的,雕塑自己的过程,必定伴随着疼痛与辛苦,可那一锤一凿的自我敲打
  • 毕业啦想了很久应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总结这短暂又自由的两年在谢菲这座城市从22岁到24岁 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在这里每一个瞬间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居生活 从不适
  • 这次两个人一起去涠洲岛的几天算得上是我心中的完美旅行了,张天宇靠谱,我基本上是在当无事小神仙,行程跟着他跑就行。我们在马路上追过日落;也曾在夜晚的海边坐在沙滩上
  • 他选择使用的手段,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却没想过给我带来的伤害!因为我太清楚,换一个人对方也一样,与是不是我根本没关系,就是对方的行为模式。
  • 因为我觉得我浑声的能量已经恢复了[awsl],有力有中气的感觉简直太另人温暖安心了~宝宝哥带我去搓了海底捞耶耶耶~海底捞小哥给我俩送了份菜(图二)问我俩是不是情
  • 天河柯木塱,6 号线, 房屋转租#转租 #个人转租 #天河租房 #地铁 #大单间1️⃣租金1280/月(房租稍贵,但物值所价,有大优惠个人补贴,减轻首月租客压力
  • #大熊猫花花的妈妈死亡#前两天看它状态还那么好,太突然了,咱们的和琪咋办啊,她外场离功妈的外场仅一墙之隔,是功妈所有孩子里离功妈最近的,之前功妈出外场的时候,和
  • 0829一下车就下雨了,讨厌下雨天看比赛,每次都是输了加上下雨然后回酒店开e,今天还压力那么大,狠狠的紧张了,今天已经有幸运色玄学这么一说了,到场看到大家都拿着
  • 即使很累 出门真的能快乐一点我爱纹身 我爱穿孔 不单止它美丽的外表 我更爱其中的过程 它能让我放松 让我暂时忘掉一些不快乐 我会专注于它 我痴迷 我沉浸小酌一杯
  • 古装爱情轻奇幻剧《离人心上》定档7月30日起芒果TV全网独播,郑业成、胡意旋主演,主要讲述患有失眠症的不得宠公主与追查兄长死因的冷面将军因缘际会,展开了一段甜蜜
  • 歌诀中所描绘的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这些人可能过分地追求名利和财富,不断地四处寻找财务机会,全心全意地投入于事业和金钱的追逐中。由于过分专注于工作和追求
  • 然后,直接就深情的开唱《ONLY》第二段MC,她先感谢能来观看演出的粉丝,然后说道:“我曾经说过‘我很难自信起来’但现在,我是真的自信满满地站在这个舞台上,将歌
  • 很多人一直在用所谓的牺牲去维持一段感情,当这段感情走到尽头的时候才发现一味的牺牲成全不了感情,牺牲成全的只有自己单方面的“更喜欢”卑微的爱大抵如此!你捧着一颗真
  • 7款网红身体乳❗️买对不买贵❗️禁止踩雷篇❗️北方的妹子一年四季都离不开身体ru,用了这么多年,多多少少总结出经验,真的是踩了不少雷,入了不少坑,今天就给你们分
  • ” 他眼眸又瞬时黯淡,想了想又急切道:“商会里的所有东西,我都给你留着,从未染指。” 他眼眸又瞬时黯淡,想了想又急切道:“商会里的所有东西,我都给你留着,从未染
  • ”曾在一本心理学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当一个人能够影响你心情的时候,说明你在乎了,当他能赚到你眼泪的时候,说明你投入了。无题(随心)恍惚间,我望见了
  • 反正对我来说一进这样的卫生间别说直接解手,就算再醉也只有忽然醒来双手合十,伸出舌头,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而退。毕竟这还是世界文化遗产,普度众生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