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甘石汤”是一个治喘的方子,不是解表的

01
《伤寒论》中的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解析:根据《伤寒论》原文,麻杏甘石汤证,原为太阳中风(即桂枝汤证,从“不可更行桂枝汤”可知),或汗或下后,外邪入里化热(表邪已尽),而成邪热壅肺的汗出而喘。

其主证是:汗出而喘,无大热。

其病机是:邪热壅肺,肺气不降,故喘;里热炽盛,迫津外泄,故汗出。无大热,是体表无大热,因为热邪壅聚于肺,不能透达于外所致,但临床所见也有高热者。

还可以见到咳嗽、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

其功效为:清宣肺热,降气平喘。

方义:麻黄味辛性温,宣肺平喘;石膏味辛甘性大寒,直清里热。

麻黄得石膏,则去其热性而存宣肺之功;石膏得麻黄,则清热而又有宣透之功,即所谓的清宣肺热。石膏倍于麻黄,是以清为主,清宣并用。

杏仁降气平喘,配麻黄以恢复肺气之宣降。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石膏清肺热,针对的是致喘病因;麻杏宣降肺气,针对的是致喘的病机,肺热得清,肺气得以宣降,则喘自平,汗自止。

麻黄与石膏的配伍(石膏倍于麻黄)是清宣肺热的经典方法,也是治疗肺热壅盛致喘而汗出的最有效方法。

02
《方剂学》中的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在《方剂学》中是辛凉解表剂的代表方,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方剂学》教材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下篇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二节辛凉解表剂》中的第三个方。

下面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12月版的《方剂学》教材中有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内容。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喘,甚则鼻煽,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证治机理:本证是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

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肺,或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热邪充斥内外,则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黄、脉数;

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

若表邪未尽,或肺气闭郁,则毛窍闭塞而无汗;

苔薄白,脉浮亦是表证未尽之征。治当清肺热,止咳喘,兼以疏表透邪。

方解:方中麻黄辛甘而温,宣肺平喘,解表散邪。《本草正义》曰:“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外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

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二药相伍,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合而用之,既宣散肺中风热,又清宣肺中郁热,共为君药。

石膏倍于麻黄,相制为用,全方主以辛凉。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

杏仁苦温,宣利肺气以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是为臣药。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防石膏寒凉伤中,更能调和于寒热宣降之间,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共奏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之功。

配伍特点:本方辛温与寒凉相伍,共成辛凉之剂,宣肺不助热,清肺而不凉遏。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而致喘咳之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从上述《方剂学》中关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内容,有以下问题需要质疑。

第一,既然将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放在“解表剂“中,为什么其功能不说是“辛凉解表”,而要说成是“辛凉疏表”?二者究竟是相同,还是不同?

第二,凭什么说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是“辛凉疏表”?张仲景是这么认为的吗?

第三,本方“主治”中的“外感风邪”是什么?有什么表现?根据是什么?《伤寒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吗?

第四,“证治机理”中的“若表邪未尽,或肺气闭郁,则毛窍闭塞而无汗;苔薄白,脉浮亦是表证未尽之征。”这些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原本的表现吗?

第五,“方解”中说:“方中麻黄辛甘而温,宣肺平喘,解表散邪。”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有表邪吗?方中用麻黄是为了解表吗?

第六,“方解”中说:“二药相伍,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合而用之,既宣散肺中风热,又清宣肺中郁热,共为君药。”肺中的风热是什么热?肺中的郁热又是什么热?二者怎么区别?

第七,“方解”中说:“四药合用,共奏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之功。”怎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又变成“辛凉宣肺”了?

这个“辛凉宣肺”和“辛凉解表”、“辛凉疏表”是相同,还是不同?如果是相同的,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名称呢?如果是不同的,为什么它们可以针对同一件事?

第八,“辨证要点”说:“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而致喘咳之基础方”,又说“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这“发热、喘咳、苔黄、脉数”代表的是表邪未解吗?

第九,最根本的问题是,有哪位医生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以解表为目的的呢?



因此,长期以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应将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归入“清热剂”中的“清脏腑热剂”一节。

由于麻黄是辛温解表的主药,有人通过调整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可以发挥麻黄的解表作用,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认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所谓的“辛凉解表”,也应当是解表清里并用,《伤寒论》中已有成例在先,如大青龙汤证。

然而,要明确的是,如此一来,已经不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原意了,而是对原方证的扩展和延伸。因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只以肺热而喘为准,没有表证。

0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医案分析


刘渡舟医案
(《刘渡舟临证医案精选》1996:21)

张某某,男18岁。

患喘证颇剧,已有五六日之久,询其疾因为与同学游北海公园时失足落水,经救上岸则一身衣服尽湿,乃晒衣挂于树上,时值深秋,金风送冷,因而感寒。

请医诊治,曾用发汗之药,外感虽解,而变为喘息,撷肚耸肩,病情为剧。

其父请中医高手服生石膏、杏仁、鲜枇杷叶、甜葶苈子等清肺利气平喘之药不效,经人介绍延余诊治。

切其脉滑数,舌苔薄黄。余曰:肺热作喘,用生石膏清热凉肺,本为正治之法,然不用麻黄之治喘以解肺系之急,则石膏弗所能止。

乃于原方加麻黄4克,服1剂喘减,又服1剂而愈。

按:本案虽因落水受寒而起,但经用发汗之药,外感已解而变为喘,在石膏等清肺药中加小量麻黄,当然不是为了解表,而是为了宣肺。


俞长荣医案
(《伤寒论汇要分析》,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邱某,患肺炎,高热不退,咳嗽频剧,呼吸喘促,胸膈疼痛,痰中夹有浅褐色血液,间有谵妄如见鬼状,请我及某医师会诊。

患者体温40度,脉象洪大。我拟给与麻杏甘石汤,某医师不大同意。他认为痰中夹血难胜麻黄辛散,主张注射青霉素兼进白虎汤。

我说,此证注射青霉素固未尝不可,但用之少量无效,用大量则病家负担不起(时在50年代中期)。至于白虎汤似嫌太早,因白虎汤清热见长,而平喘止咳之功则不若麻杏甘石汤。

此证高热喘促,是热邪迫肺,痰中夹血,血色带褐,胸膈疼痛,均系内热壅盛肺气闭塞之故。正宜麻黄、杏仁宣肺气,疏肺邪,石膏清里热,甘草和中缓急。经过商讨,遂决定用本方。

石膏72克,麻黄9克,杏仁9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每隔1小时服1次。

服1剂后,证状减约十之七八,后分别用蒌贝温胆汤、生脉散合泻白散2剂,恢复健康。

按:本案证只有肺热,没有表证,用麻黄9克配72克石膏,只是为了宣肺,不是为了解表。

(北京中医药大学肖相如)

张锡纯:4个妙方防治中风!

导读: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传世。而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证。

近现代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张锡纯,是我国“中西汇通四大家”之一,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儒、医基础扎实,医术精湛,悬壶济世,勇于抛弃崇古泥古、固步自封的观点,敢于创新,颇有医名。妙手回春的故事,举不胜举,流传的经典方剂,也有很多!今且分享几个治疗中风的方剂,一起来了解吧!

一、搜风汤


治中风。


防风六钱,真辽人参四钱(另炖同服,或用野台参七钱代之,高丽参不宜用),清半夏三钱,生石膏八钱,僵蚕二钱,柿霜饼五钱(冲服),麝香一分。药汁送服。

  

中风之证,多因五内大虚,或秉赋素虚,或劳力劳神过度,风自经络袭入,直透膜原而达脏腑,令脏腑各失其职。或猝然昏倒,或言语謇涩,或溲便不利,或溲便不觉,或兼肢体痿废偏枯,此乃至险之证。中之轻者,犹可迟延岁月;中之重者,治不如法,危在翘足间也。故重用防风引以麝香,深入脏腑以搜风。犹恐元气虚弱,不能运化药力以逐风外出,故用人参以大补元气,扶正即以胜邪也。


用石膏者,因风蕴脏腑多生内热,人参补气助阳分亦能生热,石膏质重气轻性复微寒,其重也能深入脏腑,其轻也能外达皮毛,其寒也能祛脏腑之热,而即解人参之热也。用僵蚕者,徐灵胎谓邪之中人,有气无形,穿经入络,愈久愈深,以气类相反之药投之则拒而不入,必得与之同类者和入诸药使为向导,则药至病所,而邪与药相从,药性渐发,邪或从毛孔出,从二便出,不能复留,此从治之法也。僵蚕因风而僵,与风为同类,故善引祛风之药至于病所成功也。用半夏、柿霜者,诚以此证皆痰涎壅滞,有半夏以降之,柿霜以润之,而痰涎自息也。

  

此证有表不解,而浸生内热者,宜急用发汗药,解其表,而兼清其内热。又兼有内风煽动者,可与后内中风治法汇通参观,于治外感之中兼有熄内风之药,方为完善。

  

中风之证,有偏寒者,有偏热者,有不觉寒热者。拙拟此方治中风之无甚寒热者也。

若偏热者,宜《金匮》风引汤加减(干姜、桂枝宜减半);若偏寒者,愚别有经验治法。曾治一媪,年五十许,于仲冬忽然中风昏倒,呼之不应,其胸中似有痰涎壅滞,大碍呼吸。诊其脉,微细欲无,且迟缓,知其素有寒饮,陡然风寒袭入,与寒饮凝结为恙也。急用胡椒三钱捣碎,煎两三沸,取浓汁多半茶杯灌之,呼吸顿觉顺利。继用干姜六钱,桂枝尖、当归各三钱,连服三剂,可作呻吟,肢体渐能运动,而左手足仍不能动。又将干姜减半,加生黄芪五钱,乳香、没药各三钱,连服十余剂,言语行动遂复其常。

  


若其人元气不虚,而偶为邪风所中,可去人参,加蜈蚣一条、全蝎一钱。

  

若其证甚实,而闭塞太甚者,或二便不通,或脉象郁涩,可加生大黄数钱,内通外散,仿防风通圣散之意可也。

  

徐灵胎曾治一人,平素多痰,手足麻木,忽昏厥遗尿、口噤手拳、痰声如锯。医者进参附、熟地等药,煎成未服。诊其脉,洪大有力,面赤气粗。此乃痰火充实,诸窍皆闭,服参附立危。遂以小续命汤去桂附,加生军一钱为末,假称他药纳之,恐旁人之疑骇也。三剂而有声,五剂而能言。然后以养血消痰之药调之,一月后,步履如初。此案与愚所治之案对观,则凉热之间昭然矣。

  

又遗尿者多属虚,而此案中之遗尿则为实,是知审证者,不可拘于一端也。然真中风证极少,类中风者极多,中风证百人之中,真中风不过一二人。审证不确即凶危立见,此又不可不慎也。 

 

二、逐风汤


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

  

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

  

蜈蚣最善搜风,贯串经络、脏腑,无所不至,调安神经又具特长。而其性甚和平,从未有服之觉瞑眩者。

  

曾治一媪,年六旬。其腿为狗咬破受风,周身抽掣。延一老医调治,服药十余日,抽掣愈甚。所用之药,每剂中皆有全蝎数钱,佐以祛风、活血、助气之药,仿佛此汤而独未用蜈蚣。遂为拟此汤,服一剂而抽掣即止,又服一剂,永不反复。

  

又治一人,年三十余,陡然口眼歪斜,其受病之边,目不能瞬。俾用蜈蚣二条为末,防风五钱,煎汤送服,三次全愈。审斯,则蜈蚣逐风之力,原迥异于他药也。且其功效,不但治风也,愚于疮痈初起甚剧者,恒加蜈蚣于托药之中,莫不随手奏效。虽《神农本草经》谓有坠胎之弊,而中风抽掣,服他药不效者,原不妨用。《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况此汤中,又有黄芪、当归以保摄气血,则用分毫何损哉。  

三、加味黄芪五物汤


治历节风证,周身关节皆疼,或但四肢作疼,足不能行步,手不能持物。

  

生箭芪一两,於术五钱,当归五钱,桂枝尖三钱,秦艽三钱,广陈皮三钱,生杭芍五钱,生姜五片。

  

热者加知母,凉者加附子,脉滑有痰者加半夏。



《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治历节风之善方也。而气体虚者用之,仍有不效之时,以其不胜麻黄、防风之发也。今取《金匮》治风痹之黄芪五物汤,加白术以健脾补气,而即以逐痹(《神农本草经》逐寒湿痹)。当归以生其血,血活自能散风(方书谓血活风自去)。秦艽为散风之润药,性甚和平,祛风而不伤血。陈皮为黄芪之佐使,又能引肌肉经络之风达皮肤由毛孔而出也。广橘红其大者皆柚也,非橘也。《神农本草经》原橘、柚并称,故用于药中,橘、柚似无须分别(他处柚皮不可入药)。且名为橘红,其实皆不去白,诚以原不宜去也。  

四、加味玉屏风散


治破伤后预防中风,或已中风而瘛疭,或因伤后房事不戒以致中风。

  

生箭芪一两,白术八钱,当归六钱,桂枝尖钱半,防风钱半,黄蜡三钱,生白矾一钱。作汤服。

  

此方原为预防中风之药,故用黄芪以固皮毛,白术以实肌肉,黄蜡、白矾以护膜原。犹恐破伤时微有感冒,故又用当归、防风、桂枝以活血散风。其防风、桂枝之分量特轻者,诚以此方原为预防中风而设,故不欲重用发汗之药以开腠理也。

  

盖《神农本草经》原谓黄芪主大风,方中重用黄芪一两,又有他药以为之佐使,宜其风证皆可治也,若已中风抽掣者,宜加全蜈蚣两条。若更因房事不戒以致中风抽风者,宜再加真鹿角胶三钱(另煎兑服),独活一钱半。若脉象有热者,用此汤时,知母、天冬皆可酌加。

  

自拟此方以来,凡破伤后恐中风者,俾服药一剂,永无意外之变,用之数十年矣。

  

表侄高某之族人,被人用枪弹击透手心,中风抽掣,牙关紧闭。自牙缝连灌药无效,势已垂危。从前,其庄有因破伤预防中风,服此方者,高某见而录之。至此,高某将此方授族人,一剂而愈。

  

又一人,被伤后,因房事不戒,中风抽掣,服药不效。友人毛某治之,亦投以此汤而愈。夫愚拟此方,原但为预防中风,而竟如此多效,此愚所不及料者也。 https://t.cn/z8HIGwJ

#青春诗会#
【草木二记#原创#】

  桂花
  我从一座城市奔波到另一座城市,时令已是秋天,南方的风送来一阵又一阵的桂花香。江南的秋,因了暗香浮动的桂花,显出它独特的韵味。十二世纪,金国皇帝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对江南的富足美丽怦然心动,以致铁骑南下。这倒真应了这句话——男人雄霸天下或者归于浮屠的动机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可以源于一首美妙的诗,可以因为一双妩媚的眼,也可以因为一朵花。
  秋分时节,桂花开得闹猛。走到哪里,都可以闻到桂花的香,我生活的城市,是座阳刚豪迈的城市,一到秋天,因了桂花,倒显出几分别样的柔情。
  江南之地,桂花遍地。写过“能不忆江南”的白居易,曾在杭州为官,对江南景物多有赞美,他喜欢“山寺月中寻桂子”。杭州是座被桂香浸润着的城市,秋分时节,满城桂香,简直香到人的五脏六腑里,好像中了迷魂香,让人迷迷瞪瞪的。你得承认,农历八月的花魁,就是桂花,难怪八月又叫桂月。这时节别的什么花,无论怎样的争奇斗艳,风头都被桂花抢了去。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若论香味,以金桂最为浓郁,它的香,就像那种风头最健的女子,有饱满的青春垫底,任性起来,是不管不顾的那种。有人闻了桂香会发诗兴,有人闻到桂香便会怀人,还有人,闻到桂花的甜香,竟然起了性欲,郁达夫有一篇小说《迟桂花》,里面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因为开的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以致郁达夫结结巴巴地说,“我,我闻了,似乎要起性欲冲动的样子。”郁达夫是个情种,似乎还有点性欲亢进。
  赏桂也须当时,去年秋分时节,雨水特别多,几场秋雨下来,桂花像是受了情伤似的,香味减了几分。今年秋分,天气晴好,桂花的香味,较往年浓郁。桂子开时,我正好在天台出差,周末时,一帮文友找了一处桂花园。我们在桂花树下,清谈,说笑,秋风吹过,扑簌簌飘下桂花雨,落到发上、身上,也落在茶杯里,人闲桂花落,并非妄言。有桂花落下,这清茶成了桂花茶。真个是偷闲半日,抵去十年尘梦。
  桂花可酿成金黄的桂花酒,广寒宫里的吴刚捧出的就是桂花酒。还可以做成桂花露,那个风情万种的秦淮名妓董小宛就很会这一手:“酿饴为露,和以盐梅,凡有色香花蕊,皆于初放时采渍之,经年香味颜色不变,红鲜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平常日子里的风花雪月,最能打动人。
  每年秋天,我都会腌上几瓶糖桂花。记得第一次腌糖桂花还是少年时,以前老温岭中学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桂花树,花开时,整个校园都可以闻到它的香气,那时的我,年少,桂花开时,常一蹦一跳去桂花树下捡拾桂花,捡满一手帕回来,用温开水洗净,在吸水的纸上摊开,再放至阴凉处晾干,然后,一层白糖一层桂花腌渍起来。月余,即可食。煮银耳、莲子、八宝粥、汤圆时,撒上一小勺,别有风味——是实实在在的秋天味道。
  国庆长假,怕人多,没出远门,去爬家门口的白云山。从白云阁下来,绕到一家农家小院,院子里,有两棵粗大的桂花树,一人还抱不过来,想来有些年头。桂花树下有一大箩筐金黄金黄的桂花。老妇人说,是刚从树上打下来的。一冲动,我把这一箩筐的桂花全买下,足有二三十斤。回家后,腌了好几大瓶的糖桂花,把家里的瓶瓶罐罐全填满了,剩下的做了桂花枕。这桂花枕着实香,睡了几天,头发里满是桂花的香气。去食堂打菜,排在后面的美女问我,你是不是用了桂花味的洗发露,怎么那么香啊。
  开在城里的这些花树,不仅是一棵树,还依附着我们的记忆和感情,我很赞同阿来说的这句话:当这个城市没有很多古老建筑让我们的情感来依止,多一些与这个城市相伴始终的植物也是一个可靠的途径。
  桂花开时,秋光很美。春天容易相思,秋天容易怀人,所以文人们容易伤春悲秋,我是不会悲伤的,因为带着桂香的秋风,已经将弥漫在心间的一切轻愁吹散。有花如此,人生不应有恨。
  红蓼
  天已经蓝了快一个月。家乡的天空真是蓝,蓝天、白云时常可见,不像一些城市,一年到头阴着个脸,偶尔天蓝一下,乐得跟什么似的,朋友圈里都会刷了屏。天一蓝,便觉得阳光也通透温暖,心情也跟着亮堂,何况,秋天已经到了,是神清气爽的时节。
  紫薇、木槿,热热闹闹地开了一夏,终于落幕了。秋天里,出场的是桂花和葱兰。葱兰不甚起眼,容易被忽略,可我喜欢此花,纤巧的花朵,白的花黄的蕊,不管晨与暮,开得那么清新,轻尘不染的样子,让人心境跟着澄明。
  还有一种秋天的植物,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蓼。《小雅》中写的“终朝采蓝”,就是蓼蓝,古人拿这种植物来染制衣服。到郊外漫步,很容易看到一丛丛的蓼。蓼有两种,南宋台州府志《嘉定赤城志》中云:“江岸者曰红蓼,遂旁者曰辣蓼。”辣蓼,台州人又称之为水辣蓼,成片地生长在水边潮湿之地,是乡间卑微的草本植物,跟车前草、半边莲、半夏一样,长在乡间野陌上,湿地近水的地方最多,这里一小丛,那里一大片,茫茫然然的样子,结着红色长条的穗子,开着淡红或白色的花,有点像倒挂的麦穗。秋愈深,其色愈浓。周瘦鹃先生很是抬举它,把它与芙蓉称之为“水边双艳”。
  秋天的红蓼,在风中摇摆着,似在偷听水与风的谈话,初一看,无甚出彩,细看,则觉出它的风情。红蓼清丽浓艳的花色,有一层古典的美色,是可以入诗的植物,红蓼跟岸边水洲、沙鸥翔集相连,分明有秋的意境。临海《巾子山志》有诗:“菊径香时来塞雁,蓼滩深处立沙鸥。”菊花开时,大雁南飞,长满红蓼的溪滩上,沙鸥独立寒秋,简直就是一幅国画。宋代台州才子黄庚亦有“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句。我觉得这句诗特别有味道,比起他别的名句——“人无气节何足道,腹有诗书自不同”“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之类,少些耿介的文人气,多了几分田野质朴的气息。
  南宋道教全真南宗五祖白玉蟾是福建人,为了修道,长居天台山,秋日里坐船过黄岩,看到大雁从头顶飞过,岸上满是白蓼,蓼草开出白花,秋风一起,浪一般向一边倒伏,一时感怀,作诗一首:“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白蓼风。一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我觉得,这位老道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味,就像周作人说的,“心思散漫,好像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
  又说到周作人了。周作人的《乌篷船》里写到秋之红蓼,《乌篷船》是周作人“苦雨斋尺牍”中的一篇,以书信体的形式展现了绍兴意味悠远的日常生活,周作人早就说过,他虽然生活在大革命前夕的动荡年代,内心深处却向往着雨天,喝口清茶,同友人谈闲话,以为“那是颇愉快的事”,《乌篷船》里描写秋天的景色,“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鱼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文字是那种素面朝天的明净、冲淡。
  红蓼入诗,也入画。《红蓼水禽图》是中国美术史上的花鸟画名作,传为宋徽宗赵佶所作,其所绘意境正如一首诗所咏:“西风红蓼香,水禽破苍茫。”白石老人也喜欢拿红蓼入画,《红蓼》《红蓼群虾图》《红蓼蝼蛄》都是他的小品,画面意境清旷,幽远辽阔。不过,话说回来,但凡只要国画中有三两笔红蓼的,意境没有不清旷的。
  浪漫能当饭吃吗?还是来点实在的吧。在风雅之士眼里,红蓼是入诗入画的植物。在乡人眼里,红蓼气息泼辣,可驱蚊、酿酒,是可以派上大用场的。夏天,乡人将红蓼割下晾干,用来驱蚊蝇,气味辛辣,蚊蝇被驱逐得远远的,红蓼的这种功用,像艾草。海边一些地方的人,烧望潮之前,会把望潮裹进辣蓼里,在石板上摔得个七荤八素,经此一摔,望潮的味道更加鲜脆。
  红蓼亦是酿酒的材料,《嘉定赤城志》就记载了它的这种功能。台州的乡村,至今还有人拿它当作酒引子。红蓼的别称就是酒药草、酒曲草、酒酿曲等,这些名字,多多少少透露出红蓼的底子。好像一个人被唤作酒鬼,总有不小的酒量打底吧。秋天时,乡人去水边采集红蓼的籽,揉在面粉里,搓成一个个丸子,置于阴湿地方,发霉出乌花,就成了“曲霉”,这“曲霉”,是酿酒中少不得的玩意儿。
  早些年,台州乡下集市里,就有卖红蓼做的酒药。至今,天台、仙居的一些乡村,做白药酒(甜酒酿)时,主妇也会用上红蓼酒药。
  每每看到红蓼,心中便生出浓浓的秋意,有时,还会生出微醺的感觉。

#我们的歌##人人都是朗读者##正能量[超话]#(来源:检察日报 王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一天的V永远是鲜活和多样化的,有尘封所有旧歌的勇气也认为自己的新歌创作十分顺利。人这一生,总要热爱些什么,但所有因为热爱延伸出来的任何附属,都不该夺了你的初心
  • ”李振峰说,其中清嘉庆严如熤的《汉中府志》就认真系统看过三遍以上,同时为了印证史料,请教专家学者、朋友都是常事。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珍贵的图片,系统全
  • [爱心][爱心]S蜜减肥奶茶一天减肥1.2斤的节奏不用节食[奸笑]马上又要换季了想想去商场买衣服 这个显腿粗那个显腰粗的有些款小的还没有你穿的号那是件多么悲哀的
  • 2.教育机构:和平区实验小学3.✏️设计风格:全球华人首席设计师—李玮珉亲自设计4.商业配套:紧邻滨江道商圈。项目卖点:津城核心地段,成熟配套,稀缺资产————
  • #广州白云区租房[超话]#地址白云区三元里大道 棠溪小区 合益二街2号3楼单间阁楼房,个人房子出租不收中介费,不是二手房东,月租900,两押一租,民水民电水1.
  • 同时,我们还提前拨付了中国铁路集团总公司200多亿促进铁路建设复工复产,铁路现在复工情况非常好。指导各地方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确保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前
  • 女主是个学霸,勾搭的计划超级完美[笑cry][笑cry][笑cry]男主除了渣点没啥心眼,她通过她表哥的微博找到男主女朋友的微博找到男主的微博,看到他的喜好行动
  • 但是假的,你不知道它是假的,你會有感受。 既然是空,你在里面起心动念,想控制、想占有、想支配,全错了。
  • 可是这只明明好像是公猫啊…突然想起小学养的猫咪有段时间也一直叫,当时问奶奶也是相同的回答。甚至还吧平时你教它的一些东西全都抛之脑后,做出一些事情来吸引你的注意,
  • 对生活,对家庭,对婚姻,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后悔……写到这里,我不再犹豫,我想我不会打破这个平衡。对生活,对家庭,对婚姻,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后悔……写到这里,
  • 我们法医老师以吐槽电视上演的法医和现实中的法医的天差地别开课,用老师的话就是简单介绍一下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实比想象更加残酷
  • 甚至,即便在别人看来,我们的决定不够明智、我们做出决定后的生活“变差”了,我们也能通过“自我欺骗(self-deception)”来让自己喜欢现在的生活、向别人
  • 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 他指出,在男人伟岸的身躯里,其实生存着足够阴柔的女性原型意象,叫做“阿尼玛(anima)”;同样,在女人娇柔的灵魂中,也隐藏着属于她们的那个男性原型意象:阿尼姆
  • 然而,在“原谅还是不原谅”之外,我一直感觉还有第三种选项,其实我觉得那个选项更有可能是真正的答案——她是不是内疚了?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一直怀疑,约克公爵夫人(F
  • 所以,按理来说,在《葡萄成熟时》时,陈奕迅是不是应该用愤怒的、满是不忿的、伤感的、你们都是战五渣我来了……whatever,他应该是用这些情绪来唱吗?而本次《声
  • 我喜欢韩娱团那是我的事,我就不信你们没听过英文歌韩文歌,没用过进口货,没穿过nike、adidas的衣服鞋子,既然爱国爱到这个地步了,都看不起喜欢韩娱的中国人了
  • #檀健次##耀客# 小小痰盂丝妄图占领螺丝宝宝の厕所‼️不知道你们家痰盂是给螺丝宝宝拉屎的地方吗滚蓘棍衮辊滾鯀袞磙惃蔉輥滚硍㙥蔉磙㙥蔉䃂☠︎滚蓘棍衮辊滾鯀袞磙惃
  • (三)报名要求1.考生只允许报考《长春市疾病防控及基层卫生服务系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制外工作人员岗位及其资格条件一览表》中1个招聘岗位,不可以将报名表投递给多家
  • 这是什么决不能再继续触碰的决绝和狠心啊……为什么能对自己这么狠啊……看着他越是拒绝,就越觉得是问心有愧(X个人滤镜脑洞作怪并非原作意思)(说来也真的感觉小表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