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

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

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

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https://t.cn/ELT0hke

德育故事:一棵老树竟挽回了兄弟三人的情谊

法昭禅师有一首偈子云: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这首偈子深刻的叙述了兄弟间的情谊何其珍贵。兄弟是同气连枝的生命共同体,就像树枝和树干一样不可分离,彼此和谐共处,才能繁茂兴盛;彼此对立相争,整棵树都会受到伤害。其实万物皆有灵性。

  田真昆仲 议分紫荆 树即枯死 悲悔同声

  在隋朝的一户田姓人家,就有这样一棵有灵性的大树——紫荆树。田家的历史有多长,这棵紫荆树就有多老。她一直生机勃勃,似乎象征着这个家族的兴旺。一代又一代的田氏子孙,就在这棵紫荆树下其乐融融的成长……

  人生的不测总是突然的,那一年,田家的父母相继离世,只剩下兄弟三人相依为命。田家家境虽不算富裕,但幸运的是他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从未有过争吵。直到他们分别成家立业,兄弟三人想要各自发展,便把家产分成了三份。

  分到最后,只剩下庭院中那棵开满紫红色花朵的紫荆树。哥哥田真叹息的说:“这棵老树蕴涵着对这个家族无尽的追忆和缅怀。”

  老二田庆却不以为然:“我们家产都分完了,留着这棵树也没什么用了,不如也把它给分了吧。”

  幼弟田广精打细算的说:“有理有理,紫荆树的树皮和木材都可以入药,我们干脆直接把它砍掉,一人分一份,还能卖个好价钱。再说,我们分了家之后,都要各奔前程,谁还顾得上照顾它啊?”

  田真摇着头说:“使不得,使不得……我们怎么忍心伤害这些美丽的花朵和润泽的叶子呢?它鲜活的生命力,伴随着咱们田家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家族有多兴旺,紫荆树就有多美。这是我们家族繁盛的见证,怎能如此伤害它呢?”

  田庆听了,怪声怪气的说:“哥哥您别犯傻了,谁还会注意到这棵老树?您要是不肯,那我就和弟弟对半分了。”

  最终他们决定将紫荆树砍成三段。

  田真仰望着昔日的家宅和茂盛的老树,内心十分伤感,但也无可奈何。

  谁知第二天一早,原本茂盛挺拔的紫荆树,一夜之间突然全部枯萎凋零;原本壮硕挺直的枝干、翠色可人的叶子,也全部干枯变黄了。

  三兄弟被眼前枯萎的紫荆树惊呆了,难道说紫荆树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被截成三段,也伤心欲绝,不如先自行了断?!如此珍贵的手足之情要这样分离,连树都觉得伤心,不愿再活下去,我们简直……想到这里,三兄弟感到惭愧万分,眼睛都湿润了。

  沉默了一会,哥哥神情肃穆的说:“树木原本就是同气连枝的,因为听说将要被砍成三段,它才会如此悲伤,我们人竟然连树木都不如啊!”

  二弟田庆追悔不已的说:“我们小的时候,同吃同住,同出同息。那种在父母身旁承欢膝下、同舟共济的幸福生活,现在想起来真是令人怀念呀!”

  弟弟田广也伤感的说:“现在,父母都不在了,我们兄弟就是彼此最亲最近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团结和睦的话,父母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比紫荆树还要伤心!”

  田真听了两位弟弟的肺腑之言,感动的说:“两位弟弟说得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从前的生活呢?我们本是同命相连,要想重振家业,就要和睦共处,团结一心!”

  兄弟三人的手终于又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他们把分家的契约,在紫荆树面前一同烧毁,决定永不分家。

  第三天的早晨,当太阳早早的爬上枝头的时候,幼弟田广打开窗户,惊讶的喊了起来:“哥哥,哥哥,快来看啊!紫荆树的叶子又绿了,头也抬起来了!”

  鸟儿听到他的叫声,也不由自主的朝着紫荆树那片绿油油的枝头望去。两位哥哥惊讶的探出了头,紫荆花那片殷红的色彩,湿润了他们的眼睛……

  从此之后,他们兄弟三人更加友爱,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再也没有提分家的事了。美丽的紫荆树也繁茂如初,就像这个团结如故的家庭一样,欣欣向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正所谓一回相见一回老,千万不要等到追悔莫及之时才徒自悲伤。回想我们的一生,还有多少时日能和自己的家人兄弟相聚在一起呢?人体各个器官如果不能协同配合,身体必遭病魔的侵袭;团体不和睦,必定不能长久;国家上下不齐心,则很难抵御外敌的入侵。纵然是一枝一叶、一草一木,也能感知到人心。一颗真诚的心,一定可以感化人心,遍及万物。

人与自然之间,有肉眼看不到的很多奥秘。假如人们彼此不和,引发纷争与战乱,外境上也会出现风雨不顺、五谷不熟等恶兆。人类要想快乐地生活,并非希求钱财就能得到,而要从自身修养、随顺天龙八部等方方面面加以调整。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卢浮馆藏# [太阳]盛夏已至,又到了可以品尝各种水果的季节啦![并不简单]如果说17世纪美食静物画中的水果,总是给人一种潘多拉魔盒式的危险感,那么18世纪之后
  • 2022.6.28 阴雨淫雨霏霏,思绪悠绵,不知不觉,一年的一半马上就过去了……近期特别享受更加静谧、从容、随性的一个人的日子也在晨练,但不执着跑进6的配速了
  • 晚上吃完后我上火了,嘴角肿了,后悔…………今日成就之一两个人吃了5斤桂味荔枝一颗荔枝三把火吃荔枝怕上火其实很简单就可以解决你只要一天吃两斤以上,就不会上火了[笑
  • 【【关于朴智旻圈的加精与置顶】】[色]高亮!高亮!高亮![色] 为了能保证朴智旻泡泡圈里出现更多更优质的帖子,防弹小泡泡我要给阿米女神来了解一下加精的定义与权
  • 子枫妹妹再一次给我吓到了,吓到抖了一抖,惊喜的是让我看到了秋小爱爸爸秋成勋,也是笑点之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总的来说很不错[打call][打call][打call
  • 和抖音上拍的完全不一样啊好丑啊这地方 以后再也不想来了傍晚的天真的好舒服啊 小凤吹吹舒服死了好喜欢和我妹一年拍两张合照笑死了卞大潇就是我的男朋友 我每天和她说的
  • 【意大利1月23日疫情数据】新增13331 死亡488[生病] 确诊 (+13331) 累计 2455185死亡 (+488)累计 85162治愈 (+16
  • 主要阐明时代背景、总体要求和发展格局,明确要把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成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文化“两创”新
  • #赵丽颖# 赵丽颖是第一个超话阅读量破千亿的女演员 第一个电视剧播放量破千亿的演员 第一个主演电视剧播放量破千亿的演员 第一个主演电视剧播放量破两千亿的演员
  • 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3、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
  • ​在忆秦娥学戏之初,对她影响最大的便是那几位秦腔老艺人,肚子里装了几百本大戏的古存孝,一根棍耍得水泼不进的周存仁,在浩劫中千方百计保留秦腔行头的裘存义,最后是忆
  • 是最给力的一次超值低价团购活动,3月10日,这一天,全城瞩目!是最给力的一次超值低价团购活动,3月10日,这一天,全城瞩目!
  • !!
  • 她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喝水,家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减肥药品,她在65公斤时认识先生,婚后体重持续增加,使得丈夫对她愈来愈冷淡,最终离婚收场,现在体重为94公斤。游
  • no!!
  • 一声思念,无关距离却可以沧海桑田,一种念,无形,却是心脉与心脉的交融……或许,这世间,一种爱,不需表白,懂得,便是温暖, 一份情,不必细说,凝眸,便会永远。一
  • 心善则美,心纯则真,如果我们能持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心善则美,心纯则真,如果我们能持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
  • 看完奇异3… 奥妹成了女异形…教授被异形奥妹在脑洞里拧了脖子……花里胡哨各种怪物也不知道打哪来的画风感觉跑错了片场除了宇宙穿梭的镜头还有最后的亡灵翅膀蛮帅的其他
  • 【过去七年中国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超过3%】Le taux de mortalité prématurée en Chine a diminué de
  • 上次我让别人接的那个工程已经开始准备要动工了,一个个程总叫的直炸的,请叫我杰总好嘛[微笑][微笑][微笑]明天去问问詹老表怎么开好一个皮包公司[春游家族]挣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