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让我看透了5个生活的真相

大国记忆周刊 今天

疫情反复蔓延至今,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修行。

回望这两年多,交织着生与死,爱与痛,希望和失望,恐惧与鼓励。

经历这一切的你我,都忘不了这次的教训,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的普通人,我也从中看透了5个生活的真相。

1

健康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重要。

疾病和死亡,不会跟我们讨价还价,它们一视同仁。

如果忽略身体,无视健康,你终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生而为人,能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与幸运。

健康的身体,不仅是创造财富的本钱,是幸福生活的根基。

健康,也是一种责任,如此才能对父母尽孝,对儿女尽责。

若是失去了健康,一切都是多余,多少钱财名利,都毫无意义。

人这辈子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钱在银行,人在天堂;心在远方,人在病床。

千万别因为不爱惜身体而空留悔恨,别等到病魔缠身才明白健康可贵。

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却也给了每个人全面自省和改过自新的机会。

往后,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心态阳光,健健康康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2

管好负能量,是一生的修行。

一场疫情,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

隔离在家,物资不足,存款不够,工作不稳......多少会遇到些糟心事。

感觉周围都是负能量筑起的高墙,甚至有些透不过气。

可痛苦从不会因唉声叹气而减少,只会因你心中的负能量而恶化。

就像是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你把负能量传递给别人,还会产生恶性连锁反应,伤人伤己。

世事纷繁复杂,无论什么时候,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

一个人只有管理好负能量,不消耗自己,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掌控人生。

你可以换个心态去发现生活的美好,也可以读书运动来增强内在力量,或者靠近正能量的人去温暖自己的心。

从今往后,戒掉无用的抱怨,换成积极的改变,才能奔赴更美好的生活。

3

成年人的底气,都是钱给的。

疫情总猝不及防,让城市停摆,把工作打乱。

很多人收入受到影响,资金周转不灵,生活陷入了困境。

曾以为人生得意须尽欢,现在才知道自由自在,都是钱支撑的。

曾以为谈钱俗气伤感情,现在才明白要是没钱,更容易伤感情。

钱,是一个人的底气,是一个家的定海神针。

有了钱,才能让自己安心从容,让家人衣食无忧,让生活甜蜜快乐。

如毛姆说的:“人追求的当然不是财富,但必须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

幸福生活,需要足够多的钱来保驾护航。

因为世界有太多的不确定,今天稳定的工作,也许明天就会失业下岗,今天还前程大好,也许明天就会一片黑暗。

唯一能给你底气,去抵御那些潜在风险和危机的,只有卡里的余额。

4

世事无常,生活照常。

刚开始时,大多数人都以为疫情会很快结束。

后来武汉封城,我们也以为来年可以去武汉看樱花。

可时至今日,疫情愈发严峻,新增感染一天比一天多,依然不知何时结束。

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让所有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事无常。

面对命运的不怀好意,大家心中都难免叹惜:“怎么会这样。”

但短暂的低沉过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世事再无常,生活也要照常。

即使隔离在家,也坚持线上办公,还要读书运动充实生活;

实体店停止营业,就转向线上平台销售,积极寻找新出路;

工资缩水或失业,除了开滴滴送外卖,还想尽方法赚外快。

更多时候,迫在眉睫的是眼前的日常,照常生活就是对世事无常最好的抵抗。

5

生而为人,善良是一种选择。

《南方周末》曾写道:“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抖擞精神,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艰难的2022年开端,这种力量,就来自千千万万个愿意付出爱与善良的普通人。

他们是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跨越山与海的援助队伍,是毅然挺身而出的志愿者们,也是热心捐赠资助的各界爱心人士......

善良与善良的相遇,是春寒料峭里的温暖,是疫情阴影中的丝丝光亮。

世界凉薄,人间寒冷,但强者自渡,圣者渡人。

是善良,是担当,是爱,让万物可爱,让人间值得,让未来可期。

不要忘记那些为你撑过伞的人,是他们给了你对抗命运的力量。

也不要吝啬发出自己的微光,因为你不知道会照亮谁前行的路。

往后的日子里,愿你继续保持善良,也能和更多的温暖不期而遇。



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面对疫情,跨过艰难险阻,克服困难重重,依然对生活葆有坚持和热情。

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愿每个人,都能做平凡生活中的英雄。

菩萨之十三__十二圆觉菩萨

十二圆觉造像今天还不少见,除杭州灵隐寺以外,在四川“石刻之乡”大足县,也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十二圆觉造像,即大佛湾圆觉洞。洞窟内主像为三身佛,位于正壁中部,三身佛的两侧壁前,各刻有6尊菩萨。这些造像为宋代作品,刻画细腻,造型优美,装饰性强。整个圆觉洞就是一件大型的石雕艺术珍品。洞中的十二个菩萨即十二圆觉,这窟“圆觉道场”,是佛经故事的形象化。

按照佛门说法,佛是“彻底觉悟者”,即达到了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的最高境界,而菩萨则是“自觉觉他者”即自己觉悟还要使众人觉悟。但菩萨还缺少佛所具有的“觉行圆满”,所以比佛还差着一级,但菩萨于未来可成就佛果,只要不懈努力达到“觉行圆满”—自觉,觉他而完美无缺了,即可成佛。据大乘佛教的说法,一切觉行圆满都是佛,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子,不可胜数,至于菩萨更是不计其数了,明成祖朱棣曾以自己名义编撰了一部大部头的《御制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四十卷),收录佛、菩萨名称数以万计。

菩萨之名虽多至不可胜记,但最为著名的有显教的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密教的八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弥勒、虚空藏、金刚手、除盖障),还有十二圆觉菩萨、二十五圆通菩萨等。十二圆觉也是密教崇奉的著名菩萨群体。

圆觉,有“圆满的觉性”之含义,所谓“修行得道,功德圆满”。其实就是指要断绝一切烦恼妄念,对世间一切事理大彻大悟,方能往生清净佛国,即身成佛。据唐代僧人佛陀多罗所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简称《圆觉经》称:

十二位菩萨次第向世尊请求修行的法门,佛一一作了解答。由于十二菩萨请教的是大乘圆觉清净境界修行的法门——一种成佛之道,因而称之为十二圆觉菩萨。

这十二位大士的名称如下(据《圆觉经》):

文殊师利菩萨 普贤菩萨

普眼菩萨 金刚藏菩萨

弥勒菩萨 清净慧菩萨

威德自在菩萨 辩音菩萨

净诸业障菩萨 普觉菩萨

圆觉菩萨 贤善首菩萨

这十二位有望成佛的圆觉菩萨,其实不过是佛教教义概念化的产物,是一种象征,是佛门使教义形象化而设计的。不能把他们看太“实”。甚至连《圆觉经》都有人怀疑是中国僧人造的伪经。

十二大士中的前五位,尽管都是佛教传说人物,但总还是有“由来”的,佛典上载有他们的“履历”,而其他七位则完全是虚拟的。第一、二位文殊和普贤,是中国四大菩萨中的两位,我们有专节介绍。第三位普眼菩萨,为观音菩萨之异名。佛经称其慈眼普观一切众生,谓之“普眼”。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请参阅观音一节。

第四位金刚藏菩萨。为贤劫十六尊之一。佛教有三世三千佛的说法,即过去世庄严劫有一千佛出世,以燃灯佛为代表,称燃灯诸佛;现在世贤劫有一千佛出世,以释迦牟尼佛为代表,称释迦诸佛;未来世星宿劫也有一千佛出世,即弥勒诸佛。密教称贤劫十六尊(菩萨)为千佛中地位高级者,是护法佛,但相容一般为菩萨(将来成佛)。金刚藏为十六尊之一,有时现忿怒身,持金刚杵以伏恶魔,又称金刚藏王。他还是密教五方佛中东方阿(门内一众字)佛的四位亲随之一。

第五位弥勒菩萨有专节介绍。

剩下的几位菩萨,如前所说,是虚拟的“象征性”菩萨,他们的名称寓意是:

清净慧——脱离烦恼,六根清净,从而获得佛门智慧。

威德自在——有大威势,足以折伏恶魔;有大慈德,堪可救助众生。

辩音——擅长以音声宣传佛理,教益众生。

净诸业障——能够除掉种种阻碍自己“解脱”的恶因和恶果。

普觉——看透了生死苦乐,请佛指出修行之路。

圆觉——努力使自己觉行圆满,永断无明,即能成就佛道。

贤善首——按照佛的指示修行,既贤且善,成为上首菩萨,离成佛已近在咫尺了!

总之,可以把十二圆觉理解为得到佛祖“真传要道”,努力向修成圆满正果——成佛的目标迈进的十二位大菩萨,成就圆觉,也是佛家追求的目标。《红楼梦》的结尾,空空道人看到女娲补天未用之石(它幻形为入世的贾宝玉)经过一番下凡历劫之后,不禁对它点头叹道“方知石兄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圆觉,也可谓无复遗憾了!”这是作者对贾宝玉看破红尘、挣脱尘俗、出家修行成正果这一行为的赞赏与肯定。

一般的圆觉道场是以密教第一佛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为主尊。四川宝顶山圆觉洞即据《圆觉经》内容雕造的。三佛前的供桌之前还雕有一菩萨,面向主像,头略低垂,双手合十,跪于莲台之上。这位菩萨的衣饰面貌,与两侧壁的十二圆觉完全相同,表示他是十二大士的化身,是在轮流向佛请教修圆觉清净境界的法门。

十二圆觉造像最为精绝的,当属山西长子县法兴寺和山西隰县小西天(又叫千佛庵)的彩塑。法兴寺十二圆觉彩塑为北宋作品,迄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小西天的十二圆觉为明代精品。本来,寺庙中的神像因受教义限制而有一定的格局。但法兴寺与小西天的圆觉大士们突破了这一局限,塑像皆为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面相俊秀,神态自然,颇富人间生活气息,圆觉们分坐于束腰基座上,赤足蹬踏莲蒂,或正或侧,姿态优雅,头上无发冠,发髻外露,发型自前向后卷曲而竖起,发丝缕缕可见,真可谓形神兼备,光彩夺目,是我国古代艺术大师们的杰作。

至道无难(三重公案,满口含霜。道什么),
言端语端(鱼行水浊,七花八裂,搽胡也)。
一有多种(分开好,只一般,有什么了期),
二无两般(何堪,四五六七,打葛藤作什么)。
天际日上月下(觌面相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切忌昂头低头),
槛前山深水寒(一死更不再活,还觉寒毛卓竖么)。
髑髅识尽喜何立(棺木里瞠眼,卢行者是它同参),
枯木龙吟销未干(咄,枯木再生花,达磨游东土)。
难、难(邪法难扶,倒一说,这里是什么所在?说难说易),
拣择明白君自看(瞎,将谓由别人,赖值自看,不干山僧事)。
雪窦知他落处,所以如此颂“至道无难”,便随后道“言端语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雪窦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似三隅反一。尔且道,什么处是“言端语端”处?为什么“一”却有多种,“二”却无两般?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若透得这两句。所以古人道:“打成一片,依旧见,山是山,水是水。长是长,短是短。天是天,地是地。”有时唤天作地,有时唤地作天。有时唤山不是山,唤水不是水。毕竟怎生得平稳去?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种平怀,混然自尽,则此四句颂顿绝了也。
雪窦有余才,所以分开结裹算来也。只是头上安头道:“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虽无许多事,天际日上时月便下,槛前山深时水便寒。到这里,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岂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处。
雪窦头上太孤峻生,末后也漏逗不少,若参得透见得彻,自然如醍醐上味相似。若是情解未忘,便见七花八裂,决定不能会如此说话。“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乾。”只这便是交加处。这僧恁么问,赵州恁么答。
州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
时有僧便问:“既不在明白里,又护惜个什么?”
州云:“我亦不知。”
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
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此是古人问道底公案,雪窦拽来一串穿却,用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今人不会古人意,只管咬言嚼句,有甚了期?若是通方作者,始能辨得这般说话。
不见僧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
严云:“枯木里龙吟。”
僧进问云:“如何是道中人?”
严云:“髑髅里眼睛。”
僧不悟,举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霜云:“犹带喜在。”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霜云:“犹带识在。”
僧仍不悟,又举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山云:“血脉不断。”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山云:“干不尽。”
僧云:“什么人得闻?”
山云:“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
僧云:“未审龙吟是何章句?”
山云:“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圜悟在评唱里说,雪窦了解这个公案的内涵,所以作了这个颂词来做总结,先说“至道无难”,随后说“言端语端”,这是在举一反三。再说:“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是举三而反一。圜悟说雪窦这个开示是“三重公案”,意思三次被人“拶住”,差点无法脱身。祖师虽然是慈悲为人,但是说的越多反而让人妄生歧义,好比满口含霜吐不出水,说不清道不明。“言端语端”是说大道并不遥远,就在在言语中显现。为什么说“一”却有多种,而“二”无两般呢?因为“一”指的就是众生本有的平等的真如自性,而自性能生万法,所以说“一”有多种。 佛经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阿赖耶识”、“唯我”、“唯心”等等名称皆是同一物。圜悟著语说:“分几种名称挺好,只有一个法门,什么时候能到达尽头?”“二无两般”的“二”指的是“真”“俗”二谛,“真”“俗”二谛是事物所具有的两种真理,学佛就是要从世俗而入胜义。通达二谛的道理才可以通达佛教,唯有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互成互破,才能扫尽一切执着而显现真如自性。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体,此乃一切法无二相也。“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不具眼”,就是不具备看透实相的法眼。一个没有开眼的人,应该向什么方向去摸索呢?如果能悟透“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两句话,自然就知道方向了。所以古人说:“打成一片,依旧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长是长,见短是短。见天是天,见地是地。”去掉情识计较,将万事万物蕴含的禅理看作浑然一体,这样打成一片之后,对于山水天地的名称名相也不再执著了。苏东坡有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也很平常。佛经云:“诸法唯假名,但依名字立”。名字怎样称呼并不影响事物的实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心地上平稳?其实很简单,就像“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是很正常的自然景观。面对这一切自然现象,只需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无可计较,没有分别。对表相的执著和烦恼也就消失了,那么这四句颂词所说的涵义就透彻了。

雪窦才华横溢,所以他分开用几种比喻来表述意境,但是这也属于头上安头,多此一举。“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其实根本无需多此一举。因为天上太阳升起时,月亮自然就下去了。窗前山色变深沉时,山水自然也变得寒凉。到了这种境地,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这不就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吗?

雪窦这则颂词一开头就写得很深奥,所谓曲高和寡,所以到后面又透漏一些玄机,松开一些口子。如果学人能参的透彻,就像品尝醍醐美味一样,如果还在用平常情理去计较,那就七零八落,支离破碎了,必然不能领会这些话的奥妙了。“骷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骷髅识尽喜从何来?有喜悦那就是还有意识分别。枯木里有龙吟之声,说明还没有销蚀干净。这两句又是另一件公案了,雪窦把另一件公案和本公案交织起来深入阐释这个“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与石霜、曹山二位禅师的开示交加起来,便禅味十足,风光无尽了。如今的人不懂得古人的意境,只知道咬文嚼字,什么时候才能明心见性呢?如果是一个开悟的大禅师,自然一看就明白这句话的奥妙。

从前有一个参学的僧人去参香严禅师,他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这个问题就像梁武帝的“什么是圣谛第一义”一样,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来表达的义理。香严回答:“枯木里龙吟”学僧又问:“如何是道中人?怎么样才算是入道了,才算是开悟的人呢?香严回答:“髑髅里眼睛。”“枯木里龙吟”指的是灭绝一切妄想,参禅参到犹如枯木一般死寂时,依然能听见龙吟一般美妙的声音,犹如枯木逢春,真心的妙用显现了。而“髑髅里眼睛”,指的是断除情识分别之人就像一具髑髅一样死寂,但此时眼识依然能起到觉知作用。香严的意思是禅并非一昧死寂,而是通过止息妄念,恢复活泼的自性妙用,“枯木里龙吟”和“髑髅里眼睛”都是象征死中得活。大死之人才能够大活,如果只能死而不能活,那么就是凡夫了。

这两句莫名其妙的回答让这位僧人实在不解,他又去参石霜禅师。还算他有点小聪明,他直接把香严的答案拿来问石霜。他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回答:“犹带喜在。”就是说最初悟入时心中有一种得法的喜悦感。学僧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石霜回答:“犹带识在。”意思是此时情识还可以起妙用。

石霜几乎将香严的答案点透了,但是这个僧人依然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他又去参曹山禅师。他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曹山回答:“血脉不断。”他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曹山回答:“干不尽。”这里“血脉不断”和“干不尽”指的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和本自具有的自性丝丝缕缕生机不断。僧人又继续问:“什么人能够听见枯木里龙吟之声啊?”曹山回答:“尽大地未有一个不闻。”就是说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听见。这个僧人又继续问:“未审龙吟是何章句?”不知道这个龙吟的声音有什么说法?有什么依据吗?曹山回答:“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意思不知道什么出处,我只知道听见这个声音的人都已经死了!”“闻者皆丧”大禅师的答案往往就是这样不同寻常,振聋发聩。“闻者皆丧”指的是身心脱落,实证“无我”,“我”不存在了,自然也没人能听见龙吟声了。

复又颂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雪窦可谓大有手脚,一时与尔交加颂出。然虽如是,都无两般。雪窦末后有为人处,更道:“难、难。”只这“难”、“难”,也须透过始得。何故?百丈道“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雪窦凡是一拈一掇,到末后须归自己。且道,什么处是雪窦为人处?“拣择明白君自看”,既是打葛藤颂了,因何却道?君自看?好彩教尔自看,且道,意落在什么处?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
雪窦又写了四句颂词,将香严的“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作了一番阐释和总结。“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在枯木里能听见龙吟声那才是真正的见道了。骷髅里面的情识分别都断尽了,真正的法眼才能起到妙用。“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百丈祖师提倡“从浊辩清”,“浊法”指的是贪嗔爱取等行为方式,“清法”指的是菩提涅槃解脱等行为方式。当“喜识”都断尽了也不存在有一法可得了,身在其中的人还怎么去从“浊法”中辨别“清法”呢?烦恼即菩提,哪有浊清之分呢?

雪窦真是个有好手段的人,一时间把公案的奥妙之处都写在了颂词之中。但是最后提到为人处,雪窦也说“难,难。”“难、难”就是难上加难。“为人处”指的是禅师接引他人入道的手段。前面雪窦说“至道无难”,这里雪窦又把自己前面的话给推翻,“无难”变成“难、难”,但就这“难”字,也需要开悟的人才能领会。为什么?百丈祖师曾说过:“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就像雪窦在拈古颂古时,到最后也都要化为己用。你说,雪窦接引徒众的家风是什么?“拣择明白君自看”,是“拣择”是“明白”你自己看。为什么绕来绕去说了那么多,又要你自己看?幸好是叫你自己看,不然又陷入执著。你且说雪窦的用意是什么?“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山僧”是圜悟对自己的谦称,别说你们领会不了,就是我圜悟在场,也无法领会。圜悟真的领会不了吗?实际上他和雪窦一样用心良苦。他们都担心后人粘滞在颂词和言语上,形成新的执著。所以雪窦要大家自己看,启发学人自证自悟。就像百丈祖师提倡的“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一切的理论,包括山河大地间蕴含的禅意都要归于自性之中,禅者要着重开发自身的直觉智慧,回归自性,而不是迷着公案,拘泥文字。陷于知解和妄念的窟穴中不能自拔,不能独立地彻见本性,体悟真理。这就是雪窦的家风,也是圜悟的心迹。

——选自刘松林居士《碧岩探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摩登兄弟首场演唱会# [兔子]#刘宇宁成长风暴# [兔子]#摩登兄弟[超话]# 摩登兄弟mdxd 刘宇宁lyn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
  • 参赛作品要求紧扣主题,展示公共图书馆、城市、社区、校园等各类场景下读书人的最美状态,内容健康向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淄博身边事##媒体看淄图#“‘图’说我
  • [doge]但是本宫觉得,这是我的优点[耶]在不给他人添麻烦的前提下,从不在意他人的评价[挤眼]专注于让自己活的开心快乐[哈哈]喵[馋嘴]我圆满的人生暂时只欠缺
  • 发作真性情、展露真面目是谁给我拉开这样安全的幕布,让我如愿地模拟了,这无果的世俗、无意义的努力、无偿地消耗时光,和无所求地接受的每一刻,——最后 却还要给予感恩
  • 大张的生贺图是完不成了,只能拿这个祝小宝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不会受伤,平安快乐健康幸福,在你热爱的舞台上发光。这张算是一个尝试,寻找以我的能力可以表现的更多方式,
  •  臧金生说是柳树保佑了他,要不然只差几厘米,不光是“鲁智深”提前下线,连臧金生都得game over。 进入剧组后,在拍“打山门”时,臧金生实在太重了,那场戏吊
  • (部分采访图片和画面由海港俱乐部提供)一个拥抱,一场胜利,那支快船也许就回来了对快船来说又是一个进攻乏力的比赛夜,比赛仅余36秒时,雷吉打进关键一球。关于崇明根
  • 原因在于普通投资者一般买入股票的数量不会很大,不会影响到该股票集合竞价的价格,只不过此时投资者的资金卡上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如图1所示。在这段时间里,输入计算机
  • 내 손을 잡아, 이제 날 믿어.现在请抓住我的手,现在请相信我——原句来自《ready to love》p3:우리의 새벽은 낮보다 뜨거워,캐럿이 올때 까
  • 可是,忽都合别乞见到女首领后,竟说到:“请释放豁儿赤万户,再献上几个美人来,我好帮夫人在成吉思汗面前美言几句。”铁木真自是不相信豁儿赤的话,但他正说出了铁木真的
  • #315晚会[超话]# 不想再浪费感情打字了 以下言论属实可负法律责任全程无登陆腾讯公司旗下穿越火线游戏 被盗导致被封10年证据都提供了 被盗服务申诉不符合被盗
  • 中信建设的投行业务行业领先,财富管理业务保持市场前列,属于证券板块,公司17倍PE,估值合理,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基本面良好,但是证券板块整体表现弱势,即使偶尔有
  • Milton West Mark公寓诚招室友男女不限($280/pw share bill)-Master Room -落地窗,自带卫生间-带家具(房间内的需自
  • 在结婚后离开娱乐圈那鱼龙混杂的生活,过着这种低调、享受着接地气的生活,受到了许多粉丝的喜欢,也令许多人羡慕这种慢节奏成为大家向往的生活。网友们看到张馨予现在的生
  • 《一次就好》 徐帆谷子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 在这片美丽的银滩上慢步 有蓝天,有白云☁️ 还有你在我身旁 倾听我喜悦和感激的心声……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
  • ”张宗龄介绍说:“由于黑白连轴转,一些同志免疫力下降,也不幸患上流感,甚至还带给了家人,但大家都无怨无悔始终奋战在与病毒斗争最前沿。一天下来,腿站麻了,嗓子喊哑
  • 那些无法诠释的感觉,都是没来由的缘分,缘深缘浅,早有分晓。#张艺兴出道十周年# 我的宝贝出道十周年[心] 从15年到现在 从不追星到爱上你 是我的荣幸 我只希望
  • 无论多少迷茫,多少负累,看开后,风景依旧美;无论多少曾经,多少心碎,放下了,情怀依旧纯粹!无论多少迷茫,多少负累,看开后,风景依旧美;无论多少曾经,多少心碎,放
  • 等你再长大一些,你会发现每天都有白人欺骗黑人的事情发生,不过我要告诉你一句话,你一定要牢牢记住——一个白人只要对黑人做了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不管他是什么人,不管
  • 今天调成了夏令时,晚上快21点才睡… 赠予你的20句扎心网易云热评1.其实后来的我们都没有再联系我不知道你过得怎样就算偶尔想起也只是用以前的记忆填补我能做的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