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词鉴赏#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赏析:

这首《浣溪沙》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公元1082年的春天,这是苏轼被贬到黄州之后的第三年。这一年,苏轼四十多岁,他的生活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从事业上看,他在之前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次,从经济上看,被贬黄州的四年多,因为没有丰厚的俸禄,苏轼一家的生活水准降到历史最低点。最后,从家庭状况来看,侍妾王朝云为苏轼生下的小儿子苏遁,可惜不满十个月就夭折了。

人到中年,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苏轼依然顽强地保持阳光的心态。这首词是如何体现一个中年人的“逆生长”呢?我们继续来品词。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词的上片是纯粹写景。

山下的小溪水潺潺流淌,溪边野生的兰草刚刚长出新芽,溪水流过,兰芽越发被清洗得娇嫩透明。

“松间沙路净无泥”这一句很有味道。下雨之后,乡村的泥巴路会变得泥泞,深一脚浅一脚的,湿泥巴附在鞋上走路很不方便。可是苏轼笔下的乡村小路是什么样子的呢?“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树林里的沙路也被溪水冲洗得干干净净的,一点儿泥巴都没有,一尘不染,多么清新洁净呀!

上片的最后一句“萧萧暮雨子规啼”,从视觉又转到听觉。子规就是杜鹃鸟儿。在黄昏的潇潇雨声中,偶尔传来一两声杜鹃的鸣叫,不仅不让人感到喧嚣吵闹,反而越发增添乡村景色的静谧与安宁。

上片描写清新明丽的乡村风光,下片笔锋一转,转到抒情和议论。抒情的重点就是我刚才说的苏轼“强悍”的“逆生长”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生就只能是一年比一年更衰老呢?谁说人生就不能青春逆袭呢?相比那么多诗人词人面对时光流逝而流露出来的无奈和悲伤,苏轼简直是展现出一种“螳臂当车”的勇气!谁说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呢?苏轼偏偏挥舞着另外一把大刀,企图抽刀断流,将川流不息的时光拦腰斩断!

“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苏轼用反问的语气来强调青春逆袭的坚定。花谢了还会再开,春天走了还会再来,人的年龄却好比开弓射出的箭,绝无再回头的可能,这个道理谁都懂,苏轼当然也懂。可是他偏偏要反着来,偏偏要说人生就是有重返青春的可能。为什么一贯很懂道理的苏轼,会写出这样毫无理性的句子呢?又是什么给了苏轼这样的勇气和豪迈呢?

答案在接下来的这一句:“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是从自然风景当中汲取灵感,才发出这样掷地有声的青春宣言。他看到门前流水的方向竟然是由东往西而去的,感到十分惊讶。

中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中国从整体而言是西边地势高,东边地势低,所以多数大江大河的流向都由西往东。水往低处流是常识,长江、黄河概莫能外。像李煜的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很符合地理常识的句子;像明代归有光写的“淮水自西流,黄河从北下。并合向东行,终年无停泻”(《淮上作》)也如是。

那么,苏轼从哪里看到由东向西而去的流水呢?是哪条河流这么任性,偏偏要逆流而行呢?原来,这首《浣溪沙》词前面还有一句小序,苏轼是这样交代创作背景的:“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这条任性的河流压根儿不是什么长江、黄河、淮河这样的大江大河,而只是一条名叫兰溪的小溪流。它素无名气,可因为大文豪苏轼专门写的这首《浣溪沙》,这条兰溪成为风景名胜了。兰溪的具体位置,苏轼也交代得很清楚,他在游览蕲水清泉寺的时候,看到了附近的这条兰溪,因为兰溪与众不同的流向,有感而发而写下这首词。

“门前流水”就是指清泉寺门前的兰溪。既然流水都能对抗自然规律,一反常态往西边流去,人当然也可以对抗时间,一反常态重返少年啊!这是一种看上去极其任性毫无道理的逻辑,可是诗词就有一种“无理而妙”的特点。越是看上去毫无道理的句子,越是能够反映出作者独到的创意,“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反映的就是苏轼那种乐天派的洒脱个性。

“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句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醉歌示妓人商玲珑》)黄鸡的特点是在丑时鸣叫报晓,丑时相当于凌晨一点到三点,天还没亮,可黄鸡已经在鸣叫催晓了!

苏轼曾化用白居易这首诗,写下《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试呼白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与白居易的悲叹白发衰年不同,苏轼在那首诗里洋溢着不同一般人的洒脱情怀:“黄鸡催晓不须愁,老尽世人非我独。”人由童年、少年,成长为成年人、老年人,本来就是自然规律,与其在黄鸡的催晓声中一味哀叹,那还不如乐观面对时光的流逝,不要徒劳地悲伤恐惧呢!

也许,我们又要关心一下,苏轼的人生有没有逆袭呢?有的。就在两年后,苏轼接到宋神宗旨意——量移“汝州”,把他调到离京城更近一点的地方,这是要重新提拔苏轼的一个信号。此后的几年,苏轼一直走向他政治生涯的最高潮,也取得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荣誉“翰林学士”。试想一下,如果黄州时期的苏轼倒下了,他又怎么可能在年近半百的时候迎来命运的改变呢!

逆流而行的不只是一条小小的兰溪,更是苏东坡式的洒脱。拒绝中年危机,莫唱白发黄鸡,在人生困境中勇敢逆袭,无论是在哪个年龄阶段摔倒了,都要勇敢地鼓励自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为什么李白的诗能穿越时间# 我曾在一篇论文中说过,作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李白的历史意义主要就在于:他通过个体生命的激扬,深刻地表现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处在历史鼎盛时期那种巨大的民族活力。说得更直白一点,李白那些杰出的代表作,特别是那些力强气盛的七古七绝,生动地展示了我们民族的雄气。我们来看看他最有代表性的杰作《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在李白创作生涯中,要数这首诗最为同辈惊叹,也要数这首诗最让他扬名。唐孟棨《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足称誉光赫。”李白到底长得啥模样让贺知章惊奇,可惜他没有留下画像和照片,他的《蜀道难》让贺知章惊为仙人,我们有幸还能看到这首诗篇。《本事诗》中的不少故事,都说得有鼻子有眼,有的可能来自传言,有的甚至出于虚构,大家不会也不必过于当真,但与李白同时的殷璠,在他编的《河岳英灵集》中同样认为,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殷璠大体与李白同时,而且他的评论大都非常靠谱,可见孟棨的记载也不是子虚乌有。
《蜀道难》其实是南朝乐府古题,题材也是写秦蜀道路的艰险,它凭什么让人们“拍案惊奇”呢?
要说道路艰险,不管是由川入藏的道路,还是由青入藏的道路,都比由秦入蜀的道路险好多倍,大家试试,看你能不能写出同样让人称奇的“藏道难”?
且看李白如何下笔:“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像面对极其危险的庞然大物,诗人一张口就连声惊叹:唉呀,我的个天!这么高!这么险!闯过蜀道难于登天!一开头就先声夺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在诗中反复咏叹,让读者一直处于高度的惊异震撼之中。
李白与其说写地理上的蜀道,还不如说是写他想象中的“天路”。他不过是借蜀道之名,来展开恣意的想象,来进行放肆的夸张,来施以大胆的描写。我们惊叹的不是蜀道之险,而是李白的想象之奇。
你知道蜀道是如何“筑成”的吗?“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我的个天!蜀道原来是壮士鲜血浇出来的!难怪它险得要人的命了。
你知道蜀道有多高吗?“连峰去天不盈尺”,山顶离天一尺都不到,跨半步就闯进了天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连拉着太阳周转的六龙,也无力翻不过蜀道的峰顶,一见到蜀道的“高标”就赶忙回头。就更别说那些飞禽走兽了,“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展翅云天的黄鹤根本无法飞过,敏捷的猢狲要翻过山顶简直是做梦。既不会飞又不善跳的人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爬到半山腰的青泥岭就已经够呛,一伸手就抚摸到了天上的参星和井星,一下子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
你知道蜀道的峡谷有多深吗?“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大峡谷好像低到了地心,走在蜀道上,不时能看到“飞湍瀑流争喧豗”的急流,随处能听到“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巨响。
这首诗之所以让贺知章“称叹数四”,让殷璠惊叹“奇之又奇”,让明人李沂肯定它“空前绝后”,让清人宋元宗读来“动魄惊心”,主要是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属于“另类”。此诗展现的不是优美,而是美学中的崇高(壮美),而且是中国古代极为少见的那类崇高。我国传统的崇高不是赫赫的勋业,便是烈烈的节操,不是气势的“浩然”,便是人性的光辉,总之这种崇高(壮美)不是由于人格的伟大,就是由于功业的巨大,而李白这首《蜀道难》的崇高(壮美),完全属于康德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壮美),同时兼具他所谓“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
蜀道的险峻被李白渲染得惊心动魄,一起笔就惊叫“危乎高哉”!说蜀道之高便可直上云天,便可手摘星辰,便可让太阳绕道,便可叫黄鹤死心,叫猴子发愁;说蜀道之深之低便直插地心,能看见飞流直泻的万丈瀑布,便能听到“砯崖转石”的万壑雷鸣。无论是高还是深,都超出了人们想象的边界,真如李白所说的那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李白特有的想象和夸张,把蜀道的高峻写得让人快要窒息,更要命的还是把蜀道的阴森险要写得让人胆战心惊,开辟之初“地崩山摧壮士死”,还只是遥远的传说,沿途“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那可是现实中的耳闻目见;悲鸟号和子规啼,还只是制造可悲可怕的氛围,而“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那可是要“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猛虎和长蛇虽然凶险,这些动物毕竟还可以朝夕躲避,而蜀道上一旦用人不当,那些守卒就可能“化为狼与豺”,他们杀起人来叫你无处藏身!一个比一个凶恶,一个比一个恐怖,使这首诗读来毛骨悚然。蜀道岂止是“不可攀”的“畏途”,简直就是一条让人丧命丢魂的绝路!
这里抒写的全是李白心中的幻境,真实的蜀道是啥样子,谁知道呢?清人沈德潜对李白的百变无穷的想象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便灭,此殆天授,非人所及。”(《唐诗别裁集》)
除了李白之外,你见过还有谁把书写的对象,写得如此庞大无垠,如此凶险恐怖的吗?
有的诗人没有李白这么强大的内心世界,没有李白这么旺盛的生命,没有李白这么强烈的激情,如对这首诗惊叹不已的贺知章,他只能写写“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类精致优美的小诗,假如让他身临“飞湍瀑流争喧豗”的蜀道,让他亲历“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血腥场面,他肯定会吓得魂飞魄散;
有的诗人没有李白这样放纵不羁的性格,没有李白这样变幻百出的想象,当然也不可能有李白这样火爆夸张的力量,如和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杜甫,他倒是真的走了一趟蜀道,而且取径的路线又刚好是由秦入蜀,并留下了《发秦州》《寒峡》《龙门镇》《石龛》等名篇,可是这些诗歌都是对蜀道的写实,像“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石门云雪隘,古镇峰峦集”等,这些诗歌像系列游记,对一路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描写虽然都生动逼真,如果想重走杜甫当年的路线,你去读杜甫这些诗歌倒不失为可靠的参考,但如果你想感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凶险,它们会让你大失所望。
有的诗人没有李白这样鲁莽灭裂的性格,没有李白这样横冲直闯的胆量,没有李白这样挑战“豺与狼”的勇气,像王维多的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类诗情画意,但“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在他诗中绝迹。又像孟浩然的诗集中,多的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闲散,多的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温馨,但你肯定见不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样的画面。
至于盛唐那些边塞诗人,谁都没有李白想象那么奇幻,没有李白夸张那么劲爆,没有李白笔力那么恣肆,没有李白激情那么强烈,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虽然也写得辽远开阔,但显然没有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即使让他们来写《蜀道难》,我敢打赌他们也不可能像李白那样,把蜀道写得让人浑身颤抖。
在盛唐诗坛的群英会中,可能有人比李白更博大深沉,如杜甫,可能有人比李白更多才多艺,如王维,可能有人比李白更从容恬淡,如孟浩然,但要说到生命力的强悍,想象力的奇特,创造力的旺盛,爆发力的生猛,没有人能望李白的项背,所以只有李白最能代表盛唐气象,只有李白最能展示我们民族的活力。
这首诗的语言比他笔下的蜀道还要险怪,句式上参差不齐,节奏上全无乐府韵律,将古文、古赋、楚辞、民谣句式全都熔冶于诗中,全诗的语言看上去“披头散发”,就像他的为人一样狂放不羁。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完全是散文句法,虚词“之”“于”既稀释了意象,也打乱了节奏。“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又全是赋的句式。加之结构的纵横捭阖,意象的光怪陆离,弄得他同时代的殷璠大呼小叫“奇之又奇”!
对于《蜀道难》的思想主题,从古至今一直众说纷纭,或认为此诗是担忧房琯、杜甫二人的命运,呼吁他们尽快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等人的毒手;或认为此诗是为逃亡西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讽谏他早日返回京城,怕他惨遭西蜀地方豪强的挟制;或认为此诗是讽刺西蜀长官章仇兼琼不听朝廷节制,梦想凭西蜀险分裂割据;或认为此诗别无寓意,不过就是蜀人歌咏蜀地的奇山异水。
前三种都是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来解读《蜀道难》,据唐孟棨的《本事诗》和及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载,贺知章在太子宾客任上初读此诗,因而,此诗不是作于天宝元年(742)奉诏供奉翰林之前,就是作于刚刚供奉翰林之时,不至于作于天宝元年之后。什么房琯、杜甫入蜀,什么唐玄宗西幸,什么章仇兼琼割据,这一切全都是马后炮式的想当然,这些“主题”全都是后世文人的牵强附会。他们哪知道李白的想象根本不受社会的羁绊,仅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来阐释李白,就像拿着三角板去测量圆周的长度,不圆凿而方枘龃龉难入才怪。夏虫不可语于冰,这些人永远不能理解李白。
其实,蜀道不过是李白的一个道具,他要表现的不是蜀道的真实,诗中只有青泥岭、剑阁两个真实地名,即使这两个真实景点也作了哈哈镜式的展现,谁在青泥岭上能“扪参历井”?谁能在剑阁上“磨牙吮血”?他只是借蜀道来放纵自己的想象,来进行放肆的夸张,来展开疯狂的抒写,蜀道是李白生命力的对象化,是李白本质力量的确证。
李白的生命是多雄健,他笔下的蜀道就有多高峻;李白的精神有多勇敢,他笔下的蜀道就有多凶险;李白的想象有多奇特,他笔下的蜀道就有多魔幻。
《蜀道难》是李白强大快乐的精灵在忘情地嬉戏,是李白雄豪强健的生命在做健美体操!
《蜀道难》展示了李白生命的雄强,而李白又通过自己生命的激扬,充分展示我们民族鼎盛时期的雄气。#微博新知博主# #高校宝藏公开课#

#方志动态# 考索文献 汇成全史(三)——《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补寺史之缺

何孝荣

《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是笔者辑校的《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部寺志以外的大报恩寺史料。

一、《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的辑校缘起

大报恩寺是南京以及中国古代佛教史上的一座重要寺院,一部大报恩寺史折射出南京史以及中国古代佛教史的兴衰荣辱光景。近年,随着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建设开放,大报恩寺、琉璃塔逐渐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关注。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笔者在点校《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部寺志以外,再辑录、点校二志未收录的,而能反映大报恩寺史上某个时代的基本面貌或跨时代的重要变革,或其对各个时代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等的影响的史料,汇成《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以补二志之遗漏,形成一套大报恩寺全史。

《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的编撰,始自2020年5月,笔者请博士生王顺以“报恩寺”对“中国基本古籍库”收录的1万种16万余卷的文献进行了全文检索。王顺利用南开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不仅检索了“中国基本古籍库”,而且将检索范围扩展到“鼎秀古籍全文检索平台”“雕龙古籍全文数据库”等,共计辑录史料7万余字。11月,笔者再以“长干寺”“天禧寺”“报恩寺”为检索词,对“中国基本古籍库”、《文渊阁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电子佛典集成》进行全文检索,辑录6万余字。后来,笔者发现还有“长干塔”“天禧塔”“报恩塔”可以检索,于是进行了第三轮辑录,再得2万余字。总计几轮检索、辑录,共得初步史料15万余字。应当说,中国史籍文献中大报恩寺史料基本上搜罗殆尽。

经过几轮全文检索、辑录的史料,其中不少重复,包括从不同数据库中辑录的相同史料(尽管我们辑录时已经尽力舍弃),及与《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收录的重复史料。2021年1月中旬,笔者尝试请博士生王顺、侯振龙、马季对辑录史料进行初步标点。月底,笔者开始全面系统的点校。在点校时,通过“查找”而删除重复。同时,由于各数据库收录文献多为今人文字录入,我们辑录后需由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导致不少文字错误。因此,笔者在点校时尽量保留重复史料中为《中国基本古籍库》收录者,因为这一数据库提供了“原据版本对照”,笔者得以利用各书原来版本对每条史料进行核校。另外一些史料,则利用了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提供的原版本加以核校。还有一些史料,笔者手头收藏有其出处文献的影印本或点校本,也充分利用起来。因此,《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中的史籍文献史料,基本逐条(篇)核对了原书。而一些仅仅附带提及而实际与大报恩寺关涉不多的诗文等,则加以舍弃。另外,又辑录了大报恩寺的考古发掘史料和外国史料,终而集成这部《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

二、《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的主要内容

《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体例基本借鉴《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分为《寺院兴废》《高僧大德》《名家诗文》《逸闻杂记》《考古发掘史料》《外国史料》6个部分。各部分史料,大体按其所记述的事件、人物及诗文等产生或生活时间的先后排列。《寺院兴废》部分选取了佛教文献、地方文献、其他史部文献等的相关史料,展示自长干寺经天禧寺至大报恩寺的千余年兴衰史,其中如《涌幢小品》对嘉靖末大报恩寺火灾后状况、洪恩雪浪仪表和评论的记述,《嘉庆大清一统志》对清代大报恩寺修建及康熙帝和乾隆帝临幸的记述,以及各书对大报恩寺清末毁废的记述,均为《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未记或较少提及者,可补其缺失。

《折疑梵刹志》卷五《历代高僧传》《高僧传》已佚,《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卷六《寺僧》收录历代高僧名僧53人(其中有一些实为建初寺僧),除少数人以外,多仅列其名或号、封号,且不乏错误。《高僧大德》部分搜罗了高僧传、寺志、其他佛教文献、僧人文集,和史部、集部文献,共辑得晋朝至清朝大报恩寺36位高僧大德史料。其中,有对《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收录的一些高僧大德传记加以辑补者,包含晋朝竺法旷、释慧达(刘萨),南朝佉吒、僧伽跋摩、释昙颖、释法颖、释玄畅(元畅),元朝释法嵩、释广演、释志德(“佛光”)、释师禄(“僧禄”),明朝释守愚(“无极”)、释雪梅、释洪恩、释钦义,清朝释寂光(“三昧”)、释松影,计17人。同时,新增了一些《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未收录者,包含晋朝释昙翼、释慧休,南朝三藏、东阇梨、释玄辩,五代释元寂,宋朝释宗永,明朝释守仁、释绍宗、释一如、释明河、释照印、释广礼,居士殷迈、唐时,清朝释原济(石涛)、释石溪(髡残)、释性统、释普见,计19人。又附录近代江苏僧师范学堂释月霞、释谛闲、释式海3位师僧,因该学堂设于寺内三藏殿。这样,本书合计收录39位大报恩寺(长干寺、天禧寺)高僧大德,进一步展示了该寺历代僧众形象和寺史。

《名家诗文》部分,文包括序疏记、游记等文共16篇,如元朝释大序介绍了高僧法嵩,明朝曹学佺、邹迪光、钟惺、清朝释道忞之疏、记反映了明清时期大报恩寺修建情况,游记各文则叙写出历史上大报恩寺的壮丽雄伟图景,都是了解和研究大报恩寺史、中国佛教史的重要史料。作为千年名刹,大报恩寺的历代吟咏诗词不可胜数。《折疑梵刹志》卷五《前明御制诗》《国朝御制诗文》《前明各名人诗》《国朝诗余》均佚,《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卷八《集诗》收录南唐至清末诗(词)近120首。本书《名家诗文》部分则又辑录了宋朝至清朝诗(词)230余首,基本汇集了《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以外的历代所有与该寺相关的名家诗文,从中可窥见大报恩寺寺史及其在官员士绅文中、心中的形象和记忆。《逸闻杂记》选取佛教文献、史部文献、集部文献等中有关大报恩寺的逸闻杂事记述四十余条,不少生动有趣。如《续高僧传》关于长干寺阿育王像、宋朝《默记》关于李后主手书金字《心经》的记述,都塑造了唐宋时期长干寺、天禧寺的神异;明朝唐寅记述的寺僧修竹,周晖记述的寺僧永宁、真让、德清,谢肇淛记述的寺僧悟空,清高士奇记述的寺僧德基等,或贪淫凶恶,或持戒弘法,或神异高邈,都补充和丰富了寺僧形象;明朝谢肇淛记述的大报恩寺塔猕猴、蜘蛛,清朝徐岳记述的大报恩寺塔鲤鱼,也各有神异,流传于民间;而清朝袁枚记述的侯嘉翻酒醉题诗罗汉顶、寺僧房赁为举子寓所,甘熙记述的报恩寺陈百戏、说稗官者甚夥,则反映了大报恩寺在清代衰微以及日益世俗化的面貌。总之,这些逸闻杂记多别出心裁、生动有趣,为深入了解、研究寺史提供出许多有价值的史料。

《考古发掘史料》则择录20世纪40年代至“2007-2015年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的部分实物及其铭文。其中如1942年大报恩寺遗址三藏塔基发掘的宋代石函,其刻文印证了宋端拱元年(988)僧可政请来唐僧玄奘顶骨的史实;1960年镇江甘露寺铁塔塔基考古发掘得唐李德裕记及大石函盖题记,证明长干寺舍利曾移置建初寺及镇江甘露寺;2007-2015年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石函、铁函、井栏等件,尤其是七宝阿育王塔,反映出北宋时期长干寺的状况,是中国出土的体积最大、工艺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堪称世界阿育王塔之王;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则是根据1958年在南京中华门外窑岗村出土的大量琉璃构件复原而成,从复原件图片中仍可见大报恩寺的壮美和辉煌。

大报恩寺尤其是九级琉璃塔不仅为中国人称道,亦为外国人所惊叹。1655年出版的荷兰画家约翰·尼霍夫游记中描述了大报恩寺塔的雄伟壮观,约翰·尼霍夫并且赋诗赞誉“这骄傲的建筑堪比七大奇迹”,这或许是后人将大报恩寺传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出处。约翰·尼霍夫游记的出版引起欧洲人的注意和传述、引用,琉璃塔的故事传入西方,还被安徒生写进童话《天国花园》,琉璃塔样式在西方得到仿建。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军舰船至南京,侵略军官兵也往往会参观荒废的大报恩寺和寺塔,不少侵略军官兵还参与了对残存的大报恩寺塔的抢掠,这在一些他们的战记、报告、游记里留下了记载。20世纪初,一些日本研究者如内藤湖南、常盘大定等也先后来到南京,踏勘大报恩寺塔遗迹。《外国史料》部分选取了15世纪以来朝鲜、意大利、葡萄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丹麦、美国、日本等国人士有关大报恩寺、琉璃塔的记载,以见外国人眼中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及其在国外的影响。

总之,《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辑录的是为《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书未收录、而能反映南京大报恩寺史上某个时代的基本面貌或跨时代的重要变革,或其对各个时代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等的影响的史料,时间上历经一千余年,空间上涉及亚洲、欧洲、美洲。它是对《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书的补充,三者一起共同组成为一部大报恩寺全部史料书,成为一部南京大报恩寺全史。

“长干古寺矗浮图,庄严妙丽天下无”“塔上灯火终年点,塔下梵诵千人俱”(清代钱澄之《田间诗文集》诗集卷四《江上集·长干塔歌》,清康熙刻本)。大报恩寺塔虽然在清朝后期毁废成墟,但其作为南京历史上的千年名刹,以及“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明代张岱《陶庵梦忆》卷一《报恩塔》)的九级琉璃塔,雄丽壮观的景象早已刻在历史的书页中,印在人们的心底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审稿:李唐海
编辑:朱 鹏
审核:王达云
   窦予然
发布:梁 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总博主[超话]# 穿红棉袄梳花辫,脸娇羞表情九儿! 九儿歌曲曲悠扬,多少柔情多少梦! 又见宝贝现龙踪,令人向往爱天堂! 欣喜若狂喜极泣,终于又见宝贝你! 深情
  • 水瓶座:特别客气水瓶座如果真的爱你,就会跟你很亲近,会将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不会有隔阂和拘束,只有当他没那么爱你的时候,才会跟你特别客气,其实就是一种疏离的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张真源你好星期六# 大帅哥君临you’re in the 中传说相声のaction一不小心气到你啦[左哼哼][NO][N
  • )茅山法事可以讓您还阴债财补‬库,进财不​漏财,源财‬滚滚来[哇]無論誰來,轉運必須要消業障。2⃣ 如果有過墮胎或流產過的朋友,首先要先把嬰靈超度走,‬因為嬰靈
  • #北京美肤##生活碎片##运动打卡# ㊙️夏天如何敷面膜1片敷出2片效果‼️|||#初夏肌肤方程式#笔记灵感 现在正处于炎热的夏季要是肌肤有问题相信很多小姐姐都
  • 这样做出来的蛋糕,就跟溏心蛋一样,内心柔嫩如布丁,热量✔️相比普通的芝士蛋糕也更低 一口下去,像咬上云朵☁️,轻盈、软绵,超治愈。这次的半熟芝士蛋糕,底层还加了
  • 周女士推测这份合同的不真实性,但就算是存疑的合同,合同中的条款也有清楚地写明,在施工期间乙方负责施工所需材料、工具、施工人员的组织及工费的发放。 周女士讲述,在
  • 想起那年妈妈还是一个二十岁的徒步好远去小外婆家学做皮鞋的姑娘,想起那年爸爸还是嘻嘻哈哈的和现在已是一堆叔叔伯伯开同学会的青春少年,想起那时候就比我大两岁的小阿姨
  • 而那时候,北京每年汛期出境水量大约10亿立方米,着实大有可为——利用了雨水,不仅有助于缓解农业生产用水的紧张,也增加了城市的供水保证。过去,住在北京城里的人,一
  • 在东北的部分方言中,“干啥 gan sha”就被说成了“ gan sa”, h音脱落了。“吃饭 chi fan”就说成了“ci fan”, h音也脱落了。
  • 六、加强沟通协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服从大局,敢于担当,不推诿,不拖延,确保林业行政执法职责落实落细,确保“事有人做”、“案有人办”。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移送
  • .✳️以上就是种植牙的全部过程✅完成种植牙整个种植牙流程大概需要3-6个月‼️种牙后⚠️还需患者如同爱护真牙一样爱护种植牙做好口腔清洁工作。‍中级公共营养师丹文
  • 社会主义新时代,受害女性勇敢站出来维权,加害者必将受到应有惩处;同时,职场性骚扰的发生也与公司管理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充耳不闻脱不了干系,本次最高院指导案例的出
  • 解放军的行动已经十分明确了,如果台当局执迷不悟地选择在“谋独拒统”的邪路上一条路走到黑,那么必将遭受到来自解放军的雷霆重击。待到两岸统一之时,就是大陆清算“台独
  • 【【众里寻幂】呵护~】你是一朵报春花,春意盎然满枝丫;你是一支百合花,百年好合共天涯;你是一枚月季花,浓香馥郁显优雅;你是一盆水仙花,纯真情爱来表达;你是一束玫
  •   暗访:留下手机号当天接到多个网贷诈骗电话  “我们已经为你准备了40万贷款的额度,请注意查收”“无抵押,低利率,快放款”……瞄准一些人“用钱心切”的心理,诈
  • 《清雅时光》在生命的清欢里,且听岁月轻吟浅唱,诵咏生活的质朴与平常,安然于流年里那些悦纳于心的深情,且看时光清雅如流,不惧不忧,优雅从容。且听那些留在岁月里的叮
  • #饿了么免单##饿了么免单1分钟#7.27可能时间【不保真,仅个人观点】:只是个人猜测,我没求你信我[跪了][跪了]还有我自己的微博,我想改就改,少管我[微笑]
  • ——谨以此纪念我短暂的清醒蓝粉色海洋甜品台|北京婚礼甜品台等一面墙开出蔷薇的脸庞 ,等一道光线灼出蓝色海洋 最美的人鱼‍♀️藏在深海,最爱你的人值得等待她是海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去实践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