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近期的频繁动向,引起外界关注。

  据天眼查显示,自12月6日起的一周内,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包括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股东信息显示,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由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其余三公司均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雷军退出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该公司也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其实雷军退出小米关联公司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这到底是为了规避相应的政策风险还是高层架构的变动,也引发了市场的各种猜测。

  雷军从这些企业抽身,也说明雷军以及他所领导的小米,某种程度上已经走向了一个相对良性的管理循环。另外,对雷军来说造车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压力,因为小米进入市场较晚,造车竞争也已经进入红海,雷军需要在造车上全力投入。

  不过,也有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几乎所有一线互联网大佬最少是几十或几百个公司的法人,同时他们每年最少退出或新增加很多公司的法人,所以这一变动很难说明什么问题,更多的还是要看基于业务上要做什么。”

  天眼查显示,雷军目前还在92家公司任职,依然还是小米的董事长兼CEO。今年9月3日,港交所披露,雷军个人对小米的持股比例从10.63%降至9.12%,持股数量减少3.08亿股。小米方面当时表示,这源于雷军根据香港当地条例,不再控制雷军基金会导致可统计份额降低,并非减持。小米今年7月的公告显示,雷军当时向小米基金会和雷军基金会各捐赠了3.08亿股公司B类股用作公益用途。

对此,针对近期的一系列频繁动作,小米方面回应称,是正常变更。不过,内部人士透露,接棒的都是小米核心高管。此举或可视为雷军专注造车的信号。

  传统业务各有困点,新成长故事登场也就在情理中。大佬押宝,也是有逻辑的。

  放眼新能源汽车,无论港股、美股还是A股都可谓红红火火、热度冲天。除了市值王者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也在不断登高。

  另一厢,受疫情、缺芯、新型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纯粹手机厂商遭遇发展困境,智能手机边界越来越模糊,而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转型让其看到更多希望。同时,汽车是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产品,能带来更高附加值,更易受到资本关注,融资、容错率更高。这或就是小米,苹果、华为等扎堆造车的原因。

  在跨界造车热潮之下,今年3月份,小米宣布进军智能电动车领域,计划10年投入100亿美元,首批投入100亿元。9月,小米汽车实体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北京,工厂也定在亦庄。雷军也喊出“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记者注意到,目前小米汽车团队扩张迅速,目前已经超500人,研发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地。小米汽车的整车研发重心在上海,北京团队更偏重自动驾驶、座舱和供应链等。雷军表示,小米造车及团队各项工作的进展都远超他的预期,预计小米汽车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近几年,不少互联网、数码圈的初代大佬纷纷退居二线,不过很多也没有完全放下手中的实权。而雷军此前也表示,小米造车将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早在2013 年就对电动车产业有了巨大的兴趣,并在过去的七八年的时间里面,投资了近十家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公司。

  而昨日,又有消息称,小米控股的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已加入造车大军,造车方向为乘用车,首款车型将推出SUV。前通用泛亚的电动汽车项目负责人马永东加盟,负责智米的整车业务,此外还有不少北汽的电子电气架构人员加入了智米。

  消息还透露,智米科技的造车业务目前与小米汽车保持独立。已有汽车设计公司与智米接洽对接整车设计工作。对此,目前智米科技并未公开回应,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小米或将开启双线造车战略。而同一生态链的企业加入竞争,也能帮助小米在汽车领域拓宽版图。

  天眼查显示,智米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环境电器的研发和生产的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等;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为智米科技疑似实控人,持股比例为95%。

  近年来,随着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产品持续扩容,以及老牌车企相继推出新能源子品牌参战,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可以说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7万辆和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2倍,继续刷新记录。而从细分车型来看,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也均刷新记录。1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17.8%,继续高于上月。

  其中,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领域,11月销量突破1万辆的汽车企业达到了12家。比亚迪汽车以90142辆销量占据首位,同比增长高达247.8%。此外,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也突破3万辆。

  造车新势力方面,小鹏汽车、理想汽车11月销量进入前10名。其中,小鹏汽车11月销售15613辆,同比增长269.6%;理想汽车11月销售13485辆,同比增加190.2%。此外,哪吒汽车、蔚来汽车11月的销量也都突破了1万辆。

  “小米造车不是在追风口、赶潮流,而是因为智能电动汽车已经从‘机械产业’转变为‘信息产业’了。”正如雷军所言,智能电动汽车已是兵家必争之地,小米不得不争。

  在此背景下,虽然小米提速加入新能源造车赛道,但是三年后的市场将是何局面尚未可知,未来又该如何更好突围,仍是小米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米造车,既是风口,也是风险。只是,追梦进击中,靠什么来争呢?雷军押宝背后,是否也是一场赌局?

【凤凰网汽车 固态电池要起飞了?】“全固态电池,日本应该超前我们5年”,12月2日,欧阳明高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固态电池似乎已经成为车业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在国外,有印度研究机构号称,2022年推出固态可充电铝电池,即成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铝离子固态电池。届时电池续航至少能提高3倍,车用续航轻松超过1200公里。在国内,有两大消费电子巨头——即将造车的小米和想要造车的华为,联手进军固态电池领域。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市场正快速向TWh时代迈进。而规模的扩大,也让技术迭代被提上了日程。有观点认为,电动车的竞争最终将成为电池的竞争。

同时我们发现,对于固态电池,海外车企展现出了空前的积极性。

固态电池是下一个风口吗?还是资本市场的新故事素材?能否成为欧美日车企和电池厂超车的机会?

海外企业押宝固态电池成风

12月1日,Stellantis集团宣布战略投资美国固态电池技术公司Factorial Energy。双方还签署了联合开发协议,以推进Factorial的高压牵引固态电池技术。目标是在2026年引入首个具有竞争力的固态电池技术。

此外,投资这家固态电池公司的不只有Stellantis集团,还有梅赛德斯-奔驰和现代汽车集团。

奔驰不但投资了数千万美元,还将任命一名代表进入该公司的董事会。目标是在2022年开始测试电池原型产品,并在未来 5 年内将该技术引入批量生产。

现代和起亚也在一个月前联合宣布,同Factorial Energy签署了包括战略投资合作在内的联合开发协议。包括单元、模组、系统各层面在内,达到电动汽车整车集成,并共同开发固态电池的规范化生产。

11月29日,日产汽车宣布到2028财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ASSB)的电动车型,届时电池组的成本将降至每千瓦时75美元。未来,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至每千瓦时65美元,以实现电动车型和燃油车型的成本平价。日产汽车表示,全固态电池(ASSB)能够将充电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10月份,韩国电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向福特汽车支持的固态电池开发商Solid Power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联合生产车规级固态电池。SK的电池研究负责人在不久前表示,计划比竞争对手提前两年或更早交付固态电池,而这一时间点预计在2025年之前。

6月,LG新能源亚洲营销总经理朴镇庸公开表示,LG新能源正在着手开发新一代电池,包括拥有更优秀安全性能的聚合物和硫化物的全固态电池,争取2026年实现量产,将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飞机领域。9月,LG能源表示,已开发出可在室温下充电的固态电池,能够在25℃下充电500次以上。

5月,三星SDI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完成大型全固态电池单元和原型全固态电池单元的开发,并于2027年开始量产。

宝马则宣布和福特及其他合作伙伴扩大与美国固态电池企业Solid Power的现有联合开发协议,投资1.3亿美元用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

4月,宝马集团宣布,与德国政府合作开发的新一代电芯项目取得进展。宝马计划从明年开始,将100安时固态电芯用于固态电池车规级标准的测试及整车的集成,于2025年前推出应用固态电池的原型车,并在2030年前将技术应用于量产车。

同月,大众汽车宣布对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Scape追加1亿美元的投资。

作为固态电池领域拥有专利最多的车企,丰田的固态电池已经开始在原型车上进行测试。丰田计划到2030年,预计投入1.5万亿日元用于开发动力电池及其电池供应链。

此外,丰田还与松下成立了固态电池合资公司,计划在2025年量产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前面提到的这些海外企业,all in固态电池的态度非常坚决。但是这就像L4级自动驾驶一样,很多车企都说自己已经实现了,可事实呢?反正没落地,你怎么说都行。

对于如何优雅的蹭热点,车企都是个中好手。就连元宇宙这种虚头八脑的东西都可以蹭,固态电池有什么不能蹭呢。

有时候,科研人员在研发一项新技术的时候,关心的不是这项技术到底能不能应用,而是之前有没有人用过,没人用过就能发论文。

企业也是一样,这项技术还没人用,我就可以拿来包装,没准就可以拉高股价。

比如QuantumScape,在去年11月上市后,一个月内股价便飙升了300%,第二月又上涨了80%,最高时达到了132.73美元/股。

没有故事的企业才更需要故事,PPT造车这件事有不是只有在新势力身上才会出现。

作为“电动一哥”的特斯拉,自然比其他车企更明白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但马斯克似乎对固态电池就不是特别感冒,虽然他也并没有否定过。

不过,如果真如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QuantumScape的固态电池能够颠覆特斯拉,你认为马斯克会不知道这件事么?那为何他还在琢磨4680?

我想,大概率是因为时间的问题。

主流观点认为,半固态电池或许能够在2025年左右实现大规模量产,而全固态电池完全实现商业化至少还要10年的时间,可能这也是马斯克对于固态电池一直持保守态度的原因。或许在他看来,10年的时间会发生很多变化,还是专注于当下比较好。

国轩高科工研总院常务副院长徐兴无此前曾说过,锂金属负极全固态电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投入应用估计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他认为,一方面,全固态的电解质目前解决起来还有非常大的困难;另一方面,锂在循环过程中即使没有锂枝晶,也要面对粉化的问题、循环寿命的问题。

另外,固态电池到底是不是终极路线,到现在也没人能百分百确定。

固态电池的优势就不用太多说了,简单概括就是,由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电解液氧化、电极膨胀、高温失控等安全隐患,只能牺牲能量密度来换取稳定性。而固态电池因为采用了固态电解质,所以更轻、更薄、更密、更稳,既能提升续航里程,也更加安全。

不过,全固态电池的劣势也很明显,比如固态电解质导锂能力差,锂离子导电率低,内阻高导致内部传输效率低。还有就是循环寿命的问题,即便QuantumScape完成了800次的循环测试,但是与1500次的三元锂和2000次的磷酸铁锂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总之,固态电池现阶段还有很多技术瓶颈没有突破,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成本,这5个要素少了哪一个,在最终实现商业化的时候都会受到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是成本问题,是最难翻越的大山,因为固态电池的成本是肉眼可见的,不是靠规模化就可以降下去的。

汽车分析师、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向凤凰网汽车表示:“固态电池的技术指标要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好很多,但是这个指标主要是实验室里面的指标,实际量产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固态电池属于革命性的突破,所以其不确定性也更高。”

有分析指出,蔚来的半固态电池可以看作是全固态电池代替液体电池的过渡方案,更适合当下的市场。国外的企业选择直接研发全固态电池,有些是在自我炒作,有些是想放手一搏。

日本电池系统开发企业ENAX社长三枝雅贵此前就曾表示:“从成本方面来说,电池已成为中国的天下。日企希望借助技术实力,在全固态电池领域挽回局面。”

中国在固态电池上落后了?

与前面提到的那些海外企业相比,国内的企业在固态电池方面的探索的确没有那么激进,但要说落后也不太准确。

比如,中科大在几个月前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氯化物固态电解质——氯化锆锂,突破了固态电池的成本瓶颈,可变形性好,比一般的固态电解质耐湿,还可以让成本降低 94%。

11月,半固态电池供应商卫蓝新能源将\获得来自小米集团、华为等机构约5亿元的战略投资,其估值达到50亿元。

10月份,辉能科技完成了3.2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按照规划,他们要在2021年达到1GWh的半固态锂离子电池产能,到2024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9月,清陶发展的QT-360高能量密度产品在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完成国家强检认证测试。该产品电池单体实测放电容量(1/3C)超过116Ah,能量密度为368Wh/kg。

7月,赣锋锂电与东风公司技术中心正式签约,并签订固态电池E70车型示范推广协议。2022年初,赣锋锂电固态电池或将率先搭载在东风E70车型上,并完成车辆交付和示范推广。不过,目前赣锋锂电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固态电池均为固液混合电池技术,也就是半固态电池。

4月14日,蜂巢能源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工程研究所共建的固态电池技术研究中心在无锡揭牌。按照计划,蜂巢能源将于2025年在量产车上应用示范能量密度达350-500Wh/kg的固态电池。

同月,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富士康将在2024年推出固态电池。

今年年初,宁德时代公开了两种与固态电池相关的专利。

可以看出,与海外企业直接瞄准全固态电池不同,国内的卫蓝新能源、清陶发展、国轩高科、赣锋锂电等,其实都选择了半固态电池的路线,虽然他们也有全固态电池的生产线,但已量产的全固态电池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特种电源等领域。已下线的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半固态电池,目前处在验证测试阶段。

虽然宁德时代在5月份的时候表示,目前已经可以做出固态电池的样品,但是距离实现商业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预计到2030年才会面向市场推出。所以,他们选择了钠离子电池作为过渡。

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60Wh/kg,不但低温性能更佳,且系统集成效率更高。

另一方面,我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友元认为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内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单项指标可能与国外接近甚至更高,但总体指标偏低,特别是在电池寿命上面;二是在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上存在较大差距;三是产业规模总体很大,但存在单家公司规模较小、过于分散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或者车企在技术创新的时候会更加谨慎,相比海外企业步子迈得小一些。

写在最后:不可否认,目前美、德、日在全固态电池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前瞻优势,如果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不加以重视,很难说会不会在10年后甚至5年后失去目前的主动权。而且目前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也很难完成2025年400Wh/kg和2030年500Wh/kg的能量密度目标。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海外企业直接研发全固态电池风险很大。

比如,已默默研发固态电池长达数年之久的Fisker,在今年年初表示放弃研发全固态电池,前面90%的努力都打水漂了。

无独有偶,锂电池企业麻省固能(SES)也放弃了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而是选择固液混合的半固态电池路线。

固态电池的走热有技术层面的必然性,但行业对固态电池的热切期盼,也与资本力量在背后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企查查提供的信息显示,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赛道披露的融资金额为627.38亿元,2021年(截止至11月底)这一数据增长138.66%至1497.33亿元。

资本市场的热情高涨,为动力电池领域提早进入军备竞赛阶段添了一把火。说的更直白点,其实就是内卷造成的。

但核心技术的迭代需遵循客观规律,不可一蹴而就,毕竟动力电池在一致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企业不可一味的喊口号,更不可在传播时去误导我们的消费者。

#东风汽车 sh600006[股票]# 【前大众高管苏伟铭创立“宾理汽车”,东风汽车参与投资 你看好吗】财联社报道,前大众集团高管苏伟铭创立宾理汽车,东风集团参投。财联社报道称,财联社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在宾理信息母公司BeyonCa HK Limited的五位自然人股东中,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尤峥,和武汉东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显志位列其中。“我掌握的信息,东风已投资宾理,并拟为其代工。”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

今年1月,苏伟铭从大众汽车(中国)执行副总裁岗位上离职。公开资料显示,苏伟铭在2005年3月进入大众汽车集团。在离职之前,苏伟铭分别担任了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逸驾智能董事及CEO、开迈斯新能源董事长、大众中国销售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苏伟铭先生1966年出生于新加坡,高中毕业和兵役之后,苏伟铭先生进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主修经济学,并获得经济管理学士学位,之后又于1993年获得该学科的硕士学位 ,1994年又获得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5年苏伟铭先生进入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前身之一的戴姆勒奔驰公司任职,在加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之前,苏伟铭担任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并兼任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市场部总经理。

合资汽车高管“下岗”之后在中国创办汽车公司的例子在中国已经完全没有新鲜感。

比如2016年3月创办拜腾汽车的戴雷,创业前职位是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经济学博士,2002年加入德国宝马,2005年来到中国,1999年在南京大学修中文,2020年,拜腾汽车败。

还有在江苏创办赛麟汽车的王晓麟,美籍华人,2020年,品牌败。

博郡汽车,创始人黄希鸣,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航空航天博士,美籍华人,2008年在中国创办汽车底盘公司,2016年创办博郡汽车,2020年,博郡汽车败。

爱驰汽车,创始人是付强,2017年创办爱驰汽车,创业前是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总裁。等等。

除了这些公司之外,目前行业内,前汽车行业高管创业的,大多发展的并不好。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前沃尔沃高管)和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张勇 前北汽新能源高管)是其中少数的目前活下来的,并且有不少机会越活越好的企业。

除此之外,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小鹏,理想,其创始人李斌,何小鹏,和李想,都不是业内人士出身,都是“互联网人”出身。以及后面的小米造车,创始人雷军是著名投资人,小米手机的创始人。市场看起来更看好这些企业。

为什么传统汽车企业高管创业,打不过互联网人造车?原因是什么?

事实上这和大众汽车搞电动汽车,搞不过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是一个道理。

以理想汽车为例,被大众汽车中国高管怒喷的“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其11月份的销量居然突破了1.3万辆,旗下只有一款车。

理想高管在今年第三季度财报后这么对媒体说:“理想ONE车型的交付量已经接近丰田汉兰达的水平,我们的保值率也已经接近汉兰达的水平”。且不说理想是不是吹牛,但汉兰达在中国比神车还神,它的存在就是中国造车公司的遮羞布,存在这么多年了,不仅没人能超过它,国内消费者加价买才能买到这台日系车,你说气不气人?现在终于有一个品牌,对,是一个被业界嫌弃的,做增程的理想,实话说,增程卖到这样我们也看不懂,但有一个这样的品牌能追赶汉兰达,你说香不香?

另外一个品牌,蔚来,蔚来李斌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和BBA三分天下有其一,蔚来的车售价约40万上下的水平,上个月卖了1万多辆,中国品牌还没人做得到。

再看小鹏,小鹏目前成绩还没有像蔚来、理想,那么让人兴奋,但小鹏是那个宣传要打得特斯拉找不着东的人,尽管这一点,目前看吹牛的成分很大,但蔚来、理想最初吹的牛算是成了,小鹏会不会成呢?显然越来越多的人持支持的态度。

恰好,这三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是门外汉。

所以,大众汽车前高管苏伟铭造车,你看不看好呢?

我们给出几条不看好的理由:
1、新加坡籍的高管在中国创业?这个人设就有点问题。李斌、李想、何小鹏,70末及80年代生人,他们和大批的70末、80左右的中国人非常类似:李斌北大毕业,何小鹏华南理工大学毕业,李想高中没毕业,这三个人就像三个普通中国人一样,李斌家是放牛娃,何小鹏,李想,身份也差不多,并且这三个人都没有去国外修一个什么这个学位那个学位的,纯粹在中国,靠中国社会的哺育发展起来的。这样的身份认同是苏伟铭等不能比的。

相比之下,苏伟铭,戴雷等,天生不具备这样的身份认同,大概这就是文化的问题。

2、其二,不用说了,苏伟铭传统汽车公司高管身份,不一定是加分项,而且是大众汽车集团出来的高管,其思维模式注定了不太可能互联网化,这就很难跟上时代了。

3、第三,就是时机的问题,2021年才开始创业,尽管小米等也是今年才开始创业,但小米财力雄厚,并且在电池、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投了好几家顶级公司了;相比之下,宾理实力没那么雄厚,需要融资,嗷嗷待哺,太难了。我们大胆给一个不看好的评级。

4、东风汽车参投,本来是好事。但看看一汽,一汽投了拜腾,结果让拜腾买了一汽华利,背了8.5亿债务。北汽投的极狐,不行;东风自己投的岚图,是目前唯一看起来还行的,上个月销量达到了1000多辆,算不错了。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判断,历史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经常不准确。你们觉得宾理有前途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意味着和 ISTP 在一起,你们都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真的太太太太赞了!明锅选手,上次连麦时没说完被你打断的话我要再说一次,锅锅,我希望你永远开心,也希望你
  • 下联(清风)春水凝霜,夏虹垂露,秋桂含金,知无力挽留冬日暖阳。愿朋友们晨有清远,暮有余闲,心有清欢,岁月安暖。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偶尔做一个温柔的人,不言不语,不争不抢,不紧不慢,淡然处之。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摩登兄弟刘宇
  • 啧啧啧有多幸福[awsl][awsl]想想脸都笑烂了[憧憬][憧憬]“我摘下耳机,你走出屏幕在人海里爱你,是最好的距离”多多见面!这一次线下是最累但是却是最幸福
  • 他们充满自信得展示鞑靼斯坦共和国的成就,积极宣传优质的投资机会,向参会者和游客介绍该地区的优秀文化和悠久传统,并积极建立鞑靼斯坦与中国企业之间的关系。【#今日数
  • [看书]帅帅的冷少,我今天终于又推歌成功啦!在快到山顶和开始下山的时候都放了(还调了最大音量)人多[彩虹屁][彩虹屁]都来听我们宁宁的歌,都来听《fall in
  • 只是在2028-2030年为戊申己酉年,天干地支比劫生食伤,食伤克官星有力,双方很容易为经济开支以及子女教育方面出现小分歧,你不了,有所争吵,其他年份夫妻感情其
  • 我不要在云端中徘徊,那是美轮美奂的空想的蓬莱,我要回到现实的港湾,用汗水的培植,期待旖旎的花开。不知道卢一匹写《把悲伤看透时》有没有去过镰仓,但在镰仓确实会觉得
  • 司法亲子鉴定是具备司法上的用途的,具有司法效力,需要携带身份证件到场办理;个人亲子鉴定是属于隐私类的,仅供个人参考,但是个人亲子鉴定更加注重的是个人隐私信息的保
  • 2024/05/17钰见周杰伦Jay Chou520小满胜万全非常幸运人生第一场演唱会就是Jay✌浅浅来一波回忆杀小学的时候 Jay出道也有几年了 当时的智能机
  •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财联社8月23日#早间新闻精选#】1、财联社记者近期调研发现,广深市场银行经营贷利率开始新一轮的下探,部分银行给出的产品年化利率
  • 在绘本的封底,吼吼享受着与太阳独处的画面,画面中好像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缕阳光都能感受到吼吼究竟有多开心,他大概在想:“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吼吼。•昆仑
  • 在手表爱好者看来,一块好表的必要条件包括"完美工艺+材质+设计",对钻表来说,全钻手表这一必要条件显得更为苛刻,不但表如此,镶嵌在上面的钻石
  • 3D air呼吸散热、做到了600D高密度纵横编织的0感0毛刺,附加天然抗菌,Qmax指数高达0.35,超过国标要求的133%[鼓掌]想给孩子买凉席又不喜欢传统
  • 他浑身是汗,屏神静气地运力在他的弥留上面,就好像死亡是他力所不逮的。” 被扣回来的少年手腕皆是束缚,他被扔进了水池中,本以为这就是他的结局,直到人身鱼尾的男人将
  • 【Binnie_Moon官推】#文彬[超话]#[月亮]#萌宠甜豆文彬[超话]#230417 ASTRO_Staff更新文彬相关[#ASTRO#] 文彬&
  • 黎洛霍峋《黎洛霍峋》(最新章节无弹窗)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kGiCjJn ?书名:《黎洛霍峋》黎洛霍峋 ?主角:黎洛霍峋 (荃芠✙➤ ccckk3377) 非小说
  • #杜骁[超话]#刚刚我们有说到day7 啊!那正经的我们都说完了吧啊!
  • 《三体:弥散的回音》测评: 说实话我对IP本的印象普遍不好,很多IP本都是自己编个故事,然后往原著上生搬硬套蹭热度,当然,这个故事也不怎么样,有能力写出好故事
  • 唉我尽力了,相信你的人始终都相信你,不愿相信你的人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会相信你#每日一善[超话]# [微风]#阳光信用#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