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

  ‘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嗔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

  ‘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

  ‘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嗔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过去有佛, 号威音王, 神智无量, 将导一切,

  天人龙神、 所共供养。 是佛灭后, 法欲尽时,

  有一菩萨、 名常不轻。 时诸四众、 计著于法。

  不轻菩萨、 往到其所,  而语之言, 我不轻汝,

  汝等行道, 皆当作佛。 诸人闻已, 轻毁骂詈,

  不轻菩萨, 能忍受之。 其罪毕已, 临命终时,

  得闻此经, 六根清净, 神通力故, 增益寿命,

  复为诸人,  广说是经。 诸著法众, 皆蒙菩萨,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轻命终, 值无数佛,

  说是经故, 得无量福, 渐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时不轻, 则我身是。 时四部众、 著法之者,

  闻不轻言、 汝当作佛, 以是因缘, 值无数佛。

  此会菩萨、 五百之众, 并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于我前,  听法者是。 我于前世, 劝是诸人,

  听受斯经, 第一之法。 开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经典。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时乃得闻,  是法华经。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诸佛世尊、 时说是经。 是故行者、 于佛灭后,

  闻如是经, 勿生疑惑。 应当一心、 广说此经,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心斋随笔》第76章[作揖][鲜花]

文 / 乐樵山人

【1】禅宗十牛图

宋代廓庵禅师《十牛图颂》,乃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依图次第,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若修行者,能了解从过程之实际情况,更不会走错方向,故行者宜多体会此《十牛图》之真实内涵。

《十牛图》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印,称四部录,在禅林影响尤深。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之过程和在各个阶段之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之心路历程,此即为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体现以禅入诗、以诗寓禅之理趣。禅宗假借牛为心之意象,牧牛犹如牧心,即找回迷失之自我本性。

自宋代以降,此一主题作品甚多,然以清居、廓庵、自得三人,最为著名。廓庵思远,乃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孙,曾在常德梁山为住持,属临济宗一脉。廓庵禅师约生活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前后。

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序曰:“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与顿渐。从粗及细,自浅至深。末后目瞬青莲,引得头陀微笑。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鸟道而无踪迹。得其事也,滞句迷言,若灵龟而曳尾。

间有清居禅师,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初从渐白,显力量之未充;次至纯真,表根机之渐照;乃至人牛不见故,标心法双亡。其理也,已尽根源;其法也,尚存莎笠。遂使浅根疑误,中下纷纭。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唤作堕常见。

今观则公禅师,拟前贤之模范,出自己之胸襟,十颂佳篇,交光相映。初从失处,终至还源。善应群机,如救饥渴。慈远是以探寻妙义,采拾玄微。如水母以寻餐,依海虾而为目。初自寻牛,终至入廛。强起波澜,横生头角。尚无心而可觅,何有牛而可寻。泊至入廛,是何魔魅。况是起祢不了,殃及儿孙。不揆荒唐,试为提倡。”

【2】廓庵和尚《牧牛图颂》

一、寻牛

【序曰】

从来不失,何用追寻?
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
家山渐远,歧路俄差。
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颂曰】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石鼓夷和尚【和曰】

只管区区向外寻,不知脚底已泥深。
几回芳草斜阳里,一曲新丰空自吟。

坏衲琏和尚【和曰】

本无踪迹是谁寻,误入烟萝深处深。
手把鼻头同归客,水边林下自沉吟。

二、见迹

【序曰】

依经解义,阅教知踪。
明众金为一器,体万物为自己。
正邪不辨,真伪奚分?
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颂曰】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石鼓夷和尚【和曰】

枯木岩前差路多,草窠里辊觉非么?
脚跟若也随他去,未免当头蹉过他。

坏衲琏和尚【和曰】

见牛人少觅牛多,山北山南见也么?
明暗一条来去路,个中认取别无他。

三、见牛

【序曰】

从声得入,见处逢源。
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
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颂曰】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石鼓夷和尚【和曰】

识得形容认得声,戴崧从此妙丹青。
彻头彻尾浑相似,仔细看来未十成。

坏衲琏和尚【和曰】

蓦地相逢见面呈,此牛非白亦非青。
点头自许微微笑,一段风光画不成。

四、得牛

【序曰】

久埋郊外,今日逢渠。
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
顽心尚勇,野性犹存。
欲得纯和,必加鞭楚。

【颂曰】

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石鼓夷和尚【和曰】

牢把绳头莫放渠,几多毛病未曾除。
徐徐蓦鼻牵将去,且要回头识旧居。

坏衲琏和尚【和曰】

芳草连天捉得渠,鼻头绳索未全除。
分明照见归家路,绿水青山暂寄居。

五、牧牛

【序曰】

前思才起,后念相随。
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
不唯境有,惟自心生。
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颂曰】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石鼓夷和尚【和曰】

共分山林寄此身,有时亦踏马蹄尘。
不曾犯者人苗稼,来往空劳背上人。

坏衲琏和尚【和曰】

牧来纯熟自通身,虽在尘中不染尘。
弄来却得蹉跎力,林下相进笑杀人。

六、骑牛归家

【序曰】

干戈已罢,得失还无。
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
横身牛上,目视云霄。
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颂曰】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石鼓夷和尚【和曰】

指点前坡即是家,旋吹桐角出烟霞。
忽然变作还乡曲,未必知音肯伯牙。

坏衲琏和尚【和曰】

倒骑得得自归家,箬笠蓑衣带晚霞。
步步清风行处稳,不将寸草挂唇牙。

七、忘牛存人

【序曰】

法无二法,牛且为宗。
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
如金出矿,似月离云。
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颂曰】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石鼓夷和尚【和曰】

栏内无牛趁出山,烟蓑雨笠亦空闲。
行歌行乐无拘系,赢得一身天地间。

坏衲琏和尚【和曰】

归来何处不家山,物我相忘镇日闲。
须信通玄峰顶上,个中浑不类人间。

八、人牛俱忘

【序曰】

凡情脱落,圣意皆空。
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
两头不着,千眼难窥。
百鸟衔花,一场懡锣。

【颂曰】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石鼓夷和尚【和曰】

惭愧众生界已空,个中消息若为通。
后无来若前无去,未审凭谁继此宗。

坏衲琏和尚【和曰】

一锤击碎太虚空,凡情无踪路不通。
明月堂前风飒飒,百川无水不朝宗。

九、返本还源

【序曰】

本来清净,不受一尘。
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
不同幻化,岂假修治?
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颂曰】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石鼓夷和尚【和曰】

灵机不随有无功,见色闻声岂用聋。
昨夜金乌飞入海,晓天依旧一轮红。

坏衲琏和尚【和曰】

用尽机关费尽功,惺惺底事不如聋。
草鞋根断来时路,百鸟不啼花乱红。

十、入廛垂手

【序曰】

柴门独掩,千圣不知。
埋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
提瓢入市,策杖还家。
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颂曰】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石鼓夷和尚【和曰】

者汉亲从异类来,分明马面与驴腮。
一挥铁棒如风疾,万户千门尽击开。

坏衲琏和尚【和曰】

袖里金锤劈面来,胡言汉语笑盈腮。
相逢若解不相识,楼阁门庭八字开。

弘安戊寅仲秋之后一日书于十牛图后。

《易行品》之教理

学佛的目的在于成佛,但成佛的道路太过艰辛,如果可以先达到不退转的地位,则只进不退,成佛可望,故达到阿鞞跋致即是关键。“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即是说明《易行品》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快速地到达阿鞞跋致,亦即不退转位。

如此,《易行品》论述的是什么样的众生能达到阿鞞跋致呢?如何达到阿鞞跋致?依据什么教理、原理来达到阿鞞跋致?何时达到阿鞞跋致?这就是任何法门都要解决的摄机、行法、教理、果益四个方面的问题。



如汝所说,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

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

虽然龙树菩萨苛责求易行道的行人是儜弱怯劣的,但亦首肯“汝若必欲闻此方便,今当说之”,意即“儜弱怯劣”之人正是易行道的当机众。

虽然弥陀本愿是为十方众生而发,然从《无量寿经》十八愿愿文“十方众生”,到十八愿成就文“诸有众生”,再到付嘱文“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不难看出弥陀本愿之对机“本为凡夫”。因二乘圣者已离生死,三恶修罗难闻佛法,天人享乐不思解脱,唯人道苦乐参差正堪出离。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
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
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应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其名号。

阿弥陀佛等佛,及诸大菩萨,
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

更有阿弥陀等诸佛,
亦应恭敬礼拜,称其名号。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

从诸佛称名易行到弥陀称名易行,《易行品》紧紧高举称名易行的旗帜,是为净土宗行法之标杆。

对于念佛,《易行品》明确地提出本愿称名:“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念佛即是称名,“称名一心念”“念我称名”;称名即具弥陀无量功德,“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名号)”。



净土宗易行的根本唯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故《易行品》明确提出: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常应忆念。

此是糅合《无量寿经》十八愿愿文、成就文、成就偈,《观经·下品下生》“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经》“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而成,取五文之意阐释本愿,故称为“本愿取意文”。

此本愿取意文清晰明确地显明净土宗教理的根基与源泉唯在阿弥陀佛因愿果号,后昙鸾大师之“三愿的证”标举十八愿往生、道绰大师“圣净二门判”之本愿取意文、善导和尚“正助二业”之本愿取意文,皆以此为滥觞。



◎现益
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

《大智度论·卷九十三》言:

阿鞞跋致即是必定。必定者,必当作佛。

《十住毗婆沙论》是注释《华严经·十地品》的,《易行品》是属注释其中初地“欢喜地”亦即“不退转地”的,其主旨在于“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故弥陀称名易行的利益亦含有此身疾至不退转之义,如言:即入必定、即时入必定,正是“现生不退”之现益。
◎当益

若人命终时,得生彼国者,即具无量德。

然“现生不退”还是通于十方诸佛之易行,“西方一佛章(弥陀章)”所言“命终得生彼国”往生极乐才是弥陀易行不共之殊胜利益。

至此,净土宗“本愿称名,现生不退”之教理经《易行品》和盘托出,而“凡夫往生”也跃然纸上矣。

这里要补充的是关于《易行品》“现生不退”的意涵,《十住毗婆沙论》毕竟是以华严境界作为背景,而龙树菩萨本人亦是大菩萨,故“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就其本意来说,是现身证得欢喜地之果位,这不是凡夫所能希冀的;而《无量寿经》所说“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是指“彼土不退”,意为往生极乐之后即得到不退转的果位,亦不是现身此土所能得到的。如此,《易行品》所说的“即入必定”“即时入必定”到底是“同时即”还是“异时即”,意即是现身的利益还是当来的利益,则成为问题。

若就《易行品》本意现身证得阿惟越致果位,则是“异时即”,如《大智度论·卷九十三》净佛国土品”言:“若闻是佛名,毕至阿鞞跋致,不言今得。”若以昙鸾大师之解释“不断烦恼得涅槃分”、善导和尚释韦提得忍即是“信忍、喜忍、悟忍”,可知“即入必定”是“同时即”,即是行者信佛本愿称念佛名的当下,以凡夫的身份即得到不退转、必定往生成佛的位格,这是净土宗不共圣道之特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光我个人就来过10回,更别说其他同志了,我们农业农村局共同见证着明达村的发展。22年前,明达村建立了“心连心”排鼓队,不仅在村里排练,丰富了村里的文娱活动,还
  • 影片中不少主创都拍摄电影后去亲身体验了VR游戏,在影片中饰演男主角韦德好友艾奇的丽娜·维特表示 “这项技术是现象级的,太具有诱惑力了,它真的会让你忘记现实,在那
  • #任嘉伦[超话]# rjl#任嘉伦陆炎# rjl#任嘉伦请君# rjl#任嘉伦请君陆炎眼神戏# 2022.10.6 请君收官想对陆炎说:既然重生了 那这一次我们
  • 饼干:姐姐如果有需求,她最终都会得到,但是爸爸好像更为厉害,妈妈不太像老大但是妈妈可以决定我很多事情白: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是,你怎么看家人饼干:我就在琢磨这件
  • 【#山东专任教师达140万人#】“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山东专任教师达140万人#】“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
  • 或许真的不用期待什么天降好运,平凡又顺利就已经再好不过了~#吉竹伸介新书推荐✨| 引导孩子认识情绪,扩展想象力的边界1⃣️该怎样形容“讨厌”的感觉呢❓就像一场突
  • 看他们乐此不疲,开心来得这般简单,很难简单的以肤浅来定义:精美的照片里,仍然有对自然的向往、对自我的欣赏、对人设的标榜、对丰盛生活的满足、对美好瞬间的分享,只是
  • 智力也在响应提升,前天早上我用新奶瓶为他充了牛奶,趴在我身边的他很排斥的推着,明明他很饿了,可是就是不要一个手很用力的推,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桌子上另一个奶瓶,我
  • 一见倾心:红葡萄酒Chanturgue.#葡萄酒# #葡萄# #城市味蕾战# #法国#【#40年40问# 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区 | 40 Años en 40
  • 投稿:项目:大腿吸脂地址:广州瑞港孙瑞霞价格:2万3已经三个月啦,瘦了很多,拒绝p图滤镜,纯分享给大家看看,想做吸脂的姐妹,勇敢点去把,有行动就有收获,前提是一
  • #熊猫守护者[超话]##熊猫守护者# [微风] #阳光信用# [微风] #每日一善# 早安,滚滚宝贝 周末愉快哦[可爱]爬树是熊猫的必备技能之一,熊猫宝宝的爬
  • 山美水美的庆元,偏居在浙西南一隅,这里是中国香菇之乡,也是中国廊桥的故乡。#丽水民宿#山美水美的庆元,偏居在浙西南一隅,这里是中国香菇之乡,也是中国廊桥的故乡。
  • 然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里并没有关于爱情的,没有人教过你它是如何发生、发展。#日行一善[超话]#当一个人开始计较为对方做了什么的时候,这段关系离结束不远了——《我与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来不及参与你们的过去但我要努力的见证你们的未来来不及看你们小小少年的模样但我要好好收藏你们的现在把现在储存成一幕幕美好的回忆把现在储存成一个个暖心的故事没有遗
  • #TriPollar初普美容仪风波获得澄清,疑似被炒作#TriPollar初普美容仪热搜风波之后,发起该报告的媒体某财经公众号已再次发文澄清,所涉及的“美国FD
  • “我来这儿工作半年多了,在我心里,公所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生活上对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工作上极其认真负责,不管是夜间值班还是现场抢修,她
  • 三年时间,大叔为小女友花费了50多万,买车赠房,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换来的却是小女友的冷漠和背叛,大叔崩溃,还我的钱……56岁的老徐,和20岁的小周,在工作中
  •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小小星辰光朦胧,原来那是参和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