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开这6大误区,吃再多益生菌都没用!

益生菌是什么?
所谓的知识误区都是因为了解的不透彻导致的。
所以,在开始讲误区之前,我决定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益生菌是什么。
益生菌,是细菌的一类,而细菌就是咱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再往狭义了讲,我们所说的益生菌指的是:对于人体肠道来说,只有益而无害的活菌。
肠道中有数不清的细菌,一共能分3大类:
有害菌、益生菌(有益菌)以及中性菌。
益生菌和有害菌相互制约,维持着肠道菌群的平衡。
如果因为内在或外在原因导致益生菌减少,打破了这种相互制约的平衡,那么益生菌的保护作用被削弱,有害菌过度滋生,这么一来,人就会生病。

大家打个比方:
你的肠道好比是一座城,益生菌就是这座城里的“警察”,主要作用就是保护这座城的安全稳定,而有害菌就是“坏人”,中性菌就是“居民”,一些吃瓜群众。
正常情况下,因为有足够数量的“警察”在,“坏人”会有所收敛。但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让城里原本的“警察”都消失了,那么“坏人”就会猖獗,破坏你的城,破坏肠道内原有的菌群平衡。
当这种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会生病。
好,知道了益生菌大致是怎么回事儿以后,再说说益生菌的生存需要什么特定的条件。
首先,是厌氧环境。
直接点说,就是没有氧气的环境。益生菌只有在无氧的环境下才能茁壮成长,如果接触到氧气,益生菌就会死亡。
当然,对于咱们人类来说,是不太能理解这种特殊需求的。
给大家打个比方,给益生菌接触到了氧气,就好比你被人掐住了脖颈子,你有多难受它就有多难受。
其次,是纤维素。
直接点说,就是益生菌的食物。民以食为天,益生菌也是,即便有了无氧的环境,没有食物照样得死的死蔫儿的蔫儿。
好了,关于益生菌的一些简单介绍就到这里了。
好,接下来大家说说关于补充益生菌,大家都容易陷入什么样的误区。

误区1
益生菌能“治百病”
一个新兴的概念出现时,很容易掀起一阵追捧的热潮。
因为大家对它不是很了解,碎片化的信息很容易拼接出一个被“神化”过的形象。
益生菌算是近几年被“神化”的典型代表。
叔可忍婶儿都不能忍。
消化不良,胃口差,便秘,腹泻,但凡和消化系统沾边儿的,都觉得要吃点益生菌。
甚至不少人认为,虽然孩子现在没生病,但是补点益生菌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好。
简单来说,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啊。
但上面也提到了,城里原本的“警察”(益生菌)要是少了,“坏人”就会猖獗,你只能通过从外界借调“警察”来恢复原先的平衡,它们的职责和功能仅在于此。
你不可能让“警察”去干建筑工人的活儿,指望它们能把你的小瓦房翻成大别墅。
益生菌没那么大的本事,别为难它们。
它只能调节肠道菌群,让其恢复到平衡状态。
只能雪中送炭,不能锦上添花。

误区2
自行随意补充
好,既然益生菌不能强身健体,那孩子肠道平衡被打破了,这个时候补充总没错吧?
所以,大家又陷入另一个误区,那就是觉得腹泻、便秘或等等其他情况,只要吃了益生菌,就一定能起到调节作用。
事实上,这样随意自行补充收效甚微。
因为益生菌是一个总称,它里面还有各种分类,比较常见的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要通过肠道菌群检测来确定你体内到底是少了哪一种或哪几种益生菌。
缺什么补什么,这才是硬道理。
如果体内缺乏的是双歧杆菌,你补乳酸杆菌就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还是那个比方,就算是“警察”,也有各自的分工,有专门负责出去抓“坏人”的,还有负责内勤的。
你让一个负责内勤的“警察”去抓“坏人”,完了还怪人家没用。人家也很委屈啊。
所以说,补益生菌最好是在做了肠道菌群检测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

误区3
孩子还小要减量
咱们做家长的都有一个惯性思维:
孩子就是“S”号的成人。
这点在用药上表现的尤为显著。
给孩子补充益生菌的时候,说明书上让一次吃一袋,咱们一想,孩子还小,少吃点吧,一次吃四分之三,或者干脆吃半袋好了。
这么吃,可以说是很没有效果了。
因为人体内的细菌虽然体积微小但是数量是你难以想象的庞大,所以不能用咱们平时用的数量级去衡量它们。
益生菌通常都是以“亿”为单位来衡量的,对于孩子来说,每次吃50~150亿个益生菌是最合适的。
以100亿为例,如果人为减半了,那就直接少了50个亿。
50个亿啊!

误区4
死菌活菌都一样
大家都知道应该补充益生菌,但也有不少人觉得,我哪儿知道什么死菌活菌,只要是益生菌不就行了吗?
从概念上出发,益生菌必须是活菌,也就是说它得在有活性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作用。
如果补充的是死菌,除了费钱以外,基本没其他作用了。
这个也很好理解。
就好比,你费尽千辛万苦借来了“警察”,但发现这些“警察”跟橱窗里的模特似的,光杵着不能动弹,那要它们干嘛?
当然,大家也会说,道理我都懂,问题是我又没有火眼金睛,我哪知道它是活的还是死的?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方法。
那就是拿你买的益生菌加鲜牛奶发酸奶。
在无客观主观因素影响下,如果能发出酸奶,那证明这是活菌,如果发不出来,那说明是死菌。
这么简单的方法是不是透露着让人欣喜若狂的神奇?

误区5 不即冲即服
这一点其实也好理解,但也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毕竟我们和益生菌所处的生存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也体会不到那种厌氧菌被暴露在氧气中的绝望。
但事实上,你把益生菌的包装拆开的那一刻起,就好比一个人被掐住了脖颈子,什么时候益生菌进了无氧的肠道内,这只手才能松开。
你就想想吧,要是换做是你,你能坚持多长时间?
所以啊,在服用益生菌的时候,尽量开了袋后立马温水冲服,开袋即食。
如果一时半会儿还来不及就吃,那就别着急打开包装。
不然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益生菌死亡的就越多,效果就越差。

误区6
和抗生素同服
大家对抗生素可以说是很了解了,但是我打赌,益生菌和抗生素相生相克的关系大家可能并不是很了解。
毕竟,在大家看来,不管是抗生素还是益生菌,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恢复健康的“药物”。
因此,不少人在给孩子喂抗生素的时候顺道就把益生菌就喂了。
如果我说这么做是不对的,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咋了?这俩药会起反应啊?
给你们科普一下,抗生素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所谓“消炎”,官方的说法是杀灭细菌。
在这个功能下,抗生素又被赋予了“盲人杀手”的称号。
也就是说,只要是细菌,不管你是有害菌,还是益生菌,统统杀灭。
所以,益生菌和抗生素同服,其意义等同于“猫鼠同笼”。
一来一回,净白折腾了。
所以建议大家,如果孩子需要吃益生菌和抗生素,那两者之间至少间隔2小时,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对益生菌效果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益生菌知识的简单分享。大家有任何意见或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里给我留言。
下面是我总结的知识点。
好记,不多。

拿走,不谢。

1.益生菌是对于人体肠道来说,只有益而无害的活菌。

2.益生菌不是“万能药”,它的作用是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只能雪中送炭,不能锦上添花。

3.补充益生菌要有针对性,最好是根据肠道菌群检测的结果遵医嘱合理补充。

4.服用时要遵医嘱,不要擅自减量。

5.要现冲现服,益生菌暴露在有氧环境中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6.服用益生菌和抗生素时,两者之间最好间隔2个小时,避免“猫鼠同笼”问题。

#新浪看点##财经##今日看盘##股票##投资##A股##今日关注#

【半导体投资“冷热不均”:整体节奏放缓 汽车芯片火热】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的汽车厂商都受到缺芯影响,再加上疫情反复,短暂停产的信息也频频传出。

“现在汽车芯片的估值太高了,高到离谱。有些做MCU的企业,只要和汽车沾边,营收只有几千万,估值就叫到了20亿元左右。”近日,一位投资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道。

这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在去年年底,就有多位投资人向记者指出,国内整体芯片市场从群雄并起阶段进入排位赛阶段,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成长和缺芯的持续,围绕着汽车的芯片已经成为半导体投资焦点,相关的企业估值高涨。

承风资本合伙人尉言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车载芯片确实是大机遇,尽管车载估值高也会有人投。但是今年整体半导体融资热度降了很多,二级市场倒挂太严重,好多之前估值颇高的企业,今年都不好融资。投资机构也放缓了节奏,观望情绪严重。”

甚至有投资人直接提出了“资本寒冬”的观点。此前的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上,华登国际合伙人王林说道:“资本寒冬这个词有点夸张,但大家也要认清现实。从华登投的企业来看,4月份开始芯片销量处于断崖式下降,5月、6月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半导体板块的调整也很难避免。去年不管做什么,只要是芯片、半导体相关的,只要是团队不错都能融到资。今年开始大家感受到压力,都要算回报了,不能像前两年一样凭着一腔热血砸钱。”

汽车芯片热潮

一直以来汽车芯片的市场规模并不大,仅占整体芯片的10%左右,大家也几乎不担心产能供应,然而近两年最紧缺的却是这10%,持续影响着产业链中下游。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的汽车厂商都受到缺芯影响,再加上疫情反复,短暂停产的信息也频频传出。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数据,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会攀升至约304万辆。

除了整车厂商,供应商们也受到波及,例如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均胜电子在今年上半年亏损1.1亿元。在业绩预告中,均胜电子表示,一方面2022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整体产量下降,同时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与运输费用上涨等的影响,公司业绩出现较大亏损。

在上游供应链仍紧张的情况下,汽车芯片的热潮也十分汹涌。广汽资本总经理袁锋就打了个比喻,中国芯片创业公司的数量也是一个“摩尔定律”,每半年增加一倍。由于缺芯太过严重,车企一天恨不得接待十家芯片企业。

当前汽车芯片的赛场上,选手越来越多。传统的车用半导体企业包括恩智浦、瑞萨、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均为海外大厂,同时老牌的博世等供应商们也在强化芯片制造领域。

国内既有地平线、芯驰科技、奕行智能等专攻汽车芯片的新兴企业,也有直接切入芯片领域的汽车制造商,包括广汽、比亚迪等。

以广汽为例,据介绍,一方面广汽进行生态圈的投资,比如广汽是地平线很早期的投资人,投了地平线三轮,已经有十几款广汽的车型在用地平线芯片。另一方面,广汽和粤芯半导体做了对接,共同开发未来车型所需的芯片。目前广汽集团部分电子控制器(ECU)产品已形成初步的国产化推进方案。

据悉,比亚迪半导体产品阵营包括业级通用MCU芯片、工业级三合一MCU芯片、车规级触控MCU芯片、车规级通用MCU芯片以及电池管理MCU芯片等,累计出货量达到了20亿颗。

在袁锋看来,芯片紧张不是短期的事件,甚至2023、2024年芯片还在缺乏,而新能源汽车还将为芯片带来蓝海市场。他谈道:“当初的预计是到2025年中国的新能源车达500万辆左右,最新估计是今年或明年就能达到。在传统车当中,汽车半导体的价值大概在300亿美元,而新能源车超过了700亿美元,其中增长最明确的是功率半导体。如果新能源+特别智能的车,芯片用量从数量还是金额都是传统车的6倍左右。”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车规级芯片并非易事,初创企业更要谨慎。有投资人表示,初创公司能拿到的市场份额较少,虽然有机会,但是最好需要先在消费类电子的相关领域有积累,再细分出来了一个市场去做车用产品,才能扛得过其他公司两三年的认证期。

投资遇冷

相比于汽车芯片的火热,其他领域的芯片公司并不总是如意。仅从今年国内上市的半导体公司看,几乎一半都破发了,估值也在缩小。在错综复杂的2022年里,投资机构们出手更加谨慎,也更看重账面盈亏。

一名投资人指出:“最近做投资的都有一个深刻感觉,一级市场太贵,二级市场大跌,面粉比面包贵,投资越来越难做,根本下不了手。以前很香的pre-IPO也不香了,2019年如果做pre-IPO还有比较高的收益率,但是有些我们觉得可以赚很多钱的项目,现在看起来也就赚个1倍左右。另外还有一些可能做了Pre-IPO是亏钱的,因为这些都是2020年、2019年两三年前的pre-IPO价格,高于现在的市价。”

因此,“现在我们也会有意识地规避估值过高或者高度依赖融资现金流企业。我们也可以通过债务方式、债权融资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面临的是两到三年的下行周期,这个空间也不是很大,”该投资人表示,“同时从退出路径统计看,科创板刚开始基本4个月就审核通过了,现在平均要11个月,而且申报终止比例逐渐增加,有60%是申报终止。所以实际上一个是上市挣不了钱,更大可能连上市机会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做投资的也应该做成一个共识,不要再去哄抬价格。”

从大的背景看,目前半导体市场的增速和红利都在变小。

在整体市场层面,粤澳半导体产业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刘丹谈道:“根据数据统计,全球半导体市场经过2020年-2022年3年持续高速增长后,2023年增速可能会掉到5%左右。各个细分领域冷热会出现不均,但整个大盘下来的时候,实际上投资一定是整个板块都往下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事件。”

兴橙资本合伙人冯锦锋说道:“最近三至五年,中国所有的芯片从业企业充分享有了市场红利。但是资本红利和市场红利在接下去的5-10年都在变小,资本市场方面,一级市场太贵,二级市场估值又在朝下滑,资本红利会越来越小;市场红利越来越小的原因是市场同业太多,同一个产品、同一个型号企业都有,导致本来是打着国产替代的旗号,现在变成内卷,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

从前些年爆火的AI芯片,到如今的汽车芯片,我们不难看出相似的路径,资本、市场纷纷看好,创业者大批涌入,堆砌起泡沫,又很快进入到行业洗牌期,在泡沫中挣扎。

有半导体公司高管直言,当前国内设计芯片公司有2800多家,而美国只有几百家。国内有的公司既不toB,也不toC,而是toVC,甚至有的企业到处选址开公司,就是为了讲故事、拿资本。但是虽然VC钱烧掉了,人也会烧出来,未来会有整合并购。

不少投资人的共识是,大家需要认清现实,回归理性,抱团取暖,提前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现在有一个合理的估值点,国内半导体行业机会大于全球,先活下去,然后寻找机会发展,当景气重临时可能会做得更好。

最新研究:药物性肝损伤,化学药占94.5%,中草药只占4.5%!

智悲藥局

7月13日,药学学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首个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调查报告出炉》,很值得一看。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合作,利用信息技术,从2012-2016年600余万份ADR(药物不良反应)数据中筛选出了DILI-related ADR报告(药物性肝损伤报告)94593份,建立了国际最大的DILI-related ADR专业数据库,首次开展并完成了中国大陆DILI-related ADR调查,得出了几个主要的研究结果。

其中之一即是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的药物构成特点。

调查分析显示,在2012-2016年DILI-related ADR报告中,化学药占94.5%,中草药占4.5%,生物药占0.8%,其他占0.2%;DILI-related ADR报告频次前50名的怀疑药物均为化学药和生物药。在化学药中,抗生素、心血管药物、抗肿瘤药位居前三位,其中抗生素以抗结核药为主,抗结核药的DILI-related ADR以欠发达地区为主。

调查分析提示,中草药不是中国大陆DILI的主要原因,对中草药肝损伤问题的严重性,不要夸大,但也不要小视。

这是一个很好的证据,造成药物性肝损伤最最主要的是化学药,占比94.5%。

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中草药伤肝”的认识被严重夸大了。


我们常会发现有些人带有一些固有的“偏见”:认为中药会伤肝。带有这种认识的不只有普通人,还有一些西医大夫。西医大夫产生这样的“偏见”可能与一些学术论文有关,而普通人这样的认识则可能来自产生这种“偏见”的医生或是一些带有片面性的报道。

这篇最新报道中也提到了2019年的一篇我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报告,但当时那篇论文经报道后在中草药占比方面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2019年,中国的两位医生在消化类疾病的专业期刊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文章发表后,立即在国内外引发高度关注。

这是中国大陆首次大规模药源性肝损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文章报道了中国大陆地区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率,并以此为依据估算了中国大陆地区普通人群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

文章中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普通人群中每年药源性肝损伤发生率约为23.80/10万人,高于欧美国家报道数据。最让人意外的是,文章数据显示,药源性肝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为传统中药和草药或膳食补充剂(26.81%)。

更通俗地来说,原文中数据显示,在药源性肝损伤的原因构成中,占比最高的是各种保健品、草药和中药(是的,原文把各种保健品、草药、中药归为了一类),占26.81%;剩下的是各类西药,加起来占比73.19%。

也由此,曾经出现过这样标题的文章:《重磅:中国近三成的药物性肝损伤,来自草药和保健品》、《重磅:中国超七成的药物性肝损伤来自西药》。这也代表了文章作者不同的倾向。

针对这篇文章所得出的结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丛伟红教授等致信《Gastroenterology》杂志,指出这篇文章存在关键性问题,其结论需要被重新考虑。这个观点现在也已经被该杂志主编接受并在线发表。

丛伟红教授等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有如下几点:

1、该研究所采用的导致药源性肝损伤的相关药物分类可能严重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

公认的药源性肝损伤研究方法是:根据治疗目的或药理学类型将西药常规药物分为几类,比较药源性肝损伤中每一类药物所占的比例。但是,该研究却没有把传统中草药、草药和膳食补充剂分到各自相应的药物类别中,而是将他们合并为一类与常规药物进行比较。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按照这种逻辑,假如把所有常规西药归于一类,那么西药所占比例则为73.19%,远远高于传统中草药和草药或膳食补充剂(26.81%)。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还将抗结核药物与抗感染药物分离开来,分别进行比较,如此,数据呈现上就有了明显的不一样:在该研究中,抗感染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比例为6.08%,但如果将抗结核药物归于抗感染类,则比例为28.07%,便高于传统中草药和草药或膳食补充剂的26.81%了。

图片

2、研究采用的药源性肝损伤诊断方法不适用于中草药引发的肝损伤。

因为缺乏明确的诊断指标,临床上常用排除法诊断药源性肝损伤。但据欧美的报道显示,其误诊率较高。并且这个诊断系统不包括中药的品质变化、掺假和有毒物污染等。此外,传统中草药等使用基本都是复方组成,还有误用与不合理使用、体质、遗传等因素,有别于西药的单靶点作用,因此其临床诊断难度更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中医大夫的分析也非常在理,他说:西药如果有毒性,谁用都会存在,怎么用都会存在,如雷公藤多苷片,即使是最顶级的西医肾病教授用,损伤肝脏的副作用也会存在;可是,附子虽然是有毒性的,正规的中医用就不会有毒,非正规的中医不按中医的理论去用,就可能出现毒性。

由此可以看到,2019年的这篇论文会给多少医生以及医学生带来误导,尤其是对中医药了解甚少的西医医生和尚未能对中医药建立起信心的医学生。这种误导进而会通过他们的言行传递给患者。

从药学学报报道的最新的我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调查报告可以看到,这篇报告中对药物性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药物构成的分类才是明晰的、科学的、合理的。不会像2019年那篇论文那样,产生那么大的争议以及严重的“误导”。

最新研究表明,化学药(占比94.5%)是我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的最主要的原因,中草药只占4.5%。

这一研究结果是个有力的证据,要打破人们固有的“中草药伤肝”的偏见。不要再夸大“中草药伤肝”的问题了,这会对老百姓选择带来严重误导。
https://t.cn/A6a0MAW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以下困惑的也可以问博主 #北京 虎牙高位/牙列拥挤不齐/牙齿矫正/隐形矫正 正规有资历的医生有哪些# [丘比特]北京正畸的医院医生整理[丘比特]转自专业
  • 现在的小鲜肉不但长的好看,嘴也贼甜,一口一个姐的叫,各种赞美之词的夸,直接喊蒙圈,你说说这能不让人喜欢嘛!推荐[心]加了一层薄绒的帽衫和裤子,软软的特别舒服,尤
  • 好,这必须好,半导体的核心,连续涨了多少年,当下成长为千亿级别的体量,10年55倍收益,如果10年买进10万 你忘记的话,当下也是265万这些我们不扯了,高位调
  • 你连一件皮袍都没有怎么有皮袍下的“小”呢。你的小我欣赏,哪个小商小贩会没有“小”呢王婆抽过你嘴巴,摔过你的梨筐你打不过,找武大告刁状,人之常情本就是出口恶气,不
  • 《甜甜圈拿铁》比较有特色的一杯咖啡,小甜,还是以精致为主,值得推介。总的来说~这家不止可以喝咖啡也太多小吃了吧!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我愿意给所有的演员打满分,首先就是大家争议的王俊凯,这次王俊凯饰演的角色是一个深处黑暗的一个满身泥泞的少年,
  • [哈哈][圣诞老人][害羞]杜蕾斯避孕套 [鲜花]冈本避孕套 冈本001[鲜花]杰士邦避孕套 [鲜花][鲜花]第六感 大象 赤尾 名流 无论生活过的是多么的严肃
  • 带着预售十几小时就在QQ音乐得到了三金唱片的新专辑《Ugly Beauty》惊艳回归。微信新功能火了 网友神评论】微信上也能登录QQ并接收消息了,日前,一款名为
  • 其实之前,一直没有get到这一句“好久不见”到底是想念的寒暄,还是平静的释然。在她们看来,你明明伤害了我,可我就像个撞了南墙不回头的傻瓜,看看伤口,笑着说一句,
  • 2⃣️清除牙齿表面色渍 喜欢抽烟、喝茶、喝咖啡的朋友们,牙齿上往往会形成色渍,仅通过刷牙完全去不掉好嘛,为了美观,洗牙也是你的选择!和斑斓味道好配~熙熙的巧克
  • 今天吃得少不知道明天会再轻一点吗 求求..虽然认真留言了 但没怎么指望被翻牌 晚上翻牌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要发什么 感觉没这个运气...但是... 长长可能...开
  • 但是好像很上火 [抓狂]吃完才想起来昨天的汉堡忘吃了 当晚饭给吃了 喉咙好痛 食之无味-喝了感冒灵以后头好重 感觉站着都要昏睡过去了 还要去排练[拜拜]nc 排
  • 全市共有47000余名考生将在本月底前完成3项必考和1项选考项目的测试。各初中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选择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本校体育教师成立体考小组,做好考
  • 正要在孤岛凑合到老,曾经巴望的救援来了… 【我的生命,是一片虚无的繁盛,开满纸扎的艳花。 从此,对方不仅是他耳机里的单曲循环,最甜美的梦,也是最难缠的爱人。
  • 13、“你就做好你的事,不要去管角落里的事,比起角落里的事,阳光下的爱来的更重要”14、热爱世间万物,无最爱,无例外。#文案##三观很正的有哪些文案#我想带你去
  • 放一张我的可爱星星舌钉我好不开心,我好想买打糕那个方方的哥特包,我想要穿着靴子和毛绒外套出去拍照.我今天看到别的情侣的vlog,他们好幸福啊,我也想要一个公主气
  • 具体水光和光电抗衰项目怎么搭见P4.好,上链接!15999=热玛吉新一代面+颈900发+超声炮全模式+怡珂欣pn水光+基础水光:比拼团价直接便宜三千对不对?
  • “每个星星,在被发现前,都在默默发光···”配合着肖战灵动而又坚毅的眼神,品牌的价值体现的淋漓精致。“每个星星,在被发现前,都在默默发光···”配合着肖战灵动而
  • 当我发觉一起都在好转时,我只是单纯的失眠时,医生说“你自己觉得没什么因素在影响,可你的身体在告诉你,需要放松。没遇到她之前,时常在想被人肯定的喜欢是什么感觉,每
  • [最右]【第二件10元】玖美堂小白管氧气洗面奶 【¥19.9】 【第2件10元】正品氨基酸洗面奶,深层清洁,温和控油,不仅能够对肌肤进行深层的补水和保湿,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