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公开课#【趣话诗人】李白的诗意足迹-畅游长江-3:环游襄汉~布帆无恙挂秋风

江陵得了道教宗师鼓励,尤其是那句最受用的“可神游八极之表”,李白不但坚定了神游的志向,同时也继续身游四海行尽八荒。从江陵出发先到了江夏,这次是李白第一次来到黄鹤楼,我想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的诗词爱好者们有些在兴奋的搓手手,等待李白和崔颢的隔空battle,诗仙阁笔怅然而去。很遗憾,这一次李白来到江夏,并没有发生这些事情,因为这一年的崔颢,还不是能写下这样雄浑自然,视野宏阔的篇章的崔颢。崔颢在游历边塞之前,他的诗偏闺情艳情一类的作品,诗风类似于齐梁体宫体流于浮艳,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见李邕时上的那首“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李邕一看堂堂博陵安平崔氏居然写出这种诗,还敢拿出来行卷。而且从他两首比较脍炙人口《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这种明显模仿南朝民歌吴歌部分的早期作品,应是其当诗学认识的发端。另外当时崔颢在前一年刚刚考中进士,秋天经过吏部考试尚待分配,此时的他处于待分配状态,或者即将就任的状态,不会来到江夏游历。

登罢黄鹤楼李白又来到了赤壁古战场,同样大家也不要期待了,这次李白游古赤壁也没有写“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要到第二次来到赤壁送别友人才有这首诗了。也就是说李白此次来游江夏,对比后面几次重返这里还是很开心的,既没有“崔颢题诗在上头”的郁闷,也没有送别友人的离情别绪。甚至都忘了自己是一位来改变中国诗史的谪仙人。但是正当他享受襄汉美景又转向洞庭,南游岳阳之际,那位陪着他为他当向导的辞故里,出荆门,游江陵,览赤壁,下洞庭的故乡友人忽然染病不治而辞世。李白的畅游长江之路,少了一位重要的向导,所以从此李白这一阶段游历路线开始变得特别的随性随意随喜,基本就处于没有计划或者有计划不执行的状态,走回头路,言往甲处实向乙处这种事就变得正常了,这种状态也非常的李白。

重情义的李白在安葬了向导友人之后,在秋日再次返回去年出巴蜀后第一个目的地荆门,在荆门逗留不久便又乘舟东向,此行的目的地又是哪里呢?这答案就在李白从荆门二次启程时写下的这首诗中《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虽然感觉像他在出发前信手拈来,信口吟得,但是这首诗蕴含的信息非常多。我们先看首句交代了出发的时间和地点,可能大家会质疑,题目就叫《秋下荆门》不是都已经交代过了嘛。我说的是更加具体的时间,这里有要注意的是霜落,秋天的几个重要的节气我们盘点一下,“露从今夜白”这是白露,“西皞司分昼夜平,羲和停午太阴生”是秋分,而“月落乌啼霜满天”还有本诗中“霜落荆门”这都是霜降节气天气特点,肯定要比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要晚。而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见到霜就马上要准备入冬了。而二十四节气多适合当时的关中和中原地区使用,而李白所在的江汉地区,实际落霜的时间肯定是要晚于霜降节气的。我们还是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作为参考,诗人是因为安史之乱流落江南,安史之乱爆发时间是在农历十一月初,这显然已经入冬,江南和江汉的纬度和气候相对接近,一个是霜满天,一个是霜落,然我们不怀疑李白题目中的秋季准确性,但这至少是深秋的景象了。

第二句是一个暗线的情绪反转,“自古逢秋悲寂寥”见秋落笔而悲这是从战国以来的文学传统,从宋玉开始到李白一千多年,直至今天悲秋都是文人常态情绪。而李白却没有悲,反而有点喜悦,这就表现在了“无恙”上,无恙通俗点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没毛病。当我们说这句话的语境,要不是高兴,要不就是豪情万丈,哪有空悲秋呢?这或许是李白见司马承祯的容易自负的后遗症犯了。可李白这里的无恙,我们就不能简单当成在秋风里扬帆前行没毛病了!这里李白用了一个东晋时的典故,当时著名画家顾恺之顾虎头打算回家,当时有船无帆,于是向当时名士也是自己上司殷仲堪借帆。因为顾恺之之前曾经以诗文调笑过殷仲堪,殷仲堪特地借了一个布帆,当行到破冢的时候遇到了大风,于是顾恺之就给自觉可能会看他笑话的上司写了一封书笺内有“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意思是一路很顺利,你期待我会难堪的事儿终究没有发生。诗中布帆无恙是李白对此行旅途平安的总结,“布帆”也是表明自己出川以来就像殷仲堪借布帆于顾恺之一样,没有得到诸侯的赏识和恩遇。

本诗三四句我们要放在一起看,主要信息写明了李白计划中的目的地,在一明一暗之间,明说的剡中的名山,这里在唐代的越州,也就是今天的绍兴属于越地。暗指的是在鲈鱼脍中,辛弃疾贺新郎中有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的是西晋高士张翰以莼鲈之思为理由在乱世明哲保身典故,其实灵感很有可能来自李白的行路难其三“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张翰的老家在吴江,后来老家的人把范蠡,张翰,唐末的陆龟蒙并称三位吴江高人,为他们立三高祠,这就是后话了。吴江是属于今天苏州,是吴地。所以李白计划的目的地就是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也就是江南。其实这个鲈鱼脍的典故出现在第三句很妙,在第二句中提到了秋风,内容从秋风到鲈鱼,是同一个典故中的两个要素,从起承转合诗法上看,第二句是承句,第三句是转句将一个典故两个内容放在两句里,让结构更加顺畅自然。

那么李白此行要去干什么呢?古人的理解千奇百怪,大相径庭,有的理解没有结合历史,显得着实可笑。著名的沈德潜的《唐诗别裁》言“明明说天下将乱,孑身归隐”,这个理解只是看到张翰的典故,有结合李白修道的身份,对当时李白的心情和大唐的历史完全没有结合。此刻距离天下大乱尚有时日,以及李白刚出川干谒诸侯积极的心情都可以不看。但从诗句来看“此行不为鲈鱼脍”,这和辛弃疾贺新郎是同一种用法,对典故翻案式的反用,是他不想学张翰避世,再说吴越也不是他的故乡,这和天下将乱归隐又有什么关系呢?“自爱名山入剡中”,这其实是他见完司马承祯后第二个后遗症,从此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道教修行。所以本诗第三第四句诗人的意思是,我此行是不似张翰一样弃世而去,却是为了通过干谒诸侯让自己在大唐明时有一席之地,当时我这次出行更重要的事,要访遍司马承祯曾经修炼过的越中地区的仙山。这是李白作为精力充沛的青年,迷信自己的实力既要这样又要那样还要xx的宣言。

既然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李白应该直奔主题目的地,先到松江然后立刻转向绍兴名山。但是李白到达越中,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为什么这么慢?我们前面说过,在他看来旅行计划就是用来打破的。吴越?先等等吧,我上趟庐山先!#来亿点知识#

《管子·法法》
  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亲人而不固,殆;同谋而离,殆;危人而不能,殆;废人而复起,殆;可而不为,殆;足而不施,殆;几而不密,殆。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正言直行之士危,则人主孤而毋内;人主孤而毋内,则人臣党而成群。使人主孤而毋内、人臣党而成群者,此非人臣之罪也,人主之过也。

  民毋重罪,过不大也,民毋大过,上毋赦也。上赦小过,则民多重罪,积之所生也。故曰:赦出则民不敬,惠行则过日益。惠赦加于民,而囹圄虽实,杀戮虽繁,奸不胜矣。故曰:邪莫如蚤禁之。赦过遗善,则民不励。有过不赦,有善不遗,励民之道,于此乎用之矣。故曰:明君者,事断者也。

  君有三欲于民,三欲不节,则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求多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令多者,其行寡。求而不得,则威日损;禁而不止,则刑罚侮;令而不行,则下凌上。故未有能多求而多得者也,未有能多禁而多止者也,未有能多令而多行者也。故曰:上苛则下不听,下不听而强以刑罚,则为人上者众谋矣。为人上而众谋之,虽欲毋危,不可得也。号令已出又易之,礼义已行又止之;度量已制又迁之,刑法已错又移之。如是,则庆赏虽重,民不劝也;杀戮虽繁,民不畏也。故曰:上无固植,下有疑心。国无常经,民力必竭,数也。

  明君在上位,民毋敢立私议自贵者,国毋怪严,毋杂俗,毋异礼,士毋私议。倨傲易令,错仪画制,作议者尽诛。故强者折,锐者挫,坚者破。引之以绳墨,绳之以诛僇,故万民之心皆服而从上,推之而往,引之而来。彼下有立其私议自贵,分争而退者,则令自此不行矣。故曰:私议立则主道卑矣。况主倨傲易令,错仪画制,变易风俗,诡服殊说犹立。上不行君令,下不合于乡里,变更自为,易国之成俗者,命之曰不牧之民。不牧之民,绳之外也;绳之外诛。使贤者食于能,斗士食于功。贤者食于能,则上尊而民从;斗士食于功,则卒轻患而傲敌。上尊而民从,卒轻患而傲敌。二者设于国,则天下治而主安矣。

  凡赦者,小利而大害者也,故久而不胜其祸。毋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故久而不胜其福。故赦者,奔马之委辔;毋赦者,痤雎之矿石也。爵不尊、禄不重者,不与图难犯危,以其道为未可以求之也。是故先王制轩冕所以著贵贱,不求其美;设爵禄所以守其服,不求其观也。使君子食于道,小人食于力。君子食于道,则上尊而民顺;小人食于力,则财厚而养足。上尊而民顺,财厚而养足,四者备体,则胥足上尊时而王不难矣。文有三侑,武毋一赦。惠者,多赦者也,先易而后难,久而不胜其祸:法者,先难而后易,久而不胜其福。故惠者,民之仇雠也;法者,民之父母也。太上以制制度,其次失而能追之,虽有过,亦不甚矣。

  明君制宗庙,足以设宾祀,不求其美;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为雕文刻镂,足以辨贵贱,不求其观。故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墆。故曰:俭其道乎!

  令未布而民或为之,而赏从之,则是上妄予也。上妄予,则功臣怨;功臣怨,而愚民操事于妄作;愚民操事于妄作,则大乱之本也。令未布而罚及之,则是上妄诛也。上妄诛,则民轻生;民轻生,则暴人兴、曹党起而乱贼作矣。令已布而赏不从,则是使民不劝勉、不行制、不死节。民不劝勉、不行制、不死节,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令已布而罚不及,则是教民不听。民不听,则强者立;强者立,则主位危矣。故曰: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

  凡大国之君尊,小国之君卑。大国之君所以尊者,何也?曰:为之用者众也。小国之君所以卑者,何也?曰:为之用者寡也。然则为之用者众则尊,为之用者寡则卑,则人主安能不欲民之众为己用也?使民众为己用,奈何?曰:法立令行,则民之用者众矣;法不立,令不行,则民之用者寡矣。故法之所立、令之所行者多,而所废者寡,则民不诽议;民不诽议,则听从矣。法之所立,令之所行,与其所废者钧,则国毋常经;国毋常经,则民妄行矣。法之所立、令之所行者寡,而所废者多,则民不听;民不听,则暴人起而奸邪作矣。

  计上之所以爱民者,为用之爱之也。为爱民之故,不难毁法亏令,则是失所谓爱民矣。夫以爱民用民,则民之不用明矣。夫至用民者,杀之危之,劳之苦之,饥之渴之;用民者将致之此极也,而民毋可与虑害己者,明王在上,道法行于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故善用民者,轩冕不下拟,而斧钺不上因。如是,则贤者劝而暴人止。贤者劝而暴人止,则功名立其后矣。蹈白刃,受矢石,入水火,以听上令;上令尽行,禁尽止。引而使之,民不敢转其力;推而战之,民不敢爱其死。不敢转其力,然后有功;不敢爱其死,然后无敌。进无敌,退有功,是以三军之众皆得保其首领,父母妻子完安于内。故民未尝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功。是故仁者、知者、有道者,不与大虑始。

  国无以小与不幸而削亡者,必主与大臣之德行失于身也,官职、法制、政教失于国也,诸侯之谋虑失于外也,故地削而国危矣。国无以大与幸而有功名者,必主与大臣之德行得于身也。官职、法制、政教得于国也,诸侯之谋虑得于外也。然后功立而名成。然则国何可无道?人何可无求?得道而导之,得贤而使之,将有所大期于兴利除害。期于兴利除害莫急于身,而君独甚。伤也,必先令之失。人主失令而蔽,已蔽而劫,已劫而弑。

  凡人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故人君失势,则臣制之矣。势在下,则君制于臣矣;势在上,则臣制于君矣。故君臣之易位,势在下也。在臣期年,臣虽不忠,君不能夺也;在子期年,子虽不孝,父不能服也。故《春秋》之记,臣有弑其君、子有弑其父者矣。故曰: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庭远于万里。今步者一日,百里之情通矣;堂上有事,十日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百里也。步者十日,千里之情通矣;堂下有事,一月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千里也。步者百日,万里之情通矣,门庭有事,期年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万里也。故请入而不出谓之灭,出而不入谓之绝,入而不至谓之侵,出而道止谓之壅。灭绝侵壅之君者,非杜其门而守其户也、为政之有所不行也。故曰: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故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故曰:势非所以予人也。

  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是故圣人精德立中以生正,明正以治国。故正者,所以止过而逮不及也。过与不及也,皆非正也;非正,则伤国一也。勇而不义伤兵,仁而不法伤正。故军之败也,生于不义;法之侵也,生于不正。故言有辨而非务者,行有难而非善者。故言必中务,不苟为辩;行必思善,不苟为难。

  规矩者,方圜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圜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圜。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故虽有明智高行,倍法而治,是废规矩而正方圜也。

  一曰:凡人君之德行威严,非独能尽贤于人也;曰人君也,故从而贵之,不敢论其德行之高卑有故。为其杀生,急于司命也;富人贫人,使人相畜也;良人贱人,使人相臣也。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人臣亦望此六者以事其君,君臣之会,六者谓之谋。六者在臣期年,臣不忠,君不能夺;在子期年,子不孝,父不能夺。故《春秋》之记,臣有弑其君,子有弑其父者,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六位在臣,则主蔽矣;主蔽者,失其令也。故曰:令入而不出谓之蔽,令出而不入谓之壅,令出而不行谓之牵,令入而不至谓之瑕。牵瑕蔽壅之事君者,非敢杜其门而守其户也,为令之有所不行也。此其所以然者,在贤人不至而忠臣不用也。故人主不可以不慎其令。令者,人主之大宝也。

  一曰:贤人不至谓之蔽,忠臣不用谓之塞,令而不行谓之障,禁而不止谓之逆。蔽塞障逆之君者,不敢杜其门而守其户也,为贤者之不至、令之不行也。

  凡民从上也,不从口之所言,从情之所好者也;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是故明君知民之必以上为心也,故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故上不行,则民不从;彼民不服法死制,则国必乱矣。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矜者,细之属也。凡论人而远古者,无高士焉。既不知古而易其功者,无智土焉。德行成于身而远古,卑人也。事无资,遇时而简其业者,愚士也。钓名之人,无贤士焉。钓利之君,无王主焉。贤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贤人之行,王主之道,其所不能已也。

  明君公国一民以听于世,忠臣直进以论其能。明君不以禄爵私所爱,忠臣不诬能以干爵禄。君不私国,臣不诬能,行此道者,虽未大治,正民之经也。今以诬能之臣事私国之君,而能济功名者,古今无之。诬能之人易知也。臣度之先王者,舜之有天下也,禹为司空,契为司徒,皋陶为李,后稷为田。此四士者,天下之贤人也,犹尚精一德以事其君。今诬能之人,服事任官,皆兼四贤之能。自此观之,功名之不立,亦易知也。故列尊禄重,无以不受也;势利官大,无以不从也;以此事君,此所谓诬能篡利之臣者也。世无公国之君,则无直进之士;无论能之主,则无成功之臣。昔者三代之相授也,安得二天下而杀之。

  贫民伤财,莫大于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此四患者明矣,古今莫之能废也。兵当废而不废,则古今惑也;此二者不废而欲废之,则亦惑也。此二者伤国一也。黄帝唐虞,帝之隆也,资有天下,制在一人。当此之时也,兵不废。今德不及三帝,天下不顺,而求废兵,不亦难乎?故明君知所擅,知所患。国治而民务积,此所谓擅也。动与静,此所患也。是故明君审其所擅,以备其所患也。

  猛毅之君,不免于外难;懦弱之君,不免于内乱。猛毅之君者轻诛,轻诛之流,道正者不安;道正者不安、则材能之臣去亡矣。彼智者知吾情伪,为敌谋我,则外难自是至矣。故曰:猛毅之君,不免于外难。懦弱之君者重诛,重诛之过,行邪者不革;行邪者久而不革,则群臣比周;群臣比周,则蔽美扬恶;蔽美扬恶,则内乱自是起。故曰:懦弱之君,不免于内乱。

  明君不为亲戚危其社稷,社稷戚于亲;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不为重宝分其威,威贵于宝;不为爱民亏其法,法爱于民。

[鲜花]天台宗第十八代祖师临海市东掖山白莲讲寺神照本如大师略传

神照本如大师(981或982年~1050或1051年),族姓林氏,乃四明句章(今宁波慈溪)人。
初受业剃度于本郡国宁寺(今宁波鄞州区国宁寺),后依止天台宗十七祖四明知礼法智大师座下,为知礼大师座下三位最出色弟子之一,修为高深,敏慧博知,不仅广受世人称颂,也普受同门的尊重。《佛祖统纪·本如传》赞其“初依法智,于千众中,有少俊声,史典词翰有法则,为世所爱。”
据《释门正统》所载,本如大师初依止知礼大师时,曾向知礼大师“请益经王义”,知礼大师回答说:“为我作三年监院,却向汝道。”本如大师即谨遵知礼大师旨意,勤勤恳恳履行职责,一心一意服务常住。
待三年期满,又向其师请益,其时知礼大师厉声一喝,复呼云:本如。师豁然有悟,即说颂曰:“处处逢归路,头头复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知礼大师直下印可说:“向来若为汝说,岂有今日?”
本如大师虽是天台宗僧人,属于教下,然考本如大师悟道的经历,则其悟处实与禅宗门下,别无二致,这完全可以从他的这首悟道偈中看得出来。

北宋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 年),遵式大师应杭州刺史薛颜之命,入主灵山精庐(古天竺寺)。不久灵山忏讲不绝,法务繁忙,四远来归的繁荣境况,使他再无暇旁顾东掖山弘法事务,故遵式大师专程赴知礼大师会下,求其举荐才俊,继席东掖。
关于此一求荐情节,《佛祖统纪》记载云:“祥符四年(1011 年),慈云(遵式大师)迁灵山,亲往法智(知礼大师)会下,求可为继。法智(知礼大师)曰:当于众中自择之。慈云(遵式大师)阅视至师(本如大师),即云:斯人可也。”
本如大师旋即被遵式大师“授以东山学者”。自始本如大师即在东掖山能仁寺大开法筵,历三十年,众常五六百。在此期间,先后宣说《妙法莲华经》、《涅槃经》、《金光明经》、《观无量寿经》、《请观音经》、《摩诃止观》、《观心论》、《金刚錍》、《观音别行玄记》等经论,皆讲解了六、七遍。
本如大师勤于讲说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修忏,尝集百僧修法华忏,长达一年,瑞验屡见,北宋庆历二年(1042)七月,驸马李遵勗(xù)奏请朝廷,宋仁宗感念其德,赐“神照法师”之号及紫衣袈裟,并智者之教文四千五百卷,以资讲说。
本如大师除讲忏之外,其晚年则专行净土,慕庐山之风,与丞相章郇公及诸贤于能仁寺西南隅,结白莲社,一心念佛,宋仁宗钦其道,遂赐“白莲庵院”匾额。
白莲庵院始由本如大师结屋为庵,仅六七年遂成巨剎。后乃以能仁(寺)山林三分其一,指岭为界,以供白莲庵院樵薪。据《佛祖统纪》云:“(本如大师)尝于寺西南隅,见一虎睡,以杖击之曰:此非汝睡处。虎俛(fǔ俯)首而去,后于虎卧处结屋为菴,归闲其中。”
关于白莲庵院,除为虎卧奇特之地外,另尚别有神奇故事。据《佛祖统纪》云:“先是有五通神居于此,师每禅坐,必连床升行空中,师未尝问。一日,五神请曰:师既踞吾居,乞于此向山冈,建祠塑像,已备泥在山矣。师往视冈上,有新泥一垛,以之塑像无所余。”

本如大师也圆寂辞世于白莲庵院,但关于其辞世具体年份,宋代天台宗学者所作史籍记载却存有异说。其中,南宋宗鉴法师编撰的《释门正统》卷六,认为本如大师圆寂于皇祐二年(1050年);成书稍晚,由南宋志磬法师编撰的《佛祖统纪》卷十二,则认为是皇祐三年(1051年),两者相较仅差一年。虽成书较早的《释门正统》所载似更为可靠,但也不足以证明《佛祖统纪》的记载有误,所以本如大师圆寂于公元1050年或公元1051年似皆有可能。
若按《佛祖统纪》记载,本如大师逝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及世寿70岁来推算,其应出生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而若按《释门正统》所载,其寂于皇祐二年来推算,则其当生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至于二书皆谓大师“腊五十三”,到底是僧腊,还是戒腊,则难以判定。
本如大师圆寂前后,曾出现诸多祥瑞异象,据《佛祖统纪》云:“皇祐三年(1051年),五月十八日微疾,即升座说法,与众诀别。其夕,法堂藏阁、方丈栋梁皆折,锺鼓击之无声。江上渔人见云端有僧,西向而去。诘旦,右脇安庠而逝,时天气盛热,异香非常。明年(1052年)三月,塔全身于寺北,门人启钥,视尊容如生,爪发俱长,有大莲华,产于塔前。”故后天台宗诗僧梵才大师祭文有“圆寂经岁,肉体如生”语。
《释门正统》云:“师轻乐财施,弘教为己任,敝衾坏衲,裕然以老。”仅此一言,可说是对本如大师一生最为客观的评价了。

本如大师著有《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二卷及《仁王忏仪》,后者今已不存。《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则注释至十种境界时停笔,后由其高弟处咸大师续而全之,镂版施印达万卷,此书现存于《卍续藏》第35卷之中。
本如大师一生嗣法弟子甚多,著名者如法真处咸、神悟处谦、楂庵有严、天台元璪、承天择仁、永嘉元掺、天台宝织、杭州义全、台州怀雅、承天法宝等诸师。
本如大师一生另尚显有诸多神异境界,如据《佛祖统纪》所载:“师尝于天台邑中,为众施戒,方秉羯磨,忽有光明,自智者塔、国清寺、赤城山,交射于法座之上。”“又因供千佛、饭一千贫人,置华于席下,佛座华应不萎而反萎,贫人座华应萎而反不萎,举众为之叹异。”
  
附 记:
问宣子记曰:(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春,住山鉴堂谓:师塔当方丈后,狃(niǔ)于风水非宜之说,将迁之。破土数寸,香气袭人,棺上产莲华一茎,光明奕奕。暨发函,慈颜俨然,须发长垂,衣被不坏,舍利满龛,一众惊叹,于是亟掩藏之。
镜菴论之曰:法师血肉之身,衣被之饰,在土二百年而不坏,非夫戒定慧三昧之力所持,畴能若是。人或以轻发祖塔,咎鉴堂者,非夫假此日之启视之,曷足以知法师正报亲依、坚固不坏之瑞?为此举者,其祖冥使之乎(《观经疏》以华座观为亲依,今以衣被例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即使我们还没有做任何的修行,在这个当下,佛的功德已经为我们所有,这叫“信行一体”。“愿成不虚”是名号的意义,是弥陀本愿所成就的,决定不虚假
  • 比如眼睛较干的患者适合icl或者全飞秒,暗瞳大的患者尽量考虑半飞秒icl,参军入伍打算的患者不能做icl等。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大量关于婚姻情感的咨询,发现大家在亲
  • 企业,要想做到从0到1,其实方法也就有三种:1.找一个别人没有做过的领域,用互联网思维去提高那个市场的效率。从0到1,这也是万物互联时代经常提到的一个短语。
  • 复杂的社会,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责任,经历不完的坎坷;越不过的无奈,躲不完的虚伪;忙不完的今天,想不到的明天。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不要再追求一些虚伪的东西了,人
  • 【劵值】10【券后价】 36.8淘囗令¥OBZ901i8CwQ¥长按全选复制全部,打开【手淘】领券#林更新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我在看#【世界名著畅销小说欧亨利中
  • #情感[超话]##情感语录##心灵鸡汤##情感##晚安心语##愿你遇到的人都是温暖的# 彼岸繁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 紧抓协同发展机遇,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应季服装让人目不暇接,鞋类、箱包、皮具应有尽有……8月18日开业的永定城·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是固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
  • 一个人被欲望纠缠了,就没有心情去做任何的事情,眼里只有钱、房子、车子,心里也是这些东西。时间啊,总是那么快,你就是躺着不动,时间也会从你的身边溜走。
  • 这是总结,说你塑佛像,这个福德是不穷尽的,总使你增长,造佛像、印经有这些功德,这是略说。叫堪忍,这个世界众生能忍苦,我们经常标榜中华民族能忍苦耐劳,以为很了不起
  • 人,宁可做狼,也别做羊,与其任人宰割,不如让人害怕,善良的同时,无情一点,温顺的同时,冷漠一点,让不怀好意的人畏惧,让虚情假意的人远离!现实的社会,人心难测,你
  • #3位艺人在梨泰院踩踏事故中丧生#无法想象一堆人团在一起是什么疯批程度,人这么多为什么还要挤进去啊,韩国艺人居然没有保镖。[苦涩][苦涩]甚至还有人以为#踩踏发
  • #10月28女装男装小上新##la今日分享##好物分享##时尚穿搭##今天穿什么# 又是一款独家好货[得意]这款毛衣很早就拿到品牌的产前样了,一直在等他们出货,
  • 想给首页正在辛苦备考或是处在眼前的竞争机制中感到无力的朋友们分享一段话,是我舅舅和我说的!大概意思是:他说在他眼里我们这代人在读书这件事上已经很努力,每个人都已
  • 继水源希子、LISA后,短直发真的成为这几季的发型关键字!俐落、规矩的齐平线条搭配上长度刚刚好落于眉毛的齐浏海,简单却超有个性!而这样经典的发型也是今年的小脸发
  • !!
  • 这就是我在大珠珠hang展的魔gui一天[摊手][摊手]也就幸亏我有个抗饿的胃吧[摊手]忍不住要说,阿珠你既然没本事做规划做接驳,就别耽误人。进了10名,又觉得
  • 塔罗案例:全年运势破解,问事人预测2023年运势综合,37岁,预测后提前知道本年工作,家庭上都有挑拨离间的小人,由于已经知道,心中有数即可,但是大运能破小人,逢
  • 我真的没办法记住别人生日有时候连我自己的我都会忘记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泪]就算是设了倒数日我也没办法一直去关注[泪]我不是有意的[泪]但我一直觉得这没啥,并不是说
  • 再直白点说,对于想要通过数字藏品获取收益的玩家,首先先问自己一个问题:除了等待接盘的,这个数字藏品平台的运营模式究竟怎么让我获益?目前就职于一家跨国投资公司(D
  • 金泫雅有“马儿”的称号,意思是脱缰的小野马,性感,豪放,这种风格可以说在韩国也是独树一帜的,这就是为什么她能在竞争激烈的韩娱圈杀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金泫雅有“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