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畅谈虚无,而忽视炼形”是当代修行者无法长生久视的原因?】

01

丹家上乘,形神俱妙,若神虽有灵妙而形质早衰,则非丹道之正路。释家尚炼神证性,而弃形之粗鄙曰臭皮囊,讥道之留形住世为守尸鬼,实乃不知炼形之妙也。

丹家本来特重炼形、炼气,然后来似乎日益受到道教的影响,从重视实际的养生功夫,转而追求虚玄的性地证悟,虽然还是以性命双修为口号,却开始偏重于讲无为、讲虚空、讲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反而轻视以切实的生理变化为核心的命功修为,尤其是近代的丹家,几乎很少有人认真地提及炼形功夫了。理论的日渐高明,反而带来了实践的日渐退步,近代以来,丹道大成者几乎见不到了,其中固然有很复杂的种种因素,但是,愚以为,忽视筑基、轻视炼形,都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我们看后世特别是近代的丹书,很多都有这样的特点,许多人做功夫也是这样,喜欢虚无,喜欢无相,不喜欢有为的搬运、导引,尤其不喜欢做生理的基础功夫。

所以很多人都是筑基未固,便求还丹;形质未化,便求养胎,从而导致了种种的偏失:比如,有为功夫不够,根基不牢,基础不固,处处有漏(此处专言身漏),证量难以升华;还丹后不事炼形,急于入定养婴,形中阴气未净,以至阳神无法纯阳,真幻相杂,难入正路;形质不化,呼吸、饮食不断,处处是漏,难以绝谷大定以圆真胎;形质未换,不能长生久视、留形住世,甚至连老来无病都难以实现;不炼形不可能达到形神俱妙,更不可能有飞腾冲举之可能…………近代众多前辈,一生用功,不可谓不勤,甚至也在慧性上有相当的证悟,结果却长寿者甚少,不少人还是病死的,考其丹法,很多都是畅谈虚无而忽视炼形。

丹道大家陈樱宁老,死于肺癌,难道说其先天功夫不够吗?有人说,他是因为服食铅汞外丹中毒致癌,实际上医学上并无铅汞致癌一说,这是讲不通的,还不如说铅汞中毒破坏了肝脏和肾脏而死更合理。

02

炼形之法,考有多门,如玉液炼形、金液炼形、太阳炼形、太阴炼形、内观炼形、真空炼形等等,另外尚有很多的小炼形法在各派流传,则多属于导引、动功、炼津、调气的初级法门。在明代以后众多的丹书中,都越来越轻视炼形,或者只重视其中的“真空炼形”一法,认为其他的都有为有作、落于形质,不能同于虚无大道。呵呵,愚见认为,玉液、金液,以至内观、真空,是有次第、有先后的,要功夫到了那一层,才能有大用,否则,直接去做真空炼形那“身外易形”的功夫,是在搞“跳跃式发展”,很勉为其难。

要说有为无为谁高明,实际上都不高明、都有所偏,到无不为才是高明。比如周天运法还精补脑一功,有些派中认为是着于形迹的下乘法,实际上撇开周天不用而只事中黄先天,则于色身必然有缺;再比如脏真搬运之小周天,后世丹书几乎无人提及,实际上,得药后,以此五脏周天运炼点化五脏六腑之元真,功效非常大,祛病延年乃是小验,改形驻颜也颇见其功,其中有自很深的道理;玉液炼形、金液炼形,都有其特殊的功效,没有这些做基础,直接去做真空炼形很难行得通的。

另外,象古传丹法,有的非常重视三关九窍,这与原始的瑜珈很类似,它很重视三脉七轮,一切的证量不看别的,就看这个,这看起来好像笨拙原始,实际上正是大巧若拙啊————如果以这个为标准衡量一下,老实说,其九层证量中,我们很多人都是连下成证量都没有——没有就是没有,你再说什么先天也没有用,到老还是得生病,还是比许多根本不炼丹功的人要短命。

丹家所重者,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然此“天气归一身”,不可见者一气,可见者效验,不可知者虚无,可知者生理,无论修命修性,离不了生理,也必须符合生理。

今且不论深层的炼形,就说说下手筑基的炼形功夫。人一身无非元气所化,元气盛则寿而健,元气亏则衰而夭,元气竭则病而死;然人身元气藏而不见,可见者脏腑也,丹道下手,种种作用,岂离脏腑?交媾龙虎、调和坎离,虽然是无形中作用,然其实在生理过程,也不离脏腑也。

03

就以肺金为例吧,肺主宗气,司呼吸,藏魄、朝百脉,外开窍于鼻,主皮毛,众多入手法中,凡是以呼吸下手的,都不离肺金作用。肺金乃人体与外界交通之大通道,故得呼吸之妙者,自然知天人一气相通之理;鼻为肺之大外窍,而其小窍则通身皆是,即毛窍也,故多从两孔之呼吸入门,而终必发现周身皮肤毛窍皆在呼吸之事实,有所谓以听息于肤者。

其实也不外乎此,肺乃与外界的通道,故夺天地之气补我身,必赖于肺金作用,又有所谓不内不外,不即肉身不离肉身之作用,其实仍是肺金作用;肺朝百脉,故凡得后天之息者,则通身气脉皆畅,肺主治节,而调和周身气机平衡必不离呼吸作用;肺主宣降,金性沉重,故得真息则气机自然下沉归元,而得胎息之开启,是谓得后天之铅金矣。

再说肝木,主藏血,主疏理条畅,藏魂,主生发,外开窍于目,四体中筋主于肝,四末中爪甲属肝,而凡诸抻筋拔骨、导引按跷、疏泄浊气、调和血行,种种动功下手,皆肝木之作用。肺肝之气血乃后天之龙虎,凡动功操修,皆需要呼吸与动作恰当配合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而运化,此即龙虎相交之初功,动功之效果,操持合度,则必然是呼吸调匀、气血畅达,引发循经缠度,经脉气化交注,进而由动归静,而有元气黄芽之萌动,是为内修之初阶,而其中目光之运用、呼吸之调整皆须合度方可。

另外,象心火之内景洞明,性光发耀,神明智慧之开启;肾水藏精,蛰藏沉潜,元阳发动,诸般作用;脾土之调和四象,化生气血,和气内运,等等,都是生理之实际,体现于下手筑基、补亏补漏之功用。

至于较深一层中的炼形,真元到肾,则白头重生黑发,齿落更生新牙;真元到肝,自然目如点漆,什么近视远视老花散光都不在话下;真元到心,则面如处子,颜若桃花……

2022冬季课程 | 唯识三十颂-第二天(余下部份文字翻译)
佛陀涅盘后,喜欢做理论性思考的阿毘达磨论师,提出了疑问说:「业(行为)的影响到底储存在什么地方呢?」如果造了这么多的业,没有一个储存的地方,就不可能会有业持续的情况,所以必得是有这样一个储存业的地方。就像计算机,我们建立了各种的档案,但是要有一个地方储存这些档案,如果没有储存的地方,这些档案就无法存在。还有,计算机如果内存太小,也储存不了太多档案,所以储存的空间还不能太小,这样来说的话,我们从无始以来造作的所有的行为、印记、业,必得有一个储存的地方,而且是到了来生,都还会继续存在着的。因此,阿毘达磨的论师归结出来,就提出是有一个主体储存业的地方。

上节课说过,佛涅盘后百年,僧团分裂成上座部和大众部,其中也可以说大众部具备了浓厚的大乘色彩,虽然当时还未发展出大乘,但大众部主要关心的是「解脱」的问题。而上座部关心的是「轮回」,也就是关注论典、分析思考的阿毘达磨论师,经过不断地思考,而提出我们在身体和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的深处,有一个轮回的主体,也就是业相续的主体。

针对这个主体,不同的部派,就使用了不同的代称:

1.有分识(上座部和说假部)
2.穷生死蕴(化地部)
3.非即非离蕴我(犊子部)
4.细意识(经量部 ),据说大众部也主张是有细意识,并把它称为「根本识」。

阿毘达磨论师提出,必须有「业」的存储器,但是「业」不是一种纯的非物质体,也不是纯物质体,如果以现代来解释的话,「业」就像是一种能量(energy)的状态。比如,「光」是一种能量,是非物质的状态,但是组成「光」的「光粒子」又具有物质性的层面。同样的,「业」就像「光」一样,是具有一种能产生很多力量的能量状态,是在六识深处存在的一种根本相续的心,这个组成「业相续」的主体就是「阿赖耶识」。

# 三,三性:新的空思想的展开

很多人会有一个误解,以为「唯识的思想就是承认『识』的存在,因此,它完全与以《般若经》主张的『空』思想的中观派是对立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唯识思想其实是完全承继般若的空性思想之后,加以实修印证后,一方面弥补中观易落入顽空的缺陷,一方面在空性的基础上确立新的空性的理论的唯识思想。

唯识的主要经典《解深密经》,其中〈无自性相品〉中提到「三时教判」,就是将佛陀一生的教法内容分成三个阶段——三时,并且判定三时的优劣。根据这个教判,佛陀的教法分成如下三个阶段(三时):

第一时:为声闻乘宣说「四圣谛」之教。

第二时:以隐密相为大乘宣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之教。

第三时:以显了相为一切乘宣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无自性性」之教。

玄奘弟子窥基对于第二时与第三时的判定,是认为第二时是以「隐密相」宣说空性,第三时以「显了相」宣说空性。这样的说法跟藏传佛教一般的说法不太一样。总之,这三时当中,前面的二时之教,是还没有完全清楚说出教法真意,也就是「不了义」,到第三时才全部彻底说出佛陀教法的真意,也就是「了义」。

如果把第二时的般若的空思想,和第三时的唯识三性、三无性思想相互比较的话,两者同样都是在宣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但是第二时是以「隐密相」宣说,第三时则是以「显了相」宣说,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别所在。换句话说,可以说「唯识」的思想和「空」的思想,依据的都是同样的教法,然而却以不同的方式诠释而已;至于什么是隐密相、显了相之后有机会再细说。

《解深密经》可以说是唯识思想最重要的经典,所以我们对于这个说法,应该特别的加以留心。我们由此可以确定一点,就是唯识思想确实是空性思想的直系。

那么,第三时的以「显了相」宣说空性的思想,这个「显了相」就是指三性、三无性说。在唯识瑜伽行派中,「三性、三无性」说是和「阿赖耶识」说是同等重要的论说基础。而「三性、三无性」就是《般若经》「空性思想」的新开展。从如下的引证可以说明此一论点:

(1)《大般若经‧卷4、480》:「实有菩萨……(乃至)不生执着。」这一大段经文,在《摄大乘论世亲释‧卷4》、《摄大乘论无性释‧卷4》和《大乘阿毘达磨杂论集‧卷14》中,都归纳整理成「十种散动」的分别,也都是依据唯识三性来解释、说明内容。

(2)护法造的《大乘广百论释论‧卷10》也同样以唯识的三性解释《般若经》的「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色自性空,自性空故无生灭,无生灭故无有变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和「善现当知:色名诸色无性之性;受想行等广说亦而」这段经文。

(3)安慧造的《中边分别论译疏》中说提倡三性的理由之一,是「为了借三性之门无迷误地了达本性甚深的般若波罗蜜相」,意思就是如果要了解般若波罗蜜的意思,就要透过三性去了解甚深空性的义理。

(4)无着造《金刚般若论‧卷下》则以三无性来解释《金刚般若经》的「须菩提,若闻此修多罗章句时不惊不畏,当知是人身为希有」的经文。

从以上的引证,可以看到唯识瑜伽行派的重要论师,如无着、世亲、无性、安慧、护法,都不只一次的在不同著作中,以三性或三无性来解释《般若经》的经文。由此可知,唯识思想,其实就是空性思想新的诠释方式,或说是更进一步的论释方式,只是唯识对空性的解释方式跟中观不同,但他们所解释的内容,本质上是一样的。这是大家一定要知道的一点,今天就讲到这里。

(此文为堪布罗卓丹杰口译初稿,未来将再提供定稿。2022年1月27日) https://t.cn/A6XQKTad

付嘱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终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还有说单箭头的可以闭嘴了!!
  • #真爱墨菲定律# 的小说#真爱墨菲定律13# 电影版一个小时30分钟!”但我从那天晚上看完你的微博后,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大力是大力,成果是成果,大力是完美的,而
  • #甄稀品牌代言人李现# lx#李现的上头冰淇淋# Mr.lixian♡ 你还是曾经那个少年 初心依旧未曾有过改变 帅气依旧那么明显 时间的考验性格也未有过翻转
  • 她要发脾气了,你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你知道了这个果,这个因就不会乱来了。就像一个人很烦恼,修到最后不烦恼,就是空了;本来跟别人闹意见,想通了——空了。
  • 2、男友对你的感情变淡了,他想要分手,但是不知道怎么和你说,或者他还在纠结要不要和你分手,他也可能想要挽回,但是又不知道要怎么挽回。1、在你们相处的时候,你们之
  • 这种在进攻再次开始前进行两次防守轮换的能力,一次是米切尔在20英尺的跳投,还有一次是在篮下封盖戈贝尔,这种能力就像是在场上多了一个人。他在球场攻防两端都被提升到
  • 这种在进攻再次开始前进行两次防守轮换的能力,一次是米切尔在20英尺的跳投,还有一次是在篮下封盖戈贝尔,这种能力就像是在场上多了一个人。他在球场攻防两端都被提升到
  • 我们会优先考虑在今天之前购买游戏的玩家。答:我们对于会出售什么已经有一些想法,但不会是卡牌/卡牌包。
  • 在抗疫的特殊时期,干警们种植下的不仅是充满生机的树苗,更是同心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树苗终成大树,雨过总会天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新栽种的30余棵树苗在原
  • 我以为我哭不出来了,之前已经哭到麻木了,可是就是这短短几个字刺痛了我的心,谁不是被捧在手心长大的,谁不是被谁从心底牵挂着的?可是到了灾难前面,他们没有一丝丝犹豫
  • #分手复合挽回男友# 爱情恋爱秘籍对感情的误解一:真爱我的人会主动,不然就是不够爱我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爱一个人和得到一个人的愿望是可以不同时存在的。#分手
  • ?原来是不追星的,但身边有个很好很好的朋友喜欢防团来着,经常会给我安利,秋游的时候她给我看了他们的照片,我一眼就看到了一个超帅的男生!
  • #如何挽回异地恋异国恋前男友前女友# 爱情恋爱秘籍对感情的误解一:真爱我的人会主动,不然就是不够爱我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爱一个人和得到一个人的愿望是可以不同时
  • ”“暂时不考虑盈利的问题,目前还看不到一个很好的回本周期”青铜互娱总经理表示,BUFF电竞馆作为公司重资本的投入,更多是看中这个市场,“公司大部分的业务、资源都
  • 不管你的出身如何,你的秉性如何,你面对的世界是一个阳刚的世界。不管你的出身如何,你的秉性如何,你面对的世界是一个阳刚的世界。
  • 很多不善言谈的人,他们在聚会的时候经常会遭受这样的“暴击”:接纳自我并不是说我们忽略自己的缺点,任自己沉沦,而是说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热爱你的工作,
  • 接着上一篇更,上篇指路: 《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 作家余杰说:“溯时间之流而上下,如果我遇见王小波,我会告诉他:你写得好的东西不是小说,而是那些你写给妻子的
  • 要消除京巴狗身体上的臭味,那么找到原因,针对性解决是关键。要消除京巴狗身体上的臭味,那么找到原因,针对性解决是关键。
  • ex.) 친구가 내가 그린 그림 보고 완전 못 그렸다고 함.....쿠크 박살....例:朋友对着我的画说真的是不会画画…Couque破碎…昨天傍晚看GL
  • “I chose Milan to build my life and career, the private and the public, where 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