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遇妖记。

唐穆宗长庆元年,成德节度使田弘正御下不严,生活奢侈,引起将士不满,最终酿成了兵变。进士王泰正住在田弘正所在的镇阳城中,听到发生兵变,便立即出城,一路向南逃走,当时野外正在交战,王泰只能白天躲起来,夜里赶路。

王泰走到信都境内,走了五六里,忽然有一只黄狗从后面跑来,跟着他走了一段路后,忽然扭头对他说:“这条路非常危险,你为何要冒夜而行?”王泰默然良久,而后坦诚地告诉它说:“镇阳已经大乱了。”黄狗说:“但能遇上捷飞,也是郎君的福气,你允许我做你的仆人,便可以安然无事。”王泰心想:“一个人光天化日之下做坏事,有人会惩罚他;背地里隐秘地做坏事,有鬼会惩罚他,而我没有做过坏事,谁能把我怎么样?就是神灵来了我也不怕,何况是一只妖犬?只要自己品行端正,就足以制伏它。”于是便答应了。话音刚落,黄狗忽然化为了人,躬身下拜道:“能够侍奉郎君,是在下的幸运,但捷飞行动迟钝,请让郎君原来的随从暂时当回驴,借给捷飞骑,在下才能跟您一起走。”王泰大吃一惊,没有回答,捷飞便将仆人驱赶向路边,没走几步,不觉间便已化为了一头驴,捷飞于是骑了上去。王泰非常害怕,但又无可奈何,只能仗着自己心正无邪,量它不敢伤害自己。

二人结伴走出十里,道边忽然出现一个怪物,只有几尺高,而硕大的脑袋则是身躯的一倍,双眼赤红,长髯飘飘。见了二人,眉开眼笑地说:“捷飞怎么侍奉起人了?”捷飞道:“是我主动要求的。”又对王泰说:“郎君不用害怕。”大头怪于是低着头走开了。又走了几里,又遇上一个同样有着一张大脸,而脸上长着非常多的眼睛,并且全都赤光闪闪的怪物。喊说:“捷飞怎么侍奉起人了?”捷飞也像之前一样回答,多眼怪便也远远地走开了。捷飞面露喜色道:“这两个怪物把人当作美味,抓到人则扔来扔去,互相争抢,玩累了才把他吃掉。如今既然都走了,其它的就不值得担心了。再走三五里,住着一个名叫刘老的人,他家不算穷,可以在那里小憩一阵。”

不多时,二人已走到刘老家门前,见到一座非常华丽气派的大宅子。捷飞上前敲门,有一人出来应门,乃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者,但行动非常强健,一见到来人,便欢喜地说:“捷飞是怎么和这位贵客一起过来了?”捷飞道:“我游历冀州,没能称心如意,回来时走到山口,偶然决定事奉王郎,他因为要躲避镇阳之难,不敢白天赶路,只能夜里走,所以这会儿来找您,如今疲惫至极,希望能在您家休息一会儿。”老者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作了个揖,把王泰请到正堂,饭菜水果不一会儿就都端了来,又有人负责喂马,仆人化为的那头驴也吃饱了。

在王泰吃饭时,捷飞虽是仆人,也坐在座位上,说道:“我们一路劳累,大晚上还能受到美味佳肴的款待,若是再有酒喝,您这主人可就太称职了。”老者道:“不用你说,我已经让人准备了。”不多时,便有小童端来酒器摆在桌上,全都非常精致洁净,老者让捷飞倒酒,二人便对酌起来。酒过数巡,捷飞道:“酒不能冷冷清清地喝,自己家中养的乐班,有贵宾时不出来见客,那还该让谁见呢?”老者道:“只怕山中的歌妓不足以侍奉二位,我岂是舍不得。”于是连忙让人把宠奴找来。过了阵子,便听有人喊道宠奴来了,抬头望去,见走来一个美貌的歌妓,年纪大约三十几岁,朝王泰拜了一拜,而后坐到了他座位的南边,话语、神色都有些忿忿不平。王泰请她唱歌,宠奴便唱,老者请她,她则每次都直接拒绝。

捷飞道:“宠奴不肯唱歌,应该是嫌没有同伴吧,附近有一人名叫花眼,也擅长唱歌,何不把她叫来?”老者连忙让人去请。不多时,又有人喊了一声,便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走了进来,身穿的衣服半新半旧,不是特别鲜亮华美,坐在了宠奴右边。几人轮流喝酒,轮到谁谁就能点歌一首,而每次轮到老者时,请花眼唱她便唱,请宠奴则不肯唱,而且神态愈加不平,像是要说什么的样子。后来又该老者喝酒,老者端起酒杯,再三请宠奴唱歌,宠奴就是不唱,老者颇有些惭愧,笑道:“平常请宠奴唱歌,宠奴从没有拒绝过,今天见有年轻的客人在,就抛弃老夫了吗?但念在还有些旧情的份上,就请唱一首吧。”宠奴于是拂袖而起,道:“刘琨被段匹磾杀害,我张宠奴乃至于要和老野狐一起唱歌!”说完,所有的灯火便都瞬间熄灭,厅中一片漆黑,王泰望见门外似乎有亮光,便匍匐在地上爬了出去。他爬到外面,回头看那厅堂时,却只见到一座大墓,自己的马系在松树上,仆人站在墓门前,月亮正挂在当空。王泰问仆人说:“你之前经历了什么?”仆人道:“我梦见自己化为了驴,被人骑着走,而又和马一起吃草。”

王泰于是沿着路继续向前。走出十几里,天色渐亮,王泰遇见一个农夫,问道:“附近有什么古墓吗?”农夫回答:“这十里左右,有晋朝并州刺史刘琨歌姬张宠奴的墓。”王泰心知这便是昨夜自己待的地方。又走了三四里,在路边有一个枯朽的骷髅头,上面有两个破洞,洞里长着杂草,走近看时,就像有四只眼睛一样,大概就是昨晚叫来的那个花眼吧,而那两个大头怪、多眼怪,则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续玄怪录》

原文:

长庆元年,田令公弘正之失律镇阳也,进士王泰客焉。闻兵起,乃出城南走。时兵交于野,乃昼伏宵行。入信都五六里,忽有一犬黄色随来。俄而犬顾泰曰:“此路绝险,何故夜行?”泰默然久之,以诚告之曰:“镇阳之难矣。”犬曰:“然得逢捷飞,亦郎之福也。许捷飞为仆,乃可无患。”泰私谓:“夫人行爽于显明之中者,有人责;行爽于幽冥之中者,有鬼诛。今吾行无爽,于吾何诛?神祗尚不惧,况妖犬乎。固可以正制之耳。”乃许焉。犬忽化为人,拜曰:“幸得奉侍,然捷飞钝于行,请元从暂为驴,借捷飞乘之,乃可从行。”泰惊不对,乃驱其仆下路,未数步,不觉已为驴矣。犬乃乘之。泰甚惧,然无计御之,但仗正心而已。偕行十里,道左有物,身长数尺,头面倍之,赤目而髯者,扬眉而笑曰:“捷飞安得事人?”犬曰:“吾乃委质于人。”乃曰:“郎幸无怖。”大头者低面而走。又数里,逢大面多眼者,赤光闪闪,呼曰:“捷飞安得事人?”又对如前。多眼者亦远去。捷飞喜曰:“此二物者,以人为上味,得人则戏投而争食之,困然后食。今既去矣,余不足畏。更三五里有居人刘老者,其家不贫,可以小憩。”俄而到焉,乃华居大第也。犬扣其门,有应而出者,则七十余老人,行步甚健,启门,喜曰:“捷飞安得与上客来?”犬曰:“吾游冀州不遇,回次山口,偶事王郎,郎以违镇阳之难不敢昼行,故夜至。今极困,愿得稍休。”老人曰:“何事不可。”因揖以入,馆泰于厅中,盘馔品味,果粟之属,有顷而至。又有草粟筐贮饲马,化驴亦饱焉。当食而捷飞预坐,曰:“倦行之人,夜蒙嘉馔,若更有酒,主人之分尽矣。”老人曰:“不待启言,已令涤器。”俄有小童陈酒器,亦甚精洁。老人令捷飞酌焉,遂与同饮。数巡,捷飞曰:“酒非默饮之物,大凡人之家乐,有上客而不见,复谁见乎?”老人曰:“但以山中妓女不足侍欢,安敢惜焉。”遽召宠奴。有顷,闻宠奴至,乃美妓也,貌称三十余,拜泰而坐其南,辞色颇不平。泰请歌,即唱。老人请,即必辞拒。犬曰:“宠奴之不肯同歌者,当以无侣为恨耳。侧近有花眼者,亦善歌,盍召乎?”主人遽令邀之。少顷,呼入,乃十七八女子也,其服半故,不其鲜华,坐宠奴之下。巡及老人,请花眼即唱,请宠奴即不唱。其意愈不平,似有所诉。巡又至老人,执杯固请不得,老人颇愧,乃笑曰:“常日请歌,宠奴未省相拒,今有少客,遂弃老夫耶!然以旧情当未全替,终请一曲。”宠奴拂衣起曰:“刘琨被段疋磾杀却,张宠奴乃与老野狐唱歌来!”灯火俱灭,满厅暗然。徐窥户外似明,遂匍匐而出。顾其厅,即大墓也。马系长松下,旧仆立于门前,月轮正午。泰问其仆曰:“汝向者何为?”曰:“梦化为驴,为人所乘,而与马偕食草焉。”泰乃寻前路而去。行十余里,天曙,逢耕人,问之曰:“近有何墓?”对曰:“此十里内,有晋朝并州刺史刘琨歌姬张宠奴墓。”乃知是昨夜所止也。又三数里,路隅有朽骷髅,傍有穿穴,草生其中,近视之,若四眼,盖所召花眼也。而思大头多眼者,杳不可知也。

“ 伪 ”
就是虚伪的发心。

一个真正发心修道的大乘行人,
要忏悔多生多劫以及今生的罪过。

罪是什么?

有心去造作的叫罪,
无心而造作的叫过,
过失。

罪就来得重,
过就来得轻。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过,
所以每个修行人都要忏悔罪过,
发露罪过。

就好像我们的衣服已经有污点,
要把它洗干净。
  
所以佛法有种种的忏悔法,
就使我们的修行能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有一类虚伪发心的人,

他对自己的罪过不忏悔、
不除灭,

自己的功德恨不得让全世界人都知道,
自己的罪过严严密密地保密,
不让别人知道。

这就形成内浊外清,
内浊就是内心充满着贪瞋痴的浊染,

而外表又显出他很有修行,
持戒很清净的样子,
这就是内浊外清。

由于他内心的罪过没有忏掉,
又以虚假的心来修行,

他开始修行可能还非常猛厉,
但是过不久他就会懈怠放逸,
不能持久。
  
我们确实看到很多修行人开始学佛的时候,
他每天都非常地用功。

再过几个月过几年去看他,
整个地就回到了没有学佛前的样子。

“ 始勤终怠 ”,
退转到了没有边际的程度。

上次听一个大和尚说 :

有一个比丘,
他开始修行非常精进勇猛,
一定要开悟,

结果修了两三年没有开悟,
他就整个地对佛法丧失了信心,
最后还俗了。

始勤终怠。
  
那么,
他虽然也有些好的发心,
但是夹杂着名利在里面。

一个人能够把名利的心除掉是很不容易的。

开始他也发心想修清净的佛法,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

他因夹杂着名利的念头、
毒素在里面,

虽然他也修种种的善法,

比如持戒、
禅定,

以及修桥补路,
慈善事业等等,
他都在做。

但是这些善法被他的罪业烦恼所污染,
是有漏的东西,
不能成为清净无漏的功德。

这也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
不真诚,
虚伪。

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
  
《 观经 》
讲发三种心,
就能往生,
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

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 :

就是一切众生修行,

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

无论是读诵经典的知见,
还是一门深入的行持,
都要从真实心里面去做。

厌离娑婆,
一定要身也表示厌离,
口也表示厌离,
意也表示厌离,
真实地去厌离。

不得外显贤善精进之相,
外面表现他很善,
很有德能,
很精进修行的样子。

但里面是怀着虚假、
欺骗的心理,

充满着贪欲,
充满着瞋恨,
充满着邪伪,
奸诈百端,
充满着奸诈。
  
修行人直心是道场,
而他整个的就是用机心,
用机心还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觉得他多么厉害,
多么会玩手段,
奸诈百端啊!

这种贪瞋邪伪的恶心,
你还很难去化解他。

刚愎自用。

所表现的就是虽能修点善法,
但里面却夹杂着贪瞋邪伪的毒,
这就叫
“ 杂毒之善 ”。

杂毒之善是不能有效果的,
甚至会产生很负面的作用。

就好像这一杯饮料,
本来是很好,
但掺杂着一些敌敌畏在里面,

你还敢喝吗?

所以这杂毒之善又叫虚假之心,
跟真实之心就离得很远了,
不真实。
  
如果他不真实,
他用这杂毒之善的心去修行,

纵然他修行非常精进,
日夜十二个时辰都如救头燃的修行,

他能不能生到净土呢?

“ 此必不可也 ”。

善导大师给他一个绝对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念的这个名号,
以及要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

全体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行菩萨行的时候,
从他真实心里面所流现出来的。

法藏菩萨在他无量劫的修行当中,

他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行持,

乃至一念一刹那之间,
都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

所以他所施设的净土、
建立的名号、
给予的功德利益都是真实的。
  
我们讲感应,
你真实才能感应真实,
虚假不能跟真实感通啊!

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愿往生的心一定要真实,
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是真实的,

我们也一定要用真实愿往生的心跟阿弥陀佛真实摄受的愿来呼应。

你不能用求人天福报的心去感通的。

所以一定要真实。

这一点确实也是我们的病根,
我们修行佛法得不到利益,

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机心、
奸诈。

这也是娑婆世界众生的常态。
  
《 法华经 》里面
剖析娑婆世界众生,

有几句话 :
“ 人多弊恶 ”,

这个世界众生大部分都很弊恶,
心性陋劣,
不持戒,

具有恶的倾向,
怀增上慢,
贡高我慢,
功德浅薄,

自己的福德智慧都很浅薄,
但是还认为自己了不起。

“ 瞋浊谄曲 ”,
充满着瞋恨的心,
对一些事情非常谄媚,
内心非常弯曲,

见到自己的上司什么的就像巴儿狗一样的,
见到下属就非常盛气凌人,
怀着谄曲的心。
  
再就是
“ 心不实故 ”,
内心不真实。

所以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得那么辛苦,
那么矛盾无常。

你看一个个都戴着虚假的人格面具,

有几个能够真心交流的呢?

十句话都很难相信他其中的一两句话,
你看人就活在这种自欺欺人的颠倒里面。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现在才体会到孔子为什么特别强调
“ 诚 ”,

就是对我们的虚假而施设的一个药方啊。

一定要真诚,
你有真诚才有智慧。

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遥想当年菩萨戒在开始的时候,
昙无谶尊者过来,
他是一位戒律非常通达的大德。

当时有一位道进比丘想向昙无谶尊者求菩萨戒,

昙无谶尊者就说了句话 :

你们这个地方的人,
心多谄曲,
又无刚节,

难道还有求菩萨戒的人吗?

就这样说。

道进比丘听到这话当下生起大惭愧心,
他自己就忏悔,

向弥勒菩萨求忏悔,
最后他真的感得了菩萨戒戒体。

一感得之后他就去找昙无谶尊者,
昙无谶尊者一看到他,
马上起身去迎候他了,

说 :
你不简单啊,
你已经得菩萨戒戒体了。

由此可以看到,
这样的毛病是很深重的,

以至于真谛三藏想把菩萨戒的律藏传到中国都传不过来,

律藏一上船,
船就往下沉。

所以如果我们修行人不能扭转这种虚伪的心,
修行就永远得不到利益。
  
好,请看下面 :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好,请看第三对范畴,
辨别大小的相状。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这是第五,
大心的相状。

一个大乘行者,
发的心一定要广大。

这个众生界就是指十方无量微尘数佛刹有情众生之界。

为什么会有众生界?

是由于众生有业才依这个业受报,
所以说众生业不尽,
那么所受报的众生界也不尽。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

这就是说我的大愿要度尽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都得度了,

无众生可度了,
我这个大愿才终结。
  
这就相当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愿方尽。

这是对众生而言。

要度尽一切众生,
如果有一个众生还没有得度,
我这个菩提大愿就没有终结。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从上求佛道来说,
一定对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要圆满,

福德智慧具足,
无上正等正觉成就,
我这个菩提愿才能够成就。

所谓三大阿僧祇劫,

由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觉、
妙觉,

成佛之后还要经过一百小劫,
最快是九十一劫,
用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这些福德智慧圆满具足之后,
我的愿才算成就。

那么这样的发心,
就不是得少为足了,
已度一部分众生了,
而是要度尽一切众生。

不是得到有余的涅槃,
不是得到藏通别的佛果,
而是要得到大乘圆教的佛果。

这样的愿才叫
“ 大 ”。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这是小乘的发心。

小乘的行人也有甚深的智慧,
他能观察三界,

这三界就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欲界六重天,
色界十八重天,
无色界四重天。

这三界是六道众生所依止的地方。

从天文学的概念来看,
这三界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区域,
三千大千世界。

这样大的区域在声闻行者的眼睛来看就像
“ 牢狱 ”。
  
怎么理解这个
“ 牢狱 ”,

我们大家也许没有坐牢的体验,
但是你看囚犯,
他如果坐牢了就没有自由了。

我们在这三界里轮转的众生,
他的烦恼业力还在,
他非常被动地轮回不息,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受业力的驱使逼迫,
所以他的本质上是没有自由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是牢狱。

我们的身心 :

色、受、想、行、识五蕴,

这色身是小牢狱,
三界是大牢狱。

无论是小牢狱,
还是大牢狱,
他的逼迫性,
他的苦难性是相同的。

所以有牢狱的感觉。

这是智慧啊!

想一想,
我们有没有这种观念。
  
他能观三界是牢狱,
有牢狱的感觉,

他出离三界的心就会非常的猛厉,
就好像囚犯关在牢房里面,
每天都渴望着什么时候能出来。

但我们现在迷惑颠倒了,
可能刚进牢狱的时候还想着怎么出来,
然而呆久了,

觉得牢狱里面还不错,
还不想出来,
把牢狱看作自己快乐的家。

我们三界里的这些凡夫众生没有一念的想出离,
就好像关在牢房里面的犯人,
他不愿出来一样。

所以能够把三界观照到是牢狱,
这是声闻的智慧,
比凡夫众生高出太多了。

他观察生死轮转的逼迫性、
苦难性,

就像冤家对头。
  
我们对冤家都有切身的体会,
大家都喜欢看亲家,

跟自己有善缘的人,
见到相互欢喜,
笑眯眯的。

如果碰到冤家,
冤家路窄,

见面分外眼红,
所以都想避免跟冤家对面。

但往往就会跟冤家对头碰面,
冤家对头一定要碰面的。

跟冤家碰面就有一种很苦的感觉,
很煎熬的感觉,
他内心就想离开这个冤家。

那对于声闻行者来说,
生死轮转就像这个冤家,

它的逼迫性,
它的苦难性,
使他一定要离开这生死苦难。

他就修四圣谛,
七觉分,
八圣道分,
三十七道品,
来断三界内的见惑思惑。
  
只有断了见思惑,
他才能够出离三界的轮转。

所以声闻行者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

他这种出离的心是非常非常迫切的。

所以声闻行者他要发厌离心,
很强的厌离心。

《楞严经》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第二十段)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狮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有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这时世尊为了让阿难和众生都能进入“无生法忍”而见自“本心”。“无生法忍”指的是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人法俱空,识心自在的一种证境,这种证境称为见性,即见到了自己的“本心”、见到了自己的法身,已是初地菩萨境界,决定能成佛了。
如来在狮子座上摩阿难头顶说:如来常说的一切“诸法”,包括你说的那个能想能推理的“心”,其实都是“唯心所现”,也就是“真心”的显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这里说的“诸法”,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说的是佛灭度后,弥勒菩萨愍念众生邪见增盛,难入正法,于是从兜率天来到人间,现身于中印度阿逾陀国,为当时一位名无著的菩萨说《瑜伽师地论》,统收万法,将万法概括为六百六十法,摄一切名理殆尽。此论文共有五分,即:一、本地分;二、摄抉择分;三、摄释分;四、摄异门分;五、摄事分。此为“唯识学”除《解深密经》外最重要的圣典。后天亲菩萨因为见《瑜伽师地论》文字繁多,即于此论之“本地分”中,略录百法名数写成《百法明门》,使万法宗要归于指掌之中,以方便后学。
百法将一切诸法归纳为五大类、即:一、心法:心法是将八个识心归纳为八种,以心王阿赖耶识统领万法。二、心所有法: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种,这五十一种都是妄心。三、色法:色法有十一种,统摄整个物质世界和一切生命现象。四、心不相应行法: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种,这二十四种与心王不相应,虽然可以修到四空天,但不能证菩提。五、无为法:无为法有六种,这六种修的是世间定和出世间定。这五大类合计为百法,概括了一切法,是名“诸法”。
那么,以上说的“因果”又是什么意思呢?“因果”作论,也称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则,是指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原因和结果。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又必定是另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原因和结果是不断循环,互为因果,永无休止的。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无论哪一方面的成功或失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因果关系的必然。即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某个理由,每个结果都有特定的原因。这个法则非常深奥且具极大影响力,以致世人将其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
这个铁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因、就得到什么样的果。”佛教认为:因果是由身体行为、语言行为、思想行为,这三大行为所造作的善恶诸业所形成,形成善恶二报;三大行为是“因”、善恶二报是“果”。善恶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在恶报中修善,坏事就可以变成好事,恶报即可转为善报。这些所谓的因果,看似真实,但在自性中都是虚幻的,都是生灭法。
那么“世界”又是怎么回事呢?“世”指时间的迁流,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共三世。“界”指空间的划分,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共十方。“世界”是由时间和空间所组成,以须弥山为中心,加上围绕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洲即“四天下”及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再加六欲诸天、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再加初禅三天和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再加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再加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诸天、为一“大千世界”。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小千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
经文中说的“微尘”又是什么意思呢?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中说:“应知极微是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见、不可听闻、不可齅尝、不可摩触。故説极微是最细色,此七极微,成一微尘。是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是肉眼难以看见的,常用以指极细小的尘埃;又常比喻卑微,微不足道;佛经中又常比喻数量之多不可计算。
佛对阿难说:以上所说的一切诸法、因果、世界、微尘,都是真心的功能作用所结成的物体和法相,他们的关系是主人和客人的关系,“心”是常住的主人,万事万物为生灭去来的客人。
各方世界的一切所有,如小草细叶、一缕阳光、一个结节,究其根本,都有其体性,就是虚空,也有个外貌名相,更何况清净无染的妙明真心,及自性所含的一切妄心,怎么会没有其体呢?你阿难如认分别觉观,能了知一切的“心”,定为自己的“心”,也没有错,但这个“心”就应离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等诸多的尘相和事物,远离一切尘相后的“心”才是你真实的“全心体性”。
如你阿难现在听我说法的声音,心里就起分别,只要有这个分别心,即使你灭了一切“见”(看见)、“闻”(听闻)、“觉”(感觉)、“知”(知觉、知道)、仍然是内守幽闲,仍然是“法尘”分别影事中清净的一面而已,这清净的一面并非真心。
此处说的“法尘”是指“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之一、是六识心的另分。是意根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五根所缘的境界,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善恶诸法成为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这五尘落谢的影子,成为记忆,记忆中的往事称为影事,是法尘的作用。幽闲是记忆中相对的空白处,但并没有离开法尘,如禅修打坐时,觉得很空、很清净,但只要有这个感觉在,就是内守幽闲,这个幽闲也只是妄心的作用而不是真心。
佛对阿难说:我没有责备你执“非心为心”,但你应该用这个“心”仔细揣摩,使这个“心”远离一切尘缘境相,认识能离“分别心”的体性,知道能离这个有“分别心”的“知”,它知道你在起分别,但它却没有在一切分别中,这个“知”的体性才是“真心”。
如果你认为这个能分别尘境的体性,在离开六尘外相后就不存在了,那么你认识的这个“心”,就只是那个法尘分别影事,而不是“真心”了。六尘境相不是常住,在生住异灭中变化无常,若变灭时,没有认识清楚的这个“心”即同“龟毛兔角”一样,就如乌龟本来无毛、兔子本来无角,“心”也就变成本来就没有了,如果就此而认为自己是“无心”了,你的法身也就等同于断灭,那么,谁来修无生法忍呢?这时阿难和大众都“默然自失”。“默然”:是无语可说、“自失”意为失去了对真理的认识。
佛告诉阿难说:世间一切诸多的修行人,虽然能成就“九次第定”。“九次第定”是在修成四禅八定后进入的一种定,排在八定之后,故名九次第定,又名“灭尽定”。此定灭了一切见、闻、觉、知,灭了前六识,故名灭尽定,得此定已出离三界,超越生死,可证阿罗汉果。
佛说:“心”的问题如果没有认识清楚,仍然不能断灭一切烦恼,就不能成就阿罗汉果,这都是将“妄心”执为“真心”的结果,所以你阿难虽然博学多闻,仍然不能证得圣果,就是没有把“真心”认清。佛在这一段里已讲明了什么是“心”和“心”在那里,应认真体悟,当下即可明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手帐的日常# 我的着装记录最近很喜欢玩这个,虽然不可能每套坚持记,但晚上有时间就飞速乱画5分钟记下来。[哈哈][哈哈][哈哈]被单删了也不舍得删的人是谁 是我
  • 在这里,你喜欢的一切都能咕,咕成一切你喜欢的[送花花]#喵小姐#海边#旅行#快乐假期##创作#潮流艺术#原创#咕卡#沉浸式咕卡#咕一切##越咕越快乐##每日一善
  • 然而无论人间组合出多少吉祥汉字,“靖安”二字却有着高级的贵气,让喜好漂泊的浮云也不由收住了放荡的脚步,停下来伏在靖安罗湾水库上不走了。相传明朝皇帝在一次巡访中来
  • 老妈和我试错了n家店以后买到的最肥的一家啊啊啊啊啊[泪][泪][泪](最近吃蟹频率属实有点高,害怕明年怀孕不能吃了,我要报复性吃够两年的量)(ps: 因为今天李
  • 财旺杀旺的女生呢,容易情绪失控,在男女博弈中呢,容易陷入被人掌控情绪的这样的情况啊,并且呢,对感情的需求和情绪价值的需求非常的高啊,特别幕强,遇到条件好的男性,
  • 近年来,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警察训练基地打造了一支忠诚奉献、爱岗敬业、业精技强、与时俱进的一流教官队伍。】近日,公安部发布命令,对100名全国公安优秀教师予以表彰
  • 我们门诊的御用摄影师玉米为了拍照也是拼了[捂脸]。玉米说我是个小白,在这里成长起来的,拍照技术全是在这里学的[捂脸]。
  • 最后希望今年能完成自己的list ,好好工作好好努力不要想太多,沉稳一点ゴジラ・ストアOsaka @GodzillaS_Osaka【商品信息】怪兽人偶剧《God
  • 当母亲逐渐走向衰老的时候,她的心中一定有无尽的想念和回忆,有无奈的孤独和寂寞,但是她从不会向我们诉说和抱怨,因为她理解儿女的忙碌和不易。母爱,如同那灿烂的阳光,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电影万里归途#真的好好看的,殷桃张译的演技真的好棒啊,王俊凯在这里面的演技真的可以说是还不错了,完全带入进
  • 绝对魔兽战线是我唯二听歌就能哭出来的动漫吧(还有一个是CL)“世人啊,冀以锁系神明”“不是只有五百人,是还有五百人”“乌鲁克仍存于此”“直至时间尽头,世界的每一
  • 还被三个大一小妹妹打招呼了,看我滑了一圈之后,向我打招呼想让我教她们,我说我也不咋会,就是能滑滑,没想到她们第一次滑,连上板都还不会,就简单教了教。之前一直玩的
  • #心语人生[超话]# [音乐]一些执念,一时难以放下,那就安静的,给予时间和距离,相信隔着一程山水,自会有答案水落石出。希望你我都能追随那遍地是光的繁华大道,
  • 应渊一生也很悲催,当幻境中的父亲仅仅用手触碰下他的额头,他都能兴高采烈地说到“原来我也是有父亲的人了”应渊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希望下辈子还做他们的儿子,但终
  • [女孩] 约阳历1947年9月出生约48年9月被送养到云南省昆明市的何秀芬寻亲姓 名:何秀芬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47年09月23日 失踪时身高:1厘米左
  • 乡党委政府为了表达对营地工作人员和滞留营地货车司机的关怀,党委副书记、乡长肖乐,党委副书记胡涛,副乡长万靓等领导带着月饼与水果来慰问他们,让他们感到了家的温暖,
  • #aldnoah·zero# #斯雷因# 斯雷因很清楚火星上的轨道骑士都是不值得信任的,一个个见风使舵虎视眈眈巴不得取代他的位置,在艾女士搅shi后作为上级军官
  • 无数个夜自己一个人熬,大冷的天,爬起来照顾孩子,长期熬夜,身体急剧下滑,哭伤的眼睛看不清楚,受伤的心,心脏出现问题,即便是白天给孩子换尿片,喂奶粉,洗澡,剪指甲
  • P1 号主卖号说870不带号P2 让我收整个号(实际王者充了不到2k 才v6)P3 反悔不单出让我收整个号,确定2k3分半年(说自己被倒卖过,所以现在就是在交易
  • #宫泽佐江[超话]# ウルトラマンデッカー先週もご視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お話の内容的に少し見るのが怖いけど、、あ、でも絶対見てください广播更新:【公主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