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汉纪四

高帝十一年

1、初,淮陰侯死,布已心恐。及彭越诛,醢(hǎi)其肉以赐诸侯。淮南王英布见之,大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及中大夫贲赫告帝英布反,帝遂使人微验之,英布心有所惧,遂反。汝陰侯滕公召故楚令尹薛公问之,薛公言:“英布与彭越、韩信为一体,疑惑及身,故反尔!”帝闻之,召见,与之论,薛公言计者三,又断言英布,丽山之徒,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定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帝封薛公千户。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

2、是时,上有疾,欲使太子刘盈往击黥布。太子客说建成侯吕释之(吕后族人)曰:“太子将兵,有功位不益,无功则受祸矣。君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吕后乃言之于帝,帝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于是帝将兵,使太子守,群臣辅之,帝行之霸上。留侯张良病,强起,至曲邮,言于帝:“臣病笃,难行,楚人剽疾,愿上无与争锋!”并谏帝令太子为将军,临关中兵。帝遂使张良傅太子,并发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万人为皇太子卫,军霸上。

3、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冬,十月,上与布军遇于蕲西。上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望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余人走江南,上令别将追之。汉别将击英布军洮水南、北,大破之。布故与番君婚,以计诱之,黔布为番陽人杀。周勃悉定代郡、雁门、云中地,斩陈豨于当城。

4、上以荆王贾无后,更以荆为吴国;辛丑,立兄仲之子刘濞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七王之乱)

5、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通谏曰:“昔晋献公以骊姬之故,易立奚齐,晋国乱数十年。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柰何以天下为戏乎!”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

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刘盈过于仁惠、性格懦弱、年少功微,而汉之朝臣,劳苦功高、年长势强,自然更喜欢一个能够把握得住的太子,再加上刘盈就是嫡长子,还有吕后以及她的娘家势力支持,所以怎么说也不会轮到如意。高祖故知之,然仍欲立,三而不成,可知如意之死也。

6、相国萧何以长安地狭,愿令民入上林为田。上大怒以为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下相国廷尉。数日,王卫尉侍,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盖此时,刘邦自觉时日无多,又向来知道那一群朝臣的性格,自然知道他归去之后,朝臣定欺负刘盈年少、吕后孤苦,所以想借此敲打一下以萧何为代表的功臣,不然不至于如此,想想以前那群功臣可是在朝堂上干架、并大打出手的,如何刘盈能够把握的了他们?只有刘邦够强势,刷流氓,直接骂他们,他们不敢说话。奈何,命不久矣,群臣壮矣!

7、陈豨之反也,燕王卢绾发兵击其东北。会陈豨使使求救于匈奴,燕王卢绾亦使张胜于匈奴,张胜闻故燕王臧荼子衍之言,以为诸侯亡,则燕不久矣,遂私令匈奴助陈豨击燕。燕王绾初疑后以为然,遂陰使范齐之陈豨所,欲令久亡,连兵勿决。
及汉击杀陈豨,其裨将降,言燕王卢绾之事于帝,又帝召卢绾,卢绾常称病,帝遂使辟陽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往见燕王,验之左右,燕王卢绾愈恐,闭匿,常言帝不顾旧情将诛己云云,为帝所知,会匈奴降者言张胜为燕使于匈奴,帝遂以为反,使樊哙将兵击之,立皇子建为燕王。

8、上有疾,又为黔布流矢所中,疾愈甚,以自知其疾不就医。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
上曰:“曹参可。”
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
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9、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制度的重要性!

分别缘起下

复次世尊。如余处说。缘有四种。所谓因缘。等无间缘。及所缘缘。并增上缘。世尊。今者依何缘说无明缘行。依何缘说次第乃至生缘老死。世尊告曰。我依诸行总相宣说。有四种缘。今此义中。我惟依一增上缘说无明缘行。次第乃至生缘老死。此增上缘复有二种。一远二近。复言世尊。此增上缘云何为远。云何为近。世尊告曰。非理作意若未生时。无明随眠能为诸行远增上缘。生已便作近增上缘非理作意所引诸行。与六识身相应俱有同生同灭。若未生时。彼能为识远增上缘。彼若生已。便能为识近增上缘。未死没时。识为名色远增上缘。既死没已。识为名色近增上缘。如以其识望彼名色。如是以其所引名色。望彼所生名色亦尔。如以
名色望彼名色。如是六处望彼六处。触望于触。受望于受亦复如是。如以无明望彼诸行。无明望爱。爱望于取。取望于有。亦复如是。如以其识望彼名色。以名色等望名色等。如是以有望生亦尔。若在胎藏。婴孩童子少年时。生能为老死远增上缘。诸根成熟命将尽时。应知能作近增上缘。复言世尊。如彼有因有缘有由。法门经说爱是业因。有何密意。世尊告曰。有所摄业用爱为因。是为此中所说密意。

复言世尊。此因缘由三种别义。云何应知。世尊告曰。诸能引发后生种子。是其因义。若兴此生作依作持令得生起。是其缘义。既命终已。导引近生令得生起。是其由义。如是应知三义差别。

复言世尊。言缘起者。是何句义。世尊告曰。如是诸分。各由自缘和合无阙。相续而起。如是名为缘起句义。

复言世尊。惟有此生相续缘起。为更别有所余缘起。世尊告曰。我说缘起。略有八门。一者说有受用世俗境界缘起。谓缘眼色生于眼识。三事和合便有其触。触为缘受。如是广说。二者说有任持缘起。谓缘四食诸根大种安住增长。三者说有食因缘起谓求诸谷田种水缘发生牙等。四者说有一切生身相续缘起。谓由能引能生。诸分别生一切所引所生。五者说有一切生身依持缘起。谓诸世界由诸因缘施设成坏。六者说有一切生身差别缘起。谓由不善善有漏业。施设三恶人天趣别。七者说有清净缘起。谓依他音。及依自内如理作意。发生正见能灭无明。无
明灭故诸行随灭。广说乃至。由生灭故老死随灭。

复言世尊。如无明等次第为缘。能生行等。为即如是次第灭耶。佛言不尔。复言世尊。何缘次第而说彼灭。世尊告曰。为欲显示由先诸分不生功能。令后诸分得不生法。故次第说。然非不为生相灭法有次第转。八者说有自在缘起。谓善修治静虑为缘。诸修定者随所愿乐。如是皆成终无别异。如是名为我所略说八门缘起。

复言世尊。如佛所说。因业故生。因爱故转。依何密意作如是说。世尊告曰。无明为缘。先于诸有。造作增长种种福行。或非福行。或不动行。引发摄受种种生身种子差别。于此有中若爱未断。由此爱故能令行等转成其有。有起后有自体功能。如是功能不离于爱。依此密意故说是言。因业故生。因爱故转。

复言世尊。若世尊说爱是转因。何缘但说取为有缘。非爱缘有。世尊告曰。若离于取。有爱不能为缘转变非福行等。令成有支生诸恶趣。又若离取。诸无有爱。不能为缘转变福行不动行等。令成有支于不定地及于定地生诸善趣。是故非唯爱为有缘。然彼有支定缘于取。

复言世尊。如大因缘法门经说。汝阿难陀。若于彼彼有情类中。无有生者应无如是如是类生。若一切生都无有者。应不施设生缘老死。依何密意作如是说。世尊告曰。依所引生及所生生。二种密意。作如是说。又依老死远增上缘。及依老死近增上缘。二种密意。作如是说。

复言世尊。先为略说缘起句义。其缘起义犹未为说。云何应知。世尊告曰。诸缘起义。略有十一。如是应知。谓无作者义是缘起义。有因生义是缘起义。离有情义是缘起义。依他起义是缘起义。无动作义是缘起义。性无常义是缘起义。刹那灭义是缘起义。因果相续无间绝义是缘起义。种种因果品类别义是缘起义。因果更互相符顺义是缘起义。因果决定无杂乱义是缘起义。如是应知缘起略义。

复言世尊。如余经说。缘起甚深。云何应知如是缘起甚深之相。世尊告曰。即依十一缘起略义。应知缘起五甚深相。何等为五。一因甚深。二相甚深。三生甚深。四差别甚深。五流转甚深。应知缘起甚深之相。复有五种。何等为五。谓相甚深。引发因果诸分甚深。生起因果诸分甚深。差别甚深。对治甚深。应知缘起复有五种甚深之相。何等为五。谓摄甚深。顺次甚深。逆次甚深。执取甚深。所行甚深。是名无明等起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转异殊胜。世尊告曰。略有四种转异无明。何等为四。一者随眠转异无明。二者缠缚转异无明。三者相应转异无明。四者不共转异无明。复言世尊。谁有何等转异无明。而说无明为缘生行。世尊告曰。外法异生非理作意所引四种转异无明。由此为缘。生福非福及不动行。如是所说外法异生所有福行及不动行相应善心。一切皆是非理作意所引等流。内法异生若放逸者。彼除一种不共无明。所余无明引发放逸。为缘生行内法异生。若不放逸勤修学者。及圣有学三种无明。引发妄念为非福缘。然此非福。不能为缘招三恶趣。故此非福。我不说为无明缘行。如是所说不共无明。内法异生虽不放逸。而修学者亦未能断。诸圣有学应知永断。又不放逸内法异生。若造福行及不动行。彼是正法如理作意。相应善心之所引发。解脱为依回向解脱。而引发故。虽于善趣感殊胜生。而非无明起增上缘。然能作彼四种无明。断增上缘诸圣有学。不共无明已永断故。不造新业。所有故业由随眠力未永断灭。暂触还吐。如
是所有无明缘行。生生渐灭不复增长。由此道理。应知内法诸有学者。不缘无明更造诸行。是故惟依外法异生。我说顺次杂染缘起。最极圆满。非住内法。是名无明转异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邪行殊胜。世尊告曰。彼四无明。于诸谛中。皆能发起增益损减二种邪行。复言世尊。如何名为增益损减二种邪行。世尊告曰。由四颠倒。谓于非法见为是法。或于是法见为非法。或于生天解脱道中。非方便者见是方便。是方便者见非方便。如是名为增益邪行。诸有诽谤一切邪见。如是名为损减邪行。是名无明邪行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相状殊胜。世尊告曰。应知无明有二种相。一者微细自相殊胜。二者遍于可爱非爱俱非境界共相殊胜。所以者何。缠缚无明。尚为微细难知难了。况彼所有随眠无明。相应无明。尚为微细难知难了。况彼所有不共无明。遍于一切可爱非爱。俱非境界。覆真实相显虚妄相。共相而转非余烦恼有如是相。是故殊胜。余身见等共相烦恼。亦用无明为依而
转。是名无明相状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作业殊胜。世尊告曰。应知无明略有二种所作事业。一者无明普能造作一切流转所依事业。二者无明普能造作一切寂止能障事业。复言世尊。何等名为一切流转。世尊告曰。若是处转。若是事转。若如是转。我总说为一切流转。复言世尊。是何处转。世尊告曰。于三世处由我分别。复言世尊。是何事转。世尊告曰。内外六处由我取执。

复言世尊。云何而转。世尊告曰。诸业异熟相续流转。由我分别由邪分别。复言世尊。云何名为一切寂止。世尊告曰。一切寂止略有四种。一者寂止所依。二者寂止所缘。三者寂止作意。四者寂止果成。是名无明作业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障碍殊胜。世尊告曰。应知无明障碍胜法。障碍广法。复言世尊。如何无明障碍胜法。世尊告曰。言胜法者。能摄五根令其和合。所谓慧根障碍。此者即是无明。是故说名障碍胜法。复言世尊。如何无明障碍广法。世尊告曰。言广法者。闻所成智。思所成智。修所成智。障碍此者即是无明。是故说名障碍广法。复言世尊。如说无智名为无明。此唯智无名无明耶。世尊告曰。非唯智无名为无明。复言世尊。若唯智无名为无明。斯有何过。世尊告曰。若尔无明应不可立决定体相。所以者何。闻所成智体上。无有思所成智。思所成智体上。无有修所成智。一切世间修所成智体上。无有一切出世修所成智。出世有学智上。无有诸无学智。无学声闻智上。无有如来等智。若如是者。应即是智即是无智。如是无明应不可立决定体相。又我于彼三善根中。说有无痴。应但痴无说名无痴。然非痴无说名无痴。故非明无说名无明。而别有一心所有法。不知真实说名无明。如别有一心所有法。了知真实说名为智。又唯明无名无明者。应无如是一切无明十一殊胜。是故应知。非唯明无说名无明。是名无明障碍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随缚殊胜。世尊告曰。乃至有顶三界有情。于诸谛中所有无智随眠随缚未缺未减。由彼有情说名具缚。又此无智。善趣恶趣因果差别。无色有情有其下品。色界有情有其中品。欲界有情有其上品。如是成就三品无明。诸有情类当来可生。一一法尔三品随缚。此说异生。若诸圣者渐次永断。若具上中定有中下。或有中下而无上中。又阿罗汉。虽尽诸漏脱烦恼障。应知尚有所知障。摄无明随缚。如是无明。应知极远随逐有情。唯除诸佛余皆随缚。是名无明随缚殊胜。复言世尊。云何无明对治殊胜。世尊告曰。有二妙智对治无明。何
等为二。一依他音。或不依止少分有量法界妙智。二依他音全分无量法界妙智。

复言世尊。少分有量法界妙智。为何所缘。有何行相。作何事业。世尊告曰。少分有量法界妙智。缘四圣谛十六行相。作无明等烦恼业。生一切杂染离系事业。

复言世尊。云何应知生苦之相。世尊告曰。是内缘苦所依性故。是外缘苦所依性故。是俱缘苦所依性故。复言世尊。内缘苦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所谓病苦老苦死苦。复言世尊。外缘苦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非爱和合。所爱别离。求不得苦。复言世尊。俱缘苦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所谓略说五取蕴苦。

复言世尊。云何名爱。世尊告曰。谓于现在自体贪着。复言世尊。后有爱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谓于未来自体希求。复言世尊。云何喜贪俱行爱耶。世尊告曰。谓于已得摄受资财现前境界。深生味着。复言世尊。云何名为彼彼喜爱。世尊告曰。谓于未得摄受资财非现境界。种种追求。

复言世尊。云何此爱永断无余。世尊告曰。见修所断烦恼断故。下分上分诸结断故。毕竟断故。未来苦果诸爱断故。现在苦果诸爱断故。是名此爱无余永断。复言世尊。云何弃舍。世尊告曰。诸见所断烦恼断故。复言世尊。云何变吐。世尊告曰。诸修所断烦恼断故。

复言世尊。何缘圣谛唯有四种。世尊告曰。如是四谛。普摄一切染净因果差别性故。

复言世尊。何缘四谛如是先后次第说耶。世尊告曰。由是世间诸病病因病灭良药相似法故。复言世尊。入见道时。于此四谛为顿现观为渐现观。世尊告曰。有别道理名顿现观。有别道理名渐现观。何别道理名顿现观。谓自内证真谛圣智。于真智境非安立义。总相缘故名顿现观。何别道理名渐现观。谓初业智及后得智。观察自相及因果相。由作行相别相缘故。名渐现观。

复言世尊。若有如是四圣谛者。何缘世尊复说二谛。谓世俗谛及胜义谛。世尊曰。即于如是四圣谛中。若法住智所行境界。是世俗谛。若自内证最胜义智所行境界。非安立智所行境界。名胜义谛。

复言世尊。如是四谛。于圣非圣皆悉是谛。何缘如来唯说圣谛。世尊告曰。如是四谛。于非圣者。唯由法尔说名为谛。不由正智决定信故说名为谛。于诸圣者。亦由法尔说名为谛。亦由正智决定信故。说名为谛。是故如来唯说四种名为圣谛。

复言世尊。全分无量法界妙智。为何所缘。有何行相。作何事业。世尊告曰。此智亦以如是四谛。为其所缘。除谛相想清净行相。入一切种诸谛行相。于作有情一切义利。趣向行相。少分有量法界妙智。若诸声闻。于作有情一切义利。无有弃背趣向行相。若诸独觉。于作有情一切义利。弃背行相全分无量法界妙智。能作一切烦恼所知二障离系所依事业。又作证得一切种智极净法界所依事业。又作救济一切有情一切灾患所依事业。是名无明对治殊胜。[鲜花]

中观法师《药师经讲记》第五讲上(二)
惟智法师记录
5.
关于供养与功德大小
5.1
慧律法师讲课时曾经讲过一个启发弟子的笑话。有人请他超度,信徒问需要多少钱?法师说一万,信徒问:5000可否?法师说好!当回向时法师回向往生东方琉璃世界,信徒急忙说要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法师说没办法,家人问那需要多少钱,法师说,东五八千,西方一万,如果想从东方去西方,需要再加八千。(本来是随缘随心供养,不是说一定要供养多少。有一份供养的心,能持之以恒发心就好,不是以表面的数量攀比衡量。有些人虽然拿很多钱,但是相比他的家产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有些人虽然供养不多,已经是全部。故,供养是心,而不是量;另外,法事本身无价,有价的只是众生的执着!)
5.2
一则佛的本生故事,小孩以欢喜心用沙子供佛后世得大富报的公案。(延伸:佛陀时代有个有一天,佛陀带领阿难尊者及众比丘入王舍城托钵乞食,两个小孩正蹲在地上玩沙,其中一位名“德胜”,另一位名“无胜”。当他们见到佛陀,不禁生起恭敬之心,德胜欢喜地捧着当作米、麦的沙粒供养世尊,并且发愿:愿我未来广修供养,遍于天地。德胜此一善根及发愿功德,佛涅槃百年后即于阎浮提作转轮圣王,名“阿育王”,以正法治理世间。此外,阿育王还在各地建造八万四千塔,供养佛舍利,并经常礼请僧众到宫中接受供养。)
5.3
有时法会经常会收到空红包,这个空红包有三种可能。一是真的忘记放了,二是没钱但欢喜心随喜他人供,三是吝啬心怕不跟着拿红包面子上过不去,拿空红包混过场。第三种以欺骗的形式就不太合适。因此,经常供养药师佛,可以感应如海水般广大、纯洁、清净的心。
5.4
药师佛的造像不同风格(延伸:1, 汉传佛教一般流传形象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2, 唐朝时所盛行的药师如来造像为一手执锡杖,一手拿药钵。3, 据药师佛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药师佛之形象是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着袈裟,跏趺坐于莲花台上,台下有十二神将。4, 汉传佛教寺院、民间庙宇所供的“三宝佛”中,三尊佛俱为坐姿,药师佛为双手捧钵或宝塔,释迦牟尼佛所结禅定印或捧宝珠,阿弥陀佛双手捧莲花。也有一些造像是药师佛拿摩尼宝珠的法相。5, 藏传佛教一般流传的形象是药师佛全身蓝色,相好庄严,左手持钵盛满甘露,右手持诃子。)
6.
在《药师经》里,佛陀告诉了我们续命的方法,“燃灯、造幡、放生、修福”!
7.
水陆法会一般法会共设七个坛口,分为内坛一坛,外坛六坛。
(1、内坛佛事主要与四圣六凡交流,是整个水陆法会的主轴核心,法施《水陆科仪文》、《地藏经》、《水忏》等。
2、大坛设礼《梁皇宝忏》,供斋,延生普佛、往生普佛。
3、楞严坛诵《楞严经》。
4、净土坛诵《阿弥陀经》,弥陀圣号。
5、华严坛默诵《华严经》。
6、法华坛诵《妙法莲华经》。
7.诸经坛诵《金光明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金刚经》、《梵网经》、《圆觉经》、《药师经》等。
(这里师父提到,《药师经》120部,《金刚经》120部,梵网经24部,《金光明经》24部,《观无量寿经24部,《无量寿经》,《弥陀经》无限,《法华经》24部,《楞严经》24部,《梁皇宝忏》24部,《地藏经》2部,《华严经》1部,焰口9堂,还有供斋等)法会现场有个红色榜文会公布念诵内容。其中就有药师法门灯幡的布置。)
8.
药师佛有十二大愿。十二金刚大菩萨,现身为十二药叉大将护法。药师十二药叉具体是:药师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魔大将。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为眷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确实,很难不为他俩的缺席而感到不安,但我认为团队的力量就在于,我们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帮助团队获胜。我自己是清水心跳的队长,这场比赛远藤航是队长,他和其他队友之间的
  • 今日的天蓝。仰头看这天高云岚,有特别的舒畅感。秋高气爽就是这啦。#运动就是坚持# 今日跑步听书、开始读托马斯•索维尔的《知识分子与社会》,听摘: 智力,并不
  • A hilly road opened in Jieshi town, Ban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on Sept 7, 2017
  • ——摘自《普洱》杂志编辑 | 皮皮卡#普洱品读会# 【孰轻孰重,论普洱茶的 “成熟度”】 一般而言,在熟茶发酵时毛茶的含水量一般在9%~12%之间,在整个发酵
  • 1月20日,白天正常上班,16时45分,到长江小区兰州拉面馆吃面,后回单位正常上班,20时30分下班骑电动车回家。1月25日,7时30分从住所骑电动车上班,20
  • 面积280平方米---830平方米,330万起步价,就可以拥有一套别墅,280方别墅使用面积近500平方米,自住,投资,民宿都可以(类似别墅民宿周末2天租金收入
  • 德惠翁主这一生,委实是太苦了照片里的她,从唐衣花冠——七五三——小袖行灯袴——婚纱——大衣——赤古里是身份环境的变化也是时代的巨变看电影的时候归国那段一群宫女来
  • 南山南!!
  • 我看见直立人的身影从远处而来,我看见他们初次的足迹,在亘古的荒原上,在冰凉的尖石上,他们把脚印留下,在灰白的史志中,镌刻这脚印,有连绵不断斗转星移的陪伴。那么,
  • 2010年至2019年6月,许瀛江、曹正富、钱智贵等人在巧家县民政局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任职期间,未建立优抚对象动态管理机制,未严格履行优抚资金发放的监督管理职责
  • 【欧巴推荐】LG牙膏大瓶装按压式亮白清新 【在售价】93元 【券后价】28元 【欧巴推荐】美牙秘密武器:LG倍瑞傲一款不用挤的牙膏,助你做唇红齿白的小仙女~简
  • 以卖点理论为例(图三)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理想化模型,以相邻两波来对比,从上图来看,理想情况下,1=3=5、2=4,也就是说,一旦不相等的时候就有事,不相等的时候
  • 所以说啊,挽回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计算自己的实力。大概我俩都有漫不切实际的那面 说一些都是别人眼里天真幼稚和抽象表达的一些星啊月啊星辰理想热忱诸如此类 既不能当
  • 今年也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和新年[微笑趣泡]生日那天小韩请假跟我去平江路玩狗(不是)因为一直不想p图所以拖拖拉拉没有发快放假的时候看到了❄️新的一年把书房收拾成了
  • 安东尼.麦高恩《当如云雀高唱》三部曲最后一本,这系列很适合小学高年级,非常推荐p1-2 偶然翻到的一本书,是2007年同济建院一位博士的论文,因为很有突破性所以
  • 】1月14至18日,在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盐分局组织开展的鸟类越冬季调查工作中,调查人员在南北湖滩涂发现了2只卷羽鹈鹕,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我省为冬候鸟。】1
  • 这是冬天的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草原就像大自然的调色板,成群的牛羊在金色的草原上悠闲地散步;牧场旁边搭建的拼多多直播间里,主播说得起劲,用户买得火热;溪源肉联厂的
  • 它的形状和作用都类似于今日所说的“扳指”因此也被看作是扳指的鼻祖。那时,它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只是佩戴于人们指上的一个环状物件。
  • 在朋友圈发了下,同学提醒我碗后面有故事。 02 人生就像一杯酒喝慢了,没味道,尝不到酒的清香;喝急了,会呛到。
  • 那个世界上没有山,山河海洋它没有,所以引起阿难尊者的疑问,实际上是我们的疑问,他代我们问,如果没有须弥山,欲界天住在什么地方?所有的现象,佛告诉我们,全是生灭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