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滑雪大跳台的“爆火”背后 】#第一视角看冬奥# 位于石景山区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一座仅有4个冬奥会比赛项目的新建场馆,谷爱凌和苏翊鸣收获了“双金”,让这里再次成为焦点。很多人盛赞,这不愧为中国冬奥健儿的“福地”。

最美水晶鞋、时空雪飞天、工业迪士尼、奥运风向标、北京新网红、京西新地标……这段时间以来,首钢滑雪大跳台被中外媒体和国际官员、运动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名字,几乎一夜之间“爆火”。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好奇地一探究竟。

• 最好的赛道

“这是我滑过的最好的赛道!”谷爱凌夺金后在接受采访时说。的确,不仅谷爱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国际奥委会北京竞赛协会主席小萨马兰奇,还有其他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也对首钢滑雪大跳台赞不绝口。来自捷克的运动员萨卡第一次参加训练后,就感叹道:赛道维护得太好了!

为了这条赛道,大跳台工作人员从2021年12月12日起,就开启了“造雪工程”,七台造雪枪和四台造雪炮同时“轰鸣”,通过智能化造雪系统,一方面满足出发区、助滑坡、起跳区和着陆坡对于雪量和雪质的不同要求,另一方面不断提高造雪效率,确保节能环保。

与其他雪上场馆不同,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唯一座落在城区的,由于北京城区白天气温高、降温晚、寒潮短,所以只有在深夜至凌晨才能达到造雪的要求。为保证如期完成造雪任务,以山地运行经理韩冬为首,刘麒、魏巍重点配合的14人造雪团队时时监测气候及风向条件及时启动设备,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实地查看,以便最大效率地进行造雪。数个通宵的工作,最终完成赛道造雪面积约4190平方米,造雪总量达11500立方米,储雪3600立方米,为赛道塑形打好坚实基础。

根据国际雪联要求,二次塑形专家需要通过对起跳台的位置、高度、仰角、抛物线长度和角度等进行精准塑形,搭建出助力运动员“飞翔“的台子。整个过程难度颇大,需由压雪车先将雪推出大致形状,随后用不同型号的雪耙、铁锹和除雪锹进行人工塑形,再用红线和水平仪这些精密仪器进行找平,压高补低,完成精细化塑形处理。经过反复测量调整,起跳台的搭建高度近4米,起跳台和着陆坡的坡度近40度,结束区的长度近30米。这些数据的设计与确认,搭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每日维护。

“运动员到达之前,如果赛道没人滑,多少会因为天气变化而或软粘或结块变硬。所以我们每天都会推着塑形工具穿着‘冰爪’,在赛道上来来回回走几十趟。”二次塑形专家小赛介绍道,“赛前是为了赛道始终保持使用状态,而赛时则是平整滑行痕迹,补画提示标线,测试雪质软硬,以保证赛道滑行舒适度。”

在现场,经常能看到像蜘蛛人一样“吸附”在赛道“飞檐走壁”的人。

“你们说的‘蜘蛛人’就是我们。从早上5点到晚上8点,甚至9、10点,不断测试,来回修整,非常辛苦非常累,特别是今年以来,天气异常的冷,每次回来,人都冻僵了。但看到运动员对咱们赛道很满意,那些苦就不算什么了。”小赛笑着补充。

• 炫酷的大烟囱

随着谷爱凌、苏翊鸣一起火起来的,还有大跳台旁涂刷着冬奥会会徽的冷却塔。“旁边的四个‘大烟囱’,让大跳台充满了一种酷炫的气氛,而这正是滑雪大跳台需要的气场。”谷爱凌惊喜地说道。

谷爱凌所说“大烟囱”,其实是老首钢废弃的冷却塔,在极具现代感的大跳台面前特别有厚重感,与雪白的赛道、五彩的会徽形成反差式的辉映,这才有了“炫酷的烟囱”“仿佛置身于网络世界”的种种妙赞。

说起这4座双曲线造型的70米高的冷却塔,均为小型自然通风淡水冷却塔,是原首钢电力厂的配套设备,主要功能是完成热水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降低循环水的温度,为电厂发电提供足够的冷却水。其中最早的建于1978年,最晚的建于1991年,一直运行到首钢老厂区钢铁主流程停产。停产后,4座冷却塔作为厂区特色标志物保留,震撼的工业特色空间得以呈现,同时也把一代代首钢人的勤劳与智慧丰碑一样耸立于此。

当转播人员、摄影记者把长枪短炮对准运动员腾空的身姿时,突然发现可以与冷却塔上的会徽交相叠映,于是“大烟囱”成为镜头捕捉的焦点,并被定格成精彩的瞬间。“他们为什么可以重叠在一起”“哪里是拍摄这些照片的最佳点位”,大跳台最具特色的景观再次进入聚光灯下。

据了解,根据OBS(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转播画面需求,冷却塔作为运动员腾空而起的重要背景,将出现在高速摄影机画面中,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识别元素。然而涂装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很大难度和挑战。

冷却塔塔形巍峨高耸,历史沧桑久远,蛋壳结构的主体十分脆弱。为了确保景观效果,设计团队反复测试,重建冷却塔模型,模拟运动员起跳轨迹,精确测算冷却塔会徽涂装的尺寸和角度。最终确定涂装会徽高16.5米,宽13米,距地46米,这个点位的确认成就了与运动员的交叠。由于冷却塔形体较大,施工过程中需要将会徽切分成单元画面,逐点确认会徽转折点,最后手工进行涂装。

画幅要大,色彩要艳,图形清晰,冬季施工,难度极大,但在场馆团队、业主首钢和属地石景山的共同努力下,涂装工作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于2022年1月2日顺利完成。这个景观的完成成就了出圈照片的产生,也成全了冬奥元素与老工业遗址的有效融合。

• 赛场不观赛的人

赛道边上设置的马道(镂空楼梯)是给造雪塑形及维修人员预留的,但是赛时,起跳台侧面马道有几位穿着带有红十字橙色背心的人一直站在那里,他们的身边还摆放着医用担架。站在那个位置,只能看到运动员起跳瞬间的背面,翻转、抓板、落地那些最精彩的部分一概看不见。运动员表现得好吗?下一位参赛运动员是谁?分数多少?他们只能通过现场的音响、观众的呼喊声听到。

“因为运动员有可能在赛道中间受伤,所以除了结束区,我们必须在起跳台周边安排医疗保障人员。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承诺。”场馆团队医疗经理高晖介绍说。他们在赛场边要做的是:2分钟,将患者运至场地外;4分钟,评估伤情完毕,启动转诊流程,将患者转往定点医院;15分钟,患者抵达定点医院救治……

还有这样一群人,当大家目不转睛看着精彩赛事,他们却在场馆的各个“角落”,做着自己的事——计时记分牌、视频大屏、有线电视、无线电频率管理等等。他们身处赛场却欣赏不到比赛,因为他们的眼睛永远盯着眼前的设备。

“要说离比赛最近的岗,那肯定是负责计时记分牌。只不过大家看的是比赛,我们盯的是分数牌。哪敢分心啊!”技术经理张金媛打趣道。转播信号是把精彩的赛事即时同步传输出去,信号要平稳;通信网络要高速,确保记者第一时间把图文与视频发出去;计时记分数字要精准、环节要紧密、渠道要通畅,要在第一时间把分数统计出来,传输回赛场,让裁判员和运动员、教练员,现场及电视前的观众无时差获取。

“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让运动员的成绩第一时间出来,谷爱凌和苏翊鸣夺冠,我们可是最早知道的。”张金媛骄傲地补充。像这样身处赛场却无暇欣赏赛事的人,在大跳台的工作人员中比比皆是,他们用他们的默默坚守,托起首钢大跳台赛事的圆满完成,没有遗憾,只有自豪。

谷爱凌火了,苏翊鸣火了,“大烟囱”火了,首钢滑雪大跳台也火了!这火来自于冰雪世界,来自于冬奥圣火,也来自于大跳台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默默奉献。当我们要采访场馆主任宋世媛时,她摆了摆手说:“不要采访我,如果要采访,就采访我们团队的人,他们才是大跳台的钢结构。”

大跳台的“钢结构”?对,大跳台,钢结构!(河北日报记者王伟宏)

【创作谈|161.6米的黄河长卷如何绘就】黄河自古以来便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绝佳对象。以黄河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持续诞生了大量经典之作,展示了大河的壮阔、文化的深厚。近年来,这类创作更是掀起了新的高潮。日前,“黄河——王克举”美术展在山东美术馆举办,一幅161.6米恢弘油画长卷,全景式、多角度地展示了黄河或质朴,或厚重,或瑰丽的多个侧面。这幅作品广受关注,得到业内高度评价的同时,还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地。

“一笔笔从黄河的源头画到黄河入海口,我将心中的黄河镌刻在画布上,每一笔都充满憧憬,就像藏民匍匐在长满草丛的路上……那是一种朝圣的感觉。”长卷作者、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克举说。

“游观”引领“沉浸”

160多米长卷如何绘就?王克举告诉记者,他构思10年,用了4年时间,驾车超过4万公里,跨越沿黄九省(区),36个景别共101单幅画面都是现场完成的即兴创作。年过六旬的他,就这样自黄河发源地一路画到入海口。“黄河流域的地理风貌粗犷、苍茫,特别适合用油画来展现。而在西方油画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文化的写意特征,更能展示一条中国人心目中的黄河。”王克举说。

在这幅长卷中,王克举借用了移动视线的方式,将中国绘画的意象性和油画写生的焦点透视进行了有机结合——每个场景的视角都在跟随景别需要而上下左右变换,时而仰视,时而俯视,这种“游观”的空间观念,对于观众而言,会不自觉地产生“沉浸式”的绝妙欣赏体验——由《星宿海》开始,画家用苍莽而舒缓的节奏拉开帷幕,呈现了黄河深沉神秘的源头;紧接着,《扎陵湖》《鄂陵湖》《果洛草原》《阿尼玛卿雪山》徐徐展开,王克举以线条驰骋表现水流的轻重缓急,以色彩明暗冷暖丰富画面节奏,从涓涓细流汇为银海微澜,再到水银泻地般地穿越峡谷,构成飞流夹巘之壮景;从《贵德丹霞》《冰凌丹霞》开始,画面色调逐渐由冷变暖,深沉的蓝黑色与朱红色、深红、赭石,构成了自由而跳跃的节奏,与静静的长河相望;继续向前,《壶口》《三门峡—小浪底》陡然出现,黄河以撞击天地之势发出巨龙般的吼声,恍然间如临“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境界;转而入《豫鲁大地》《泰山·黄河玉带》《鹊华春色》《齐鲁大地》,黄河又尽显母亲般的慈爱祥和,稻谷肥硕、草木幽香、晴空浩然,终而入海;在《黄河》的终章,色彩的运用被发挥到了极致,玫瑰色、橘黄色交织而成的绯红色巨流,缓缓涌入湛蓝澄明的大海,满目光华,预示着母亲河更加美好时代的到来……长卷带来的丰富画面与情绪的跌宕,超出了“图像”营造的艺术范畴,俨然是一部交响诗,以丰富的音色和节奏的起落,糅合景色的绝美与人文的感怀,吟唱出激昂的诗篇。

“我从黄河的源头画到入海口,越发觉得黄河的伟大与不朽。虽然我画的是一条自然的黄河,但在我的内心里,它始终是汹涌澎湃的,所以我要把整条黄河画得波涛汹涌、气势磅礴。不过,画到家乡山东段的时候,广袤的大平原上,黄河已经没有了大江大河的波澜壮阔,我便在画那些庄稼的时候,也让它们像黄河水一样,呈现汹涌澎湃的状态。”谈起创作心得,王克举说,“黄河从上游到下游,河道基本上是被镶嵌在峡谷之间,中上游除壶口外,基本上没有河水奔腾的展现,小浪底是我后期有意增加的一段,放大了翻滚汹涌的河水,用以增加汹涌澎湃的气势。壶口是我画黄河的开端,为的是给整条黄河的创作定下一个气势磅礴、波涛汹涌的基调。小浪底是整幅作品的收笔之作,画到这里的时候,我异常地兴奋,画得特别快,也特别爽。笔法来自于我被小浪底放水冲沙的那种气势震撼后的抒发,当然画的时候也需要同样的激越,这种激烈的感觉非常贴切地表达了当时汹涌澎湃的心情。”

为母亲河做整体性造像

其实,在中国美术史上,虽然有很多画家画过黄河,知名的作品有吴作人的油画《三门峡工地》、李仲耘的中国画《向黄河进军》、傅抱石的中国画《黄河清》、艾中信的油画《夜渡黄河》、尚扬的油画《爷爷的河》、周韶华的中国画《黄河魂》、蒋志鑫的中国画《母亲的咆哮》等等,但此前没有艺术家画出黄河五千公里的路线、尽展黄河全貌。而且,受题材、尺幅的局限,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几乎成为黄河在视觉形态上的唯一符号。王克举的创作,无疑是开创性的。

“我觉得只有大尺幅才能表现出黄河的气魄,要连贯成卷,才能完整展现出黄河万古奔流、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意象。”王克举告诉记者,这个想法的萌发已有十年。2009年,他带领学生前往山西碛口写生时,画了《天下黄河》和《溪镇》,再想到张大千画的《长江万里图》、王希孟画的《千里江山图》后,他就决心要为黄河绘就一幅“全身像”。自此,他开始反复写生、锤炼语言,研究前人的长卷巨制经验,制订环环相扣的创作计划和路线。直至2016年,《黄河》长卷创作正式启程,王克举以自驾的形式,身临其境、深度对话,熟悉黄河历史、了解黄河文化,沿河作画,为母亲河做整体性造像。

翻开王克举创作时用的笔记本,有几页写满了黄河沿线的地名。海拔3000米以上的,就有玛多的星宿海、鄂陵湖、扎陵湖、阿尼玛卿雪山、同德县、龙羊峡水电站等等,在乾坤湾、炳灵寺、果洛草原、泰山黄河玉带、泰山等,也都留下了他和团队的足迹。创作条件的艰苦也显而易见:黄河源头位于青藏高原,高原作画,就要克服当地低温、道路不便、饮食不便与高原反应等一系列困难;大河流经山区,路窄难行,各式画具、实木画框画架等装备,货车载不进去,就人背肩扛……

不过,王克举和他的团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其中,反而甘之如饴。“从一开始的把握不好到后来的驾轻就熟;从开始的被动描写到主动的绘画语言转换;从对画面的理性把握到情绪的注入,由此逐渐到达自己的内心并从中发现一片更为宽阔的天地。这个天地不管怎样,它是自己走过来的,是承载个人理想的天地,是内心世界最真实的表白。”

这表白中,还传递了艺术家独特的艺术思想与审美意志。特别是在绘图的色彩运用上,画家大量运用互补色释放了画作的空间张力,视觉上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感受,给予其画作在视觉上强烈的“在场性”。“在场性有着现实的意境和强烈的象征性。比如说有些水的地方画成黄色、橙黄色,这就是作者强烈的人文精神驱动所使,传达了一种个性化的精神诉求,暗含着非常浪漫的想象力。浪漫的情怀有两个,一是构图的浪漫,二是色彩的浪漫。他在色彩方面突破了以往中国人看山水的意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顾黎明评价。

“追寻黄河魂”

“现在回想起来,如何画黄河对我来说难度并不是最大的,因为毕竟对景写生、画大画创作20年了,好像前20年的探索、积累就是为了画黄河,所以在技术上或者是在艺术处理上都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难度是如何能靠近黄河,黄河在哪里?黄河魂在何处?”王克举坦言。

“追寻黄河魂”,或许也是黄河主题创作中,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在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当下,如何避免“蹭热点”式的“营销创作”,能将展现母亲河的历史脉络、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展望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相结合,这些问题都考验着艺术家们的创作力和创新力。总体来看,这一题材的经典之作还不够多。

王克举的《黄河》为这一题材的创新作了良好的示范。画家努力通过对黄河沿岸自然风貌的描绘和再现,概括几千年来中国人对黄河的认知、记忆和想象,把自然的黄河、人文的黄河和精神的黄河融合起来,凸显黄河不屈不挠、排除千难万险、奋勇向前的顽强精神,表达对黄河母亲及对民族的崇高敬意。“他表现黄河的节奏呼应生命之流从缘起到百转千回汇入大海的自然节奏,而且铺陈刻画着黄河所饱含的历史气息、生活脉络和民族精神,作品细节带有微妙而又充满力度的韧性。油画长卷表现的不仅是黄河的景观、黄河的文化,更是黄河的精神和境界,那是‘忽听浪声浩长空,唯见黄河天上来’人与自然的碰撞,是小我与天地的交融;那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历史沧桑、人生浮沉的雍容豁达和坚韧顽强;那是先民历经自然洗礼、顽强生活、创造辉煌文明的智慧和生命力,是我们透过长卷感受到的震撼和感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高度评价。

而要做出精品,还可以围绕IP进行立体化打造。在山东美术馆的此次展览中,可见这样的探索。一方面,是展览本身的丰富。现场特别陈设了艺术家写生过程中的装备,画材画具、泥沙石块,一辆SUV直接“开”入场地中,支起的帐篷下可以观看《黄河》创作诞生的纪录片,这无疑延展了创作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与展览内容相呼应,山东美术馆在161.6米的《黄河》巨制前,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与朗诵会,《将进酒》《黄河序曲》《母亲河》,吉他弹唱《龙的传人》《你就是黄河,你就是泰山》……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在同一空间里相见,共同为现场观众奏响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乐章。此外,该馆近日还进一步梳理馆藏精品,挖掘出一批与黄河有关的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节点陆续推出馆藏展,并同步在官网、官微进行推介,其中有毛岱宗的《黄河东去》,有王刚的《黄河三号》《老万》等系列作品,有张永见的雕塑作品《黄河四重奏》等等。山东美术馆特邀艺术家撰写创作思路、分享创作历程,详述作品诞生背后的故事,站在创作者或者评论家的专业视角,对馆藏作品进行解读,看见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之下,隐含着共通的民族血脉和家国情怀。

“黄河主题创作,需要更多这样的整合、策划。”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艺术创作伸出多个触角,吸纳融合更多的艺术形式进行联动,引领着观众不仅能“看到”黄河,还能“看懂”黄河,也就是在不断唤醒越来越多人骨子里的‘黄河文化基因’。这最终会带动观众体量的扩大、创作质量的双丰,“那时,艺术歌咏生命之河、人文之河、发展之河的这曲大合唱将愈加雄壮。”

谁能想到,冬奥正式开始前,最先“出圈”的,是这位冰墩墩呢?

又有谁能想到,一位日本记者,会因为这个冰墩墩,在中国成为全网的“新晋网红”呢!

太可爱了!日本记者为之痴迷、狂推荐,全身都是冰墩墩的周边!

因为喜欢冰墩墩、狂买冰墩墩而登上微博热搜的日台记者辻冈义堂这两天彻底成了“网红”。包括央视新闻在内的若干媒体都报道了他这几天追逐冰墩墩的可爱表现!

而正如我们前一天所说,辻冈义堂记者和冰墩墩的故事,还是一出“连续剧”!这不,喜欢冰墩墩的记者后续 很快也登上了热搜。原来是因为这个——

前一天,听闻同事说冰墩墩出现在媒体中心,辻冈义堂记者一溜小跑追上前去~

还亲自送冰墩墩和雪容融进入休息室,一路担心着人家走这么窄的路不要卡住,最后还和冰墩墩依依不舍说再见!

似乎全程展现了一个大型粉丝追星现场。

却没想到,这追星现场,转眼就“塌房”了!不过几分钟,在休息室外等待冰墩墩再次出现,并回味着刚刚与冰墩墩亲密接触的辻冈义堂记者就见到了“冰墩墩的内核”

扮演冰墩墩雪容融的工作人员小哥,抱着玩偶服从休息室走出来,还和辻冈义堂记者对视了!!

这让他不禁大呼,啊!怎么可以给我看这个!!

视频一流出,网友们纷纷感慨,啊,粉丝滤镜掉一地,这不就是偶像大型塌房现场么?

但要说辻冈义堂对冰墩墩的爱是真爱!完全没有受到滤镜粉碎的影响。今天一早,日台再次连线他,报道了他在中国因为喜爱冰墩墩而登上热搜的故事。辻冈义堂记者也非常高兴得说,是呀,他现在走在媒体中心里都有人认出他了,会谈论说,“是那个人么?”而且他也给自己起了新的名字,就叫“义墩墩”!

他还表示,就算火了,也会不忘初心,继续好好做好赛事报道的。(被演播室主播调侃不然呢你还想咋地?)

哦,至于大家都很关心的,“义墩墩”记者有没有买新的御寒衣物的问题。大家也可以看到,他已经穿上羽绒服啦!后续抵达北京的同行帮他把遗落在飞机上的羽绒服带回来了!他还以最高礼土下座表示了感谢。

但是呢,这完全不妨碍他在北京再买一件衣服。

你看他又特地给大家展示了他新买的衣服呢!(其实是一件无袖马甲)

好吧,义墩墩记者,祝你在北京的报道顺利,买冰墩墩顺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李清文告诉记者,她带领的团队于2018年实现了纯度大于99.99%的半导体型单壁碳纳米管的高浓度分离,以及部分单手性碳纳米管的高效筛选。  作为我国纳米材料
  • 3月26日约9:30赵某与其妻子、女儿、儿子4人一起自驾车(均佩戴口罩)前往宛城区栗河镇郭店新村姐姐家,11:30左右到达,未再外出,直到27日零时左右自驾车与
  • ”#天下足球# #德甲# 今天是拜仁后卫帕瓦尔的26岁生日,拜仁官方祝他生日快乐。拜仁的更衣室里有着纯正的德国基因,这是我们的力量来源和象征,这也是我们一直在不
  • 也就是说‮现,‬在5个年轻人供养1个老人‮未,‬来80后90后退‮时休‬,2个年轻人供养1个老‮,人‬可以想象能‮到领‬多少退休金……微观上来‮,说‬我们作为‮
  • 不想为了世俗和所谓的“你应该”“你必须”没有人可以对你的决定负责,所以你也不要把结婚与否这件事寄希望于别人,不要给自己抱怨和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机会,前提就是你
  • 从来都是努力才有结果了呀[微风]二建考试资料对的人才能迎着光而来[微风]一建网课总不能还没努力就向生活妥协吧[微风]教资面试我要悄悄拔尖 然后惊艳所有人一造未来
  • 周老师曾经当面指出过我舌系带引发说话不清的问题,这一点我在之后面诊中没有任何人一眼指出,同时从对话中,我认为整个赛德阳光口腔中,技术水平应该是他更好;因此,我个
  • 狹長的花瓣,若一日日、一年年重重疊疊的光陰,最終攢成了簇簇思念。前年還可以挽著爺爺的胳膊走在街道上,此後只能在夢裡見到音容笑貌,以至於分不清夢境與現實。
  • 经查,3月26日晚,田某、侯某、江某等7人分别乘坐私家车、出租车至红谷滩区寻找娱乐场所,通过翻越、拉扯围挡等方式非法进入怡园路后发现该地设置了多重围挡,于是又原
  • 天然苏打水在水中释放的碳酸氢根离子除了能帮助人体维持酸碱平衡,还有许多其他对身体有益之处:1.提升血液pH值,缓解代谢性酸负荷,是机体健康受益的基础。“水易方
  • ”#绍虞城事通为您讨说法##绍兴城事通# via越牛新闻 一整天的阴,约好的咨询取消第三回了,明天还是被不定额的卡在小区里,突然想起来冰箱里的肉酱貌似临期了
  • 教我做人 假扮以父母口吻给我写十年的信封 一日三餐 当我不懂女孩子的青春期时 他会戴着老花镜为你看书籍且科普 他会在所有器官老化的时候 挺着强大的心脏运输为
  • 接着和我说:可是我想到了又有什么用……我应该多学一点 我还太弱了……他们走的时候应该没有很痛苦,因为从高空垂直,大概经过20-30s就会昏迷,我说 今晚大概会有
  • 晚上开班会到我开视频我一进去发现自己脸好大[泪][泪]之后就没有看镜头哈哈哈哈和想象的不一样呢哈哈哈#王者荣耀西施[超话]#本来15分钟就结束了射手不点塔,OK
  • 日常摆烂想去搬砖,当服务员不想做动脑的事了我脑子要生锈了微机好难,dsp好难概念记不住,代码看不懂我就是一废物,别折磨我了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即使努力也会被排名刷下
  • ——部分手机App“收割”老年群体调查, “这款交友App,把我们家闹得鸡飞狗跳。”武汉市民刘女士说,家里老人看了网络广告下载了一款中老年社交App,结果被引诱
  • 从你的八字来看命中有一个女孩就可以,儿女较多反而对你不是很好的信息,你八字女儿的信息是很旺的,所以也就不要要求非要有儿子。 如再想要孩子的话,从运势和原局来看
  • 一家班列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从阿拉山口出去到德国的线路,基本已停止运行,但至俄罗斯、中亚的班次增多了,总体运行班次没有变化。此
  •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据我们了解,丹棱在2021年提出了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在这进程中,丹棱县有何优势,当前做了什么工作,下一步有何安排?来
  • 棉球减肥将棉球在果汁中浸泡过后进行食用,这种减肥方法起源于模特行业,据说棉球可以让他们有饱腹感,并能够控制食欲,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会导致营养不良,患上肠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