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  “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沩云:“如是,如是。”﹞有僧哭入法堂来。师曰:“作么?”曰:“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曰:“明日来,一时埋却。”  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师谓众曰:“我要一人,传语西堂,阿谁去得?”五峰曰:“某甲去。”师曰:“汝作么生传语?”峰曰:“待见西堂,即道。”师曰:“见后道甚么?”峰曰:“却来说似和尚。”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生。”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
“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  “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  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  “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界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未定。”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智顗,字德安,姓陈,颍川人。母孕时,梦烟五彩,萦绕怀抱。及诞,室内光明洞然。眼有重瞳。卧必合掌,坐必面西。少长,见像即礼,逢僧必敬。年十八,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诵法华经,兼通律藏。性乐禅悦,诣光州大苏山礼慧思禅师。思一见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以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顗乃于此山修法华三昧。始经三夕,诵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照了法华,达诸法相。陈光大元年,初至金陵,居瓦官寺,创宏禅法。大建七年,往临海天台山,结庵于北峰,居焉。未几,奉诏入金陵。阵亡,去之庐山,又周游荆扬间。隋开皇十四年,归天台。前后造寺三十六所,佛像八十万躯,亲度僧一万四千人。赎鱼簄溪梁六十余所,作放生池,表闻于朝,严禁采捕。龙天致敬,道俗向化,法教于斯大盛。晋王广,从受菩萨戒,奉以名曰智者。尝著净土十疑论,其末篇,示欣厌二义。曰,欲决定生西方者,具二种行,定得生彼。一,厌离行。二,欣愿行。厌离行者,凡夫无始以来,为五欲缠缚,轮回六道,备受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未有出期。为此,常观此身,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涅槃经云,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又经云,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至诸天身,皆亦如是。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觉,常观此身,唯苦无乐,深生厌离。纵妻房不能顿断,渐渐生厌,作七种不净观。一,观此淫欲身,从贪爱烦恼生,是种子不净。二,父母赤白和合,是受生不净。三,住母胎脏,是住处不净。四,在胎唯食母血,是食啖不净。五,十月满足,从产门出,是初生不净。六,薄皮覆上,其内脓血遍一切处,是举体不净。七,死后膀胀烂坏,是究竟不净。观身既尔,观人亦然。所爱境界男女身等,深生厌离,常观不净。能如此观者,淫欲烦恼,渐渐减少。又发愿,愿我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此为厌离行。欣愿行,复二种。一,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明往生意者,所以求生净土,为欲救拔一切众生苦。即自思忖,我今无力,若在恶世,烦恼境强,自为业缚,沦溺三途,动经劫数。如是轮转,无始来未曾休歇,何时得救苦众生。为此,求生净土,亲近诸佛。若证无生忍,方能于恶世救苦众生。故往生论,发菩提心者,正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则是度众生心。度生心,则是摄众生生佛国心。又,愿生净土,须具二行。一,须远离三种障菩提门法。二,须得三种顺菩提门法。何为远离三种障菩提法。一,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二,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依方便门,怜悯一切众生,欲与其乐,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若能远离三种菩提障,则得三种顺菩提法。一,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染身心,障菩提门。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二,安清净心。为拔众生苦故,菩提是安隐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令离生死苦,即违菩提门。故安清净心,是顺菩提门。三,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证大菩提涅槃故,菩提涅槃,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作心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即遮菩提门。故乐清净心,是顺菩提门。此菩提因何而得。要因生净土,常不离佛,得无生忍已,于生死国中,救苦众生,悲智内融,定而常用,自在无碍,即菩提心。此是愿生之意。二,欣心愿求者,希心起想,缘弥陀佛,若法身若报身等,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又,观彼土七宝庄严妙乐等,备如无量寿经、十六观经等。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以回施众生,同生彼国,决定得生。此欣愿门也。顗化缘既毕,往剡东石城寺,谓弟子曰,吾当卒于此矣。命施床东壁,面向西方。专称阿弥陀佛,般若观音。又令多燃香火,唱无量寿经,及观经题竟。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况戒慧熏修,圣行道力,功不唐捐矣。弟子请云,未审大师证入何位,没此何生。顗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损己利人,但登五品。吾诸师友,今从观音势至,皆来迎我。言讫端坐,如入三昧。年六十七,时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也。天乡寺释慧延,闻顗迁化,感咽无已。欲知顗生处,因写法华经,以求冥示。夜梦顗从观音西来,顾谓曰,疑心遣否。其外灵异数著,类如此。(续高僧传,佛祖统纪,十疑论。)   https://t.cn/R2WxOIa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阇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开始倒计时了。 下个月回老家看外婆。 找人把一楼院子围起来。 报价一万六,去掉大理石瓷砖,还到一万二,师傅说你可以跟邻居商量,有一侧墙面共用,让他分摊点。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点亮一盏心灯,坚持做善良人。吉人有天相,在于凡事不违背良心,循天道行事,善心善言善行,积累善德才能具备天相,天相
  • #防弹少年团星光灿烂# #防弹少年团[超话]# 200820,tbschannel更新小包相关: #BTS  速報BTSドキュメンタリー映画第2弾『BRI
  • #日本留学##日本语言学校# ISI日本语学校 高田馬場校 ZOOMでイベントを行(おこな)いました! イラストを描(か)くのが好(す)きな人(ひと)向(む)け
  • 兩個星期準備結束,一切結果都體現咗會議上,我好多野想講……唔知點講,慢慢吐槽吧?!首先參會目的係為咗迫自己講野……然後我頂住眾多壓力成功地一句聲都冇出。嗯…這某
  • #看清大势不迷惘+牛市已经在路上# 【方正策略】周期共振,迎来主升—12月月报 周期共振,迎来主升。12月将迎来年末年初主升浪的行情。一方面,全球经济加速复苏,
  • 每天喝八杯水很难,但是干八碗饭,只需要你一句我请你吃饭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好好吃饭 好好睡觉 好好生活 愿往日的付出都能成全自己的理
  • #易烊千玺20岁# 千玺,生日快乐 15年初识你时 你是有点安静甚至怯懦 但眼里有光的小男生 后来呀 你越来越优秀 你看到的世界越来越宽广 眼神不再怯懦 行为
  •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也是一种成功。 男人,是一个让人有安全感的存在。 男,这个字本身就很有意思,上下分开,一个“田”,一个“力”。 直白的讲,古时候的男子都需要卖
  • 4季度大盘怎么走?冰山下视角 周一大涨,在一片牛市呼叫中,逆势用逻辑/数据摆出观点,不从众,因为我发现了数据异常。大涨时去看空,真的需要梁静茹才能给出的《勇气
  • 再爱一个人,也别弄丢这样“东西”,只会被瞧不起,那就是你的“限度”。千万不要毫无限度的爱一个人,廉价的感情不是感动对方的筹码,那只会让你显得更加的渺小卑微。当然
  • [喵喵]人與人之間,難得是真心,難覓是良友。支點不同,就無法相處;三觀不同,就無法溝通;志趣不同,就無法相融。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就是這個意思了。看到一則網
  • 【投稿】海棠私语汉服 “就是年前我在他们家下单了个比甲和马面裙,当时问年前能不能收到,说是能收到,抱着年前穿新衣的打算然后下单了(抖音看到了他们的视频,有点种草
  • 治愈系下午茶 进店就被超可爱的贴纸墙纸给萌到了,品种丰富的各色面包更是超超超治愈,幸福感爆棚! 可可芝士心形圈 ,吃个面包都是比心的形状~而且口味比外形还要讨
  • #考研##2022考研# 倒计时3⃣️9⃣️1⃣️天。 数学: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部分课后题。 专业课: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章,全球环境下的管理,
  • 穿着汉服去旅行|古韵中的沉静温婉 一袖轻扬,一舞添香,一段悠闲时光,我在古韵悠悠中,寻觅汉唐盛世的疏影清浅。 我爱的汉服海棠私语,穿上华裳,我就是汉唐归来的女
  • 夫妻感情要持久,除了相互忠诚与真心这个前提外,更要牢记住两句话:恋爱可以短暂美丽如电光一闪,婚姻却必须切实平淡似细水长流。简单是最成熟的美丽,单纯是最丰富的高雅
  • 养生健康:想要补充维C,没有那么简单! 1⃣️ 维生素C,在生活中很常见。可是常见归常见,却成了我们 “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我们并不够了解它,也很难意识到
  • 养生健康:想要补充维C,没有那么简单! 1⃣️ 维生素C,在生活中很常见。可是常见归常见,却成了我们 “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我们并不够了解它,也很难意识到
  • 今天骑着小电动去图书馆的路上,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很满足,不争不抢,从容不迫,真的是一种极为舒适的感觉。反观大多数时候心里带着对未来的焦虑躁动不安,处于一种不太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