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聊因为情绪而过量进食的问题。发现身边不少人都是这样,精神压力大的时候,总想靠吃东西来稳定情绪。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外部压力增大时需要转换能量做功,物体才能重新回到稳定状态,放在这里倒也成立。为了释放压力和焦虑情绪,有些人喜欢疯狂买东西,有些人选择疯狂吃东西,但是激情购物之后留着小票还能退,激情进食之后就真没办法原封不动把东西掏出来了。

不光在压力和焦虑情绪下人会想要吃东西,我在极其疲惫的时候,即使不饿,嘴里也很想嚼点什么,领两个娃忙碌一整天,到了晚上躺在沙发上就开始抓东西吃,我在去年夏天到秋天快速发胖,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都说小孩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然而小孩总会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让母亲身上掉下的肉重新长回去。

我在去年十一月加入了老朋友暂停实验室的新产品饮食EBP 内测,试图快人一步快速减肥。没想到对方主创说饮食EBP并不是减肥营,不适合「期待通过训练快速减重」的人,而是用心理干预方法来改善情绪压力诱发的过量进食和暴食-节食循环,重建健康饮食的行为,提升身体满意度。虽然不是减肥营,但有这些状况的人经过训练之后,也确实会慢慢对饮食方式进行调整,让身体状况与体重自然回归到健康稳定的水平。

EBP的意思就是evidence-based practice,即训练方法都是基于实证研究,是靠谱且有数据追踪。具体来说,这个饮食EBP是帮助解决以下饮食问题的:
1.总吃太多停不下来,
2.总通过吃来缓解情绪,且越吃越多;
3.对自己身材体型不满,不敢吃,忍久了之后又暴吃,在节食和暴食之间反复横跳。

按理说三餐应该是饿了就吃饱了就停,但对有些人来说,饥与饱的界限并不明确,而且情绪困扰也会影响到身体对进食的敏感度,对身体的满意程度又会影响你对进食的态度。如果能对身体和食物有更明显的觉察,并有意识去改善这个困扰,提升对身体的满意度,面对食物能同时做到【享受】与【节制】,那么健康减重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营里的25天里,我有两个最大的收获。

一个是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摄入。以前我从没有认真分析过进嘴的吃食,就是自动化的吃。这次跟着饮食EBP里的方法,我开始记录自己饮食,哪些是因为饿,哪些是因为馋,哪些是因为怕浪费,将它们一一列出来,另外我也会备注出进食情绪,这是正常三餐,是社交需求,还是在压力和疲惫下的情绪性进食,这样短短几次训练,就会对食物产生更理性的认知。在培养出“察觉”这个能力之后,我了解到自己过多的热量摄取是在疲惫时,而非焦虑状态下摄入的,以后在疲惫时候就会转移注意力,用散步,泡澡,陪孩子读书这些事情来取代靠在沙发上看电视,自然而然不必要的吃就变少了。

另一个收获是对食物的掌控,而不是被食物控制,开始探索一些新的体验和尝试。以前拆开一袋薯片,还没反应过来一包就已经吃完了,然后就开始后悔,想起路易CK说过的,The meal isn't over when I'm full. It's over when I hate myself. 通过饮食EBP里的方法,我开始刻意练正念饮食,放慢速度,慢悠悠认真体会每一片薯片的滋味,同时发现交替吃,吃些薯片,再吃些低卡健康的水果,再吃几片零食,把愉悦感和满足感尽量拉长,再想要停下来,感觉变得容易了很多。

将这些收获运用在日常生活里会发现,我并没有刻意节食,但食量和进食次数减少了,同时食物带来的愉悦感并没有降低。在疲惫和焦虑的情绪出现时,会主动给自己的嘴拉起警戒线,面对食欲更理智,不是抑制。

可能是身边胖子实在太多,我对自己的体型已经很接纳,我参加饮食EBP主要是想改进自己过量进食的行为。但我知道身边有不少对自己体型不满的女友,会在节食暴食催吐之间,非常痛苦而而没有办法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这是我为什么我迫不及待想推荐暂停实验室饮食EBP。这也是市场上罕见的针对形体相关困扰,比如总觉得自己胖,体型不好看,自我苛刻而诱发的节食-暴食痛苦的专业解决方案。而且我相信这里足够科学,安全。

我推荐暂停实验室已经一年了,他们是一个全科班心理学硕博团队创立的数字化心理健身房,科学,好用,性价比高。如果你很想获得健康的饮食行为,想改善困扰,一定要试试饮食EBP训练。所有的训练工具都是严格挑选,对此有研究的朋友应该听过这些大名:针对有饮食困扰的认知行为疗法CBT-E;能显著减低暴饮暴食次数,提升进食节制的正念饮食觉知训练 MB-EAT等等。

饮食EBP 现在已经是第 10 期了,前几期的效果和口碑都蛮不错。如果你担心坚持不下来,暂停实验室想了很多办法,除了整个行动计划科学系统循序渐进之外,你还能在社群获得及时的答疑解惑,而且你几乎不太会想偷懒想放弃,因为每天解锁一个新技能,让人一直有跟下来的动力。

暂停实验室老规矩每月一期,下期的开营日是7月4号周一,周日晚上24点报名截止。每期698,我这边还有50元幽会可以用,25天全部完成还有100元奖学金,算下来548元。学生有大额幽会,立减150;大家在吃上面花了多少冤枉钱就不用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绿色号上搜索关注【暂停实验室】,发送【本冰】,领卷后立即使用,就可以预约下期。

*最后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如果你的饮食困扰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仅靠训练营不能解决问题,你需要立刻前往三甲精神科医院进行咨询就诊,并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

在股市里亏的钱,到底去哪了?
如果你到现在还不明白,股市里亏的钱到底去哪里了,那奉劝你尽量远离股市吧。

你把股市当成一个巨大的资金池,参与的人需要往市场里投钱,赚钱后可以把钱都拿走。

但市场还有另一派,他们则是拼命地从市场里取钱。

有人往市场里投钱,有人从市场里抽水,这一进一出,最终形成了股市,这样一个平衡的巨大蓄水池。

我们先看看资金的投入者,都有哪些。

所有的资金投入方,可以理解为扩大这个资金池的参与者。

这个市场之所以能越做越大,其实是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在往市场里冲。

如果笼统地做个归类,资金投入方式分为三种。

1、散户等个人投资者。

这里指的散户,就是个人投资者。

小到几千块,大到几千万,我们都把他笼统地称为散户投资者,专业术语叫做自然人投资者。

A股市场之所以那么的“繁荣“,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把功劳归给活跃市场的散户投资者。

如果单纯的按开户数来看,A股的散户投资者上亿,虽说活跃账户只有几千万,有一部分已经离开市场了,但大部分都曾经往市场里投入过资金。

A股的散户持仓比,2021年末,25.6万亿,占比市场36%。

要知道散户的筹码可都是真金白银从市场上买来的,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原始股。

也就是说,大众百姓对市场的投入已经高达25.6万亿,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的。

这还不包括通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进入市场的散户资金。

这样的比例,与美股市场,仅有10%不到的散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正是因为散户的存在,A股市场的活跃度非常高,仙股很少。

当然,韭菜也是割了一茬又来一茬,导致很多专业的投资机构,都赚得盆满钵满。

2、专业投资机构。

专业的投资机构,这个相对比较宽泛一些。

可以这么理解,比如市场上我们熟知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社保基金,险资,游资,国家队等等,都可以归类到专业投资机构。

从席位上来看,有机构席位,还有固定的交易席位。

但是,专业投资机构的钱,其实也是散户的钱。

只有一部分的专业投资机构,才会用自有资金去做投资,其他的还是募集的投资者的钱。

比如公募基金,是大众的资金,私募基金,是高净值投资者的钱。

包括社保基金这种政府资金,本质上还都是大众的资金。

只不过这些散户的资金,已经机构化了,也就是把钱交给专业的人去管理,而不是杂乱无章地进行着操作。

专业的投资机构,优势在于资金体量足够大,可以影响到整个市场的动向。

部分资金集中去介入一些个股,或者板块,还会对这些股票有决定性的影响。

专业机构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在往市场里投钱的,但如果遭遇到了市场危机,他们也会从市场里抽离,选择其他市场继续做投资。

3、上市公司分红。

可能绝大多数散户不太理解,或者说从来没想过的就是上市公司的分红。

这个市场里,每年能够生钱的地方,其实不是股价的上涨,而是分红。

对于散户来说,似乎觉得每次分红就是自掏腰包的数字游戏。

但对于市场而言,分红是上市公司真金白银的付出,最终流入了投资者的账户里的。

而账户里的数字,其实都是“虚拟”的,因为你要抛售的时候,如果没人接盘,这个数字就没法变现。

每年数万亿的分红,是这个市场最真实的水分流入。

也正因为有分红,才让整个市场的资金会变得更充裕一些。

当然,相比较市场的抽水功能,这些分红有时候也会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或者说是杯水车薪。

4、大股东的回购和增持。

最后一种,补充市场资金流动性的方式,就是大股东的增持和回购。

相比大量的股东套现,这种情况其实不常见,也就是一些大体量的上市公司,容易抛出回购股份,增持股份的戏码,而用的钱大部分都是集团公司的钱。

真正愿意自掏腰包在股票市场上增持的企业控制人、高管,真的是寥寥无几。

但不可否认,大股东的回购是用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去补充市场的流动性。

也是真真切切的往市场里砸了钱,虽说股价不一定会出现上涨。

接下来,我们看看市场里到底有哪些吸血鬼,在不断抽血。

所谓的抽血,其实就是不断地从市场里把资金剥离,让市场里的钱越来越少。

即便市场里的股票,市值都很高,但如果遭遇集体抛售,这部分市值也会因为接盘资金不足,而直接蒸发,被打回原形。

所以,这个市场如果没有资金接盘,再大的市值,再高的股价,也只是空中楼阁。

或许在散户眼里,资金的资金体量小,似乎每天都能成交。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散户的占比其实很高,远超我们自己想象中每天都能随意进出的体量。

市场中的资金,在不断地抽水过程中,流动性降低,引发了股价的下跌。

市场的抽水,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交易税收以及手续费佣金。

第一层抽水的,一定是平台,这一点毋庸置疑。

维持整个市场运转的证交所,会收取一定程度的印花税、过户费等手续费。

开户的券商也需要从整个交易过程中抽水,以养活自己。

大大小小的券商,每年数百亿的利润,都是从这个市场的交易中而来。

这部分的市场抽水看似不多,但实际上也并不少。

一年200万亿左右的成交量,即便只有万二左右的成本,一年下来也有四五百亿了。

当然,这些都是维持这个市场运作的必须,这就好像赌场里的庄家需要抽水,道理是一样的。

2、市场的IPO以及增发募集。

市场的第一大抽水机,其实是IPO,然后是各式各样的募集。

IPO我想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就是发新股。

新股的增发,会从市场中大量的抽水,单只新股少则数十亿,多则数百亿。

2020年,4800亿,2021年5400亿,IPO的抽水机不断的在整个市场里抽水。

但是IPO本身是健康的,因为没有IPO就代表新崛起的企业没有了募集通道,优秀的公司无法上市,市场就没法健康的发展。

除了IPO以外,定增、配股等,也都是市场抽水的主要方式。

有些人认为定增是定向募集,不存在直接向市场抽水,但定增解禁之后,市场还是要接盘这部分资金的。

所以,一个圈子绕回来,最终市场还是需要承接这些增发的股票对应的市值。

这是市场的功能,不接受也得接受,没有任何的办法,曾经股市一跌就停止IPO,来呵护市场的非常规做法,以后是不会再存在了。

3、大股东减持套现。

第三个市场抽水的主要来源,是那些套现离场的大股东们。

我们也别去骂这些大股东,因为人家也是遵循了游戏的规则,辛辛苦苦把公司拉扯大,然后转手卖掉,功成身退。

不是每个股东都热爱自己的公司,都希望长久地把事情做好的。

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是投资机构的股东,要套现离场,无可厚非。

市场本身也是给了这样的一个功能,公开发行,公开的退出,退出之前公开告知。

大股东的那些原始股,成本是相对较低的,有些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减持套现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只能说每个人的追求完全不一样,有一些追求的就是套现走人。

但是套现的股份,总要有人接盘。

如果上市公司的质地不错,那么大宗交易让机构接盘的比较多,但如果没人愿意接盘,那只能让市场上的交易资金,也就是大部分的散户资金去接盘了。

每年大股东减持的总规模,至少也是数百亿起步,完全不容小觑。

但只要游戏规则允许,股东的减持无可厚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有不少个股在股东减持后,一路攀升的。

4、投机资金的撤离。

第四个从市场抽水的资金,是那些投机取巧的资金。

也就是短炒的资金,甚至是杠杆的资金。

有一些资金,就是趁着一波行情,入市捞块钱的,这部分资金就会顺势撤离。

即便是没有赚到钱,这部分资金也会按照自己定下的规矩,在该撤退的时候,按时撤退。

投机资金,是市场的助推器,或者说是席卷而来的热钱。

有人把他们当成市场的搅屎棍,但其实他们都是聪明的资金。

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机会,什么是危险,懂得顺势来打劫,也懂得及时撤退。

我们都曾经坐过电梯,但这部分资金几乎不会。

5、不得不赚钱的资金。

还有一部分资金,其实是不得不赚钱的资金。

这个可能新股民不懂,但是老股民都是懂的。

这个市场既然是一个财富的蓄水池,也就可能是一部分资金的提款机。

只不过这部分资金,乘风而来,踏浪而去,背后都是不可描述的利益关系。

具体的就不多说了,懂得自然懂。

每年数百亿,甚至是上千亿被这部分资金给抽走,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这个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大的资金池,浮盈浮亏只是个表面现象。

因为80万亿的市值背后,可能只有30-40万亿的资金来支撑,甚至是每天1万亿就能影响市场的走势。

这就好像楼市市值400多万亿,货币总量才200多万亿,是一个道理。

市场本身,是一场基于“价值”的资金博弈,至于价值到底是业绩,还是题材,还是仅仅是一个股票代码,并不重要。

作为普通的散户,如果能够看透市场的本质,搞懂市场的游戏规则,那么距离赚钱,就会更近一步。

但如果你始终弄不懂市场的底层逻辑,看不透市场的规律,那学费就还要交很多。

如果你到现在还不明白,股市里亏的钱到底去哪里了,那奉劝你尽量远离股市吧。

你把股市当成一个巨大的资金池,参与的人需要往市场里投钱,赚钱后可以把钱都拿走。

但市场还有另一派,他们则是拼命地从市场里取钱。

有人往市场里投钱,有人从市场里抽水,这一进一出,最终形成了股市,这样一个平衡的巨大蓄水池。

我们先看看资金的投入者,都有哪些。

所有的资金投入方,可以理解为扩大这个资金池的参与者。

这个市场之所以能越做越大,其实是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在往市场里冲。

如果笼统地做个归类,资金投入方式分为三种。

1、散户等个人投资者。

这里指的散户,就是个人投资者。

小到几千块,大到几千万,我们都把他笼统地称为散户投资者,专业术语叫做自然人投资者。

A股市场之所以那么的“繁荣“,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把功劳归给活跃市场的散户投资者。

如果单纯的按开户数来看,A股的散户投资者上亿,虽说活跃账户只有几千万,有一部分已经离开市场了,但大部分都曾经往市场里投入过资金。

A股的散户持仓比,2021年末,25.6万亿,占比市场36%。

要知道散户的筹码可都是真金白银从市场上买来的,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原始股。

也就是说,大众百姓对市场的投入已经高达25.6万亿,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的。

这还不包括通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进入市场的散户资金。

这样的比例,与美股市场,仅有10%不到的散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正是因为散户的存在,A股市场的活跃度非常高,仙股很少。

当然,韭菜也是割了一茬又来一茬,导致很多专业的投资机构,都赚得盆满钵满。

2、专业投资机构。

专业的投资机构,这个相对比较宽泛一些。

可以这么理解,比如市场上我们熟知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社保基金,险资,游资,国家队等等,都可以归类到专业投资机构。

从席位上来看,有机构席位,还有固定的交易席位。

但是,专业投资机构的钱,其实也是散户的钱。

只有一部分的专业投资机构,才会用自有资金去做投资,其他的还是募集的投资者的钱。

比如公募基金,是大众的资金,私募基金,是高净值投资者的钱。

包括社保基金这种政府资金,本质上还都是大众的资金。

只不过这些散户的资金,已经机构化了,也就是把钱交给专业的人去管理,而不是杂乱无章地进行着操作。

专业的投资机构,优势在于资金体量足够大,可以影响到整个市场的动向。

部分资金集中去介入一些个股,或者板块,还会对这些股票有决定性的影响。

专业机构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在往市场里投钱的,但如果遭遇到了市场危机,他们也会从市场里抽离,选择其他市场继续做投资。

3、上市公司分红。

可能绝大多数散户不太理解,或者说从来没想过的就是上市公司的分红。

这个市场里,每年能够生钱的地方,其实不是股价的上涨,而是分红。

对于散户来说,似乎觉得每次分红就是自掏腰包的数字游戏。

但对于市场而言,分红是上市公司真金白银的付出,最终流入了投资者的账户里的。

而账户里的数字,其实都是“虚拟”的,因为你要抛售的时候,如果没人接盘,这个数字就没法变现。

每年数万亿的分红,是这个市场最真实的水分流入。

也正因为有分红,才让整个市场的资金会变得更充裕一些。

当然,相比较市场的抽水功能,这些分红有时候也会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或者说是杯水车薪。

4、大股东的回购和增持。

最后一种,补充市场资金流动性的方式,就是大股东的增持和回购。

相比大量的股东套现,这种情况其实不常见,也就是一些大体量的上市公司,容易抛出回购股份,增持股份的戏码,而用的钱大部分都是集团公司的钱。

真正愿意自掏腰包在股票市场上增持的企业控制人、高管,真的是寥寥无几。

但不可否认,大股东的回购是用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去补充市场的流动性。

也是真真切切的往市场里砸了钱,虽说股价不一定会出现上涨。

接下来,我们看看市场里到底有哪些吸血鬼,在不断抽血。

所谓的抽血,其实就是不断地从市场里把资金剥离,让市场里的钱越来越少。

即便市场里的股票,市值都很高,但如果遭遇集体抛售,这部分市值也会因为接盘资金不足,而直接蒸发,被打回原形。

所以,这个市场如果没有资金接盘,再大的市值,再高的股价,也只是空中楼阁。

或许在散户眼里,资金的资金体量小,似乎每天都能成交。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散户的占比其实很高,远超我们自己想象中每天都能随意进出的体量。

市场中的资金,在不断地抽水过程中,流动性降低,引发了股价的下跌。

市场的抽水,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交易税收以及手续费佣金。

第一层抽水的,一定是平台,这一点毋庸置疑。

维持整个市场运转的证交所,会收取一定程度的印花税、过户费等手续费。

开户的券商也需要从整个交易过程中抽水,以养活自己。

大大小小的券商,每年数百亿的利润,都是从这个市场的交易中而来。

这部分的市场抽水看似不多,但实际上也并不少。

一年200万亿左右的成交量,即便只有万二左右的成本,一年下来也有四五百亿了。

当然,这些都是维持这个市场运作的必须,这就好像赌场里的庄家需要抽水,道理是一样的。

2、市场的IPO以及增发募集。

市场的第一大抽水机,其实是IPO,然后是各式各样的募集。

IPO我想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就是发新股。

新股的增发,会从市场中大量的抽水,单只新股少则数十亿,多则数百亿。

2020年,4800亿,2021年5400亿,IPO的抽水机不断的在整个市场里抽水。

但是IPO本身是健康的,因为没有IPO就代表新崛起的企业没有了募集通道,优秀的公司无法上市,市场就没法健康的发展。

除了IPO以外,定增、配股等,也都是市场抽水的主要方式。

有些人认为定增是定向募集,不存在直接向市场抽水,但定增解禁之后,市场还是要接盘这部分资金的。

所以,一个圈子绕回来,最终市场还是需要承接这些增发的股票对应的市值。

这是市场的功能,不接受也得接受,没有任何的办法,曾经股市一跌就停止IPO,来呵护市场的非常规做法,以后是不会再存在了。

3、大股东减持套现。

第三个市场抽水的主要来源,是那些套现离场的大股东们。

我们也别去骂这些大股东,因为人家也是遵循了游戏的规则,辛辛苦苦把公司拉扯大,然后转手卖掉,功成身退。

不是每个股东都热爱自己的公司,都希望长久地把事情做好的。

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是投资机构的股东,要套现离场,无可厚非。

市场本身也是给了这样的一个功能,公开发行,公开的退出,退出之前公开告知。

大股东的那些原始股,成本是相对较低的,有些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减持套现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只能说每个人的追求完全不一样,有一些追求的就是套现走人。

但是套现的股份,总要有人接盘。

如果上市公司的质地不错,那么大宗交易让机构接盘的比较多,但如果没人愿意接盘,那只能让市场上的交易资金,也就是大部分的散户资金去接盘了。

每年大股东减持的总规模,至少也是数百亿起步,完全不容小觑。

但只要游戏规则允许,股东的减持无可厚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有不少个股在股东减持后,一路攀升的。

4、投机资金的撤离。

第四个从市场抽水的资金,是那些投机取巧的资金。

也就是短炒的资金,甚至是杠杆的资金。

有一些资金,就是趁着一波行情,入市捞块钱的,这部分资金就会顺势撤离。

即便是没有赚到钱,这部分资金也会按照自己定下的规矩,在该撤退的时候,按时撤退。

投机资金,是市场的助推器,或者说是席卷而来的热钱。

有人把他们当成市场的搅屎棍,但其实他们都是聪明的资金。

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机会,什么是危险,懂得顺势来打劫,也懂得及时撤退。

我们都曾经坐过电梯,但这部分资金几乎不会。

5、不得不赚钱的资金。

还有一部分资金,其实是不得不赚钱的资金。

这个可能新股民不懂,但是老股民都是懂的。

这个市场既然是一个财富的蓄水池,也就可能是一部分资金的提款机。

只不过这部分资金,乘风而来,踏浪而去,背后都是不可描述的利益关系。

具体的就不多说了,懂得自然懂。

每年数百亿,甚至是上千亿被这部分资金给抽走,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这个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大的资金池,浮盈浮亏只是个表面现象。

因为80万亿的市值背后,可能只有30-40万亿的资金来支撑,甚至是每天1万亿就能影响市场的走势。

这就好像楼市市值400多万亿,货币总量才200多万亿,是一个道理。

市场本身,是一场基于“价值”的资金博弈,至于价值到底是业绩,还是题材,还是仅仅是一个股票代码,并不重要。

作为普通的散户,如果能够看透市场的本质,搞懂市场的游戏规则,那么距离赚钱,就会更近一步。

但如果你始终弄不懂市场的底层逻辑,看不透市场的规律,那学费就还要交很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陈卓璇#陈卓璇是挡谁的路了吗,刚来新舞台就被造谣,既然这么喜欢造谣,希望有一天你被造谣的时候,也能说的如此津津有味。空口说白话谁都会,我还说我和陈卓璇在谈呢,
  • 若是讨厌你的人你做得再好他也不会赞赏你,可那个喜欢你的人就算你有再多的坏毛病他也会包容。3.我永远无法让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喜欢我,所以要倍加珍惜喜欢我的人。
  • #本没有迷路# 说真的 最开始追那年我们 关注的第一个博主就是她 跟着她一起磕那些物料 小情侣的时候真的很开心 后面2521一播 感觉就不太对了 她本人也说什么
  • 传祺GS4 PLUS&全新第二代GS8向独库公路进发#广汽传祺# 人们说,独库公路处处都是美景是一幅长达561公里的风景画长卷独库公路,是连接南北疆的重
  • 此例患者病史近1年,曾进服过六味地黄、杞菊地黄、天麻钩藤饮、耳聋左慈丸、知柏八味、金匮肾气丸等,疗效时有时无,或有效而不著,乃未顾及心之营血而然。7剂后复诊:精
  • 印旺为忌,取木火克制旺金为用神,你的命局丙火透官克制庚金,丙火坐戌土火库又有甲木生之,格局小成,但是木火的力量还是不大,需要大运流年辅助,少年乙巳大运,乙巳木火
  • 大漆坊品牌好室内十大品牌涂料哪个好?大漆坊好高端涂料品牌哪个好?
  • 那黑暗的角落,只属于我,没有谁打扰,没有谁陪伴,只有寂寞的缠绕。后悔从来没能像别人一样过一次平凡的日子,没有跟某人去分享简单的清晨和夜晚 没能拥有一个会有人等我
  • 看到过一个很可爱的牛鹿桃加灿烈的短篇,设定是牛鹿桃智力有点缺陷,一起开了个煎饼摊,灿烈好像是普通上班族。至于cx压根没大红过,也有zv找他演电影只是被埋)她们是
  • 因为眼下位置与面颊苹果肌处其实是有一块稍微凹陷的过渡区域的,如果将眼下与苹果肌直接一起填了,不光不会提高苹果肌位置,反而会像高允真一样显得面中长和浮肿。所以,在
  • 我真的是一个很被动的人,极度的慢热,性格内向加社恐,讨厌应付一切人际关系,也不是个喜欢外泄情绪的人,喜欢一个人呆着,但偶尔也会想念热闹,对喜欢的人可以很热情,共
  • 做个扩列置顶吧,长期有效可直关✨✨这是我的大号,内娱只担王鹤棣关于甜还是毒我只能说我大多数情况下是甜的首页基本上只有是棣棣相关内容。 嘴上总说着要当个没有心的高
  • “摸摸我的肚子”是这次展览的主题,徐若昕希望自己的作品,不只能帮助胖男孩和胖女孩思考自己,也能从比较人文的角度,去思考肥胖和美的关系,思考肥胖者在社会中所处的环
  • #重庆疫情防控# [话筒]【万州区关于开展免费核酸采样(检测)服务的通告】广大市民朋友:目前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经区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在近期开展免费
  • ==屏蔽帖子规则== 1. 发布政治敏感或不利于社会和谐的贴子; 2.不带图的纯文字贴或者是纯图片、视频不带文案的贴;3. 不按照超话对应版块发布帖子的;
  • 其实我第一反应是难过,毕竟喜欢了好久,居然有对象了可是仔细一想,你早到了谈恋爱结婚的年纪了,你找到那个她,我很开心,也祝福你们。我就想写点什么纪念一下你,就20
  • -整家店环境很好,没想到巷弄里头别有洞天,侘寂风给人一种悠然闲适的感觉,看得出店主花费了很多心血。体验感也很好,刚点完单还没坐稳就已递上柠檬水~-赶动车前来喝杯
  • 治未病,看这三个字就明白,现在是国家开始主张“预防大于治疗”这也是很多人说你的棒女郎这么好还要医生干什么,今天给你正解,你看懂了么❓ ☆【为什么要用棒女郎‼️】
  • 同时,资格审核通过人数达到426641人,审核通过人数已经突破四十万,是昨日的1.5倍,通过审核最大竞争比达到1969:1。目前国考的过审平均竞争比为11.5:
  • 林徽因曾说过这样一段深刻且通透的话:很多人喜欢你,因为你漂亮好看,会说机灵话,有趣好玩,这些喜欢都暗含着很多期望。#情感##超红治愈现场#林徽因曾说过这样一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