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襌组詩《极乐净土赞》之一
一、境妙十八偈
1、法界妙。
十方诸佛净土刹,
极乐世界第一家。
四十八愿最圆满,
光中极尊净莲花。
注:极乐世界又称莲花世界、大同极乐世界,是十方诸佛华严世界的核心净土,也是华严世界最胜、最妙处的一方核心净土,阿弥陀佛用五劫修行时间,率先实现了十方诸佛已发、未了的,达成共愿(大本愿)的念佛成佛回归自性大同极乐净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为十方法界,四类有情实现八正成道而发的大本愿,这个大本愿融入十方一切诸佛在因地随缘所发的大愿,阿弥陀佛把其具体化,为此,自阿弥陀佛成佛后,十方诸佛都教化其土众生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极乐世界早日成佛。所以十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为之赞叹不已。称之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其国莲花无比壮严妙美,任何语言不可言表,任何思维无法想像。
2、天宇妙。
无量光明映碧空,
色彩斑斓妙无穷。
非是人言能界定,
花雨法露润无声。
注:极乐世界天无边,地无垠,天随人愿,地同人合,都是有无量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的无量宝光组合而成,那可是组合当时260亿诸彿愿净土最好的部分,不是人类微乎其微界定的任何语言能形容一二,天上经常散落曼陀罗花,花中有微微雨露,触身落地不留痕迹,被花雨沐浴,甘美无比,语言难述,美不可言,福慧善根自然滋生。
3、莲池妙。
七宝莲池育金身,
接引十方法界魂。
八功德水净心垢,
花开见佛无生忍。
注:极乐世界的莲池其大无比,那是阿弥陀佛愿力证得的八功德水,也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佛菩萨的八功德水的融合,水清甘美,池底以金、银、玻璃、琉璃、赤珠、玛瑙 、琥珀等而严饰之,这是集十方诸佛净土最佳宝物组合,十方法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灵魂经过八功德水沐浴,刹那证得不退转的阿惟越致菩萨果位,即使下品下生的虽在莲花内,但是仍然能沐浴八功德水的滋润,花开见佛证悟无生法忍。
4、地妙。
琥珀琉璃七宝地,
金沙银末居水底。
赤脚犹如踏毡行,
心悦妙受无伦比。
注:极乐世界河里、莲池、陆地都是自身发光的金银、琉璃、赤珠玛瑙等七宝铺地,踏在其上,犹如踏在厚厚的细毛毯上,软硬正合心意,那种乐不是欲望乐稍瞬即逝,而是其乐无穷。极乐大地没有沟壑、高原、洼地、悬崖、峭壁,都是平坦的一望无边。
5、水妙。
极乐净水能语言,
轻重急缓润心田。
若想沐浴水灌顶,
法雨滴滴遂心愿。
注:我们地球的水是冥阳两界众生阴阳心磁感应的水,能凉、能热、能冻、能变成蒸汽,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变化,极乐世界的水是阿弥陀佛愿力化现的光能水,能解人意,能传递弥陀妙法之音,能随众生意愿倒流、顺流、旋流、悬流,其流动速度恰到好处,接触此净土水,立刻滋润心田,一切都遂人心愿。
6、火妙。
极乐光火不燃烫,
点点闪烁妙吉祥。
此火攒动能说法,
见闻信愿倍增强。
注:我们世界的火也是众生业力感应能量的一种形态,其能燃烧,同水相克,同木相生,火有两重性即能帮助人取暖、熟食又能引起火灾和烧毁物品、烧伤身体,所以金木水火土都具有双重性,可是极乐世界的火不是业力感召的物质,那是光化现的火形态,变化无窮,只有益处,没有敝处,都能传递弥陀秘因法要。所以那个火不燃烧,不烫人,是像光火苗一样诸上善人见此光灯火,就在内心深处萌生无量慈悲愿力,就能照见自己的般若妙慧。
7、风妙。
微风徐徐传妙音,
弥陀法要遂入心。
不凉不热皆如意,
心净如洗不起尘。
注:我们这个世界的风是阴阳心磁感应能量的落差 漏洞互补还原反应的现象,能量互补还原中产生风,受业力牵引,共业有狂风、龙卷风、飓风、春风、秋风、刺骨寒风,这些都是平衡善恶业因心磁感应能量的流动形态,极乐世界的风是防御心尘滞留,那风能传妙法,徐徐总相宜。
8、树妙。
菩提宝树如伞盖,
干动枝摇盼君来。
诸上善人常相聚,
法露徐徐入心怀。
注:我们这个世界的树是五行之一,属木类,是用来固土、防风、乘凉、取暖、燃火等用处,而极乐世界的树木那是棵棵菩提树,是成就菩提的树,树叶没有衰落现象,那的确是金枝玉叶,干支都是七宝合成,树解人意,树枝能招手,合起,做出表示恭敬动作,并能自动散发法雨甘露,能演绎弥陀讲法法要,闻其如见弥陀亲自讲法一般。极乐世界所有的目见自身都能发光,不像我们娑婆世界物质靠折射光成像。
9、屋妙。琼楼玉阁八宝成,高低阔窄正适中。排列齐整妙无比,随心变化现光明”。
注:我们这个世界的房屋室内有明暗面,有高低,宽窄等两性功能,可是极乐世界的所有琼楼玉宇,其同十方诸佛愿力世界不同的是,它不只都是七宝组合,更美妙之处是都能自身发光,晶莹剔透,其一切用品都是遂人心愿,都能宣法音、传妙法,身触每样物品都顿感无法形容的惬意,妙无穷尽,坐卧自在,没有污垢的厕所,因为极乐世界是弥陀愿力世界,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具足“漏尽通”,即都是愿力报身,不是业力阴阳欲望有漏色身,所以愿力心磁能量自然平衡无漏,不食自得安饱,若食入腹自然融于体,没有残渣。

大概四五年前,和一位认识的朋友(上市公司创始人)聊天的时候,他说,“虽然看上去已经拥有了很多,但越往上走越孤独,尤其信任别人很难!”当时我听了还感触不深,觉得可能位高权重,难免会多疑。

可是,现在我发觉自己竟然也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尤其在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会有很强的戒备心。可能在商业环境里浸泡久了,看多了人性的阴暗面,就会开启自我防御机制。这应该是一种本能吧!

人的成熟和成长意味着踩的坑越来越少,但也必然会失去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

#微博公开课#【趣话诗人】李白的诗意足迹-畅游长江-3:环游襄汉~布帆无恙挂秋风

江陵得了道教宗师鼓励,尤其是那句最受用的“可神游八极之表”,李白不但坚定了神游的志向,同时也继续身游四海行尽八荒。从江陵出发先到了江夏,这次是李白第一次来到黄鹤楼,我想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的诗词爱好者们有些在兴奋的搓手手,等待李白和崔颢的隔空battle,诗仙阁笔怅然而去。很遗憾,这一次李白来到江夏,并没有发生这些事情,因为这一年的崔颢,还不是能写下这样雄浑自然,视野宏阔的篇章的崔颢。崔颢在游历边塞之前,他的诗偏闺情艳情一类的作品,诗风类似于齐梁体宫体流于浮艳,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见李邕时上的那首“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李邕一看堂堂博陵安平崔氏居然写出这种诗,还敢拿出来行卷。而且从他两首比较脍炙人口《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这种明显模仿南朝民歌吴歌部分的早期作品,应是其当诗学认识的发端。另外当时崔颢在前一年刚刚考中进士,秋天经过吏部考试尚待分配,此时的他处于待分配状态,或者即将就任的状态,不会来到江夏游历。

登罢黄鹤楼李白又来到了赤壁古战场,同样大家也不要期待了,这次李白游古赤壁也没有写“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要到第二次来到赤壁送别友人才有这首诗了。也就是说李白此次来游江夏,对比后面几次重返这里还是很开心的,既没有“崔颢题诗在上头”的郁闷,也没有送别友人的离情别绪。甚至都忘了自己是一位来改变中国诗史的谪仙人。但是正当他享受襄汉美景又转向洞庭,南游岳阳之际,那位陪着他为他当向导的辞故里,出荆门,游江陵,览赤壁,下洞庭的故乡友人忽然染病不治而辞世。李白的畅游长江之路,少了一位重要的向导,所以从此李白这一阶段游历路线开始变得特别的随性随意随喜,基本就处于没有计划或者有计划不执行的状态,走回头路,言往甲处实向乙处这种事就变得正常了,这种状态也非常的李白。

重情义的李白在安葬了向导友人之后,在秋日再次返回去年出巴蜀后第一个目的地荆门,在荆门逗留不久便又乘舟东向,此行的目的地又是哪里呢?这答案就在李白从荆门二次启程时写下的这首诗中《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虽然感觉像他在出发前信手拈来,信口吟得,但是这首诗蕴含的信息非常多。我们先看首句交代了出发的时间和地点,可能大家会质疑,题目就叫《秋下荆门》不是都已经交代过了嘛。我说的是更加具体的时间,这里有要注意的是霜落,秋天的几个重要的节气我们盘点一下,“露从今夜白”这是白露,“西皞司分昼夜平,羲和停午太阴生”是秋分,而“月落乌啼霜满天”还有本诗中“霜落荆门”这都是霜降节气天气特点,肯定要比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要晚。而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见到霜就马上要准备入冬了。而二十四节气多适合当时的关中和中原地区使用,而李白所在的江汉地区,实际落霜的时间肯定是要晚于霜降节气的。我们还是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作为参考,诗人是因为安史之乱流落江南,安史之乱爆发时间是在农历十一月初,这显然已经入冬,江南和江汉的纬度和气候相对接近,一个是霜满天,一个是霜落,然我们不怀疑李白题目中的秋季准确性,但这至少是深秋的景象了。

第二句是一个暗线的情绪反转,“自古逢秋悲寂寥”见秋落笔而悲这是从战国以来的文学传统,从宋玉开始到李白一千多年,直至今天悲秋都是文人常态情绪。而李白却没有悲,反而有点喜悦,这就表现在了“无恙”上,无恙通俗点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没毛病。当我们说这句话的语境,要不是高兴,要不就是豪情万丈,哪有空悲秋呢?这或许是李白见司马承祯的容易自负的后遗症犯了。可李白这里的无恙,我们就不能简单当成在秋风里扬帆前行没毛病了!这里李白用了一个东晋时的典故,当时著名画家顾恺之顾虎头打算回家,当时有船无帆,于是向当时名士也是自己上司殷仲堪借帆。因为顾恺之之前曾经以诗文调笑过殷仲堪,殷仲堪特地借了一个布帆,当行到破冢的时候遇到了大风,于是顾恺之就给自觉可能会看他笑话的上司写了一封书笺内有“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意思是一路很顺利,你期待我会难堪的事儿终究没有发生。诗中布帆无恙是李白对此行旅途平安的总结,“布帆”也是表明自己出川以来就像殷仲堪借布帆于顾恺之一样,没有得到诸侯的赏识和恩遇。

本诗三四句我们要放在一起看,主要信息写明了李白计划中的目的地,在一明一暗之间,明说的剡中的名山,这里在唐代的越州,也就是今天的绍兴属于越地。暗指的是在鲈鱼脍中,辛弃疾贺新郎中有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的是西晋高士张翰以莼鲈之思为理由在乱世明哲保身典故,其实灵感很有可能来自李白的行路难其三“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张翰的老家在吴江,后来老家的人把范蠡,张翰,唐末的陆龟蒙并称三位吴江高人,为他们立三高祠,这就是后话了。吴江是属于今天苏州,是吴地。所以李白计划的目的地就是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也就是江南。其实这个鲈鱼脍的典故出现在第三句很妙,在第二句中提到了秋风,内容从秋风到鲈鱼,是同一个典故中的两个要素,从起承转合诗法上看,第二句是承句,第三句是转句将一个典故两个内容放在两句里,让结构更加顺畅自然。

那么李白此行要去干什么呢?古人的理解千奇百怪,大相径庭,有的理解没有结合历史,显得着实可笑。著名的沈德潜的《唐诗别裁》言“明明说天下将乱,孑身归隐”,这个理解只是看到张翰的典故,有结合李白修道的身份,对当时李白的心情和大唐的历史完全没有结合。此刻距离天下大乱尚有时日,以及李白刚出川干谒诸侯积极的心情都可以不看。但从诗句来看“此行不为鲈鱼脍”,这和辛弃疾贺新郎是同一种用法,对典故翻案式的反用,是他不想学张翰避世,再说吴越也不是他的故乡,这和天下将乱归隐又有什么关系呢?“自爱名山入剡中”,这其实是他见完司马承祯后第二个后遗症,从此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道教修行。所以本诗第三第四句诗人的意思是,我此行是不似张翰一样弃世而去,却是为了通过干谒诸侯让自己在大唐明时有一席之地,当时我这次出行更重要的事,要访遍司马承祯曾经修炼过的越中地区的仙山。这是李白作为精力充沛的青年,迷信自己的实力既要这样又要那样还要xx的宣言。

既然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李白应该直奔主题目的地,先到松江然后立刻转向绍兴名山。但是李白到达越中,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为什么这么慢?我们前面说过,在他看来旅行计划就是用来打破的。吴越?先等等吧,我上趟庐山先!#来亿点知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国足 | 战巴林继续考察!里皮:若亚洲杯没踢好,那这两年很失败
  • 哈登29+7 火箭轻取灰熊稳坐西部第一
  • 墨尔本底下埋了个火山,随时要爆发?!真相居然是……
  • 力挺陈列平!发起网诺贝尔奖,每人出6.99!
  • 足协发三张罚单:张呈栋被禁赛5场,名帅因打电话被罚4万
  • 美国务卿7日将访朝会晤金正恩 8日访问中国
  • 陕西丹霞地貌再被刻字 :600年也恢复不了!
  • 注意!今天起北京地铁天安门东等站部分时段将封站
  • 这里突降大雪!前往旅游的女子被困5小时:以为要被埋...
  • 《我爱你中国》浙江安吉快闪 感人!
  • 学生刷课陷校园贷 天津警方介入
  • 成都夜店偶遇王思聪 身边网红林姗姗
  • 佘诗曼回应出柜!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人红是非多!
  • 赵薇舒淇退回片酬:要退回人民币4000万给湖南卫视
  • 四川理工学院回应“学校社团逞官威”:已着手调查
  • 陈致佃车祸身亡,年仅23岁,真是可惜了!
  • 印尼海啸已致420人遇难
  • 近千景区门票降价,看看门票都是多少钱?
  • 全文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推荐】与你有关!条条重要!一批新规10月份正式实施,get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