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 古人海量,你也可以】
酒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饮料之一,酒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不凡的地位。

酒能使人兴奋,使人麻醉,因为酒中含有酒精。人们喝酒会有种种影响都是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的影响。一般表现有暖身子、御风寒,活血通络,增加食欲,但喝多了则可能当众出丑,危害社会。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人体对酒精的承受是有限的。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作用于大脑。当酒精被吸收入血液后,再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05%时,酒精的作用开始显现,饮酒之人开始兴奋,产生快感;达到0.1%时,一般的人会失去自制能力,开始飘了;达到0.2%时,人已伶仃大醉;达到0.3%时,人就会烂醉如泥,任人宰割;达到0.4%时,人就会昏迷不醒,失去知觉,面色苍白,呼吸缓慢,甚至死亡。

但实际上,我们会看到有些人酒量好,有些人三杯倒;有的人喝到最后面不改色,有的人一杯就脸红,这其实都是跟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速率有关。所以可能喝了同样的量,但其实酒精进入血液的浓度其实并不一样。不管怎么说,人们总幻想自己是“酒神”,千杯不倒,谈笑风生,因为古人就是这样。今人怎么越进化酒量越差了呢?

古时文人雅士爱饮酒,在史书、诗文、传说故事中并不少见,而且酒量都不错,动辄以升、斗甚至石计。而现在的人虽然也能喝二三两白酒或两三瓶啤酒不在话下,但能把白酒按斤喝的,已经是少数的狠人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我们要辨别文学作品中的夸张手法,尤其是李白这样的又能喝又能吹的人。李白有诗云“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不要说2000石酒,就是2000杯水,你喝下去恐怕肚子都涨破了。所以对李白等好酒又浪漫主义的诗人的诗句,不要太较真。

那么,重要的知识点来了。古人海量其实与喝的酒有关,一是酒的度数不高。酒的度数就是每百毫升中纯酒精的含量,含量越高度数越高。那么古人总为什么喝些低度酒,就是为了单纯刷酒量?他们怎么没一个敢喝高度酒?其实,非不为也,不能也。

酒的发明不算晚,约公元前6000年,人们就使用谷物发酵酿酒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古人还是保持着发酵的酿造方式。最早的酒可以说是天然的,多余的谷物放置时间长了会发霉,但这些霉菌也是天然的曲蘖。曲蘖受到空气和水中的微生物的影响,极易发生糖化和酒化,发酵成酒。早期人们注意到这种变化过程,加以利用,使用粮食与适量的水发酵成酒。但曲蘖混合酿酒的酒精含量很少,酒味很淡。

到了商代,曲、蘖开始分离,人们把用蘖酿造的称为醴,用曲酿造的称为酒。秦汉之后,基本上只用曲酿酒,并且这时的人们已能制作出多种酒曲,酿酒的原料也丰富起来。尽管酿酒原料丰富,从酿酒手法来说,还是发酵酒的范畴。

但发酵方法本身会影响酒的度数。如果酒曲的质量不高,那么酿造过程中糖化力高,发酵力低,即使酒曲质量好,当酒精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现代的酿造酒也不会超过20度),酵母菌便会受到抑制而停止繁殖,发酵作用就很慢了,酿出来的酒自然度数不高了。别看当时人会做很多酒曲,但质量却未必高。质量再高,最后成酒也难超过20度。

而蒸馏酒的技术,一般认为唐代已出现,但宋代之后才较为普遍。蒸馏可以将酒的度数提高,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白酒就是蒸馏酒,或称为烧酒。蒸馏酒是在发酵酒的基础上通过蒸馏的方法,提高了酒精浓度,提取了原料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香气成分而产生的一种酒度高、香味浓、质量比较好的酒。蒸馏酒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酿酒技术的一大飞跃,也是酿酒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它也让那些千杯不倒的“酒神”们消失在史籍中。

若是遍寻史籍,古书上提到能饮石余的人都是南北朝以前的,唐朝还有个别人,说明此时蒸馏技术还不够普遍加上夸张的诗句还有市场,唐以后还有这种酒量的就没有了,这也反应了蒸馏酒技术的推广。

因为蒸馏酒一出,度数都是20、30度以上,除却真正天赋异禀的人,还能把这样中高度酒一次性喝下一斗的人(唐代一斗约合今天6000毫升),其身体的对酒精的分解与吸收就该吃不消了。

除了酒的度数相对现在不是很高,古人对酒的计量也与现在有所区别。除了古今对容量如一升、一斗、一斛的具体差别,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在装酒的容器上。

前面说到,最初的酒是发酵酒,最早是“酒”与发酵用的渣一起饮用、食用的,后来才慢慢分离出“酒”单独饮用。但直到唐代,酒和酒糟还是储存在一起的,直到饮用时才压榨或过滤出酒。这样,古人在计算酒量时,很有可能不是以喝的具体的酒水计数,而是以容器计数,但这样就会将并未饮用的酒糟算在内。

所以古人说饮酒一石、一斗,其实并不是指酒水的体积,而是原先装着酒与酒糟的体积,真正饮用的酒其实并没有达到一石、一斗。这一点,在现今我国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中可以看到影子,如羌族、彝族等。他们仍喜欢饮用发酵的原酒,且按照传统的方法,不将酒汁滤出来喝,而是连汁带糟一起,整坛整坛的搬出来,插入细小的竹管吸饮。有时边饮边注水,有时直接吸干坛内液体便算饮酒一坛。实际上,这只能算喝完了坛子里的酒,并不算喝完了一坛酒,因为坛内还有许多渣子。

也有看法认为,古人饮酒时所说的量其实是酿酒所用的粮食的量而不是真正的“酒”量。这种看法其实也意在说明古人饮酒时的记数掺杂了不少别的东西,不是真正的酒水量。

而随着蒸馏酒技术的推广,“酒”不必再与“酒糟”一起存放,这就导致了饮酒量直接等同于装酒的容器体积,也是我们现在饮酒的常态。若酒厂往里兑水或掺了别的东西,你恐怕要骂厂家无良了。殊不知古人饮酒时,并不方便“对瓶吹”,我们若是不了解酿酒技术的发展历程,则容易以现在的常态去想象古人,可能就产生了误解。

【守护特殊群体的“诗和远方”】“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无障碍出行不仅是残障人士的生活需要,同时也是老年人、骨折患者等特殊群体便利生活的需要。”湖南省衡阳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长表示,该院对所辖高铁站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专项监督行动,督促解决无障碍停车位相关问题,助力残障人士等出行“有爱无碍”,取得较好成效。https://t.cn/A6apkSwy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守护特殊群体的“诗和远方”】“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无障碍出行不仅是残障人士的生活需要,同时也是老年人、骨折患者等特殊群体便利生活的需要。”湖南省衡阳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长表示,该院对所辖高铁站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专项监督行动,督促解决无障碍停车位相关问题,助力残障人士等出行“有爱无碍”,取得较好成效。https://t.cn/A6apkSwy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OWL新闻】燃料队留下五人:Pine、Rapel、Jecse、Xzi离队达拉斯燃料队官宣Jecse和Xzi离队,同时燃料队告知达拉斯本地媒体DMN,他们将不会
  • 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新知和圈层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想的明白。
  • 园归乔松年时,虽不比“三峰园”盛景,但山石,树木均是前代之物,看起来更为古拙,乔松年如此评价乔园:“小园虽陋,而嘉树可誉,青土苍官,胜于绮阁雕萝多矣。”一九九零
  • 从行星饭到爱丽,我一直都在,因为我的青春时代的代名词是EXO啊。[心]#exo0408出道八周年快乐##EXO[超话]##EXO# “第一次见到你们的时候 没
  • 所有照片都不見了2019一次 2020一次 2018最後一次新年照片 邦咯岛 出去玩的照片,還有我妹妹來馬來西亞玩的照片 都成空還好還有一點安慰獎就是之前PO的
  •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是不是以为我要说什么狗狗打扮的小物件小饰品啥的,非也非也~其实是—狗粮!世界上没有无缘无顾的爱,小黄人如此受欢迎,可以用“贱”+“萌”两个字来
  • #正能量# [微风][微风][微风] 《史记》中30句名言和注解,句句经典,古人的大智慧,受益无穷!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释:天
  • /食堂加了粉的螺蛳粉,我真的大震惊/新买的裤衩子,睡觉穿好舒服/二十块钱巨资买的快乐/图书馆标语/夏天怎么能没有冰棍儿!/我做的虾尾和炒面(炒面卖相着实不太行)
  • 详情→冬天的水果清单里怎么能少了洛川苹果呢[嘻嘻]洛川苹果产自陕西洛川,人称“苹果之乡”是世界公认的苹果生态指标优生区,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
  • #2. 国内大学转学美本如果你的高考成绩还不算太差,在国内也能上一个不错的学校,但觉得美国的大学或者专业更适合自己,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为有利,那么也可以考虑转学
  • #刘宇宁[超话]#❤️ ❤️初心未改热爱你的热爱刘宇宁用歌声传递无限力量万山无阻为你而来@摩登兄弟刘宇宁 ❀━━━━━♡ℒ ♥━━━━━❀ ​​​[礼物]#
  • 这样的人要先救他的胃气,等什么时候胃气恢复一点,你再治病。我还计划用这个方子,试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这是个顽症,这个东西不但外国人治不了,我们也治不了),这个方
  • #每日一善[超话]# ⛅️#日行一善# ⛅️#阳光信用# 人的一生很迷惘,在兜兜转转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很多,也可能失去很多,这也许是天意弄人,所以,请珍惜眼前
  • #股票##财经#【财经新闻早知道】世茂深港项目60亿信托召开投资人会议,计划展期两年兑付宏观经济◆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1月CPI同比增长0.9%,预期1.0%,
  •   据介绍,接下来,该公司还将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启动二期厂房建设,并引进钻孔、打磨等机床设备,计划在2020年建成汽摩配件精加工生产线,制做出高品质、无污染、高
  • 有没有发现做功课很容易被迷惑双眼,技术和口碑都很重要,有几个老牌ys,技术审美都比较ok,但比较低调一直不太火,评仑区自查!株洲华美年华尹旭东成都画美虞冬梅温州
  • ”对于佛陀的甚深境界,如果不能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谛信不疑,不要怀疑。”让有疑的人直接去面对他所无知的境界吧 —— 恩师◇《阿弥陀经》没有讲那些缠缠绕绕叫人理解
  • 在大剧院看了朱鹮巡演的第300场,剧至中后看到与人类如此亲密的她们不断消失,悲感交加,可能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
  • 其实,真正的人生,就是从你40岁开始的。(40不惑了都)这个剧情之后必须得给个有说服力的原因怎么在一起的,不然真的,会很别扭。
  • 他一度认为,只要把昨日的善良美好全部忘却,就可以让自己平静接受今天烂掉的人生,只是想不到:当我步入歧途,一身罪恶失魂落魄,你却还记得我最初的善良。眼神不解、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