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十四五 | 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庞淼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马俊玮

【开局十四五】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黑龙江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著称(央广网发 于国军 摄)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丹顶鹤恣意翱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发 杨海全 摄)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近年来,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喜迎丰收(央广网发 崔伦震 摄)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牡佳高铁开通运营,首批乘客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瞬间(央广网发 原勇 摄)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央广网发 资料图)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https://t.cn/A6JUDTUQ

#春耕正当时# #秋收正当时# #寻味易食记# 【龙江打样!寒地黑土“种”出农业现代化】
眼下的龙江大地,千里沃野,绿浪滚滚。

在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二道河农场,一架M-18型号农用飞机正在进行喷洒作业,为水稻防病“健身”。这架装备载药量大、雾化效果好,能使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高效率的航化作业,为夺取今年稳产高产打牢了基础。

从高质量备耕,到高标准春种;从精细化田间管理,到高效率秋收,连续10年获得全国产粮“状元”的黑龙江,正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步伐,让“中国饭碗”端得越来越牢。

提产能,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这是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的非凡实力——202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1508亿斤,实现“十七连丰”,玉米、粳稻、大豆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玉米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水稻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2%以上,大豆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40%以上。杂粮杂豆品种全、质量好,畅销国内外市场。近年来,黑龙江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产能,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黑龙江粮”。

“藏粮于技”,技从何来?

黑龙江省加快农业现代化脚步的背后,是精细到每一棵稻苗的严谨、执着和专注。

在海伦市长发水田科技示范园区,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这是高标准农田的“标配”。

在田间地头放眼望去,满眼郁郁葱葱,水稻长势十分喜人。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每垄水稻的距离有宽有窄,并不相同。实际上,这看似“不整齐”的水稻,是经过了科学精细的测算栽种的。

“我们采用的是‘宽窄行’种植技术,经过测算后,稻株间设置为宽行40公分、窄行20公分,株距12公分,所以呈现了宽窄不一的效果。”海伦市长发镇长兴村种植大户赵忠说,这样的技术能让每一株水稻得到更好的通风、采光等条件,确保其具有充足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实现高产稳产。

“藏粮于技”,把“量”做上去,更要把“质”保持好,同时还要注重特色和高效。

“为了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实现水稻纯绿色生产,园区在稻田里设置了养鸭展示区,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不间断活动,吃掉杂草、害虫,按摩、疏松土壤,刺激水稻分蘖,产生浑水肥田效果,鸭稻双丰收。”长发镇副镇长李源表示,多年来,经过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造升级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园区已经连续10年实现高产稳产增产,真正实现了旱涝保收。

粮食稳,天下安。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地力提升等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截至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达8112.7万亩,亩均增加粮食产能100斤。

强根基,为寒地黑土“加油”

春耕时期,绥化市北林区四平管理区保护性耕作区,满地是碎碎的秸秆,双脚踩上去像踩在地毯上。

弯腰随手抓起一把土——油黑、疏松。

绥化是黑龙江“压舱石”中最重的一块,黑土地更是绥化最宝贵的资源。为了实现黑土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绥化用取材于地、秸秆还田的方式,把从黑土地上“汲取”的营养“还”回去。

“去年秋天收获玉米后,我们将全株玉米秸秆粉碎,原位均匀还田,覆盖地表越冬,防止春季风大、地表裸露造成的表层黑土流失。到春耕时,采用原垄免耕播种机器,耕地无须翻地,秸秆也不用离田,直接深翻到地下还田,增加黑土地肥力。”保护性耕作区管理人员说。

“藏粮于地”,怎么藏?

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黑龙江共落实保护性耕作国家任务2310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目标。全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是全国的1.83倍。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1%。目前,全省有20个县(市、区、场)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有序有力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保护机制,黑龙江采取出台“决定+条例”的方式立法保护黑土地,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

特别是近期以来,黑龙江在全省开展了严厉打击盗采泥炭黑土行为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和违规占用耕地搞绿化行为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黑土盗采和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保护黑土地,黑龙江会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实施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通过扩大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增施有机肥、轮作轮耕等方式,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持续提升耕地质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文德说。

兴科技,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内核

当前正是农作物夏管的关键时期,但在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1000多万亩的水稻田里,几乎看不到作业人员。在建三江鸭绿河农场找到种植户肖方时,他正在自家田里悠闲地“溜达”。

“我每天除了常规巡田外,就是和农场技术人员一同到自家的水稻病虫害监测点‘溜达’一圈。”能让肖方在繁忙的夏管时这样悠闲,要归功于他口中提到的“监测点”。

针对当前水稻病虫害频发期,建三江各农场通过安装在水稻地里的1026处病虫害监测站,就可以科学及时为水稻“会诊把脉”。农场工作人员每天早晚分别对孢子捕捉仪中的孢子、虫情测报仪中的害虫数量进行观测,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让种植户能够在最佳的时间节点,进行有效防治。

“有了这个病虫害自动监测装置,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预警提示,我们也省了不少事。”肖方说。

随着现代科技正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全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甚至是无人化的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在建三江创业农场,有一条目前国内速度最快的水稻播种生产线——播种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300盘,一次性可完成装盘、播土、浇水、播种、覆土、叠盘等作业,为每年的春耕生产提速。整个过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大大节约了用工成本。

黑龙江是实施农机化生产较早的省份,近年来,黑龙江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科技贡献率节节攀升。2020年,黑龙江省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8%、科技贡献率达68.3%。

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经过多年积累发展,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组织化、规模化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决定》为黑龙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到2025年底,建成农业强省,垦区和具备条件的市县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到2035年,垦区和具备条件的市县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全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一个时间表,也是一张路线图,更是一道动员令!黑龙江将紧扣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定位,走出一条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 1.人间永远有秦火焚不尽的诗书,法钵罩不住的柔情 ——张晓风 《一一风荷举》 2.少年的肩膀,就该这样才对嘛,什么家国仇恨,浩然正气的,都不要急先挑起清风
  • 不仅如此,日本政府还看到,身处同一文化圈的中、韩都在大力推进文化繁荣,日媒还关注韩国在韩国出版文化产业振兴院主导推进下,作为“独立系书店”的中小书店盘活案例,对
  • #九尾XXZ[超话]#你说天赋在努力中印证 五周年快乐​许九尾五周年快乐~!​不知不觉都五周年了,过的真的好快啊,我印象里的四周年好像才过完,一转眼又五周年了,
  • “仁爱至上”“先义后利”“尚中贵和”“诚信为本”等思想均在十三行的企业文化中得以诠释和延伸,正因为有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积淀,十三行锤炼出了一支卓越的管理运营团队
  • 只是伊索尔德忘了一件事,她的医生从始至终不过是台下的观众,是公主的簇拥,吸引卡卡尼亚的不是层层床垫下的那粒豌豆。维也纳璀璨的艺术之珠,备受瞩目的女主角,她当然是
  • 其次,增程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大规模快速部署,所以现在很多国产纯电车型都会推出增程版本,拉低起售价,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一度成为纯电车型销量密码这几张必须
  •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帝林# | #刘宇宁紫川# | #摩登兄弟[超话]# 每次看到好看的人都觉得和你有点神似,我想这世间但凡称得上美的人,都得有几分像你
  • 23年3月经济强预期强现实的局面急转直下,起始于当年3月经济观察报的一篇报道以及之后始料未及的一系列骚操作。不过相比软件方面的更新,同期硬件的更新才是关键,苹果
  • 相关阅读:动态报告 | ifc 轨交14号线8号口打开,LG2 南侧焕新老佛爷百货图6 1层引入COVA围挡中,这也是品牌继久光百货后再次在上海市场与百货商场联
  • 如果这对全球南方国家来说是件好事,那么中印这两个亚洲巨人就必须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中致力于成为船锚,而不是成为竞争对手。也许,印度能为自己找到的最佳说法是成为全球北
  • 生活已经很辛苦了,心里的想法无处分享生活的压抑无处宣泄,藏在心里胡思乱想☝️快来Morph,这里有树洞广场,可以肆意发疯☃️APP:Morph☃️进度:公测中☃
  • (盲猜因为橙队没孔雀了,BY不是孔雀,重生不是最优解)5.阿蒲被抓那里,先是锁定的恩齐,那么猎人视线在恩齐,阿蒲一开始确实头露出一点,但恩齐离开遮掩物时,已经低
  • 可能是我理解的原因,整个戏的逻辑是断裂的,三个人的逻辑不匹配,真的是救命啊……最后一首歌,刚开始花还是很可以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情感,唱的也可以。(仅个人感觉
  • 电院为MEM学生开设了管理类基础课和大量专业前沿课,涉及工程经济学、工程管理等课程,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领导力、法务、金融科技、创新创业等工程实践类课程。#MBA火
  • ‼️黄金海岸87万澳币双学区房▪️双学区,澳洲时间3.9周六早11:15-11:45开放▪️3室1厅1影音室2.5浴,2室内+1室外车位▪️160平(Floor
  • 《生命的旅行》2019年3月9日揉碎的飘絮如雪而下裹着文胸闪过雪白的皮肤屑片投入睡梦的梦沉入黑暗的黑沒入虛无的无无知无觉微闻搅拌机轰鸣是什么离别了什么是谁抽离了
  • 原谅一下第一次喜欢一个死了的但也没完全死了的角色的人的心情吧。所以庆祝的究竟的是活着的是他的生日还是死了的他的生日我也不是很明白。
  • 2024 澳洲網球公開賽 雙打簽表有(14) B. Mattek-Sands / 王欣瑜 vs C. Garcia / K. MladenovicL. Nosk
  • ﹊﹊﹊﹊▽ 人真的会在某一瞬间, 一把火烧了心中所有的执念。”抱怨,就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于人无益,于己不利,于事无补,还会让人心充满负面情绪,这些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