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集灭道。

佛陀考虑的是:如何从根本上超越生死的大问题。他想,人生之所以有痛苦与苦恼,像死亡的恐惧、贫穷的苦恼、世俗的欲望,主要是因为有“我”,“我”这个个体生命由于“无明”的存在,始终看不透这个世界的本质虚幻,始终是有愚痴的我,由于“我”这一生命,又由不灭的灵魂不断轮回延续,所以“我”或“我执”,就不会落“轮回”。

于是,一切的起点与关键就在于人有世俗的欲望。佛说,眼睛贪色,耳朵喜欢听悦耳声音,舌头好味道,鼻子喜欢好味道,《佛本行经》里也说,这种欲望是导致自己的心灵被恶魔诱惑的原因。面对欲望,佛陀琢磨了苦集灭道四谛,用以帮助解释人生。

无论是哪一类青年,治病这件事总会有套路可循。首先得承认自己有病,其次找到靠谱的医生,接着吃正确的药,最后才能痊愈。
我们知道,佛陀最早对世间开示了“四圣谛”,谛的意思,是不颠倒、真理。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其实“苦集灭道”说的就是“你有病、你治病、你吃药、你痊愈”的自然过程。

【苦谛】——你有病。佛法讲了三种痛苦:苦苦、坏苦和行苦。这些痛苦充满轮回每个角落,是众生最大的疾病。

*“苦苦”是苦上加苦,苦到没朋友。用户体验霸道又直接,让人难受却无可奈何。

*“坏苦”保鲜期短,当时感觉好快乐,很快感觉好痛苦。

*世界无常变化,人却期望万物恒定不变,这种认知的错位导致了“行苦”。即是生命存在之苦。
这三种痛苦统摄了六道轮回的长中短线,让所有快乐都显得很浮云。知道轮回是苦是病,我们就必须棉铃抉择。这是佛教对人生持一种悲观的态度,认为世俗生活就是苦难,人在时间中流转生存,必须忍受这种痛苦,“和不爱的东西会合,与可爱的东西分离,追去不到欲望,欲望之后还是更高的欲望”,所以一切皆苦。没有工作苦,有工作累的苦;无家苦,有家也苦;无官做心里苦,有官做也苦。而且这种“苦”并非一世可以结束。佛教说“三世轮回”,通常人永远在前世、现世、来世中轮转,在六道中往复。

【集谛】——你治病。要治病首先得确定病因。集谛说的就是这个步骤。集谛,指造成世间人世苦难的原因,指“无明”引出的“惑”或“业”。

人由于“无明”,身、口、意就成了集合起一切烦恼“因”,在“因果报应”中不断处于苦难中,“渴爱伴着欲望,导致生死轮回,没有自觉”,对于一切的“渴爱”,由于追逐的是幻相,所以只能说它是望梅止渴。

靠谱医生难碰到,在佛教看来,治标不治本的做法都是耍流氓。唯有消除病因,痛苦才不会再出现。集谛是“造成苦的因素”的集合。苦因千奇百怪,但抓在一起观察,就发现他们可以追溯到同一源头:无明,好比屋里没开灯,看不见周围环境,看不清就难免疑神疑鬼,幻想出一堆“颠倒梦想”来吓唬自己,于是产生烦恼。

我们熟悉的“贪嗔痴慢疑见”是烦恼集团六大总监,称为根本烦恼。《大乘阿毗达摩》把常见烦恼分为26种。其他20种随着“根本烦恼”而生,叫“随烦恼”。

烦恼是毒性情绪,毒性情绪导致人做出荒谬行为。“业”就是从行为中产生的。无论是善恶的业,都是种子。已经存下的种子是不会消失的,只要遇到合适条件(因缘和合)就一定会发芽成熟,结出业果让人承受报应。而“消业”指在“恶业”没结果前,通过修行把催熟它的必要条件消除掉,将它扼杀在种子状态。消除了苦因,也就消除了痛苦本身,所以叫“灭”灭谛是苦谛的对立面。

【灭谛】——你吃药。灭谛,指苦难的消灭,但是,这并不是要人去死亡,而是指人的意识应当处于寂静、沉潜的状态,不为一切外在的诱惑所触动,仿佛没有反应一样,心如古井之水,这就叫“断灭”。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断灭引起苦难的心理和欲望的根源,抛弃一切念头和欲望,处于心灵绝对的寂静境界之中,达到解脱轮回与苦难的“涅槃”状态。

灭谛包含一组神秘代码,这就是佛陀开示的“十二缘起”法。它是轮回中所有生命的作死公式。众生就是随着这个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条,步步陷入轮回死局—“迷”的。但是佛陀发现,这个代码是双向可逆的,既可以导向“迷”—轮回,也可以逆战轮回,导向“悟”—解脱。佛教修行追求的“悟”,就是从轮回深处逆袭而上,查指源头“无明”的过程。燃爆又热血,值得一试。

【道谛】——你痊愈。道谛,指超越苦难,达到涅槃的种种理论与方法,经过这种理论与方法的修行,使人处于没有痛苦和苦恼、不在六道轮回中的超升境界。

佛陀教导的以空性为主题的道,是条快捷通道,直通解脱境界。空性,像光芒会驱散黑暗一样,空性能遣散轮回的罪魁祸首“无明”。当我们一旦有了空性体验,被无明遮蔽的本初智慧就会像云开见日一样,自然显现出来。文字无法描述什么是空性,就好像“甜”字无法确切形容吃糖的感受。即使从理论上了解了关于“糖”的所有知识,你不亲自品尝一口,就始终无法体会“甜”字的涵义。同样的,体验空性不能靠想象,除了依法实修,别无他途。

『佛门公案』乔达弥的接受与改变

在佛陀时代有一个妇人,名叫乔达弥。她的儿子在一岁左右就病逝了,乔达弥伤心欲绝。她抱着孩子的尸体在街上奔走,碰到人就问是否有药可以让她的孩子复活。有些人不理会她,有的人嘲笑她,更有的人把她当做疯子。最后,她碰到了一位智者告诉她,世界上只有佛陀一个人能够为她施行奇迹。
到底是什么奇迹呢?
乔达弥找到佛陀,把儿子的尸体放在佛陀的面前,说出了整个过程,求佛陀救救她的孩子。佛陀以无限的慈悲心倾听着,然后轻声地说:“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治疗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没有亲人死过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
乔达弥好高兴啊,立刻动身往城里去。她对第一户人家说:“佛陀要我从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拿回芥菜子。”
“我们家已经有很多人过世了。”那个人如此回答。
她于是又走向第二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家已经有无数的人过世了。”
她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向全城的人家去要芥菜子。最后,她终于悲伤地了解到佛陀的要求是无法办到的。
她只好把儿子的尸体抱到坟场,做最后的道别,然后回到佛陀那里。
“你带回芥菜子吗?”佛陀问道。
“不!”她说,“我开始了解您给我的教法,悲伤让我盲目,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受到死亡的折磨。”
佛陀问:“你为什么又回来呢?”
她回答说:“请您开示死亡和死后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么东西是不死的?”
于是佛陀为她开示:“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义,就必须经常如此反省: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你儿子的死亡帮助你了解我们所处的轮回世界是无法忍受的苦海。脱离生死轮回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解脱之道。”
乔达弥顶礼佛足,终其一生追随佛陀。

生命中的逆境,都是在教我们认识无常的道理,都是在让我们接近真理: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积者必竭;立者必倒;高者必堕的道理。尽管我们深知,无常让我们恐惧,执著让我们痛苦,修行就是实践不再执著,可是,我们还是害怕,害怕“一无所有”。
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义,就必须经常如此反省: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死亡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所处的轮回世界是无法忍受的苦海。脱离生死轮回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修行学法的解脱之道。

人生八苦

佛家对人生看的透彻,把人生之苦分了类,谓之“七苦”或者“八苦”。七苦是什么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八苦呢?就是在七苦后再加一个五阴炽盛苦。
下面,就我俗人的浅见,对人生八苦,仔细述说一番。
生苦。
又可分为受胎之苦,种子之苦,增长之苦,出胎之苦。
如果把人生划分成成孕、出产、成长、衰老、死亡等阶段,那么,生苦是在成孕到呱呱坠地这一段。
首先须知,佛家的“生”苦,并非“漫漫人生”之“生”,而是“出生”之“生”、或“生产”之“生”。
其次,在我看来,此处所谓之“苦”,只是佛家一厢情愿的苦。实际上,此苦算不上是苦。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谓人之成人,乃“父精母血”所成。母体受孕,所苦者,在母,而不在婴。
母体受胎之后,母亲须受妊娠反应之苦,受行动不便之苦,受临产腹痛之苦,受出胎之苦……“生”之种种苦楚,皆在母身。佛家之谓生苦,言婴不言母,愚以为,有本末倒置之嫌。
第三,佛家对于生苦的理解,似乎全是按成人的臆猜得出的。佛家所谓的出产之前在母腹中的煎熬,均难成理。
另出胎之苦,或许会有。但是,婴孩落草,尚属懵懂,即便有苦,亦难深解,难形之于体,亦不铭之于心。用这种没有记忆、感知模糊不清的“生苦”,来说明人生即苦海,其力度稍嫌薄弱。
故曰生苦,似可略而不计。
老苦。
佛家谓此苦有二:一者增长;二者灭坏。
生苦之中,也有“增长”一说,是说受胎之后在母体内的成长过程。老苦之中,所云增长,其实是衰老的过程。此所谓增长之苦,是指精力渐衰、容华不再、行动不便的苦楚,此苦是与青壮时的对比而产生的。其实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故而,若只是对比而觉此苦,亦自寻烦恼。
所谓“灭坏”,和增长相去不远,即“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可不论。
病苦。
此苦佛家分之甚当。谓之身病、谓之心病。
佛家对病苦分之虽当,然论之不确。佛家之论身病、心病,将二者生生割离,似乎看不出二者的联系。病有从身而起,行之于心者;亦有自心而发,祸及于身者。凡俗之躯,身心相关,故而未有身心两不相干之理。
病苦为人生一大苦。小病小痛,人且不能受,况不治之恶疾乎?生不能,死不得,日日煎熬,身心俱痛,是苦实实难耐!
所谓心病,佛家谓之苦恼、悲哀,乃事情不顺所由。此或可谓之小苦。
死苦。
所谓死苦,佛家别之为病死和横死。
病死之苦,在于死前的身体疼痛,在于死前的精神恐惧。此自然死亡。
横死指水火、刀兵、马踏、车伤、悬梁、服毒等,所谓“热血煎心”之苦。此非正常死亡。
死之可谓苦,一则在面对死亡的态度,二则在死亡的过程。
如若把生死看的透彻,视死亡为归于本宅,则心不为死所怖,死苦可减。
死亡的过程,无论病死、横死,只要短暂,苦则减少,如若漫长,则确为苦。
爱别离苦。
中国有句常说的话叫“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可是,从古到今,棒打鸳鸯、劳燕分飞的悲剧从未停止上演过。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情感上的痛苦是最能让人让人肝肠寸断的。
爱别离,从字面上说,就是深深相爱却生生别离。也就是有缘分产生情感,却无缘分两厢厮守。你要这样的理解也对,只是你把佛家的爱别离缩小了。
佛家之谓“爱别离”,乃是“平常最所亲爱之人,最所好乐之物,倏然乖违离散,不得共处,心神念念恋慕忧戚”,故而云苦。
爱别离,这爱,是大爱,包括亲情之爱,爱情之爱,友情之爱;这爱,可以是人对人的,也可以是人对物的。
爱别离苦中,让人一见而联想到的,自然是相爱又相离的情人之苦。
爱而别离,可以谓之凄美。因为没有完结,没有下文而让人有想象的巨大空间,可以把现实中没有上演的情节用空想、幻想、梦想的形式演绎出来,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会朝着圆满的方向去构思。
其实,就爱情而言,爱而别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你在柴米油盐的搅扰中面对人生的时候,许多东西就退居次要位置了。现实,有时候会把美好的物什撕得破烂不堪,现实,也会让人看见那一袭华美的袍上蠕蠕爬行的成堆成行的虱子。你愿意你曾经为之神魂颠倒,你曾经为之茶不思、饭不想,你曾经为之众叛亲离,你曾经为之陪上全部青春的情感在岁月的冲刷、在现实的琐碎中褪色、消失么?
受过爱别离苦的,就把相爱——别离珍藏着,随时翻出,细细品位,慢慢欣赏,莫为之悲,勿因之泣,要知道,没有得到的,永远是最美的。
经得此苦,方可悟得人生。佛家云苦,使众生惧。众生不经此苦,如何参的透人生,如何出离红尘?
怨憎会苦。
常言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首”,可见,冥冥之中,上天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或许,你觉得这是宿命,但许多时候,现实何尝不是宿命的真实演绎。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对自己的生命、生活进行着总结。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叫做“夫妻是前世的冤家,父子是上辈子的仇雠”。这就是对人生的总结,你觉得对么?在我看来,自是有些道理的。
人生之中,许多事就是这样,你不愿意眼见的,他偏偏在你眼前晃荡;你朝思暮想的,他常常与你天各一方。思念、怀恋或许有些忧伤,有时默默品味,倒不失为人生一道美丽的风景。憎恶就不同了,伤身、伤心。佛家之谓“怨憎会”为凡俗之苦,是有些见地,有些眼光的。
你平常最厌恶、憎恨、怨仇的人,你当然希望永远不要见到才好。可是,人生偏偏不顺你的意,那人不但你能见到,而且常在左右,你能忍得几时?
怨憎之会,首恶者为夫妻怨憎会。鸳鸯之侣,人皆慕之,然人世间更有一种夫妻,二人如前世有宿孽:和,和不了,离,离不得。人生之苦,莫大于此。世俗之中,有种种牵绊,便是如今日之婚嫁自由,也不见得怨憎会的夫妻就能走出牢笼。所以,我以为此乃首恶。
父子、母女亦有怨憎会者。然因亲情,亦可化解。人世之中,什么样的都有,那些泯灭了天良的不在论列。
同事之中,怨憎会者,多因功利所起。此之化解,在两个字——“豁达”。若能做到,不为此苦所恼;做不到的,亦自寻烦恼,可不管他。
其它如有深仇大恨者,怨憎相会,亦人生一恶。
怨憎会苦,说到底,也就是情苦。欲离此苦,先去情欲。哈哈,常人能出情欲者有几?此苦可惧凡俗人之恋世心。
求不得苦。
前面说到怨憎会之苦,说到爱别离之苦。就字面而言,爱别离之对怨憎会,正可谓辩证。这世间的事,大抵如此,深爱而天各一方,怨憎而如影随形。其实,在我看来,爱别离从狭义而言,亦可归入求不得,爱着的,总想得到,而现实中,往往得不到,此亦求不得也。
佛家所谓求不得,指“世间一切事、一切物、一切学问、一切智识,本所好乐希求,而不能得”,由此导致“爱涎绕心,如痴如醉,心中焦灼”,故而谓之苦。
说到这里,可做一总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此四大苦,皆起于自然,人生而不罹此四种苦楚者,无人矣。便是栖身佛门,也躲不过,只能生生忍受。所望者,今生持斋念佛,潜心修为,以待成仙成佛,脱却肉身,方能解脱。然人生苦短,享乐亦恐为时太晚,谁能受得清苦。再说了,便是受得清苦,今生也难逃此四苦,寄望来世,或者更遥远的未知,凡俗如我者,哪里能等得?
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此三苦,皆由情生,救之之法,在“寡欲”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快意恩仇,是多少人所艳羡者。在我看来,“寡欲”大可不必,有恩的报恩,有怨的抱怨,人生谁不想适意呀?便是要成佛成仙,不经此三苦,如何参得世情透?
五阴炽盛苦。
此苦实是对七苦的总结。五阴者,色、受、想、行、识是也。色者,目之所见也;受者,心之感知也;想,脑之所虑也,行,身之所动也,识,心之见解也。见色而惑,此色非惟女色,所谓“使人目盲者也”;心受苦乐,而起顺逆之叹;遇事缓急,反覆推思;身之所动,心之所牵;是迷是醒,谁具慧眼?人生之苦,尽在是中。五阴炽盛,苦之所由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一个字“慢”因为过程中有很多障碍,所以你要按住飞行员慢慢的移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一个字“慢”因为过程中有很多障碍,所以你要按住飞行员慢慢
  •   在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教育引导群众远离邪教、防范邪教,对群众提出的反邪相关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倡导群众反对邪教、破除迷信、崇尚科学、传播文
  • ” 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她睁开眼晴,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深地拥抱......禅思禅悟:世上太多的人固执地为了追求
  • 我告诉童童我和我们喜欢的人都在等你啊,可我除此之外不知道说什么,只能在她有时间的时候陪她聊天,我尽量多看手机,这样就可以可以在她说话的时候给她回复。 今晚认识
  • 今天想记录的一些事情 先搞开心的 1⃣我终于协同斗技可以六番胜了!!!喜大普奔[憧憬] 2⃣今天协同匹配到的一些大佬都好有耐心好好玩!爱了[爱你](大佬1很耐心
  • 有时候不是不想主动了,而是觉得自己多余了。这小孩天天问我,为什么你可以喝可乐,为什么你可以一直看电视玩手机,我说因为我是大人,于是他就特别想长大,小孩的烦恼无非
  • #民间古董收藏[超话]#玉璇玑,“璇玑”二字,源出《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西汉学者孔安国释:“在,察也,璇,美玉也;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
  • 27.可惜与你对饮谈笑之人终归不是我。愿你想要的明天,都会如约而至;愿世间所有的美好,都与你环环相扣。
  • 《极限挑战》剧照节目中,在“心愿总部” 的“云监工”的郭京飞,将收集回来的“心愿订单”发送给“极挑团”的各位成员,让他们帮助市民实现疫情期间许下的愿望。据记者了
  • #DINO李灿[超话]# #水獭宝宝李灿# 200511 日推更新李灿相关✨无特典不运回:✨生日应援报告及特典补邮:✨19年存钱罐特典报告及补邮:✨招新公告:
  • 三岁 一个四川的瓜娃子脾气冲得很 敢作敢当 爱八卦家庭幸福 用她的话 衣食无忧在我看来 偏于小资 动辄百万零花与她一比 我属于杂草丛生 囊中羞涩人 与他人攀比
  • 天然的珍珠很美,淡淡的暖白,每一颗的大小都不一样,非常自然的样态,越看越喜欢,小吊牌写着,“真如韩雪”提醒自己时刻回到呼吸,提醒自己做一个真实的有爱的人[爱心]
  • 我想这大概是想传授给我们这些被困于世的年轻人——能搞清楚的事固然要弄清,但有一些努力也搞不清的事,别执拗纠结,学会放下,没准哪天就开了也或许不想再弄清了。生命这
  • [心]倔强的生命一扇被人遗弃的窗子在持久的沉睡里做着开花的梦这些花,像乡野的孩子与困顿的父母冥顽相守一块特殊的岩石在不甘遁世里做着怀春的梦这种生命的委身,如胥靡
  • 当然,逃离地球的主题怎能少的了科技元素?#OL在现场##中国国际时装周[超话]# 洲升在这一季的主题为:“逃离地球Escape From The Earth”所
  • 品质保证!小号没什么不能看的,没骂过人,没搞过颜色,我的快乐老家,暂时不打算分享谢谢谢谢谢谢尊重一下我尊重一下我尊重一下我拜托拜托拜托祝愿大家都坦坦荡荡,网上
  • [挖鼻][伤心]【“口袋妖怪”主题汽车亮相 开起来萌萌哒】2014东京玩具展上,丰田的卖萌“玩具”再次吸引了不少大朋友和儿童,它就是2014新款《口袋妖怪》主题
  • 我都开始佩服自己了[哈哈]我敢打赌,每个有着“诗和远方”美好理想的文艺女青年,在娃出生的头两年,都会被“生活的苟且”打得落花流水[喵喵]但! 你要向上看看,人间
  • 刚出锅的麦芽塌饼,香味扑鼻,颜色已变成墨绿色,表面因为那菜油的煎炒而油光黄亮,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糯而不腻,有着春日野菜的清香,麦芽的甜味,糯米的糯软,真的是
  • #历史上的今天#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