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先生《序》

遠在貴州的蔡偉兄來信,讓我爲他的新書《古文獻叢札》寫一篇序。念及與蔡偉兄多年的友誼,我自然不能推辭。近些年我沒少爲學界朋友的大作寫序,圈子裏有些人大概頗不以爲然。其實一切關乎學術的認知和理念都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對“序”的認識也不能過於拘泥。誰規定“序”一定非要名氣比作者大,學力比作者高的人來寫不可啦?學界中晚輩給先進寫序,學生給老師寫序的例子並不乏見。這好比你恰巧遇見老友在擺攤賣貨,他拉你幫忙吆喝吆喝,你說你能拒絕嗎?還譬如老友在臺上唱戲,你在臺下聽到妙處,帶頭喊了一聲好,這是不是一件很自然正常的事情呢?況且從私心出發,我也想借蔡兄的大作得以傳名久遠,於是也就不顧佛頭著糞之譏率爾操觚了。

《古文獻叢札》一書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簡牘帛書與其他古文字篇,第二部分是傳世古書篇,第三部分是校勘篇,第四部分是其他雜文篇,第五部分是訪談篇。第一部分主要是對清華簡、安大簡、上博簡、北大秦簡、北大漢簡、漢簡《倉頡篇》、海昏侯簡、馬王堆帛書、銀雀山漢簡等出土簡牘帛書資料和個別青銅器、玉版、石鼓文銘文的考釋;第二部分是對傳世典籍的考證,涉及的古書包括《楚辭》《莊子》《韓非子》《說苑》《新序》《文館詞林》等;第三部分是校勘篇,主要是對《墨子》《尚書大傳》《荀子》《文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方言》《新論》《鹽鐵論》《論衡》《史記》《廣雅》《鬼谷子》《高士傳》《群書治要》《醫心方》《篆隸萬象名義》等書的字詞進行的校勘和考釋;第四部分是其他雜文篇,包括幾篇讀書札記和書評;第五部分收録的是以作者爲對象的“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青年學者訪談”。

書中所收文章有些我之前曾讀過,有些則是第一次看。無論之前看過與否,此番重讀,仍然是收穫滿滿兼感慨頗多。首先是真心佩服蔡偉兄扎實朴厚的學風。文章沒有蕪詞虛言,不枝不蔓;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句句落到實處。這在學界流行鋪排漫衍,盛飾繁修類文風的當下,顯得尤爲珍貴。其實古人就是這樣做學問的,我們看乾嘉考據大家的學問,有很多都是通過此類讀書札記的形式體現出來的。所以有沒有發明創見,常常跟文章字數無關,哪怕只有片言隻字,只要是真知灼見,一樣會得到認可。相比較而言,反倒是我們現在以刊物的字數、格式等來規範限制文章的做法,頗有點“八股”的味道。其次是蔡偉兄的文章的確有很多發明創見,其中很多考釋都有相當高的難度。有些文章我讀到會心處,總不免擊節讚歎。我曾捫心自問,有些文章自忖我是寫不出來的,因此就更是佩服。說有相當高的難度,是因爲一要對古書很熟,而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長期寢饋其中的人,才會有如此熟的語感;二是要對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有比較深入的掌握,其中文字學不光要對古文字形體熟悉,還要對歷代的俗字形體也要熟悉才行;三是要對出土文獻有最新的追蹤,這樣才能跟上學術新形勢,及時用出土文獻中的新材料與傳世典籍對讀並有所發現。能做到以上三點的人很少,但蔡偉兄是真正做到了。

蔡偉兄的文章外行人看去,可能會覺得似乎飣餖瑣碎,並不高檔。其實這類實打實的文章才最爲寶貴。這樣的文章與那些隨感而發,說過即忘的文章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也是那些低級重複,炒賣估販的文章不能望其項背的。這樣的文章解決一個問題,就前進一步,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對各種古書的復原過程中逐漸接近古代典籍的原貌。如此集腋成裘,累土成臺,自然會逐漸構築成學術大廈,推動學術的不斷進展,也會讓讀者收穫更多的學術真知。從這個角度說,蔡偉兄的每一篇校讀古書的文章,都可以看作是古書的諍臣,每篇文章中的正確觀點,都可以當做是古書的畏友。蔡偉兄因古書找到了事業,得到了快樂;古書也因蔡偉兄得到了修正,恢復了原貌。真可謂協調互補,相得益彰。

蔡偉兄從高中起以讀蔣禮鴻《義府續貂》、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積微居小學述林》和王念孫《廣雅疏證》等書爲契機,逐漸迷上了古書,夢想成爲高郵王氏那樣的學者。無奈環境惡劣,獨學無友,提高很難。但他矢志不渝,癡心不改,一直在困境中堅守夢想,日日與古書爲伴。直到裘錫圭先生慧眼識珠,安排他來復旦參與科研工作並招他爲博士生,方始爲他打開了真正走入學術研究的大門。因“三輪車夫”與“復旦博士”對比的巨大反差,致使蔡偉兄考上復旦博士一事,當年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新聞,一時間聲震遐邇,遠近聞名。好在他不受暴得大名的影響,潛下心來,一心向學。在復旦他惡補古文字、古文獻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在歷代俗字和音韻學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使其見識和學力有了長足的提高。這一點在他近些年的文章中有比較明顯的體現。

雖然他收入本書的文章並非都是定論,有些只能算聊備一說,有些還感覺證據偏弱,但這都不影響其中大量的精彩的考證和結論。我一直認爲要以長時段的眼光評價一個學者,評價一個學者的高低,主要要看他身後留下了多少正確的東西,而不是看他說錯了多少東西。偶爾說錯了沒有任何關係,連王念孫、王引之都會犯錯,何況後來的我們。學術研究本來就該有一定的容錯率,研究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滾滾不息、永遠向前的學術洪流一直在篩選、沙汰研究成果,保留下正確的東西,淘汰掉錯誤的東西。這正如一個古文字的考釋,歷史上經常積累有很多錯誤的釋法,可一旦被正確釋讀後,錯誤的釋法就會被淘汰,沒人再注意是由誰曾提出過哪種錯誤的釋讀一樣。

研究古文字和校勘古書都是一件枯燥煩難的事情,首先能從中培養出興趣就很不容易,如果還想作爲事業來追求,那就需要有相應的環境和條件才行。由此也可想而知,要在這一學科自學成才的難度有多高。社會上有很多自學古文字和喜歡讀古書的人,他們癡迷、執著,但因無人指點,常常會把路子走偏,陷入越努力離正途越遠的窘境。據我所知,在這個領域自學成才者,目前只有陝西的王慎行,吉林的徐寶貴和遼寧的蔡偉兄。這固然與時勢、際遇和外部條件有關,但跟他們個人的潛質和毅力關係也不小。無論如何,他們的成功也說明,雖然在這一領域自學成才很難,但並非沒有例外。其中蔡偉兄的成功範例,就具有相當典型的啟示意義。

劉釗

2022年5月

寫於疫情封控中的書馨公寓索然居

明朝成化18年(1482年),山东滕县富户沈仁的独子沈时彦天不亮出门收租,深夜未归。沈时彦年方18,刚刚迎娶了临县富户王财主的女儿,接掌了家业,正是人生得意时,新人在家,却不回来,不是有事业心,就是出事了。

果然第二天上午,沈仁正在吃早饭。里正便来通知贵府公子被人砍死在半山亭,不知何人所为?

听到这话时,沈仁两眼一黑,顿时把碗丢在了地上,一下子昏厥过去。家人赶忙掐人中,挽手臂,好不容易将其救醒,然后带他去案发现场。

沈仁等人到了半山亭之后,但见沈时彦倒在血泊之中,头颅有明显的斧劈痕迹。并发现有十几个血脚印向山下村落方向延伸过去。但是血脚印越来越浅,越来越模糊,最终不知道往哪家去了。

这就很头疼了,线索断了。但沈仁到底是做生意出身的,脑子很活,有斧子的人家虽不少,但靠的最近的当属木匠徐荣。

于是一行人便往徐荣家赶,结果就在徐荣家的门槛上,有一道淡淡的血痕,闯进徐荣家后,发现徐荣在家,而且所穿的鞋子鞋底上寖满了血渍。由不得徐荣分辩,便被抓起来押送官府。

徐荣死活不承认自己杀人。但是也的确无法解释,自己脚底下的这个血迹从何而来?在沈家人和群众们的眼里,徐荣杀人,这叫铁证如山。

但是滕县知县刘缨,进士出身,是一个仔细人,他又去复勘了一遍现场。心里虽然也觉得徐荣嫌疑最大,但却发现徐荣的斧子上,并无半丝血迹。还是让仵作连同斧柄,用明矾浸了,结果并没有半点遗迹。这就说明,徐荣的这把斧子,的确不是杀害沈时彦的那把。然而也不是没收获,在徐荣家里收出来2两整银子,这理论不是徐荣家自己的东西。

徐荣交代自己那2两银子,是临县的大户给自己做家私的定金。因为材料要木匠自备,所以早早出门去了山上伐木,看到半山亭有具尸体,觉得晦气,便回家去了。

所以案子到了这,刘知县也为难了。你说徐荣是凶手吧,没有直接证据,只有间接证据;你说徐荣不是凶手吧,那鞋子上的血迹和2两银子解释得过于牵强。

需要时间验证不说,《大明律》规定,发现尸体不报告,杖责40,徐荣这是明知道触犯刑律。

而徐荣解释之所以见尸体未报官,是因为自己前天算了一个命,说今天不利伐木、造作,但是自己为了银子还是出了门,怕有报应,准备等隔天再去报案。

这种解释在沈仁的眼里解释就是掩饰。而沈仁等不及了,要为儿子报仇,多次找刘知县,要求判决徐荣。

而刘知县一面顶着压力,一面派人顺着银子来路查起。刘知县派了两波人,一波人去了临县,一波人去了沈时彦去收租的地方。

结果承租沈家田地的农户,说一共17两碎银子,还有3贯铜钱,没有整银子。隔天临县的也汇报,那2两银子定金也属实。

难题交给刘知县了,眼看徐荣的嫌疑一点点洗清,那真正的凶手又是谁呢?一点头绪都没有。

刘知县只能将徐荣收押在监,不过刘知县交代,这些天有人给徐荣送饭,但凡有询问案情的或者串供的,一定记得及时来报我。

刘知县的这个做法最终见效了。前两天给徐荣送饭的是他的老婆,就知道哭,也不存在串供。

但是过了几天之后,突然有一个小男孩六七岁年纪,来给徐荣去送饭,狱卒们以为这是徐荣的儿子,但却不曾想这个小孩并不认识徐荣,问哪一个才是徐荣?还问徐荣认罪了没有?

刘知县见了这个孩子,并询问了,是谁让你来送牢饭的?

小孩子天真烂漫,所以根本不会撒谎。他说他本来在街上玩耍,酒店里面有两个人吃酒,便喊住了他,说给个大子儿给他,劳烦他到狱中送个囚饭,且给了他一盒饭食。说你若问得,徐荣是否招供,回来再赏你一枚大子儿。

刘知县立刻派了衙役跟随小孩去了酒店,起获了二人。

刘知县立马升堂,此二人,名叫姚升,姚礼,是亲兄弟,靠砍柴为生,家道清贫,却在酒店大鱼大肉下酒,本身就非常值得怀疑。两人见了刘知县,还在那边大喊冤枉。

刘知县立马让小孩和他们对质。两人不得已交代了实情,原来兄弟二人,曾经是和沈仁一起做生意的,从山东贩运干果到苏州做蜜饯,再从苏州把丝绸贩到山东。后来沈仁发财了,而两兄弟做生意赔了,他俩就想去问沈仁借钱,想东山再起。结果被沈仁拒绝,还羞辱了他们,导致了他们彻底翻盘无望。

两兄弟这天被几个无赖“买”了柴不给钱。气无处撒时,正好在半山亭遇到收租回来的沈时彦。顿时火起,让你这个吝啬鬼沈仁,宁可断交也不舍钱,我就让你断后,看你钱财留给谁?

恶向胆边生,姚升拿起砍柴的斧子,就照沈时彦的脑袋上,劈了过去。俩人搜摸了沈时彦身上的钱财,逃跑了。被抓时还剩16两多的碎银子,和2贯多铜钱。

兄弟两躲了两天后,听说徐木匠当天就被抓起来了。于是两人想起来让小孩去打探情况,心想不暴露自己,还能掌握动向。

结果按《大明律》,姚升、姚礼杀人得财,不分主从,皆斩;木匠徐荣见尸不报,杖40;沈仁诬告木匠徐荣死罪未决,原本应该杖100,流3000里,但是鉴于沈仁遭遇,以及不明真相,予以薄惩,罚银10两给徐荣。

明朝成化18年(1482年),山东滕县富户沈仁的独子沈时彦天不亮出门收租,深夜未归。沈时彦年方18,刚刚迎娶了临县富户王财主的女儿,接掌了家业,正是人生得意时,新人在家,却不回来,不是有事业心,就是出事了。

果然第二天上午,沈仁正在吃早饭。里正便来通知贵府公子被人砍死在半山亭,不知何人所为?

听到这话时,沈仁两眼一黑,顿时把碗丢在了地上,一下子昏厥过去。家人赶忙掐人中,挽手臂,好不容易将其救醒,然后带他去案发现场。

沈仁等人到了半山亭之后,但见沈时彦倒在血泊之中,头颅有明显的斧劈痕迹。并发现有十几个血脚印向山下村落方向延伸过去。但是血脚印越来越浅,越来越模糊,最终不知道往哪家去了。

这就很头疼了,线索断了。但沈仁到底是做生意出身的,脑子很活,有斧子的人家虽不少,但靠的最近的当属木匠徐荣。

于是一行人便往徐荣家赶,结果就在徐荣家的门槛上,有一道淡淡的血痕,闯进徐荣家后,发现徐荣在家,而且所穿的鞋子鞋底上寖满了血渍。由不得徐荣分辩,便被抓起来押送官府。

徐荣死活不承认自己杀人。但是也的确无法解释,自己脚底下的这个血迹从何而来?在沈家人和群众们的眼里,徐荣杀人,这叫铁证如山。

但是滕县知县刘缨,进士出身,是一个仔细人,他又去复勘了一遍现场。心里虽然也觉得徐荣嫌疑最大,但却发现徐荣的斧子上,并无半丝血迹。还是让仵作连同斧柄,用明矾浸了,结果并没有半点遗迹。这就说明,徐荣的这把斧子,的确不是杀害沈时彦的那把。然而也不是没收获,在徐荣家里收出来2两整银子,这理论不是徐荣家自己的东西。

徐荣交代自己那2两银子,是临县的大户给自己做家私的定金。因为材料要木匠自备,所以早早出门去了山上伐木,看到半山亭有具尸体,觉得晦气,便回家去了。

所以案子到了这,刘知县也为难了。你说徐荣是凶手吧,没有直接证据,只有间接证据;你说徐荣不是凶手吧,那鞋子上的血迹和2两银子解释得过于牵强。

需要时间验证不说,《大明律》规定,发现尸体不报告,杖责40,徐荣这是明知道触犯刑律。

而徐荣解释之所以见尸体未报官,是因为自己前天算了一个命,说今天不利伐木、造作,但是自己为了银子还是出了门,怕有报应,准备等隔天再去报案。

这种解释在沈仁的眼里解释就是掩饰。而沈仁等不及了,要为儿子报仇,多次找刘知县,要求判决徐荣。

而刘知县一面顶着压力,一面派人顺着银子来路查起。刘知县派了两波人,一波人去了临县,一波人去了沈时彦去收租的地方。

结果承租沈家田地的农户,说一共17两碎银子,还有3贯铜钱,没有整银子。隔天临县的也汇报,那2两银子定金也属实。

难题交给刘知县了,眼看徐荣的嫌疑一点点洗清,那真正的凶手又是谁呢?一点头绪都没有。

刘知县只能将徐荣收押在监,不过刘知县交代,这些天有人给徐荣送饭,但凡有询问案情的或者串供的,一定记得及时来报我。

刘知县的这个做法最终见效了。前两天给徐荣送饭的是他的老婆,就知道哭,也不存在串供。

但是过了几天之后,突然有一个小男孩六七岁年纪,来给徐荣去送饭,狱卒们以为这是徐荣的儿子,但却不曾想这个小孩并不认识徐荣,问哪一个才是徐荣?还问徐荣认罪了没有?

刘知县见了这个孩子,并询问了,是谁让你来送牢饭的?

小孩子天真烂漫,所以根本不会撒谎。他说他本来在街上玩耍,酒店里面有两个人吃酒,便喊住了他,说给个大子儿给他,劳烦他到狱中送个囚饭,且给了他一盒饭食。说你若问得,徐荣是否招供,回来再赏你一枚大子儿。

刘知县立刻派了衙役跟随小孩去了酒店,起获了二人。

刘知县立马升堂,此二人,名叫姚升,姚礼,是亲兄弟,靠砍柴为生,家道清贫,却在酒店大鱼大肉下酒,本身就非常值得怀疑。两人见了刘知县,还在那边大喊冤枉。

刘知县立马让小孩和他们对质。两人不得已交代了实情,原来兄弟二人,曾经是和沈仁一起做生意的,从山东贩运干果到苏州做蜜饯,再从苏州把丝绸贩到山东。后来沈仁发财了,而两兄弟做生意赔了,他俩就想去问沈仁借钱,想东山再起。结果被沈仁拒绝,还羞辱了他们,导致了他们彻底翻盘无望。

两兄弟这天被几个无赖“买”了柴不给钱。气无处撒时,正好在半山亭遇到收租回来的沈时彦。顿时火起,让你这个吝啬鬼沈仁,宁可断交也不舍钱,我就让你断后,看你钱财留给谁?

恶向胆边生,姚升拿起砍柴的斧子,就照沈时彦的脑袋上,劈了过去。俩人搜摸了沈时彦身上的钱财,逃跑了。被抓时还剩16两多的碎银子,和2贯多铜钱。

兄弟两躲了两天后,听说徐木匠当天就被抓起来了。于是两人想起来让小孩去打探情况,心想不暴露自己,还能掌握动向。

结果按《大明律》,姚升、姚礼杀人得财,不分主从,皆斩;木匠徐荣见尸不报,杖40;沈仁诬告木匠徐荣死罪未决,原本应该杖100,流3000里,但是鉴于沈仁遭遇,以及不明真相,予以薄惩,罚银10两给徐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东方# #红美玲# #WF2019上海# 为上海WF2019制作的东方作品门番红美玲预备申请以通过,正式审核进行中,不出大的幺蛾子会在摊位号E1-C-c04,
  • 这一过程进行的如何可通过分析溶液中催化剂的浓度来判断,方法如下:①取一定量的贫液样品按常规方法分析其催化剂浓度,记为a1;②把同一贫液样品通纯O2,使其强制氧化
  • 在税务调查过程中,黄薇能够配合并主动补缴税款5亿元,同时主动报告税...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祝瑶 鲁佳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经税收大数
  • ”我让他这两天搜集了一些“如约”影楼宰客的新闻,以及和顾客发生过的各种矛盾,全部都整理出来,剪辑出最让人觉得恶心的几个点,全网推送,这是可以用钱买到的事情,我不
  • 网友慢热怪友评议: 真的不要推这是个硬核,抱着硬核的期待打一定会失望,整体推理比较弱,但是对于三体的还原度比较高,而且属于第一部的延续,如果读过原著再体验确实
  • 不过座位挺多也宽敞,自助该有的基本也都有,还可以DIY乌冬面华夫饼珍珠奶茶,可能小孩子会喜欢?肉排方面,鸡排还可以,猪排不行,两种牛肉,一种大概是牛肩,筋太多根
  • 之前说过一定要有个道具,能让19岁的他们能同时读懂对方的爱,也能让他们的爱不是总在交错的时空下存在,而是可以并行,原来这个使命,编剧赋予给了柳善宰手里的手表,其
  • 我认为没有那个必要,两亿分之一的概率我们降生了,荒诞又如何,来都来了,向死而生,去体验就完了!但我不得不说一点就是,现在的世风太卷了,我举双手双脚反对996,反
  • 当然前提是大叔要清空他所有囤货,愿意和我过简单生活。他说十二年级开学要同时拿Discrete mathematics 和Principles of Real A
  • 这次一定一定一定不定闹钟[喵喵],然后到时候找您哭诉[单身狗]也有聊到之前leiwan的om,可能因为一开始就是在上海接触到的偶活,感触并不是很深刻,但经历那次
  • 东环路轻舞飞扬艺术中心 2020暑期新生预报名火热来袭(中国舞限招25人,街舞限招20人,美术限招20人,钢琴限招8人,口才限招15人)由于疫情,我们每科只招收
  • 这里港智优为大家超全盘点了8种获得香港身份的方式最常采用的有四个途径,优才、高才、专才,留学进修,不同途径会有不同的硬性条件及要求需要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去分析和
  • 后面发现原来店里那个宣传图是店家在上面找的,本来还想看看实物究竟是有多可爱,结果看到了它的模仿秀,好吧好吧那我自己也整个出来。店里手作区域和以往去过的店相比会略
  • 他现在还在你的身边吗?_盛染顾璟夜 他竟然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又在意什么。
  • 过一会儿他苏醒过来,立即想起了玛尔巴上师的口诀,便安住于大手印的境界中,观想把母亲的神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融为一体。房屋就像火宅一样,许多没有受到人生痛苦的
  • 夫妻不到离婚,看不到本性,兄弟不碰钱财,看不到嘴脸,朋友不碰利益,看不到内心,自己不到末路,你看不到亲情。 德之不厚,行之不远,不要看人下菜碟,用你的真心和友
  • 【武立之】甲辰年四月十六至十七日律绝古风13首 甲辰首夏十五月夜独酌 文/武立之 影入满杯光欲流,月圆今夜是神州。 天涯与共相望里,遍洒清辉梦更幽。 惜 时
  • #鸣潮[超话]#服了,真是不管玩啥游戏都逃不脱被晒的结局[微笑],开开心心打开超话,要么是简单暴力直接晒,说我就是欧皇,要么就是伤春悲秋感慨我并不想要他来着,但
  • ”突然被点名的白思思头也不抬,恨不得把脑袋直接钻进电脑屏幕里,“我不知道,我喜欢工作。”盛笙笙对“男朋友”这个词还很陌生,她歪了歪头,茫然的“啊?
  • 西部的人大多信仰徒弟他们只要能够依靠土地,就会觉得很安心很安全,如果没有不能依靠土地了,他们会觉得恐惧不安,觉得找不到落脚点。血丝曾经说过,在他所有的故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