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

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

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

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https://t.cn/ELT0hke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

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

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

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https://t.cn/ELT0hke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Naim的最新旗舰音箱在#DXOMARK#评测中获得了137分的总分, 由于声场广度出色、最大音量良好、音损控制得宜,而且起音优异,第二代Mu-so 音箱非常适
  • 第一要强调的就是不要用手挤黑头,手上的细菌太多很容易发炎感染,挤黑头只是挤掉了表面的堆积物,但毛控里的黑油却还在,治标不治本还把毛孔挤大了装更多的污垢。所以不管
  • 。但唯有司马懿,不惧曹操杀人的目光,朗声道:“当初我们消灭张鲁,蜀中震恐,本可以一战而下,主公却选择了撤军。
  • 印象较深的是有像仙女一样的小伙伴从天上下来找我玩,她带我去逛庙逛人间,如果有人来她就会偷偷在旁边躲起来不被人发现~ 后来的我在现实中也遇到了一群和我一样有相同梦
  • #蓟州中公教育# 7月6日时政简报,星期二,农历五月廿七1、国家卫健委: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13亿剂次。4、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7城已开设小学生暑
  • ”目前被监禁的社会活动家米拉格罗于2016年1月16日在北部胡胡伊省被捕,当时距离保守派毛里西奥·马克里(2015-2019)就职仅一个多月,当时她在反对该省省
  • 消极但乐观对于分手后,还放不下的人来说,最困扰他们的无非两点:他还能挽回吗?有些时候,不管结果是好是坏,只有做了才知道,如果明明什么都没有做,一直在忧虑着自己能
  • 不是很喜欢给人看感情卦…理性和感性的度很难拿捏…人不就是这样吗?有的时候,傻一点,或许会更开心、幸福吧!
  • 【张自忠路(金刚桥下路口)自南向北方向禁止左转掉头】张自忠路作为红桥、南开两区的主要过境道路之一,日常出入车流、人流大,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自金刚桥桥下河北区驶
  • !#费德勒# 本届温网费德勒的表现就是让我继续看到了疫情后活跃大赛的他!
  • 龚俊 何其有幸难道真的又要加时[二哈]老人家熬不住了继续发练字帖[千古玦尘]虽然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千古玦尘]原句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
  • #这里有云看#由古至今,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一直安于简单的生活:有“布衣桑饭,可乐终生”的知足常乐,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清高雅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每日一善[超话]#[心][心]#阳光信用#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世界越是浮躁我們的內心越應該淡定,因為內在的平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丨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乐善好施不​丨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
  • 所以,在生命中,勿要患得患失,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让一切在平淡中安暖自知,以淡泊明志的心态,顺其自然承受生命之源,这或许是在岁月静好中,最明智之举的新思维定论
  • ​​​#每日一善[超话]#[打call]#每日一善# [鲜花]#阳光信用#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每日一善
  • 7、冠心病——吃银杏。12、吃辣椒——消脂肪。
  • 所有的夫妻和情侣前世甚至好几世都是认识的,且人世间,心念一动,爱上某人,就会让你走上还债的日子,感情的本质就是还前世的债。珍惜你遇到的所有人有可能是你前世欠下的
  • ”若说弟兄三位,伊云:“写的就是桃园三结义,惟下有孤独一枝,即是一人命独,承嗣兼祧(tiāo)才好。每见有一种博学之士,亦都深信不疑,竟说人的相貌关乎富贵穷通,
  • 开放时间:9:00-21:00门票价格:免费亮点特色:1⃣️这里真的是80.90最爱的零食铺呀,它拥有挖掘不完的宝藏美食,而且还有很多属于那个年代的小玩具,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