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也会发脾气?佛陀为何不用大神通让弟子开悟?如何验证死后一定有来生?

“你和佛陀又不是同一时代,你又没见过他,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

“既然佛陀具有大神通,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弟子,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他们慢慢历练呢?”

“既然你没有证验过涅槃,那你怎么知道有涅槃的境界?”

“经典上有记载,佛陀有时也会很生气地斥责弟子们,是不是说明佛陀也有嗔恨心,会发脾气?”

作为一名佛弟子,如果有人问你诸如以上的问题,你会如何作答?若有兴趣,不妨看看这位比丘是如何对答如流的。

1

确定有佛陀其人?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

“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

聪明的那先比丘就反问他说:“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呢?”

“我父亲传给我的啊!”

“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的?”

“祖父。”

“祖父的王位又是谁的?”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继续问:“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国家有一个开国君主呢?”

弥兰陀王正容回答:“我当然相信!”

“您见过他吗?”

“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怎能相信呢?”那先比丘又问。

“我们的开国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所以,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的。”

那先比丘微笑颔首说:“我们相信佛陀确有其人,因为佛教也有佛、法、僧,有经、律、论;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历史事迹,决不是虚构不实的人物,这个道理与你们有开国君主是相同的!”

2

你又没证悟涅槃,如何知道有此境界?

弥兰陀王无法藉此非难那先比丘,动了脑筋又想到另一个难题,他问:

“你们佛教徒常常讲:人们第一快乐就是证悟涅槃,达到不生不死不灭的境界。那先比丘啊!你已经证悟涅槃了吗?”

那先比丘谦恭合十:“惭愧,还没有!”

弥兰陀王得意地问:“既然没有证验过,那么,你怎么知道有涅槃的境界呢?”

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问弥兰陀王:“大王,假如现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你痛不痛啊?”

弥兰陀王变色说:“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断了不痛的!”

那先比丘追问:“您的膀子又没有被人砍断过,您怎么知道痛呢?”

弥兰陀王答:“我看过别人被砍断膀子的痛苦情状,我当然知道痛啊!”

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大王啊,我也同样地看过别人证悟涅槃时候的快乐,所以我当然知道涅槃境界的美妙啊!”

3

如何原谅仇敌?

弥兰陀王这个疑难又再次被驳倒,还是不服,便绞尽脑汁,第三次发问:

“你们出家人奉信慈悲为怀,你怎么去原谅你的仇敌呢?”

那先比丘开颜笑了:“大王,如果您的腿上长了一个脓血疮,您会把腿子砍掉吗?”

“不会!”

“那么,大王您怎么办呢?”

“细心地清洗它,给它敷药,时间久了,疮就好了!”

那先比丘说:“是的!仇敌、坏人就像一个脓疮,不去照顾、医疗,就会蔓延恶化,所以必须用法水去清洗,使他们弃邪归正,改过自新,这个跟大王您护持腿上的脓疮是同样的道理!”

4

人死之后一定有来生?

弥兰陀王点头称善,仍然不能心服口服,想一想又计上心来:“你们常常劝人要修来生福,你们既没有经历过死亡,怎么知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呢?”

那先比丘和蔼地回答:“这就好比柳柑,果实成熟了以后掉在地上,果肉腐烂了,可是种子却埋在土壤里,一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茁壮为一棵柳橙树。人的身体只是四大暂时的假合,等到幻境破灭,躯体也就死亡了,可是业识却能不断生死流转,就像柳橙的种子一样地在六道轮回中生生不息,不止有一个来生复苏,而且有无限个来生。”

5
出家人到底爱不爱自己的身体?

弥兰陀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一个比一个更难回答,但是那先比丘智识过人,胸有成竹,依旧微笑着一一开示。

弥兰陀王问:“你们出家人爱不爱自己的身体呢?”

那先比丘:“身体只是四大五蕴和合的色身,我们出家人是不爱的!”

弥兰陀王一听,正中下怀,立刻狡黠地反驳:

“哦!你说你们不爱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们出家人一样穿衣、吃饭、睡觉,还不是在保护这个色身?若说不爱,岂不是自相矛盾?”

那先比丘一笑而罢,另作别解:“大王,如果您身上长了一个脓包,您爱不爱它呢?”

“脓包?那么脏的坏东西,谁会喜欢它?”

“既然不喜欢它,为什么要把它洗净、敷药,时时守护它不使恶化,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好一点?若说不喜欢脓包,这种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吗?”

弥兰陀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

那先比丘击掌而笑说:“这就对了!出家人不爱这个身体,但是为了借假修真,也不得不照顾这个空幻的身体啊!”

6
佛陀为啥不用大神通让弟子们开悟?

弥兰陀王屡仆屡起,紧接着又问:
“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呢?”

“佛陀具有大神通,当然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你们,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你们慢慢历练呢?”

聪明的那先比丘举重若轻,先问:“大王,如果您是个医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种治病的百药呢?”

“当然啦!医生对于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是通通都要知道的啊!”

“既然医生知道百草药性,他能不能把所有的药都开给一个病人吃呢?”

弥兰陀王大不以为然的回答:“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慢慢地一味配一味的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

那先比丘顺势就下的说:“同理,佛陀传授佛法也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要依照弟子根器的不同,一点一点逐步传授,才能如法得道啊!否则,偃苗助长,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7
佛陀也有嗔恨心?

弥兰陀王面露赞叹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对答如流的智慧,继续问到底的说:

“那么,请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

那先比丘答:“佛陀没有嗔恨心,当然不会发脾气。”

“可是,经典上这么记载: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出去!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心阐释说:“舍利弗与目犍连的确带了五百徒众来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个人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喝斥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这就好比大地覆载我们,一切如如平等,如果你在地上跌倒了,这是你自己不小心的缘故,你能怪大地对你不好,对你生气吗?”

弥兰陀王频频点头,这才心服口服了。
各位听了这么多非难的问题,仔细思量,就可以体悟出那先比丘是何等大智慧了!

佛陀也会发脾气?
佛陀为何不用大神通
让弟子开悟?

“ 你和佛陀又不是同一时代,你又没见过他,

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

“ 既然佛陀具有大神通,

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弟子,

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

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他们慢慢历练呢?”

“ 既然你没有证验过涅槃,

那你怎么知道有涅槃的境界?”

“ 经典上有记载,佛陀有时也会很生气地斥责弟子们,

是不是说明佛陀也有嗔恨心,会发脾气?”

作为一名佛弟子,如果有人问你诸如以上的问题,你会如何作答?

若有兴趣,不妨看看这位比丘是如何对答如流的。

1 、确定有佛陀其人?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

“ 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

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

聪明的那先比丘就反问他说:

“ 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呢?”

“ 我父亲传给我的啊!”

“ 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的?”

“ 祖父。”

“ 祖父的王位又是谁的?”

“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继续问:
“ 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国家有一个开国君主呢?”

弥兰陀王正容回答:“ 我当然相信!”

“ 您见过他吗?”

“ 没有见过。”

“ 没有见过怎能相信呢?”

那先比丘又问。

“ 我们的开国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

所以,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的。”

那先比丘微笑颔首说:
“ 我们相信佛陀确有其人,因为佛教也有佛、法、僧,有经、律、论;

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历史事迹,决不是虚构不实的人物,

这个道理与你们有开国君主是相同的!”

2 、你又没证悟涅槃,如何知道有此境界?

弥兰陀王无法藉此非难那先比丘,动了脑筋又想到另一个难题,他问:

“ 你们佛教徒常常讲:
人们第一快乐就是证悟涅槃,达到不生不死不灭的境界。

那先比丘啊!

你已经证悟涅槃了吗?”

那先比丘谦恭合十:“ 惭愧,还没有!”

弥兰陀王得意地问:
“ 既然没有证验过,那么,你怎么知道有涅槃的境界呢?”

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问弥兰陀王:

“ 大王,假如现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你痛不痛啊?”

弥兰陀王变色说:“ 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断了不痛的!”

那先比丘追问:“ 您的膀子又没有被人砍断过,您怎么知道痛呢?”

弥兰陀王答:“ 我看过别人被砍断膀子的痛苦情状,我当然知道痛啊!”

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 大王啊,我也同样地看过别人证悟涅槃时候的快乐,

所以我当然知道涅槃境界的美妙啊!”

3 、如何原谅仇敌?

弥兰陀王这个疑难又再次被驳倒,还是不服,便绞尽脑汁,第三次发问:

“ 你们出家人奉信慈悲为怀,你怎么去原谅你的仇敌呢?”

那先比丘开颜笑了:
“ 大王,如果您的腿上长了一个脓血疮,您会把腿子砍掉吗?”

“ 不会!”

“ 那么,大王您怎么办呢?”

“ 细心地清洗它,给它敷药,时间久了,疮就好了!”

那先比丘说:“ 是的!仇敌、坏人就像一个脓疮,不去照顾、医疗,就会蔓延恶化,

所以必须用法水去清洗,使他们弃邪归正,改过自新,

这个跟大王您护持腿上的脓疮是同样的道理!”

4 、人死之后一定有来生?

弥兰陀王点头称善,仍然不能心服口服,想一想又计上心来:

“ 你们常常劝人要修来生福,

你们既没有经历过死亡,

怎么知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呢?”

那先比丘和蔼地回答:
“ 这就好比柳柑,果实成熟了以后掉在地上,果肉腐烂了,

可是种子却埋在土壤里,一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茁壮为一棵柳橙树。

人的身体只是四大暂时的假合,等到幻境破灭,躯体也就死亡了,

可是业识却能不断生死流转,就像柳橙的种子一样地在六道轮回中生生不息,

不止有一个来生复苏,而且有无限个来生。”

5 、出家人到底爱不爱自己的身体?

弥兰陀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一个比一个更难回答,

但是那先比丘智识过人,胸有成竹,依旧微笑着一一开示。

弥兰陀王问:“ 你们出家人爱不爱自己的身体呢?”

那先比丘:
“ 身体只是四大五蕴和合的色身,我们出家人是不爱的!”

弥兰陀王一听,正中下怀,立刻狡黠地反驳:

“ 哦!你说你们不爱自己的身体,

但是,你们出家人一样穿衣、吃饭、睡觉,还不是在保护这个色身?

若说不爱,岂不是自相矛盾?”

那先比丘一笑而罢,另作别解:

“ 大王,如果您身上长了一个脓包,您爱不爱它呢?”

“ 脓包?那么脏的坏东西,谁会喜欢它?”

“ 既然不喜欢它,为什么要把它洗净、敷药,时时守护它不使恶化,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好一点?

若说不喜欢脓包,这种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吗?”

弥兰陀王很不服气地辩驳:“ 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

那先比丘击掌而笑说:
“ 这就对了!

出家人不爱这个身体,但是为了借假修真,也不得不照顾这个空幻的身体啊!”

6 、佛陀为啥不用大神通让弟子们开悟?

弥兰陀王屡仆屡起,紧接着又问:

“ 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呢?”

“ 佛陀具有大神通,当然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了!”

“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你们,

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

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你们慢慢历练呢?”

聪明的那先比丘举重若轻,先问:

“ 大王,如果您是个医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种治病的百药呢?”

“ 当然啦!医生对于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是通通都要知道的啊!”

“ 既然医生知道百草药性,他能不能把所有的药都开给一个病人吃呢?”

弥兰陀王大不以为然的回答:

“ 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慢慢地一味配一味的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

那先比丘顺势就下的说:

“ 同理,佛陀传授佛法也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要依照弟子根器的不同,一点一点逐步传授,才能如法得道啊!

否则,偃苗助长,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7 、佛陀也有嗔恨心?

弥兰陀王面露赞叹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对答如流的智慧,继续问到底的说:

“ 那么,请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

那先比丘答:“ 佛陀没有嗔恨心,当然不会发脾气。”

“ 可是,经典上这么记载:
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

‘ 出去!出去!’ 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 这事是有的!”

那先比丘耐心阐释说:
“ 舍利弗与目犍连的确带了五百徒众来参加法会,

但是这五百个人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

佛陀喝斥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

这就好比大地覆载我们,一切如如平等,

如果你在地上跌倒了,这是你自己不小心的缘故,

你能怪大地对你不好,对你生气吗?”

弥兰陀王频频点头,这才心服口服了。

各位听了这么多非难的问题,仔细思量,就可以体悟出那先比丘是何等大智慧了!

本文来源:《弥兰陀王问经》

来自师父一段微信短文:

六个故事:面对不信佛人的刁难诘问,他的回答堪称经典!

佛陀,到底存不存在?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

聪明的那先比丘就反问他说:“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呢?”
“我父亲传给我的啊!”
“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的?”
“祖父。”
“祖父的王位又是谁的?”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继续问:“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国家有一个开国君主呢?”
弥兰陀王正容回答:“我当然相信!”
“您见过他吗?”
“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怎能相信呢?”那先比丘又问。
“我们的开国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所以,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的。”
那先比丘微笑颔首说:“我们相信佛陀确有其人,因为佛教也有佛、法、僧,有经、律、论;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历史事迹,决不是虚构不实的人物,这个道理与你们有开国君主是相同的!”

没验证过,怎么知道涅槃的境界?

弥兰陀王无法藉此非难那先比丘,动了脑筋又想到另一个难题,他问:“你们佛教徒常常讲:人们第一快乐就是证悟涅盘,达到不生不死不灭的境界。那先比丘啊!你已经证悟涅盘了吗?”

那先比丘谦恭合十:“惭愧,还没有!”

弥兰陀王得意地问:“既然没有证验过,你怎么知道有涅盘的境界呢?”

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问弥兰陀王:“大王,假如现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你痛不痛啊?”

弥兰陀王变色说:“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断了不痛的!”

那先比丘追问:“您的膀子又没有被人砍断过,您怎么知道痛呢?”

弥兰陀王答:“我看过别人被砍断膀子的痛苦情状,我当然知道痛啊!”

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大王啊,我也同样地看过别人证悟涅盘时候的快乐,所以我当然知道涅盘境界的美妙啊!”

佛如何原谅仇敌?

弥兰陀王这个疑难又再次被驳倒,还是不服,便绞尽脑汁,第三次发问:“你们出家人奉信慈悲为怀,你怎么去原谅你的仇敌呢?”

那先开颜笑了:“大王,如果您的腿上长了一个脓血疮,您会把腿子砍掉吗?”

“不会!”

“那么,大王您怎么办呢?”

“细心地清洗它,给它敷药,时间久了,疮就好了!”

那先比丘说:“是的!仇敌、坏人就像一个脓疮,不去照顾、医疗,就会蔓延恶化,所以必须用法水去清洗,使他们弃邪归正,改过自新,这个跟大王您护持腿上的脓疮是同样的道理!”

死后,有没有来生?

弥兰陀王点头称善,仍然不能心服口服,想一想又计上心来:“你们常常劝人要修来生福,你们既没有经历过死亡,怎么知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呢?”

那先比丘和譪地回答:“这就好比柳柑,果实成熟了以后掉在地上,果肉腐烂了,可是种子却埋在土壤里,一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茁壮为一棵柳橙树。

人的身体只是四大暂时的假合,等到幻境破灭,躯体也就死亡了,可是业识却能不断生死流转。就像柳橙的种子一样地在六道轮回中生生不息,不止有一个来生复苏,而且有无限个来生。”

出家人,不爱自己的身体?

弥兰陀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一个比一个更难回答,但是那先比丘智识过人,胸有成竹,依旧微笑着开示。

弥兰陀王问:“你们出家人爱不爱自己的身体呢?”

那先比丘:“身体只是四大五蕴和合的色身,我们出家人是不爱的!”

弥兰陀王一听,正中下怀,立刻狡黠地反驳:
“哦!你说你们不爱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们出家人一样穿衣、吃饭、睡觉,还不是在保护这个色身?若说不爱,岂不是自相矛盾?”
那先比丘一笑而罢,另作别解:“大王,如果您身上长了一个脓包,您爱不爱它呢?”

“脓包?那么脏的坏东西,谁会喜欢它?”

“既然不喜欢它,为什么要把它洗凈、敷药,时时守护它不使恶化,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好一点?若说不喜欢脓包,这种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吗?”

弥兰陀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

那先比丘击掌而笑说:“这就对了!出家人不爱这个身体,但是为了借假修真,也不得不照顾这个空幻的身体啊!”

佛为何不能让弟子迅速开悟?

弥兰陀王屡仆屡起,紧接着又问:“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呢?”

“佛陀具有大神通,当然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你们,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你们慢慢历练呢?”

聪明的那先比丘举重若轻,先问:“大王,如果您是个医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种治病的百药呢?”

“当然啦!医生对于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是通通都要知道的啊!”

“既然医生知道百草药性,他能不能把所有的药都开给一个病人吃呢?”

弥兰陀王大不以为然的回答:“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慢慢地一味配一味的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

那先比丘顺势就下的说:“同理,佛陀传授佛法也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要依照弟子根器的不同,一点一点逐步传授,才能如法得道啊!否则,偃苗助长,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释迦牟尼佛会不会发脾气?

弥兰陀王面露赞叹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对答如流的智慧,继续问到底的说:“那么,请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
那先比丘答:“佛陀没有嗔恨心,当然不会发脾气。”
“可是,经典上这么记载: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出去!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心阐释说:“舍利弗与目犍连的确带了五百徒众来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个人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喝斥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
这就好比大地覆载我们,一切如如平等,如果你在地上跌倒了,这是你自己不小心的缘故,你能怪大地对你不好,对你生气吗?”
弥兰陀王频频点头,这才心服口服了。各位听了这么多非难的问题,仔细思量,就可以体悟出那先比丘是何等大智慧了!
在这个世界上,
比善良更善良的是智慧。
我们既要做善良的人,
更要做智慧的人。

佛法最可贵的地方,不在于它能带来多少物质财富,
而在于它可以带领我们破除迷惑,
走向光明与解脱。 https://t.cn/R2Wx9iX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么多年, 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 放下过万物, 却从未放下过你。 渐悟也好, 顿悟也罢, 世间事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 气死我了睡前点开一本小说,想着看几章就睡文笔带点搞笑风格,一开始我看的还挺开心的结果点开评论区,在说攻有毛病不尊重人,说要避雷这本……看的人满脑子问号,跟明星的
  • 淘宝发不出来的东西也会赔偿。那我现在也说了要么赔1000。
  • 那些粉脂味很浓的城里女人们和城市那些大款们把他们的小轿车停在公路旁边,开始步行着寻找云的方向,虽然还看不见梧桐花但他们已经嗅到了花的芬芳,他们凭借着风的方向穿过
  • 出行提示丨大风、秋雨来袭,出行请注意! 今天早上7时58分,白城市气象局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我市风力较大,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阵风可达7-
  • 一個人就是因為太相信自己,所以佛就沒力了,我們修行要全然的皈依,不管你碰到什麼事情,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救苦救難,藥師佛不可思議,所以各位要多看那個感應錄,多看幾
  • ”这世上,当坏人干了一件好事,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当一世清誉的好人行踏差错半步,便是万劫不复了,这个世界好像总是在苛求善良的好人,而把大慈
  • 这是我一个客户女士八字,喜欢算命,这么简单单纯的八字,在网上找了很多大师预测,无一人测准并被大师们误入歧途受害半生,后来有缘找到我测准后,要求上博公论,以给自己
  •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本身是打算8月份开季的时候就上这条白牛的,那么多产品当中他一枝独秀,一直让我特别挂心,按照惯例,开季的时候一定要有这么一条质感优秀的白牛才能撑得起以后的很多穿搭
  • “这么冷的天,他们太不容易了,我们在家盖着厚被子都觉得冷,更别说他们守在外面。所以一直到今天,在朋友任职的4S店附近转悠等老婆考试,才勉为其难去开一会这车,毕竟
  • ”于是恢复了他的生机,道:“我不让你死,你便不能死!本来想做plog的哈哈但是还是没心情那就简简update一下这个月心情真的超级超级差,e了好久了但是我又是那
  • 10.“这不是你这个年纪该想的事情![打call] 记10.13-14#破水后经历了12小时的开宫口 才能打上无痛用了5个多钟宫口全开 以及1-2个钟的产床经历
  • 忙完了丧事,我等了几天还是将怀孕的事情告知了男友,再去医院此时已经怀孕五十二天(末次月经算起)然后我就一直等着男方家的态度,毕竟我与他年纪已然不小,他30我26
  • ……~1、被窝是上帝开在人间的分店2、严重的恐高症,害得我终身无法低头捡到钱3、我悄悄地放了一个屁,希望风把它吹进你嘴里4、我要露出一点马脚,好让你看出来我是一
  • ☀️:你不要以为用这招,我就不生气了!☀️:你来我这里,我可以陪你一起看啊!
  • #吴磊电视剧爱情而已# wl #吴磊电影草木人间#“有八个字特别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不会忘记选择了这份行业的初心,那使命的话就是,要做一
  • 所以,在如此绝佳的契机之下,你仍然没有做好准备,选择提升能量,扬升自己,仍然选择还活在三次元,那么,即使你依然能享受到物质,你的心也未必会喜悦和平,你的身体也难
  • 24.如果不喜欢这朵花,就请它继续被别人热爱吧。这也让我想到,我很喜欢研究星座,那些星座分析文我看了都挺符合我的,但星座这个东西每个人看,都会觉得这很像我,这说
  • ”我听完他这么说以后,又想到年初我们因为一些事情争吵的样子,啊~这个人虽然无法完全站在我的立场,但在努力靠近诶....就好比他这个玩到pvp游戏就会应激的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