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两会话题】#小亳跑两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长三角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1.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亳州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市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和参会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建言献策,积极作为,助力亳州发挥中医药资源整合集聚的“乘数效应”,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抢抓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我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成效明显,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4.2%,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到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
如何抓抢机遇,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九三学社亳州市委建议,要全面落实“世界中医药之都”规划,尽快启动纳入“十四五”规划的中医药项目,梯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做精做优中药饮片、做大做强中成药、做专中药延伸产品、加快发展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等方面有新突破。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与沪苏浙包括全国先进地区的创新合作,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亳州,谋划建设长三角中药企业产业园。着力从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领域、提高产业层次三个维度,构建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延伸产业等六位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把握关键,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开工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高各类中职学校办学水平。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是关键。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近3年来我市引进涉药类高层次人才180余人,开展项目合作近90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博士1人、硕士121人、急需专业的副高级以上人才22人。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培养在职研究生60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亳州学院设立了中医药学院单独校区。但中医药人才短缺依然是我市药企存在的普遍现象。
为此,市政协委员姚亮建议,要常态化开展中医药产业“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创业扶持资金保障和兑现力度,探索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厚植成长沃土,创造“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空间。加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带徒授业。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招考工作,努力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选择更为优秀合适的人才。
针对中医人才晋升、加薪渠道有限的现实,市政协委员侯怀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诊治的投入,拓宽中医人才晋升渠道,提高医疗机构发展中医的主动性,提升中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中医行业的吸引力。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康养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成立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康养产业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都给中医药康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更要扬“亳”所长,立足中医药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加速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医药康养产业高地。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发现,我市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运动康养氛围浓厚、药膳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区位交通便捷、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并成功被列入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为此建议,明确发展定位,早日完成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强化力量,创新手段,加快中医药康养园区建设;打破界限,形成合力,推进“医养结合”;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做好品牌宣传,加强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积极支持融资信贷需求。同时,以市场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2.实施乡村振兴
补短板 强弱项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并积极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我将认真贯彻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地把目光聚焦在‘三农’上,继续创新生态瓜菜的种植技术,扩大生态瓜菜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谭现祥说。
报告指出,培育“绿色亳农”品牌,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农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近年奔走在扶贫一线的市政协委员蒋家彬认为,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申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开发农业生态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农村绿色生态产业。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报告指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4个……
市政协委员芮绍勇认为,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好新家园。
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模式,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方林飞说。
市人大代表杨华说:“现在城乡道路越来越畅通,城乡公交通村达乡,方便了村民出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短板,比如在林拥城城乡公交首末站等人数较多的站点应设置乘客等待休息区,方便乘客阴雨天气时等车出行。”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报告指出,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
对此,市政协委员王海运认为,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培育壮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报告还指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2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470万亩,培训职业农民3200人次……
2012年11月,市人大代表唐晓梅成立了晓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留守妇女开展草莓种植技术、管理、营销等知识培训,带动了周边1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帮助她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情激动,以后,我会继续扎根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更多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不辜负人大代表的职责。我也呼吁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唐晓梅说。
市政协委员魏绍军也认为,要培育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业交给更多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才能使得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农民收益最大化。


3.融入长三角
按下融入“快车键” 实现发展“加速度”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长三角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发展提速增效;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互联互通, 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红利;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扩大对长三角蔬菜供应……在今年两会上,加快融入长三角,仍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加大招商引资 吸引“凤凰”来栖
2019年10月15日,亳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大家庭的一员,并被赋予“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定位。“入长”一年多来,我市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收获了一体化发展的累累硕果。
“去年我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取得的成就让人振奋。今年我市将聚焦主导产业,继续开展融入长三角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每个载体至少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相信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开花,亳州的发展将会实现再提速。”市人大代表王在光说。
市政协委员李宣衡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亳州跨越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面对新格局,亳州招商引资工作要创新思路,加快招商引资理念、方式与手段的全面创新。要认清亳州的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变资源“嫁”亲为产业“相”亲,实施精准招商,推进强强联合。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招商中提升产业层次。要营造“亲商”“聚才”新环境,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亳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 打破行政壁垒
“报告提出,去年我市实现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公安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医保‘一卡通用’、236个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就医的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实现直接结算。今年将继续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这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利。”市人大代表孙萍萍说,建议进一步加强上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的红利。
“要做好旅游策划,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吸引长三角游客到亳州观光旅游。”市政协委员马峰建议,要在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高铁沿线城市召开专题旅游推介会,大力宣传亳州特色资源,打好世界中医药之都、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王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推出鼓励优惠政策,刺激和吸引更多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居民来亳旅游观光。

加快融合步伐 提升发展质效
“去年我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全市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241万吨、销售额202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令人鼓舞。”市人大代表高丽说,建议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让更多的绿色农产品走进长三角的千家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我市与沪苏浙的3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苏浙的13个园区开展对接合作。今年,将推动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省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试验区。支持谯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园、建设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区。
“去年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在亳州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园区发展作了新规划,建议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合作,让园区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市人大代表葛振说。

【市两会话题】#小亳跑两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长三角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1.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亳州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市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和参会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建言献策,积极作为,助力亳州发挥中医药资源整合集聚的“乘数效应”,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抢抓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我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成效明显,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4.2%,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到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
如何抓抢机遇,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九三学社亳州市委建议,要全面落实“世界中医药之都”规划,尽快启动纳入“十四五”规划的中医药项目,梯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做精做优中药饮片、做大做强中成药、做专中药延伸产品、加快发展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等方面有新突破。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与沪苏浙包括全国先进地区的创新合作,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亳州,谋划建设长三角中药企业产业园。着力从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领域、提高产业层次三个维度,构建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延伸产业等六位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把握关键,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开工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高各类中职学校办学水平。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是关键。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近3年来我市引进涉药类高层次人才180余人,开展项目合作近90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博士1人、硕士121人、急需专业的副高级以上人才22人。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培养在职研究生60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亳州学院设立了中医药学院单独校区。但中医药人才短缺依然是我市药企存在的普遍现象。
为此,市政协委员姚亮建议,要常态化开展中医药产业“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创业扶持资金保障和兑现力度,探索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厚植成长沃土,创造“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空间。加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带徒授业。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招考工作,努力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选择更为优秀合适的人才。
针对中医人才晋升、加薪渠道有限的现实,市政协委员侯怀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诊治的投入,拓宽中医人才晋升渠道,提高医疗机构发展中医的主动性,提升中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中医行业的吸引力。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康养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成立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康养产业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都给中医药康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更要扬“亳”所长,立足中医药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加速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医药康养产业高地。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发现,我市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运动康养氛围浓厚、药膳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区位交通便捷、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并成功被列入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为此建议,明确发展定位,早日完成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强化力量,创新手段,加快中医药康养园区建设;打破界限,形成合力,推进“医养结合”;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做好品牌宣传,加强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积极支持融资信贷需求。同时,以市场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2.实施乡村振兴
补短板 强弱项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并积极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我将认真贯彻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地把目光聚焦在‘三农’上,继续创新生态瓜菜的种植技术,扩大生态瓜菜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谭现祥说。
报告指出,培育“绿色亳农”品牌,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农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近年奔走在扶贫一线的市政协委员蒋家彬认为,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申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开发农业生态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农村绿色生态产业。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报告指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4个……
市政协委员芮绍勇认为,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好新家园。
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模式,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方林飞说。
市人大代表杨华说:“现在城乡道路越来越畅通,城乡公交通村达乡,方便了村民出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短板,比如在林拥城城乡公交首末站等人数较多的站点应设置乘客等待休息区,方便乘客阴雨天气时等车出行。”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报告指出,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
对此,市政协委员王海运认为,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培育壮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报告还指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2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470万亩,培训职业农民3200人次……
2012年11月,市人大代表唐晓梅成立了晓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留守妇女开展草莓种植技术、管理、营销等知识培训,带动了周边1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帮助她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情激动,以后,我会继续扎根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更多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不辜负人大代表的职责。我也呼吁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唐晓梅说。
市政协委员魏绍军也认为,要培育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业交给更多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才能使得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农民收益最大化。


3.融入长三角
按下融入“快车键” 实现发展“加速度”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长三角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发展提速增效;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互联互通, 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红利;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扩大对长三角蔬菜供应……在今年两会上,加快融入长三角,仍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加大招商引资 吸引“凤凰”来栖
2019年10月15日,亳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大家庭的一员,并被赋予“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定位。“入长”一年多来,我市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收获了一体化发展的累累硕果。
“去年我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取得的成就让人振奋。今年我市将聚焦主导产业,继续开展融入长三角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每个载体至少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相信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开花,亳州的发展将会实现再提速。”市人大代表王在光说。
市政协委员李宣衡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亳州跨越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面对新格局,亳州招商引资工作要创新思路,加快招商引资理念、方式与手段的全面创新。要认清亳州的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变资源“嫁”亲为产业“相”亲,实施精准招商,推进强强联合。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招商中提升产业层次。要营造“亲商”“聚才”新环境,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亳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 打破行政壁垒
“报告提出,去年我市实现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公安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医保‘一卡通用’、236个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就医的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实现直接结算。今年将继续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这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利。”市人大代表孙萍萍说,建议进一步加强上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的红利。
“要做好旅游策划,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吸引长三角游客到亳州观光旅游。”市政协委员马峰建议,要在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高铁沿线城市召开专题旅游推介会,大力宣传亳州特色资源,打好世界中医药之都、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王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推出鼓励优惠政策,刺激和吸引更多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居民来亳旅游观光。

加快融合步伐 提升发展质效
“去年我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全市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241万吨、销售额202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令人鼓舞。”市人大代表高丽说,建议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让更多的绿色农产品走进长三角的千家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我市与沪苏浙的3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苏浙的13个园区开展对接合作。今年,将推动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省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试验区。支持谯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园、建设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区。
“去年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在亳州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园区发展作了新规划,建议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合作,让园区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市人大代表葛振说。

#简阳播报# #连线成都# 【成都都市圈,有大动作!】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亮相后,“成都都市圈”成为热词,成德眉资同城化又有哪些大动作?跟小布一起来看。

成都:强化极核和主干功能,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能级

“十四五”开局,这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四川将攀登治蜀兴川新台阶。在提请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都再次被赋予重要使命——“强化极核和主干功能,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能级。”

“成都将尽快实现向世界城市的历史性跃升!”成都代表团全团会议上,“十四五”期间的成都如何提升能级、带动全省成为省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天府新区:打造面向全球的创新策源地

“我们突出‘五大抓手’,全力提升西部(成都)科学城发展能级。”省人大代表、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表示,将打造支撑成渝、引领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创新策源地和新兴动力源。具体而言,四川天府新区将建强“实验室”,以天府实验室为抓手,抓紧挂牌运行航空动力科学与技术、反应堆物理及核动力2个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张江国家实验室成都基地,着力核心技术攻关,切实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布局“大装置”,积极推进超高通量多功能堆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规划,“十四五”建成Z-箍缩驱动混合能源装置、极紫外光源及光刻验证装置等5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更多抢占制高点的川版“国之重器”。

东部新区:打造成渝地区双核联动战略新支点

省人大代表、成都东部新区管委会主任惠朝旭表示,东部新区将打造成渝地区双核联动战略新支点。今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正式启用,东部新区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和势能将被激活。链接全球资源,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将是东部新区的新任务。东部新区将发挥十字航路区位优势,拓展亚蓉欧航空枢纽功能,创建全国首个多式联运基地。目前,已规划布局17.3平方公里生产性物流产业功能区,形成国际供应链资源配置核心优势。未来还将推进四大城市群“港港联动”,深度融入双循环。

德阳:共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三星堆至熊猫基地轨道交通

省人大代表、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何礼在德阳代表团全团会议上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把握了新发展阶段的“时”与“势”,锚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谋”与“进”,用新发展理念开启治蜀兴川新征程。

而对于德阳而言,这座城市正在面临成都都市圈带来的“时”与“势”,如何“谋”与“进”,代表们出谋划策,热议如何“大力发展成都都市圈”。

推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省人大代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关立欣建议,推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他表示,强化航空枢纽经济对成渝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必须加快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临空产业集群。同时,构筑分工合理、协作高效的成渝地区多机场系统作为重要枢纽支撑,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助力西部高质量协同发展及长江经济带发展。

建设三星堆至熊猫基地轨道交通

省人大代表、德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主任郭宏川向大会提出了支持建设三星堆至熊猫基地轨道交通的建议。广汉三星堆遗址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直线距离约40公里,作为“三九大”重要组成部分的三星堆博物馆与成都大熊猫基地之间尚无便捷、快速的公共交通,旅游公交将耗时约50分钟。

“通过规划研究三星堆至熊猫基地轨道交通,可有效串联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借助成兰铁路连通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郭宏川认为,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三九大”四川旅游名片知名度,切实促进成德阿旅游资源共享。

省人大代表、德阳市委副书记、罗江区委书记刘会英同样关注交通建设。“抓住国家支持市域铁路的契机,抓住四川争取建设市域铁路的最佳时机,”刘会英建议,“十四五”前期加快规划和建设成都外环线铁路、s11线,同步开展s12线(成都经青白江到德阳)等市域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中后期启动建设。

眉山:率先突破“三个同城”,建设成都都市圈副中心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紧扣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国家战略,形势分析准、目标任务明,工作安排直达关键、直击重点,让四川发展的美好蓝图越发清晰。”省人大代表、眉山市委书记慕新海表示,报告的“干货”措施中,有不少涉及眉山,包括:加快成都外环铁路和成德、成眉等城际、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推进轨道交通资阳线、天府大道北延线、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高速等项目建设等。

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中,眉山的定位是什么?将获得哪些机遇?

在省人大代表、眉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胡元坤看来,眉山在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的新发展定位上,重点将聚焦在基础设施、民生、产业“三个同城”的率先突破。同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工业上把先进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在三产上把高端文旅项目做成高端文旅产业,在农业上突出抓好稳粮增猪和特色产业,在项目投资上狠抓落地见效。

建议建设成都地铁10号线眉山段

“加速成眉同城化发展,把眉山建设成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公共交通同城化应先行。其中,地铁同城化是突破口。”省人大代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董事长张桂芳在提案中表示,建议建设成都地铁10号线眉山段。

“目前,成都地铁10号线已开通至新津区,将成都地铁10号线由新津区延伸至相邻的眉山市,将大大加速成眉公共交通同城化的步伐,推动眉山市作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的建设,更好发挥成都都市圈的辐射带动功能。”建设成都地铁10号线眉山段,将有效带动沿线产业发展,形成新津-彭山-眉山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带。

此外,张桂芳还提案建议优化剑南大道南延线(成彭段)。“参照剑南大道双向10车道技术标准,启动剑南大道南延线(成彭段)的改扩建工程,使其与剑南大道保持同一标准,更好发挥剑南大道城市主干道的作用,推动成眉同城融合发展。”

资阳:高铁、协同区、产业带……用三个“率先突破”共建“都市圈”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成都都市圈,加快成都外环铁路和成德、成眉等城际、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推进轨道交通资阳线、天府大道北延线、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高速等项目建设,抓好成德临港经济、成眉高新技术、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和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

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中,资阳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将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未来将在三个方面率先突破

“资阳是西迎成都、东接重庆的‘双门户’,是成渝‘咽喉’和‘节点’城市。”省人大代表、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芝文表示,未来,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多重政策机遇不断叠加,将在三个方面率先突破。

一是在基础联动上率先突破。全力配合推进成自宜高铁、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毗河供水、“张老引水”、望水河泄水、简资干渠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夯实同城化基础。

二是在产业互动上率先突破。以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建设重塑城市经济地理,聚焦成都、重庆产业生态,构建专业化分工体系,全面融入成渝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共建龙泉山东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

三是在牵引带动上率先突破。依托成都东部新区、天府国际机场,加快建设成都东部新区资阳协同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沱江绿色经济发展带,联动成都争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动成资同城化发展率先突破。

成德眉资同城化,机遇多多,转给身边的朋友~(成都发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常见的水在细胞内是否是我们想象的液态,还是晶体态(EZ态)?每个今天的动物(你和我)和植物都可以追溯到大约35亿年前的共同祖先LUCA (Last Univ
  • 这四句是看人的行运好坏的,有时不用看命局五行的喜忌,直接对应看大运,前三句用的较多,应验的也非常准,主要是日主对应大运推算的,很多时候日主对应八字里有那几个字也
  • 十点半 中关村 -1℃ 空荡的街道给我无边的辽阔 享受骑车带来的加速度 划过脸颊的风很凉 微微的冻僵 空气凉飕飕地钻进肺里 竟然有几分甜 耳机里低沉的
  • 暧昧and恋爱前期都好美好呀~*如果一起吃饭三次以上还没有表白的话,会变成朋友。#虽离山正[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勿带 勿带tag】❣️这个世界
  • 但所有人都是手握“真相”的话,大概也没交流沟通的必要了。而且,侨联都免职了发了新闻通稿,我也没见着西安的“真相”是什么。
  • 护肤研发从业者言雨潇认为,爱茉莉太平洋代表的韩国护肤品牌喜欢炒概念,热衷植物提取,但是实际上皮肤研究和产品原料的专业度上并不高。日前,据多家媒体报道,韩国化妆品
  • 我失去最好的朋友以后,却又被新朋友们真挚的爱所治愈,只增不减的只有家人的爱。她也无时无刻在抚慰我的心❤️领证一年终于按照家里人的期待办了婚礼,但我也依旧倔强的没
  • 感觉咖啡味有点突兀,还是奶油味好吃【脆奶油味饼干不知道为什么,这款和奶油味饼干的口感味道都一模一样(非要说的话,可能会稍微扎实那么百分之五,真的几乎一模一样)没
  • 所以人都有两面性,有人说我的外表和我做的事情,就是成反比不太相匹配,我有时候看起来也不像什么好人,特别是在长辈眼里我的穿着打扮,有些个印象还觉得我很叛逆,但是他
  • ⋆⠈ ﹡摩登兄弟 mdxd刘宇宁 lyn棚主宁哥刘宇宁你是我眼前独有的一方温柔,是所有美丽风景的总和,是我全部世界里的最爱。永远比我的优秀多一分。
  • 7、成长的本质,培养信念感,一个真正有信念感,是真正活着的人。当她们都在注重着个性的张扬、身材和外表时,你只要自然得体就好,最重要的是内在的美丽, 常怀因敬畏主
  • “白露之后 寒夜霜降烦忧是心上秋 不是纸上闲愁长街十里谁曾相问 红尘奔走 冷暖知否零落此身 始知道天意无由不群则狂 俗世人笑我簪花带酒于意云何 青衫旧我自侧帽风
  • #每日一善[超话]# 实在很抱歉 打扰大家这个美好的环境 我这样的一条求助信息插进来 显得格格不入 但我们也实在是没办法了 患者是我的亲侄子 已经化疗12次
  • 【宅家书单 别样抗疫 《樊登读书》陪你安心居家】在这个冬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悄然打响,面对疫情的来势汹汹,有人挺身而出,有人逆流而上。希望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为
  • 这天,渔夫叔叔答应茱莉亚,如果她起的够早,就能搭上去对岸的船……他会欢迎她的到来吗?
  • 老矿草莓晶其实现在不多见了,因为它非常不好长。#私人定制水晶手链# 老矿草莓晶,客订已出✈️本来是拿来想拆了做配珠,可是也琢磨不出来什么新花样儿,干脆出了吧,老
  •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入手HIFIMAN(海菲曼)GR8的原因,这样的话即便是我连续佩戴几个小时,耳廓也不会因为长时间塞入耳机导致酸痛了——但缺点也有,就是不能很
  • 这是在群接龙购买的,浙江桐庐名小吃,纯手工的,简直不要太好吃。老子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那川流不止的水一样。
  • 密切接触者4行程轨迹:12月25日,17:49包头东站乘坐2635次列车(自述车厢记不清,座位号是40多号,具体记不清了)于21:29到巴彦高勒站下车,自述乘车
  • "同样的道理,懂得及时地反思自己,沉思自己,至少能够让自己更快地知道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体验过沉思所带来的好处和益处,所以才会觉得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