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爱情各异。
有朋友依旧在失恋后痛哭,短时间无法走出,有朋友觉得对另一半没有感觉却也把对方当作结婚备选项,因为对方的条件“适合”结婚。
一方面确实惶恐于自己年龄增长,遇不到对的人而焦虑,另一方面却绝不将就。
两种感觉交织着折磨,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恋爱与婚姻现状,愿自己仍能保持自己。

【#秦知道#丨车展30亿元吹响“集结号”,陕西消费市场“苏醒”了吗?】6月26日,西安车展以总订单12861台,成交额近30亿元的成绩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这是陕西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举办的首场线下大型汽车消费展会,一举引发了大宗消费热潮,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期的经济稳定增长赋能增势。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如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今天,如何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成为政府、企业关注的焦点,从政策的出台,到企业的转型,陕西省消费市场正在进入回暖期……

本届西安车展的举办,正值西安市推出“1亿元汽车专用消费券”之时。这一亿元的消费补贴,对西安市拉动消费、支持车企车商增订单稳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实际上,不仅是“亿元消费券”,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接连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促消费政策和措施提振市场。这一系列政策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帮助企业纾困,稳定生产,二是补贴消费,保价惠民。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强调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深入落实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另外,要求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加快建立健全生活物资保障体系,畅通重要生活物资物流通道。

在国务院相关文件的要求和指导下,5月,陕西省印发《陕西省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将打造2-3个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进一步吸引省外消费回流,并支持各市(区)因地制宜举办促销活动。依法适当放宽户外促销、临时占道和宣传广告等限制。

此外,针对企业的《陕西省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方案》和《陕西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纾困解难文件政策也为承担陕西省消费品生产任务的企业给予了减税降费融资担保等优惠。

为提振文旅市场,陕西省文旅厅已经连续三年免费发放了文旅惠民卡,持卡民众可选择观看10多家剧场的千余场演出。而在大宗消费和生活必需品消费市场中,陕西省发放了汽车补贴电子消费券、家电家居家装电子消费券和餐饮电子消费券等券种。其中,仅2022年2月就发放消费券总金额逾9.39亿元。

疫情与消费之间并没有严格设限的鸿沟,要使消费市场平稳运行,政策的支持不可缺少,“看得见的手”能够发挥统筹协调生产,补充生产生活物资的作用。在多重政策引领下,消费市场迎来了一片能够“健康生长”的土壤,也将在未来“开花结果”。

在本届车展上,新能源汽车作为明星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重点关注。与关注度同样上涨的,是新能源汽车不菲的销量。2021年,在汽车消费市场增速逐月下滑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一片向好。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热衷于绿色智能化,并倾向于增换新能源驱动类出行工具。

受疫情影响,网络购物成为人们重要的购物方式。2021年陕西省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1806.62万件,同比增长21.86%。而仅仅快递服务企业的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0.99亿元,同比增长17.10%,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一消费方式高度依赖平台。

从今年的“618”购物节的传统电商平台数据来看,除美容护理、母婴、运动户外、书籍音像、药品5个大类,其余11个品类均同比下跌,3C数码、服饰鞋包、家装家饰等核心品类均呈负增长,特别是服饰鞋包跌幅已近20%。最为明显的是,往年能够点燃购物热潮的智能手机“折戟”今年的“618”,销量同比下跌25%。

不过在抖音平台,除“3C数码”类目,全盘所有类目呈正向增长。服饰、美妆、食品品类皆实现翻倍增长,个别品类如运动户外、家具建材、宠物用品甚至创造高达300%左右的增幅。可以看出,居民对与生活相关联的商品消费信心,其实已经开始回升,但在不同网络平台的购物欲望有较大差别,对于网络购物,不同的宣传方式也带来不同的效果。

宣传效应也同样体现在餐饮行业。目前,餐饮行业虽然在整体逐渐回温,但呈现出网红餐厅火热,大量无推广餐厅依然生存艰难的局面,这也反映出,消费市场需要网络的助推,但网络助推难以普惠性地拉动餐饮业持续向好发展,并且容易催生出虚假宣传、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此外,长期受到国外封锁的“卡脖子”技术仍有许多,商品竞争力不足也是消费市场需要重视的问题。那么在消费市场问题横亘的当下,企业、商家应如何转型经营,立足市场,重塑发展?

要评价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情况,不仅要考虑增长率,更要关注经济结构和动力来源。从经济结构上看,2021年,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5.4%,是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而从今年的网络购物数据上看,无论在何种形势下,网络都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中,特别提到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对接。如今网络更加普及,每个企业都应把握住自媒体时代带来的红利。随着直播电商的迅猛发展,近年来,陕西也通过直播电商打开了多条销售渠道。从平台头部直播,到专业网红带货,直播电商在陕西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杏奶奶”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

2022年5月,81岁的崔淑侠奶奶再一次变身主播,在直播间里给全国各地的网友介绍杏的特点。

“杏奶奶”崔淑侠是西咸新区太平镇的一名果农,81岁高龄仍在面对镜头直播卖杏,因其和蔼可亲,大口吃杏的可爱形象,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杏奶奶”。今年已经是“杏奶奶”直播带货的第三年,从一开始的只为自家卖杏,到后来为村里、为镇上带货,“杏奶奶”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有力地带动了太平镇农产品的销路。

除了网络带货,企业也要在“蛰伏期”沉住气,将精力转移到研发工作上,以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为例,虽然极为受消费者欢迎,但也存在着产能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企业持之以恒地做好强链、补链、延链的“文章”,激发产业发展动能。此外,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这一将知识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孵化“巢穴”,同样意义重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不仅是两链融合下的企业孵化平台,也是陕西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消费对稳增长具有基础作用,要用力夯实“能消费”的基础、完善“敢消费”的保障、营造“愿消费”的场景。在消费市场逐渐回温的背景下,我们更要将政策举措聚焦到稳增长这个大局上来,在“稳”与“进”的有机统一中实现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甘肃身边事# 【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

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更像是曹丕借魂灵观而进行的一次无意识的对他理想状态的表达,那就是,死亡是我唯一的安宁所在,彻底失去意识才能真正于世界和他人切断联系,正因如此,我不想被人打扰。
  • 湖南省贸促会和香港贸发局华中代表对009酃酒的发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009酃酒作为“湘酒新力量”的代表,不仅在传承本土传统酿造工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 《寿康宝鉴》事证·祸淫案(一) 原文: ◎李登,年十八为解元,后五十不第。诣叶靖法师问故,师以叩文昌帝君。帝君命吏持籍示曰:“李登生时,上帝赐玉印,十八发
  • 帝舵手表官网帝舵Heritage Advisor系列推出于2011年,嘉薇 peym ey (无空格)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系列,不过却有惊人的表现,如果说以往的
  • 他说我炸他单,然后又说算了他帮我付,然后我让他自己付了打自己的号,我退单跟他关系不大吧,还是有什么潜规则,我一般不点团,谁能告诉我“炸单”跟“被吊了”“炸罚”是
  • 哭累了睡,睡醒了哭,回家路上哭,Cry you a river不夸张。)还会哭,但至少有很多事可以做了。
  • 现在,三菱电机的 TOKUFASTbot 能在眨眼间(0.305秒)还原一个三阶魔方。#机器人创造了新的魔方吉尼斯世界纪录#】机器人还原三阶魔方的最快速度不断被
  • 尺寸:24.5x16x4.5厘米(长度x高x宽) 顶级复刻N94227\/M48865湖水绿金扣鳄鱼纹??此款珍贵的Capucines迷你号手袋由鳄鱼皮纹经过
  • ៸៸òΔό៸៸”✍️:@酱子贝早点睡 :小狗重生版点+揪两位宝5.2ԅ(¯ㅂ¯ԅ) #阿松[超话]#同人制品抽奖订的有点多了,正好在六胞胎生日抽一下❤️条件:
  • ”十几个人跟着高天扬从附中小门进去 宋思锐一脸看好的看着高天扬“哟,没想到这种小路也能被你发现”此时的高天扬尾巴仿佛已经翘到天上去了,而江添只是默默的跟着江添
  • 星海坊主光头强猪八戒扇你大嘴巴给你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咱俩一起玩不带他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噘嘴就是想要亲亲嘛~来吃我cp吧可好吃了不骗你!干嘛偷看人家拉屎我想开了
  • 还有最后一天在菜市场吃的稀豆粉配油条~喜洲古镇的小吃也是都不踩雷,都是很惊喜的味道~有的都忘了叫啥了,反正好吃好吃好吃下次再去探索更多美食如果你想看不同的风光、
  • 上周五开放首日即卖爆到上限的限额了,所以首日配售实际成交的比例24%不到(其他未确认的部分都今天会退回)我个人计划是还能开放几天继续加仓,看看份额确认再多蹭到一
  • 2023年以来,一股“智改数转”的东风刮进了古桑街道的园区,神力特、金牧缘等企业纷纷主动求变,在云计算和生产管理的深度融合中,趟出了一条降成本、减能耗、提质量、
  • 精彩内容:岳父岳母看我7年婚后表现还不错,于是在年底给了5万预算,让我去买一枚自己喜欢的腕表,算是对我的一种肯定。 精彩内容:岳父岳母看我7年婚后表现还不错,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大家一直讲我很真诚,但我很愧疚我想吃疯狂星期四了,之前我和大家讲过我不想公开我的温饱状况,但是每当有人旁敲侧击问我
  • ​身弱地支食伤太旺,且戌未刑食伤,有的时候容易想得多,胡思乱想,也会因为想得太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烦恼,食伤旺也比较追求精神享受,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不仅仅
  • 施食过程当中遇到的违缘是怎么回事? 为啥有的师兄施食,身体上、生活中、梦里或者工作中,会遇到所谓的“可怕”事情呢? 比如听到别人听不到声音; 看到别人看不到
  • ”少女清凌凌的眸子带着几分淡漠,又似是嘲讽,“很遗憾,我南溪,是华国云城第—世家的大小姐,不是你路边捡的小猫小狗,给顿饭吃,给件衣穿,就能感恩戴德跟着你—辈子。
  • 一起和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六一回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无论平时多忙记得多抽空陪陪他们这个六一,带上孩子来盘山开启一场欢乐亲子游吧!活动详情:#醉美滁州# #滁州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