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读书学典:《论语.子路》13.15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若是:像这样。
▲其几也:几:jī,近、接近。《义疏》:“一言虽不可即使兴,而有可近于兴邦者,故云其几也。”
▲不几乎:不就接近。唐文治:“知为君之所以难,无一事之敢忽,则一言兴邦,庶可期矣。”
▲唯其言而莫予违:违,背也。指臣下不从君,有所违背也。钱穆:“为君别无可乐,只有一事,即出一言而臣众莫敢违,为可乐。”

■现代翻译:定公问到:“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吗?”孔子回答说:“一言只是大要,不能正兴国。一言虽不可即使兴,而有可近于兴邦者: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做君难,而无一事之敢忽,不就接近一句话就使国家兴盛了吗?”定公又问:“一句话就使国家丧亡,有这样的吗?”孔子回答说:“一言得失,何遽至于丧,然有近之者:有人说‘我无乐乎为君,所乐者是没有人敢违背我说的话’,如果说得好而没有被违背,不也很好吗?如果说得不好却没有被违背,不就接近一句话就使国家丧亡了吗?”

●何晏等《论语集解》:王肃曰:“以其大要,一言不能正兴国。几,近也。有近一言可以兴国。”孔安国曰:“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知此,则可近也。言无乐乎为君。所乐者,唯乐其言而不见违。人君所言善,无违之者,则善也。所言不善,而无敢违之者,则近一言而丧国。”

●皇侃《论语义疏》:定公鲁君也。问孔子有出一言而能兴邦者不乎?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岂有出一言而兴得邦国乎?言不可得顿如此也,而有可近于兴邦者。若知为君难而云不敢作,此言则岂不近一言兴国乎。不云为臣不易者,从可知也。且君道尊贵,为人所贪,故特举君也。又问有一言而令邦国即丧者不乎? 对曰:言不可以若是,亦有言近之者也。设有人言,我本无乐为人之君上,所以乐为君者,正言我有言语而人异我,无敢违拒我者。为此故所以乐为君耳。此若为君而出言必善,而民不违,如此者乃可为善耳;若为君而言不善,使民不违,则此言不近一言而丧邦乎?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言为君之道也。鲁君定公问于孔子,为君之道,有一言善而可以兴其国,有之乎?孔子以其大要,一言不能正兴国,故云言不可以若是。有近一言可以兴国者,故云其几也。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人君知此为君难,此则可近也。定公又问曰:人君一言不善而致亡国,有之乎?孔子对曰:有近一言可以亡国也。言我无乐于为君,所乐者,唯乐其言而不见违也。人君所言善,无违之者,则善也。所言不善,而无敢违之者,则近一言而亡国也。

●陈祥道《论语全解》:邦之兴丧在事不在言,故言不可以若是,几之而已。《书》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而继之以政乃乂(君主能重视做君主的道理,臣下能够重视做臣下的职务,政事就能治理了)。”知为君难之,言可几于兴邦也。《易》曰:“言善,则千里应之;言不善,则千里违之。”而继之以乱之所生,则言语以为阶,是不善莫违之,一言可几于丧邦也。邳彤对光武以入关之非,而史以为“一言可以兴邦”;李勣导高宗之立武后,而史以为“一言可以丧邦”。岂特“为君难”与“莫予违”而已哉?孔子之言止于是者,对定公故也。孙叔敖以一言复郢市,晏子以一言省齐刑,申叔时以一言复陈国,其利虽未至于兴邦,是亦重言者欤?

●朱熹《论语集注》:几,期也。诗曰:“如几如式。”言一言之间,未可以如此而必期其效。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当时有此言也。知为君之难,则必战战兢兢,临深履薄,而无一事之敢忽。然则此言也,岂不可以必期于兴邦乎?为定公言,故不及臣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言他无所乐,惟乐此耳。范氏曰:“言不善而莫之违,则忠言不至于耳。君日骄而臣日谄,未有不丧邦者也。”谢氏曰:“知为君之难,则必敬谨以持之。惟其言而莫予违,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邦未必遽兴丧也,而兴丧之源分于此。然此非识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张栻《癸巳论语解》:此二言者兴丧之端实分焉。盖知夫为君之难,则必思所以自勉者,而其易将至矣。惟乐其从而不察其不善,则谗谄面谀之人至,与之俱沦亡,而后止矣。圣人之言含蓄而无弊,故问一言可以兴丧则以为言不可以若是,而举其几者焉几近也。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见国之兴亡由于君心之敬肆也。夫邦之兴也,取必于心之难;邦之丧也,在恃其心之乐。敬肆之间兴亡之介也,人君审其所以兴,鉴其所以亡,则可以永保天命而长守无疆之业矣!

●刘宝楠《论语正义》:《传》曰:“天子南面受于帝位,以治为忧,未以位为乐也。”诗曰:“天难谌斯,不易惟王。”“其几也”三字,自为一句。一言得失,何遽至于兴丧?然有近之者。黄氏式三后案:“言莫予违,则谗谄所蔽,祸患所伏,而人莫之告。自古丧国之祸,多由于此。陆敬舆所谓‘天下大虑,在于下情不通’,所谓‘忽于戒备,逸于居安,惮忠鲠之怫心,甘谀诈之从欲,不闻其失,以致大失’也。”

●钱穆《论语新解》:几,期望。与下“不几乎”,两“几”字义别。“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言为君别无可乐,只有一事,即出一言而臣众莫敢违,为可乐。本章孔子专指在上者之居心言。后儒承之,以正心诚意为治国平天下之本,言虽近而指则远,亦古今通义。

★此章记孔子论君道也。言一言兴丧,实则一言之发不可若此,引“人言”而告之,“知难”,敬也慎也;“莫予违”,肆也欲也。此则为为人为政指导思想也,一念起,而兴丧因之。 https://t.cn/RxRVHIh

顶生王品第五十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见诸比丘。贪于饰好。着于名利。多畜盈长。积聚无厌。佛见此已。为诸比丘说贪利害。夫贪欲者。现损身命。终归三涂。受苦无量。所以然者。吾自忆念过去世时。由于贪故。而便堕落。受诸苦恼

  尔时阿难。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过去由于贪故。而便堕落。其事云何。世尊告曰。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王。名瞿萨离。典斯天下八万四千小国。有二万夫人婇女。一万大臣。时王顶上欻生一疱。其形如茧。净洁清彻。亦不疼痛。后转转大。乃至如瓠便劈看之。得一童子。甚为端正。头发绀青。身紫金色。即召相师。占相吉凶。相师占已。便答王言。此儿有德。雄姿奇特。必为圣王。统临四域。因为立字。名文陀竭(晋言顶生)。年已长大。英德遂着。王以一国。用封给之。大王后时。被病困笃。诸小王辈。皆来瞻省。不能自免。遂便薨背。诸附庸王共诣顶生。而咸启曰。大王已崩。愿嗣国位。顶生答言。若吾有福应为王者。要令四天及尊帝释。来相迎授。尔乃登祚。立誓已竟。四天即下。各捉宝瓶。盛满香汤。以灌其顶。时天帝释。复持宝冠。来为着之。然后称扬诸王复劝当诣大国王所治处。顶生复言。若我有福应为王者。国当就我。我不就国。立誓适竟。大国之中所有宫殿。园林浴池。悉来就王。金轮。象马。玉女。神珠。典藏。典兵。悉亦应集。君四天下。为转轮王。巡行国界。见诸人民。垦地耕种。王问臣吏。此诸群生。欲作何等。便答王言。有形之类。由食得存。是以种谷。欲以济命。王立誓言。若我有福应为王者。当有自然。百味饮食。充饱一切。使无饥渴。作愿已竟。寻有饮食。王更出游。见诸人民。纺绩经织。王复问言。作此用为。诸人对曰。食已自然。无以严身。是故纺织用作服饰。王复立誓。若我有福应为王者。当有妙衣自然而出。赈给万民。使无穷乏。作愿已竟。应时诸树悉生种种异色妙服。一切人民。求得无尽。王更出游。见诸群黎。修治乐器。王因问之。作此何为。诸人报言。衣食既充。乏于音乐。所以治此。欲用自娱。王复立誓。若我有福应为王者。众妙乐器。当自然至。作愿适竟。应时诸树。若干种种伎乐。悬在其枝。若有须者。取而鼓之。音声和畅。其有闻者。无不欢预。王德至重。万善臻集。天雨七宝。遍诸国界。王问诸臣。此谁之德。诸臣对曰。此是王德。亦国民福。王复立誓。若是民福。宝当普雨。若独我德齐雨宫内。作愿适竟。余处悉断。唯雨宫里。七日七夜。其顶生王。于阎浮提。五欲自娱。经八万四千岁。时有夜叉。踊出殿前。高声唱言。东方有国。名弗婆提。其中丰乐。快善无比。大王可往游观彼界。王则允可。意欲巡行。金轮复转。蹑虚而进。群臣七宝。皆悉随从。既至彼土。诸小王等。尽来朝贺。王于彼国。五欲自恣。经八亿岁。夜叉复唱。西方有国。名瞿耶尼。亦复快乐。王可至彼。王即允然。往游其土。食福受乐经十四亿岁。夜叉复唱北方有国。名郁单曰。其土安丰。人民炽盛。王可到彼。王即往诣。留止其中。上妙五欲。极情恣意。经十八亿岁。夜叉复唱。有四天王处其乐难量。王可游之。王与群臣及四种兵。乘虚而上。四天遥见。甚怀恐怖。即合兵众。出外拒之。竟不奈何。还归所止。顶生于中。优游受乐。经数十亿岁。意中复念。欲升忉利。即与群众。蹈虚登上。时有五百仙人。住在须弥山腹。王之象马屎尿下落。污仙人身。诸仙相问。何缘有此。中有智者。告众人言。吾闻顶生王。欲上三十三天。必是象马失此不净。仙人忿恨。便结神咒。令顶生王及其人众。悉住不转。王复知之。即立誓愿。若我有福。斯诸仙人。悉皆当来承供所为。王德弘博。能有感致五百仙人。尽到王边。扶轮御马。共至天上。未至之顷。遥睹天城。名曰快见。其色皦白。高显殊特。此快见城。有千二百门。诸天怖畏。悉闭诸门。着三重铁关。顶生兵众。直趣不疑。王即取贝吹之。张弓扣弹千二百门。一时皆开。帝释寻出。与共相见。因请入宫。与共分坐。天帝人王。貌类一种。其初见者。不能分别。唯以视眴迟疾。知其异耳。王于天上。受五欲乐。尽三十六帝。末后帝释。是大迦叶。时阿修罗王。兴军上天。与帝释斗。帝释不如。退军入城。顶生复出。吹贝扣弓。阿修罗王。实时崩坠。顶生自念。我力如是。无有等者。今与帝释。共坐何为。不如害之。独霸为快。恶心已生。寻即堕落。当本殿前。委顿欲死诸人来问。若后世人。问顶生王云何命终。何以报之。王对之曰。若有此问。便可答之。顶生王者。由贪而死。统领四域。四十亿岁。七日雨宝。及在二天。而无厌足。故致坠落。是故比丘。夫利养者。实为大患。当思远离深求道真。阿难白佛。此顶生王。宿殖何福。而获如此无量大报。佛告之曰。乃往过去。不可计劫。时世有佛。号曰弗沙。与其徒众。游化世间。时婆罗门子。适欲娶妇。手把大豆。当用散妇。是其曩世。俗家之礼。于道值佛。心意欢喜。即持此豆。奉散于佛。四粒入钵。一粒住顶。由此因缘。受无极福。四粒入钵。王四天下。一粒在顶。受乐二天。尔时诸弟子。闻佛所说。有得初果二果三果及阿罗汉者。不可称数。受持佛语。欢喜奉行。《贤愚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问我购买的消防器材什么时候送来,但电话那边称,消防部门不会售卖、推销任何消防器材,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被‘任意显号’骗了。今年4月1日,竹溪县市场监管局接消费
  • #手相面相看相算命# #国学新青年##算命##青春文学#脸上的痣太多,就不一一点评了,面无善痣,都会影响个人的运势发展,美满淡且眉尾散乱,性格随和,平易近人,若
  • 好的开局能让你在未作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已经具备足够的战力基础方便堆砌战力,如果你选择初始或石头号入坑你手里还会有相当不菲的一比启动资金&资源,有助于你在大
  • 不过,作业还是要写的,万一他就检查了呢[偷笑]近排真的很充实很开心,原本说每天找到有一件让自己觉得幸福的事情就够了,没想到我的快乐有那那那那么多。#尤长靖[超话
  • #大班长答疑# 【答疑】班长您好,我是武中厦之一的经济学本科,均分87,一段小基金公司助理研究员,一段八大审计,一篇外文普刊政治经济学相关独作发表,雅思6.5,
  • 偶然听了好久之前的伤信 那时候eason的喉咙还没沙哑 嗓音纯粹到没得用话来讲 就是实在太伤心了这歌 听了几遍没法忍住太压抑 得出去缓一缓今天加完班回来快递居然
  • 不就网红产品嘛 用之后:卧槽,真香,为什么没有早点下手[嘻嘻][嘻嘻][嘻嘻]染色影子英:虽然前两天刚买,但是我还是要入左耳刀的花:去年42.9买的[泪]爱芒果
  • [心]天蝎座♏️诸事如意、天秤座♎️小人退散、射手座♐️合作顺利、摩羯座♑️运势上升、水瓶座♒️咸鱼翻身、双鱼座♓️心情舒畅、白羊座♈️霉运消散、金牛座♉️意外
  • #河南布局卫星产业鹤壁为何站C位#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搭载了不少“河南造”。主要得益于当地良好的制造、数字基础和航天产业“新秀”——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你要说出国读书考ACCA/CFA,这些国外的证书我信,问题是CPA是国内的呀! 怎么在入职之前好好旅行一场;怎么为入职作准备,比如租房等问题;如果有男朋友,利用
  • SDX凭借大龙BUFF想上高地,我方日女开团,虽然厄斐琉斯大招伤害打满,但是最后还是打成3换2,SDX破掉中下两路高地,在推进上路高地时,我方复活打赢团战,拿到
  • 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nòu)多罗三藐三菩提。
  • 平常心❤️就好(超哥不按常路出牌[允悲][允悲][允悲])俶宣绎冲敬川青辰......​但是我看到了他的好同事颖儿[爱你],好兄弟王嘉尔[可爱],好哥们贾乃亮[
  • ”结果没想到 点进去以后发现…………这个龙骑 竟然是我自己.JPG 笑死我了……这是何等的缘分!下次还一屁股坐死对面.JPG最后演变成了我今天谢谢骑士 然后白魔
  • 利落又有型的精致感穿搭,想要变成辣妹的你可以直接照着穿。可能在不少仙女们的刻板认知中,想要让自己的身材不被埋没,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多穿修身单品,殊不知偶尔试试
  • 生活里以为自己是那个小鸟依人,需要大树依靠的,后来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也成长成了那个可以让别人依靠,遇见触及底线的问题绝不退让。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
  • 朋友们 我要做微商了❤ 反正一天练车也没什么事做 想练练手感 我考虑很久了才敢发出这条朋友圈 我选择的是观望了大半年的晶晶兔微商公司(因为我耍的好的在做
  • 所以我和你们说,无论你是上等根器、中等根器还是下等根器,法有很多,法也有高有低,如果实在做不到,你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念观音心咒也是可以的。我每次讲法都是根据
  • 】[星星]Top3大新闻1、#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56例#,境外输入病例20例2、#百亿私募大佬被曝失联#,公司发布停牌公告3、#2020年GDP现价总量为1
  • 只能等到最后,烟雾散了,人撤了,再来看看自己到了[星星][馋嘴][哈哈]做一个积极阳光的人,不要让心情生病。生活很复杂,同时也很简单,归根究底一句话:不管境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