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次党代会巡礼 四川农村日报整版推介渠县

  5月9日,王卫兵驾车驶过渠县保和村蜿蜒的乡村小径,停在一片视野极好、能俯瞰百亩连片玉米新芽的小坡。油菜刚收割的特殊气味还没散尽,这批春玉米已经冒到这位渠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肥料股股长膝盖高度,这让他心情很愉悦。
  今年,在全县 37 个乡镇(街道)集中连片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带动全县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2万亩的任务,成了渠县上上下下的重点工作。22万亩,任务之重,属全省之最。那么,渠县何以肩挑如此重任?
  说起粮食生产,绕不开渠县引以为傲的“第一”:四川省水稻面积第一县。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2万亩的任务完成后,渠县将迎来第二个可引以为傲的“第一”:四川省玉豆套种面积第一县。前景可展可喜,任务具体实施依然艰辛重重。渠县如何“拆招”?

  拆招一
  “腾笼换鸟”换地换人
  从王卫兵的叙述中笔者得知,保和村这片绿意融融的土地,1个月前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之所以撂荒,是因为村里劳动力年龄偏大,无力耕作。
  此地34公里外,董家坝占地7000亩的玉米大豆制繁基地一隅,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人员司腾飞刚操作无人机,为7000亩玉豆种苗进行封闭式除草。这个制繁基地大部分土地,2个月前还是备受黄脉病威胁困扰、几近毁园的低效柠檬园。
  闲田变忙田,低效经果林变制种产业园,这是渠县使出的一招“腾笼换鸟”。为了严守耕地红线、让玉豆有地可落,渠县出台了《耕地撂荒治理确保粮食安全十条措施》,累计整治撂荒地5.1万亩,腾退低效经果林6000余亩,挖掘岗坡地、四荒地等潜力6万亩。
  这些地谁来种?答案是引进业主。渠县37个乡镇先后引进央企融通集团、四川帮豪、国沃农业等龙头企业,以及种粮大户、专合社、家庭农场业主,以土地流转形式入驻各地,推广“玉+豆、果+豆、林+豆、埂+豆”种植模式。经营主体壮大了,22万亩玉豆套种任务也分解落实、化整为零。

  拆招二
  从买种到制种的跨越
  “玉米站列子,空行套豆子,增收要票子。”这是今日渠县玉豆种植户口中念叨的绕口令。列子,指成行成列的玉米;待地里陆续点下大豆,种植户丰收可期。
  耕播未动,种子先行。要扩种大豆玉米,种苗“卡脖子”的缺口成了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上述提到的7000亩玉米大豆制繁基地,就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引进业主四川帮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建造的。
  该企业副总经理叶永茂介绍,背靠科研专家团队——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团队,渠县搭建起院士科创中心,不仅开展水稻“种芯片”技术攻关,建成水稻育种基地1000亩,还开展了大豆、玉米优质良种研发。“借力7000亩玉米大豆制繁基地,能满足140万亩玉米、20万亩大豆的大田生产用种,渠县基本实现了从‘买种’向‘制种’的历史性跨越。”王卫兵自豪地告诉笔者,通过2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增种大豆12万亩,预计增产大豆1.2万吨、实现产值约0.8亿元。

  拆招三
  村村都有了示范点
  立夏已过,大豆高产竞赛的浪潮也在各地翻涌。四川分赛场上的“热门选手”渠县,应赛态度如何?
  “必须参加!而且全县300余村,村村都要有示范点参加。”渠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夏冬一番话掷地有声,底气来源于正有条不紊执行的《渠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攻坚行动方案》。
  翻开该方案,从第12页至第 22 页,整整 10 页印着 331名农技员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他们来自渠县不同乡、镇、村,都是达州市“千名农技人员进万家战春耕助力大豆生产”专项行动的参与者,数量占据全市三分之一,确保每个村都能得到技术指导。他们累计开展技术培训指导12.8万人次,为确保“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打通任务执行“最后一公里”拉起坚实防线。
  由于以百亩方为基本单元,每村都有连片土地的渠县拟建成 200 亩以上村(社区)示范田380个以上,喊出“村村参赛”的霸气口号。竞赛追求高产,要求大豆净作亩产达到250公斤,大豆玉米带状间作亩产不低于 130 公斤、带状套作大豆亩产不低于150公斤。“还将重点围绕渠江和 318 国道、南大梁高速、达成铁路等流域轴线,建成万亩示范区 2 个、2000 亩以 上 县 级 示 范 区 11 个 、1000 亩以上乡(镇)示范片26个以上。”在李夏冬的展望里,玉豆将成为渠县最好的“形象大使”,渠县也将成为丘陵地区粮油作物生产典范,为全川丘陵粮油作物生产区提供可复制经验。

四川水稻面积第一县谋求精彩嬗变

渠县优质稻现代农业园区,插秧忙。

  鹭舞人插秧,笑声阵阵扬。这是5月10日,笔者走进渠县有庆镇的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观赏到的初夏农忙美景图。在渠县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和农业园区股股长杨启卫指引下,笔者陆续经过水稻旱育秧移栽、机械育插秧、淹水直播、稻—油轮作模式、稻鱼共生项目等高标准示范田,将渠县水稻的“n”种模式可能看了个“过瘾”。
  坐落华蓥山西麓的渠县因渠得名,300余条穿县而过的沟渠河流,让它成为秦巴绵延山区里一块别具一格的“梦里水乡”,也为让它成为坐拥62.5万亩水稻的全省水稻面积第一县奠定基础。
  农业园区,是擦亮这个“第一”金字招牌的重要发力点。近年来,渠县投入13亿元,培育现代农业园区21个,在各个园区内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以及产业化联合体等业主形态,推行“大园区小业主”“公司+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配套传统与智能农机装备,不断挖掘着水稻产业的更多可能性的同时,打造出“古賨贡米”“生态香米”“谢谢米”“水稻渠成”等一批享誉市场的中高端稻米品牌。
  强“芯”赋能,是解决种业“卡脖子”难关绕不开的话题。渠县携手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团队,搭建渠县院士科创中心,除建成水稻育种基地1000亩外,还配套建设基因检测实验室、无菌实验室、分子育种实验室,着力开展水稻制种研发、食用大米蛋白精深加工、应用前沿农业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目前,渠县年产大米蛋白8万吨加工园区加快建设中。
  杨启卫指着渠县优质稻现代农业园区大门正门牌匾旁三颗金色的星星告诉笔者,今年,该园区将朝着5星级省级农业园区发力,3颗星有望变成5颗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星星,仿佛无声见证着悠悠宕渠助力达州打造川渝粮仓、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精彩嬗变。

陆阳X小耳朵
山区支教老师X大山出来的孩子

这是一个普通的贫困山区,和全国各地的其他贫困山区没什么两样。陆阳初来乍到,搭十四个小时的火车转大巴,一下车就是一阵昏天黑地的吐。

同行的其他老师和他比起能称得上有经验,递过来一瓶矿泉水,说你省着点喝,干净的水源在这座大山里和石油差不多稀有。陆阳抬起头,看见破败的墙壁后,露出一张张生涩黝黑的稚嫩脸庞。这些都将是他的学生。

这是一座再平凡不过的大山,贫穷,土地干裂,缺乏水源,教育资源落后,一年之中烈日能暴晒九个月。正好陆阳来支教这九个月。

他的家境也不算多好,但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大面积的贫困,仿佛掉入贫民窟。其他都能忍,但是缺乏水源令他焦头烂额。

他还算好,男人嘛,短发冲洗方便,同行的女教师哀嚎遍野,要在这里待九个月,卫生巾带的都不够,更别说这里会有便利店卖生活用品了。他理解女同胞的难言之隐,主动去找校长,问能不能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不需要纯净水,生水也成,我们自己烧。

校长也挺为难,他自己都用不上多少水,可又不能亏待大老远跑来这偏远山区支教的老师们,他挠挠后脑勺上仅存的三根白毛,说成,我想办法!

于是陆阳遇见了小耳朵,小耳朵负责每周给支教老师送两次水。这枯燥痛苦的九个月生活终于迎来一点曙光。

小耳朵姓肖,陆阳第一次和他搭话就发现他的听力不好,听校长说是遗传,他妈妈他外婆耳朵都有毛病。这里的孩子好像多数都有些疾病,智力低下,甚至是白化病,校长苦哈哈说这里的人没有文化,又多数沾亲带故,大部分是近亲……

他话说到这里就没有继续了,也不需要继续,陆阳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怎么会不知道他的意思。校长说这里出生率一年比一年低,好多孩子早夭,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哪怕整座山只有一个小学,哪怕整个学校的学生加起来不到一百人,他也想教书育人,这些孩子已经是没文化诞生的悲剧产物,至少不应该,不能让更多残疾的孩子出生,不能再有更多的小耳朵。

小耳朵只是听力有问题,其他沟通交流没有障碍,他生在大山长在大山,骨子里的淳朴。每周送水来都是小心翼翼抱着两大桶水,生怕一个趔趄溢出去一滴。在这里,一滴水的价值堪比一颗珍珠。

陆阳和其他老师都住在学校里的教室宿舍,他住一楼,小耳朵每次都先给他送水。陆阳见这人和自己差不多大,忍不住和他搭话,得知小耳朵家在山上,每次来送水都要爬两座山,白天在家帮外婆干农活,傍晚从家出发爬山过来,所以每次水送到宿舍都是深夜。

陆阳担心他这么晚再爬山回去危险,次数多了就留他在宿舍过夜。说了两次小耳朵才听清,摆着手拒绝,说这么热的天爬山过来,自己一身的汗,怕熏到城里来的老师。

陆阳说没事,这不是有水嘛,怕臭你就洗洗。小耳朵更惶恐了,他从出生到现在就没用过这么干净的水洗澡。陆阳也不和他浪费口舌,直接上手扒他衣服,帮他搓背时发现他背上不少晒伤留下的红印子,麻绳勒出的痕迹,虎口都是刀痕,陆阳没说话,默不作声把水浇到他脊背上,小耳朵被热水激得浑身一个激灵。

小耳朵家里穷,就读过三年书,认得大部分字,但是因为听力不好,他的发音有些偏差,听起来像口音,又和大山里其他山民的口音不太相似。

小耳朵问他城里有什么,陆阳说有小耳朵。

小耳朵笑着说你别逗我,陆阳说没逗,真有,一种藏在耳朵里的小耳朵,戴上它就能听清楚别人说话。小耳朵眼里都是向往,问我戴上了就能听清陆老师说话吗?

陆阳侧过头看他,看他在月光下皎洁得过分美丽的脸庞,不答反问:你想听清我说话吗?

小耳朵用力点头,说想的。于是陆阳靠了过去,唇瓣几乎要贴上他的耳廓,眼里盯着他发红的耳朵说了好多话,都是小耳朵没听过的,陆阳说那叫诗。他在他耳边念了一夜的诗。

八月进入最高温,大山烫得像烧烤架上的肉,从宿舍楼走到教学楼就能湿掉一件衬衫。陆阳苦中作乐,说上一节课跟蒸桑拿似的,小耳朵问他什么是蒸桑拿,陆阳解释是一群人进到一间屋子里一起闷出汗来,小耳朵不解,说你们城里人真有意思,这么热的天不吹风扇喝凉水,居然还嫌不够热汗不够多。陆阳笑笑没说话。

但是小耳朵听出他对这鬼天气的抱怨,一周两次的送水变成了三次。陆阳很惊喜,虽然杯水车薪但是聊胜于无,他跑去向校长道谢,校长正拿两张考卷扇风,说送水还是一周两次没有变。

陆阳愣住,说小耳朵已经连续一周三次送一个月了,校长沉默了一会儿,垂下眼睫说,那是他自己送的吧。

半夜翻山很是危险,山路陡峭,送水的活只能找年轻力壮的男人,校长当初找到小耳朵,许诺他一周来送两次水,作为报答送他半桶水。

在这贫瘠的土地上钱反而最无用,水源才是人人趋之若鹜的东西。陆阳去问了其他老师,其他老师依旧是一周两次送水,送水人还是小耳朵。

只有陆阳的水是一周三次,第三次水是小耳朵翻山越岭拿命换来的。

陆阳疼得心尖儿发颤,看他掌心皮肤又皲裂了,默默转身擦了泪,回过头又是一张笑颜,招呼他:辛苦啦!今天也留下来吧,我给你擦背!

九个月的时光并不短暂,拿到车票那天陆阳发了半天呆。隔天晚上小耳朵又来送水,这是这周他第四次来送水。

小耳朵放下水桶还主动帮他烧水,嘴里念叨着陆老师你又把衣服乱放不叠好,你说你这样一个人可怎么过好日子,他喋喋不休说着,不等陆阳答,好像他听不见就可以不在意答案。

陆阳走到桌边,这是房间里除床外唯一的家具。他抽出夹在课本里的火车票递给小耳朵,小耳朵愣了愣,眼里起了一层雾,眼眶红得很快,嘴巴张了张,最后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不该这样的,小耳朵平时笑起来很好看的。

小耳朵抬头盯着天花板上的电灯,这栋楼年久失修,光线很差,灯泡也暗淡,像这座大山里出生的人的一生,黯淡无光。

“挺好的,挺好的。”小耳朵边说边掉眼泪,还不忘牵起嘴角的弧度,“回城里也要好好过日子啊,记得按时吃饭别挑食,多吃青菜有好处的,还有袜子不要和内裤一起混着洗,……”

“哎呀瞧我操心的,陆老师肯定晓得的。”小耳朵说到这里停顿,后背一拱一拱的,停不下来,“那你,那你记得找个对象,好好照顾你,陆老师你要、你要好好的啊……”

陆阳走过去搂住他,一下一下轻抚他的背,浅浅一声叹息后才开口:“我搭学校的大巴车回去,这是火车票,给你的。”

小耳朵俯在他肩膀的头抬起,露出一张茫然懵懂的脸:“我的?”

陆阳的手从他背上移到他脸上,他脸上还有斑驳的泪痕,睫毛被泪花打成一缕一缕纠在一起,陆阳的指背刮过他泛红的眼睑,郑重点头:“我知道这里还有你放不下的人和事物,等你收拾好一切,我在城里等你。”

陆阳又在他耳边读了一夜的诗,小耳朵红着脸,说这些诗怎么和你之前念的那些不一样啊,听着怪让人脸红的?陆阳说这是情诗。小耳朵问他什么是情诗,陆阳卖了个关子,说等你来城里,我再告诉你。

……

年关已过,落了一地鞭炮残渣混在还未被阳光消融的雪里,等着清洁工人来清扫。陆阳往大山寄过信,不知道小耳朵收到没,他认得字,陆阳也教他写过字,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寄信,早知道当初该手把手教他的。

远在这座城市之外的某个偏僻小镇,小耳朵刚下大巴车,这是他第一次搭大巴车,晕车实在不好受,但是他没吐,抱紧了怀里外婆的骨灰盒,一步也不敢歇息赶往火车站。

校长说火车站扒手多,你要小心,东西尽量少带,能放身上就放身上,于是他只带上了外婆的骨灰盒,和当初陆阳给他的火车票。那张火车票攥在手里浸了汗被捏得皱巴,他时不时掏出来看一眼,发现皱了又赶紧展开、摊平,拜一拜外婆,然后用骨灰盒压一压火车票。

陆阳说等他收拾好一切,放下大山里的执念,陆阳在城里等他。他不知道城里人说的话算不算数,但是陆老师说话一定算数,他想去见识见识蒸桑拿,想戴上陆老师说的戴上就能听清楚的耳朵里的小耳朵,想听陆老师给他念情诗,想看看陆老师有没有好好吃饭,是不是还在挑食,衣服是不是还混在一起洗,拧也拧不干净……

他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这些事如果不和陆阳一起做就没有意义,他要让自己的人生从这一刻起变得有意义。

火车轰鸣声巨大,响得他耳朵发疼,火车上孩童嬉闹乱跑,中年男人打牌时夹杂一两句脏话,售票员提醒大家小心扒手丢失物品不管,小耳朵抱紧了怀里的骨灰盒,那张火车票紧紧贴着盒子底部。

他随着这列火车去找寻为他念情诗的陆老师。

[心]【瞭望塔上的夫妻哨:“你守护绿,我守护你”】
长治市上党区南宋镇的八仙岭山,树木郁郁葱葱,松槐遍布山野。就在这密林深处,有一座高近20米的白色瞭望塔——那是一双守望森林的“眼睛”。
11年前,年过六旬的李松贵带着老伴毕宽心,背着行李上了山。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上山间,他们已伫立在瞭望塔上,每当人们在深夜安心入眠,他们依然在瞭望塔上驻守。
11年的时光,两人、三餐、四季,“你守护绿,我守护你”,李松贵夫妇终日与群山为伴,与草木为友,只为护佑那里的一草一木……
担心丈夫没人照顾,她陪老伴进了山
上党区南宋镇面积4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就达47%。2011年,原长治县林业局在南宋村八仙岭山上修建了一座高近20米的瞭望塔。
瞭望塔修好后,谁来驻守瞭望塔就成了一大难题。“因为瞭望塔上的护林员必须得24小时坚守岗位,工资报酬也不高,别说年轻人不愿意干,就连附近村里的中年人,只要能出去打工的,都不愿意干。”南宋镇林管站站长宋振气说。
后来南宋村村委负责人找到了年过六旬的李松贵,问他愿不愿意去山上的瞭望塔坚守。“村大队负责人来找我,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南宋人,知道这里的树木长成今天这样有多不容易,自己上山看守瞭望塔,当护林员巡逻,能为家乡的树木好好生长出一份力,觉得值得。”李松贵回想当年如何上山守护瞭望塔时这样说道。
李松贵是满口答应守护瞭望塔了,可回家跟老伴一说,毕宽心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嚷道:“瞭望塔上去就得一直待在那,一个月才几百块钱,你图啥呢?”“我现在也没啥事,上去还能看着咱们的树……”“你上去家是顾不上了,一天三顿饭怎么弄?”“我自己带个锅做……”毕宽心看李松贵那样执着,担心老伴常年独自在瞭望塔上风餐露宿没人照顾,想着再劝他也无用,便说到“那我跟你上山做个伴吧。”
就这样,2011年6月,李松贵夫妇“乔迁新居”,从山脚下搬到了山顶,小而简陋的瞭望塔成了他们的“新”家,从此,八仙岭瞭望塔也成了“夫妻瞭望塔”,李松贵守护着那片绿,毕宽心守护着李松贵。
塔楼里的两人、三餐、四季
11年的瞭望塔生活是非常艰辛的,三层简易的瞭望塔内,一层是两张简易的单人床、一台经常收不到信号的老旧电视机、一架老式的铁炉子以及锅碗瓢盆,这便是李松贵夫妻俩全部的家当。
11年来,李松贵老两口洗菜、做饭、饮用水等生活用水和菜、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都要从山脚下的家里背上山来,“她腿脚不好,之前这些生活必需品主要是我从山底下要么步行背上来,要么用辆自行车推上来。这几年好了,我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回家拿点东西来回顶多需要40分钟。”李松贵告诉记者。
11年来,李松贵老两口尤其舍不得用水,两个人每天只是做饭、洗碗、洗菜用水就得一大塑料桶。采访那天恰逢塔楼里的水用完了,李松贵上午巡山结束后,抽空回家打了3桶水。“现在电动三轮车拉水是方便了,但是还得往塔里搬,上岁数了,加上台阶多,也有点儿搬不动了……”李松贵边从车上卸水边说道。水打回来了,毕宽心也开始准备午饭——土豆丝饼,洗菜盆里的水先是洗了一遍削过皮的土豆,然后又洗了几根小葱,最后倒进了一旁的洗手盆,“等等看看还能有什么用吧……”
山上不仅用水困难,住的条件也非常简陋。瞭望塔建在四面不遮风的山顶上,而且四周安装的窗户多,夏天蚊子多,冬天冷风多。“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刮来,都能听到风声。”毕宽心告诉记者,“尽管冬天一层生个炭火,屋里还是冷得不行,用个电暖气,盖上两床被子才能睡着呢。”
至于那台阴雨刮风天气时就收不到信号的老旧电视机,老两口主要用来收听天气预报,“天气好时,中央电视台能看到,我们打开电视主要是听听天气预报,看看下不下雨……”盼着下雨、盼着下雪似乎成了这些年李松贵老两口一个常年的愿望……“因为下雨、下雪了,他就能歇歇,不用拿着望远镜爬上爬下地一直去看有没有着火点……”毕宽心略带心疼地说道。
一座塔楼、两人、三餐、四季……巡山护林的这些年,李松贵夫妇与大山为伍,与森林为伴,吃住在瞭望塔里,与家人聚少离多。任由风吹日晒雨淋,夫妻俩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守护着那片青山。
把守护山林的日子过成了“诗”与“远方”
“老李,最近天气干,你弄地时,可不敢烧秸秆啊……”
“富胜,地头的荒草可不敢烧啊……”这是最近李松贵进山巡逻时常喊到的几句话。
一副高倍望远镜、一个日常联络的对讲机,一部老年人手机,一条时刻紧随身后的黑狗,这是李松贵每天出门巡山时必带的“四件套”。“每年的3月底到5月初,是护林防火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老百姓都要收拾耕地,就怕大家烧秸秆、烧荒草,所以只要不下雨我就出来,去地头转一转,嘱咐一下。”李松贵告诉记者。
护林员除了在瞭望塔上做好监测工作,还需要走进山林进行巡逻,这不仅需要足够的体力,还要特别细心。常年重复、机械的工作异常乏味,全凭一份责任在肩、坚守在心。但李松贵并不觉得这样的工作与生活枯燥无味。
“我很热爱护林员这个工作。现在人老了,觉少了,每天天不亮我就起床进山溜达了,今早我往南走了走,现在正往北边遛遛,今天天气好,肯定有人要上地,我得去嘱咐几句。”李松贵说,“山里空气新鲜,心情特别好,精神也很好,有时候我还想亮一亮嗓子,唱上两句呢。”说话的功夫,毕宽心给李松贵打来了电话,“你走到哪了?”“我往北边山地遛遛,一会儿就回去了……”
中午时分,李松贵回到了塔楼,毕宽心已经在准备午饭。老两口一起去旁边的鸡舍收了几个鸡蛋,然后去菜地里拔了几根葱。“土豆丝饼里放个鸡蛋,再放点葱,可好吃了……”毕宽心一边搅拌一边说。而忙活了一上午的李松贵,坐在塔楼外面的小板凳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清理一下灭火器具。“咱们八仙岭山周边有好几座煤矿,一到晚上,矿上的灯亮起来,可漂亮了,我和老伴经常坐在外面看,可好看了……”
一块小菜地、一个围着栅栏的鸡舍、一座塔楼、两位老人,他守护着绿,她守护着他。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时光记录着他们相依相靠的身影,四季伴随着他们的脚步轮回。“这些年,大家的防火意识都增强了,身边的树木更绿了。我还会坚守下去,陪着满山绿树,我觉得心里踏实。”李松贵说。
https://t.cn/A66TWARp
#上党区##长治身边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更值得关注的是,多个领域的投资表现亮眼:“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6.8%,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2.8%;制造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21%……数字变迁背后,山东
  • 要知道,王菲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当妈妈的人,但是她的一个做法真的是和张柏芝之间有着太大的差距了。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最为的清楚,而且张柏芝会做出这样一个选择也是有她的理
  • 今日,媒体报道了此事最新进展,警方已经找到线索,发现周慧贤在酒店遇害,目前,女网红的前男友已经自首,不过,却一直保持沉默。今日,媒体报道了此事最新进展,警方已经
  • LiSA 5thアルバム『LEO-NiNE』(レオナイン)10月14日発売【完全数量生産限定盤(CD+BD+上製本フォトブック付き・豪華仕様)】価格:¥5,00
  • 超级舒适,非一般的享受,真的非常棒,这种高质感,真心赞!超级舒适,非一般的享受,真的非常棒,这种高质感,真心赞!
  • 不给韩梅梅找媳妇我马上去刀策划[怒]现在没点文化连糖都磕不懂啊[doge]快夸我#三国志战略版[超话]##三国说物人集结#和#三国志战略版# 龙胆亮银枪是蜀国
  • ”   10月21日晚,叶小纲“中国故事”欧洲巡演最后一站在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音乐厅拉开帷幕,著名指挥家何塞·塞雷布里埃携手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演奏
  • 也要去看看她的粉丝和关注列表(发现了pz的其他号)P2-3不用犹豫 直接举报,客服介入,申请信息披露……等待就好……p4信息下来以后就好办了,有她的真实姓名号码
  • 其实很多自然宝石,水晶都已停止开采,矿源枯竭,这是人们随着生活资粮富裕以后的必然现象----衣物丰足之后,人就希望能够拥有一些跟稀缺、彰显高贵的宝石,当然,无可
  • 大家要是想上当,生气就去买幸福西饼吧 第一,蛋糕样子巨丑,跟图文不符,以前买过八寸的蛋糕都没有幸福西饼的这么矮,薄的要死,这还有脸叫八寸的 第二,硬的要死,蛋糕
  • 再说到一些对女性身份的思考,比起辣椒,我们重庆女子当是山茶昨日去鹅岭,未曾想到公园里有那么多绽放的山茶,好美啊!于是理想的地域身份,理想的人格,理想的女性身份,
  • 后来被我们憎恶的那个前任其实和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逢人就忍不佳夸耀的是同一个人我们何必因为爱情不在了就撕破脸地制造出一个让两人都难堪的僵局呢如果换个角度去看其实是那
  • 健康吃货的武林秘籍——来自省三院营养科的健康大礼包请查收大(feng)鱼(kuang)大(peng)肉(zhang)的春节之后,大家有没有实现每逢佳节胖三斤的目
  • 花花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男孩[心]前两天看《歌手》看到花花唱《我们》一生只唱一次,一次只唱给“你”听~我觉得很感动,从未见过(在娱乐圈里)这么痴情的男孩子~爱了爱
  • #P1Harmony[超话]# ✨#P1Harmony1028出道快乐# 【蓝啾】201116 更新相关一则KBOB STAR下一位客人是P1Harmony!令
  • 单身男士脱单风水鲜花情窦初开一直以来,将鲜花放入卧室都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催旺桃花运的方法。那么单身女性,就是代表着西南方,在西南方放在鲜花,最好是花瓶里养一只新鲜
  • 小和尚自答,你我之间 ——《哑舍》 ​玄色不管幸与不幸,都不要为自己的人生设限,以免阻挡了生命的阳光 ——《人生随时可以重来》摩西奶奶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
  • 老戏骨林栋甫罕露面,弯腰与美女合影显绅士,去年被曝开出租车6月3日,某网友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分享了一张合影,并配文称,沪上名人,谁认识他吗?最难得的是,林栋甫还是
  •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十八空义第四十八】(卷三十ー)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
  • [星星]可以延期,但有条件的英国大学01、曼彻斯特大学曼大表示:想要Defer的同学们,可以发邮件与学院的招生办公室讨论,根据给出的理由决定能不能延期。#巴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