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逻辑学研究:“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几乎我的全部著作都是我对自己的独白。我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

——维特根斯坦

图片

  战国名辩学者、名家代表人物、孔门弟子公孙龙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语言及逻辑学家,也是最早的符号哲学、语言哲学的研究者。他所提出的著名命题“白马非马”论具有深刻的语言逻辑学和本体论涵义,兹剖析其涵义并略述如下:

  1、指号白马不是生物的马

  2、指号白马不是马的类群

  3、指号白马不是个体的马

  4、马的类群不是马的个体

  5、白色马,即白色(指号)➕马(指号),作为复合的指号,不同于单一性指号的:白马

  总而言之:

  一、指号不同于真实对象。真实对象无法用指号表述,一切表述必然词不达意,强作表述即必然意味着曲解。

  二、所以人类没有工具可以表述和认知真实的世界。在认知、表述和本体及客体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即现实与表述的鸿沟。

  以上命题和结论,与18世纪德国的伟大哲学家康德的理论基本可以说相同。天下百虑,殊途同归。

  所以,2千年前战国时期的赵国名辩哲人公孙龙的哲学,与约200年前德国哲人康德的哲学意义可以相通。

  故公孙龙可称就是中国的康德,早生两千年。

  20世纪的哲人维特根斯坦说:“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我们已卷入与语言的搏斗中。”又说:“语言分析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通过我们的经验来解释一种语言游戏,而在于确认语言只是一种游戏。”因此“凡可言说的,言说”,“凡不可言说的,沉默。”

  ——他的困惑以及结论,与公孙龙哲学也具有相通的意义。

【附 录】

何新旧文:谈“玄”

  …………(上略)

  (二)哲学与宗教有一共同的根本性问题,即所谓“终极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人生本身作为过程的虚幻性。

  但是,对世俗之人来说,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这种虚幻性被认为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过来人,以至当人到面临死亡时,才会对万事皆空的人生虚幻性有所顿悟。

  一位禅师曾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所为何事?就是要为人类解决一个最大的根本问题,即所谓“了生死”的问题。

  人必有死。然而,死究竟是终结还是非终结?这是宗教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宗教以对神(无限者)的信念和意志皈依解脱掉这个问题。而哲学则无始无终地永久困扰在这个问题中。

  生死问题及人生虚幻抑或真实的问题;进一步也就是整个存在世界究竟是真实或虚幻的问题。康德称之为“现象”与“实体”的问题,在中国中古佛学中则被看作所谓“色”(现象界曰“色”)、“空”(虚幻界曰“空”),以及关于何为“真如”(即本体、实体、本源)的问题。①

  【①形上问题在中国学术中,自孔子以来的儒学都不看重。因为儒者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政治和伦理。但在中古(魏晋)玄学和佛哲学中,对形上问题则作过深刻的思辩。】

  再由此,即可以提出人的智慧和知识究竟是否可能认识“真如”的问题。

  因为人在肉体上对于客体的介入手段是有限的,即只能通过感受、感知、思维及语言[即:眼、耳、鼻、舌、身、意(识)、语(言)],从而感知以及介入于客体。

  认知问题,最终总是会归结到语言问题。为什么?

  因为思维是意识的间接活动。人类的思维必须借助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个虚拟的符号系统(即语言)。

  语言既是人类的认知工具,也是人类传递和表述信息的工具。人类发明了语言符号系统,而语言的元素是词。“词”,古代名家及墨、荀谓之“名”。就语言学意义言,词是“辞”。就逻辑学意义言,词是“概念”。就功能论,词既是推理工具,也是传达(表述)信息的工具。

  比如我现在向读者传递信息,必须使用一系列作为“名”即“词”的符号。借用佛家语,这个传递问题,就包含了所谓“诠”(诠释)与“遮”(遮蔽)的问题。②

  (中国古代学术中所谓“训诂学”,就是阅读古典文献时破其“遮”的一种“诠”。禅宗之所以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语言文字,也是为了破除“遮”、“诠”之障。)

  “诠”与“遮”的问题,包涵着指号(词)与语义的内在矛盾,即“借指”与“所指”的矛盾。

  例如:当我说“哲学家”这个指号(词)时,它的语义是多重的:

  (1)指现实中的哲学家(一些人物),

  (2)或者仅指“哲学家”这个词。

  前者对语义是“所指”,后者的语义则是“借指”。这两者混而难分。某些悖论,往往就是由二者的混淆而发生的。

  “哲学家”这个指号的涵义(包括内涵及外延)并不等价于“哲学家”这个人群,更不等于某位哲学家。

  但在语言形式上,这就意味着“哲学家”(作为指号)并不是指“哲学家”(作为一些人)以及某哲学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以“哲学家”(指号)去描述那些“哲学家”(那些人)以及那个哲学家。因此,所谓“哲学家”(人)既是“哲学家”(指号),又不是“哲学家”。

  令M是指号“哲学家”,N是作为“哲学家”的人;则N=M,当且仅当N=-M。(哲学家是“哲学家”,当且仅当哲学家不是“哲学家”。)因此这里构成悖论,这个悖论也就是战国时的公孙龙所意识到以及所提出的著名悖论:“白马非马”。

  (三)所以,一诠必生一遮。诠生遮生,随诠随遮。天下事,不说倒还明白,多说反而糊涂。

  佛学所谓“诠”,就是语言符号,指号。所谓“遮”,就是模糊和歧义,就是矛盾和悖论。凡有“诠”必有“遮”。因为语言符号工具本质就“遮”,因此中古佛学称语言指号为“假名。”

  “假名”不是实体,却被用以表征本体。并且,必须、也只能通过它而表述本体。人类的语言具有来自自身形式同时又是具有根本性的模糊不确定性。(古名家所谓“白马非马”的悖论,以及希腊的“说谎者悖论”,都是揭示了基于语言指号的这种模糊性。)

  因此,20世纪初的数理逻辑学界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等试图设计和构造一种纯粹的形式工具语言,从而建立一种彻底无“遮”,即绝对定义清晰,不包涵任何歧义和模糊性的指号系统。

  然而哥德尔后来用哥德尔定律证明了这种工具的不可能存在。①其论证复杂而繁琐。

  其实,并不需要哥德尔那么繁琐的论证。孔子所著《易系辞》也讨论过“言”与“意”的关系。他说:“词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象尽意。”庄子则主张:“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些说法都与“指号”与“意义”的矛盾性有关。

  王弼解《易》也主张:“得意则忘言”,“得言则忘象。”②

  【①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与康德的二律背反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康德证明在超离经验的基础上,纯形式的理性演绎只会导致对立争论的恶性循环(二律背反)。哥德尔则证明,一个形式公理系统自身的完全性(统一性),不能通过系统内的自我演绎实现。

  ②参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维特根斯坦根也意识到这个“诠”与“遮”的问题,所以他断言任何“诠”只是语言游戏。他主张摒弃对不可言说者的讨论,“对可言说者言说,对不可言说者沉默。”(但这句话本身就包涵了很复杂的歧义语义结构。)③

  【③这句话中的“者”至少有三重歧义:(1)指所言说对象,人。(2)指所言说内容,物。(3)兼指二者。】

  哥德尔定律证明了纯数理语言形式自身的自反(矛盾)性及所谓“不完全”(不统一)性。这意味着确认了人的理性认识工具(逻辑工具)和表述工具(语言),本身先天地是有问题的。

  因此,用任何语言和逻辑要作到完全透彻之无矛盾认知及表述,都是不可能的!——而这一点,正是19世纪康德哲学的结论。

  现代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都不知道,其实在中国中古佛哲学关于“遮”与“诠”以及“真如”与“般若”的讨论中,早已实质地蕴涵了现代哲学的上述这些理论。①

  【①南北朝时僧肇(373—414)言:“夫玄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至理虚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恐所示转远,庶通心君子有以相其言于文外耳!”】

  其实,中古中国佛学的“般若学”就是近代哲学所谓“认识论”。万法皆本一源,万法皆归一源。康德哲学的最终结论是限制理性而回归于信仰,在这一点上与中古佛哲学的辨智论恰亦相通。

  因此,可以说哲学与佛学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别”(分别),而是“通”(汇通)。②

  【②孔子曰:“圣者,通也”。《尚书大传》郑玄注:“心明曰圣,圣者,通也。”通者,大智也。所谓内圣外王,王者,威也,敬也。所谓内圣外王的真义,即:内通,外敬,内智,外威。】

  佛说中有所谓“金刚九喻”。其中之七、八、九等喻曰:“观过去如梦”,“观现在如电”,“观未来如云”。其实所谓梦、电、云,无非都是“空”的喻象。最高的“般若”境界,实归结于空。③

  【③吕澂先生说:般若的基本原理“性空”,与道家言“无”相印合。般若学说的“无相”、“无生”,相似于道家的“无名”、“无为。”】

  黑格尔说:“古代哲学家曾把空虚理解为原动者。他们诚然已经知道推动者是否定的东西,但还没有了解它就是自身(SeIbst)。

  必须悟得般若及真如之本体是“空”,才能得大智慧,也才会有大勇敢。

  大智慧,就是看得破。大勇敢,就是“菩萨行。”所谓“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所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乘的真境界实在于此!惟能入世,才会有智;惟能出世,才会有勇。(谭嗣同所著融合儒佛的《仁学》,精义亦在于此。)

  所以《西游记》中全智全勇的猴子名叫“悟空”。整个《西游记》本身,其实正是以佛理调侃人生诸色而设喻的一个象征主义的大寓言。

  悟得人生皆虚空,可以少却多少闲气和争论。须知一诠就是一错(因为必有“遮”)。所以只能随“诠”随“扫”,随遮随破;哪里求得到什么“绝对”?须知,汉语中的“绝对”一词本身也是来自佛语。④

  【④中古佛学在语言上对当代的影响举不胜举。甚至“阶级”一词,本初也是佛语。谢灵运“辨宗论”:“寂静微妙,不容阶级。积学无限,何为自绝?”…………(下略)】

  【以上文字摘录于何新著作《谈“玄”》一文,原文曾经收入于何新著《哲学思考》(下卷)#生活碎片# https://t.cn/A6qKtegq

  「義寂云:所作善惡,非但自識內薰」,自識內薰就是阿賴耶的記憶永遠不會失掉。所以佛在經上常講,「聞佛名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縱然是無量劫之後,如果遇到緣這個種子還起作用。所以傳播這句佛號,功德真的是無量無邊。我也是有一年夏天到香港來講經,看到香港人穿這個T恤,上面都是印的花,像魔鬼一樣那種圖案。我看到這些圖案,那要印上阿彌陀佛名號多好!讓人家看一眼念一聲,阿賴耶識就種種子了。我這一提倡真的就很多人做,印上佛菩薩的名號,印上經文,好事!有人說印上佛的名號,穿在身上不恭敬,常常拿去洗,跟衣服混在一起不恭敬。我說佛沒有什麼恭敬不恭敬,佛只要能度人就是好事,不要忌諱這些。佛才不忌諱這些,佛就是叫名號看到的人愈多愈好,聽到的人愈多愈好,雖然這一生不能得度,種子種下去了。我們這一生能得度,你要知道我們的種子什麼時候種的?無量劫前種的,今天才起作用。

2022冬季课程 | 唯识三十颂-第二天(余下部份文字翻译)
佛陀涅盘后,喜欢做理论性思考的阿毘达磨论师,提出了疑问说:「业(行为)的影响到底储存在什么地方呢?」如果造了这么多的业,没有一个储存的地方,就不可能会有业持续的情况,所以必得是有这样一个储存业的地方。就像计算机,我们建立了各种的档案,但是要有一个地方储存这些档案,如果没有储存的地方,这些档案就无法存在。还有,计算机如果内存太小,也储存不了太多档案,所以储存的空间还不能太小,这样来说的话,我们从无始以来造作的所有的行为、印记、业,必得有一个储存的地方,而且是到了来生,都还会继续存在着的。因此,阿毘达磨的论师归结出来,就提出是有一个主体储存业的地方。

上节课说过,佛涅盘后百年,僧团分裂成上座部和大众部,其中也可以说大众部具备了浓厚的大乘色彩,虽然当时还未发展出大乘,但大众部主要关心的是「解脱」的问题。而上座部关心的是「轮回」,也就是关注论典、分析思考的阿毘达磨论师,经过不断地思考,而提出我们在身体和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的深处,有一个轮回的主体,也就是业相续的主体。

针对这个主体,不同的部派,就使用了不同的代称:

1.有分识(上座部和说假部)
2.穷生死蕴(化地部)
3.非即非离蕴我(犊子部)
4.细意识(经量部 ),据说大众部也主张是有细意识,并把它称为「根本识」。

阿毘达磨论师提出,必须有「业」的存储器,但是「业」不是一种纯的非物质体,也不是纯物质体,如果以现代来解释的话,「业」就像是一种能量(energy)的状态。比如,「光」是一种能量,是非物质的状态,但是组成「光」的「光粒子」又具有物质性的层面。同样的,「业」就像「光」一样,是具有一种能产生很多力量的能量状态,是在六识深处存在的一种根本相续的心,这个组成「业相续」的主体就是「阿赖耶识」。

# 三,三性:新的空思想的展开

很多人会有一个误解,以为「唯识的思想就是承认『识』的存在,因此,它完全与以《般若经》主张的『空』思想的中观派是对立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唯识思想其实是完全承继般若的空性思想之后,加以实修印证后,一方面弥补中观易落入顽空的缺陷,一方面在空性的基础上确立新的空性的理论的唯识思想。

唯识的主要经典《解深密经》,其中〈无自性相品〉中提到「三时教判」,就是将佛陀一生的教法内容分成三个阶段——三时,并且判定三时的优劣。根据这个教判,佛陀的教法分成如下三个阶段(三时):

第一时:为声闻乘宣说「四圣谛」之教。

第二时:以隐密相为大乘宣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之教。

第三时:以显了相为一切乘宣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无自性性」之教。

玄奘弟子窥基对于第二时与第三时的判定,是认为第二时是以「隐密相」宣说空性,第三时以「显了相」宣说空性。这样的说法跟藏传佛教一般的说法不太一样。总之,这三时当中,前面的二时之教,是还没有完全清楚说出教法真意,也就是「不了义」,到第三时才全部彻底说出佛陀教法的真意,也就是「了义」。

如果把第二时的般若的空思想,和第三时的唯识三性、三无性思想相互比较的话,两者同样都是在宣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但是第二时是以「隐密相」宣说,第三时则是以「显了相」宣说,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别所在。换句话说,可以说「唯识」的思想和「空」的思想,依据的都是同样的教法,然而却以不同的方式诠释而已;至于什么是隐密相、显了相之后有机会再细说。

《解深密经》可以说是唯识思想最重要的经典,所以我们对于这个说法,应该特别的加以留心。我们由此可以确定一点,就是唯识思想确实是空性思想的直系。

那么,第三时的以「显了相」宣说空性的思想,这个「显了相」就是指三性、三无性说。在唯识瑜伽行派中,「三性、三无性」说是和「阿赖耶识」说是同等重要的论说基础。而「三性、三无性」就是《般若经》「空性思想」的新开展。从如下的引证可以说明此一论点:

(1)《大般若经‧卷4、480》:「实有菩萨……(乃至)不生执着。」这一大段经文,在《摄大乘论世亲释‧卷4》、《摄大乘论无性释‧卷4》和《大乘阿毘达磨杂论集‧卷14》中,都归纳整理成「十种散动」的分别,也都是依据唯识三性来解释、说明内容。

(2)护法造的《大乘广百论释论‧卷10》也同样以唯识的三性解释《般若经》的「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色自性空,自性空故无生灭,无生灭故无有变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和「善现当知:色名诸色无性之性;受想行等广说亦而」这段经文。

(3)安慧造的《中边分别论译疏》中说提倡三性的理由之一,是「为了借三性之门无迷误地了达本性甚深的般若波罗蜜相」,意思就是如果要了解般若波罗蜜的意思,就要透过三性去了解甚深空性的义理。

(4)无着造《金刚般若论‧卷下》则以三无性来解释《金刚般若经》的「须菩提,若闻此修多罗章句时不惊不畏,当知是人身为希有」的经文。

从以上的引证,可以看到唯识瑜伽行派的重要论师,如无着、世亲、无性、安慧、护法,都不只一次的在不同著作中,以三性或三无性来解释《般若经》的经文。由此可知,唯识思想,其实就是空性思想新的诠释方式,或说是更进一步的论释方式,只是唯识对空性的解释方式跟中观不同,但他们所解释的内容,本质上是一样的。这是大家一定要知道的一点,今天就讲到这里。

(此文为堪布罗卓丹杰口译初稿,未来将再提供定稿。2022年1月27日) https://t.cn/A6XQKTa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林心如楊謹華叫粉絲唔好劇透台灣神劇《華燈初上》自去年底先後開播頭兩季,隨即成為網民熱捧對象,全城討論誰是殺害蘇媽媽(楊謹華飾演)的兇手,紛紛狙擊播放平台第3季的
  • 喜相者,神慈眼善面含春,看起来很易亲近,似乎他/她没啥烦恼,相处带给你的尽是快乐。此相极易识,但你每次见到某人都觉得他/她对你充满敌意,但你们都互无交集,这便是
  • 被进步青年奉为精神导师的鲁迅作品,在这里并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传出梁实秋将鲁迅作品从图书馆中清除的传言,所谓的“逐书事件”便爆发了。’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曾经
  • 那这花算我送你的了咱们聊聊吧~~”.要是说:“哇 我男朋友真好!奇哥呆呆你好我是陈清希来自越南你好我是四.唐新妈咪.张专员小助手. Christina贺男朋友.
  • (全媒体记者王兰兰)#文明开封盛开幸福花##在汴生活幸福多多#【找工作不用愁 岗位送到家门口】#凝心聚力再谱开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拓宽社区居民的就业渠道,为辖
  • 我们辛辛苦苦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每天看到的那些不美好而伤心的,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哭够了,而且我们啊,谁也不能活着回去,所以,不要把时间都用来低落了,去
  • #世界的进博 有你的脉搏#【 一江两“湖” 智慧进博】 11月7日,第四届进博会正在上海举办。今天12:00,快来#央视频#,跟随总台记者走进上海进博会各个展区
  • 转赞评本条微博,关注@一粒麦香 3月30日抽出3位小可爱,送上《一周的朋友》大地影院电影票~后续抽奖人数破百将会再追加2名中奖名单~禁ncf/cpf,如若抽到将
  • 她也因此结交了很多共产主义左翼人士,这也是她神秘死亡的原因之一,这在当时冷战时期的美国是非常勇敢的举动。@弦断秋风234 首先,伯顿在日记里压根就没提到过玛丽莲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2星 | China lanza con éxito satélite de teledetección Yaogan-34 02】
  • #企业家建言两会# #2022全国两会热议# (十五)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详情点击136
  • 你的正义亦是我所追求的远方,在广袤的草原,奔跑捕食,并肩而驱,我不需要一直活在你的保护下,我也可以为你承担一切……如果明知一件事会让你不快乐你就无论如何都不要做
  • 《天津和平图像型火灾探测器厂家技术介绍》天津和平图像型火灾探测器厂家【18156506119】是安徽念安消防在天津地区的直属办事处形式的分公司,主要对接天津地区
  • 两天看完了这本书《村上春树·猫》对于猫也有了了解作者说猫和女人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神秘,娇媚,爱美,爱撒娇,爱睡懒(这点我本人真没有[嘻嘻])方向感差但是又有不同
  • 甚至直到死我都不知道—— 我爱的那个如清风般朗月温润的男人从不是他。 直到离婚后,我看清所谓的情深不过是自己感动了自己。
  • 4月27日,财税精益化管理变革——收稻CFO智客联盟启动仪式,即将在上海静安区上海人才大厦19楼举办,诚邀企业CFO、财务管理人士加入联盟,一起分享智力,收稻
  • Ⅴ1249398711#创作力计划##完美医生##尚食美食追剧大赛# 【#邯郸汽车撞人事故已致4人死亡10人受伤#】#邯郸车祸# 3月20日16时40分左右,邯
  • ③柴桑收费站:出口111、112、113车道关闭,只留114道一个车道通行,九江方向的出口广场30米处设立疫情防控点 ,防疫部门对所有车辆查验绿码和行程码,登记
  • 美国谋篇布局处心积虑,每走出一步都旨在实现数个目的,如北约东扩,重点是削弱和孤立俄罗斯,借机分化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以方便美国各个击破;其次是破坏德俄经济合
  • 人贵三得: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拐得了弯 世事无常,从古至今来皆是如此。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有一马平川的顺遂,也有九曲十八弯的坎坷。 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唯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