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qi)阇(she)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zhuo),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wǎng)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jì)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cǎi)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qian)连、摩诃迦叶,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tà)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

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chēn)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jiāo)慢。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hūn)眠。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
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
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
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hóu)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suō)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qi)阇(she)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仅以此功德,一者回向,普光明藏,现量实证; 二者回向,佛果菩提,速疾圆满 ; 三者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何新逻辑学研究:“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几乎我的全部著作都是我对自己的独白。我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

——维特根斯坦

图片

  战国名辩学者、名家代表人物、孔门弟子公孙龙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语言及逻辑学家,也是最早的符号哲学、语言哲学的研究者。他所提出的著名命题“白马非马”论具有深刻的语言逻辑学和本体论涵义,兹剖析其涵义并略述如下:

  1、指号白马不是生物的马

  2、指号白马不是马的类群

  3、指号白马不是个体的马

  4、马的类群不是马的个体

  5、白色马,即白色(指号)➕马(指号),作为复合的指号,不同于单一性指号的:白马

  总而言之:

  一、指号不同于真实对象。真实对象无法用指号表述,一切表述必然词不达意,强作表述即必然意味着曲解。

  二、所以人类没有工具可以表述和认知真实的世界。在认知、表述和本体及客体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即现实与表述的鸿沟。

  以上命题和结论,与18世纪德国的伟大哲学家康德的理论基本可以说相同。天下百虑,殊途同归。

  所以,2千年前战国时期的赵国名辩哲人公孙龙的哲学,与约200年前德国哲人康德的哲学意义可以相通。

  故公孙龙可称就是中国的康德,早生两千年。

  20世纪的哲人维特根斯坦说:“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我们已卷入与语言的搏斗中。”又说:“语言分析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通过我们的经验来解释一种语言游戏,而在于确认语言只是一种游戏。”因此“凡可言说的,言说”,“凡不可言说的,沉默。”

  ——他的困惑以及结论,与公孙龙哲学也具有相通的意义。

【附 录】

何新旧文:谈“玄”

  …………(上略)

  (二)哲学与宗教有一共同的根本性问题,即所谓“终极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人生本身作为过程的虚幻性。

  但是,对世俗之人来说,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这种虚幻性被认为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过来人,以至当人到面临死亡时,才会对万事皆空的人生虚幻性有所顿悟。

  一位禅师曾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所为何事?就是要为人类解决一个最大的根本问题,即所谓“了生死”的问题。

  人必有死。然而,死究竟是终结还是非终结?这是宗教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宗教以对神(无限者)的信念和意志皈依解脱掉这个问题。而哲学则无始无终地永久困扰在这个问题中。

  生死问题及人生虚幻抑或真实的问题;进一步也就是整个存在世界究竟是真实或虚幻的问题。康德称之为“现象”与“实体”的问题,在中国中古佛学中则被看作所谓“色”(现象界曰“色”)、“空”(虚幻界曰“空”),以及关于何为“真如”(即本体、实体、本源)的问题。①

  【①形上问题在中国学术中,自孔子以来的儒学都不看重。因为儒者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政治和伦理。但在中古(魏晋)玄学和佛哲学中,对形上问题则作过深刻的思辩。】

  再由此,即可以提出人的智慧和知识究竟是否可能认识“真如”的问题。

  因为人在肉体上对于客体的介入手段是有限的,即只能通过感受、感知、思维及语言[即:眼、耳、鼻、舌、身、意(识)、语(言)],从而感知以及介入于客体。

  认知问题,最终总是会归结到语言问题。为什么?

  因为思维是意识的间接活动。人类的思维必须借助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个虚拟的符号系统(即语言)。

  语言既是人类的认知工具,也是人类传递和表述信息的工具。人类发明了语言符号系统,而语言的元素是词。“词”,古代名家及墨、荀谓之“名”。就语言学意义言,词是“辞”。就逻辑学意义言,词是“概念”。就功能论,词既是推理工具,也是传达(表述)信息的工具。

  比如我现在向读者传递信息,必须使用一系列作为“名”即“词”的符号。借用佛家语,这个传递问题,就包含了所谓“诠”(诠释)与“遮”(遮蔽)的问题。②

  (中国古代学术中所谓“训诂学”,就是阅读古典文献时破其“遮”的一种“诠”。禅宗之所以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语言文字,也是为了破除“遮”、“诠”之障。)

  “诠”与“遮”的问题,包涵着指号(词)与语义的内在矛盾,即“借指”与“所指”的矛盾。

  例如:当我说“哲学家”这个指号(词)时,它的语义是多重的:

  (1)指现实中的哲学家(一些人物),

  (2)或者仅指“哲学家”这个词。

  前者对语义是“所指”,后者的语义则是“借指”。这两者混而难分。某些悖论,往往就是由二者的混淆而发生的。

  “哲学家”这个指号的涵义(包括内涵及外延)并不等价于“哲学家”这个人群,更不等于某位哲学家。

  但在语言形式上,这就意味着“哲学家”(作为指号)并不是指“哲学家”(作为一些人)以及某哲学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以“哲学家”(指号)去描述那些“哲学家”(那些人)以及那个哲学家。因此,所谓“哲学家”(人)既是“哲学家”(指号),又不是“哲学家”。

  令M是指号“哲学家”,N是作为“哲学家”的人;则N=M,当且仅当N=-M。(哲学家是“哲学家”,当且仅当哲学家不是“哲学家”。)因此这里构成悖论,这个悖论也就是战国时的公孙龙所意识到以及所提出的著名悖论:“白马非马”。

  (三)所以,一诠必生一遮。诠生遮生,随诠随遮。天下事,不说倒还明白,多说反而糊涂。

  佛学所谓“诠”,就是语言符号,指号。所谓“遮”,就是模糊和歧义,就是矛盾和悖论。凡有“诠”必有“遮”。因为语言符号工具本质就“遮”,因此中古佛学称语言指号为“假名。”

  “假名”不是实体,却被用以表征本体。并且,必须、也只能通过它而表述本体。人类的语言具有来自自身形式同时又是具有根本性的模糊不确定性。(古名家所谓“白马非马”的悖论,以及希腊的“说谎者悖论”,都是揭示了基于语言指号的这种模糊性。)

  因此,20世纪初的数理逻辑学界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等试图设计和构造一种纯粹的形式工具语言,从而建立一种彻底无“遮”,即绝对定义清晰,不包涵任何歧义和模糊性的指号系统。

  然而哥德尔后来用哥德尔定律证明了这种工具的不可能存在。①其论证复杂而繁琐。

  其实,并不需要哥德尔那么繁琐的论证。孔子所著《易系辞》也讨论过“言”与“意”的关系。他说:“词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象尽意。”庄子则主张:“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些说法都与“指号”与“意义”的矛盾性有关。

  王弼解《易》也主张:“得意则忘言”,“得言则忘象。”②

  【①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与康德的二律背反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康德证明在超离经验的基础上,纯形式的理性演绎只会导致对立争论的恶性循环(二律背反)。哥德尔则证明,一个形式公理系统自身的完全性(统一性),不能通过系统内的自我演绎实现。

  ②参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维特根斯坦根也意识到这个“诠”与“遮”的问题,所以他断言任何“诠”只是语言游戏。他主张摒弃对不可言说者的讨论,“对可言说者言说,对不可言说者沉默。”(但这句话本身就包涵了很复杂的歧义语义结构。)③

  【③这句话中的“者”至少有三重歧义:(1)指所言说对象,人。(2)指所言说内容,物。(3)兼指二者。】

  哥德尔定律证明了纯数理语言形式自身的自反(矛盾)性及所谓“不完全”(不统一)性。这意味着确认了人的理性认识工具(逻辑工具)和表述工具(语言),本身先天地是有问题的。

  因此,用任何语言和逻辑要作到完全透彻之无矛盾认知及表述,都是不可能的!——而这一点,正是19世纪康德哲学的结论。

  现代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都不知道,其实在中国中古佛哲学关于“遮”与“诠”以及“真如”与“般若”的讨论中,早已实质地蕴涵了现代哲学的上述这些理论。①

  【①南北朝时僧肇(373—414)言:“夫玄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至理虚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恐所示转远,庶通心君子有以相其言于文外耳!”】

  其实,中古中国佛学的“般若学”就是近代哲学所谓“认识论”。万法皆本一源,万法皆归一源。康德哲学的最终结论是限制理性而回归于信仰,在这一点上与中古佛哲学的辨智论恰亦相通。

  因此,可以说哲学与佛学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别”(分别),而是“通”(汇通)。②

  【②孔子曰:“圣者,通也”。《尚书大传》郑玄注:“心明曰圣,圣者,通也。”通者,大智也。所谓内圣外王,王者,威也,敬也。所谓内圣外王的真义,即:内通,外敬,内智,外威。】

  佛说中有所谓“金刚九喻”。其中之七、八、九等喻曰:“观过去如梦”,“观现在如电”,“观未来如云”。其实所谓梦、电、云,无非都是“空”的喻象。最高的“般若”境界,实归结于空。③

  【③吕澂先生说:般若的基本原理“性空”,与道家言“无”相印合。般若学说的“无相”、“无生”,相似于道家的“无名”、“无为。”】

  黑格尔说:“古代哲学家曾把空虚理解为原动者。他们诚然已经知道推动者是否定的东西,但还没有了解它就是自身(SeIbst)。

  必须悟得般若及真如之本体是“空”,才能得大智慧,也才会有大勇敢。

  大智慧,就是看得破。大勇敢,就是“菩萨行。”所谓“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所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乘的真境界实在于此!惟能入世,才会有智;惟能出世,才会有勇。(谭嗣同所著融合儒佛的《仁学》,精义亦在于此。)

  所以《西游记》中全智全勇的猴子名叫“悟空”。整个《西游记》本身,其实正是以佛理调侃人生诸色而设喻的一个象征主义的大寓言。

  悟得人生皆虚空,可以少却多少闲气和争论。须知一诠就是一错(因为必有“遮”)。所以只能随“诠”随“扫”,随遮随破;哪里求得到什么“绝对”?须知,汉语中的“绝对”一词本身也是来自佛语。④

  【④中古佛学在语言上对当代的影响举不胜举。甚至“阶级”一词,本初也是佛语。谢灵运“辨宗论”:“寂静微妙,不容阶级。积学无限,何为自绝?”…………(下略)】

  【以上文字摘录于何新著作《谈“玄”》一文,原文曾经收入于何新著《哲学思考》(下卷)#生活碎片# https://t.cn/A6qKtegq

楞严经阅读笔记

古人云:“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前段时日,我读完《六祖坛经》之后,“请”来了一部开卷就读,那天,北京的气温在38度,很热,我早上读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突然头疼欲裂,倍感不适。于是,我下午再没有读下去,很奇怪,不读了头就不疼了。两天后,我又接着读,说实话。我的感觉,金刚经讲的是空的智慧,而楞严经更像是一部心理学著作,他对心展开了层层剖析,通过见,闻,思,修,让人达到解悟的状态。

读了楞严之后,我才知道一些理论,如“以手指月”,如“旅店客主”,如“病眼看花”,如“如来藏识”,“阿赖耶识”,“如人说食,终不能饱”等等都出自这部经典。

《楞严经》的缘起,是阿难尊者托钵经过一个妓女的住处,被“摩登伽”的梵天咒所迷惑,险些毁了戒体,还好文殊菩萨带着佛无见顶化佛神咒及时赶到,销灭恶咒,才将阿难及摩登伽带到佛讲法的地方。

阿难一见到佛就涕泪悲泣,说自已虽多闻强记,但是没有修行功夫才被梵天咒所困,恳请世尊教他修行功夫让他开悟等。

不明真心,修法无益。不明真心就不知自性本体。因此佛要阿难先明白真心才行。

阿难因羡慕佛的三十二相而出家,与摩登伽喜欢阿难外相庄严要与他结为夫妻的发心是一样的。佛要阿难找这喜欢的心在哪里,要真心回答他的问题,阿难七处找心都被佛一一否认了。这好比在梦境中找做梦人是找不到的。

阿难虽然七处找心但他不解佛的用意,所以仍然要佛教他功夫。这时佛举臂曲指成拳,要阿难回答是用什么心在看他的拳,阿难还是不解佛意,仍说用寻找心的那个心在看,佛告诉他那不是你的心,是前尘虚妄相想,迷惑你而失真性,认贼为子,故受轮转。阿难很委屈,他都是用这个心出家爱佛供养佛行法事等,若这不是他的心,他就如同土木就没有心了,这是多么恐怖的事!

这样,佛就开始了十个比喻,一一破除阿难尊者的层层迷惑。

1,用见光明拳为例,直指见是心起作用而非眼起作用。

2,用主人不动客人来去,尘在动而虚空寂然不动作比喻,说明真性是不动的。拳有开合,真性无开合,头有摇动,真性不会动。

3,观看河水作比喻,身体是客,容颜终会衰老,而真性不会有变化,真性才是主人。

4,用手臂举上垂下作比喻,众生与佛的真性一样,真性没有增减,只是众生身心颠倒,把妄心当真心。

5,以手指月,主客旅店做比喻,不要认指为月认客为主,真心无所去。佛讲八还辨见,说明暗等种种差别都有还处,真性无差别无归还处。

6,用远近诸物来说明,真性周遍无大小,无远近,不是物不可见。

7,于万象中指不出那一种是真性,那一种不是真性,来说明见性唯真无是非是。

8,与外道、四缘不同,真性非因缘非自然,真性不变而能随缘所以不是自然,真性虽随缘而体不变,所以能超越万象不是因缘。

9,用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说明,众业别业皆是病眼所见,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都是虚妄病缘,和合虚妄生,和合虚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10,破和合与不和合,真性与明暗等诸境非和合非不和合,真性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其他一切如浮尘是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但是真性为妙觉明体,没有生灭幻化。如是乃至五阴、六入、十二处至十八界,皆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而如来藏为真性常住,妙明不动。

接着佛逐一说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是虚妄的,不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随后佛开始讲眼耳鼻舌身意以及末那识(此经中还没明确出现这个定义)都不是无生无灭,周遍法界的真心如来藏。

听到这里,阿难及诸大众身心荡然,得无挂碍。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阿难从找心、认生灭心为已、到知真心但不敢认真心为已、再到最后完完全全明白真心为已,生灭心虚妄后,终于明心了,发出了誓言说偈赞佛。

原文是: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里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这段话的意思是:这时候,阿难与法会中所有大众,承领了如来佛宣示的这些微妙法旨,一时身心坦荡,湛静无所挂碍,他们都自觉到,本真心体原来盈遍十方世界,他们观见到十方虚空世界,就像看自己手中拿著的树叶那样清晰。他们都自觉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菩提妙明本心的生发显现,本真心体圆融遍在,涵含十方世界。此时,他们返观自己的父母所生身体,就像是十方虚空世界之中浮动的一粒尘埃,若存若亡,就像是无涯大海中的一个泡沫,起灭不定。他们合掌顶礼,获得未曾有的欣喜,就在如来的座前,咏诵起礼赞如来的偈语。

看到第四卷,待续笔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出门被门夹扔垃圾垃圾散落到地平地滑(差点摔倒)今天是不宜出门是吧[怒][怒][怒]去吃麻辣香锅(有点甜不喜欢)但是大部分还是有点辣的 确实划算看相不好看但反正肚
  • #2021相约武汉赏樱花# 【“充满烟火气的大武汉,真好”厦门援汉护士方雅芳带着家人来汉赏樱】11日,方雅芳时隔一年再次来到武汉。(长江日报)#2021相约武汉
  • 19世纪的匠人们更愿意延续12-13世纪的花窗玻璃制作工艺,他们并未热衷于彼时的创新,相反,宁愿以古朴而复杂的技法,重现精神与文化。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
  • 지난간 일을 떠올리지 말 것 이미 일어난 일들을 후회하지 말 것바꿀 수 없는 것들을 아쉬워하지 말 것过往旧事,不回想已经发生的事,不后悔无法改变的事
  • 【八字命理学之格局(一)】 八字取格局,若适合变格,就应先取变格为格局,如果不合变格,或变格不真,破格,再以正格论之.变格即是特别格局,一般分为下列数种:(一)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一个月前中了个明信片有人来问 出了个价 我觉得可以就出了好家伙收到东西 给我找茬 扯东扯西让你给我退回 给你退全款 还舍不得呢不愿意呢 也不明说想怎么样 一直咬
  • 省得总想漏这部漏那部的,要不就把配音剧的小配角角色给提番到主演。杨洋: 主演14部,配音7部,原音率50%李现: 主演5部,配音2部,原音率60%肖战: 主演5
  • 由于身上所剩的钱不多了,王某便打算徒步前往小金县见“女友”。由于身上所剩的钱不多了,王某便打算徒步前往小金县见“女友”。
  • 来看人生的本质,1.大富大贵后,必有大难。8.顺其自然才是王道,逆天行事将有恶果。
  • 游戏官方虽然暂未公布封测的消息,但官网的封闭测试注册页面显示,参与封测的人员可以选择适用于自己的平台,包括PC、XSX|S、XBOX ONE、PS5、PS4,以
  • 心里建设了一个月,在取消wew站,613试驾同事电瓶车的当晚购入我的小灰,从此开启电瓶车通勤的日子。郊区的好处是路上车不多,有的路口甚至有非机左转过两次马路的规
  • 入住时间:随时看房,拎包入住有意者,请私信咨询哦[来][来][来][来]位置:传媒大学地铁站:1080起租[来]房源:物业直租,无中介费,无其它费用[来]房子位
  • 」展鵬指在他心目中,「龍虎武師」予他感覺很有意義,一來他們代表香港,二來他自己平日都拍好多動作戲,不過他相比真正的龍虎武師,自己的只是花拳繡腿!今次在《龍》片擔
  • ”29.我呀,很难喜欢上别人,所以一遇到喜欢的人,就像个久贪作富的暴发产一样喜形于色,明知道财不可外露,情不该尽吐,可我也总是兜不住,说到底,还是因为太喜欢你了
  • [哆啦A梦花心]【19.8】名扬,正宗四川牛油火锅底料400g 天猫V榜T0P1推荐,名扬火锅底料,重庆知名品牌,正宗火锅店的味道,全手工炒料,麻辣醇厚,香味
  • 该时期一字舰名驱逐舰是亚罗公司制造,晓,霞属于第二期,此级舰共2艘。特Ⅲ晓型驱逐舰一番舰的晓哦。
  • #快来一起发现无锡# 】9月27日,“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漫画插画大展(2022)组委会在江苏无锡启动“发现无锡”专题活动,向全球认识无锡、了解无锡、热爱无锡的
  • 孕妇要考虑胎儿的安全性、儿童皮肤特别薄并且吸收能力很强,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孕妇和儿童应避免谨慎精油4、一部分精油具有光敏性;比如柑橘类的柠檬和甜橙精油,伞形科
  • 1、《爱,不到》采用纸张拼贴的设计,让每张封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拼贴设计恰好迎合了数字时代和艺术时尚的趋势,图案延边缘裁切重新组合,呈现剪贴效果,吸引追求个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