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三卷—3(3)

即嗅与香,二处虚妄:实际上仍然是「香鼻与闻,二处虚妄」,把「鼻」与「闻」可以说成一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它当下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bō,其间或遇酥sū酪lào醍tí醐hú,名为上味。于意云何?此味为复生于空中?生于舌中?为生食中?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祇zhī有一舌;其舌尔时已成酥味,遇黑石蜜,应不推移。若不变移,不名知味;若变移者,舌非多体,云何多味,一舌之知?若生于食,食非有识,云何自知?又食自知,即同他食,何预于汝,名味之知?若生于空,汝啖虚空,当作何味?必其虚空若作咸味,既咸汝舌,亦咸汝面;则此界人,同于海鱼。既常受咸,了不知淡;若不识淡,亦不觉咸。必无所知,云何名味?是故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里就涉及到舌入与味尘这两处。汝常二时:小乘法修行,过午不食。

这个「二时」是指晨时和午时。酥酪醍醐:牛奶经过稍微加工就变成一种食品,叫酪;然后再进一步提炼呢,是熟酥;酥酪上面那一层油叫「醍醐」。圆顿了义大法比喻为醍醐灌顶,醍醐是奶制品中最优质的食品。

此味为复生于空中?生于舌中?为生食中?一连三个问号。

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祇有一舌;其舌尔时已成酥味,遇黑石蜜应不推移:如果你讲这个味道是由舌头而有,按照世间法来讲,苹果能不能生辣味啊?辣椒能不能生甜味啊?按照这个逻辑,那么你的舌头如果能生味的话,一个舌头只能生一种味道,如果你舌头吃到那个酥的时候是酥味,那么遇到黑石蜜(即甘蔗糖)之时,那你还是酥味,体会不了甘蔗的甜味。若不变移,那个酥的味道没有变。不名知味:怎么「不名知味」?你不知道那个黑石蜜的甜味道。

若变移者,舌非多体,云何多味,一舌之知?这是按照世间法,一个苹果怎么能生出辣味、甜味、酸味、酱油味?你一个舌头怎么能生出许多味啊?是打这个比喻。那我们看看食品能不能生味道。

若生于食,食非有识,云何自知?食品是无情的色尘,没有灵知性,它怎么能知道味道啊?又食自知,即同他食,何预于汝,名味之知?如果食品知道的话,与你有什么关系啊?何预于汝?怎么可能与你这个知味来发生联系啊?这个「预」是参与的意思。它知道怎么能变成你知道啊?

若生于空,汝啖虚空,当作何味?如果这个味道是生于虚空,那你吃虚空,看看是什么味道。必其虚空,若作咸味,既咸汝舌,亦咸汝面;则此界人,同于海鱼:既然是咸味,不光是腌你的舌头,而且把你全身腌得跟那个咸带鱼一样。既常受咸,了不知淡:你常常在咸中,你能不能尝到淡味?尝不到。那尝不到淡味的人始终是咸中,他能不能尝到咸味啊?也尝不到。在厕所如果待个半个小时以后,还能不能闻到臭味了?就闻不到了,就是这个样子。

必无所知,云何名味?所以从三个角度讲那个味呀,没有它的来龙去脉。没有味实,何有味名?

是故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所以味尘查无出处,进而把它所对的舌根、舌入同时破除。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味尘、舌根、舌入,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一个念。

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若一体者,触则无成。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应虚空与汝成触。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刚刚剃度的出家人,每天早晨要摩着头念四句话: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

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跟前面的眼看色、耳闻声、舌尝味相比,它有个自他之别。佛在这里换一种口味,变成自己触自己,这样就把我们心也调得更细。注意,尝性、见性、闻性,统统包含触性;那么尝性、闻性、见性在触中还有各自的特性。尝性跟见性一样不一样啊?但它们都是触性,一样不一样?所以触性是六根的普遍性,这里的身触包括身上的六根都在内。

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如果能触的这个东西属于手,那个所触的是头,按照小乘法,这个头应该是无知——比如触这个桌子,桌子是所触,手是能触——这里头变成所触,所触应该是无知的。

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如果头是能触的话,我们还用手干什么?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如果头也是能触,手也是能触,那好了,这两个身应该有两个心,两个知。这是恒顺世间的心态,一个人只能有一个身,只能有一个心。人只能是我们在接触的时候,你一定是一个能一个所。

冬季佛七大安法师第三次开示节选:

念佛是逆生死流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八个字很好说,但要落实下来不容易啊。能所,六根为能念,万德洪名为所念。六根都要摄在这句名号上,这就不容易啊。

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我们的六根都是向外跑的,奔逸五欲六尘啊。现在忽然要摄在这句名号上——往外跑是顺生死流,摄在名号上是逆生死流,那真的是逆水行舟啊。

我们烦恼很重啊,身心具皆陋劣,身体陋劣就觉得很疲劳,腰酸腿痛,又渴又饿,等下天气变化,又冷又热。身体做出这些苦恼的反应,心理上也是乱想凡夫啊。你想想这两个七下来,有多少时间能够没有妄念的念佛?或多或少都伴随着妄念,有时候妄念还很汹涌,不请自来啊。有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种种事情,给心里的折射,也有那无量劫以来的前尘缘影在我们意地当中落下的印子,会翻起来。

所以就会出现波动:有时候念得很精进,很愉快;有时候很乏味、很疲劳。可能第一个七很精进,第二个七却溜到寮房睡觉去了;开始还能坚持过午不食,过段时间早上也得要吃点东西了;再就是念得太枯燥了,想到外面晃一晃,看看太阳、山川大地;甚至乏味就闭口不念了……种种情况,都是我们烦恼、业障的显现。

所以能坚持在念佛堂不出去,而且念得很安心的人,那就不简单啊,人数并不多。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意志力,要有恒心啊。如果三个七的恒心都没有,你怎么去讲尽形寿的修行,怎么去谈无量劫又无量劫地去修菩萨道呢?一个没有恒心意志力的人,不仅修道不能成功,世间的事业也是干不成的。所以一定要克服种种困难,咬住这句佛号,咬定青山不放松。

用佛号光明暖化你的心冰

觉得念这句佛号没味道,味同嚼蜡的,一定得坚持嚼,把“蜡”嚼穿嚼烂,可能就有味道了啊。为什么没有味道,那是由于我们的心被无明烦恼业障阻隔住了,很难跟这句佛号相应。没味道也是正常的,不是一念起来你就法喜啊,要有一个过程,要长时间薰修,用名号真如法性来薰我们无明业识的心。

水和水相应,空和空相应,我们要跟名号相应。但是我们的心是一块大冰块啊,需要暖气给融化成水啊。可是坚硬的冰块不能马上就融成水,所以就得用佛号的光明来暖化这块冰。所以就要守得住、把得稳、不换题目。如鸡孵蛋,老母鸡常常不可能离开这鸡蛋啊,离开暖气就没有了,一定要保证相当的暖气,“水到渠成”,小鸡孵就出来了。

佛号要念得相应,有味道,有法喜,需要长时间的薰修。有的人一念佛就想出境界,“我见花、见光、见佛菩萨”,你躁妄的心怎么可能见到这些,它是不相应的。你很迫切想见殊胜境界,反而可能着魔了。所以只求我念念,念兹在兹,听清楚、念清楚,先做到第一步,声音给它摄住。

当生出离三界的唯一捷径

在持名的实践当中,我们也深刻地感觉到,自己确实是业障深重的乱想凡夫。靠他力的佛号尚且念得这么艰难,如果要靠自力,断见思惑,证人我空,了三界分段生死,那是很难的,在这个世界上,基本上没有这种人了。

其它的法门虽然谈得很胜妙,但谁又能借助它解决见思惑的问题呢?解决不了见思惑生死怎么了呢?那就要感恩两土世尊给我们传授的“信愿称名求生净土”的法门,它是可以带见思惑往生到佛的法界去的,这叫“带业往生”,也唯有走这条道路,才是当生出离三界火宅的唯一的捷径。

这也是我们通过念佛实践进一步要加深的信心,一种确然不拔的愿力,也通过念佛,我们心性上智慧略有点开发——就这个信,真实地相信自性当中,有西方主持刹土的阿弥陀佛,这叫“自性弥陀”;真实地相信“我现前一念唯心当中有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唯心净土,都不离我们现前一念之心。这是大乘圆顿的见解,当我们思维“我现前一念,就完整的具足阿弥陀佛的功德,而我等众生跟阿弥陀佛又是同体不二的,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虽然我等众生业障深重,但却是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阿弥陀佛与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定会念念摄受加持我等,令我们就路还家”。

念佛,唤醒梦中的自己

以我们全体的佛性,生起的这一念(念佛),就是全体的法界,所念的佛号也是全体的法界实相,以殷重心去念这句名号,就能与阿弥陀佛名号内具的功德相应,来开发名号的功能,名号又和跟我们自性同构对应。

开发名号的功德,即是开发我们自性的功德,也是体现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道理。就像憨山大师的偈子讲:“众生即心,其大无碍,是故称名,即求自己。”称这个名号就是在求自己的自性,那名号是阿弥陀佛果地功德的呈现,是一个大觉者。我们的三因佛性——正因、了因和缘因佛性,本自具足,但是在烦恼、分别里面,就等于在睡梦之中。所以借助这个名号的果德,来开显我们因地的功德,这就如醒中人,醒过来的人来唤醒那个睡梦中的人。

所以念这句佛号,就叫“声声唤醒梦中人”。我们在无明大梦里面,梦得太久了,太酣睡了,梦中不觉察是梦,梦中还在喜怒哀乐里面。虽然我们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境界现前还是认为它是真实的,听到骂自己还是会生气,赞扬自己就笑眯眯,还是空不掉啊!我们都是口头上的。

我们就要用这句名号真正唤醒自己了,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现量“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那个圆通常的真如佛性——确实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从“解”上要了解,实际上就是这回事情,现生得不到念佛三昧,那就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证无生法忍,它也是这个心性上的平等不二的道理。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三卷—3(3)

即嗅与香,二处虚妄:实际上仍然是「香鼻与闻,二处虚妄」,把「鼻」与「闻」可以说成一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它当下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bō,其间或遇酥sū酪lào醍tí醐hú,名为上味。于意云何?此味为复生于空中?生于舌中?为生食中?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祇zhī有一舌;其舌尔时已成酥味,遇黑石蜜,应不推移。若不变移,不名知味;若变移者,舌非多体,云何多味,一舌之知?若生于食,食非有识,云何自知?又食自知,即同他食,何预于汝,名味之知?若生于空,汝啖虚空,当作何味?必其虚空若作咸味,既咸汝舌,亦咸汝面;则此界人,同于海鱼。既常受咸,了不知淡;若不识淡,亦不觉咸。必无所知,云何名味?是故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里就涉及到舌入与味尘这两处。汝常二时:小乘法修行,过午不食。

这个「二时」是指晨时和午时。酥酪醍醐:牛奶经过稍微加工就变成一种食品,叫酪;然后再进一步提炼呢,是熟酥;酥酪上面那一层油叫「醍醐」。圆顿了义大法比喻为醍醐灌顶,醍醐是奶制品中最优质的食品。

此味为复生于空中?生于舌中?为生食中?一连三个问号。

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祇有一舌;其舌尔时已成酥味,遇黑石蜜应不推移:如果你讲这个味道是由舌头而有,按照世间法来讲,苹果能不能生辣味啊?辣椒能不能生甜味啊?按照这个逻辑,那么你的舌头如果能生味的话,一个舌头只能生一种味道,如果你舌头吃到那个酥的时候是酥味,那么遇到黑石蜜(即甘蔗糖)之时,那你还是酥味,体会不了甘蔗的甜味。若不变移,那个酥的味道没有变。不名知味:怎么「不名知味」?你不知道那个黑石蜜的甜味道。

若变移者,舌非多体,云何多味,一舌之知?这是按照世间法,一个苹果怎么能生出辣味、甜味、酸味、酱油味?你一个舌头怎么能生出许多味啊?是打这个比喻。那我们看看食品能不能生味道。

若生于食,食非有识,云何自知?食品是无情的色尘,没有灵知性,它怎么能知道味道啊?又食自知,即同他食,何预于汝,名味之知?如果食品知道的话,与你有什么关系啊?何预于汝?怎么可能与你这个知味来发生联系啊?这个「预」是参与的意思。它知道怎么能变成你知道啊?

若生于空,汝啖虚空,当作何味?如果这个味道是生于虚空,那你吃虚空,看看是什么味道。必其虚空,若作咸味,既咸汝舌,亦咸汝面;则此界人,同于海鱼:既然是咸味,不光是腌你的舌头,而且把你全身腌得跟那个咸带鱼一样。既常受咸,了不知淡:你常常在咸中,你能不能尝到淡味?尝不到。那尝不到淡味的人始终是咸中,他能不能尝到咸味啊?也尝不到。在厕所如果待个半个小时以后,还能不能闻到臭味了?就闻不到了,就是这个样子。

必无所知,云何名味?所以从三个角度讲那个味呀,没有它的来龙去脉。没有味实,何有味名?

是故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所以味尘查无出处,进而把它所对的舌根、舌入同时破除。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味尘、舌根、舌入,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一个念。

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若一体者,触则无成。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应虚空与汝成触。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刚刚剃度的出家人,每天早晨要摩着头念四句话: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

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跟前面的眼看色、耳闻声、舌尝味相比,它有个自他之别。佛在这里换一种口味,变成自己触自己,这样就把我们心也调得更细。注意,尝性、见性、闻性,统统包含触性;那么尝性、闻性、见性在触中还有各自的特性。尝性跟见性一样不一样啊?但它们都是触性,一样不一样?所以触性是六根的普遍性,这里的身触包括身上的六根都在内。

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如果能触的这个东西属于手,那个所触的是头,按照小乘法,这个头应该是无知——比如触这个桌子,桌子是所触,手是能触——这里头变成所触,所触应该是无知的。

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如果头是能触的话,我们还用手干什么?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如果头也是能触,手也是能触,那好了,这两个身应该有两个心,两个知。这是恒顺世间的心态,一个人只能有一个身,只能有一个心。人只能是我们在接触的时候,你一定是一个能一个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怎么会这样呜呜呜对不起小朋友们[可怜]我这个记性实在是8.11图1 在tb看到的怪裤子哈哈哈哈哈好好笑啊再看一眼哈哈哈哈哈哈哈图2 换了一个新路线散步住cbd就
  • #邓为[超话]#看了涂山璟之后,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应该去爱一个本身就很好的人,而不是只对我们好的人,璟真的是一个情绪超级稳定的人,情绪稳定会对你直接表达爱意,会
  • 准备好了以后,庞某就在自家院里大喊方某的名字,让她滚下来。11.等公交车,大家都排队,我也排,我那车来了,前面没有人上,它又走了,我从队尾追过去,它还是走了[允
  • Quick shot for memory... P.s. i am earlier than expected, and i think - it is m
  • “时至今日,我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有技术,有实力,当前更需要的是一种‘此时此刻,非我莫属’的勇气。“时至今日,我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有技术,有实力,当前更需
  • ​’”P3→7月合集 原博指路3⃣“清晰又明确 他给他的爱也是”(海十九劳斯的话 真的戳到了)P4→5月合集同上4⃣“mingyu和the8 在这5秒全部消失
  • 三杯下肚后,场上的气氛都会活跃起来,领导有心推 你出去,夸奖你时,一定要把这个夸奖给接住了,分 寸要拿捏好,太过很虚假,太次领导很没面,领导夸 你时,要学会推回
  • 8.不与男宝妈为伍,特别是表面上看似为你女说好话实际上唯爱男宝的男宝妈。8.不与男宝妈为伍,特别是表面上看似为你女说好话实际上唯爱男宝的男宝妈。
  • 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勇敢做自己成为只有你自己才能制造的风景,以自己的方式绽放青春。那些能让你真正成长的事,都不会太舒服,但只要坚持下来,就会给你带
  • 拉皮提升:适合面颈部皮肤皱褶较多,下垂十分明显的,效果可以长久保持,这个我没做过(玻尿酸):适合对于有塌陷、沟壑部位进行填充,对皮肤干燥的细纹进行舒缓,将静态皱
  • “每个人喜欢另一个人都不是说应该的或者说你必须要做的事情,相信大家都是做出一定的牺牲才来喜欢我,我很感谢大家,未来带来更好的作品回报你们,我觉得这个就是我最应该
  • 谁不曾在雨滴芭蕉的夜里,暂借杯中酒,浅浇一怀愁;谁不曾在白露为霜的他乡,望断秋月,写尽离殇;谁不曾在冷冷清清的黄昏,将一段心事,瘦与黄花。谁不曾在雨滴芭蕉的夜里
  • 那个回笼觉很美,做了一个特别特别美的梦:​我梦见在排练,大概是在北京丰台的一个什么园区,排的什么没印象因为梦一开始就是下排练的傍晚,天黑了,大家一出来,下雪了,
  • 动不动说几句我们就开始冷战不说话 她也经常说 你不是我一开始认识的那个温柔的阿妈了 对哦哈哈哈哈随着时间前进 我把她当成了我信任熟悉的人 我的好与不好都在她面前
  • 我的学生时代已经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年少的冲动和戾气,我现在懒懒散散,一片乱麻,我找不到原来那个自己,我很迷茫,我不再年轻了。其实说起来,我和他的相识,还得归功于
  • 通过与老挝当地村落学校和寺庙里孩子们的互动体验真实的老挝文化,你会收获难忘的、改变一生的经验。亚洲|志愿教学合集越南胡志明从在越南建立营地以来,我们一直努力为当
  • 非擴fo期間直fo請私聯我集训中可能会低浮上这是一个临时置顶关于我=積木/神尾森草薙出云夢女 草淡NG#イチゴ味の発泡酒# 自设是一个粉毛女发型会根据季节和心情
  • 这可让很多人都对这组数据保持了怀疑态度:凭什么我们卫生条件这么好,患癌的概率和死亡率都要高出印度三倍?相比之下,印度的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要高于我们的发达城市,而
  • #火树 我给指条明路##黄子弘凡歌词##黄子弘凡成为你想成为的大人# 按你们的对比图以及对抄袭的要求做了你们哥哥的的对比图,抄袭可耻,希望你们哥哥注意一下歌词哦
  • 我爱吃瘦肉,这个午餐肉的肥瘦⽐例也很极限地达到了1.5:8.5,瘦肉部分是甄选排酸猪后腿瘦⾁,高蛋白低脂肪,所以吃起来就不油腻的,你不做任何处理空口吃都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