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严法师地狱见闻
抗战时期,日本飞机轰炸我的家乡湖北鄂城。那年我二十二岁,父亲带着一家老小往贺胜桥火车站赶去,本想搭火车到重庆,不料,母亲因惊恐、疲劳过度,还没到火车站就去世了。
父亲也走散了。我与兄嫂等躲在金牛乡下,日日思念父母,每晚都对空而拜,希望能知道父母身在何处。
三天后的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因悲哀愁闷而昏死过去。忽见一位庄严的出家长者,手持拂尘对我说: “走啊!”
“去哪里呀?”我问。

“你不是想看看你的父母吗?我带你去。”长者
让我走在前面,我请长者先行,可是长者坚持叫我先行,我只好顺从。
只见道路两旁绿草如茵,清新整洁。不久,眼前出现一座城,城门又高又大。抬头仰望,铁门上排列着碗大的铁钉。
我和长者走进去,门后有座大玻璃窗的房子。长者叫我稍等,他去登记,我问 :“为什么登记?”
他说 :“你还要回去呀!”
为长者登记的,是一位身穿白底蓝条对襟开领短

衫的青年,我定睛一看:那不是姨表兄吗?“表哥, 表哥!”我欢喜地大叫。奇怪!他竟不见不闻。
登记完毕,我们继续前行,前方是一片草原,有牛、马、猪、羊、鹿等各种动物,不计其数。路边的牛一齐瞪着眼看我,我心中害怕,不敢向前走;长者用拂尘一扬,牛头就都转向里面了。我心想:这些动物都是活的呀!
又往前行,见一大片丛林,树上有各种花色美丽的鸟,树下则是许多鸡、鸭、鹅。
再前行不久,我看见姑表姐光着身子,仅在腰臀之间围着一块白布,长发散在背后腰际,好像刚睡醒还没洗脸的样子,眼角仍留有眼屎,坐在石头地上, 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我喊她 :“表姐,表姐!”她也同样不闻不知,头也不抬。
我无可奈何地又向前行,长者依旧在后。我看见一根很大的热铁烟囱,有人紧紧抱着烟囱,好像石膏一样粘在上面。我一看,这不是邻居纪家少爷吗?他为什么在这里受罪呢?长者说 :“他坏了人家的女孩子,所以受此罪报。”他家是做木材生意的,很有钱, 也常接济穷人。这位少爷诗文很好,做事洒脱,他的恶行虽不为人知,可还是要受此恶报!
再放眼望去,哎呀!青面鬼拿着大铁叉,叉着人

往刀山上甩,那人身首碎裂,腹破肠流;又有用大油
锅炸人的;又有用铁锯把人从头锯为两半的;还有把
人倒栽在大石磨中磨得血浆溢流的;更有夜叉切人腹的、掏人心的、挖人眼的、钩人舌的……哀嚎之声凄烈惨痛。我目不忍睹,耳不忍闻,心中颤抖不已。
我实在不愿意再看这些了,就转向侧面的一条路。顺着长者的指引,我走进一栋房屋,啊!坐在床上的人正是母亲!妹妹坐在母亲身边。我欢喜异常, 奔向母亲,想贴着母亲坐,可总是落空,没有贴上; 而母亲也是若无其事,好像我并不存在一样。我心中很难过,以为母亲只爱妹妹,好似没有我这个女儿, 不知我的思念!
长者又催促我向前走,对我说 :“看你哥哥去!”我问 :“他不是在坐牢吗?”
长者回答 :“他没犯什么大错,只是对妻子的不孝没有加以教导,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
我来到一栋办公楼前,心知哥哥就在楼上。上了楼梯,发现哥哥坐在桌前拨算盘。我高兴地叫着: “哥哥,哥哥!”可是哥哥也像表兄、表姐、母亲、妹妹那样,对我的到来不见不闻。
长者又指引我走了很长一段路,眼前境界变得清幽、祥和,我的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到了一间黄色

光亮的大房子里,我见到父亲在那里坐禅。
父亲看见我,说:“你来做什么?”还没等我答话,长者对父亲点头示意,父亲也点头领会其意。我对父亲说 :“我不走了!”随即欢喜地坐在父亲右侧。父亲默然无语。不一刻,长者又示意要我走,我无可奈何地走了出来。
不久,来到一座桥前,桥面宽四五寸,我脚才踏上去,又缩了回来,心中害怕。长者轻摇拂尘,说:“不要怕!”我再踏上去,似乎桥很坚固,于是向前直行。向下一望,哎呀!在红红的血水里,有很多分不清是男是女的人,人人都没穿衣服,又有很多蛇缠绕其身,蠕蠕而动。我问长者 :“这是怎么一回事?”
长者回答 :“这是淫欲、生产血污池啊。”“那该怎么办才好呀?”

“修啊!”长者说。
“要怎么修呀?”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长者回答。“噢。”我似乎明白了一点儿。
又向前走,再看下面,呀!蓝蓝的,是水?是天?抬头仰望,水天一色。正看得出神,长者推了我一把,我身如皮球,向前滚去,滚得心惊肉跳,眼睛睁开一看,自己靠在床头上,衣服都被汗湿透了,心

还在猛跳!原来是梦。
回忆当天梦境,现在还历历在目!
1945 年,抗战胜利,我返回故乡。第三重客厅的灵牌果然有表兄、表姐和哥哥。姑妈和嫂嫂拉着我的手,哭诉别后的经过。我不停地安慰她们。等她们停止了哭泣,我问 :“表兄死的时候是不是穿着白底蓝条对襟开领短衫?”
姑妈紧张地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不会死吧?你怎么知道呢?”
我说 :“我看见表兄和表姐了。为什么不给表姐穿衣服呢?”
姑妈又紧张地说:“孩子,你不能死,你不会死!神明保佑孩子平安无事啊!”
我告诉她们参观阴间的经过。姑妈这才心神稍安, 告诉我 :表兄断气时是穿着白底蓝条对襟开领短衫, 并说 :“你表姐产后十几天,天气很热,我给她洗头擦身,刚洗完头,将头发梳好,发觉不对劲儿,急忙找块布给她盖着下身,就在此时,她断了气。几天以后,孩子也死了。不过,装棺之前,他们都穿着寿衣袍, 棺内铺盖得很好哇!他们夫妻二人是在同一个月中去世的。”
表兄、表姐是一对夫妻,家中虽有钱,可死后

的穿戴、铺盖已无益于亡人了;生前虽是夫妻,死后由于业报不同,竟各居异地,互不相知!母亲和妹妹好像在阴间过生活。唯有父亲因为生前念《金刚经》,并且打坐,秉承儒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等精神,学佛虽无成就,却能与我相见相通。
学佛之后,看到《地藏菩萨本愿经》,才知道:那水天一色,原来就是咸水海;而带我到阴间参观的那位长者,大概就是地藏菩萨吧!(恒严法师
《智慧之源》)

#佛法看世间##佛教##每日一禅##佛学文化##禅语悟道##一日一花##我的佛系生活##佛学常识##禅茶一味##禅意生活##禅理智慧##诗词##中华好诗词##文学##古诗词##阅读##书摘##榜样阅读##推文##亚洲好书榜##治愈系#

净慧长老:
以无所求心行无漏善

人生有种种问题。

人来到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就是一个问题成堆的地方。

我们每个个体生命投入到这个问题成堆的地方,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也就问题成堆。

所有的问题,是由每个个体生命无始以来所作所为积累的结果。

这种积累,佛教称之为业。

业有共业和别业。
  
从起心动念处入手
  
共业就是社会每个成员共同感受到的、

共同承受的、

共同受用的种种社会状态。

所谓别业,就是每个个体生命个别感受、

个别受用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

业从哪里来?

刚才讲到,这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从无始以来身、口、意三业活动的积累。

这些积累大致分为三类,所谓善、恶、无记。

也就是善的行为的积累,

恶的行为的积累,

非善非恶的不可界定其性质的行为的积累。

不可界定是善、是恶、是好、是坏的行为就叫无记性的行为。
  
人的活动或者说每一个众生的活动,分分秒秒、时时刻刻、年年月月,

所有三业活动的结果总结起来就是这三大类:

善业,
恶业,
无记业。

业的积累就形成了个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的存在,

也形成了全人类乃至十法界总体生命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 
  
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从我们心心念念的起心动念处入手,不能光在文字上兜圈子。

只有从心心念念的活动入手来体会业,才最亲切。

把这个问题体会透了、认识透了,再来说修行,

那就会亲切得多,

那就会主动得多、自觉得多。

业,特别是恶业,太可怕了。

人生的不自由、不自在,生命的种种困惑,无非是受业力的影响、业力的牵引。

在我们还没有觉悟以前,

我们是被动地受业的影响。

我们一旦觉悟了以后,就会主动地来承受业力的惩罚。 
  
当然,从人类来讲,业的积累应该是善业的部分占了主要成分才能获得人身。

如果我们此生此世不知珍惜,不能继续培植善根,继续做善事,从事善业的积累,那就很有可能使我们的生命退化。

退化到什么地方呢?

三恶道。

三恶道的众生是以恶业的积累为主要成分。
  
如果我们人类的众生此生此世以善业的积累为主,

而且能够主动地、自觉地不造恶业,多做善事,我们的生命就有可能升华。

生命升华的方向有世间,有出世间。

世间就是三善道:

天,
人,
阿修罗。

这是作世间善法而感得世间有漏的果报,

因为还没有出离三界,所以是有漏的。

如果我们以无所求的心作无漏善业,

我们的生命升华就会沿着四圣的方向迈进。

四圣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

四圣所作的善业都是以无所求的心为出发点。

无所求的心具体在教法上,就是要破除我的执著和法的执著,

所谓破二执,显二种无我。

有我就有所求,人我执、法我执破掉了就无所求。

无所求的心有广狭之不同,

所以就有声闻、缘觉、菩萨、佛的果位上的差别。
  
自利利他 自觉觉他 自度度他
  
具体说到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在当生、当世、当下这一念,

怎样来处理我们的心念,怎样观察三业活动的状况?

三业者,身、口、意,都是很具体的问题,

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都可以检查。

能观察就是有一种自我反省。

在自我反省中能够比较客观、实际地认识自己,

那就能够确定自己生命行为的方向,

或者说生命行为的取向。

人生要解决的问题,在三大问题

( 生存问题、
生活问题、
生死问题 ) 当中,

都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心念如何来确定我们生命努力的方向。

生命努力的方向选择得对了,是顺善法的,生命的发展就会沿着善业的轨道升华。

如果生命的取向是顺恶业的,生命就会退化。
  
佛教要解决的问题,所谓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就是要解决我们每一个众生的生命向什么方向发展。

儒家在讲自觉的时候是说如何安身立命;

在觉他的时候是讲如何处世待人。

虽然儒家讲的是世间法,但是也应该看到,世间善法是做人的起点和基础。

世间善法不修,做人没有基础,出世善法也就没有基础。

因为出世善法和世间善法在事相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观念上持一种什么心态。

以有漏的心和以无漏的心修同一件善事,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应盲目地排斥世间善法。

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只是观念上的不同。

也就是说,做同一件善事,以世间善法的观念,有所求而做,那就成了有漏善法;

以无所求的心、无漏的心、无漏的智慧去做,就是无漏善法。

所以安身立命、处世待人,这些善法,

我们佛弟子同样要把它做到位。

做不到位,我们所谓的善法将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没有实际的内容。
  
从自觉来讲就是要如何安身立命。

身安何处,命立何方呢?

安身于信仰,
安身于因果,
安身于道德,
安身于良心。

立命还是这四点,
信仰、
因果、
良心、
道德,

这就是我们佛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所谓觉他、处世待人,以什么为原则呢?

处世要懂得感恩,待人要懂得包容,懂得分享,懂得结缘。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就是我们佛弟子处世待人的根本原则。

自觉觉他、
安身立命、
处世待人,
转来转去,

都离不开做人做事的 “ 二八方针 ”。

根据这 “ 二八方针 ” 做人做事,无所求,也就是在行无漏善法;

有所求,那就是在行有漏善法。

我们佛弟子的究竟要求,是要成就无漏善法,得到究竟涅槃。

别忘记一切高深的东西,都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做。
  
—— 本文选自《真际禅话》;

来源:邢台大开元寺

净慧长老:
以无所求心行无漏善

人生有种种问题。

人来到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就是一个问题成堆的地方。

我们每个个体生命投入到这个问题成堆的地方,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也就问题成堆。

所有的问题,是由每个个体生命无始以来所作所为积累的结果。

这种积累,佛教称之为业。

业有共业和别业。
  
从起心动念处入手
  
共业就是社会每个成员共同感受到的、

共同承受的、

共同受用的种种社会状态。

所谓别业,就是每个个体生命个别感受、

个别受用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

业从哪里来?

刚才讲到,这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从无始以来身、口、意三业活动的积累。

这些积累大致分为三类,

所谓善、恶、无记。

也就是善的行为的积累,

恶的行为的积累,

非善非恶的不可界定其性质的行为的积累。

不可界定是善、是恶、是好、是坏的行为就叫无记性的行为。
  
人的活动或者说每一个众生的活动,

分分秒秒、
时时刻刻、
年年月月,

所有三业活动的结果总结起来就是这三大类:

善业,恶业,无记业。

业的积累就形成了个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的存在,

也形成了全人类乃至十法界总体生命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 
  
要明白这个道理,

一定要从我们心心念念的起心动念处入手,

不能光在文字上兜圈子。

只有从心心念念的活动入手来体会业,才最亲切。

把这个问题体会透了、认识透了,再来说修行,那就会亲切得多,那就会主动得多、自觉得多。

业,特别是恶业,太可怕了。

人生的不自由、不自在,生命的种种困惑,无非是受业力的影响、业力的牵引。

在我们还没有觉悟以前,

我们是被动地受业的影响。

我们一旦觉悟了以后,就会主动地来承受业力的惩罚。 
  
当然,从人类来讲,业的积累应该是善业的部分占了主要成分才能获得人身。

如果我们此生此世不知珍惜,不能继续培植善根,继续做善事,从事善业的积累,那就很有可能使我们的生命退化。

退化到什么地方呢?

三恶道。

三恶道的众生是以恶业的积累为主要成分。
  
如果我们人类的众生此生此世以善业的积累为主,

而且能够主动地、自觉地不造恶业,多做善事,

我们的生命就有可能升华。

生命升华的方向有世间,有出世间。

世间就是三善道:
天,人,阿修罗。

这是作世间善法而感得世间有漏的果报,

因为还没有出离三界,所以是有漏的。

如果我们以无所求的心作无漏善业,

我们的生命升华就会沿着四圣的方向迈进。

四圣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

四圣所作的善业都是以无所求的心为出发点。

无所求的心具体在教法上,就是要破除我的执著和法的执著,

所谓破二执,显二种无我。

有我就有所求,人我执、法我执破掉了就无所求。

无所求的心有广狭之不同,所以就有声闻、缘觉、菩萨、佛的果位上的差别。
  
自利利他
自觉觉他
自度度他
  
具体说到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在当生、当世、当下这一念,

怎样来处理我们的心念,怎样观察三业活动的状况?

三业者,身、口、意,都是很具体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都可以检查。

能观察就是有一种自我反省。

在自我反省中能够比较客观、实际地认识自己,

那就能够确定自己生命行为的方向,

或者说生命行为的取向。

人生要解决的问题,在三大问题

( 生存问题、
生活问题、
生死问题 )

当中,都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心念如何来确定我们生命努力的方向。

生命努力的方向选择得对了,是顺善法的,生命的发展就会沿着善业的轨道升华。

如果生命的取向是顺恶业的,生命就会退化。
  
佛教要解决的问题,所谓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就是要解决我们每一个众生的生命向什么方向发展。

儒家在讲自觉的时候是说如何安身立命;

在觉他的时候是讲如何处世待人。

虽然儒家讲的是世间法,

但是也应该看到,世间善法是做人的起点和基础。

世间善法不修,做人没有基础,出世善法也就没有基础。

因为出世善法和世间善法在事相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观念上持一种什么心态。

以有漏的心和以无漏的心修同一件善事,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应盲目地排斥世间善法。

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只是观念上的不同。

也就是说,做同一件善事,以世间善法的观念,有所求而做,那就成了有漏善法;

以无所求的心、无漏的心、无漏的智慧去做,就是无漏善法。

所以安身立命、处世待人,这些善法,我们佛弟子同样要把它做到位。

做不到位,我们所谓的善法将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没有实际的内容。
  
从自觉来讲就是要如何安身立命。

身安何处,命立何方呢?

安身于信仰,
安身于因果,
安身于道德,
安身于良心。

立命还是这四点,
信仰、
因果、
良心、
道德,

这就是我们佛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所谓觉他、处世待人,以什么为原则呢?

处世要懂得感恩,待人要懂得包容,懂得分享,懂得结缘。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就是我们佛弟子处世待人的根本原则。

自觉觉他、
安身立命、
处世待人,
转来转去,

都离不开做人做事的 “ 二八方针 ”。

根据这 “ 二八方针 ” 做人做事,无所求,也就是在行无漏善法;

有所求,那就是在行有漏善法。

我们佛弟子的究竟要求,是要成就无漏善法,得到究竟涅槃。

别忘记一切高深的东西,都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做。
  
—— 本文选自《真际禅话》,

来源:邢台大开元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个古稀之年的导演,没有躺在舒适区和功劳簿上吃老本,反而试水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这种行为肯定是出于对电影的那份爱。格隆也把这句话送给在资本市场频繁征战的所有朋友:
  • #不破案对不起我们警察身份##司徒奕钊# 【杭州一大学生以卖手机为由骗取高中生1574元】原本得知他是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19市场营销3班的学生,但是有个好心的
  • 它是一款全国零售为158的一款护肤产品,我们这款保湿乳我们这里的顾客朋友用后也都给出了很不错的,能让敏感肌放心使用的丸碧产品,真正温和无添加,而且改善肌肤问题效
  • 留在脑海中的,是面颊上深刻的皱纹,一笑起来,像花儿一样…就像《寻梦环游记》中的曾祖母,还有那句话: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鲜花]是
  • 不论什么毛病,若能念这个,没有不好的! 宣化上人 【观世音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诵持此神咒者。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常诵
  • 要提醒大家的是,30日后期到31日将会有一次北方冷空气影响过程,带来降温和北风。从明天开始,我市将会上演连晴大片,直到3日前,都是晴或多云天气。
  • #唐山打人巷子后续##公布打人事件受害女子近况宜早不宜迟##唐山打人事件传言四起信息公开才能消弭质疑##53岁村书记直播助农被网友称老帅哥#熟练地喊着“三二一,
  • ”旧说,谓谦卦六爻皆吉,表示人能谦则无往不利的意思。一个人对某一种事觉得满了,即是此种事的发展对于他已至其极了。
  • 她又勺了好大一口,含着羹,咕哝起来:“只消一口,世间所有不美好都可以被原谅!啧~”他低垂着如玉的脸庞,温柔道:“你喜欢,以后我多做给你吃。
  • 이미 죽은 사람은 모두 하늘의 별이 되었니?그들이 별이 된 이유는 뭘까?밤에도 중요한 사람을 직접 지켜주기 위해?그들에게 집으로 돌아가는 길을
  • 肤浅的人要的是观众,深沉的人要的是知己。  人要善良,但更要有尺度,还要辩得清是非。
  • 后来百度了一下果然是骗子,接下来还会有假冒警察的人跟你开视频,一套流程都有[doge]就算是真的法院给我发了传票那也不能证明我有罪啊,违法犯罪的事我也没干过啊,
  • 从这个丝带的缝隙里往下看,第一排的人就这么看着我(学星姐,瞪大眼睛炙热的眼神)我就心想完了……底下一片笑声,然后开始喊再来一遍,不过显然再来一遍不在演出的计划内
  • 704:当时不是计较那些的时候扇扇:做到这个程度是希望我活下去吗?射箭时候也好帅[哇][哇]这话的一些对话:上一话扇扇问04:你吻我了吗这一话04:……没有啊?
  • 孔、孟在积极进取追求事功的人生道路上也常怀有超然通达的心态,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对“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的人给以很高的评价并心向往之,甚至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升极乐国《黄帝内经》养生十则,你肯定没看过1.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
  • 今年读到的一段话      “用身前这片大海教育我,淘深我的生命。时间长,次数多,天与树与海的形色气味,便静静的溶解到了我绝对单独的灵魂里。我虽然寂寞却不悲伤。
  • 这几年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几年,没有人真正的理解我,出了事情不敢给父母说,实在撑不下去了,原以为等来的是父母的埋怨和责怪[抱抱][抱抱][抱抱]这世界上只有自己的
  • 但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好啊,莲花湖的珍宝。”这个珍宝已经超出了实体的金银财宝,她已经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宝贝,但真实的莲花湖却让每个人产生联想。
  • [6]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左传》、《孟子》、《礼记》等文献里大多都只提“三代”极少见提“四代”的提法(早期仅见《大戴礼记·四代》等少数文献)[7]。[3]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