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北宋汝官窑和汝民窑重要标志:釉下蓝色玛瑙微粒残骸


世间有究竟多少北宋汝窑?有说65件,有说百余件,有说远远超过这个数,真实数量可达数千件,这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整个北宋上百年期间在汝州范围内几百座窑场生产的汝窑产品,但基本是民窑产品;狭义是指北宋晚期宋徽宗御旨在御定窑址清凉寺窑烧制的北宋汝官窑,前者当年产量堪称巨量,目前存世数量肯定不在少数,有数千件之多完全有可能;后者由于20年极短烧制时间和严苛的挑选标准,存世数量极其稀少,南宋就已“近尤难得”,你说千年后的今天存世还会有多少?说稀世珍宝一点不为过。

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区别作为稀世珍宝的北宋汝官窑和存世量不少的北宋汝民窑?作为官窑在胎质,釉质,款式,制作精致程度等许多方面与民窑肯定有区别,实在区别不了,就看气质和神韵,但这些标准都是抽象笼统模糊的,如何看待这些标准,往往见仁见智,往往带有主观色彩,从而造成北宋汝窑鉴定被体制内专家所垄断,得出国家博物馆的都是汝官窑,民间的都是汝民窑或现代仿品的体制内约定俗成的鉴定结论。

其实,早在南宋就已出现北宋汝官窑的鉴定标准,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写道:“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标明北宋汝官窑有一个独特的用料及制作工艺,即玛瑙末入釉。至于为什么要用玛瑙入釉?对釉色,釉质,开片等方面有何影响?或单纯就是为了标明汝官窑的珍贵,这些目前网上争论不休的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就因为这一独特工艺处理,给北宋汝官窑发了身体证,其与汝民窑的鉴别就一目了然,复杂疑难笼统含混的区别标准一下变得简单明了,汝民窑做的再好,再神似汝官窑,只要用这一标准衡量一下,立马见分晓,因为在北宋汝州上百个窑址,除唯一的清凉寺窑作为御贡汝官窑窑址外,其它窑址所生产的所有汝窑器,没有一件釉内添加玛瑙。汝窑研究权威赵青云说过:“汝窑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最大的不同,就是汝官窑以玛瑙入釉。釉中含玛瑙是汝窑最独特的一个特点。”

怎样鉴定汝窑釉内是否添加玛瑙?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张福康等学者,曾用科技手段对古文献中提到的汝窑内有玛瑙末为釉的记载进行了实验性的验证,其通过实体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进行反复观察后,发现汝官窑釉中,存在极少量的未熔晶体残骸,根据其光性判断, 可能是石英,也可能是玛瑙,其晶体尺寸很小,用30倍的放大镜很难看到。其原因是玛瑙在磨成粉后,熔点高达1700度,所以在汝窑烧制主要温度的1100-1150之间,玛瑙极有可能未完全熔融存在于在釉中。并跟据与同时代临汝窑和钧窑釉内二氧化硅含量分析比较,汝官窑釉的玛瑙用量很少,最多不会超过5%。现今宝丰清凉寺汝窑博物馆窑炉遗址,遗留着一块当年留存的玛瑙末石头,这也证实了北宋汝官窑玛瑙入釉这一特征。另外,只要你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民间也有不少北宋汝窑研究者已注意到这一点,他们在网上发文,一致确认北宋汝官窑釉层下有微小的蓝色或其他色的有色微粒,这种微粒就是南宋人提到的玛瑙末入釉的未完全熔融的玛瑙晶体,只要用100倍放大镜就可看到这样的玛瑙微粒。遗憾的是,许多体制内专家在鉴定北宋汝官窑时,往往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一重量级鉴定标准。

我们不知道被认定为65件或100件的几大博物馆藏北宋汝官窑是否符合具备釉下玛瑙微粒的标准,在这里可以武断的下个结论:在这一标准衡量下,这些上百年来无人怀疑的馆藏北宋汝窑器,由于历史原因,它们都不是来自北宋皇宫有序流传,绝大多数是来自明清期民间,肯定不会百分之百属于北宋汝官窑。反之,近四十年来出土且被民藏的数量不少的北宋汝窑中,一定含有珍贵的北宋汝官窑器。

这里介绍本人收藏的一件北宋汝窑器,北宋汝窑葵口洗。这是件釉面严重受蚀的汝窑器,受蚀程度几乎遍及整器釉面,从受蚀状况分析,严格的说,其受蚀原因可能并不是来自土壤酸碱腐蚀,因为釉面不见明显土侵土蚀斑痕,这件水仙盆釉面受蚀是来自于长达近千年的水气和空气的污染和风化,所以其受蚀几乎是涉及整器内外全部釉面,而且与土蚀相比是更深层更严重的,当然就整体污染风化程度而言,因摆放位置原因,不同部位也能见到程度的区别,并不是一律化的。具体表现为:1,釉面因污染风化严重脱玻化,几乎已没有汝窑原有的亚光泽,2:釉面因污染风化严重脱色,除少量残存釉色外,大部分釉面已看不到汝窑天青釉色,3:因风化釉面不少地方被蚀空,放大镜下可看到大大小小被蚀空的空洞,洞内可见细微污渍,4:大部分釉面因污染风化而变得糟糠化,糟糠化的颜色有的因污染少而纯清透明,有的因污染重而发灰发黑混沌不清,但放大镜下仍可看到虽然糟糠化但晶莹发亮的釉质。5:葵口洗口沿处因风化加上原来釉薄造成剥釉脱釉,露出灰白胎色;6:严重风化造成釉面裂隙,裂隙内参杂污渍,7:因釉面糟糠化,原来的釉面开片本色几乎被煙没,但受蚀较轻的釉面仍隐约看到北宋汝窑典型的冰裂开片纹。

我们知道,因为年代久远,北宋汝窑的所谓的传世品除明清皇宫有序流传外,在民间是非常稀有的,如果民间有北宋汝窑,那几乎百分百是地下出土器,百分百具有土侵土蚀的地下出土痕迹,鉴定北宋汝窑,应持与鉴定明清官窑相反观点,即明清官窑越葬越旧越可能是赝品,而北宋汝窑越亮越新越可能是仿品,即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汝窑绝大多数也是老旧相,绝无清乾隆瓷器那样的旧器如新感觉,从本件釉面严重风化受蚀看,这件汝窑葵口洗出自北宋应该是无疑的。关键是这件葵口洗是汝民窑还是汝官窑?因釉面严重受蚀,从釉质来作区分判断已不可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制作工艺来作出判断鉴定,从做工上看,外撇的葵瓣排列如此整齐对称,弧度弯转自如,线条流畅,形体规整;釉面厚薄平整均匀;三个芝麻支钉如此对称,细小一致,与釉面平整一体,仅凭如此细微的制作处理就可见工艺之精细;在放大镜下晶莹透亮的釉质可见其非一般的釉料挑选,这些都可以说明该葵口洗有很大可能性是北宋汝官窑。除外,我们还可以用鉴定北宋汝官窑的铁标准——是否具备釉下玛瑙微粒残骸来最后鉴定这件葵口洗。

在100倍放大镜下,我们清晰地看到此件葵口洗釉下有残存的玛瑙微粒,它们具有以下特征:1:分布稀疏,少量而不均匀,在一个镜头范围内,可能一个微粒也没有,可能有多个微粒,证实只有5%的低含量,但不排除有的北宋汝官窑局部釉面都看不到蓝色玛瑙微粒,或看到大量集聚的蓝色玛瑙微粒;2:基本是蓝色玛瑙,很有可能为达到汝窑天青釉效果,特意选择蓝色玛瑙入釉,偶见紫红色和黄色玛瑙微粒晶体;3:玛瑙微粒面积总的很细小,在放大镜下约1毫米左右,但仍大小不一,有的一眼能明显看到,有的隐约看到,但不排除有大微粒;4:蓝色玛瑙微粒有的浮于釉表面,有的沉于釉下,颜色有深有淡,这或于釉内位置不同有关,或与熔融程度有关;5:这些位于不同层次的蓝色玛瑙微粒之所以能被看到,与微粒周围带有晶莹玉质感半透明半玻璃状的钙长石有关,白长石越洁白晶莹,蓝色玛瑙微粒越清晰,反之,如果白长石如果被腐蚀变色,则影响蓝色玛瑙微粒观察。钙长石是钙铝硅酸盐矿物,白色透明状,是北宋汝官窑的主要釉料成份。

可以断定,任何达到以上存在釉下蓝色玛瑙微粒残骸标准的北宋汝窑都是御定窑址专为皇家宫廷制作的北宋汝官窑,也许千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的神品由于地下环境的腐蚀已经面目全非,但它当年在陶瓷界至高无上的珍贵地位是毋容置疑的。当然,釉下玛瑙微粒残骸这一标准只能用来鉴定区别同样达到北宋汝窑标准的真正的北宋汝民窑,对于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大量北宋汝窑仿制品也许没用,因为也许这些汝窑仿制品已经掌握了这一工艺,在汝窑釉内添加了蓝色玛瑙粉末。

南宋学者一句话给我们提供了打开北宋汝官窑这扇神秘大门的钥匙,绝大多数号称北宋汝官窑的汝窑器经其检验都将现出原形。一句话,北宋汝官窑这顶皇冠不是谁想带就能带的,馆藏北宋汝窑不一定都是汝官窑,民藏北宋汝窑也不一定不是汝官窑,拍卖场高价成交的北宋汝窑不一定是汝官窑,被拍卖场拒之门外的也不一定不是汝官窑,这以实验依据为准,不以体制内权威专家主观意念为转移。

这里必须指出,民间存有的北宋汝官窑不是没有历史依据,除有来自宫廷流失的外,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南宋周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那句话,即在经过御拣后,一部分残次品退回窑场,可以出卖,这就证实了民间汝官窑是存在的,从清凉寺窑发掘出土大量碎瓷片也可看到,当年北宋汝官窑的产品的确不在少数,款式也远远不止馆藏那几种。当然,我们丝毫不怀疑北宋期间汝州许多民窑场汝窑器的制作水平,有的甚至不亚于御定窑场制作的汝官窑,也许正是为了区别这些类似贡品汝窑的民汝窑,凸现御定窑场产品的高贵,所以才有在汝官窑釉中加入在当时珍贵的玛瑙的特别工艺处理,而这种加入只是像征性的低含量加入,对釉质釉色开片等原有北宋汝官窑特征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注:因照相分辨率不够,本文所引用蓝色玛瑙微粒照片为网上借用,照片内容与葵口洗镜下类似。
联系:徐先生19805129024,13961791692(加微)

#三联美食# 在淮海中路一间洒满阳光的厨房里,赵荣华热起锅子来。案板上的五花肉已经收拾停当。“我爸爸做菜是‘老三篇’,上海传统家常菜,最拿手的就是红烧肉,所以我骨子里面相信上海味道就是红烧肉,两个月必须吃一回解馋。”但赵荣华烧起菜来,已经和父辈大不相同。

他用平底锅爆香青葱和姜片,将五花肉煎到微黄。“猪油煸过以后特别香,而且高温可以封住肉里面的水分,肉质不容易老。但也不能煸太长时间,猪皮会硬。”他往锅里倒红酒——而非上海人家常用的料酒或是黄酒。“我们的红烧肉做得好,就和法国的鹅肝一样,软糯丰腴。

法国人用酸甜果味的东西来搭配鹅肝,找那个味道的平衡点。我做红烧肉也是这样。红酒有果香、有酸度,能够综合红烧肉里的甜味和油腻。”酱油、冰糖下锅,肉在锅里小火焖了三刻钟,眼见汤汁快要收干,赵荣华淋了些日本料理常用的味噌下去:“现在真正好的黄豆酱油很难找了。红烧肉酱香味要浓,味噌正好可以用来提味。”这一份肉,裹着亮晶晶的酱汁,甜得恰到好处,果然如他所说:“配一碗白米饭,一口闷,下饭菜,下得嚇死人。”

一道小时候“外婆常做”的面拖小黄鱼同样被赵荣华弄出了花样。他用全麦面粉和生粉混合做面浆,再向面浆里淋少许油——这是日本天妇罗的做法。锅里油温七成,他提溜着收拾好的小黄鱼,裹上面浆,在油锅里转一圈,用筷子蘸点面浆洒在正在烹炸的鱼上。这也是天妇罗的技巧,使外壳更加蓬松酥脆。

鱼出锅,赵荣华拿出浓稠的黑醋汁,在盘子里勾出线条。“七分意大利黑醋加三分冰糖,小火慢慢熬成,”他解释说,“混搭小黄鱼,味道会更丰富。前几天意大利米其林三星厨师西莫·博图拉(Massimo Bottura)来上海,我吃了他做的菜,其中用到了他珍藏40年的黑醋汁,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灵感。”

不惑之年的赵荣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对上海味道的改造与这座城市的变迁同步。从前,赵荣华家就住在现在上海新天地所在的位置,太平桥。

他记得小时候,家里出门的几条街上遍布小吃摊。一家叫“春园”的铺子有鲜美的小馄饨和黄芽菜肉丝春卷。那时候流行“小笼馒头”,“外面是发酵过的面皮,里面裹肉馅”。他爱吃大汤团,猪油芝麻的馅子,也爱“四大金刚”,呛饼、油墩子、粢饭团和粢饭糕。当然少不了生煎,“下面的底薄而脆,上面的皮薄而有弹性,肉馅结实,大口咬下去都是汤水,一不小心就会溅得一塌糊涂”。

普通人家的孩子并没有太多机会上餐馆,婚宴就是盛事。“我至今还记得一个场景,在一家饭店二楼,台子上有条很大很漂亮的松鼠鳜鱼。一桌菜好不好,就看一道松鼠鳜鱼。小孩子等着鱼上来,吃完可以下桌玩了。”

1996年,上海开始改造太平桥地区52公顷的旧城。也就是这一年,已经学了4年厨师,做惯了上海菜、广东菜的赵荣华赶上最时髦的一阵风,成了西餐厨师。那以后,意大利菜、日本菜、东南亚菜、美式餐饮他都上过手。他在外滩三号的一家西餐厅做热房主管。一天,一个美国女记者穿着厨师服到厨房里来采访,他负责向她介绍厨房的运作方式。临走时,她问他:什么时候可以一起吃顿饭?

认识赵荣华时,莫云刚刚开始在中国的美食记者生涯。她本就出生在一个跨文化背景的家庭。母亲是上海人,8岁离开上海去西班牙,随后到美国定居。

赵荣华描述岳父母家的厨房:“你能想到的世界各地的任何调味品,都能在那里找到。单单是芥末就有十几种之多。”在莫云记忆里,母亲“从来不会做两道一模一样的菜”。赵荣华赞叹岳母对食材充满想象:“比方做豆腐,她会放奶酪进去,让人意想不到,但是非常好吃。”

爱情在厨房破土,被美食滋养成长。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在上海相遇,一拍即合。

赵荣华在外滩三号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忙碌12个小时以上,但无论多晚回到家里,他都要给莫云做一道菜。莫云对他的手艺充满了赞叹。这让赵荣华大为惊讶:“从前我没有觉得厨师是个什么高尚的职业。我也给我以前的女朋友做吃的,她并不会赞美,甚至在向其他人介绍我的时候会羞于说我的工作。在莫云这里,我第一次感到这门手艺是值得尊重的。”

同样,赵荣华的经验和人脉为初入美食报道的莫云打开了厨房秘密的大门。相处的前10年,两人一起去上海各种餐馆试菜。“每天都去新的餐厅,认识新的厨师。”从5000元一位的分子料理餐厅到广园路菜场对面的灌汤包和辣肉面:“骑着一辆电动摩托车,两个人每天到处跑。”

莫云也爱上海味道,熏鱼、酒香草头、腌笃鲜,胃口好的时候,丈夫的红烧肉她能吃掉一整盘。但赵荣华家的餐桌,从来不会连续两天出现一种风味,那是一桌世界美食的流水席。1年前,赵荣华开了一家潮汕火锅店,那个时候上海吃四川火锅的风头刚过。没想到,一年来,沪上的各个档次的潮汕火锅“开了不下1000家”。生意之好令赵荣华大为意外,第二家分店已经开张。

今天的上海好像赵家的餐桌,在灯红酒绿的林立餐馆中,本帮菜反主为客,成了边缘角色。这倒并不奇怪。曹聚仁在《上海春秋》里回忆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本来,天下美食佳味,集中在扬州,到了近百年间,才转到上海来。上海本地,并没有什么特色的菜味,可是,这个吃老虎奶长大的城市,她就吸取全国的精华,加上了海外奇珍,成为吃的总汇。”

听说我要寻找本帮菜,赵荣华带我去拜访了他的两位朋友。身材瘦削的孙伟轩原本是一位足球运动员,90年代初,他从市级队伍退下来,被安排进宾馆学厨4年,在一些本帮菜餐馆陆续烧了8年菜。他2010年创业做本帮菜馆“弄堂筵”。

2012年店面扩大时,他相中了武夷路附近一处小楼。把店面转手给他的上一位餐馆老板说,这里19世纪中叶的时候就有一家小酒馆,叫“悦宴九馆”。这个故事打动了他。小楼位置僻静,做的是回头客生意。他的顾客绝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上海本地人,拖家带口的来吃家宴。

本帮菜馆大不易,孙伟轩觉得自己是讲情怀的。“上海各类餐饮输入非常多,论本帮菜,好餐馆两只手的指头就数得过来。消费人群年轻化,年轻人讲新鲜口味,喜欢外来的味道。从经营说,火锅是可以标准化的,本帮菜不能。

比如红烧,糖和黄豆酱油的比例怎么放,什么时候放,调料和火候的把控都是需要有功夫的。没有10年厨龄,烧出来的菜完全不能看。有些菜系的馆子可以开得大,可以有中央厨房,完成一道菜的前四个步骤,但本帮菜最多只能完成前两个步骤,只能进行原料粗加工。原料、人员,成本就都上去了。”

弄堂筵打“怀旧”牌,孙伟轩觉得,许多本帮菜馆为了迎合客人,已经将菜品的口味改得离谱了。他的初衷是做“不改良的本帮菜”。但事实上,“改良”似乎不可避免。

传统上,本帮菜用青鱼做熏鱼,但孙伟轩用三两到三两半的小鲳鱼,“肉质好、刺少、鱼身扁,容易入味”。鲳鱼块经过两次油炸:第一次定型,第二次炸酥。出锅的鱼块浸入孙伟轩留了十几年的“老卤”里。他嫌白糖腻,在老卤里放的是麦芽糖和冰糖。做松鼠鳜鱼,他借用了粤菜的糖醋汁,除了茄汁和冰片糖,还加了西餐常用的OK汁和微有辣味的喼汁。

一道油酱毛蟹,蟹下油锅前需要裹淀粉。他试验了许多回,选了一种荷兰土豆粉,“用量小,挂壁裹料作用好,蟹黄蟹膏不会流失”。不过他不会在这道菜里加更多新鲜调味料。毛蟹和年糕炸过之后下锅红烧,只放酱油、糖和水。“高汤都不用。毛蟹本来已经很鲜,放别的东西就抢味了。”孙伟轩最得意的改良,是把梅干菜和上海酱鸭一起烧。梅干菜吸满了浓厚丰润的酱汁,以上海人的标准看,“下饭最好”。

孙伟轩开的是平价餐厅,赵荣华的另一位朋友方元走的是高端路线。“福1088”餐厅在沪上的名头很响。镇宁路上,三栋奶黄色水泥拉毛墙的西班牙风格老宅子并排在一起。门口没有招牌。镇宁路一带是旧上海的富人区。这三栋老宅中的一栋原本是方家的祖宅。

方元的曾祖父方旭东任过张作霖的财政部长,后来专攻铁路地产等实业,攒足钱后来上海定居,买下这宅子。解放后,老洋房里搬进“72家房客”,方家也一直住在这里。20多年前,住户陆续搬离,方家重新收回房子,方元的母亲就着地方开了一家“福园”餐厅。餐厅的招牌菜是一道用硝、盐、酒等腌制的硝蹄。2006年,方家把相邻的两栋宅子也并进来——他们原本属于李鸿章的小儿子和上海阜新面粉厂老板孙多森。

走进今天的“福1088”餐厅和走进“摩登时代”老上海大户人家的宅邸没有多少区别。在一间用于招待VIP客人的房间里,一块“生福轩”的匾额挂在墙上,是书法家谭泽闿民国二十四年(1935)所题。拼花的瓷砖地板在灯光下显出油亮的包浆釉色,一只中西合璧的红木橱柜和一张梳妆台分立在房间的两头。它们都是上世纪20年代的老家具。梳妆台两侧各有一把30年代的单人皮沙发。瓷砖、吊灯、家具都是方元一家从古董商手里收来的。

“专门请人看过,确定是老上海的东西,”方元说,“并不是因为开店才这么做。有这个情结。房间风格的复原依据我爸爸妈妈小时候对宅子的记忆。这是自己的家,所以一切都做得特别细心。”他让我留意一人高的深棕色木质护墙板,房间里那些可能扎眼的电灯开关都小心地藏在了里面。

悉心打造的旧上海迷梦自然需要称得起的菜式。方元推荐一道金黄浓艳的金必多浓汤——20年代起风靡上海滩的海派西餐富贵菜。一条一尺半长的鲥鱼气势磅礴地端上桌来。鱼身上码了火腿片和醪糟,清蒸出一汪鹅黄清透的汤。火腿的咸香和醪糟的清甜衬着鱼鲜。鲥鱼没有去鳞——上海人的讲究,“鲥鱼吃鳞不吃肉”,“鳞片连接的地方有胶质,最美”。

贵价餐厅会在普通食材的菜肴上格外讲究些功夫。酒香豌豆尖,只取豌豆尖最嫩的那一截,确保口感无渣。九块红烧肉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为取到最漂亮的五花,“一大块肚方,修掉一半”。

赵荣华最爱一道清炒豌豆:“小时候吃豌豆,我爸会先打招呼:‘给你炒个豌豆,时令货!’”方元的豌豆自然不同于家常货色。“豌豆太老的发干,太嫩的里面是一包水,我们只取恰到好处的那些。40斤云南豌豆,只能挑出10斤豆子。”小豌豆油亮亮、绿莹莹,小玉籽一般盛在瓷调羹里,放进嘴里,像鱼子酱一般崩裂开来,满口清甜。

“福1088”虽然走老上海的步调,但菜肴已经不完全局限于上海菜了。方元一方面觉得,传统本帮菜做不出太多花头,没有新鲜味道客人不会买账。另一方面他也曾试图去上海周边郊县发掘一些“老味道”,但又嫌加工方法“太原始”,“农家菜,上不得台面”。

毫无疑问,本帮味道在变。就像他小时候记忆里的那些东西:“从前的馄饨皮是碱水皮,发黄的”;现在最红的生煎“吃上去就是和小时候的完全不同。难吃谈不上,就是不对劲”。方元的坚持,是在厨房里无论如何要有土生土长的上海厨师:“真正的上海厨师长已经很少了。本帮菜的厨师算到现在已经有第五代。”

他提到84岁的本帮菜泰斗李伯荣:“李伯荣算第二代,他吃过第一代本帮菜大师的菜。他的徒弟又以他为蓝本,然后是第四代、第五代。”真正的本帮传统味道是什么?那好像已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遥远想象了。“据说,李伯荣黄金时代的手艺真的是非常好。”方元喝一口茶,幽幽地说。

《在上海,什么才是真正的“本帮滋味”?》作者 / 徐菁菁

耕而陶聊茶:二十五.三红七绿为青茶 (1、青茶溯源谈虎丘)

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也叫乌龙茶,俗称半发酵茶,它的主要产地在我们国家的福建、广东、台湾三省。最具代表的品种就是闽北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闽南安溪铁观音,广东潮州的凤凰单丛,台湾的乌龙茶。从历史文献上看,这四个地区产生乌龙茶的先后顺序首先是福建武夷,其次安溪,再次台湾,最晚为广东潮州。

青茶制作讲究,鲜叶的采摘,不能过嫩也不能过老。太嫩,咖啡碱、茶多酚含量高,糖类跟形成芳香物的前导物低,成茶滋味苦涩、香气低。过老,内含物质低,纤维素含量高,茶汤亦差。所以要在茶树新梢的顶芽形成驻芽的时候采摘小开面儿或大开面儿,俗称“开面采”。这时候茶树鲜叶中呈苦涩味道的脂型儿茶素减少,糖类增加,嫩梗里产生了较多的氨基酸,香叶醇、苯乙醛等香气成份增加。接着通过萎凋使鲜叶轻度失水,破坏叶绿素,令氨基酸与可溶性糖类增多;蛋白质分解,低沸点的青草气得以挥发,如此就为香高、味醇、耐泡的优质成品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开始做青。做青用一个词来讲就是叶片的“死去活来”,这形容的是摇青跟凉青交替过程中茶树鲜叶的状态。通过摇青,鲜叶跟嫩梗里的水分缓慢散发,使得生机勃勃的叶片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把摇过的叶片放置一会儿,嫩梗里残留的水又重新分布到了叶子表面,叶片接着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样子。如此反复交替,我们就看到了鲜叶不停地“死去活来”,也有人把这个过程称作“走水”、“还阳”。摇青过程会让叶片边缘不断受到震动和摩擦,令边缘细胞逐步损伤,使得多酚氧化酶对儿茶素渐进氧化。当鲜叶的含水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叶子的颜色由绿转淡绿、黄绿,叶片边缘出现红斑并且花香开始出现,就要果断杀青,钝化叶片中酶的活性,终止叶片内儿茶素的氧化,保留巩固茶的内在品质。再经过揉捻、烘干、焙火等工艺终成青茶。

清崇安知县陆廷灿的《续茶经》约作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书中他援引王草堂《茶说》所述:“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闬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看,采后晒青、摇青、炒、焙、拣梗,在那时候主要的青茶工艺已经展现无遗。王草堂即王复礼,是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后人,《茶说》成书应为清初。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六十有七的王草堂受福建抚台之聘来闽,寓居武夷山。后一直隐居于此,潜心向学,前后经历了王梓、梅廷隽、陆廷灿三任崇安令,终老于武夷。王草堂在《茶说》中记录的有关武夷茶制法的文字对考证乌龙茶起源来讲弥为珍贵,泽被后人。

新事物的出现是有前提条件的,乌龙茶在武夷山的诞生也不例外。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一道诏旨,令茶废团改散,“岁贡上贡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把团茶都废掉,喝散茶。明代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补遗》里也记载:“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为上,犹仍宋制,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茶加香味,捣为细末,已失真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汲泉置鼎,一瀹便饮,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陆羽有灵,必俯首服。蔡君谟在地下,亦咋舌退矣。”。沈德符的歌功颂德稍显肉麻,但放小牛出身的朱皇帝废团改散可真是对茶的一次大变革,条索型散茶方便揉捻、发酵,它的大量出现,为自明以降茶类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基础。

说乌龙茶的诞生,不得不从明代冠绝天下的虎丘茶讲起。有朋友说,虎丘茶不是绿茶吗,跟乌龙茶有啥子关系。外行了不是,没有虎丘茶,就引不出两百多年后乌龙茶在武夷山的诞生。静下心来,慢慢听吧。

到过苏州的朋友都知道,苏州的虎丘,相传是吴王阖闾墓冢所在地,其墓道口就在剑池深处。《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苏州府志》说茶圣陆羽在贞元年间(约796年)曾长期寓居苏州虎丘,一边著书,一边研究茶学。他发现虎丘处有一泉水,汲水饮茶,质甘清凛,为水之美者。于是就在虎丘山上挖石筑井一眼,此井被后人称为“陆羽井”,亦称“陆羽泉”。

陆羽泉被唐代品泉家刑部侍郎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明代王鏊曾赋诗:“翠壑无声滑碧鲜,品题谁许惠山先?沉埋断础颓垣里,搜剔松根石罅边,云乳一林沆瀣分,天光千丈落虚圆。闲来弃置行多恻,好谢东山悟道泉。”。现在的陆羽井为一长方形水池,约一丈多见方,井四周石壁陡峭如削。石肌天然,色呈褐赭,秀若铁花。从前宋代苏东坡来此游赏赞其为“铁华秀岩壁”,后人遂将其称作“铁华岩”。“铁华岩”这三个字后来被清代范承勋手书,并将其刻于石壁之上。凡今游山的怀古之士无不至此一睹这“陡崖垂碧湫,古苔铁花冷,中横一线天,倒挂浮图影”的泉石盎然之境。

说到这儿,要澄清一个事情,有人说虎丘茶是陆羽带到苏州种植培育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虎丘茶的种植跟陆羽没有一点关系。从两点可以看出来,一,陆羽的《茶经》大约是在公元780年完成的,陆羽《茶经》里并没有关于虎丘茶的记述。这也是后来清顺治年间广东人陈鉴著《虎丘茶经注补》的原因。二,唐代诗人韦应物(737年~791年)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七月到苏州任刺史,至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苏州官舍。陆羽是在韦应物逝后五年才来虎丘。在任上,韦应物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茶诗<<喜虎丘园中茶生>>,诗中写道:“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仙源。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可见,彼时虎丘山上早已长有茶树,非陆鸿渐所植。

《元和县志》记载虎丘所产之茶:“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性不能耐久,宋人呼为‘白云茶’。”。在宋代,已经出现了虎丘茶的影子。明末苏州状元文震孟(1574年~1636年)就说:“吴山之虎丘,名艳天下。其所产茗柯,亦为天下最,色香与味在常品外。如阳羡、天池、北源、松萝俱堪作奴也。”。卜万祺,明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时官广东韶州知府。他在清顺治年间(约1644年~1661年)著述的《松寮茗政》里写到:“虎丘茶,色味香韵,无可比拟。必亲诣茶所,手摘监制,乃得真产。且难久贮,即百端珍护,稍过时,即全失其初矣。殆如彩云易散,故不入供御耶。”。

清顺治年(1655年)广东人陈鉴侨居苏州,感:“陆桑苎翁《茶经》漏虎丘,窃有疑焉。陆尝隐虎丘者也,井焉、泉焉、品水焉,茶何漏?....予乙未迁居虎丘,因注之、补之;其于《茶经》无以别也,仍以注、补别之,而《经》之十品备焉矣。桑苎翁而在,当哑然一笑。”。于是陈鉴著《虎丘茶经注补》。他在文中对虎丘茶的生长、品饮做了记载,他说虎丘茶树“花开比白蔷薇而小,茶子如小弹”,生长在“虎丘之西,正阳崖阴林”,“虎丘紫绿,笋芽卷舒皆上”,“鉴亲采数嫩叶,与茶侣汤愚公小焙烹之,真作豆花香。”。

清朝的《虎丘山志》载:“虎丘茶,出金粟房。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点之色如白玉,而作豌豆香。”。金粟房是虎丘山上寺院之一,这段文字点出了“虎丘茶”的出处。综上,我们可以知道,名艳天下的虎丘茶是明代虎丘山中寺庙和尚种植、制作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浪微博认证美食博主"耕而陶一茶"原创撰写,欢迎博友在微博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谷雨# 谷雨来,别春朝数花风,逢谷雨雨如尘丝,轻打浮萍[下雨]绿暗旧年树春已末,夏未至[纸飞机]布谷抚羽啼,山川黛风起[微风]新叶萧萧竹,数笔淡淡山满目皆春光
  • #有些热度 是自带的#祁煜怎么这么帅 ,忍不了,一拳把地球打爆!!
  • 古村落已有600多年历史《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曾在这取景崂山好山好水美景很多我独独更偏爱这里~#春游季##嗨拍崂山##花海青岛恣在生活# .拍照机位上边停车场停
  • ——北岛12.冷布糊窗、竹帘映日、冰桶生凉、天鹏荫屋,再加上冰盏声声,蝉鸣阵阵,午梦初回,闲情似水,这便是一首夏之歌了。又给细细的蝉声连了起来,“吱呀、吱呀、吱
  • 2024年4月21号下午13:50整,在舞台旁边树荫下,我放下手机,惯性往右侧身,转过去瞬间滝沢秀明盯着我看,我瞬间转过头,反应过来是他,立马不可置信又看了一眼
  • 世界因你阅不同 () 读书读出画面感 ()仿佛造出了一个与外界之间的透明罩子,把你和这个现世隔离开来。你只知道她(他)是你生命中的大海,可你知道你在她(他)生命
  • ✨#人间信 #麦家 #阅读分享 #心灵触动 #人性探索五月星座好运速报:#白羊座重焕新生# 点赞转发接好运[锦鲤] 上升和太阳皆可参考五月将是一段重焕新生的时间
  • 金智媛这姐真的好美啊,随手一截都是没有瑕疵的美貌(瘦了真的骨感轮廓好漂亮呜呜[色][单身狗])还有就是眼泪女王看的我尸体暖暖的很幸福[苦涩][苦涩]什么时候才能
  • 关于太原的限定记忆[太阳][太阳][太阳](嘿嘿嘿这次见到了闺蜜快乐转圈圈[转圈][转圈])哈哈哈哈是谁​去了太原一个星期每天晚上都在四处溜达[胜利]​依旧没有
  • 八字命理:一生情事多苦,即将离婚之苦的生肖 有这么一位朋友,他出生于1967年,有过几段婚姻史,但结果均是相处时间不长而分道扬镳。如今这段婚姻妻子也离他而去,
  • 4月22日,李明也来到水果湖第二中学,围绕“中国空间技术的成就与展望”主题分享了一场精彩的航天科普报告。”4月24日~25日,中国宇航学会邀请航天领域知名院士专
  • 羽洁宝宝这是我认识你的第九天我是一个对什么都兴致不高的人从来不会追星 即便有喜欢的明星我也只会看看但是自从认识就你我就开始主动了解你的很多东西啦同时我也发现我并
  • 驾车人应将导航路线设置好后再开车上路,导航仪最好设置为语音提示,或让副驾驶人操作。建议各位车主尽量选择同一类型车道(即在哪个通道上的就在哪个通道下)以免造成不必
  • 刷新看到有人出好价65亲转单就去si问了(见P4了解到不可以走pt就➕了v,聊天记录看P5真的很不理解要信誉图(说了可以加水印)就被说是p图,dao图…结果就是
  • 热毒已经彻底发作,林愫仅凭着脑中的一线清明,紧紧咬住了红唇,没让(;/-_\"《宣布单身后,前夫哥夜夜堵门》林斯理周豫《宣布单身后,前夫哥夜夜堵门》
  • 总之,天猫是一个购买仿制奢侈品男装的好地方,但重要的是要识别仿制品并了解相关的风险。综上所述,购买高仿奢侈品衣服可以通过海淘网站、批发市场和商贸城、社交平台
  • 。。
  • 另外附上一些参考(来自wb快乐做谷的分享)灵感来源,一位老师分享的7*7折页:同一位老师的排版教程:其他类型的折页参考:PS:本次科研(滑铲)时间有限没有测试更
  • #小屁孩碎碎念# 看见lin老师和她的阿毛在一起了于是今天去问了问关于钕铜的事情(笑)lin老师真是一个很有耐心很温柔的姐姐~现在的结论就是还不清楚乐乐的态度所
  • 随着时间的变化,年龄的增长,生命阅历变的厚重了像一本书,有很多篇章值得再回过去看看不太接受有人用自嘲的方式说 人老了怎样怎样……的话 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常常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