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大致描述一下:

1.自己是该机构员工,老板让他去找周边其他机构接手学员;

2.他想自己接手过来,估计是跟机构内的某些老师一起合伙接;

3.现有场地因连续几个月未交租,而被房东强制收回,所以得在周边租场地经营;

4.据对方描述,机构在东莞,双减政策对于素质教育机构还不严格。

5.剩余20余万未耗课,100多个学员。未明确具体细节。

根据这些条件,你也可以先不看下面的内容,然后假设是你,是否愿意接手?可以在底部留言。

接下来从成本和数据的角度,聊一下到底该如何接手机构学员?

实际上,从去年到今年,确实有不少人在留意或者已经行动起来收倒闭机构的学员。当然,也不止今年,在教培行业还很走俏的时候,也见识到一些朋友因为收别的机构学生而踩坑的。

深入了解之后,我把这一切都归因为:投资人自身对教培行业的商业认知不足。

尤其是我经常在强调的,教育机构利润来源到底是什么?教育机构的生源代表着什么?

我想,不是大家不理解,而是不想去面对这么复杂的话题。毕竟,只要招到了学生,至少当下存活下来了。到时候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呗。

事实上,从我自身对教培行业10来年的理解,真正有经验的人,是很少愿意去接手机构!

因为他们很清楚,理论上,机构转让,无一例外都伴随着一堆负债!

所以,我们常常开玩笑,如果你想转让机构,一定要转给外行人。不仅不用承担任何未耗课的成本,或许还能从承接方那里收取一定的费用。

毕竟有些外行投资人确实因为自己实在想开机构,现在这里有一家已经装修好,团队相对成熟,且带着一堆学员,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收过来的学生就能续费”的诱惑。拿出一些费用给对方也是合理的。

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ta发现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春虫虫。

但凡在行业内待了5年左右的都能看明白,这不是笑话!这是教培行业的常态!你没听错,这是常态!

就像很多人认为通过加盟入行创业,既有品牌效应,又有培训体系,所以能够快速回本,赚钱,赚很多的钱。是一个道理,都是教培行业的常态。

还是来举一个真实经历的案例,假设:1.某机构有100万未耗课,200多位学员;2.现有团队5人,日常成本12万;3.投资总额是80万;4.现以50万转让费,转让给你。

我想,如果你理解了什么是未耗课,未耗课会带来哪些影响,你就一定不会接手。

而假如,转让方在转让的时候,故意把未耗课金额这个关键因素隐瞒起来,你一定愿意接手。还会觉得你赚大发了。

因为正常情况下,哪怕不加盟,在超一线城市开一家培训机构,投资50万也不太可能达得到。更不用说还得付出时间、精力去装修、搭建团队,以及招过来200多位学员。

合同签订,费用缴纳结束,开始深入了解这个行业之后,你才发现自己的投资款由50万变成远高于150万(因为你的招生能力和续费能力,以及续费周期会影响现金流水的进入,从而导致你前面几个月的经营成本还得自己追加投资来垫付。)

你别钻牛角尖说,因为机构还在经营,所以未耗课不能算作投资。那我问你一句:你所有未耗课的学员要完成耗课,是否要付出去成本?学员耗课周期越长,付出的成本是不是越高?

而且,只要这一批学生还在继续上课,还未到续费阶段,是不是教室的名额就被占用了?哪怕你的招生能力再强,也没有办法突破机构可容纳学员的天花板。

也就意味着,当你的经营思维还未建构起来的时候,一下子承接越多的学生,给你带来的错觉会越重。你可能会为此去扩大团队,扩大场地。而直到真正续费的时候才发现,流失的学员远多于续费的学员。

这才是大部分人接手机构后的真相!

我相信,有些企业主是能算清楚这笔账的。

但最后为什么还是愿意接手,我想是因为大家普遍认为教培机构招生能力弱,生源少,且机构想盈利,就必须多招生。

所以一旦有人愿意把生源转过来,哪怕承担一定数量的未耗课,也是乐意的。事实上,机构的盈利能力强弱,不完全由招生决定!相反,机构负债能力强弱,一定由招生决定。这一句话得深刻理解。

教育机构之所以退出难,不是因为你招不到学生,而是因为你剩了一大堆未耗课!

而往往单次追加投资,跟未耗课金额比起来,是微乎其微,所以大部分企业主会毅然决然的选择追加投资。

但实际上,无论你追加多少次投资,只要成本把控能力和招生能力没有提高,所有的未耗课,终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以成本或追加投资,或找接盘侠的形式了结。

明白这一点之后,再讲接手机构学生的关键点:一是退费归属问题,一定得明确。

所有转让过来的学生退费,由转让方承担,这一点得约定到协议里去。二是得明确核算完成对应未耗课,需要付出的最低的老师薪资。

理论上要从转让方手上收过来,而不是简单的用学生抵扣。房租和行政等其他开支,由接收方承担。如果无法达成一致,个人是不建议接手的。毕竟,很多企业主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机构拉入泥潭。

如果要由承接方承担,那我们得清楚,我们接手机构学员,到底是冲抵了哪一部分费用?这么一说应该就很明白,它实际上就是减少了我们的获客成本和机会成本。

所以,你得非常清楚自家机构招一个学生的市场成本是多少(包括人力成本)。这是你可以折算进去的成本。如果还要折算一笔费用进去的话,那就是假如你找招生团队招对应学生量的成本。

假如最后折算出来的费用,大于未耗课金额,那你可以把差价补给对方。如果最后有缺口,那就得由对方支付。

但在教培行业,无论你多么的会算数,转让方都会回复你几个字:我有学生!我有100个学生……

好像学生就是唯一的利器,这对于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有学生就可以不承担自己经营能力差导致的亏损吗?就可以把锅甩给接盘侠和家长吗?

再者,还是得提醒一下:双减!不仅仅是对学科,也不仅仅是只针对某一个城市,而是全国各地一盘棋!

证照、场地合规,资金监管,或早或晚会在全国各地实施。这两点,足矣让很多机构企业主重新思考去留问题。如果确认继续运营机构,就重点回到上面两点。

最后:疫情!据我所了解,今年机构之所以难,不是因为双减,而是因为疫情。

疫情让家长收入降低,疫情导致部分企业裁员,疫情让投资和消费意愿降低。而疫情的影响什么时候能降低?谁也没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所以,如果自己没有机构,因为能接手别人的生源,所以找场地入行创业,这种情况千万要谨慎。看起来好像只需要投入场地的钱,但实际上所有的未耗课也是一笔投资款,毕竟,只要发生了耗课,就必须支付出一切的开支。

当然,如果自身已经有了机构,就回到前3点。

教培行业,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么简单,有学生,有场地,有老师就能做。而是要有清晰的头脑,有理性的商业思维,有吃苦耐劳的执行力,可能能够赚取到不错的利润率。

纯粹靠教育情怀和理想,终究是被行业割了韭菜,无非多少的问题。

当然,行业要进步,还是得靠很多有情怀和有商业理想的人共同来推动。只是我们也需要深入下去了解冰山下的风险。

所以,最后还是得祝大家招生满满,赚钱多多。#教育培训[超话]#

【#河北两村庄因建光伏电站毁百亩麦地#,村民称未签合同麦子被铲平】近日,多名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上碑镇的村民向上游新闻反映,当地为建光伏电站,强占了他们家庭承包的责任田。村民们称,4月底,一群施工人员在他们未签土地租赁合同的前提下,将两个村庄的上百亩麦田铲平。其中上碑镇祈后村村民表示,在一次强行占地的冲突中,村里有3人被打受伤。村民们表示,目前被铲平的麦地里已经打上了桩子,也没人给他们解决方案。

5月17日,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上碑镇祈后村村委会,对方工作人员以无法核实记者身份为由拒绝透露相关信息,刘家庄村书记则一直不接听电话。上碑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情况由县委宣传部统一回复,记者随即联系县委宣传部,但截至发稿时,未得到相关回复。

拿着喇叭喊大家签合同

行唐县上碑镇东北街村村民称,2021年以来,村民发现有部分不明身份的人来到村内,说要占用村民的承包地建光伏发电项目,自2022年4月初开始,上述人员自称是建设项目的工作人员,动员村民将土地交付给他们,要铲除长势良好的麦田建光伏发电,但被部分村民拒绝。

“俺们这儿有包的有不包的,我不包,因为要吃粮食。”东北街村一家有两亩地的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村里愿意签租赁合同的人不到三分之一。

据村民们反映,此次上碑镇共有四个村的土地要被用于建设光伏电站,除东北街村之外,还有刘家庄村、祈后村及南埌坝村。刘家庄村、祈后村的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们村内的上百亩麦田已经在4月底被强行铲平。

祈后村几名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2021年,村里的广播开始宣传因为要建光伏电站,需要征用土地一事。“他们拿着大喇叭说,村里有几例愿意签合同,愿意承包,但是我们不愿意,我们想自己种地吃粮食。”祈后村村民告诉记者。

“开始俺们村的喇叭吆喝,说要征地,要签合同干吗的,俺们都不签,签的人不多。”祈后村的另一名村民说。

拒签合同仍被强行铲平麦田

记者在村民拍摄的一段视频中看到,一群头戴红色工地帽的人员和村民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现场靠近路边的麦田已经被铁丝网围住,有村民直接坐在了麦田里阻止施工人员。另一段视频中,有几个村民上前阻拦机器铲平麦子,双方一直争执不下。其他视频中,已经被铲平的麦田上被打满了桩子,有村民告诉记者,目前这些地里已经开始在施工建光伏电站。

村民们表示,第一段发生争执的视频拍摄于4月底,“(土地)有租出去,有没租出去的,他们一块用铁丝网包起来。第一次态度还可以,他们说有包的用铁丝网围起来,没有包的就不圈起来了。”祈后村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麦子都已经抽穗开花了,再过一个多月都可以开始割了,但他们用机器(强行)给征了。”该村民表示,事后还强行给村民的社保卡等账户打了钱。

祈后村村民告诉记者,4月底,村民听闻有人强行占地要铲平麦地后随即赶到现场,“去了大概三四十号人,俺们估计如果不跟他们签合同他们就不铲,结果没想到,一块全部都铲了。”该村民说,现场来了七八十个戴着小红帽的工人,“他们要用铁丝网拦,我们不让,但又阻挡不住,有3个人被打了,有个人被踹了一脚,住了两天院。3台机器铲了一整天,两百三十多亩地,还不让录像,不让村民在边上走。”

“我家三亩二分地,在没签合同的情况下,给俺把麦子打了,不让人进出,你拿手机拍,把你手机夺了,还把道口封死了不让进。”另外一名同在现场的村民说。

刘家庄的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们村和祈后村一样,在村民未签署土地租赁合同的情况下,麦地被铲平。一名刘姓村民告诉记者,4月27日上午,村里20多户未签合同的村民被光伏电站的人邀去开会,村支书也在现场,“意思是这个地你交也交,不交也得交,不交也给你铲。”刘某说,次日下午,地里的麦子就被铲平了,“我只想要回地,不要钱。”

针对村民遇到的上述情况,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表示,村民在未签署土地租赁合同的前提下,当地就将他们几百亩的已抽穗麦地铲平,已经严重违法。对于这种情况,村民首先应当通过录像、拍照等方式固定证据,并及时报警要求处理。其次,如果实施毁损行为的是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要求确认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违法,并要求对村民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第三,如施毁损行为的是相关光伏电站的人员,不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追究相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还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相关的损失。

合同显示租期20年

因建电站与村民发生冲突的公司为行唐县行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行特公司)。

合同显示,甲方为村民,乙方为祈后村村委会,村民的土地租赁给祈后村村委会,委托村委会又将土地转租给承租方,用于行特公司建设200兆瓦光伏平价上网发电项目。

该合同约定,租期20年,租金分四阶段结算,每阶段5年,第一阶段为1200元/年,第二阶段为1300元/年,以此递增至第四阶段的1500元/年。但在租金支付方式条款中,具体的支付时间却为空白。

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村内一些养殖户等因受到威胁,签署了土地租赁合同,“威胁他们,所以他们后来签了,现在也不给解决(方案)。拿喇叭喊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没有签,把麦子打掉以后(才签的),不是心甘情愿签的。”

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表示,从上述土地租赁合同来看,虽然在租金支付方式上具体的月份日期存在空白,但还是可以通过合同内容明确大概的付款时间,且具备了合同的主要内容。因此,如果该合同是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为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成立并生效,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当然即使合同成立,但村民如果是在重大误解、被欺诈、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刘凯说道。

上游新闻记者在工商信息平台查询到,行特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郑权,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所属行业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经营范围包含:太阳能、风力发电;太阳能、风力发电项目开发、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新能源项目开发。记者按照工商信息中的法人电话拨打过去,对方否认自己是法定代表人郑权。早前,郑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应,村民与施工人员发生冲突时,他不在现场,并称自己负责的项目较多,不了解此项目的情况,建议记者咨询当地政府。

5月17日下午,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上碑镇祈后村村委会,其工作人员以无法核实记者身份为由拒绝透露相关信息。而在早前,他们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未强迫村民签合同。刘家庄村支书则一直不接听电话。

上碑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此事的具体情况由县委宣传部统一回复,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们表示,针对此事政府已成立调查组,目前正在调查中,调查完后会给一个完整全面的通报。

当日下午,行唐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让记者第二天上午再联系。5月18日上午,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再次表示待了解情况后回复记者,但截至发稿时,未接到回复。(上游新闻)

【#河北两村庄因建光伏电站毁百亩麦地# ,村民称未签合同麦子被铲平】近日,多名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上碑镇的村民向上游新闻反映,当地为建光伏电站,强占了他们家庭承包的责任田。村民们称,4月底,一群施工人员在他们未签土地租赁合同的前提下,将两个村庄的上百亩麦田铲平。其中上碑镇祈后村村民表示,在一次强行占地的冲突中,村里有3人被打受伤。村民们表示,目前被铲平的麦地里已经打上了桩子,也没人给他们解决方案。

5月17日,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上碑镇祈后村村委会,对方工作人员以无法核实记者身份为由拒绝透露相关信息,刘家庄村书记则一直不接听电话。上碑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情况由县委宣传部统一回复,记者随即联系县委宣传部,但截至发稿时,未得到相关回复。

拿着喇叭喊大家签合同

行唐县上碑镇东北街村村民称,2021年以来,村民发现有部分不明身份的人来到村内,说要占用村民的承包地建光伏发电项目,自2022年4月初开始,上述人员自称是建设项目的工作人员,动员村民将土地交付给他们,要铲除长势良好的麦田建光伏发电,但被部分村民拒绝。

“俺们这儿有包的有不包的,我不包,因为要吃粮食。”东北街村一家有两亩地的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村里愿意签租赁合同的人不到三分之一。

据村民们反映,此次上碑镇共有四个村的土地要被用于建设光伏电站,除东北街村之外,还有刘家庄村、祈后村及南埌坝村。刘家庄村、祈后村的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们村内的上百亩麦田已经在4月底被强行铲平。

祈后村几名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2021年,村里的广播开始宣传因为要建光伏电站,需要征用土地一事。“他们拿着大喇叭说,村里有几例愿意签合同,愿意承包,但是我们不愿意,我们想自己种地吃粮食。”祈后村村民告诉记者。

“开始俺们村的喇叭吆喝,说要征地,要签合同干吗的,俺们都不签,签的人不多。”祈后村的另一名村民说。

拒签合同仍被强行铲平麦田

记者在村民拍摄的一段视频中看到,一群头戴红色工地帽的人员和村民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现场靠近路边的麦田已经被铁丝网围住,有村民直接坐在了麦田里阻止施工人员。另一段视频中,有几个村民上前阻拦机器铲平麦子,双方一直争执不下。其他视频中,已经被铲平的麦田上被打满了桩子,有村民告诉记者,目前这些地里已经开始在施工建光伏电站。

村民们表示,第一段发生争执的视频拍摄于4月底,“(土地)有租出去,有没租出去的,他们一块用铁丝网包起来。第一次态度还可以,他们说有包的用铁丝网围起来,没有包的就不圈起来了。”祈后村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麦子都已经抽穗开花了,再过一个多月都可以开始割了,但他们用机器(强行)给征了。”该村民表示,事后还强行给村民的社保卡等账户打了钱。

祈后村村民告诉记者,4月底,村民听闻有人强行占地要铲平麦地后随即赶到现场,“去了大概三四十号人,俺们估计如果不跟他们签合同他们就不铲,结果没想到,一块全部都铲了。”该村民说,现场来了七八十个戴着小红帽的工人,“他们要用铁丝网拦,我们不让,但又阻挡不住,有3个人被打了,有个人被踹了一脚,住了两天院。3台机器铲了一整天,两百三十多亩地,还不让录像,不让村民在边上走。”

“我家三亩二分地,在没签合同的情况下,给俺把麦子打了,不让人进出,你拿手机拍,把你手机夺了,还把道口封死了不让进。”另外一名同在现场的村民说。

刘家庄的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们村和祈后村一样,在村民未签署土地租赁合同的情况下,麦地被铲平。一名刘姓村民告诉记者,4月27日上午,村里20多户未签合同的村民被光伏电站的人邀去开会,村支书也在现场,“意思是这个地你交也交,不交也得交,不交也给你铲。”刘某说,次日下午,地里的麦子就被铲平了,“我只想要回地,不要钱。”

针对村民遇到的上述情况,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表示,村民在未签署土地租赁合同的前提下,当地就将他们几百亩的已抽穗麦地铲平,已经严重违法。对于这种情况,村民首先应当通过录像、拍照等方式固定证据,并及时报警要求处理。其次,如果实施毁损行为的是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要求确认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违法,并要求对村民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第三,如施毁损行为的是相关光伏电站的人员,不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追究相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还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相关的损失。

合同显示租期20年

因建电站与村民发生冲突的公司为行唐县行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行特公司)。

合同显示,甲方为村民,乙方为祈后村村委会,村民的土地租赁给祈后村村委会,委托村委会又将土地转租给承租方,用于行特公司建设200兆瓦光伏平价上网发电项目。

该合同约定,租期20年,租金分四阶段结算,每阶段5年,第一阶段为1200元/年,第二阶段为1300元/年,以此递增至第四阶段的1500元/年。但在租金支付方式条款中,具体的支付时间却为空白。

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村内一些养殖户等因受到威胁,签署了土地租赁合同,“威胁他们,所以他们后来签了,现在也不给解决(方案)。拿喇叭喊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没有签,把麦子打掉以后(才签的),不是心甘情愿签的。”

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表示,从上述土地租赁合同来看,虽然在租金支付方式上具体的月份日期存在空白,但还是可以通过合同内容明确大概的付款时间,且具备了合同的主要内容。因此,如果该合同是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为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成立并生效,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当然即使合同成立,但村民如果是在重大误解、被欺诈、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刘凯说道。

上游新闻记者在工商信息平台查询到,行特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郑权,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所属行业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经营范围包含:太阳能、风力发电;太阳能、风力发电项目开发、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新能源项目开发。记者按照工商信息中的法人电话拨打过去,对方否认自己是法定代表人郑权。早前,郑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应,村民与施工人员发生冲突时,他不在现场,并称自己负责的项目较多,不了解此项目的情况,建议记者咨询当地政府。

5月17日下午,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上碑镇祈后村村委会,其工作人员以无法核实记者身份为由拒绝透露相关信息。而在早前,他们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未强迫村民签合同。刘家庄村支书则一直不接听电话。

上碑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此事的具体情况由县委宣传部统一回复,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们表示,针对此事政府已成立调查组,目前正在调查中,调查完后会给一个完整全面的通报。

当日下午,行唐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让记者第二天上午再联系。5月18日上午,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再次表示待了解情况后回复记者,但截至发稿时,未接到回复。(上游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联系方式:cherrymo51博主本人,添加时备注:青团领养顺着看了两期,博主解说得很细,特别喜欢的点有,听雷那里有种科学怪人的迷人气质(什么时候演科学怪人
  • 目前,各社区共开放95个居民出入口,纷纷组织保安人员、物业服务人员、社工、派出所干警、市区街道下沉干部、社区志愿者等力量,24小时值守,分组分时段上岗,严格执行
  • 看来,我永远都无法逃脱摇滚乐了,或者说无法逃脱情绪了。都是我的拧巴,我的理想主义与随波逐流的冲突。
  • #商洛[超话]##文图原创[超话]##州城随拍##俊言隽语##文图原创# 听长辈们讲述关于雄黄的故事、买上一把艾草挂在家门口、等待新出锅的热油糕、捎上几个白米或
  • 《小红花》里易烊千玺的妈妈,《我的姐姐》里张子枫的姑妈,相信大多看过电影的都对这两个角色都有着较深的印象,但却记不得这位演技炸裂,情绪饱满的演员姓名,她不叫
  • 大班孩子的《杯子操》整齐有节奏,展示了孩子的自信和勇敢。看,孩子们矫健的步伐正向我们迈来,展现铁幼萌娃阳光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听,“稍息、立正、向左转、向
  • 赵今麦也凭借这部剧热度很高,这是有了新的代表作,再也不是国民闺女的形象了。赵今麦也凭借这部剧热度很高,这是有了新的代表作,再也不是国民闺女的形象了。
  • 刚开始肇事者将玻璃瓶丢到车外发出了巨大的响声,此后走到伤者所在的桌前要求谈话,但是伤者不愿意,此后两个肇事者就去车子里取出了枪支威胁伤者,再次要求交谈。从询问中
  • 结果静下心来发现不是自己模式的股票,这种模式之外的股票成功率极低,这是亏损的根源,不仅当天冲高回落 第二天还会惯性低开低走,吞噬利润。复盘时又看到2015年交易
  • 太诱人了,加点冰块、口感更好,米酒的淡雅清香会和水果的酸甜口感交融,清甜低酸,真的喜欢这种微醺带来的放松感,既有仪式感,又更清爽,试问这样的梅酒有谁不爱呢?『柚
  • #王一博风起洛阳# /#王一博百里弘毅# 早安,今天是新的一天有更多的惊喜互动贴早点完成,昨天辛苦了,目标8501. 阿雪2. 木头3. 捆鸡4. 小宇5. 雪
  • 【阿里自营】 #夏日美食夜市# #星推官计划# 在职场之中,你要让别人去雇用你、拔擢你,那么就得先让他们注意到你,所以你必须做些能凸显自己的事。,【职场是一个
  • 一旦每一个人知道自己真正是谁,自己就是神,灵魂里面的内在力量就会苏醒,那种创造性能量就会不断涌出,从而真正的成为一个创造者,享受地球游戏的创造奇迹之旅。一旦每一
  • #热盘最新快讯#【官渡枢纽曜城】枢纽曜城  项目所属区位为 官渡 ,—— 昆明TOD 61万平城市新地标 ,目前 新盘 ,预计开盘价格约18000元/平米,项目
  • 偶然间又看到了谢尔顿一个人坐出租车,坐飞机,问了艾米的父亲,问了霍金以后,拿着戒指向她求婚的那个片段有一个评论说:我固然爱山 但我也绝非愚公爱的人与我相隔高山大
  • ——林语堂10、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贫与富,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11、爸爸
  • 8、由于了知本性,有智慧的人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像凡夫那样苦恼。了悟真理的圣者离于对享受和解脱的渴望1、明白自己既不是做者,也不是享受者时,一切心的变易就都摧
  • 此次公开的照片中,坐在阳台上的张根硕吃着幸福的饭菜。演员张根硕26日下午在自己的instagram上传了几张照片。
  • 找这三个星座当恋人,真是又爱又虐水瓶座水瓶是一个不可能被控制的星座,即便在感情中国,还是我行我素,并没有相亲相爱的自觉,反而是自己怎么舒服就怎么,所以在亲密关系
  • #老米的食谱# 忘记发牛腩粉丝煲的教程了!小宣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教程,请仙籽儿们仔细阅读~欢迎在评论区多多补充[打call]@IXFORM-孙滢皓#罗一舟[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