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子罕》9.24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法语之言:法语,用正道之言来相告。法,合乎礼法原则。语,yù,告诉。
《正义》:“法为正道也。用正道告之,人畏义而服,故口不能不顺从。”(明义而正告之)
▲巽与之言:巽(xùn),恭顺。与,赞许。钱穆:“谓人以恭顺许与之辞婉言相劝。”或恭顺谦敬之言,即温和委婉的表扬话。
▲说:同“悦”,喜悦。《正义》:“人有过,我以恭逊谨敬与之言,人感我柔顺,不能不说也。”
▲绎:寻绎、寻思,抽出事物的条理,加以分析鉴别。朱子:“寻其绪。”钱穆:“我虽悦其言,贵能寻绎其言之微意所在。”《正义》:“既寻绎之,则能行之可知。”广雅释诂:“怿,改更也。”绎、怿,古多通用。
▲末如之何:无如之何,即对他无可奈何。末,无也。

■现代翻译:孔子说:“合乎礼法原则的话,能够不听从吗?但只有按它来改正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听了能够不高兴吗?但只有分析鉴别以后才是可贵的。只顾高兴而不加以分析,表面听从而不加以改正,我也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这种人了。”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人有过,以正道告之,口无所不顺从之,能必自改,乃为贵也。马融曰:巽,恭也。谓恭孙谨敬之言,闻之无不悦者,能寻绎行之,乃为贵也。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言彼人有过失,若我以法则语之,彼人闻法,当时无不口从而云止当不敢复为者,故云能无从乎。但若口虽从而身为失不止者,则此口从不足为贵也,我所贵者在于口从而行亦改者耳,故云改之为贵也。有彼人不逊而我谦逊与彼恭言,故云巽与之言也。彼不逊者,得我逊言逊彼,彼必亦特逊为悦,故云能无悦乎?然虽悦人逊己,而已不能寻绎,行此逊事,是虽悦,不足为贵也。我所贵者,在寻绎行逊耳,故云绎之为贵也。不绎不改,圣所不教,故孔子曰末如之何也。孙绰曰:疾夫形服心不化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贵行也。谓人有过,以礼法正道之言告语之,当时口无不顺从之者。口虽服从,未足可贵,能必自改之,乃为贵耳。以恭孙谨敬之言教与之,当时闻之,无不喜说者。虽闻之喜说,未足可贵,必能寻绎其言行之,乃为贵也。口虽说从,而行不寻绎追改,疾夫形服而心不化,故云末如之何,犹言不可奈何也。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人之性莫不秉彝(常规、法理)而好德,人之情莫不好顺而恶逆。以其秉彝而好德,故法语之言不能无从;然物或害之,患不能改,故改之为美。以其好顺而恶逆,故巽与之言不能不悦;然不以道,患不能绎,故绎之为贵。昔惠王于孟子之言亦曰“仁义而已”,是法语之言不能无从,而不改;幽王于听言则对,诵言如醉,是巽与之言,不能无悦也,然而不绎。此惠王所以终于不仁,幽王所以终于无道也。孔子所谓“训格之言”,法语之言也;伊尹所谓“有言逊于女志”,巽与之言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法言人所敬惮,故必从;然不改,则面从而已。巽言无所乖忤(逆),故必说;然不绎,则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也。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自非肆于恶而无所忌惮者,其闻法语之言也,能无面从乎?其闻巽与之言也,能无说于心乎?然而闻善者,将以善其身也。于法言则当佩服恭行,而改其未合者;于巽言则当䌷绎思虑,而究其所以然者。若是,斯有以善其身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法语之言、巽与之言”,言者只此二术,故“说而不绎,从而不改”,虽圣人亦无如之何矣。淮南子原道训:“故听善言便计,虽愚者知说之。称至德高行,虽不肖知慕之。说之者众,而用之者鲜;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寡。所以然者何也?不能反诸性也。”用正道告之,人畏义而服,故口不能不顺从。人有过,我以恭逊谨敬与之言,人感我柔顺,不能不说也。

●南怀瑾《论语别裁》:法语,就是历代的格言、古人的名言,古时也称“法言”,有哲理。能够说不信从吗?仅仅欣赏也没有用,要把它当成一面镜子一样,照照自己,反省反省,发现自己的毛病,然后彻底改正,这样才是学以致用。“巽与之言”就是顺从的话,顺着你的意思的话。顺耳的话,听了难道会不高兴吗?绎就是演绎,要反省、研究、推敲、分析。光喜欢好听的话,自己不加反省、推敲;对于好的格言,只是欣赏,而不依格言去改自己的毛病。孔子说对于这种人,我也实在拿他没有办法了。

★“本章是见教在人,而学在己。人纵善教,己不善学,则教者亦无如之何。(钱穆)”知易行难,口知而心不至,形服而心不化,是“从而不改,犹不从也,而甚于不从;说而不绎,犹不说也,而甚于不说(湛若水)”;非知也。“凡听言纳谏,虚己以受,务求实用,勿事虚文,则讲学修德,治国平天下,均有裨益矣。(《四书解义》)”心悦而诚服,改之为美,为真知也。劝人改过是一门艺术。直来直去,直陈弊失,人不易接受,法语之言,明义而正告之,谓“晓之以理”;巽与之言,以恭顺之辞婉言相劝,谓“动之以情”,此为与人为善之道,而改在彼。听人劝言是一项技术。君子之为,听人言,必当虚己以受,求其实益。若正直规谏之论日陈于前,务以敬惮,故必从,从而能改;若委曲开导之词日闻于耳,能寻绎其言之微意所在,故必悦,悦而能改;则足以醒其昏惰,救其过失。改,贵在持之以恒,积德累进,“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https://t.cn/RxRVHIh

判断一个人能否深交,关键就看这五点,一个比一个准!

深夜慢读 昨天



人有多面,自知不易,识人亦难。

古往今来的智者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识人鉴人的名言和方法,比如:“处尊居显未必贤,位卑在下未必愚。”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然而,即便是如此,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我们仍然对如何认清一个人感到困惑。是否,人就是难以看透、无法真正了解的?

《论语》中有一章: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是说,注意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他的眼神表情,并考察他的想法,时间一久,掌握的有关他身上的信息多了,只要作个综合分析,这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隐藏自己的。

看来,在圣人眼里,人是可了解的,也是能够看透的。

除此之外,孔子还给予了我们更具操作性的方法。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去深交,关键就看这五点!

-01-

看对方对“利”的认识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会看重道德与道义,而卑鄙自私的小人总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人心都是趋利的,但历史上也不乏一些轻私利、重大义的仁人志士。现代社会,追求个人利益是天赋人权,然而,若是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要道德、可以无所敬畏、可以不顾亲情,那么这个人是绝不可靠近的!

试之以利,从来就是一把考验人、鉴察人的利器。

而如果一个人,在利益面前,依然能够坚守内心的原则与道德,不会置人伦亲情于不顾,可以以大局为重,这个人则必定是值得交往的。

看透一个人,首先要学会使用“利”字诀!

-02-

看对方与人如何相处

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说有品行之人会和所有人一视同仁地相处,而一些狭隘的小人总喜欢拉帮结派,攒三聚五,相互勾结。

拉帮结派者,是为了什么?多数时候不是想着去做一些好事,更多的是为了党同伐异,对侵犯自己的人进行打击、排挤,抑或孤立。

所以,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其它某些组织,如果一个人很合群,和所有人都处得来,那么这个人必定是胸襟坦荡,甚或光明磊落的。

而如果某个人,寡言少语,不爱交往,却总是和某一两人如胶似漆,那此人你必须有所警惕和提防,如果不小心冒犯了他,很可能就会受到残酷的打击报复。

要看清一个人,其次就要看他在群体里如何与人相处。

-03-

看对方讲不讲信用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真不知他能够做什么,就像车子没了轮子,靠什么来行进呢?

辨识一个人是否靠谱,不需要大费周折地对其进行考试或者长期观察,只需看他说话是否算数,待人是否有信用。

一个有操守的人,是绝对不会轻易违背承诺、丢弃诚信的;而一个内心缺乏原则的人,往往没有什么顾及,做起事来以自我为中心,言行随便,因此,说出的话时常反悔,和人约定了的事也不能信守。

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无信之人,还是趁早将其放弃吧!

看清一个人,第三就要看他的信誉度。

-04-

看对方对待亲人的态度

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一章是说,人对待自己的父母,最难的,是保持一个和颜悦色的态度。

诚然。不管是谁,通常都是:好脾气全给了外人,坏脾气全给了家人。

这是人的通病,但是,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纵然是面对自己的子女和父母,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态度。

所以,提高自身的修养,绝不仅仅是在同事、下属、朋友等面前深具涵养、不急不躁。更重要的,是在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时,也能够谦谦温润、心平气和,不致于失态。

真正了解一个人,还要看他面对亲人时的态度。

-05-

看对方犯错后如何应对

孔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类别的人所犯的错误是同一个性质,所以,研究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犯什么样的错误。平常的时候,我们很难真正看清一个人,但是,当一个人犯错误的时候,对其错误进行分析,则很容易了解到这个人的真实面目。

圆滑之人因没有原则而犯错,奸诈之人常因欺骗而摔跌,正直之士往往因为抗拒邪恶而受打击,理想主义者总是由于自己的幼稚而碰壁……

错误,是映照人的一面镜子,观其过,识其人。

要看清一个人,还要具有“观过”意识。

人是有算计、会作假的动物,不像其他物种那么单纯,看清一个人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凡事皆有迹可循,好好体会上面所说的五点,你就可以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有的放矢。

#晨读 经典#《论语 宪问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评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但用在政治领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再过去,很多人对这个说法是嗤之以鼻的,因为中国经济一直稳步向好,疫情三年,更是全世界的订单都涌向中国,大家根本没有想过会出现什么问题,会有外贸订单流失,产业链撤
  • 希望其他家粉丝也能专注自家,理智追星 ~#刘大锤说许佳琪被公司苛待#1⃣️.话是从狗仔嘴里说出来的,可能确实有很多艰难的条件,但许佳琪本人从来不卖惨从不抱怨,一
  • 录视频的时候一位耳背的老奶奶说:“妞,这是谁请我们吃的早餐呀,真是大好人呀,希望大好人一辈子都平安[抱拳]”天亮的早了,这两天把桌子抬了出来,现场高朋满座,蓬荜
  • 四大VOGUE 上亚洲面孔的单人封情况,刷到了相关内容就控制不住想统计一下[二哈]美版:2019.01:Priyanka Chopra(OG)2021.01:N
  • 于《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与《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本机构经过与相关部门商议,主动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切实维护消费
  • 再去北京陪你睡1个月……你都70多岁的人了,代销朋友的画不给钱,不退画,还要求朋友的媳妇把你得持侯的舒舒服服的,怎么想把天下的好事儿都让你一个人占了泥?其中李果
  • 18、无法阻止自己落俗,但浪漫不死。23、新鲜感总会过去,责任和教养不会。
  • #每日一善[超话]#[太阳]#每日一善#[太阳] #阳光信用# 我是十分幸运的女孩子,我的各种考试都会很顺利的通过,我很自信,我很幸福,我的日子非常开心,会遇到
  • 一般来说,人们至少要走完整座通王城和吴哥寺(吴哥窟本窟),对这座城市的最佳注解,引用蒋勋《吴哥之美》中的话,“当一切的表情一一成为过去,仿佛从污泥的池沼中升起
  • 看这五处,判断你气血不足女人的气血不足会反映在脸上、身体上,影响着容颜和外形。此外,黑眼圈深、眼袋大不仅看起来老了10岁,还是身体缺气血的信号。
  • [允悲][允悲][允悲],不得不说身上是有点晦气的,所幸所幸,我还算年轻,还算及时[允悲][允悲][笑cry][笑cry]结语:成年人爱的方式可能就是跟青春里的
  • 我不敢说永远,因为我怕时间和距离会冲淡一切。但是哪怕真的有一天如陈奕迅《最佳损友》里所述,“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哪怕心存遗憾,但绝不会后悔。因为在漫
  •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 新的一天开始了,早安#就这一刻##5点1克设计资讯##记录我的青春年华##清晨说早安# ‍♀️ ️ 忙里偷闲的生活碎片#冒个泡# 站在自己所喜欢的世界里,闪闪
  • #橄榄球##SuperRugby#谢谢你认可这是段恋爱,很多事他们当乐子看,只有和我一样幼稚的你才会懂呀,但是懂也并不是原谅,懂也并不是错误没犯过捏,你放心我一
  • 老版流星花园粉丝来怀旧,觉得看不下去也许是因为出发点变了,它的受众本来就是年轻人,学生党,作为青春偶像剧,它真的太OK了。从导演来说,偶像剧教母的加持真的厉害
  • (闺蜜也是工作半天)一个60+的女人,生活如此充实与年轻的状态,给人温暖,勇气,豁达,潇洒走一回。玲儿说;阿姨,你准备几岁真正的退休,不工作。
  • 사실 정말 탄복했네.. 더러운 환경에서도 자연스럽게 각종 가면을 쓰고 살아가는 사람들.. 그런데 영혼과 자장이 달라서 더 힘들다. 마음속의 최
  • 生活本就没有烦恼,当我们心中的欲望之火被点燃后,于是开始痛苦,计较,开始贪图的更多,放不下过去,放不下名利,放不过自己。[抱抱]#喂自由科学育儿##喂自由成长记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踌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