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 《心中有世界》(上)

三界唯心,超越心识,则脱落世界名相。
觉性圆明,十方普照,是为法界。

万法唯识,分别熄灭,平安无私接纳众生。
极乐纯净,慈悲智慧,是名菩萨。

慈悲接纳,温暖与爱融化生命。
是神灵降临人间。

—-—————————————————-

没有脱离心识,独立存在的物质现象。

凡夫睁开眼,看到了世界。

是意识概念,储存了现象名称。
是情感体验,凝固了现象体性。

凡夫看到的世界,是心与意识。
思维记忆,与情感体验,投射而成的境界。

同样的道理,修行者内观自心。
觉察见精,体征见精,净化见精,扩大见精。
内心能见之性,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清澈。

心灵清净清醒时,头脑意识也会同步清醒。
当心愿堆积的情欲清淡后。
单纯的纯洁心,就会促使意识停顿。
当意脱离识,意,就只有分辨的能力。
意就失去了记忆,与思考的能力。

不再充斥着思维记忆的头脑中,意,清醒清澈。
单纯清醒的意,就会分解心愿之中的,欲望动机。
心愿中,欲望动机,贪婪执念逐渐分解时。

大脑中的天眼,就会睁开眼睛。
天眼在大脑核心区域。
天眼看世界的感受,是怎样的哪?
类似于戴着墨镜看世界的人。

墨镜,就是你肉身上,脸上的肉眼。
墨镜背后,真正看见世界的眼睛,就是大脑中的天眼。
天眼看到的空间,与人类生存的空间,很接近。
天眼能见到的世界,基本上都处于,天人世界。

在人类世界,物质因素表层的微观中。
有不同能量微粒,各类生命因素构成的时空。
天眼能见到的,大约有三十多层。
是最接近于人类生命形态的众生。
只是天人众生的世界,是众生善业的构成。
形态更加细腻,世界光彩夺目,感受善良温和。
天眼只是能见到,却没有参与天人世界,接触生命的能力。

当意,越来越单纯,心愿,越来越离欲。
内心深处的认知,就会自身心意识中,睁开眼睛。
这种心眼,与天眼的性质截然不同。
不仅能见到神仙世界,并且可以体验到境界。

当心灵在意识身心内,睁开眼睛时。
修行者,就可以看见,宇宙微观时空。
看到光构成的世界,看到生命的灵动。
如同人类看见物质世界一样。

心灵苏醒时,见性可以“观”到天道仙灵世界。
仙灵,是心识蕴含的,灵动灵明,纯净舒适。
是纯洁心念,与精细意识,所投射境界显现。

修行者,心灵纯洁过程中,当纯洁心稳定后。
心识稳定在,细腻微妙的,喜悦体验中。
喜悦体验,已经脱离了,粗重感受。
也就脱落了,意识粗浅的概念。

精微体验的喜悦,连带着意识深处,细腻分别念头。
念头与喜悦都处于,相对人性业障的,轻柔纯净中。
轻柔纯净,折射心识,投射出霞光满天,瑞气蒸腾。
空间中,浮现金碧辉煌,庄严瑞丽的天宫福地。

仙乐妙音,不绝于耳;异香扑鼻,终久不散。

天人道的世界,就是凡夫认定的神仙。
仙灵道的众生,则是天人认为的导师。
长生不死,恣意享受,容颜不老,青春曼妙。
与天同寿,掌握阴阳,返老还童,变化万千。

其实,天人也属于人类,只是心灵相对于人类而言。
纯洁,无私,离欲。
生命的内涵境界中,依旧有爱恨情仇。
所以,历史才会留下,神仙眷属之说。

————————————————————

生命再往上升华,也就是往心灵内在,深入净化。

就会触及到体验,体验被纯净无私,分解净化。
体验越来越淡漠,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单纯。
体验中蕴藏的认知,也就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清澈。

于是,修行者,在深入禅定中,会遭遇神灵。
真正的神,不是天人仙灵,而是辉煌万丈,金光四射的神灵。
仙灵天人,天宫官职,见到神灵,必五体投地,需下跪行礼。

仙灵界的瑞气蒸腾,在金光万丈之前。
就显得粗俗不堪,愚不可及,微不足道。
神灵看仙灵,就好像看凡夫俗子。

神灵,是心灵认知,也就是见精。
通过体验的逐步融化,而逐渐显现的,心灵觉照力。

神灵,是极致的清醒清澈。
因清醒清澈的体性,折射纯净的体验,而绽放万道金光。

神灵,随着心灵体验净化的纯度,随心灵认知苏醒的程度。
而展现出不同层次,不同境界,不同威神力。
以不同智慧的差异,投射出宇宙虚空中,差别巨大的神国。

认知有其漫长历史岁月的形成过程。
认知中,必定储存着,在认知形成过程中。
所经验的一切记忆。
这些记忆,不可能都是究竟真理。
绝大部分都是外道修行法门法理。

这些细腻,精微的认知记忆,连带着,细腻精微的体验。
记忆与体验,在微观宇宙中,投射出浩渺庄严,神灵国度。
这些神灵威能成就的国土,有的金碧辉煌,有的骄奢富贵。

宇宙中一切神灵国土。
皆是修行者,心灵善业净化,见精升华的果报。
这些生命,能在三界内改天换地,是无所不能的力量。
越往高层走,越往体验认知深处净化。

神灵的显现,就越是不可思议。
人类根本没有崇拜他们的资格。
他们一念之间,可以塑造天地。

挥手之间,可以移山填海,起心动念,可以重塑宇宙。
从净化体验,苏醒认知开始,就进入了三摩地。
大幻观修行。

灵魂,在禅定中,进入深层广袤无限宇宙。
层层叠叠,无量璀璨星云,构成层层叠叠,无尽光明宇宙。
每一层宇宙中,星罗棋布,遍满金光绽放的智慧世界。
一个智慧世界,就是历史中,一位修行者的成就。

他们可不认为自己是外道。
因为他们通过艰苦漫长的修行,升华身心成就了神。
真真切切,如假包换的伟大神灵。
他们自己,遵从修行中的认知,所成就了世界。
所以认定,他们遵从的法义道路,就是绝对的真理。

宇宙中,茫茫世界如沧海沙粒一样不可计数。
能够听闻究竟法义的世界,却寥寥无几。
这也就是,佛法修行,难遇难信难行的缘故。
犹如金线之路,狭窄且难遇。

在经历身心,蜕变为神灵的过程中。
修行者必定会遭遇魔考,要么是诱惑,要么是恐惧。
逼迫你放弃信仰,诱使你放弃修行。

当你能最大程度放弃自我期许。
当你能最大限度放弃自我维护。
就突破了,心识认知与体验,
所构成的有形众生世界。
进入无形无相的,光明智慧海洋中。---转发老师微博

#如何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
99%的人都不知道情绪管理是这样的!!!
最为重要的就是以下部分
语言表达,可以说用语言表达情绪是表达的终极形态。
也就是说作为人而言,不管怎么样,情绪最终还是要用语言表达,为什么?
因为只有用语言表达,你才能够真正的去了解自己。
当一个东西它处于感受的层面还不能语言化的时候,你只有感受
比如说你只知道你好受还是难受,但是你并不知道具体是怎样的好受,或者是怎样的难受,更不知道这种感受从何而来。
当你能够用语言表达你的感受的时候,你才更加清晰明白自己具体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我们主要是深入了解情绪跟语言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那么,语言和情绪到底是什么关系?
首先当我们内在产生一些情绪感受的时候,我们会想理解自己发生了什么?于是我们就有语言化的动机,就是说我们会自己讲一个故事,然后让自己通过故事能够理解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
我们产生的情绪感受,促使我们去语言化它,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感受。如果你身上有很多无法理解的感受,生活在一堆非常混乱无序的情绪中,你可能会觉得非常的难受,因为你没有办法将这些内在的感受语言化,使得它们在你的意识层面变得可知,变得可以理解。
其实具象化就是为语言化做准备。
其实我们理解别人的情绪也是一样的。比如说一个人再哼小曲儿,我们就会说你今天怎么那么开心?其实我们是通过他的哼唱,他把他的情绪具体的具象化以后,我们才能够去理解它。然后我们用语言表达情绪的过程,往往是带有主观倾向的,同一个客观事实,可以引出不同的语言表达,并且这不同的表达会直接影响之后的实际的情绪走向。
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说一个孩子受到了另一个孩子的欺负,然后他就在那里哭,那么它这个时候是在用身体自发的表达,然后他旁边的老师看到了,就上去说,你怎么了?
如果这个老师他换一个说法,他说你怎么这么生气?
并且这个孩子采纳认同了。那么他可能就会说,我现在是很生气,我要去揍他,他这个人太可气了,以前就一直在欺负我。
所以你看孩子的语言背后的情绪能量,还是和原来一样,但是由于情绪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他后面的态度和行为也就随之而变。就好像我们用语言修了一个管道,或者说设计了一条让能量流动的路线,我们通过语言来把控这条线路的走向,可能走向康庄大道,也可能走向悬崖绝岭。
虽然语言和情绪这种相互作用普遍适用于所有人,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到语言和情绪之间的具体作用。
我们这种东方文化比较崇尚集体主义,就是说我们倾向顾全大局,对别人的需要比较敏感等等,那么这些基本上就构成了一种内敛的东方文化。而这种内敛的东方文化对我们的情绪表达有什么样的影响?
比如说游乐场里准备去玩一个什么勇敢者的游戏,但是孩子不敢玩,父母最容易说出的话,别害怕,这个很有意思的。父母在说别害怕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他们的孩子此刻的情绪是跟恐惧有关的。
但他们同时在前面又用了一个否定的词,就是这个别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感受的否认和拒绝。当父母对孩子说别害怕的时候,这个孩子可能确实存在恐惧,但是父母要求孩子拒绝这种感受,实际上他们可以换一种表达
比如说你可以体会一下你现在的情绪,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然后你再决定要不要继续去做这个事情?这样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就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果这个孩子听到的是别害怕,那么实际上他就学会了否认和压抑,他以后就慢慢的不会那么容易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会影响到他之后应对情绪的方式。
他可能会找一个客观的理由去逃避不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他会说我自己肚子疼,所以我不能去玩,这就导致他的情绪表达变得非常的曲折。
而当父母采用第2种说法是,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良性应对情绪,首先是去觉察自己的感受,不排斥自己的感受,然后表达他,然后我们再去做选择。
顺便说一句真正的勇敢,他并不是不恐惧,而是知道自己恐惧,但恐惧并不能阻挡他去做他要想做的事情,实际上感到恐惧却不自知的,要么是憨大胆,就是明明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他却不知道危险,要么是压抑、否认,否认了自己这种恐惧的感受,所以我们也要注意文化带来的影响,因为我们总是会生活在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所以难免就会受到它的影响。
但是我们要去反思这种影响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后果,并且可以在关于情绪表达的问题上,用语言表达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尝试去突破这种文化的限制。
关于情绪和语言的关系,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词汇的影响。你会发现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年龄,她平时说话都会有一个或者一些高频词,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口头禅。
比如说有的人一碰到事儿就会说完了,这种口头禅本身就对你的情绪发挥了一个主导作用。
比如说你现在要赶高铁,然后被一些事情耽误了,出门晚了,你看出门玩了导致的赶高铁的时间的紧张,它是一个客观事实。你发现了客观事实,它只是一个外在的刺激。
如果这个时候你的主观反应就是马上说“完了”,这个时候你就在客观事实之外,额外的给自己增加了一个很大的情绪负荷。
经常说完了的人,我们一听就能感觉到他可能是一个比较悲观,比较容易焦虑的人,在这个时候你除了要面对本来就很紧急的时间,你还要应对心烦意乱的情绪,这可能导致你在匆忙之中就上错了车或者下错了站,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心已经慌了。
反过来,如果你的心能够非常的安稳,并且相信我们只要静下心来想办法解决,就很有可能去扭转现状,那么你的态度就会完全的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不但事情的结果不一样,整个过程你的情绪的感受当然也会随之不同。
当我们产生某个情绪的时候,他一定在三个方面有所显现。除了情绪本身之外,他还会通过我们的身体以及当时的念头来展现。
所以用语言表达情绪,就是指在这三个方面用语言去表达。
一、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如何用语言表达情绪在身体上的投影或者说反应。
我举个例子,比如你说我现在感到非常的紧张,这当然已经是一句语言了,但是紧张这个东西在身体上是如何反应的呢?这个时候我们鼓励你去观察身体,可能你会发现你心跳加速,嘣嘣嘣的在跳。如果你觉得蹦跳还表达不是特别的精准的话,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冒出一个意向,比如说小鹿乱撞,你看小鹿乱撞就是一个意象,意向能够很好的把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具象化。
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就可以层层深入去表达情绪在我们身体上的投影。再举个例子,比如你说我心里难受,这个时候要你去体会,到底难受在身体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你可能就会说感觉很堵。
如果进一步的去了解,是一个怎样的堵呢?你可能就会说,欣赏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要注意,心上压了一个大石头,这就是一个意向了。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语言,其实就是细化意向,比如说石头啊是多大的,什么颜色?什么质感?这样的慢慢的就可以精准的表达,情绪在身体上的投影,把原来的难受变成了堵,堵变成了一个压在心上的石头,并且明确了石头的形状,这样的话呢你就可以越来越清楚,情绪在身体上的感受。
其实我们表达身体上的感受的时候,已经对我们了解自身的情绪起到了一个根本性的稳定的作用。因为我们知道身体是情绪的大本营,接着我们还要表达地面的部分,我们说身体是根本,那么地面的部分我们的情绪感受。当我们无法描述情绪的时候,同样的可以将情绪意向化。
“意向”,可以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抽象的标签、式的、描述情绪的词语,更加精准的定位到我们的实际的感受到的情绪中去。
因为我们情绪的种类是有限的,我们说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而我们的意向是无穷无尽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同一种情绪可以跟各种各样的事情关联,但如果我们只是空洞的表达情绪的种类的话,就没有办法很准确的去表达我们的情绪了。
二、除了情绪的种类,我们还要尝试去表达情绪的强度。
比如我们很多人都会说,高兴死了,吓死了,这样一类口头禅,是吧?其实死在表达一个强度一个极限,它是一种夸张,并没有达到你所说的强度。
比如说你第1次去听一场音乐会,音乐会带给你的感觉非常的震撼。让你感觉到很兴奋,然后你说我现在非常的兴奋,那么这个非常在你的人生体验中,他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通过比较,可能你就会发现你现在是很兴奋,但是,不如第1次见到大海的时候那么的兴奋,这样你就可以把你的体验在你的经验中,精确的定位,这种定位有什么好处呢?实际上这也有助于你了解自己,如果你总是很夸张的描述你的体验,其实你并不能区分各种相似的感受在你身上的细微差别。实际上这个东西就使得你的情绪的表达模糊化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我们一般可以比较客观的用语言表达身体的感受,比如说我现在心跳加速了,手心出汗了,或者身上的哪里不舒服,但是,有时候我们在用语言表达情绪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这种情绪是不应当的。
比如说你在表达上台演讲之前的紧张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因为自己对自己有一个评判,觉得我不应该产生这样的情绪,我紧张了,那就是不大气,或者说不勇敢。但是这种评判和尝试去处理情绪本身,他就会放大你的情绪,相当于给你又额外的增加了一个负担。
所以说越不想紧张的人他就越紧张。因为他老是对抗自己的紧张,抗拒即是认同,如实的用语言去描述和表达你的情绪,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可能也是最快的一种处理。
这里说的处理是指它更加容易纳入你的意识体系,也就是说你的意识能够去理解他,能够去看见他,从而就能够影响他,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点。
三、我们还需要用语言去表达脑海中的一些念头、一些意向
这个时候我们同样应该不加处理,不加评判的把念头表达出来,这当然不是鼓励你不分对象不分场合的,直接表达你的念头。
比如说你非常痛恨你的老板,甚至闪过恨不得把办公室烧掉的念头,这个时候不是让你对着老板把这句话说出来,但是你自己要非常清晰的把这个念头对你自己表达出来。
什么意思?你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脑中升起了一个想法,我想把办公室给烧了,本身就呈现了一个意向,也就是说已经把你的感受意向化,它是一个画面,但是你不需要对意向再评判了。比如说我怎么能是这么暴力的一个人?或者说烧了以后要坐牢。
其实这些都属于对意向的处理,这种处理对情绪的表达就是一种扭曲。
我们不需要这样,因为我们觉察念头或者表达这个念头本身并不是为了要实施这个念头,恰恰相反,把信息和能量流动了之后,其实我们就不需要这么去做了。因为很多冲动的行为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冲动杀人的,他正是因为中间缺乏这样一个反馈,他并没有发现他升起了这个念头,然后这个念头很快的控制了他的身体。
所以我们说冲动是魔鬼,这个魔鬼他阻止我们去觉察念头,怂恿我们不假,思索着直接按照这个念头去行动,真正有伤害的是实施的行动,而念头本身不会有伤害。所以说所有的冲动行为都是因为缺乏这样一个自我认知而造成的。
其实我们对自己充分表达念头之后,其实就可以体会到什么呢?体会到意象所承载的信息,比如说想把房子烧掉,说明他有非常大的怒火,真正的是一个情绪是怒火,然后意象是烧掉房子。
其实更真实的去烧房子,它只是一个意向性的表达。所以说用语言描述念头本身,在帮助我们进一步的把这种情绪原话,以便于我们自身去理解我们的情绪。当你看到这些念头之后,你就会明白,原来你冒出的念头是在表达你的情绪,而你表达这种情绪的方式是通过这种念头里的行为。
所以当你完成了这一系列的表达之后,既能够让我们对自己当下的情绪感受有一个很好的认知、呈现和理解,又没有产生任何外显的有破坏性的行为。现在也许你已经发现我们刚刚说的所有的表达,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当你无法直接表达感受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将它意象化,或者具象化。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表达感受情绪本身,以及念头,这样逐步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但是在真实的情境中,他们往往是一体的。
比如说当你产生了一个要烧房子的意向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身体是有反应的,你会紧张,你的拳头可能会握紧,然后这个时候你可能产生新一轮的身体感受、情绪及念头。所以当你经过了多次的觉察和表达后,你的情绪就变得充分的意识化了。这种意识化的终极就是语言化。
长此以往,你就加快了自己的情绪流动,并且帮助你了解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已经了解了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你一般会产生什么样的应对,也就了解了你的应对模式和策略。

#如实的解脱道# (9)
一、受蕴,受的定义就是「领纳」,即是领略境界而受纳于心的,是有情的情绪作用。举个例子,比方说经文里面说有一个外道年轻人,去呵斥佛陀,佛陀没有领纳,佛陀说‘那你们家如果给别人送礼物,人家不收怎么办’?‘那我们自己享用’。‘那你现在送给我的礼物,我也不要’。那什么叫领纳了呢?别人一个眼色,你心里咯噔,然后就在这里起烦恼,这就叫领纳;如果别人一个眼色,你无所谓,不领纳。不要说学佛的,很多不学佛的都不领纳的,‘你说你的,跟我有什么关系’,他不领纳,你影响不到他。更何况我们学佛法的,当我们知道内心的这一切感受都是缘六根触对六尘缘生六识引起的,缘起法本性是空,如幻非实的,我们还要去领纳吗?就不需要再领纳。

但说是这样说,做起来不容易,要有一个过程。受,其实就是指有情的情绪作用,很容易理解。原来没有学这个法,在家里面的时候看电视连续剧,尤其是那些言情的,红楼梦啊,剧中人那边在伤心,我们这边也在掉泪,他那边在欢喜,我们这边也在高兴,这即是情绪作用。这个情绪作用怎么产生的,现在学了法知道了,缘起的。如果这里你了解了,知道这个情绪作用,是缘起的本性是空,即是见法。因为情绪是内心的一法,受是一法。色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它不是法吗?如果你依五蕴、六处、六界思维当下身心是缘起的,无常无我,本性是空,即是见法。法理明白了,那就等待因缘了,那如果这样的话,以后如果说你想见法,给你个突然刺激,如果你内心‘嘣’,当下发现:这个是缘起的,它本性是空,就是见法。因缘来了,你触对了,你就知道,原来这一法是因缘生起的,然后你觉知的当下,它又灭去了,证明它本性是空,它是缘起的,这不是见法吗?见法就是透过观察现象的生灭不住了知法的本质空,本来面目是空,为什么会有?因缘和合有,加上错误的观念,落入实有才会起执著。

所以导师说如领境,境就是境界,你领纳了境界,而适合于自己身心的,即引起喜乐。为什么是身心呢?因为这有两个方面,比方说你到澡堂去泡澡,那个身体很舒服,心里也很舒服,如果你做按摩,身体很舒服,你内心就很舒服,引起喜乐。如果按痛了,有的人不会按,叮咣叮咣,结果你内心很不舒服:‘这个人不懂按摩’!是这样子,如不合意的即感到苦痛或忧愁。这就是情绪的作用,称为受蕴。

什么是想蕴?想的定义为「取像」,即是认识作用。认识境界的时候,眼睛看,你要认识,什么叫认识?什么叫不认识?认识就是你前面见过、留有印象的,我们说一回生二回熟,有的人到这边来,一看见过,叫认识。这个人好像…..我们有没有见过面啊?取像取不出来,叫不认识。内在的记忆,提出来给你印合,对上了,叫认识,对不上叫不认识,这就是想蕴的功能。尤其明显的,比方说我们已经踏上社会很多年了,突然一个通知,开同学会,哦,马上就想,哇,开同学会这是头一次哦,我们从学校毕业出来已经十几年都没见了,这个想蕴就很丰富了,你会想到这个学生里面哪几个比较好说的,经常在一起玩的,哪几个是怎么样,你想蕴就要提取。等大家汇合在一起碰面的时候,你叫……你叫什么?为什么?色在无常变化,原来留下你心里的那个印象,跟现在当下碰到的印合不起来,好像有点像,但是又不像。所以我们的记忆,只是当下的那一刻,就像拍照一样拍进去。但是有情是活动的,它是变化的,到这个时候就要想蕴的功能起作用了,所以它的定义为取像,分别认识作用。当认识境界时,心,就是内在的意识,即摄取境相现为心象。这个是指什么呢,对外在的境界,比方说不认识的人来找你,或者你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比方说你到这里来,从来没见过,你就会摄取境相,这里有一个栈道,这里还有流水,这里有座桥,是断的,断桥,然后这个象地村去走一走、看一看,认识一下,这个就是摄取境相现为心相,我们所看到外在的形相,其实就是内心显现的相,叫心相,心相是什么呢?就是眼识,我们幻灯片里面有,就是我们眼睛通过光合作用,把外在的相,光合作用投射到内在视网膜上,那个倒影,这个倒影它又会产生电波到大脑,视觉神经中枢,那边一综合,成为眼识,认识外在的现象,是这样子。如果看过那些东西啊,你就相信佛说的,真的都是幻象,六识法如幻。因为它都是经过转换的,经过六个管道采集进来,然后到里面经过大脑中枢的分析,成形成像,怎么不幻呢!说到底它是生物电波的作用,电流的作用。所以由此表象作用,构成概念,进而安立种种名言。概念就是这个外在的东西,它到底是什么个状态,你有个概念,然后安立名言,贴个标签。不是说不要用,可以用啊,只是你了解:原来我们眼所见、耳所闻的这些都是虚幻的。比方说,你叫某某名,也是父母起的名,贴的标签,它其实不是实有的。可不可以用啊,如果这样都不可以用,那你走到街上去,你说想蕴不要用,那么多人,你难道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样子吗?有很多人在街上来来往往走,有的摆摊,有的吆喝,有的在做煎饼,难道你看到都是同一个样貌吗?你不要去想,不要去想难道你看到的就都是一样的吗?那不可能的。你眼睛看的当下,它就已经给你呈现在面前,就是不一样的,这是生命本有的功能,五蕴和合的生命你说能把它拿掉一蕴,不可能的。而且你经过实践,证明是不可能的,就像现在,大家坐在这里,我说我要这样不分别,我就是看,难道我这样看不分别,当下不起心动念知道的,不起心动念难道看到都一样的相貌吗?不一样的。它就是你这个触的当下,马上就给你分析的清清楚楚,分辨的清清楚楚。识的功能,不是说我们后面起的意识,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如果这样,就有‘我’了。因为有我才可以主宰,欲令如是,不令如是。而且这个生命的功能,你只要生为人,它就是这样的功能,生为狗就是狗的功能,生为蚂蚁就是蚂蚁的功能,要么你是外科大夫,把它的功能破坏掉,不能改变它的。所以想蕴就是生命功能之一,不能去改变它的,修学佛法不是改变生命的功能,只是改变错误的观念,本来以为看到的每一个都是实有的,现在通过修学佛法,通过分析五蕴、六处、六界,知道是一合相,不是实有的,怎么证明呢?观察无常啊。从无常两个字就可以观察到它不是实有的,为什么?因为实有的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为什么佛说无常是正见,正见就是正确的知见,正确的理解。(待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见相不着相,见境不着境,就是离相,就是布施,就是舍,就是放下,就是解脱,就是禅那,就是止观,就是无上菩提,就是大圆满,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本来面目,就是真如。
  • 哈哈哈哈哈莫名其妙觉得我们好了不起昨天百日誓师之家长会我和33坐在后排笑个不停哈哈哈整个九年级超级严肃 我和33是异类吧晚上开完家长会都十点多了 我们跑去外
  • 即便是每天3次刷牙,每天用牙线清理,但也只能清理60%~70%的牙菌斑,牙面转角、牙缝等边角位置往往清洁效率低下遗留牙菌斑,日积月累形成牙结石,刷牙是无法去除的
  • 余数1:大安代表的意义:人还未动身,事事昌顺,失物还没丢远,家宅平安,病人病情稳定或转好无大碍,争斗平息,解甲归田等.五行属木,颜色青色,方位东方(例如求财宜东
  • !!
  • 【日语N2考试中必备的28个以れる构成的动词】1. 荒(あ)れる  2. 入(い)れる  3. 売(う)れる  4. 折(お)れる  5. 枯(か)れる   6
  • 庙街,位于香港特区九龙半岛油尖旺区佐敦道,在佐敦地铁站附近,是香港及九龙一条特色的街道,是众多游客们来港旅游必去的地方之一。喜欢旅游的你,下次来港是不是也到庙街
  • 旅行攻略:防晒用品、露营帐篷、零食饮料必不可少,一定要穿靓色衣服呦美食攻略:灵丘胡麻油鸡蛋炒黄糕、老井沟羊汤馆、筱面饺子、苦荞凉粉、灵丘熏鸡 No.3 朔州市塞
  • 自知才浅识薄,万不敢以千里马自居,虽无鸿鹄之志,然不愿屈膝于林,故思良久,挣扎再三,终决意就此离去,另某生计,他日诺需吾之用武之地,定当倾之全力,三言两语道不尽
  • 患者3:江某某,男,64岁,1月26日从湖北省赤壁市来黔,现居于黔南州贵定县金南街道庆熙社区锦江华府,2月6日被诊断为确诊病例,目前在贵定县人民医院隔离治疗
  • 4进5的盘龙药业和3进4同身位的中欣氟材都是一字,那这个换手医药高度就有价值(如果分歧不大,可以模仿北玻股份的4板,封死题材回流再走加速);3,国联证券长沙芙蓉
  • 【华北,黄淮高温天气有望在27日退去,但新疆表示很不开心】未来五天,华北地区,黄淮,江淮北部和陕西渭河谷一带,高温持续,好消息是高温落区范围减小,27日高温天气
  • #棉花美娃娃[超话]#【出吞包产物】原贴指路出完抽滴滴姐妹5r⭐订单原价单出,需提确恶魔桃子70Harr有骨x2,带耳环+项链165.2香芋73⭐订单不单出,需
  • 五、严禁在22:00以后猜拳行令、大声喧哗;不得使用喇叭、音响等设备进行宣传及叫卖等活动,干扰他人工作和休息;所有烧烤炉具一律入室经营,采用无烟环保烧烤炉,安装
  • 前七识都有死亡、毁坏的时候,只有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随着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人间,是永恒而不会消灭的。阿赖耶识带着前六识所造的业,
  • 【15】萧山宝龙物业公司如果还想干下去就必须按物业协议进行服务,必须信守服务协议里的承诺,必须废除害人的梯控,必须启用业主房屋产权内的附属设施门禁对讲系统,必须
  • #资讯# 【思科将为德国和荷兰的企业提供专用5G】据telecoms网站6月21日报道,思科公司宣布正在与Axians公司合作,为德国和荷兰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思
  •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3、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 4、昨日衣蟒戴玉,大
  • 甜心公主的在逃“蓬蓬裙”.儿童房是每个小朋友梦的开始 有温度的设计总能挖掘出别样的细节所在走进粉嫩嫩的童话世界还原孩⼦内心世界的甜美温馨-精选软糯安⼼的⽺⽑绒⾯
  • 」「有,姐姐是内行人,有她帮手我倍添信心,而且时装是我的兴趣嘛。」「一半一半啦,我跟经理人陈家瑛已合作多时,她对我十分好,而适逢下个月她有假期,所以我答应请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