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 | 天气预报“不靠谱”?有可能是你的感觉出了错今年入汛以来,强降雨天气频繁影响我国多地。在暴雨天气来临前,气象部门会通过各种途径发布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有时碰到一些预报与公众实际感受偏差的时候,又免不了受到吐槽。国外天气预报员甚至有“面对公众嘲讽,气象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册子。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所谓预报是对未来天气现象的一种预测,那预测肯定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而且永远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预报的不确定性会逐渐提高,或预报准确率会逐渐下降。降雨强度越强,它的预报难度也会越大。预报准确率24小时比48小时略高,72小时要更低一些。时效每增加一天,准确率会大概下降1-2个百分点。
天气预报为何不准?
为了回应公众“天气预报不准”的抱怨,中国天气网曾经制作了一组图解报道“天气预报为何不准?”以回应质疑,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天气预报呢?天气预报怎样才算准?公众应该如何科学理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呢?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现代天气预报学科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尽管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就有了气象观测方面的记录,但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百余年的历史,特别是对于目前世界通用的数值预报方法来说,我国于1955年才开始摸索研究,1969年才正式发布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不能苛求它做到“万无一失”。
第二,大气运动远比你想象得要复杂

目前为止,人类对大气运动中的规律的认识仍然很有限。有一个听起来很美丽的词语,它形容了一个很虐心的事实,那就是“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扇动翅膀尚且如此,何况城市热岛、温室效应以及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等等对大气的影响,再加上大气运动本身还存在内在的随机性。将这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种种因素搞清吃透并在模拟运算中精准详尽的描述几乎不可能,也可以说我们还不能完全真实全面地模拟大气演变,只能做到近似地、无限接近真实地对其进行模拟,因此不免存在误差。
打个比方,如果将天气预报比作给老天爷把脉,那么老天爷感冒是几只蝴蝶搞得鬼、它们分别是谁、它们各自用了什么“伎俩”,你很难火眼金睛、明察秋毫、洞悉一切而后依次列出,因此在判断老天爷的症状是打几个喷嚏就完,还是眼泪鼻涕一把抓、咳嗽喷嚏齐上阵时就做不到指哪打哪、说一不二!
第三,预报是否准确还受到观测手段的限制
卫星、雷达等的诞生相当于给用预报员安上了“千里眼”,从此台风的动向就无法逃脱人类的眼睛,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突发性强降雨也已经不再是预报上的顽症了。但其实这些高科技的观测手段也是有软肋。
比如说,极轨气象卫星离地球较近,分辨率较高,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当它在运动中偏离这个区域时,该区域就暂时成为观测的“盲区”,而有些天气可能恰巧就在这个时段发生。于是,糟糕,漏掉了。
第四,公众理解偏差和科普宣传不到位
感觉“天气预报不准”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就是公众理解的偏差或者说科普宣传的不到位。比如说,在气象监测中,一个观测站的数据要代表一片区域的情况,因此,在预报中,观测到某一站点有雨,就可以预报这一站点代表的这片区域有雨,但这片区域的天气情况显然不会是一模一样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即便仅隔一条马路,天气情况也可能各不相同。可能当时正位于“马路的另一边”的你确实没有与雨水碰面,但你要因此而断言预报不靠谱,气象部门真的有点冤,因为我们显然不可能在每一条马路、每一个街区都设置观测站。
即便我们可以精准表述大气运动的方程组、并在每一个街区都设置观测站,在接下来的计算环节还是会遭遇“瓶颈”。
用计算机来运算听起来很简单、很智能,而且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就是那种计算速度每秒上万万亿次的“大块头”,就安家于气象部门。但是你要知道数值预报的计算量之大、运算之复杂可以说达到“变态”的程度,世界上最聪明的计算机也会“发怵”,在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时也很难做到完美、做到极致,它的计算能力之于预报需求来讲仍有待继续提高,它的运算仍可能存在偏差,也正是因此,才有了人工订正一说。
第五,“你的感觉欺骗了你的心”。
从公众的角度讲,预报的不准确跟人们的心理预期值过高以及选择性记忆有关。在大众的生活中,天气预报对于穿衣、出行、旅游等等日常事宜的意义不仅是参考甚至上升到了依赖,因此,大众对天气预报抱以极高的预期,同时也认为气象部门吃的就是这碗饭,没有理由不给大家一个准确权威的结果。所以,当预报准确的时候大家认为这是正常的、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难以忘怀”;但是当预报不准的时候,却往往会因影响了工作生活安排而耿耿于怀、记忆深刻。这也是天气预报在大家印象中总是不靠谱的一个重要原因。
天气预报真的不靠谱吗?
从预报员的角度讲,预报工作要受到技术水平、预报经验的制约。其实,预报员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愿意说真话的人,没有人比预报员更迫切地渴望预报能够百发百中、说一不二。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为87.3%,24小时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准确率已经突破80%。台风路经预报误差为66公里,这些数据与世界各国的天气预报相比,均处于前列或领先水平。所以,如果你认为天气预报总是不靠谱,那么可能真的是你“感觉出了错”。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明白,天气预报是有局限性的科学,它可以无限接近完美,但永远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

【BA.5成新冠疫情传染力最强病毒?疫苗、核酸对它到底有没有用】每日经济新闻: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5是人类遭遇疫情迄今为止最强传染力的病毒?R0值(基本传染数)为18.6,疫苗与核酸都没有用了?重症率和后遗症也增强了?
  近期,上述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5的说法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小的恐慌。

  上述说法是否真实?当前的防疫手段在病毒变异及传播之下缺乏效力?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香港大学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谭晓东等专家进行了采访,不同于网络上流传的说法,他们对BA.5表达了更为科学、更为专业的观点和意见。

  质疑一:R0值为18.6,BA.5毒株传播力最强?

  NBD:有说法认为,南非最新研究显示BA.5的R0值为18.6,是目前已知传播能力最强的病毒。对这一说法怎么看?

  金冬雁: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如今人们都广泛接种疫苗,在形成免疫力屏障的情况下,是不能用R0值来衡量BA.5传染力的。

  因为R0值是说所有人对病毒都敏感、也没受过自然感染的情况下病毒传播的数量。在真实世界中,用Rt或者Re值(有效繁殖率)来衡量BA.5的传染力才是更为合理的。

  从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的情况来看,BA.5的Re值都没有超过2,香港大学每天都会检测并更新本地的即时有效繁殖率,从数据上看,近一个月以来从来没有超过2。可以说,BA.4/5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超过10的,超过5的都非常少。

  BA.5的传染力是要比BA.2高,高出10%到30%左右。但从南非、葡萄牙疫情的实际情况来看,它的日均发病率高峰和BA.1/2流行的时候其实是相差很远的。

  而从世界范围来看,3月份首次报告这个病毒到如今,三四个月的时间才成为主要病毒毒株,说明它的传播力不是像传言的那么强。当初BA.1/2出来的时候,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德尔塔毒株挤下舞台,成为主要流行株了。

  所以在目前大范围接种疫苗的前提下,大多数人群已经形成了免疫力,因此不能用R0值来衡量病毒的传染力,一定要看真实世界的数据,比如有效繁殖率。

  实际上,BA.4/5与BA.1/2毒株的区别是比较小的,一共就3个核苷酸不一样,而BA.1/2与2020年武汉暴发疫情时期的病毒相比,大概有60个核苷酸不一样。因此,BA.4/5与BA.1/2是大同小异的,上星期我们在Science(科学)杂志就发表了一篇论文,就是讲这个。

  常荣山:不仅是这个说法,还有说比麻疹的R0值12~18都还要高等相似的说法,都是不准确的。

  首先来说所谓麻疹的这个R0值就是没有证明过的。其次,一个病毒R0值的计算和实验是很复杂和严谨的,要考虑各种场景、人群特点,通过数据模型重建场景去计算出来。这是不能够通过一篇文章来断定的,并且学术界也没有多少人去引用这篇文章。因此这个18.6本身就是一个估计值,也很难用实验去加以证明。

  要明确的是,BA.5的传染力跟BA.2相比的确是有加强,但并没有特别强的增强。可以说,BA.4和BA.5是“一伙的”,因为BA.4和BA.5只有一个突变不一样,然而这个突变意义目前还不清楚,因此也有学者经常把它写作BA.4/5。

  BA.2.12.1亚型和BA.4/5其实也是“一伙的”,这3个基本上属于一代。“一代”的意思就是都差不多,传播能力、免疫反应都差不多,只是有些地方不一样。

  7月7日,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系主任张作风教授对南非、萄葡牙和法国的发病高峰进行了分析,这三个国家主要由BA.5引起的日均发病率最高峰,仅为BA.1/ BA.2发病高峰的33%(南非,法国)~47%(萄葡牙),他没有观察到类似BA.1/ 2引起的发病高峰。南非、萄葡牙、法国和德国的暴发曲线都不支持R0值为18的说法。

  这 三 个 病 毒( 指 BA.4/5、BA.2.12.1)我预计可能到今年9月份也差不多了,也就是说占据主流地位一般不会超过6个月,可能今年冬天我们要预防的就不是这几个亚型了,可能有新的变异株出现。

  我认为当前对于我国来说,分布在我们周边、对付起来比较麻烦的毒株是BA2.75,也就是在印度发现的变异株,它的免疫逃逸能力比BA.5还要强,具体强多少目前还不清楚。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发现该毒株了,因此我国在这一两个月需要密切关注是否会有相关的报告。

  谭晓东:首先,BA.5的相关数据在各个国家都不太一样,目前在我国没有大量的数据,所以如果直接把国外的数据拿过来,我觉得这个特定的数据就可能是不太准确的。

  其次,相关的说法是基于在南非的一个研究,还只是个预印版,并没有正式出版。从已经看到的文献报道来看,它可能还不是太准确。

  这个所谓的R0值是在人们完全没有接种疫苗、人群免疫完全是空白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考虑到经过3年的抗疫,南非已经有一部分人打了疫苗,有一部分人已经感染了,所以这个数据值得进一步推敲。

  要承认的是,BA.5的传染力高肯定是要高一点的,但是不是高到那个地步、是不是目前传播最快的病毒亚型,现在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质疑二:现有核酸检测、疫苗对BA.5不起作用?

  NBD:有说法认为现有的疫苗对BA.5不起作用了,而且核酸检测也检测不出来。请问怎样看待这一说法?

  金冬雁:这个说法肯定是不对的,现有的疫苗依然是有效的。即使是针对武汉暴发新冠病毒时期的疫苗,也是能够起保护作用的,依然能大大减少感染的,还是能保护感染者不得重症、不死亡,这都是有相关研究作为支撑的。

  从现实情况来看,澳门、西安报告发现了BA.5毒株,如果核酸检测对它没用的话,那为什么这些地方还会继续要求做核酸检测呢,这说明核酸检测也好、抗原检测也好,目前依然能把BA.4/5的感染者找出来,非常精确,特异性也非常高、非常灵敏,这个目前是没有异议的。

  刚才也说了,BA.5与BA.1/2是大同小异,既然能用核酸、抗原检测去查BA.1/2,那为什么到BA.5这儿就不行了呢?所以这个说法是很荒谬的。

  常荣山:这个说法不对!相关研究显示,对于BA.5来说,不是说疫苗完全没用了,肯定没有这样的说法。

  7月6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研究组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告了国产智飞ZF2001重组蛋白疫苗、科兴灭活疫苗以及序贯接种对于最近流行的BA.2.12.1,BA.4/5的血清中和活性。该报告认为,接种国产智飞疫苗,并且将第二针与第三针的接种间隔延长到4~6个月,能使接种者对BA.4/ BA.5的中和抗体水平相对更高,对所有奥密克戎亚变体的中和抗体滴度高约30倍。

  从这份报告的研究来看,接种智飞的疫苗,两针间隔4~6个月,是有保护作用的,所以说疫苗还是有用的。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接种BNT162b2 mRNA疫苗的加强针后,尽管受试者体内普遍产生了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但相比BA.1毒株,针对BA.4/5的抗体滴度降低得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疫苗的作用大幅降低,可能意味着现在需要重新免疫,即需要重新打第一针和第二针。

  谭晓东:现在说疫苗完全没作用,为时尚早。我们观察疫苗,主要是看它防范的主要问题,包括基础免疫和特异免疫,所以特异免疫的效率可能会打折扣,但并不等于说完全没有用。

  讲疫苗作用的时候,一个是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另一个是对特异病毒病原体产生的有效作用,即特异免疫。

  关于核酸检测对BA.5没用这个说法,我不知道这个说法从何而来,到目前为止,我们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还是有效的,没有数据说明准确性会下降。

  质疑三:BA.5致病性更强、重症率更高?

  NBD:有说法认为BA.5会“走肺”,而且致病性更高,重症率和后遗症会增多,请问这种说法正确吗?BA.5的重症率和后遗症是什么情况?

  金冬雁:“走肺”这个说法可能来自日本一项关于BA.5的致病性研究,即通过动物实验,对比感染BA.2和BA.4/5的金仓鼠。要知道动物模型会有误差,金仓鼠的上呼吸道和人是不一样的,这是早就被证明过的。

  以前做BA.1/2实验的时候,也说致病性增加了,现在又说致病性增加了。这些研究者中有一些过去并不是从事冠状病毒研究的,而现实中往往是把实验结论搞得越新奇越容易发论文,但这些实验并不全都是靠谱的。

  从葡萄牙、南非等国家实际情况来看,从确诊人数到住院人数再到重症和死亡人数,BA.5都是减少的。

  如果拿BA.1/2取代德尔塔毒株那个时候的数据来看,确诊人数是翻倍的,传播力特别强。可现在BA.4/5不是这种情况,在相当大一部分人接种疫苗尤其是三针的情况下,BA.4/5的危害性和感染规模是比过去要小的,它的致病性也是更弱了。整体的实际传播数是比BA1/2更弱的,这也是在全世界现在看到的情况。

  从香港特区现在这第五波疫情来看,100多万人受到感染,没有打过疫苗的新冠死亡率大概是3%,打了三针科兴疫苗,死亡率是0.06%。

  对于真正的学者来说,很少有人相信BA.4/5的致病性是比过去高的,而且病毒进化的规律也不是这样。

  常荣山:说BA.5会“走肺”这个说法很荒谬,难道之前的BA.1/2就全走上呼吸道而不走肺?这太荒谬了,BA.1/2本身也会感染到肺,特别是重症患者。

  总的来说,BA.5的致病率是比BA.1/2低的,从死亡率来看也是比它低的。关于重症率和后遗症这个,现在还没看到相关的报告,无法统计。因为BA.5是4~5月份才开始,后遗症一般都要求3~6个月以后,现在谈后遗症为时尚早。

  从张作风那篇研究来看,在南非BA.5的平均病死率是0.65%,而BA.1/2是1.33%。在法国,BA.5的平均病死率是0.073%,而BA1/2是0.13%。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BA.5亚型与BA.1/BA.2相比,病死率是显著下降的。

  谭晓东:从报道来看,最开始有报道说BA.5可能主要侵袭部位在肺部,但是后来大量的研究又证明不在这一部分。

  现在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它的致病性、重症率、致死率不一定比BA.2高,这两者有可能差不多。考虑到这是刚出来的病毒,对此研究的数据不是太全面,所以曾经有研究是说致病性会更高,然而现在比较倾向于认为是几乎和原来的毒株差不多的,没有很明显的增高。

#每日一善# xk#阳光信用#
人生如果一帆风顺,没有挫折与困难,哪有岁月给你带来的睿智与成长,只有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你的生存空间才比别人大,只有战胜了困难,你才能变得更强大,是困难造就了强大的自己,所以说困难有时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让你知道做任何事都不容易,所以才会更加珍惜。

cr:图源s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虽然我无法直播[苦涩]但是我也会及时上传直面会全程视频,敬请关注[爱你]#明日方舟[超话]#最近读到一篇文章,大致是介绍伊比利亚猞猁的生态和人类对濒临灭绝物种
  • 精选包包75折,码【MOON25】: || Coach || 北极狐 || Furla || Kate Spade || Marc Jacobs
  • 幼时,我就常愿我像这花一样,哪怕只片刻之机,也要活的热烈灿烂。妈咪,今天其实有点破防了,我退出界面,看见滚动条里无数个写着龚俊和张哲瀚的粉丝的名字,心里的感
  • 如果我们大家的同分妄见都认为这个栴檀木一烧就是柴油味,请问大家,燃栴檀木的时候我们应该闻到什么味啊?可是我们闻香的时候,往往是闻到香味闻不到烟气。
  • 一、天气实况 10月9日7时至10时雨情(mm):全地区平均降水量1.5,最大值4.7(辽中朱家房),最大小时降水量3.5(苏家屯烟台,8时至9时);城区平均降
  • 《山河令》《长歌行》都有她的出演,观众们却没发现! 最近《山河令》和《长歌行》这两部影视作品都比较火爆,不过前者已经播完了,很多小伙伴还在回味中。 曹曦月参与《
  • 近日,前NBA球员托尼-帕克做客了直播节目《En Aparté》。 当被问及詹姆斯与科比谁更强的时候,帕克表示:“我更倾向于科比-布莱恩特,勒布朗-詹姆斯非常
  • 翊森D系列耳机凭借出众的音质,超高的性价比,好看的造型设计,多样的配色选择,收获超高人气![打call] #好耳机,翊森造# YISON D series ea
  • 凉凉了! 10月11日下午,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房企报名截止,各地块房企报名情况陆续流出。 北京二轮集中供地挂出43宗地,有超过一半地块无人报名、参与房企数不
  • 塔罗[围观]牌占卜很感谢上星期的占卜。真的朝着建议。我找到了工作并且稳定了下来。而且是我喜欢的融,在这个工作这里也学到了很多。我下次占卜还是会找你的。谢谢感恩
  • 也许,在别人的眼里,你的成功是幸运的,但对于你自己来说,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这一路走来的努力和汗水对你来说才更为重要,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感激于自己的努力,每一
  • 阿钟是一个有执念的人,有对“霸王”角色的执念,还有对拥有阿梅的爱情的执念,他透过窗看到屋子里的两个人的时候哭得太难过了,在酒桌上鼓起勇气唱《霸王别姬》下一秒就被
  • ”终于,在他的坚持下,成功捕到一条大鱼,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人生一世,不论你是弱者还是强者,你都是生活者,麻烦
  • #卓文萱[超话]##卓文萱Genie[超话]#20211012 Facebook 贴文更新一则:我相信沒有人不喜歡香香的味道開始接觸香水之後,只要出門我都會噴香
  • 这就解释了庄家为什么会有的时候选择用跌停板出货,自己账户上已经大赚,即使跌停板出货的价格依旧是很高。而这个时候个股股价依然没有到达主力的预设派发价位,主力就不可
  • !冲啊!
  • C罗写道,这一次帽子戏法对他来说有着非常特殊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在球迷们的见证下完成的。C罗写道:“昨天在阿尔加维球场,我收获了在国家队的第十次帽子戏法,它有着特
  • 注: 关于刷弹幕的要求是我去了很多内娱小哥哥超话调研的,也是个人理解,如有不妥我会删掉哈,以站站们的要求为准。#拉面# 我觉得选择番茄的永远不会出错~里面的配料
  • 今天接诊了一位30岁漂亮小姐姐,对私密保养很注重也很有气质!对理想照耀中国这部剧更加期待了,YIB的几张照片,太有民国军人的气质了。
  • 谈一谈我对这两人的看法初次知道赵丽颖是在她的陆贞传奇这部剧,当时就觉得这个姑娘演技太好了,还磕了她和陈晓,后来真正喜欢上她是《花千骨》这部剧,只觉得太虐心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