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把心量给打开。

如果背诵了很多佛经持诵了很多心咒,上了很多佛学班,但心量仍然没有打开,那一样入不了佛门。顶多,只能算多懂了佛学知识,种了善根而已。心量的打开,可以证明一个人修行的进步。

那为什么没有打开心量?

就是太关注自己了,关心自己了!

很多人学佛,很关心自己的解脱问题,希望能自己智慧开发,烦恼断除,然后赶紧拜佛念佛。这样子效果很小,单独为了开发智慧去拜佛,是开发不了智慧的。

那要如何做?

要先发愿!

为了帮助苦难众生,为了让更多人都能去恶从善,能听闻佛法,能修行,能听闻佛号。有这个愿力,然后去拜佛,一定开发智慧。

为什么?你要帮助别人,你总要有智慧吧,那菩萨自然会赐给你智慧。知道吗?这个是向菩萨求智慧的秘诀啊,不是念念经就开发智慧拉。要有愿力,很关键。

心量打开的人,烦恼就少。

人为什么烦恼?就是关注自己啊,太爱惜自己了,就烦恼!心中如果怀着悲悯众生,救度众生,把众生的苦当成自己的苦时,这时他就不会烦恼了。

这个很神奇,把自己的苦太当一回事的人,很烦恼,因为心量没有打开。

心量要打开,就要融入。

刚学佛的人,不建议躲起来闭关,躲起来拜佛,而是要融入大众,服务大众。

但有些人觉得要念经持咒功德最大,在除业障方面诵经持咒很大,但是要把自己奉献出来利益众生,才能培养智慧福报,才能开悟。

当发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而融入大众时,业障慢慢消除,再加上念经拜佛持咒。这样智慧就能开发。而且这时心量自然能打开。

心量打开的人,他的眼光,思维,他的举止,言行都不一样的。高僧大德为什么可以气吞山河,就是心量打开了。

佛法不离世间,不要去深山里面找。有人学佛后,工作、家庭都不要了,觉得上班没意义,烦恼多,不如学佛,悠游自在。这个心态来学佛,就不对了。如果连世俗的事业都无法圆满,世俗的福报都缺少,想要成就出世俗的成就,成就佛果,是很难的。

福报都是一样。没有学佛时,福报小,人缘不好,那学佛后,如果不从福报和人缘上去改善,哪怕出家了,也是很苦的。不管在家出家,没有福报都很苦。以前人出家,师父会观察他的福报多少,然后让他去做事情。

出家后,第一个培养的还是福报,从最底下的做起,负责行堂,扫地,厨房烧火,哪里有累活去那里做。

虚云老和尚刚出家也是如此,老和尚还是憨山大师再来,他一出家,都要干苦力活,而且干了三年。开悟后,建庙宇,挑水挑土都是自己动手。

在家人,勤劳的做任何事情,都是培养福报。好好上班是培养福报,孝养父母爱护妻子,是培养福报。

不要觉得上班没有意义啊,上班就是奉献,为社会做贡献,养家糊口,让家庭安顿。这也是值得尊敬的事情。

不要觉得,好像拿起经书来,才算修行,其他时候都没意义。祖师修行,哪有天天拿着经书呢。

他们要煮饭,要扫地,要种菜,要接待客人,要盖庙,要处理各种事情。每天就抽出很少时间,做早晚课,或者晚上打坐。 

像云门寺,云居山上,僧人还要种田,自己种茶。自己养活自己。那在家人,首先要自己养活自己,好好上班,孝养父母,爱护妻子,这个事本分。

只有把心量打开,福报才会进来。道在红尘。工作、生活、恋爱、婚姻、亲情、教育、上学无不是修行。

修行,远看是佛,近看是爱。只有真正的爱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有悲悯,有包容。才能真正转烦恼为道用。

如何转烦恼为道用?譬如我们学佛的,一念之间要忏悔,这么一宁静的清净心的时侯,就是佛的境界,你的烦恼已经没有了,再没有第二个方法。

如果你硬要想办法把这个烦恼怎么降伏下去,那些方法徒增你心理的扰乱,并不能够使你安住,这是又进一步的道理。

《金刚经》有云:“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是无所住,不需要住。

一个学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几个月,你看他很有功夫,但是他的功夫是慢慢累积来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如何才能安住?无所住即是住。心如明镜,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去留无意。

如一面明镜,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学佛境界高。他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

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的,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

人生真正体会到了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境界,就不须要再研究《金刚经》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心无所谓降,不需要降。

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当我们清净心坐下来的时侯,一切都没有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量大到虚空,一切既来之,则安之,都能如如不动。

南无阿弥陀佛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稱念藥王藥上二菩薩名號功德

一、佛語寶積:未來眾生具五因緣,得聞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何謂為五?

一者慈心不殺,具佛禁戒,威儀不缺。

二者孝養父母,行世十善。

三者身心安寂,繫念不亂。

四者聞方等經,心不驚疑,不沒不退。

五者信佛不滅,於第一義,心如流水,念念不絕。

二、佛告寶積:若有眾生,具此五緣,生生之處,常得聞此二菩薩名,及聞十方諸佛菩薩名,聞方等經,心無疑慮。以得聞此二菩薩名,威神力故,生生之處,五百阿僧祇劫不墮惡道。

三、藥王菩薩承佛威神即說咒曰:

阿目佉 摩訶目佉 痤隸 摩訶痤隸 柁翅 摩訶柁翅
嘗求利 摩訶嘗求利 烏摩致 摩訶烏摩致柁翅柁翅
摩訶柁翅 兜帝兜帝 摩訶兜帝 阿偷阿偷 摩訶阿偷
樓遮迦 摩訶樓遮迦 陀賒寐摩訶陀賒寐 多兜多兜
摩訶多兜 迦留尼迦 陀奢羅莎呵 阿竹丘阿竹丘 摩瞪祇 波登雌 遮梯 遮樓迦梯 佛馱遮犁 迦留尼迦 莎呵

四、佛滅度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此咒者、誦此咒者、持此咒者,淨諸業障、報障、煩惱障,速得除滅。

五、於現在身修諸三昧,念念之中見佛色身,終不忘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六、若夜叉、若富單那、若羅剎、鳩槃茶、若吉遮、若毘舍闍、噉人精氣一切惡鬼,能侵害者無有是處。命欲終時,十方諸佛皆悉來迎,隨意往生他方淨國。

七、爾時藥上菩薩亦於佛前而說咒曰:降煩惱海灌頂陀羅尼

難那牟 浮致浮 留浮丘留浮丘迦留尼迦
蠡牟蠡牟迦留尼迦 鞞梯鞞梯 迦留尼迦 阿毘梯他
阿便他阿便他 迦留尼迦 珊遮羅莎呵

八、此陀羅尼咒三世諸佛之所宣說,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此咒者、誦此咒者、持此咒者,得十功德利。何等為十?

一者,此咒威神力故。殺生之罪疾得清淨。

二者,毀禁惡名皆悉除滅。

三者,人若非人不得其便。

四者,凡所誦念憶持不忘,猶如阿難。

五者,釋梵護世諸天所敬。

六者,國王大臣之所敬重。

七者,九十五種諸邪論師不能屈伏。

八者,心遊禪定不樂世樂。

九者,十方諸佛及諸菩薩之所護念。及諸聲聞皆來諮受。

十者,臨命終時淨除業障,十方諸佛放金色光,皆來迎接為說妙法,隨意往生清淨佛國。

九、佛告阿難:佛滅度後若有四眾能如是觀藥王菩薩者、能持藥王菩薩名者,除卻八十萬劫生死之罪;若能稱是藥王菩薩名字,一心禮拜不遇禍對,終不橫死。

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餘一切眾生,得聞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於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

十一、若復有人能稱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處常得值遇十方諸佛。

十二、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禮五十三佛者,除滅四重五逆及謗方等皆悉清淨,以是諸佛本誓願故,於念念中即得除滅如上諸罪。

十三、尸棄如來、毘舍浮如來、拘留孫如來、拘那含牟尼如來、迦葉如來,亦讚是五十三佛名,亦復讚歎善男子善女人,能聞是五十三佛名者、能稱名者、能敬禮者,除滅罪障如上所說。

十四、若有眾生欲得除滅四重禁罪、欲得懺悔五逆十惡、欲得除滅無根謗法極重之罪,當勤誦上藥王藥上二菩薩咒,亦當敬禮上十方佛。

十五、復當敬禮過去七佛,復當敬禮五十三佛,亦當敬禮賢劫千佛,復當敬禮三十五佛,然後遍禮十方無量一切諸佛。

十六、藥王藥上二菩薩者乃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世尊灌頂法子。若有眾生聞此二菩薩名者,永度苦海不墮生死,恒得值遇諸佛菩薩,何況具足如說修行。

十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二菩薩所說神咒,若觀此二菩薩身相者,於現在世必得見藥王藥上及見於我賢劫千佛,於未來世見無數佛,一一世尊為其說法,生淨佛土其心堅固,終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十八、佛告大眾:佛滅度後若有眾生繫念思惟觀藥王菩薩者,當作五想:

一者,繫念數息想;
二者,安定心想;
三者,不出息想;
四者,念實相想;
五者,安住三昧想。

十九、佛告彌勒: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修此五想者,於一念中即便得見藥王菩薩。是藥王菩薩身長十二由旬,隨應眾生或十八丈或現八尺,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如佛無異。

廿十、佛告彌勒:我滅度後若天、若神、若龍,若比丘、比丘尼、若優婆塞、若優婆夷,若欲見藥王菩薩、欲念藥王菩薩者,當修二種清淨之行。
一者:發菩提心,具菩薩戒威儀不缺,以得具足菩薩戒故,十方世界諸菩薩伴,一時來集住其人前,藥王菩薩為其和上,藥王菩薩為於行者,即說百千萬億旋陀羅尼門,以得聞此陀羅尼故,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二者:佛滅度後一切凡夫具煩惱縛,若有欲見藥王菩薩,當修四法:

1、慈心不殺不犯十惡,常念大乘心不忘失,勤修精進如救頭然。

2、於師父母四事供養,蘇燈、油燈、須曼那華油燈,及竹木火以為照明。復以蘇燈、油燈、須曼那華油燈及諸照明,以供養佛及法、僧寶并說法者。

3、深修禪定樂遠離行,常樂塚間樹下阿練若處,獨處閑靜勤修甚深十二頭陀。

4、於身命財一切放捨不生戀著。

廿一、行此法者念念之中,得見藥王菩薩為其說法,或於夢中見藥王菩薩授其法藥。

廿二、寤已尋自憶識過去無量百生、千生宿命之事心大歡喜,即應入塔觀像禮拜,於像前得觀佛三昧海,及見無量諸菩薩眾,唯見藥王菩薩為其說法。

未二、释成

  前面是说出它的一个相貌;这以下说明这个因缘是怎么成就的,解「释」这个「成」就的因缘。看论文:

  此义云何?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

  先作一个简单的略说。为什么我们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以后,就能够显现法身?以下就解释这个道理。「一切」凡夫的生灭「心」,这种杂染的生灭心,都「是」由「无明」而引生的。「无明」的「相」状,它虽然是颠倒相,但是它的本性「不离觉性」,它的体性没有离开我们清净的觉性;所以我们面对无明的态度,是「非可坏、非不可坏」。也就是说它的体性是觉性,所以你不能完全的断灭;但是它的作用是颠倒的,所以「非不可坏」,就是你应该加以破坏。我们破坏的,或者说我们所转变的,是无明的一个作用;但是我们保存了无明的体性。这个观念是大乘的不二法门,断灭不得,但是也随顺不得,这个观念甚深甚深。以下讲出一个譬喻:

  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相舍离。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

  用我们用日常生活容易理解的情况,来比况这种深奥的道理。这个「大海水」就譬喻我们的一心真如,这个寂静的一心真如,「因」为有这个「风」,由这个风的因缘就产生了「波」浪,一念的无明风的妄动,就产生波浪的一个个体生命。这个时候「水相、风相,不相舍离」,「水」的湿性跟「风」所引生的波浪,它体性是「不相舍离」的。「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这个「水」指的就是湿性,湿性本身「非动」,是寂静的;只要这种扰动的「风」停下来,这个波浪就消「灭」;波浪消灭的时候,这个湿性就现前,这个法身就现前。这个意思就是说,清净的法身在无量劫的流转过程当中,我们一直被无明牵着走,就是在十二因缘当中不断的流转,由一念颠倒的心,无明缘行就造业;造业以后就创造一个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就得果报。这个十二因缘虽然一次一次的起动,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湿性不坏故」,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决定没有消失。在大乘佛法当中,你一定要生起一个坚定的信心,就是你有恢复本性的可能性,就是本性没有消失,本性从来没有被污染过。就是说虽然波浪已经扰动很久,但是湿性不坏。这是一个譬喻,这以下合法:

  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不坏故。

  我们一念的「清净心」,「因」为这个「无明」(就是愚痴),不知道老老实实的安住在清净的本体,向外攀缘就产生一个「动」相,这个动相使令我们清净「心」跟「无明」和合在一起;但是这二个都没有「形相」,所以「不相舍离」,无明跟真如的本性是不相舍离。这个「不相舍离」蕅益大师注解得好,他说:离开了清净心就没有无明,离开了无明也没有清净心。就是离开了水你就没有所谓的波浪,离开了波浪你也找不到水。「而心非动性」,在体性上来说,我们的心本身是寂静的,它不是扰动的,所以只要这个扰动的「无明」,它相续的功能被破坏以后,这个清净的智慧(所谓的法身)就显现出来。

  这个智净相,前面一段偏重在否定门,破和合识、灭相续心,刚开始是一种调伏,或着说是一种破坏的法来加以对治;在第二段释成,又加以肯定:就是作用是可以破坏,但体性不能断灭。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时候要注意,要经常以中道的思想来检讨自己。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出家烦恼比较粗重,可能会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面对我们的心性,你打那么多妄想,我就让你不动,用佛号、或者持咒,你烦恼一起动,我佛号也起动,就把你给调伏住了。就是说刚开始我们是用比较粗猛的药,来对治这个粗重烦恼,这个是可以理解,所以刚开始是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但是你的烦恼慢慢淡薄以后,你应该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你的心──其实我们的心性不是一文不值,就是你要想一想「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所以我们刚开始是用否定的法来调伏自己,后来用肯定,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跟诸佛的心性是没有差别的,我们这一念心具足体相用三大,「如来藏具足无漏性功德故,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刚开始我们用调伏,然后重新的肯定,先大死一番,然后再大活。所以马鸣菩萨的智慧,你看他老人家,一开始先告诉你否定的法,在「释成」的时候再重新的肯定。

  这个地方就是在呵斥外道的无想定。外道的行者在禅定当中,他也能够知道我们这一念心有很多很多的烦恼,而这些烦恼都是痛苦的根本。为了要调伏烦恼,就使令自己无想,无想的结果,的确是让烦恼停止下来,但是也深深的伤害到我们的菩提本性,错损菩提。我们在修智净相的时候,这个地方马鸣菩萨有二段开示:第一个是否定法,破和合识、灭相续心;第二个是告诉我们无明的本性就是自性清净心,因为自性清净心并没有破坏。这就是我们从论文当中了知如何修行的一个消息。

  午二、不思议业相

  前面的智净相是讲到自受用的功德,这以下讲到他受用:

  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

  「不思议业相」是怎么产生呢?「以依智净相」故。就是说你要修「不思议业相」,你要以成就「智净相」作基础,这个地方很重要。你要修大悲,你一定是先修清净心,依止这个清净心修大悲心,从空出假,广摄方便,变现种种的「胜妙境界」。这个「胜妙境界」包括色法──种种美妙的颜色、音声,乃至种种的香、味、触五尘的胜妙境界。什么叫「胜妙境界」呢?简单的说「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就是显现种种依报、正报的「功德」庄严,这种功德庄严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是没有「断绝」的──在时间上是尽未来际,在空间上是在整个无量的世界显现种种的依正庄严。这个依正庄严当然不是自受用,是他受用。干什么用呢?「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这种依正庄严,会「随」顺「众生」差别的善「根」,你会知道众生心中的希望、烦恼的厚薄是怎么回事。他过去所栽培的善根,他是持戒的善根强、或者禅定的善根强、或者智慧的善根强,应该如何的来启动他的善根,你就很「自然」能够「相应」,显「现」他欢喜的相状,使令众生成就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四种悉坛的「利益」,这个就是所谓的「不思议业相」。这个不思议业相,简单的说就是恒顺众生,广设方便。就是说我们在成就这个随染本觉,有二个次第:第一个次第是一种内观,就是你的心刚开始是「善知识莫向外求」,你观照你这一念心来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一种自我的调伏。刚开始你的心是完全向内观照,别人是怎么样子跟你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慢慢的你的心清净调伏以后,你的心就是从内观开始外观,观察众生差别的因缘,这个时候可以广设方便来度化众生,所以他的心是先内观再外观。你外观以后,你有自在力,就变现五尘的境界来摄受众生。比如说我们娑婆世界主要的是音声,在五尘当中是音声最能够感动我们的心。就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一开始他烦恼粗重,你要他受戒、听经他有困难;你要他唱唱炉香赞,他炉香赞一唱下去,他内心起欢喜心,由欢喜心生恭敬心,由恭敬心生起信心,就触动他过去的善根,然后开始受五戒、听闻佛法。说是很多人都是唱炉香赞以后才相信佛法。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楞严经》说有六根门头,有六个门,六个门都能够进入到我们的一念心性;但是这六个门,耳根这个门特别重要,就是我们对于音声的感觉特别强烈,在五尘当中耳根这个门特别厉害,所以佛陀就恒顺众生。比如说香积佛国,香积佛国的众生这个舌根特别厉害,在六根里面舌根特别厉害。他修行有障碍,向佛陀请求开示,佛陀二话不说给他一碗饭,这一碗饭他吃下去,灭恶生善。你像天衣佛国,天衣佛国他修行有困难,佛陀给他一件衣服穿,他的皮肤跟衣服接触的时候,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说度化众生,你就应该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你在自利的时候,你可以完全观照自己的相貌;但是你度化众生这个法是别人需要的,你就应该恒顺众生,就是应以何身得度,你就施设什么样的方便,这个地方这样的一个相貌叫「不思议业相」。就是从前面一个清净的自受用,依止大悲心变现出种种的方便力,成就一种他受用的功德,这个叫做「不思议业相」,这二个都是本觉的作用,本觉的作用就叫随染本觉。

  卯三、总显四种大义

  前面的本觉是一种作用,这个地方是讲到本觉内在的体性。本觉内在体性叫做性净本觉,性净本觉有「四种大义」,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是当殊胜讲,就是说这个性净本觉有四种殊胜的功能,叫做「四种大义」。我们看论文: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这个地方是先总标。前面讲到随染本觉,是本觉跟始觉智慧和合以后,产生一种自利、利他的功德;这个地方讲到我们本性具足的性净本觉,它有「四种」殊胜的功能,我们简单的以二种譬喻说明:第一个是「虚空」,第二个是「净镜」。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先休息十分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网拍模特寄拍线上平台##招寄拍模特# #快递小哥被变相裁员假装上班瞒家人#太心酸了,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如果有,一定是某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如果老板不愿和
  • 犯太岁可能导致流年不利,令一方面运程或是几个方面的受到阻滞,比如事业多困厄、升迁阻滞、投资失利、人事不和;比如身体多病变,或有意外之灾(交通意外,身体疾患,无妄
  • 花样年暴露出来的流动性问题,使得不少贷款人担心资金情况,要求其偿还未到期贷款11月9日晚间,花样年控股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日期,除2021年票据外,公司的票据(包
  • COS的帽型太绝绝子了6⃣️:可爱的fafa们7⃣️:裙子看着没啥特别,上身瞬间被惊艳到8⃣️:「今夜是绿色主题」9⃣️:豆豆:“听说有人想我了”⏳ #阿花的锻
  • 今天太幸福了,空明结束后,给我拍了头,眼睛,两条胳膊,昨天肿胀的胳膊舒缓太多了。空明后的气排不出去……躺在拍打床上,要全身心的放松,净拍师完全会感知到顾客身体的
  • (以宪为本,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7.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明白,并不只有人类是最高级的生物。
  • #黄仁俊[超话]#带黄仁俊正面tag转发[开学季]抽一人包邮送小卡一张[开学季][开学季][开学季][开学季]再抽一个人请喝奶茶再抽一个不包邮送ow签售卡!#f
  • 此谱乃是民国印谱中的名品之一,市场所见均为套色石印本,寒斋所藏亦是此物,而我以往并不知道王福庵也参与此事,此乃拜读朱琪这部赠书的收获之一。朱先生在前言中先对王福
  • 于谦:干嘛啊郭:我俩同事搁你车底下了!郭:自行车胎就扎了于:这不是流氓吗?
  • Essay全都句式模板3️⃣接上一条微博[给你小心心]3.一/二/三原则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并不简单]题句如图所示4.短语优先原则
  • 他们家真的很会做点心,拿了2021年世界食品双奖!拍第一个选项,折合下来一颗是4.3✨,牛油果多贵!
  •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翻拍电影,最早一版是1987年拍摄的日版《忠犬八公物语》豆瓣评分9.2,位列豆瓣TOP250的第173位。[开学季]小伙伴一直想带我来吃春
  • 我也并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文 | 张天骄本人的周末生活十一点才起床 去健身洗澡收拾出门…进行跨区三场约……现在在车上感慨怕不是间歇性社交nb不过说真的,只有参与
  • 因为生活能治愈的,都是愿意自己走出来的人。在人生的长河里,没有谁会永远做你的摆渡人。
  • 需要说明的是,与当初中国足协公开选聘国足主帅一样,即便合作双方或一方在合同期内有意提前终止合作,那么最终的结果也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来产生。 视频:为什么对李铁有
  • 2021.11.30#豆子的2021# 倏然而逝的十一月真是忙忙兜兜又没啥收获的一个月[笑cry]开了两次线上领导力读书会,参加了三次同事聚餐,上课四次公共课~
  • #升级打怪# 因为工作的原因处理了件客诉问题感慨颇深的是人的三观真是极其重要‼️似乎总有那么一拨人想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获得一些东西似乎不明白想要的东西是要靠自己
  • 真就感觉如果两个人一起出现,真的会有不是一个人的感觉啊,好神奇,真的看到了时间和经历作用在一个人身上的感觉,气质变化好大……尤其是说要看风景那里,太神奇了[可爱
  • 正因为郭富城的舞蹈出色,这张专辑延续《对你爱不完》的路线,抒情加舞曲风格,郭富城对自己的定位是有清晰的,但选曲上大部份以抒情慢歌为主,而且整张专辑的主题都是讲述
  • (图一:迎着朝霞去捕鱼 刘立人 摄 图二:大冶湖晨曲 张旻 摄 图三:满载而归 刘立人 摄 图四:冬捕 明青松 摄 图五:鸥影渔歌 蔡斌 摄 图六:收获满满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