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长三角# 中国经济二季报前瞻:摆脱底部,迅速爬升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二季度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国家统计局将于7月15日发布2022年二季度及6月份宏观经济数据,GDP增速、消费、投资、工业等经济指标将“亮相”。

  多位专家表示,受到2020年初以来最严重的疫情反弹和封控措施影响,二季度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得益于疫情好转,6月份工业生产数据或显著恢复,消费降幅收窄。投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基建投资保持高增长,房地产投资回暖。第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显著回升。

  展望下半年,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需要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宏观调控举措,政策效果也将会有更充分的体现。专家建议,财政政策应发力最终需求,并向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倾斜。货币政策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工具优势,充分挖掘利率改革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基建等重点领域支持。

  二季度GDP有望正增长

  最新一期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17位经济学家对2022年第二季度GDP增速的预测均值为0.94%,远低于2022年一季度4.8%的经济增速。

  国君宏观发布的研报显示,疫情造成较大冲击,预计二季度增速0.8%。供给端来看,疫情对工业和服务业冲击都比较大,二季度工业增加值大概率落在1%以下,服务业生产指数则仍位于负增区间,因此二季度GDP位于1%以下可能性较大。需求端来看,消费偏弱,基建、制造业带动投资,出口较有韧性。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对第一财经表示,从国际看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持续扰动经济修复节奏,国内三重压力对经济造成持续影响。在政策底的强劲支持下,2022年的经济底可能已经在二季度出现,并继续在三季度出现一个明显回升。但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鉴于4月和5月供需两端出现急剧的停滞,6月份的反弹可能只是勉强使二季度经济运行摆脱负增长局面。

  中国财政学会会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楼继伟日前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也提到,5月、6月中国经济已经回暖,但预期恢复并不平衡;相比于产业链上游的大型国企和价值链高端的金融机构和高技术企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多为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由于最终需求不足,困难最为严重,关键是最终消费要得以全面恢复,不确定性大幅减弱,经济才能活起来。

  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地,经济学家们预计疫情对经济的扰动将逐步减弱,未来经济将缓慢修复。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7月份“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62,连续两个月反弹,是今年4月以来首次高于50荣枯线。

  工业生产加快修复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对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4.07%,高于上月0.7%的公布数值。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6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可能反弹至3.3%,三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从此前的4.6%上升至5.4%。

  从先行指标来看,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发布的2022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结束连续3个月50%以下低位运行,重回50%以上的景气区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6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且重回荣枯线以上,表明经济全面恢复态势更为明显。显示随疫情影响减轻,中国经济充沛的增长动能很快显露。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6月官方制造业PMI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至50.2%,反映制造业已经转为扩张。疫情受控、物流恢复推动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基建投资反弹、出口仍有韧性、消费和房地产市场降幅收窄,均有利于工业生产加快修复。

  高频指标显示,行业开工率继续回升。6月全国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由82.8%回升至83.4%,为202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6月汽车半钢胎周平均开工率由上月的56.8%回升至64.2%。

  消费降幅或收窄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出台促消费相关举措,全方位多领域发力激发消费潜力。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结果显示,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或将回升至-0.81%。

  汪涛表示,预计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跌幅可能收窄至2%,依然弱于工业活动的增长动能。因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放松,整体消费者活动可能改善。其中18个主要城市的地铁客流量同比下滑14%,较5月同比下降42%显著改善。

  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分析,6月消费数据回暖主要来自于汽车与餐饮。预计6月餐饮增速为-8%,仅餐饮一项,将使得6月社零增速比5月多1.4个百分点。尽管618促销热度一般,但从物流数据看,6月网购增速依然会略好于5月。

  得益于央地系列汽车政策的加码,6月汽车消费大超预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9.9万辆和25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3.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分别完成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

  中汽协表示,6月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受疫情影响的供应链已全面恢复,企业加快生产节奏弥补损失。在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地方政府促汽车消费政策叠加下,我国汽车市场表现良好。

  投资支撑作用凸显

  今年以来,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对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均值为6.08%。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在基建方面,6月基建投资有望维持稳健增长,2022年度剩余专项债额度在5、6月份集中发行,资金动能走强;在房地产方面,6月随着政策发力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改善,资金压力稍缓支撑房企建安投资;在制造业方面,6月随着物流、生产继续恢复,此前受疫情影响放缓的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回暖。尤其是汽车、装备制造业等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的行业。

  今年在稳增长要求下地方债发行前置,一季度地方债早发力,发行合计超过1.82万亿。在5月地方债发行节奏加速后,根据财政部要求,6月份地方专项债基本完成全年发行限额。6月地方债共计发行19335亿元,同比上升143.27%,环比增加60.11%。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13723亿元,同比上升218.92%。

  此外,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贴息。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基建是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由于政策靠前发力,8月后基建增速将大概率阶段性回落,但仍可能通过提前下达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以保持一定支撑力度。基于现有资金来源,预计全年广义基建累计增速将达到6%~8%高位增长。若8月后提前下达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那么基建增速或突破10%。

  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仍需加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全年预期增长目标。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如今2022年已过半,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面临更大的挑战。

  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下半年需要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宏观调控举措,政策效果也将会有更充分的体现。为保证全年经济目标的基本完成,使中国经济回到健康运行区间,中国稳经济一揽子措施需要进行扩容和工具的创新。

  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仍有较大的余地,政策力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果不调整全年预期增长目标,如期实现全年5.5%的增长目标,需要在上半年的基础上,大幅扩张宏观经济政策,加大政策力度,强力打破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之间的向下螺旋和恶性循环。

  王军建议,以财政政策为主、以中央政府加杠杆为主稳定经济大盘,增发1万亿元以上规模的抗疫纾困特别国债,成立万亿级体量的促消费特别基金,向全国范围内特定群体或全体民众发放普惠性质的现金补贴或消费券,提前下发2023年的专项债额度并在今年四季度即开始使用。继续降准降息,以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汪涛也认为,预计未来政策有望继续加码,包括信贷增速进一步反弹,放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以及进一步放松房地产政策。然而,迄今为止宣布的政策支持仍比较温和,且依然偏紧的防疫限制措施可能影响宏观宽松政策的有效性。目前已经公布和未来计划出台的政策支持包括可能发行特别国债不足以完全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表示,在超预期的经济压力下,5月以来政策制定者召开了多次关于稳经济的高层会议。各地政府加快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等助企纾困政策,而且放宽购房和购车限制等提振经济的举措也正逐步实施。这种精准发力的做法与官方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的基调一致。

  许思涛表示,财政政策应发力最终需求,并向受新冠冲击严重的行业倾斜,如财政部表示将加大对民航等行业企业纾困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增量财政政策是明智的,能否有效稳住经济大盘将最终依赖于能否高效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如期完成股权交割 紫光集团重整收官在即】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广受社会关注的紫光集团司法重整案再度取得令人欣喜的进展。7月11日下午,紫光集团及下属公司发布公告称,紫光集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重整计划》的约定,已于今天完成了公司股权及新任董事、监事、总经理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两家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广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紫光集团股权顺利完成交割,标志着司法重整执行阶段的工作全面进入收官环节,紫光集团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紫光集团债务危机化解和司法重整工作从开始到收官仅用时1年零8个月,其过程可谓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稳扎稳打、推进有序。2020年11月,紫光集团由于长期无序收购扩张、短贷长投,爆发严重债务危机。随后,清华大学及紫光集团控股股东清华控股引入专门工作团队开展化解债务风险和推进校企改革各项工作,成功稳住局面,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蔓延。专门工作团队进入后即开展广泛尽调摸清底数,并在广泛接触50余家潜在投资人的基础上,接受14家投资人提交的非约束性方案。在紫光集团资不抵债的情况下,2021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根据债权人申请,依法裁定紫光集团进入司法重整,指定专门工作团队为班底组建清算组担任管理人。管理人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按“整体承接,分类处置,一揽子化解”思路,公开发布招募战略投资者公告,共7家意向投资人(及联合体)报名并提交有报价约束力的投资方案。10月18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管理人向全体债权人通报了相关工作进展。12月10日,历经多轮竞争性选拔,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智路建广联合体”中选紫光集团重整战略投资人。12月13日,管理人与智路建广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并公布了方案。根据方案,战略投资人采用“存续式”重整模式,紫光集团多年积累的产业布局和核心技术得以完整保留;同意支付600亿元现金全部用于清偿债务,还拿出紫光集团下属三家上市公司市值230亿元的流通股票按市价抵债,最后安排剩余部分留债延期清偿;债权人按需求选择三种清偿方案,获得了95%-100%的超高清偿率,实现利益最大化。12月29日,紫光集团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召开,各方对本次重整方案达到100%满意。2022年1月14日,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执行阶段开始。业内人士表示,紫光集团司法重整案创造了我国破产法实施以来,千亿级企业重整效率最高、效果最优、清偿率最高、满意度最佳、遴选机制最完善“五个最”的记录。

  据了解,根据本次重整计划,重整执行的期限为6个月,即从2022年1月14日至7月14日。执行阶段开始后,管理人、战略投资人、紫光集团三方建立重大事项联合会商机制,密切协作,实现了管理运营有序衔接、经营业绩逆势增长、员工队伍团结稳定、清偿工作扎实推进的良好态势。执行过程中,管理人、战略投资人、紫光集团三方妥善进行经营事务安排和移交,明确各方职责范围、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司法程序和执行程序的平稳衔接,确保紫光集团及下属经营实体企业管理运营工作井然有序开展,人员结构保持长期持续稳定。在疫情反复和市场波动的严峻形势下,以紫光国微、紫光股份、紫光展锐为核心的各经营实体企业均按照计划有序推进研发、生产、销售,经营业绩逆势增长。其中,紫光股份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3.42亿元,同比增长13.58%,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35.26%。紫光国微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41亿元,同比增长40.83%,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63.91%。紫光展锐主动披露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78%创下新高。与此同时,紫光集团债权清偿工作高效推进,1月28日,在前期已确定595家120万元以下一次性全额受偿的小额债权人之外,对其余460余家普通债权人偿债方案的选择给予确认;3月31日,战略投资人拟投入重整用于清偿债务的600亿元现金到位;4月8日,向留债债权人发送《留债清偿方案确认书》;4月15日,根据重整计划规定,按时向前述留债债权人足额支付了第一期留债利息;6月30日,一次性完成了抵债股票向债权人的分配工作。在上述过程中,全程保持与债权人高效沟通,取得充分的支持和认可。本次股权交割顺利完成,标志着重整计划规定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按时完成,是执行阶段至关重要的一环,司法重整全部工作完美收官已无悬念。

  有关资料显示,智路建广联合体是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市场化、多元化持股平台。国有出资人涵盖广东国资、湖北国资、河北国资等多家主体。一位长期从事国际半导体并购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表示,“智广芯平台没有单一持股超50%的股东,这种股权结构与国际科技巨头微软、苹果的分散化股权结构相类似,既能避免‘一言堂’,也有利于紫光集团未来发展吸纳更多元的力量和资源,时刻保持创新和稳健发展”。后续,相信智广芯控股背后强大的出资人组合将能够充分发挥其“控股型科技投资、战略型产业运营”的双轮驱动优势,一方面为紫光集团提供创新发展所需长期战略资源,有效参与紫光集团未来发展和战略制定,有效运用紫光集团已经形成的产业协同优势,弥补产业链短板;同时可以发挥人才优势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强自主技术研发力度,推进产品的优化和更新迭代,助力提升中国集成电路核心产业链的自主性、完整性和竞争力。

  据悉,今天下午,紫光集团管理人已经与智路建广联合体举行了交接会,将紫光集团的章证照及经营管理事务进行全面移交。战投前期已将资金足额打入管理人清偿账户,紫光集团也向全体债权人发出邮件通知,告知债权人明日(即7月12日)将一次性足额支付剩余的现金清偿款项,相应资金会于7月13日前陆续到达债权人账户。按照司法重整执行的相关规定,后续,管理人还将尽快完成未受领偿债资源的提存,对暂缓确认债权、未申报债权的后续审查、清偿工作作出妥善安排,消除后顾之忧,并向人民法院提出终结重整程序的申请报告。该报告经法院裁定批准后,紫光集团重整执行工作即如期圆满完成。(上海证券报客户端)

【如期完成股权交割 紫光集团重整收官在即】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广受社会关注的紫光集团司法重整案再度取得令人欣喜的进展。7月11日下午,紫光集团及下属公司发布公告称,紫光集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重整计划》的约定,已于今天完成了公司股权及新任董事、监事、总经理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两家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广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紫光集团股权顺利完成交割,标志着司法重整执行阶段的工作全面进入收官环节,紫光集团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紫光集团债务危机化解和司法重整工作从开始到收官仅用时1年零8个月,其过程可谓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稳扎稳打、推进有序。2020年11月,紫光集团由于长期无序收购扩张、短贷长投,爆发严重债务危机。随后,清华大学及紫光集团控股股东清华控股引入专门工作团队开展化解债务风险和推进校企改革各项工作,成功稳住局面,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蔓延。专门工作团队进入后即开展广泛尽调摸清底数,并在广泛接触50余家潜在投资人的基础上,接受14家投资人提交的非约束性方案。在紫光集团资不抵债的情况下,2021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根据债权人申请,依法裁定紫光集团进入司法重整,指定专门工作团队为班底组建清算组担任管理人。管理人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按“整体承接,分类处置,一揽子化解”思路,公开发布招募战略投资者公告,共7家意向投资人(及联合体)报名并提交有报价约束力的投资方案。10月18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管理人向全体债权人通报了相关工作进展。12月10日,历经多轮竞争性选拔,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智路建广联合体”中选紫光集团重整战略投资人。12月13日,管理人与智路建广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并公布了方案。根据方案,战略投资人采用“存续式”重整模式,紫光集团多年积累的产业布局和核心技术得以完整保留;同意支付600亿元现金全部用于清偿债务,还拿出紫光集团下属三家上市公司市值230亿元的流通股票按市价抵债,最后安排剩余部分留债延期清偿;债权人按需求选择三种清偿方案,获得了95%-100%的超高清偿率,实现利益最大化。12月29日,紫光集团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召开,各方对本次重整方案达到100%满意。2022年1月14日,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执行阶段开始。业内人士表示,紫光集团司法重整案创造了我国破产法实施以来,千亿级企业重整效率最高、效果最优、清偿率最高、满意度最佳、遴选机制最完善“五个最”的记录。

  据了解,根据本次重整计划,重整执行的期限为6个月,即从2022年1月14日至7月14日。执行阶段开始后,管理人、战略投资人、紫光集团三方建立重大事项联合会商机制,密切协作,实现了管理运营有序衔接、经营业绩逆势增长、员工队伍团结稳定、清偿工作扎实推进的良好态势。执行过程中,管理人、战略投资人、紫光集团三方妥善进行经营事务安排和移交,明确各方职责范围、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司法程序和执行程序的平稳衔接,确保紫光集团及下属经营实体企业管理运营工作井然有序开展,人员结构保持长期持续稳定。在疫情反复和市场波动的严峻形势下,以紫光国微、紫光股份、紫光展锐为核心的各经营实体企业均按照计划有序推进研发、生产、销售,经营业绩逆势增长。其中,紫光股份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3.42亿元,同比增长13.58%,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35.26%。紫光国微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41亿元,同比增长40.83%,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63.91%。紫光展锐主动披露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78%创下新高。与此同时,紫光集团债权清偿工作高效推进,1月28日,在前期已确定595家120万元以下一次性全额受偿的小额债权人之外,对其余460余家普通债权人偿债方案的选择给予确认;3月31日,战略投资人拟投入重整用于清偿债务的600亿元现金到位;4月8日,向留债债权人发送《留债清偿方案确认书》;4月15日,根据重整计划规定,按时向前述留债债权人足额支付了第一期留债利息;6月30日,一次性完成了抵债股票向债权人的分配工作。在上述过程中,全程保持与债权人高效沟通,取得充分的支持和认可。本次股权交割顺利完成,标志着重整计划规定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按时完成,是执行阶段至关重要的一环,司法重整全部工作完美收官已无悬念。

  有关资料显示,智路建广联合体是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市场化、多元化持股平台。国有出资人涵盖广东国资、湖北国资、河北国资等多家主体。一位长期从事国际半导体并购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表示,“智广芯平台没有单一持股超50%的股东,这种股权结构与国际科技巨头微软、苹果的分散化股权结构相类似,既能避免‘一言堂’,也有利于紫光集团未来发展吸纳更多元的力量和资源,时刻保持创新和稳健发展”。后续,相信智广芯控股背后强大的出资人组合将能够充分发挥其“控股型科技投资、战略型产业运营”的双轮驱动优势,一方面为紫光集团提供创新发展所需长期战略资源,有效参与紫光集团未来发展和战略制定,有效运用紫光集团已经形成的产业协同优势,弥补产业链短板;同时可以发挥人才优势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强自主技术研发力度,推进产品的优化和更新迭代,助力提升中国集成电路核心产业链的自主性、完整性和竞争力。

  据悉,今天下午,紫光集团管理人已经与智路建广联合体举行了交接会,将紫光集团的章证照及经营管理事务进行全面移交。战投前期已将资金足额打入管理人清偿账户,紫光集团也向全体债权人发出邮件通知,告知债权人明日(即7月12日)将一次性足额支付剩余的现金清偿款项,相应资金会于7月13日前陆续到达债权人账户。按照司法重整执行的相关规定,后续,管理人还将尽快完成未受领偿债资源的提存,对暂缓确认债权、未申报债权的后续审查、清偿工作作出妥善安排,消除后顾之忧,并向人民法院提出终结重整程序的申请报告。该报告经法院裁定批准后,紫光集团重整执行工作即如期圆满完成。(来源https://t.cn/A6a9nGNI)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22年胡润中国500强公布:台积电取代腾讯排第一1月13日,2022年胡润中国500强榜单正式公布,台积电价值超腾讯排名榜单第一,阿里巴巴保持第三。进入榜单
  • #檀健次你好星期六# tjc#檀健次无人替代音源上线# "是寒冬里绽放的白梅 是骨骼里不枯的玫瑰 是我永远的热爱." .
  • 早はやく帰かえらなければ」夢中むちゅうで道みちを走はしり、やっとお城しろヘついた時とき、野獣やじゅうはぐったりして、もう口くちも聞きけません。[转自@aoi_p
  • ❤️麦武+梵天作 者:(@CB250Tsiro)P2:经历了最终回的洗礼对麦武的爱更深了的一年。想要到燃尽为止一刻都不停的绘制各种各样的麦武,所以明年也能来观看
  • 新春除夕朋友圈文案1. ²⁰²³₁.₂₂}萬事胜意2. ⁰¹₂₁ ∫除夕夜里话团圆3.²⁰²³|⁺⁹⁹⁹ |⁺⁹⁹⁹|⁺⁹⁹⁹²⁰²³| ̄ ⁹⁹⁹|̄ ⁹⁹⁹
  • 【Spo】Selena Gomez《Rare》声破天播放量一览(01.09)Lose You To Love Me 9.61亿Look At Her Now 2
  • 另外在其他线里都被触发的春天到来与能力消失的剧情,在korona线里居然没有发生,如果不在TE好好解释清楚原理只能说是好都合主義了最近每天都好困啊,终于把5条锁
  •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江南的莲花开了,那片片碧绿的莲叶,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 ”说到黄多多被骂和万柳公子被收情书的这件事想到《虚拟安娜》男的明明也是个讲大话的骗子但是富婆最开始就是愿意帮助男主对女主正眼都不看这个男的确实就是没有毅力遇到困
  • Lady Gaga 是史上首位唯一一位同时登上英国版和意大利版Vogue 封面的人物,此前四大Vogue只拿下美版,古驰家族开启宣传直接空降英意两大,而且颇具意
  • 展会地点:淮安国际博览中心(清江浦区北京南路169号);展览时间:2022年11月10日至13日;场馆设置:展览面积约3万平方米,设食材预制菜、休闲食品、配餐调
  • 在所有人都放弃你的时候,你要记得,几十亿的细胞,都在为你而活。在所有人都放弃你的时候,你要记得,几十亿的细胞,都在为你而活。
  • ——奥维德《爱的艺术》 10.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15.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钱钟书《围城》 16.爱情
  • 狮子座当然得有狮子般的霸气了,放眼整个世界都有着出众的实力,难逢敌手,翻手覆云间就能戏耍别人。双子平日里虽然总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但他们也会遇到那个让自己
  • 我回想起有一次在球帆下航行,我当时在甲板上操控,风况强度不小,而且还伴有闪电,那感觉挺魔幻的。现在来看,那里可以说是这个星球上最后一片没有过多人类开采控制的自然
  • „Jeder Engel ist schrecklich und dennoch, weh mir, anfing ich auch ihr tödlichen
  • 2022年12月,该成果发表在天文学领域国际专业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通讯作者为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马茂莉和澳
  • 远方传来风笛,而我只在意有你的消息;城堡为爱守着秘密,而我为你守着回忆 ——方文山痛苦只有散发出来,才能慢慢地减轻。压抑并没有多大作用的,痛苦达到高峰之后自然会
  • 我遇见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也不是很短,初识你的时候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温柔,在我们互动相处中慢慢的发现你还有点暴躁,不过不是对我,你对我永远都是温柔的,是对欺负我
  • 这种勇气需要慢慢培养,不会因为佛经中说烦恼不好,你就有决心将烦恼消除;仅仅阅读文字,无法把决心带出来,因为那些只是佛陀的感受,是他的体会,不是你的。这种勇气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