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琯先生《道法九要》

三教异门,源同一也。
夫老氏之教者,清静为真宗,长生为大道;悟之於象帝之先,达之於混元之始。
不可得而名,强目曰道。
自一化生,出法度人。法也者,可以盗天地之机,穷鬼神之理;可以助国安民,济生度死。
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道法相符,可以济世。
近世学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叅符呪,玆不得已。
略述九事,编成一帙,名曰九要。
以警学道之士,证入玄妙之门,不堕昏迷之路。
人人得道,箇箇成真,岂不美歟。
瓊山道人白玉蟾序。

《道法九要》
瓊琯先生白玉蟾著
立身 第一
  学道之士,当先立身。
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太上大道三宝。
首陈已往之愆,祈请自新之祐。
披阅经典,广览玄文。
屏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好生济人之念。
孜孜向善,事事求真。
精严香火,孝顺父母,恭敬尊长。
动止端庄,威仪整肃。
勿生邪淫妄想,勿游花衢柳陌,勿临诛戮之场,勿亲尸秽之地。
清静身心,远离恶党。
始宜寻师访道,请问高人。
此乃初真之士,当依此道行之。

求师 第二
  学道之士,须是得遇作家,方可明真悟道;得遇真师,方可皈向传道受法。
须是日前揣度其师,委有妙理;源流清切,然后亲近;日积月深;恭敬信向。
次宜具状齎香,盟天誓地,歃血饮丹,传授道书、隐诀、秘法、玄文,佩奉脩持。
虽得其传,不可便弃。常侍师门,参随左右,求请口诀玄奥,庶无疑难,自然行之有灵。
尝闻高古祖师,徒弟皈向者纷纷然甚众。
师按察徒弟之心,中有:
心行不中者,不与之;
不尽诚者,不与之;
无骨相者,不与之;
五逆者,不与之;
及有疾者,不与之;
吏曹狱卒、始勤终怠者,亦不与之。
中有徒弟,若与师心契合,气味相投,随机应化得度者,当以愧心对之。
忽遇师门试探,弟子难以难事相付勾干,或中间不从所求,弟子切莫私起怒心。
若生怨恨,以貽咎师之愆,阴过阳报,毫分无失,所得法中,神明将吏,亦不辅助。
岂不闻汉张良事黄石公,三进圯桥之履,公见诚心,乃传《素书》,后为君师。
若求师者,当究是理。
道法之师,始终心意如一,弟子始终亦如一;进道自然无魔。
所谓弟子求师易,师求弟子难,诚哉是言也。

守分 第三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诚宜守之。
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嫉妬。学道惟一,温饱足矣。
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
所谓顏子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顏回者贤人也。
学道人若外取他求,则反招殃祸也,道不成而法不应。
若依此修行,法在其中矣。

持戒 第四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持以禁戒。
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
先学守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
萨真人云:
道法於身不等闲,
思量戒行彻心寒。
千年铁树开花易,
一入酆都出世难。
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仇必矣。
今人岂可不持戒。
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
昔晋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於君。
君闻得疾之因,乃缘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於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
济贫布施,则积阴德,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於无心,不可著相。
著相为之,则不是矣。
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

明道 第五
夫道者,入圣超凡,福资九祖。逍遥无碍之乡,逸乐有玄之境。聚则成形,散则为风。
三清共论,玉帝同谈,不属五行,超离三界,此乃证虚无之妙道。
欲证此道,先修人道,去除妄想,灭尽六识。
明立玄牝根基,须分阴符阳火。如鷄抱卵,出有入无。
功成行满,身外有身。
仙丹妙宝,随意自取;玉室金楼,随心自化;呼风叱雨,坐役鬼神;嘘炁可以治病,点石可以为金。
不与凡同,奉膺天詔,证果真仙矣。

行法 第六
  夫法者,洞晓阴阳造化,明达鬼神机关。
呼风召雷,祈晴请雨,行符呪水,治病驱邪,积行累功,与道合真,超凡入圣。
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在狐疑。
欲祈雨救旱,先择龙潭江海,碧壑深渊,云龙出没之地,依法书篆铁札投之。如不应,方动法部雷神,择日限时,登坛发用。
祈晴之事,在乎诚心静念,运动暘神,召起冯夷风部之神,扫除云雾,荡散阴霾,易歉为丰,救民疾苦。若德合天心,应之随手。
驱邪之道,先立正己之心,毋生妄想,审究真偽。
古云:“若要降魔鬼,先降自己邪”。当以诚心召将而驱之。若传人不一,闻法避罪逃遁者,差雷神巡歷而馘之。若遣祟,切不可发送酆都。没后恐有连累。戒之慎之。
若治病之法,宜仔细察其病证,次当给以符水治之。
盖人之气运於三焦五臟之间,顺则平康,逆则成病。
或嗜慾失节,或心意不足而成邪。故邪气侵则成病。
以我正真之炁,涤彼不正之邪;以我之真阳,敌彼之阴。
若患者执迷邪道,可方便而化之,符水而治之。
救人功满,而证仙阶,而为妙果歟。
守一 第七   近观行持者,间或不灵,呼召不应者何故? 初真行法者,累验非常,广学者却不如之。此非法之不应也,缘学者多传广学,反使精神不能纯一,分散元阳。 登坛之际,神不归一,法不灵应。 岂不闻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灵。 今志於行持者,必当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彻地。 不知抱玄守一为最上功夫,但躭於广学,反不能纯一矣。 盖上古祖师,虽有盈箱满筐灵书,留之引导凡愚,开发后学,不知师心自有至一之妙,不教人见闻,鬼神亦不知其机,用之则有感通。 且法印亦不可多,专以心主一印,专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仪,动止恭敬,诚信相孚,自然灵应。 切不可疑惑有无,昧於灵臺。须是先以诚敬守之,必获灵验。 斯为守一之道矣。 济度 第八   学道之人,洞明心地。 不乐奢华,不嫌贫贱;不著於尘累之乡,不漂於爱河之内;恬淡自然,逍遥无碍,尘世和同。 先当行符治病,济物利人。次可拔赎沉沦,出离冥趣。 先度祖宗,次及五道。 以我之明,觉彼之滞;以我之真,化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饱,充彼之飢。 超昇出离,普度无穷。 斯为济度矣。 继袭 第九   学道之人,得遇明师传授秘法,修之於身,行之於世,人天敬仰,末学皈依,愧非小事。 当知感天地阴阳生育之恩,国王父母劬劳抚养之德,度师传道度法之惠。 则天地国王、父母、师友、不可不敬,稍有违慢,则真道不成,神明不佑。 道法既得,於身道成法应,可择人而付度之,不可断绝道脉。 须是平日揣磨,得其人可以付者付之。 苟非其人,亦不可轻传也,罪有所归。 若得人,传授,但依祖师源流,不可增损字诀。 忠孝之心相契,切勿生人我之心。 弟子若负师,天地神明昭然鑑察,毫分无失。 师偽,弟子亦然。 若无人可度,石匣藏於名山福地、海岛龙宫,劫运流行,自然出世。 予感天地父母生化之恩,诸师传道教训之德,将其所得,册成九事,以警后学。 若修身立己,积德累功,上体天心,下利人物,行道成真,超凡入圣。 伏望见闻,咸希观览。 瓊山道人白玉蟾述。 https://t.cn/z8bCHaZ

《大经集注》摘要
才知道发四弘誓愿的人了不起,值得人尊敬。才知道真正修学净业三福,这个人在大乘上根扎稳了。大乘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他学哪个法门,他都会有成就,叫根深蒂固。所以,学法门是要断烦恼之后,德行成就了,定功得到了,因定开慧,智慧现前,再广学多闻,叫「法门无量誓愿学」。
  从这个地方,我们再去看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基础,它有层次的。先把人做好,第一福是人天福报。第二福是二乘福报,二乘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二乘里头,最低层的是《沙弥律仪》,我们只取这个就行了。真正能把《沙弥律仪》做好,符合释迦牟尼佛标准,这个标准是最低标准,我们从这里可以学大乘。我们看到蕅益大师的著作,老人后面具名,「菩萨沙弥智旭」,智旭是他的法名,他一生都用这个,不敢称比丘。他是个研究戒律的人,根据他的研究,他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之后没有比丘了。没有比丘,就得不到比丘戒,比丘戒最少要五个比丘传,才能得戒。所以自己三坛大戒受过之后,比丘戒退了。受戒仪式麻烦,退戒很容易。自己在佛前烧一炷香,磕三个头,「我比丘戒退了」,这一句话就退掉了,退很容易。一生守沙弥律仪,守住菩萨戒。沙弥、比丘戒是自利的,菩萨戒是利益众生的。因为菩萨戒在佛面前可以自己发愿求戒,能得到,沙弥戒亦如是,不像比丘、比丘尼戒非常严格。
有了这些条件,再向上提升,大乘。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深信因果不好懂。我在早年学经,就这一句,用了二、三个星期时间,明白了。这个因果不是别的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果很多菩萨都不相信,换句话,这就是净宗法门,所谓的难信之法。第三句「读诵大乘」,末后「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是教化众生。总共十一句里头,十句是自利,末后一句利人利他。自利成就了,才有能力利他。

第81章 为而不争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①,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②,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释】

①辩:有口才,会申辩。

②积:积蓄,贮存。

【译文】

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行为善良的人不善于用言语自辩,爱用言语自辩的人不一定善良。有真知灼见的人知识不一定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没有真知灼见。有道的人什么也不保留,他愈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他越是把自己的一切给予他人,自己就越加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有道的人的法则是施惠于众人而不与人争夺。

【解析】

这一章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言”和“知”。老子认为,真诚的言论听起来并不美,也不够雄辩。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一定知识广博,但是他们一定能抓住人道的根本。后半部分讲天的法则是“利而不害”。圣人效法天道,只做对他人有利的事情,而不做与人争利的事情。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里的“美”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和善,而是指华而不实。所以,“美言”指的就是花哨漂亮、夸大其辞、以取悦于人并骗取他人的信任为目的的言语。真正善良的人,绝不会与人争论是非,他们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得木讷,但是脑子却十分清醒。他们看起来十分愚钝,既不善于评论别人,也不善于为自己争辩,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清澈如水。老子认为,不善于用花言巧语来争辩的人才是完美的,其本质也是善良的。尽管我们常说“言多必失”,但是言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然而,在老子看来,言语的负面作用比正面作用要大得多。老子之所以这样说,绝不是要我们不说话,而只是想突出“善辩”的弊端。

对于获得知识的博与专,老子有他自己的见解,他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对道的把握(真知)和多闻(广博)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多闻并不能真正地明白道,而明白道的人也不一定依靠博闻来获得真知灼见。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无积”指的是没有必要为自己打算。“为人”与“为己”相对,以他人为目的,为了整个人类的普遍幸福与自由,而这正是道德的至高境界。“与人”和“与己”相对,指的是参与繁个人类社会的活动,从事以实现整个人类的利益为目的的活动。这句话意思是说,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给予了别人却换来了自己内心的充实,自己难道不是变得更富确和充足了吗?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全章的总结,也是整部《道德经》的总结。在老子看来,人类就像是浩瀚大海里的游鱼一样,成群结队,但是每一个个体又有差异。在这个浩瀚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要成长、衰老和消亡,也都无一例外地喜欢生而厌恶死,这是因为生是幸福的,人生在世,既可以抬头观望天上的星星,又可以低头俯看草叶上的露珠。世界上的美丽事物是天地赠予我们的礼物,这些事物可以让我们尽情地享受着它们的美好而不要求回报,更不用说去伤害我们了。圣人也是如此,他们只默默地奉献而不要求我们的回报,没有欲望,也不妄为。圣人表面上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其实他们的境界是高深而幽远的,常人又怎么能与他们相比呢?

王弼《道德经注》

无私自有,唯善是与,任物而已。顺天之利,不相伤也。

没有自己占有的私欲,只是以善对待别人,任凭事物自然发展。顺应自然规律,既能够得利,又不会相互干扰。

苏辙《老子解》

信则为实而已,故不必美;美则为观而已,故不必信。以善为主则不求辩,以辩为主则未必善。有以一贯之,则无所用博。博学而日益者,未必知道也。圣人抱一而已,他无所积也。然施其所能以为人,推其所有以与人,人有尽而一无尽,然后知一之为贵也。

信用只要确实、牢靠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华美;美只是外部表现,所以美的语言不一定可信。以善为根本就不追求以言辞说服别人,总想以言辞说服别人的不一定善良。有道将其他的具体知识统一、贯穿起来,就不需要知道、见识得很多。知识很多,每天都有收获的人,不一定能了解道。圣人只是持守道,其他的没有什么积累。但是当使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别人,将自己拥有的给予别人的时候,人的所有所知所能总是有局限的,但是道是没有局限的,这样就体验到道的宝贵了。

势可以利人,则可以害人矣;力足以为之,则足以争之矣。能利能害,而未尝害;能为能争,而未尝争。此天与圣人大过人而为万物宗者也。凡此,皆老子之所以为书,与其所以为道之大略也。故于终篇复言之。

威势可以对人有利,也就可以产生坏的影响;力量能够用来做事,也就可能因此引来争端。具备提供利益和产生危害的威势,而不去危害别人;具备做事和争执的力量,而不去争执,这是天和圣人大大超越普通人并因此引领万物的原因。这些都是老子用来写《道德经》,用来执行道的大致原理,所以到最后一篇还要再讲。 https://t.cn/z892YEG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人生的意义,很多人在怀疑,人生的方向,很多人在迷惑,人生的归宿很多人在担忧,百年以后,能去哪里。想要学那仙人
  • 但很少有人知道,曾有一批香港培侨中学的学生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但很少有人知道,曾有一批香港培侨中学的学生义无反顾地回到祖
  • 最后你会发现,滚滚红尘,任你家财万贯,倾世容颜,也抵不上一颗不外求的心。天也空来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 #studyaccount[超话]##磊叔的小思考近两年很多人都在提“内卷”仿佛各行各业都不好做了,从前几年的消费升级,到近两年的消费降级,大的经济趋势向下似乎
  • 【店主微信/电话】18126511881【默认快递】申通,顺丰【店铺优惠活动】1,提前两个月订蛋糕,送4寸水果奶油蛋糕一枚,可... 特大喜讯《维乐诗姜医生巴
  • #为新时代打call#【“[照相机]鱼”之左右】据《春渚纪闻》:姑苏人李章机敏风趣,偶赴邻居小聚,主人富但吝啬,李适坐其旁,见主人盘中鳜鱼特大,说:“我等皆苏人
  • #安和桥[音乐]##读书# 看完他的第三本书,他的书很治愈,让人在日常琐事中感受人性的温度。全都选择了凑合着地过下去,仍然是现今社会的写照。
  • 他们是老校友也是老战友,一路从香江走向鸭绿江……【一群香港青年,曾奔赴抗美援朝战场】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遗骸归国。他们是老校友
  • 【菜鸟海外战略大变革,提速港澳台实现次日达】6月12日,天猫超市宣布正式进军香港,作为天猫超市的物流合作伙伴,菜鸟联盟将为800万香港消费者提供次日达包邮配送服
  • 还有一个问题是产能,我们现在这条线相对于之前的工作经验来看,这个线要比以前的线略大,产能如何从每天的1万提到7-8万,在提升产能过程中,会发现很多莫名其妙的设备
  • 在“2022璃语东西——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中,观众可以看到“融汇东西、和而不同”的各类玻璃艺术作品,展现的是当代玻璃艺术的基本面貌,并将为未来的玻璃艺术带来一
  • 3:在问题不合适的情况下,将拒绝占卜。占卜所有内容会在结果里显示,占卜并不万能,是无法知道所有细节的。
  • 也就只有我会想念吧,长大后的日子好了,大家也都各奔东西,成家立业了,再也不能一起简单生活,成长后的烦恼也都接踵而来,或者这就是我逃避的理由,想念从前的原因吧。即
  •        說真心想說的話,說出的話有能量,可以感動人。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身心合一,不可思議!
  • 虎扑7月25日讯 北京时间7月25日20:00,足协杯1/4决赛第二回合一场决战在越秀山体育场进行,广州富力主场迎战江苏苏宁。下半场比赛,谢鹏飞头球破门,扎哈维
  •   入身命,心性恬淡,喜悠闲自在;气量大,不与人计较,有宗教五术缘;与吉星同宫,一生中有意外的福份;与凶星同度,一生中较有成败,漂泊之象,小时远离出生地;与华盖
  • 这款来自阿根廷的雷盛403】人的选择性思维是很狭窄的,总是会执着在自己的“舒适区”中作出选择。其实,除了这些世界闻名的产酒大国外,还有一些产区,你可能做梦都想不
  •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对牛腩的爱一共有四个小号,画圈的那两个可能名字会让大家误会,第一个当时就是觉得蛮有意思的,然后前面还可以改成你的谐音(旎),但是没有我老婆不好
  • 有点乱 昨晚和少爷 lhl 去吃烧烤 碰见了hzy 好久不见了这小兔崽子lhl送了我最爱的麦兜兜 对麦兜和小新完全没有抵抗力中秋快乐吧 能在家过中秋也圆满啦这两
  • 释文:道服赞 并序平海书记许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洁其身也。在文中,范仲淹提到了这是为同年友人"平海书记许兄"所制道服撰写的一篇赞文,他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