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二、释成

  前面是说出它的一个相貌;这以下说明这个因缘是怎么成就的,解「释」这个「成」就的因缘。看论文:

  此义云何?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

  先作一个简单的略说。为什么我们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以后,就能够显现法身?以下就解释这个道理。「一切」凡夫的生灭「心」,这种杂染的生灭心,都「是」由「无明」而引生的。「无明」的「相」状,它虽然是颠倒相,但是它的本性「不离觉性」,它的体性没有离开我们清净的觉性;所以我们面对无明的态度,是「非可坏、非不可坏」。也就是说它的体性是觉性,所以你不能完全的断灭;但是它的作用是颠倒的,所以「非不可坏」,就是你应该加以破坏。我们破坏的,或者说我们所转变的,是无明的一个作用;但是我们保存了无明的体性。这个观念是大乘的不二法门,断灭不得,但是也随顺不得,这个观念甚深甚深。以下讲出一个譬喻:

  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相舍离。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

  用我们用日常生活容易理解的情况,来比况这种深奥的道理。这个「大海水」就譬喻我们的一心真如,这个寂静的一心真如,「因」为有这个「风」,由这个风的因缘就产生了「波」浪,一念的无明风的妄动,就产生波浪的一个个体生命。这个时候「水相、风相,不相舍离」,「水」的湿性跟「风」所引生的波浪,它体性是「不相舍离」的。「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这个「水」指的就是湿性,湿性本身「非动」,是寂静的;只要这种扰动的「风」停下来,这个波浪就消「灭」;波浪消灭的时候,这个湿性就现前,这个法身就现前。这个意思就是说,清净的法身在无量劫的流转过程当中,我们一直被无明牵着走,就是在十二因缘当中不断的流转,由一念颠倒的心,无明缘行就造业;造业以后就创造一个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就得果报。这个十二因缘虽然一次一次的起动,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湿性不坏故」,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决定没有消失。在大乘佛法当中,你一定要生起一个坚定的信心,就是你有恢复本性的可能性,就是本性没有消失,本性从来没有被污染过。就是说虽然波浪已经扰动很久,但是湿性不坏。这是一个譬喻,这以下合法:

  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不坏故。

  我们一念的「清净心」,「因」为这个「无明」(就是愚痴),不知道老老实实的安住在清净的本体,向外攀缘就产生一个「动」相,这个动相使令我们清净「心」跟「无明」和合在一起;但是这二个都没有「形相」,所以「不相舍离」,无明跟真如的本性是不相舍离。这个「不相舍离」蕅益大师注解得好,他说:离开了清净心就没有无明,离开了无明也没有清净心。就是离开了水你就没有所谓的波浪,离开了波浪你也找不到水。「而心非动性」,在体性上来说,我们的心本身是寂静的,它不是扰动的,所以只要这个扰动的「无明」,它相续的功能被破坏以后,这个清净的智慧(所谓的法身)就显现出来。

  这个智净相,前面一段偏重在否定门,破和合识、灭相续心,刚开始是一种调伏,或着说是一种破坏的法来加以对治;在第二段释成,又加以肯定:就是作用是可以破坏,但体性不能断灭。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时候要注意,要经常以中道的思想来检讨自己。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出家烦恼比较粗重,可能会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面对我们的心性,你打那么多妄想,我就让你不动,用佛号、或者持咒,你烦恼一起动,我佛号也起动,就把你给调伏住了。就是说刚开始我们是用比较粗猛的药,来对治这个粗重烦恼,这个是可以理解,所以刚开始是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但是你的烦恼慢慢淡薄以后,你应该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你的心──其实我们的心性不是一文不值,就是你要想一想「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所以我们刚开始是用否定的法来调伏自己,后来用肯定,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跟诸佛的心性是没有差别的,我们这一念心具足体相用三大,「如来藏具足无漏性功德故,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刚开始我们用调伏,然后重新的肯定,先大死一番,然后再大活。所以马鸣菩萨的智慧,你看他老人家,一开始先告诉你否定的法,在「释成」的时候再重新的肯定。

  这个地方就是在呵斥外道的无想定。外道的行者在禅定当中,他也能够知道我们这一念心有很多很多的烦恼,而这些烦恼都是痛苦的根本。为了要调伏烦恼,就使令自己无想,无想的结果,的确是让烦恼停止下来,但是也深深的伤害到我们的菩提本性,错损菩提。我们在修智净相的时候,这个地方马鸣菩萨有二段开示:第一个是否定法,破和合识、灭相续心;第二个是告诉我们无明的本性就是自性清净心,因为自性清净心并没有破坏。这就是我们从论文当中了知如何修行的一个消息。

  午二、不思议业相

  前面的智净相是讲到自受用的功德,这以下讲到他受用:

  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

  「不思议业相」是怎么产生呢?「以依智净相」故。就是说你要修「不思议业相」,你要以成就「智净相」作基础,这个地方很重要。你要修大悲,你一定是先修清净心,依止这个清净心修大悲心,从空出假,广摄方便,变现种种的「胜妙境界」。这个「胜妙境界」包括色法──种种美妙的颜色、音声,乃至种种的香、味、触五尘的胜妙境界。什么叫「胜妙境界」呢?简单的说「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就是显现种种依报、正报的「功德」庄严,这种功德庄严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是没有「断绝」的──在时间上是尽未来际,在空间上是在整个无量的世界显现种种的依正庄严。这个依正庄严当然不是自受用,是他受用。干什么用呢?「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这种依正庄严,会「随」顺「众生」差别的善「根」,你会知道众生心中的希望、烦恼的厚薄是怎么回事。他过去所栽培的善根,他是持戒的善根强、或者禅定的善根强、或者智慧的善根强,应该如何的来启动他的善根,你就很「自然」能够「相应」,显「现」他欢喜的相状,使令众生成就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四种悉坛的「利益」,这个就是所谓的「不思议业相」。这个不思议业相,简单的说就是恒顺众生,广设方便。就是说我们在成就这个随染本觉,有二个次第:第一个次第是一种内观,就是你的心刚开始是「善知识莫向外求」,你观照你这一念心来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一种自我的调伏。刚开始你的心是完全向内观照,别人是怎么样子跟你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慢慢的你的心清净调伏以后,你的心就是从内观开始外观,观察众生差别的因缘,这个时候可以广设方便来度化众生,所以他的心是先内观再外观。你外观以后,你有自在力,就变现五尘的境界来摄受众生。比如说我们娑婆世界主要的是音声,在五尘当中是音声最能够感动我们的心。就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一开始他烦恼粗重,你要他受戒、听经他有困难;你要他唱唱炉香赞,他炉香赞一唱下去,他内心起欢喜心,由欢喜心生恭敬心,由恭敬心生起信心,就触动他过去的善根,然后开始受五戒、听闻佛法。说是很多人都是唱炉香赞以后才相信佛法。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楞严经》说有六根门头,有六个门,六个门都能够进入到我们的一念心性;但是这六个门,耳根这个门特别重要,就是我们对于音声的感觉特别强烈,在五尘当中耳根这个门特别厉害,所以佛陀就恒顺众生。比如说香积佛国,香积佛国的众生这个舌根特别厉害,在六根里面舌根特别厉害。他修行有障碍,向佛陀请求开示,佛陀二话不说给他一碗饭,这一碗饭他吃下去,灭恶生善。你像天衣佛国,天衣佛国他修行有困难,佛陀给他一件衣服穿,他的皮肤跟衣服接触的时候,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说度化众生,你就应该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你在自利的时候,你可以完全观照自己的相貌;但是你度化众生这个法是别人需要的,你就应该恒顺众生,就是应以何身得度,你就施设什么样的方便,这个地方这样的一个相貌叫「不思议业相」。就是从前面一个清净的自受用,依止大悲心变现出种种的方便力,成就一种他受用的功德,这个叫做「不思议业相」,这二个都是本觉的作用,本觉的作用就叫随染本觉。

  卯三、总显四种大义

  前面的本觉是一种作用,这个地方是讲到本觉内在的体性。本觉内在体性叫做性净本觉,性净本觉有「四种大义」,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是当殊胜讲,就是说这个性净本觉有四种殊胜的功能,叫做「四种大义」。我们看论文: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这个地方是先总标。前面讲到随染本觉,是本觉跟始觉智慧和合以后,产生一种自利、利他的功德;这个地方讲到我们本性具足的性净本觉,它有「四种」殊胜的功能,我们简单的以二种譬喻说明:第一个是「虚空」,第二个是「净镜」。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先休息十分钟。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大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指月录》

六祖坛经原文 忏悔品 第六卷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

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亲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令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衍;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已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衍,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衍不灭,后过又生。前衍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

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

‘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凡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口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善知识!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其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

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分享其中《在每一个时刻,神都会读到你的心,你的能量,你的意图和欲望,在下一个时刻,神会给你一个引导你的自然冲动。分享其中《造物主正邀请我们认识我们内在的美,作为
  • 全套100册 儿童故事书大全宝宝睡前故事会3-4-5一6岁幼儿园大班小班启蒙益智早教书籍1-2婴儿绘本两三到四绘图婴幼儿读物8亲子阅读优惠券商品,需要找商品的可
  • 我就是爸爸妈妈最幸福的小孩儿 [围观][春游家族]日落永远是最温柔的 每天的日落都不一样为什么会没有话题呢[摊手][摊手][雪糕护卫]去体验志愿者的一天 大白真
  • 我想在那时候认识.了解鹿,让我的世界里多了份光彩✨纵使未来长路漫漫,我亦伴君走南闯北。清风划过,时间消逝;你我不过彼此的过客。
  • 小笼包们快动动小手,行动起来,武汉线下庆生带来别样精彩~ 【说明】 1.此活动仅限爱奇艺泡泡APP参与 2.每个账号限参与一次(单价限额0.01元)计一次应援值
  • #朱星杰[超话]# [HO亲亲]#朱星杰加盟西太湖国际音乐节# 夏日美梦未完待续你的笑容漾开整片天空心动碎片进入梦境我们的故事继续闪闪发光✨西太湖音乐节发放应援
  • 从来不是说说而已的黄少 尊的尊的很感动了 今年出差以为他真的不能回来陪我 谁知道睡醒看到未接电话 他还是飞回来给我过生日了[苦涩] 大家都知道我从来都不过生日
  • 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时代少年团说女团舞低俗#1.不知道创了这个词条的是什么目的,看时团你不爽?人生这道题怎么选都有遗憾,真正
  • 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你是迷途,但不知返锋芒对外,温柔对你岁月不可以重来,生活也不可以再作安排岁月不可以重来,生活也不可以再作安排成功需要努力,但成
  • 运气好差,湖滨也有疫情[生病]以为住在君悦没回家可以躲过一劫,没想到还是很不巧地碰上了在楼下吃饭,湖滨28已经好几年没去吃过了,那个螃蟹真的太大了,我们吃不完,
  • 直到知道她去了陈某曦的学校,才发了个微信,说去医院看看孩子,但拒不承认自家孩子的过错。不能算是repo吧,以我的视角沉浸式记录一下人生中第一次追线下第一次看li
  • 心情烦闷的时候,就带上耳机听一首治愈的歌,看一本有趣的书,让身心得以舒展;工作快要承受不住的时候,就面对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继续努力;生活快要崩溃的时候,
  • 善良的人,将心比心,以诚待诚,厚德载物。善良的人,将心比心,以诚待诚,厚德载物。
  • 首先要承认,除了点球比赛,恒大和上港的总计六个进球都是巴西外援打进的,号称“武球王”的武磊仍然坚持着他挥霍进球机会的一贯风格,恒大仅有的几名广东球员之一廖力生依
  • 装修:整体的橱柜,精美的装修,全齐的家具家电,房子收拾的比较干净,#租房也要幸福# #北京租房#[超话] #优质房源好房推荐# ☎️/️166-38052698
  • 也许正是因为预见了这个春天的结束,所以才会安慰自己,这个结局并不是悲伤的。染红的花不知何时会凋谢,但仿佛在迎接新的季节,歌唱着仅有爱情熟透了。
  •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对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亳州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又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齐备的发展大好时机。承庆堂、松山堂、普
  • 其实台州也是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蓝蓝的海,可是那种金色细腻的沙滩就很难找了[嘘]/安排的行程真的很贴心,我们说自己开车不方便就有商务车接送,一路上还各种水果零食,
  • ”学神一把将人壁咚了,气的脸都抽搐了:“那不是没人的时候在家穿的吗?”学神一把将人壁咚了,气的脸都抽搐了:“那不是没人的时候在家穿的吗?
  • ”《列仙传》中提到一个叫封子的人,他本身是黄帝的厨师,善于用火,能出五色烟,后用火自焚,其身体虽烧为灰烬,但其本真可随烟气上下,观其灰烬,就像是还有其身形。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