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问题只在超载?盼彻查,用真相回应公众诉求

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引发了舆论震荡。据最新官方通报,事故造成3辆小车被压,致 3死亡2伤。

比具体伤亡数字更具冲击力的,是现场视频。有行车记录仪拍下了事发瞬间,场面惊心动魄,宛如电影画面。那轰的一声响,俨然隔着屏幕都能听见。

“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未来哪个会先到”,又被很多人念及。

消除公众安全焦虑的最好方式,就是彻查责任,真正让“桥都坚固,路都安全”。

对于事发原因,官方的初步分析是,运输车辆超载所致。但就目前看,仍有几点疑问需要解开。

一, 当地应对是否都得力?

面对这么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公众在惊愕与祈祷之余,必定会生出大量疑问:实时伤亡数据,事故现场处理情况,事发桥梁建造与维护情况,肇事车辆情况等。

事发后,当地有些救护部门迅速赶到了现场,这呼应了救灾从速的民众期许。

但就舆情应对看,当地仍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到位。

比如,到目前为止,当地只发出了两波通告,通报的信息还挺单薄。虽然事情进展详查需要时间,但通过实时调查进展与结果的及时发布,增强事故的能见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显然很有必要。

比如,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报道,事故发生9小时后,当地政府新闻办微博连发两条无关信息,对于该事故只字未提。有记者现场连线政府值班热线,对方表示不知详情,而宣传部门负责人电话持续无人接听。

在网上,有人将这跟抓造谣者速度比照着看。这并不妥当,却也表明这样的舆情应对来得有些后知后觉。

又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记者介绍,他们赶赴现场之际,事发现场拉起封锁线阻止媒体拍摄。

这或许有露谨慎起见的考虑,但面对公众的热切呼应,回应上显然要有更具速度和透明度。

二,问题只在超载车辆?

在官方通报中,经初步分析,认定事故的直接肇事者,正是那辆事发时行驶于高架桥上方的红色超载货车。

那辆货车真的超载了吗?据新京报记者采访,有无锡钢铁行业人士称,散落在红色货车的四个钢卷,每个重量都有在27吨至28吨之间。以散落的四个钢卷每个28吨计算,四个钢卷重量至少为112吨。

此前网友爆料称,当时是一辆钢材市场的加长车(就是那辆红色货车)违规超载,应载65吨实载187吨,车辆经过时候由于严重超载产生共振,导致桥梁侧翻。

各种信息指向了大卡车超载。但如果有安全冗余设计或者限超之类的举措,超载的大卡车或许还无法导致高架桥侧翻。

有专业人士就分析,涉事高架桥属于单柱式桥墩梁式桥,单柱墩受力不尽合理,单侧超载容易造成倾覆。货车上桥后走在桥面的一侧,桥梁自重不足以平衡车辆超载产生的力矩,侧向力导致了侧翻。

还有人提出解决办法:桥梁支座外移,减小重载货车走外侧车道时的力矩,或者柱墩与桥面同宽;重载货车只能走中间车道,或者不允许重载货车上桥。

这里面的很多特征,跟当年哈尔滨桥梁侧翻事故发生的原因如出一辙。当时的事发桥梁,单侧同向行驶的4辆货车核载总量为102吨,实载总量为395吨,车、货总重量将近500吨,最终导致了4台货车翻落,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这次事故原因除了超载之外,又是否跟柱墩设计、荷载不利布置等有关?

三,设计、施工方到底是谁?

桥塌了,很多人最直接的反应,可能是追问工程质量。

官方文件显示,这项工程曾被工程监管部门——无锡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评为优良级工程。

无锡市审计局2007年发布的《312国道无锡段扩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结果的公告》显示,312国道无锡段曾在2003年进行过扩建工程,于当年9月开工建设,2005年6月建成通车,2005年11月工程交工验收。值得注意的是,该工程用时22个月完成,通车至今已近15年。

《公告》中提到,312国道无锡段扩建工程的总体设计单位是江苏省交通科学院有限公司等;主要监理单位有江苏科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监理单位;主要施工单位有无锡交通工程总公司、东盟营造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

可耐人寻味的是,事发后,作为A股上市公司的江苏省交科院迅速回应,称这一工程与己无关,具体的声明将在随后公布。

不只是苏交科,被矛头所指的中设集团也发布公告,澄清无锡垮塌高架桥的设计、施工、监理等事项与公司无关。

问题来了:作为官方报告中的工程承建方,第一时间出来撇清关系,这锅甩得掉吗?如果不是他们,真正的施工方到底是谁?

在此事故中,若桥梁、道路工程有质量问题,或者设计有纰漏,那可能涉及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多个环节。廓清每个环节上的责任,显然不可或缺。

四,超载通行没人管?

据相关人士介绍,这座已经建成近15年桥,常年有密集的载重货车通行。

原因就在于,在事发的高架桥两侧,分布着多个大型的专业批发市场,包括一大型的钢材城、型材城及木材市场等。这些大宗货物的运输都要经过此桥。

这座桥侧翻于昨日,看起来似乎是个偶然事件,但偶然背后没准又有海恩法则在发威。

就在昨晚,一篇发表于2017年4月24日 的旧文《无锡的快速内环高架还能用多久?》,被重新翻出,迅速上了10万+。

文中就提醒道,无锡快速内环,不应该放行“卡车”,不然将很难达到其设计使用的年限——50年。

他的话更像一种预言:“一旦载重卡车压坏高架道路,造成桥梁断裂倒塌等,正在行驶中的小汽车,是无法预知和预防的,必定是灭顶之灾!”

虽然事发桥梁属于外环,但是回头看他的那句话,已经离“一语成谶”无限接近了。

而如今看来,侧翻桥梁的路段,不仅“卡车”通行,可能一直存在超载情况。

据当地人士介绍,事发路段“货车超载是常事,前些年有一辆车拉300吨的,现在超载管得严,但一辆车也都是拉150吨左右”。

根据最新货车超限超载规定,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都将视为超重。如果照150吨计算,那么超载已达200%之多。

这不得不让人质疑,超载通行,没人管吗?

而据红星新闻报道,近两年无锡市交通运输局,多次下发“限超”规定,紧抓超载。但此次的事故,无疑说明,当地交通部门,在超载监管工作方面,仍有不足和疏漏。

五,该怎么避免类似事故再发?

保障城市道路、桥梁安全,需要全系统各个环节来共同出力。

就事前建造而言从设计、施工到监管、验收,每个环节都需要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做到无差错、无纰漏,这才是为公众的生命安全负责。

而就事后的管理、维护而言,则同样需要交警、运管、路政三部门相互协调、认真负责。

管理和维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需要持之以恒。对道路、桥梁安全进行定期排查、维护,对货车多行路段、桥梁严抓限超,这些本都是应有的常规举措。

就这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显然有很多地方需要“亡羊补牢”。

该“补牢”的,不只是某个部门。这起高架桥侧翻事故,足以让很多单位、部门和个体引以为诫:维护城市道路、桥梁安全,是对行人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这需要施工方的全面考量,需要交通系统部门的警醒,也需要出行者的自觉。

而当务之急,还有人员的救助及事故处理善后工作。伤员和亡故者,他们的医疗费用和赔偿金,谁来埋单?受害者及其家属,他们的悲伤、愤怒与诉求又该由谁受理?这其中,事故责任主体的确定尤为重要。

希望当地摁下彻查键,用真相与妥善善后回应不幸者和公众的诉求。 https://t.cn/Rf2n3OC

五问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问题只在超载?

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引发了舆论震荡。据最新官方通报,事故造成3辆小车被压,致 3死亡2伤。

比具体伤亡数字更具冲击力的,是现场视频。有行车记录仪拍下了事发瞬间,场面惊心动魄,宛如电影画面。那轰的一声响,俨然隔着屏幕都能听见。

五问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问题只在超载?

“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未来哪个会先到”,又被很多人念及。

消除公众安全焦虑的最好方式,就是彻查责任,真正让“桥都坚固,路都安全”。

对于事发原因,官方的初步分析是,运输车辆超载所致。但就目前看,仍有几点疑问需要解开。

一, 当地应对是否都得力?

面对这么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公众在惊愕与祈祷之余,必定会生出大量疑问:实时伤亡数据,事故现场处理情况,事发桥梁建造与维护情况,肇事车辆情况等。

事发后,当地有些救护部门迅速赶到了现场,这呼应了救灾从速的民众期许。

但就舆情应对看,当地仍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到位。

比如,到目前为止,当地只发出了两波通告,通报的信息还挺单薄。虽然事情进展详查需要时间,但通过实时调查进展与结果的及时发布,增强事故的能见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显然很有必要。

比如,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报道,事故发生9小时后,当地政府新闻办微博连发两条无关信息,对于该事故只字未提。有记者现场连线政府值班热线,对方表示不知详情,而宣传部门负责人电话持续无人接听。

在网上,有人将这跟抓造谣者速度比照着看。这并不妥当,却也表明这样的舆情应对来得有些后知后觉。

又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记者介绍,他们赶赴现场之际,事发现场拉起封锁线阻止媒体拍摄。

这或许有露谨慎起见的考虑,但面对公众的热切呼应,回应上显然要有更具速度和透明度。

二,问题只在超载车辆?

在官方通报中,经初步分析,认定事故的直接肇事者,正是那辆事发时行驶于高架桥上方的红色超载货车。

那辆货车真的超载了吗?据新京报记者采访,有无锡钢铁行业人士称,散落在红色货车的四个钢卷,每个重量都有在27吨至28吨之间。以散落的四个钢卷每个28吨计算,四个钢卷重量至少为112吨。

此前网友爆料称,当时是一辆钢材市场的加长车(就是那辆红色货车)违规超载,应载65吨实载187吨,车辆经过时候由于严重超载产生共振,导致桥梁侧翻。

各种信息指向了大卡车超载。但如果有安全冗余设计或者限超之类的举措,超载的大卡车或许还无法导致高架桥侧翻。

有专业人士就分析,涉事高架桥属于单柱式桥墩梁式桥,单柱墩受力不尽合理,单侧超载容易造成倾覆。货车上桥后走在桥面的一侧,桥梁自重不足以平衡车辆超载产生的力矩,侧向力导致了侧翻。

还有人提出解决办法:桥梁支座外移,减小重载货车走外侧车道时的力矩,或者柱墩与桥面同宽;重载货车只能走中间车道,或者不允许重载货车上桥。

这里面的很多特征,跟当年哈尔滨桥梁侧翻事故发生的原因如出一辙。当时的事发桥梁,单侧同向行驶的4辆货车核载总量为102吨,实载总量为395吨,车、货总重量将近500吨,最终导致了4台货车翻落,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这次事故原因除了超载之外,又是否跟柱墩设计、荷载不利布置等有关?

三,设计、施工方到底是谁?

桥塌了,很多人最直接的反应,可能是追问工程质量。

官方文件显示,这项工程曾被工程监管部门——无锡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评为优良级工程。

无锡市审计局2007年发布的《312国道无锡段扩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结果的公告》显示,312国道无锡段曾在2003年进行过扩建工程,于当年9月开工建设,2005年6月建成通车,2005年11月工程交工验收。值得注意的是,该工程用时22个月完成,通车至今已近15年。

《公告》中提到,312国道无锡段扩建工程的总体设计单位是江苏省交通科学院有限公司等;主要监理单位有江苏科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监理单位;主要施工单位有无锡交通工程总公司、东盟营造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

可耐人寻味的是,事发后,作为A股上市公司的江苏省交科院迅速回应,称这一工程与己无关,具体的声明将在随后公布。

不只是苏交科,被矛头所指的中设集团也发布公告,澄清无锡垮塌高架桥的设计、施工、监理等事项与公司无关。

问题来了:作为官方报告中的工程承建方,第一时间出来撇清关系,这锅甩得掉吗?如果不是他们,真正的施工方到底是谁?

在此事故中,若桥梁、道路工程有质量问题,或者设计有纰漏,那可能涉及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多个环节。廓清每个环节上的责任,显然不可或缺。

四,超载通行没人管?

据相关人士介绍,这座已经建成近15年桥,常年有密集的载重货车通行。

原因就在于,在事发的高架桥两侧,分布着多个大型的专业批发市场,包括一大型的钢材城、型材城及木材市场等。这些大宗货物的运输都要经过此桥。

这座桥侧翻于昨日,看起来似乎是个偶然事件,但偶然背后没准又有海恩法则在发威。

就在昨晚,一篇发表于2017年4月24日 的旧文《无锡的快速内环高架还能用多久?》,被重新翻出,迅速上了10万+。

文中就提醒道,无锡快速内环,不应该放行“卡车”,不然将很难达到其设计使用的年限——50年。

他的话更像一种预言:“一旦载重卡车压坏高架道路,造成桥梁断裂倒塌等,正在行驶中的小汽车,是无法预知和预防的,必定是灭顶之灾!”

虽然事发桥梁属于外环,但是回头看他的那句话,已经离“一语成谶”无限接近了。

而如今看来,侧翻桥梁的路段,不仅“卡车”通行,可能一直存在超载情况。

据当地人士介绍,事发路段“货车超载是常事,前些年有一辆车拉300吨的,现在超载管得严,但一辆车也都是拉150吨左右”。

根据最新货车超限超载规定,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都将视为超重。如果照150吨计算,那么超载已达200%之多。

这不得不让人质疑,超载通行,没人管吗?

而据红星新闻报道,近两年无锡市交通运输局,多次下发“限超”规定,紧抓超载。但此次的事故,无疑说明,当地交通部门,在超载监管工作方面,仍有不足和疏漏。

五,该怎么避免类似事故再发?

保障城市道路、桥梁安全,需要全系统各个环节来共同出力。

就事前建造而言从设计、施工到监管、验收,每个环节都需要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做到无差错、无纰漏,这才是为公众的生命安全负责。

而就事后的管理、维护而言,则同样需要交警、运管、路政三部门相互协调、认真负责。

管理和维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需要持之以恒。对道路、桥梁安全进行定期排查、维护,对货车多行路段、桥梁严抓限超,这些本都是应有的常规举措。

就这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显然有很多地方需要“亡羊补牢”。

该“补牢”的,不只是某个部门。这起高架桥侧翻事故,足以让很多单位、部门和个体引以为诫:维护城市道路、桥梁安全,是对行人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这需要施工方的全面考量,需要交通系统部门的警醒,也需要出行者的自觉。

而当务之急,还有人员的救助及事故处理善后工作。伤员和亡故者,他们的医疗费用和赔偿金,谁来埋单?受害者及其家属,他们的悲伤、愤怒与诉求又该由谁受理?这其中,事故责任主体的确定尤为重要。

希望当地摁下彻查键,用真相与妥善善后回应不幸者和公众的诉求。

汽车质量家:www.autoqa.cn

上海沐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型的汽车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具备Reach、VOC、ELV环保法规评估一站式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从初步想法到最终产品的全程支持,包括:项目的确定、设计、开发,直到材料、组件和系统的测试。此外,还包括项目管理和人员调配等服务。近十年来,整合汽车行业咨询,从车身、底盘、电子电器、智能化、动力系统、内外饰、环保法规等多方面纵向数据积累,并成功通过以品质创新,加强技术合作,孵化多家二方及三方实验室能力提升,与学术界和政府多方面协作的创新中心,促进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

#环境视野# 烟霾持续困扰东南亚多国

十面“霾”伏苦了谁?

近日,印度尼西亚占碑省天空仿佛被“血染”一般,当地民众纷纷用手机拍摄记录。画面中,浓烟弥漫、红光蔽日,如同影视剧中魔幻现实主义的呈现手法,但视频经当地媒体证实,确实是连日来出现在印尼的真实场景,实则为大气污染。一时间,异常的霾害让印尼备受关注。人们不禁感叹,在2015年“烧芭事件”敲响警钟的4年后,印尼的霾害为何再次上演?

烧芭垦荒“烧”红了天

目前,印尼警方发言人宣布,印尼大火“99%的火情由人为因素引发”。据印尼媒体报道,猩红色天空的出现是村民们“烧芭”(焚烧芭蕉树)活动酿成的恶果,大多是由农民使用刀耕火种的方法为生产纸张和棕榈油而烧芭垦荒所引起的。

“刚开始的时候,天空逐渐由暖黄色转向橘色,我们没有留心。一顿午饭的功夫,再出来,天空已经变成可怕的猩红色了。变化太快,我们都没想到,孩子们吓坏了,以为末日来了,老人们开始不停地祈祷。” 占碑省穆阿拉占碑(Muaro Jambi)的居民蒂拉尔回忆道。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穆阿拉占碑空气污染指数一度爆表,令居民十分担忧。

尽管印尼政府已派出52架飞机在空中洒水作业,逾9000人投入到灭火工作当中,火势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

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血色天空”仍未“褪色”。印尼气象专家解释称,这种诡异的气象名为“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与晚霞的原理类似。因为空气中充斥着雾气和微小灰尘,其尺度远小于太阳光的波长,导致光线散射。而波长较短的蓝光更容易被散射掉,只剩下红橙色的光,所以天空便会呈现出橘色或红色。

据了解,每逢旱季,印尼不少企业及农民会以烧芭方式来垦荒,结果常常失控,进而引发林火甚至导致严重的霾害。当前,虽然印尼总统佐科已经下令全力对抗林火,严惩引发林火的个人和公司,但目前看来,唯有等到10月雨季到来,烟霾天气才有望进一步消退。

烧芭为何屡禁不止?

印尼国家灾难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大火已造成近33万公顷的土地被烧毁,数百名居民被疏散。印尼警方发言人迪迪·普拉塞迪奥日前表示,在国内6个省共有185人被捕,4家公司正在接受调查。

印尼政府屡出禁令严禁烧芭。长期以来,印尼政府致力于制止这种不法行为,违法者最高可被罚款70万美元。对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海岸线附近的泥炭地进行燃烧的涉事企业,相关负责人更被判处最高10年的监禁。

但利欲熏心,总有人铤而走险。20年来,在苏门答腊海岸和婆罗洲岛的丰富泥炭地上,大型造纸企业和棕榈油种植园数量并未减少,进行烧芭的企业和农民数量不在少数。每年,现有农田都会经历烧荒,以备下一季的作物生长。

然而,过分的贪婪往往导致事与愿违。印尼棕榈油协会主席苏普里约诺表示,由于超长干旱和烟霾阻碍了棕榈果实的成长,阻断了种植园和工厂的正常运营,可能使2019年的棕榈油产量增长放缓至2018年的一半。

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和第二大橡胶供应国,印尼很可能因为持续林火冲击棕榈油和橡胶的供应。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连日来印尼遭林火、烟霾和干旱三面夹击,环境面临严重污染,农业也受到重挫,从油棕到橡胶树以及稻田全都遭殃。

“跨国界”烟霾愈演愈烈

2015年,印尼超过260万公顷土地被烧毁。由此产生的烟霾侵袭了印尼、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多国,最终酿成一场严重的生态灾难。

4年前让邻国苦不堪言的记忆还未褪去,如今霾害卷土重来,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民众再次陷入不安。

“近邻”马来西亚处境堪忧。目前,马来西亚已有600多所学校因空气污染而关闭,数十万学生受到影响。马来西亚国家灾害管理机构(Malaysia's National Disaster Management Agency)在空气污染指数飙升的砂捞越州(Sarawak state)向民众发放了50万个口罩,以应对烟霾侵袭。

据新加坡气象局数据,受印尼烟霾影响,新加坡空气质量9月14日开始处于不健康水平,24小时污染物标准指数(PSI)超过100。根据PSI标准,PSI值在101-200之间为“不健康”的空气质量,建议公众减少户外活动。

据悉,此次烟霾灾害已导致成千上万的人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同时也扰乱了部分地区的航空交通。据印尼《时代网》报道,仅9月16日一天,就有11个机场受到烟霾影响,有10趟航班被取消,另有50趟航班延误,还有数趟航班转移他处降落。

霾害跨境转移,影响难以预估。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部长马善高表示,若印尼提出要求,新加坡已做好协助扑灭林火的准备,并可提供技术支援。新加坡也正同东盟成员国密切合作,留意火点情况,采取措施减少林火发生。设在新加坡的东盟气象中心也会与各成员国分享气象和火点预测。

马来西亚当局也有所行动。马来西亚气象局、国家灾害管理局与空军联手在雪兰莪、森美兰及马六甲3州实行布云造雨,以减轻烟霾造成的空气污染。

马来西亚能源、工艺、科学、气候变化和环境部长杨美盈表示,将致函东盟秘书处,希望能制定跨境烟霾法令对付造成烟霾的跨国公司。马来西亚目前没有跨境烟霾法令,这也让政府面对跨国公司时束手无策。她认为,东盟需要统一相关法令,这对常受烟霾困扰的国家十分重要。

2018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上,印尼官员曾预计,即使2019年会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但印尼有信心让东南亚地区不再出现烟霾。现在看来,预判终难实现。眼下,东南亚各国需进一步携手合作,尽快解决跨境烟霾防控及治理的难题。接下来,各国将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颁布的法令法规,都将深刻影响这场烟霾之战几时收官。(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21310905的故事到此结束了[送花花]其实我从不觉得毕业就是走散各自奔赴人生了,所以也没什么悲伤难过的,不过最舍不得的还是一直陪伴着的朋友了,感谢你的出
  • 1⃣️:前面被代拍都怼脸拍了, 也不给了安排多点安保,怎么我们侯子不值得你这样做是吧,闹了这么多次才给拉了横幅,你是不是以为老虎不发威以为我们只会巴卡马卡啊[微
  • KPOP SOLO艺人Spotify最多歌曲破亿排名 更新至2023/6/9 #郑号锡[超话]# on the street 破亿☑️ 1. #IU[超话]
  • 今天和好朋友们在一起特别幸福,很久没有频繁地大笑过咯,哪怕只是吃个饭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逛个超市,都逛出了纯棉般的柔和的心安感。机电院这家意大利餐让我太惊喜啦❤️
  • 若有来生,我舍我的王权富贵,你舍你的戒律清规...可惜没有来生了....“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你蓄起了长发,我们一起慢慢变老,可是,你不快乐。观音桥,九街是年轻
  • 孤独的感觉如影随形,但请相信,你并非独自一人。在这静谧的夜晚,星光点点,守护着你的孤独。
  • 我无心欣赏这山林美景,继续向山上爬去,蓦然,我发现小路的前方有一堆圆型,黑黑的东西,我好奇的走上前去,哎呀妈呀!我大吃一惊,原来是一条大蛇盘在小路中间,看样子足
  • 由于太好笑了所以我一定要把这条加上2020.10.25总感觉自己像在炫富,但大家现在都知道我就是个抠抠嗖嗖的乞丐罗,不过还是纪念一下吧直播间第一个小2020.1
  • 不过粉你真的好虐啊,这几年已经被虐了好多次了,但愿我对你的付出能让你实现你的梦想,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想让你好,只要你好我可能才想在你身上得到点什么。以我过去的心
  • 但当你拐过最后一个弯走进球场,走进他们的Barra Brava看台,才意识到这是一座多么炽热的球场。这个球队和他所在的街区带给我的印象是一样的,总是在最后一刻才
  •   苏闵的目光落在动作着急清理茶几的佣人身上,声音极冷淡的道:“我来要回我的那一百万。  苏维安果然停下了脚步,一脸戾气的转头看向她:“你还有脸跟我提墨爷,要不
  • 为此,天津力天装饰的设计师表示,本户型是从南向北进入,室内通风比较规整,保障了居室主人的日常生活流通顺畅,天津力天装饰怎么样?▼主卧室卧室空间选择的都是地板,形
  • 很喜欢fine这首歌,当时那个作曲家抄袭事情一出我以为再也不能听到live版了,今天这首歌前奏一响起来我真的震撼到应援棒都不甩了,那一刻感觉时间都在倒流,这是我
  • #流花[超话]# 有水户洋平这样的朋友,樱木是幸运的……洋平对朋友温柔,双商在线,心思细腻,打架又攻~他是sd里唯一一个不打也可以出圈的男性角色。整部sd里唯有
  • 2016 年 3 月,一颗名为 SN 2012aw 的壮观超新星在梅西耶 95 的一个旋臂的外围区域被观测到。一旦超新星发出的光变暗,天文学家就可以比较爆炸前
  • 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
  • 考斯特这款商务车之所以得到大家欢迎,还是因为考斯特确实符合商务接待用车的需求,尤其对于领导深入群众进行考察时,是非常实用的或者是大型企业接待用车,不仅能让其带来
  • 好运,永远眷顾不放弃的人不去追逐,永远不会拥有不经过自己同意,那你就还没输别忘了保持可爱,可爱珍贵,永远珍贵来这世界一趟,一定要努力看看所有的美好不要忽视小节,
  • 24、我们常说的要加油呀 并不是觉得你不够努力 也不是要你跟别人比成就 而是由衷地觉得你不止于此 你值得更好的 希望你可以被善待被偏爱 所以你不要放弃再努努力呀
  • 六,真相 1,有人孤立你,证明你强大; 2,有人嫉妒你,证明你出众; 3,有人诋毁你,证明你有能力; 4,有人议论你,证明你有价值;5,有人利用你,证明